處境化不是向一般人所說的,「說他們想聽的話」,相反的事要針對一些人生的問題,給人聖經的答案,雖然祂們根本不想聽。這些問題是祂們所處的時代、所處的環境會碰到的,我們要用它們可以理解的語言和形式,把聖經的答案提供給他們;而且我們訴求、論政的方式,必須強而有力,足以讓祂們有所觸動,即使祂們加以拒絕!
健全的處境化,意味著針對特定的文化,轉化並調整傳達福音的方式及事工模式,毫不減損福音本身的要素與特質。宣教這份偉大的任務,就是要像一個新的文化族群傳達福音信息。經過文化會通、適切轉換的福音,既清晰又有心引力,同時又挑戰罪人自滿自足的天性,呼籲他們認罪悔改。福音因應文化、與文化相通相連,同時卻也挑戰文化、提出質問。如果我們不能隨文化做出調整、或者不能對文化提出挑戰,我們的是工事必無法結豐盛果子,因為我們未能因時因地制宜。
文化影響人生活的每一部分,決定了人如何決策、如何表情達意、如何劃分私人與公眾領域、個人如何與團體互動、社會力量如何運作、人與人之間如何相處——特別是兩性之間、不同世代、不同階級、不同族群之間。對於時間、衝突的化解、問題處理,甚至推理的方式,我們的文化有其獨特的認知。所有這些因素,當我們尋求推展福音事工,全部要納入考量。韋爾斯(David Wells)寫道:「處境化不僅僅是把聖經的教義做出一種實際性的應用,而且是要把那一項教義做一種貼切轉譯,讓它與『壟罩我們眼前生活的現實社會結構與生活模式』能夠充分的吻合。」
處境化的技巧,對現今的事奉,是要收到成效的一個關鍵。尤其是位居都是與文化中心的教會,對處境化的議題必須格外敏銳,因為一個社會的文化,大多數是在這裡被鑄造出來、往新方向邁進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