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基督教教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基督教教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5月10日 星期三

7個教導青少年神學的建議

https://readinchrist.com/2023/05/09/7個教導青少年神學的建議-jon-nielson/

 

從神學角度思考

如果您是牧師、青年領袖、事工志願者,或者僅僅是基督徒青少年的基督徒父母,您可能在與年輕人談論神學時遇到了最佳方法的困難。我們被呼召傳遞福音的簡單好消息,作為“首要”的事(哥林多前書15:1-4),同時也要傳遞基督信仰的豐富和“堅固”的教義(希伯來書5:12)。但實際上這看起來是什麼樣子?我們如何開始幫助青少年從神學角度思考——無論是正式還是非正式地呢?以下是我在多年的青年事工中發現的七個快速提示(現在我的大兒子即將步入青少年時期!):

  1. 追求清晰,但不要簡化。

想想高中生在課堂上所學的複雜主題。他們在數學課上學習三角函數和微積分,世界歷史課上學習大西洋奴隸貿易的恐怖。他們在研究莎士比亞,背誦科學公式。當然,他們也在電視和社交媒體上接受到沉重和複雜問題的轟炸。青少年能夠應對嚴肅、嚴謹的神學思考。是的,這將涉及一些伸展和訓練以前可能從未使用過的心智肌肉。因此,我們在教導和談論神學時,要追求清晰,而不是過度簡化和淡化上帝話語的深奧真理。

  1. 努力使青少年確信神學信仰和信念的實際影響。

幫助年輕人明白他們已經是神學家,儘管他們可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這非常重要。即使他們不是所有時候都用言語表達這些假設,他們對上帝也有潛在的假設。青少年每天都在做決定——關於他們說什麼、做什麼、想什麼、穿什麼——這些最終都受到他們對上帝、對自己和他人思考的影響。同樣,這可能需要一些說服,但一個人的神學信念的實際結果可以留在年輕人的心中。他們的信仰確實會影響他們的生活方式。

  1. 留出空間——並允許說:“我不知道。”

這適用於他們和您作為老師或家長!在神學討論的某些時候,即使是世界上最睿智的神學家也不得不謙卑、安靜地承認:這裡有奧秘。聖經呼籲我們堅持某些緊張關係,這些關係並不總是能夠完美地適應我們希望它們適應的那種“盒子”。

讓青少年聽到牧師、老師或家長說,我不知道聖經是否給我們對那個問題的明確答案,這是件好事。但聖經確實清楚地告訴我們這些,所以這些原則是我開始思考那個問題的基礎。在教導青少年神學時,我們向他們展示謙卑是非常重要的。

  1. 我們確實需要對聖經明確且確切陳述的內容表達堅定的信念。

承認關於末世的某些方面存在一些奧秘之處是一回事,但否認聖經清楚地談論基督的神性或地獄的現實又是另一回事!當聖經在某個主題上已經明確地闡述時,說我不確定並不是謙卑。有時候需要說,我不知道,但很多時候我們必須說,聖經清楚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服從它的權威。

  1. 在與青少年進行神學對話時,我們需要對聖經的權威、啟示、可靠性、無誤性和充分性表示確信(提摩太後書3:16)。

這當然是源於上一點。更具體、更尖銳地說,青少年需要被引導到聖經作為上帝真實且具權威的話語,在這個困惑的世界中,每天都有數百種相互競爭的世界觀擺在他們面前。簡而言之,作為家長、牧師和老師,我們需要對上帝的話語充滿信心。

  1. 我們需要有意識地在上帝話語的神學真理和時事問題之間建立真實的聯繫。

這一點尤為重要,尤其對於在信仰受到攻擊下成長的年輕人(也許比前幾代更為惡劣),他們需要看到聖經和神學真理如何對他們在學校和友誼中面臨的問題產生影響。創造論對人類性別和性取向有何見解?罪惡教義對他們如何看待上帝的憤怒和審判、地獄的現實以及基督的獨一性(約翰福音14:6)意味著什麼?上帝主權的教義對我們如何看待世界上的邪惡和壓迫意味著什麼?在教導年輕人神學時,我們需要定期進入他們生活、行走、互動和掙扎的世界。

  1. 我們需要在與活著的上帝建立關係的背景下教導青少年神學。

我們絕不能暗示——無論是明確地還是含蓄地——神學研究是一門「死」的、純粹學術性的科目。相反,神學研究是邀請年輕人探索整個宇宙中最有趣的人物——而這個人物剛好是創造了他們並為他們流血和死去的那位。當青少年研究神學時,他們正在更深入地了解他們靈魂的愛人。他們在思考那位邀請他們進入永恆來的喜悅和成就關係的那一位。我們需要將年輕人的神學教育與活著的上帝緊密而充滿活力的關係聯繫起來。

2023年4月23日 星期日

神學教師的培訓

 

        以教義為內容的查經、主日學和訓練講座是最直接教導神學專題的工作,而這些工作在教會中大都由平信徒負責作教師或組長。要作一個有效的神學教師,必須先明白教師需要具備的條件:

  1. 屬靈品格

        要作一個教師(不論教那一方面的內容),最基本的條件當然是要對教學有認真的態度,願意花時間備課,用心思盡量把每一課設計得有條有理,就學員的學習過程安排最容易吸收的學習方法,採用最有效的教導方式。作個神學教師也必須對學習神學有一個認真的態度,立定心志追求準確純正的神學思想。

        另一方面,作神學教師要有成熟的屬靈生命,因為他們所教導的是關乎信徒的信仰內容,及至生活行為的準則,若教師不能活出其所教導的,學員很快就會對所學的失去信心。不單如此,神學教導往往牽涉一些爭論性的問題,作教師者必須要有成熟的靈命才能藉著親身的榜樣使人信服,才能有智慧地處理不同的觀點。

  2. 教導技能

        只有認真的態度和成熟的靈命還不足夠,要作有效的神學教師,還需具備一些教導神學專題的技能(感謝主!這些技能是可以被栽培訓練出來的)。

        第一,教神學要有理解的能力。有些神學專題的內容的確相當抽象,作教師的需要自己先能消化吸收其中內涵,然後再以深入淺出的方法幫助學員明白。更重要的,是要叫學員看見每一教義與他們實際生活的關係。

        第二、教神學必須要有組織的能力。神學思想是一種很有系統的思考方式,教師要對他所教的內容,在腦子裏有一很清楚的架構,知道各課題在整個架構中的位置和與其他課題之間的關係,並能分析各教義的關鍵重點,才能幫助學員對各個教義有清楚的瞭解,並且可解答學員心中所存的各種疑問。例如在教救恩論時,教師要明白加爾文派與亞米紐斯派的分岐關鍵在於前者高舉上帝的主權,而後者則強調人的自由,這樣就能幫助學員瞭解為何有兩派的產生和兩者各具的強處與弱點。

        第三、教神學必須要有關連的能力。所有理論都必有其實用的價值,教師要對神學觀念與實際生活之間的關係有敏銳的覺察能力,在教學時不單可常常舉出具體實例作應用,並可以聖經的真理來分辨各論題看法的是與非。

  3. 神學知識

        作一個有效的神學教師,要不斷在神學知識上裝備自己。當然、教會中的神學專題教師並不是要成為「神學家」才可以在教會裏教神學,但教師仍需要對系統神學有一全面的基本認識,也就是上節所提的「架構」。這方面,教師可閱讀一些有關基督教教義概要的書籍(如:殷保羅著的慕迪神學手冊和 C. C. Ryrie: Basic Theology)

        除了對神學有概要的認識外,作神學教師也要對一些重要的神學專題(如:解釋聖經的原則、基督的神性、靈恩的問題、救恩預定論、對末世預言的解釋等)有較深入的探討,因為這些不單是很多信徒心存疑問的題目,而且直接影響一個人對其他教義的詮釋出發點和執著立場。神學教師需要在這些問題上作較詳細的思考研究,否則會在課堂上對學員所發的問題感覺難以應付。教師應把握機會參加一些神學訓練講座,或到附近一些信仰純正的神學院修讀一些課程,並多讀一些討論教義的書籍。

何為改變生命教育

     我們看到了一條新路的雛形,即貧困地區改變生命的教育之路。什麼是貧困地區改變生命的教育呢?

    貧困地區改變生命的教育,是一個“新的思想、新的角度”,一個對貧困地區有“真正意義上的”幫助;是一種既要扶助貧困孩童生活,又能清清楚楚地與對方分享上帝的愛的教育;是一種學習以基督的心去愛那些在貧困的惡性循環中掙扎的孩子,使他們因失去父母或因貧困殘疾而傷痛的心,能被基督的愛所安撫的教育;是一種讓人看到基督對人的價值,讓對方深深体會到基督的愛,從而改變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教育。

    這種教育,雖和其它現行的教育有相同的地方,但卻又有獨特之處。它既不是主日學、查經班,也不是教會學校、神學院,更不是現行的無神論應試教育。它是適合在國內貧困地區發展的、能夠開啟孩子心靈的一種教育,可以使受助者看到基督對人的價值和尊嚴的肯定,明白上帝所賜給他們的能力和特長,學習獨立思考能力和生活技能,進而改善生活水平(此即“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教育)。

    在廣西貧困山區壯族村落當過老師的德國人盧安克,就說過這樣的話:“如果僅僅靠教育手段,是改變不了人的。我改變他們的方式是跟他們一起生活。我要給他們看到,在一樣的環境中,我能做到不同。他們可能從沒想到,一個人還可以做跟環境不同的事情。他們看到了,就會想,為什麼他能做到,而我做不到?”

    我們相信,到貧困地區做鹽做光的弟兄姊妹,可以通過跟當地人一起生活,來改變當地人的生活方式,並通過改變生命的教育,使在貧困惡性循環中掙扎的孩子以及他們的家人,有機會認識主,得到新的生命。因此,我們應當大力支持宣道、傳道、志願支教到貧困地區做鹽做光的主內弟兄姊妹及其家庭。

    通過改變生命的教育,受助人的生活不再一樣。軟弱時,他知道誰是他的力量,孤獨時,誰是他的伴侶,苦難時,誰是他的磐石。人生有了喜樂與平安,也充滿了上帝的愛﹗

    這種教育,還應是和諧的多元化教育,它包括支教、助教、助學、建校、圖書室等等,還與當地教會,與長、短宣教連接。支教者既捐贈學費、生活費、衣物、書本、聖經等物品,也做探訪工作,宣講福音的信息,証道等,在當地與受助人同吃同住。

    我們基督教團体所擁有的,正是其它民間扶貧機構所沒有的,那就是遍及全國各地的教會和主內肢体,以及散佈在世界各地的教會、團契。如果我們能如《約拿的家》網站討論中所提到的,“招募、差遣願意的弟兄姊妹或家庭,到捐助的學校去做老師”,那麼顯然,“這樣果效更大。這樣長期建立起關係,用生命影響/改變生命 才成為可能。”

 

2022年12月21日 星期三

建立健康的自我意像

      一個人的自我觀影響全人生命和生活的每一層面;一個具有健康、美好自我意像的人,因其對自我的肯定,不僅能與自己的情緒和平、愉快地相處,更能在社會的參與和互動中,給他人帶來積極的歡樂與祝福。一個自我肯定的人,其健康的自我意像,至少會顯出六種美好、幸福的表徵︰


 1. 感到自豪︰滿意、欣賞並珍惜上帝所賦予的一切,不卑不亢(羅馬書十二3)。


 2. 擁有自由︰不屈從、不懼怕,且有力量倚靠聖靈去開拓自我無盡的潛能(上帝賦予的)。

 3. 享受此刻︰肯定今日的生活就是最好的生活——為主而活;並能捉住此刻之中任何一個美妙與絢爛;不自艾、不自憐,亦不怨天尤人。

 4. 享受關係︰毋需靠屈卑乞憐(以極力討好他人的面目出現)或操縱他人來獲得對自我的肯定,而是有能力去適應角色並承擔責任,與人建立自然和美好的關係(包括夫妻、親子關係)。

 5. 積極奮鬥︰有信心(健康的自信和對上帝真實經驗的信)、有勇氣——因著從上帝所加給他(她)的,並樂於接受挑戰,努力不懈——執著異象、承擔使命。

 6. 富有彈性︰不鑽牛角尖,隨時樂意調整自己;使自己開放於更新、變化的狀況中,並察驗上帝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馬書十二2)。
 

我們通常總以為一位有學問(或學位),或擁有崇高之社經地位的人,就必然具備美好之自我意像,其實不然。一個人的自我意像(自我觀)是否良好,主要之取決關鍵乃在於其本身如何正確地認定自己——在「不與他人比較、競爭」和「欣賞上帝在他(她)身上之計劃和作為」的雙重條件下。

 

人長得美不美、書讀得多不多、錢賺得多不多、配偶是否才、貌雙全(別忘了,那是你自個兒選的,怨不得別人),這些都不絕對是我們能否建立美好自我意像的「基準」(出發點),只能說或多或少會有些影響。

 

一位美麗、富盛名又令人羨慕的電影明星,可能因為差勁的自我意像而自殺;一位學富王車、才華橫溢的學老名流,亦可能深深地厭惡自己。他們的問題出在那裡?坦白說,問題不在於別人認為他們是如何的高貴、成功或卓越,而是他(她)自己看他(她)自己的問題;他(她)如何為自己設定(定位)——是高估了?是低估了?才是問題的癥結。

 

當人企圖主宰自己的生命(嚴格說並不能),或被操縱於他人之期盼和價值觀中時,即可能受困於否定自我的光景——在高估中經歷挫折和失敗,在低估中失去自信和自尊;最後甚至失去愛己的能力。


     感謝上帝,因著他的救贖,以致我們能夠「為主而活」,且能安然地將生命的「主權」交付於他——在上帝的計劃中,「我如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要我如何」。因此,我們不必「擔心」我們如不如他人,也不必「憂慮」得不得著掌聲。倘若基督徒依然統攬自我(自我作主),而不好好地為他而活,那就真得擔心了,因為那只「超級強敵——吼叫的獅子」——撒旦的化身,隨時在找尋可被它吞吃的人(彼得前書58-9)!


     基督徒的良好自我觀當從何建立呢?上帝的話——聖經,早已將兩個最重要的答案給了我們。他所提供的方法並不嚴苛,亦不困難。只要我們在「盡心、盡力」的原則下,將從他所領受的恩賜或才幹(照我們所有的,而不是所沒有的),以「領受多少,賺回多少」的方式和他「結帳」即成(請參︰新約馬太福音二十五章14-30節「按才幹受責任」的比喻)。

 

此外,讓我們亦牢記羅馬書中(十二3-5)的叮嚀︰「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上帝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接納祂的計劃,順服他的主權!


     我們並無否定自我的權利,因為︰祂創造我、接納我、愛我——在我還作罪人的時候,基督即為我而死(羅馬書五8);祂赦免我的一切過犯,不按我的罪孽報應我(詩篇一0三8-13);祂的靈能使我全然更新(以弗所書四20-24);祂常在我身旁加給我力量(腓立比書四13);祂賜我各樣美善、全備的恩賜(雅各書一17);祂賜我信心、盼望、和愛心(哥林多前書13章);祂收納我的靈魂直到永生(約翰福音三16)。

 

上帝的話和我們對他的信心,即為我們建立美好、健康的「自我觀」之真實基準和確據!

2022年10月29日 星期六

兒童與少年主日學學習的目標

 

主日學的目標是讓兒童和少年人認識救恩,明白並實踐真理,教師須按兒童了解的程度來講解聖經,讓兒童能明白上帝的話語,並樂意遵行上帝的話。以下將依照兒童年齡的階段,說明他們所能理解的真理觀念,供教師參考。

 

1. 幼稚級(3-5)能達到的學習目標

關於上帝

~使他們對上帝的愛、權能和智慧有不斷增加的瞭解。

~領受了上帝的愛後,也能把自己的愛給上帝。

~深信上帝是極良善的,且對罪惡極恨惡。

~接受上帝差耶穌基督為世人的罪釘死在十字架上的事實。

~深信上帝的大能。

~明白上帝是無所不在的。

~為上帝所造的一切萬物而感恩。

 

關於耶穌基督

~相信耶穌是最忠實的朋友。

~接受耶穌為個人的救主。

~能經驗耶穌在他有困難時幫助他。

~能經驗耶穌常與他同在。

~相信耶穌愛所有的人。

 

關於聖經

~熟悉更多聖經故事和簡短的金句。

~深信聖經是上帝的話語。

~知道上帝藉著聖經向個人講說語。

~對上帝的話有回應及順服的態度。

 

關於教會

~知道教會是學習上帝的話和敬拜上帝的地方。

~認識教會是上帝的大家庭。

~喜歡到教會去。

~對教室有責任感,願意幫助照料教室。

 

關於家庭

~感謝上帝賜父、母來照顧他,並為他禱告。

~知道上帝要他順服父母。

~能經驗上帝愛他的家人。

 

關於行為

~增進自我控制,和別人合作,分享和同情他人。

~知道上帝稱不好的行為是罪。

~樂意奉獻金錢為物質給上帝和有需要的人。

~樂意助人,且知道是上帝所喜悅的行為。

~樂意帶領小朋友參加主日學。

 

2. 初小級(6-8)能達到的學習目標

關於上帝

~認識上帝是聖潔、公義和慈愛的上帝,願意赦免人的罪。

~增加了解上帝如何照顧我們,我們如何與上帝同工。

~瞭解上帝要我們認真工作,而非不勞而獲。

~能經驗順服上帝的喜樂。

~上帝有大能幫助他。

~上帝是善良且恨惡罪惡。

~上帝要我們遵行祂的話,並向祂禱告>

~上帝是天父,因此我們要敬愛祂,且要討祂的喜悅。

 

關於耶穌基督

~接受耶穌是上帝的兒子這個事實。

~接受耶穌作個人的救主。

~經驗耶穌在日常生活中對他的幫助。

~知道耶穌從來沒有犯過罪。

~知道耶穌是我們生活之榜樣。

~經驗順從及事奉的喜樂。

~確信耶穌曾行過很多神蹟。

~確信耶穌是大能的主。

~更依靠耶耶穌幫助他作正確的選擇。

 

關於聖經

~熟悉大部分合適於兒童的聖經故事。

~用心學習聖經經文。

~可介紹聖經的形成背景。

~能知道聖經習俗的背景。

~認識並開始經驗上帝的話是解決問題的源頭。

~從聖經中認識上帝的旨意。

 

關於教會與主日學

~認識教會是上帝的家,不僅是建築物。

~感到自己是上帝家裡的一分子。

~教會是聖潔敬拜上帝的地方。

~認識教會中一些基本的組織。

~知道上帝喜悅我們服事教會和上帝家裡每個人。

~增進對宣教資料方面的了解。

 

關於行為

~增加他們喜愛及順服上帝的經驗。

~引導他們擇善而行,並有榮神益人的意願。

~對罪惡產生厭惡感。

~增長他們自我控制、合作、分享及同情他人的行為。

~學習願諒別人。

~樂意在未信主的小朋友面前作榜樣。

 

關於生活態度與人生觀

~有做耶穌使者的態度。

~開始將所學到的聖經真理應用在生活中。

 

關於神學問題

~視情況及需要向他解釋,要避免抽象化的用語。

 

3. 高小級(~9-11)能達成的學習目標

關於上帝

~知道上帝是有權柄、智慧和榮耀的。

~上帝隨時幫助人並鑑察人心。

~深信上帝樂意聽禱告。教師要鼓勵他們更多禱告。

~關於耶穌基督

~接受耶穌作個人救主。

~感謝耶穌所完成的救贖。

~知道耶穌有赦罪的大能。

~樂意成為耶穌的門徒。

~認識耶穌最愛他,並且不會改變。

 

關於聖靈

~瞭解聖靈是上帝所賜下,並住在信徒的心中。

~認識並經歷聖靈的大能。

~樂意順從聖靈的引導。

~認識聖靈的良善。

~認識聖靈從上帝而來,邪靈從魔鬼而來。

 

關於聖經

~聖經是上帝的話。

~聖經全是真實的故事,並不是小說。

~聖經內許多經文需要背下來,並要反覆思想。

 

關於教會與主日學

~教會是專門學習上帝話語的地方。

~教會與其它的機構不同。

~教會是屬於每一位基督徒的。

 

關於行為

~以作耶穌的門徒為樂、為榮。

~以效法聖經中好榜樣的人物為榮。

~厭惡一切不上帝喜悅的行為。

~經驗到住在他心中的聖靈幫助他行善。

 

關於人生觀

~有堅定依靠耶穌並尊祂為主的心志。

~立定心志願一生為耶穌而活。

 

關於神學問題

~視情況及需要為他作解釋,要避免抽象化的用語。

 

4. 初中級(12-14)能達成的學習目標

關於上帝

~知道上帝是公義的審判官,是完全聖潔的上帝。

~上帝是個靈,是無所不在,遍察全地的。

~上帝是一位一體的(父、子、聖靈)

~上帝會看顧祂的兒女。

 

關於耶穌基督

~接受耶穌作個人救主。

~願意公開承認自己的信仰。

~尊崇耶穌為最偉大的英雄,效法並順服祂。

~相信耶穌是上帝的兒子,藉童女而生。

~能明白耶穌曾有上帝的形像和性情,然而卻沒有犯過罪。

~知道耶穌是萬王之王,我們必須效忠於祂。

~能為耶穌的救贖不斷感謝上帝。

 

關於聖靈

~認識聖靈是引導者,有位格,有大能。

~能夠由聖經的教訓和屬靈的經驗認識三一真上帝。

~知道聖靈能幫助基督徒過正常的基督徒生活。

 

關於教會和主日學

~如果在經驗和知識上都已預備好,清楚明白救恩,接受主耶穌,可為他洗禮,加入教會。

~教導他們有規則和有意義地參加聚會。

~教導他們時常關心教會中朋友。

~教導他們樂意參加教會的活動。

~教導他們學習用零用錢作什一奉獻。

~鼓勵他們對宣教工作有異象。

 

關於行為

~教導他們開始按照聖經的教訓及標準設立個人的理想。

~教導他們要知行合一,聽道也要行道。

~教導他們成為領人歸主的人。

~要遠離罪惡,過聖潔的生活。

~不斷關心教會內外的人。

~在教會、家庭和學校中作好榜樣。

 

關於人生目標

~認識上帝對他的一生有特定的計劃。

~樂意將自己的一生交託給上帝。

~樂意討上帝的喜悅,以與上帝同工為一生的努力目標。

 

關於神學問題

~繼續為他們作解釋,並避免抽象的用語。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經常性之差傳教育

 

     經常性的作法是將差傳的教導列入在經常的事工中。可行的建議如下︰

1.請宣教士現身說法——作見證。

2.在海報中提供宣教消息與差傳代禱事項。

3.在經常性的禱告聚會中,固定地有某段時間為一個國家(或地區)、一位宣教士的宣教事工禱告。

4.鼓勵每個家庭(或個人)有恆地為一個國家(地區)或一位宣教士禱告;或許也鼓勵信徒參與一些除了禱告之外的積極行動(如︰獻金、生活物品等,不時地贈予宣教土,及供應宣教當地的需用。)此外,實地去探訪宣教士,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5.推介有關差傳宣教之書籍或見證、傳記等,以加增信徒對宣教事工的具體認識。

6.在教會中經常張貼差傳宣教之圖片、照片及有關之宗教報導等,以引起眾肢體對差傳宣教異象及事工的關心。

7.安排機會介紹宣教工場及宣教機構。

8.鼓勵信徒發掘自己的恩賜,並多與未信主的人士交往,配合教會小型的佈道事工。

9.教會成立「宣教佈道中心」,以招募、訓練福音使者(精兵)為其重點。讓這個有計劃、有組織的宣教中心,得以付諸長遠的實際宣教行動。「宣教中心」不妨由幾個教會聯合推動成立,如此可收人才及物力等資源集中利用的果效。

10.開設有關宣教的理論和實踐方面的主日學課程。

基督教教育和宣教

     「宣教」與「教導」是主耶穌離世升天之前所頒示之「大使命」的主要訓令(馬太福音二十八18-20),也是歷代教會所肩負的主要責任。而宣教與教導二者, 又有相互成全的關係︰宣教所得的果子,必須施予教導;教導的目的,在於成全宣教之使命。因此,宣教與教導實密不可分。

     基督教教育部門有責任積極主動與教會宣教計劃配合,提供佈道訓練和差傳教育。

     佈道方法常見的有︰講台式佈道會、音樂佈道、電影佈道、戲劇佈道、街頭佈道、見證式佈道、茶會式餐會佈道、個人佈道、福音展覽佈道等。

  但是,基本的佈道訓練,仍以個人談道訓練為主。純熟的(亦是依靠聖靈大能的)個人談談道信息模式,可以應用在各種佈道方法上。

2022年9月19日 星期一

對自我之認識

     所謂的「自我觀」簡而言之,就是︰一個人對自我的全面認識。其實,任何人都無法完全地認識自己,只是一天比一天更多地認識自己。個體對自我的觀念,乃是由自我過往一切的經驗(如︰鏡中的我、成就、挫折、榮譽、屈辱……),以及他人對自我的看法等所形成;尤其在童年時期,那些我們生命中的重要人物(如︰父母、兄弟姐妹、長輩、老師等)對我們的看法,更有力地形成了我們對自我的觀念。


     自我意像與個人的生理、情緒、智慧、社交、和靈命的健康都有著極密切的相互關係。因為每一個人都會依照自認為是怎樣的人而行事。自我的一切行動、情感、態度等,永遠和自我的意像相吻合;而自我由思想所引發出來的行動,必定影響我們日常生活的每一層面,並包括社會和人際之間的一切關係。所羅門王在箴言書中曾說︰「因為他怎樣思量,他為人就是怎樣。」(二十三7)


     不論是基督徒或非基督徒,許多人的基本困難,在於缺乏對自我有正確的認識和評估,以致其行事為人中,滋生事端,累己損人,甚至會引發重重之負面連鎖反應。個體自幼年時期對自己正確或錯誤的認知,往往影響其一生成長的景況;譬如說,一個從小即受到尊重和鼓勵的孩子,他(她)會在自信中成長,並會很自然、成功地朝著他的理想邁進,雖然成功之路亦有挫折或困難,但卻不會攔阻他的努力與再嘗試;一個基督徒更因此而倚靠上帝,幫助他克服重重的困難——他對自己和創造他的上帝皆有信心;誠如保羅所言︰「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立比書四13)。


      反之,一個自幼即不受重視、不被愛和鼓勵的人,他對自己是沒有信心的。他自認為是個失敗者,他無法客觀地接受人生的挫折(其實挫折對任何人而言都公平),而將任何他所面臨之「不幸」或「倒楣」事件,總歸於「天生就注定如此」的說法。因著這樣的緣故,即使是一個基督徒,他亦很難對上帝產生足夠的信心,他是「半信半疑」的;在理智上他似乎認為上帝是可以信賴的,然而在實際情況中,卻依然接受其潛意識之思想主導,證明自己的失敗和不幸。他難以擺脫過往受挫和失敗的經驗,並在那些生命的陰影中預設自己的未來(即使所發生的和他的想法完全不同),以致無力與上帝發展在信心中的合作關係。我們可以發現,這種人其實沒有信心,因為他的信心只是學習而來的認知。事實上,學習所認知的信心並不稱為信心,且無法成就上帝的美意。顯然地,這種人其實是在操縱自己生命的主權,他並沒有讓基督在他生命——思想、情感、意志和行動中作主,反而設法使自己失敗,甚至經常用一堆歪理來「證明」自己的不幸(但願他不會怨天尤人)。

 

    雖然個人的「自我觀」不能完全排除吸取他人傳達而來的訊息和意見,然而卻要切記,他人對我的看法不過是一個「參考」(或許是相當重要的參考),但卻不是一個絕對重要和正確的「結論」。正確的自我評估,以及由上帝對我的看法中所得到的結論,才是真實、肯定和客觀的結論。

 

長居基督徒內心的聖靈保惠師,可以幫助我們正確地認識自我。保羅說︰「我們所誇的是自己的良心,見證我們憑著上帝的聖潔和誠實,在世為人,不靠人的聰明,乃靠上帝的恩惠……。」(哥林多後書一12)

 

事實上,真正的結論乃在乎上帝所作的結論;基督徒是上帝所創造和救贖的,不論我們如何,我們就是靠著他的恩惠在世渡日——上帝如何接納我,我就如何接納我自己。因著他的創造和接納,我們就將這樣的信心呈獻在他的面前,靠著他所加給的力量,盡力去做好每一件他要我們做的事情;不論是成功或失敗,有地位或無地位,富裕或貧窮,結婚或不結婚,都不影響對自我的看法,因為我已憑著信將生命中一切的主權交給了他,我的信和他的恩典一同為我——愛上帝的人——而效力。

 

因此,無論人看為是美的或是惡的、人看為成功或失敗的、人看為光榮或羞辱的,都不影響我們對上帝的信心,而那也就是我們的健康的信心了。

 

2022年9月4日 星期日

家庭配合教會實踐基督化生活之要點

 1. 家庭一則注意每時空的基督化教育,同時也不妨建立「有形」的「家庭崇拜」,持之以恆地推動基督化教育。家庭崇拜是「崇拜」的時刻,不是管教兒女,或是閑談、爭執的時刻。好好思想及安排家庭崇拜的節目內容,讓這樣的內容成為屬靈生命的成長媒介。全家人每天有固定的時間在一起禱告,是最基本的屬靈操練。


2. 鼓勵家人參與「人人事奉」(即「全家事奉」)的行列,以加強家人在屬靈方面的認同與執著。


3. 發揮並貫徹「愛的生活」和「愛的教育」,以實踐信仰與生活合一的真正屬靈生活。


4. 提倡家人使用「愛的言語」(諸如︰「我愛你!」;「謝謝你的幫助!」;「我感謝你的體貼!」等)並建立「愛的舉動」(諸如︰每天家人彼此擁抱、為辛勞的成員分擔工作、參與家務等)。溫柔禮貌的話語和體貼的舉動,皆為建立頁好屬靈氣氛的基督化家庭之基本條件。


5. 家人彼此督促認真於作「屬靈的學習」和優先的「屬靈選擇」,此乃實踐基督化教育的首要條件。


6. 安排定期的「家庭時間」,以強化家人彼此溝通和接納的目的,使天堂的快樂得以先嘗於家庭之中。


     家庭是上帝賜給平凡人類之不平凡禮物。健康、成熟的基督化品格,需藉基督化家庭孕育及成長。廣義言之,教會乃是信徒們共同的家庭。因此,無論是教會大家庭或信徒小家庭,基督化的教育有賴這兩個家庭中的每一份子,共同營造並善加維護。

 

2022年8月7日 星期日

落實發展差傳教育

      除了舉辦佈道訓練,在教導事工中積極主動宣教之外,基督教教育事工亦應負起教會「差傳教育」的使命。


     差傳事工是主耶穌憑藉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所頒佈的使命;初代教會亦曾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腳蹤。當耶路撒次序冷教會不知道如何順服基督的差傳命令時,主甚至 許可逼迫臨到教會(使徒行傳八1)。差傳需要亦是一種迫切、不斷的呼聲。鄭果牧師在「差傳事奉」一書中提到,教會必須面對三種迫切對呼聲要有回應。

 

1. 天上的呼聲︰正如先知以賽亞所聽的,「我可以差遣誰呢?」(以賽亞書六8);

 

2.人間的呼聲︰即馬其頓的呼聲,「請你過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使徒 行傳十六9);

 

3.地獄的呼聲︰即陰間財主的呼聲,「因為我還有五人兄弟,他可以對他們見證,免得他們也來到這痛苦的地方。」(路加福音十六 27-28)。


     因此,教會不能只滿足於在「耶路撒冷」的宣道,必須擴大教育部門來和宣道部門配搭、協調,一同發展差傳教育。


  差傳教育可以分經常性和密集性兩方面來推展。

2022年6月5日 星期日

鶼鰈情深

 

         鶼鰈乃古時傳說中的比翼鳥,鰈乃兩眼都生在右邊的比目魚,「鶼鰈」乃用比翼鳥與比目魚來形容恩愛的夫妻。夫妻之愛奠基於神的愛,當夫妻雙方愈愛神,愈進深於神的愛中,夫妻之間的感情也愈發深厚。「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約翰壹書四章十九節)神是愛的源頭,是愛的創始成終者,神賦予人愛的動機,也促成愛的成長。 

  「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以弗所書五章廿五節)成功的丈夫不是隨心所欲、暢所欲為,乃是效法基督的捨己,捨下自己的欲望、不對的情緒與思想,為他所愛的人全然付出,甚至不惜以生命來愛。用愛來作一家之主,用愛代替領導,使人願意跟隨;也藉捨己、付出,使人忠心相隨。以溝通代替強權,以體恤代替要求,以欣賞代替挑剔,以尊重代替藐視,以信任代替懷疑。對沮喪的配偶說出合宜的稱讚,對孩子好的表現給予肯定和讚美,有必要時發出堅定而有愛心的警誡,任何時候都能說出「我愛你」這句話,任何一個處境都能說:「主!我感謝」。花時間傾聽配偶、孩子的心聲,以體恤、溫柔、關愛的方式來回應,這樣的家庭必然像天堂,反之則像地獄。 

  曾經有個要求很多、求升遷、態度強硬、不敏感的男人,太太請他下班途中買罐咖啡回來,他怒吼道:「你怎麼老是把咖啡用完!」他知道自己不夠體貼,但至少他安份守己,供應她生活所需,算一算可能他所給她的過於她所付出的。直到有一天她把一紙離婚協議書遞給他時,他瞠目結舌,不知為何有此結局?作丈夫的不肯捨己就不會有真實的關愛,太太在沒有體恤,只有要求的壓力底下只好要求離婚。所以「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捨己。」「捨己」可以表現在言語、行動、抉擇等大小事上,放棄自己的意願和想法,尋求神的心意,體貼家人的需要,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聖靈會模塑男人,使他更像基督。

  「你們作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順服主。」(以弗所書五章廿二節)為主的緣故,作妻子的要學習因愛而順服丈夫,因為真正的愛必然產生順服。愛是不張狂,張狂即驕傲不服,這類的表現會藉著言語、態度、行動傷害對方,當然違背了愛。若偶而出現這種情形,說聲:「對不起!」謙卑下來是挽回之道。作妻子的順服丈夫,孩子們順服父母,這種順服的學習,會使全家人更順服神且更多得著神榮耀同在。若作妻子的對丈夫不服,很容易在言談之間表露出來,以致影響孩子對父親的順服,也影響別人對丈夫的觀感。不要在人面前說丈夫的不是,也不要在人面前說一些使丈夫下不了台的話,若有事心中過不去,應私下與丈夫溝通,取得諧調。「教會怎樣順服基督,妻子也要怎樣凡事順服丈夫。」(以弗所書五章廿四節)藉著凡事順服,夫妻同心同行,如比翼鳥雙飛,如比目魚同游,日久情深,順服也愈自然,愛對方的心也愈加增,此謂「鶼鰈情深」也。

為父之道

 

    以弗所書六章四節說:「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保羅會這樣勸戒作父親的,顯然作父親的肉體若未與主同釘,天然血氣的反應很容易若兒女的氣。

湯姆是典型的美國家庭的父親,他有二個小孩,老大八歲。有一天他教大兒子如何操作剪草機剪草,當他教到怎麼在草皮邊緣將剪草機調回頭時,他太太探頭問他晚飯想吃什麼?就在他轉頭回答的當兒,大兒子已經讓剪草機跑離了草皮,滾上了院子前的花圃上,花全被剷除了,花圃出現一條寬約五十公分的小路。湯姆一看見這情形,情緒就失控了,苦心經營的美麗花圃就這樣被毀了。他暴跳如雷責罵兒子,大聲咆哮,他太太出來勸阻他說:「湯姆!我知道你生氣的原因,但我要提醒你,我們是在養小孩,不是在養花。」湯姆一聽,兩手一攤,莫可奈何地抱起兒子,兩人相視而笑。

           在人與物之間,我們很容易迷失,請切記,你所愛的人優先,永遠不要重看物質、利益的損失,過於你所愛的人。作父親的對孩子大吼大叫、讓孩子難堪、懲罰得太嚴厲或不公平、嘮嘮叨叨、挑剔批評、粗魯沒耐心、忽略孩子、不關心孩子的需要、不守諾言、反應過度、假裝自己十全十美、前後矛盾、打擾孩子不信任孩子、不尊重孩子、在別人面前談論孩子的缺點、有條件的接納孩子、要求孩子十全十美、把過重的工作交給孩子、父母爭吵要孩子選舉站在那一方、不原諒孩子或嘲弄孩子等等,都很容易惹兒女的氣。

         當作父親的有這些屬肉體的表現時,最好離開現場,不要面對孩子,單獨去房間面對神,承認自己動了血氣,認罪悔改,求主寶血遮蓋,然後安靜下來,求神幫助你看清自己問題出在那裡,懇求聖靈治死肉體、撫平心緒,思想主的教訓和警戒,若已犯錯,不要怕向孩子認錯,這是讓孩子看見你謙卑順服神的榜樣。要在主的智慧和溫柔的靈裡勸戒孩子、糾正孩子,把孩子引到主面前,讓他也懂得向神認罪悔改,與神建立正確的關係。

           父親是一家之主,在兒女心目中地位崇高。有個二歲的孩子,經常看到父母謝飯禱告。有一次父親因公出差,作母親的問孩子可否作謝飯禱告,這個邀請讓他受寵若驚,他立刻把小手一合說:「我愛你,爸爸,阿們!」先生回家後太太把這件事告訴他,這事令他很不安,因他萬萬沒想到,兒子竟把他視同天父,他不想擔任這個角色,但別無選擇。神在塑造孩子成型的頭幾年,已經把代表神的任務託付給父親了。作父親的必須在家中活出敬虔的榜樣,讓孩子認識神那無測度的愛和公義。作父親的必須在家中與神建立親密的關係,從神支取智慧與愛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與神同在、與神同行,讓孩子從你身上看見天父的形象。願神祝福普天下的父親們!

2022年6月3日 星期五

巴刻:你應該每天告訴自己的六件事

 

在巴刻的實踐神學中,屬靈上被收納爲兒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義。

 

在《認識神》(Knowing God)一書中,巴刻這樣寫到:

 

    你如果想判斷某人對基督教的認識有多深,只要探知他對作爲上帝的兒女,以及上帝是他的父親這觀念明白有多少就行了。

 

    這觀念若沒有激發和主導他的敬拜、禱告,並他的整個人生觀,那便表示他對基督教的認識不深。

 

他說,如果讓他把新約聖經的教導集中在三個詞上,他會選擇:

 

    藉著挽回祭得上帝兒子的名分(adoption through propitiation)。

 

他緊接著寫到,「我無法想像還能有另一句話,能把福音更豐富的含義或更廣的影響範疇概括出來。」

 

巴刻會如何總結整本新約聖經的教導呢?

 

    啓示了聖潔的造物之主是我們的父。(a revelation of the Fatherhood of the holy Creator.

 

他把整本新約聖經的信仰總結爲

 

    認識上帝是我們的聖父。(the knowledge of God as ones holy Father.

 

他寫到:

 

    基督所教導的一切,

 

    一切使新約成爲新的,勝過舊約,

 

    一切有別於單純猶太教的基督教,

 

    都歸結爲:

 

    對上帝之父身份的認識。

 

巴刻說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問問我們自己以下這些問題:

 

    身爲基督徒的我,究竟認識自己嗎?

 

    我是否認識自己的真正身份?

 

    我自己真正的結局是什麼?

 

他說我們應當遵行以下的真理,就是他稱之爲「基督徒生活和過榮耀上帝生活的祕訣,」並且「每天早上起來,並每晚臨睡前,或是當我們候車的時候,或任何餘閒,我們都可以把這些話重複說幾遍,並祈求上帝幫助我們能以行事爲人證明我們知道這是完全真確的事實。」

 

    我是上帝的兒女;

 

    上帝是我的父;

 

    天堂是我家;

 

    它一天比一天接近我;

 

    我的救主是我的兄長;

 

    所有的基督徒都是我的弟兄。

 

 

2022年6月1日 星期三

家庭之基督化教育

 

基督化家庭乃是一個信仰與生活融合的「場所」之一。在這個場所內的基督徒,不只要篤信基督,遵行聖經和上帝的旨意,同時也要於其中實踐每個討上帝喜悅的行動。若將基督徒家庭比做是一棟建築物的鋼架,那麼鋼架上的所有建築物顯然就是基督化家庭的一切實質意義了。事實上,基督化家庭就是一個「被聖靈所充滿的家庭」。


    由聖經中至少可發現五個建立基督化家庭的目的︰


1.繁衍後代。(創世記九7)


2.完成上帝交托管理的產業——養育兒女的責任。(申命記六6-7;詩篇一二七3)


3.經驗上帝的慈愛,並彰顯他的榮耀。(以弗所書三16-21;約翰壹書四19)


4.闡述基督與教會的奧秘關係。(創世記二18;以弗所書五22-23)


5.發揮「光鹽作用」,並完成大使命。(馬太福音五13-16;二十八18-20)


    基督化家庭需要由教會與家庭共同合力推動和建造。教會有責任遵照聖經的教誨,將建立基督化家庭的概念、原則、意義和可行方法等,教導每位信徒及各人的家庭,這亦是基督托付教會的最基本使命之一。教會若不能用系統化的真理教導信徒,並延伸至每個家庭中,僅憑教會單方面的工作,終必歸於徒然。家庭必須伸出積極之手,主動地與教會結合,不時地提出實際的需要或困難,使教會發揮對其應有之協助。教會與家庭必須保持最密切的合作,好教每位信徒無論在教會或家庭,均能把握基督化生活的意義。


    基督化的教育不在於某個特定的時間或空間內的「正式」說教,基督化的教育是隨時可以實施的。教育的施與者必須懂得敏感地把握每一個「教育時機」,好教受教者經驗基督生命在其中(每個人和每個生活)所作的改變,並認知基督化教育的意義。


     雖然基督化教育之實踐精髓可於「隨機」、「隨處」和「殷勤」之中進行(申命記六4-9),而基督化教育仍然需要落實在有形的推動計劃中。



2022年4月21日 星期四

教學原則

 

A. 耶穌的教學

耶穌是偉大的教師,是我們教學的榜樣,作為聖經教師的,應該向主學習如何善用方法作教導。

 

1. 善用故事

    在主耶穌的教學過程中,最突出的教學法是使用比喻或講故事。無論是孩童或成年人都喜歡聽故事。故事是具體的,可以浮現在人的腦海中。善用故事,會產生很強的吸引力,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講故事是一種藝術,講得不好使人打瞌睡,毫無印象﹔講得好使人彷彿身臨其境,跟著故事的情節掉淚受感動﹔或者驚心動魄、歡欣鼓舞﹔或憤憤不平、悲喜交集。耶穌講故事使聽陶醉在故事的情節中,印象深刻。

(a) 耶穌所引用的故事例證

    耶穌所引用的故事很多,蒲賴施博士認為,故事與比喻已被稱為是「他教學藝術最圓滿的成就」。在馬可福音記載耶穌的言論中,約有四分之一是他的比喻﹔路加所記載的,約有二分之一是比喻。新約聖經約有五十次使用「比喻」這個名詞。

(b) 耶穌講故事的特徵

    耶穌在教導的過程中運用故事吸引人的興趣,是一個極有價值的教學法。故事有一定的功用,能使教學過程更為有效,至少可以從耶穌講故事的特徵中,獲取以故事教課的長處。

1) 以故事來引起興趣:主耶穌喜歡使用故事或比喻,作為教導的開始,比如耶穌講撒種的比喻,敘述四種的泥土,種子撒在不同的泥土裡所結的果子必然不相同。有些種子落在不好的土壤中,結果不能長成﹔有些種子落在好土裡,就生根結實,有三十倍、六十倍、有一百倍的。後來門徒進前來詢問比喻的解釋,他才仔細地教訓他們。又比如從不義的管家的故事,引出下文,耶穌要講論的忠心事奉作聰明人的道理。

2) 以故事來解明剛提出的真理:耶穌常在講論一個道理後,為了使聽眾更深入明白,就用故事來加強他們的記憶。比如耶穌講論禱告的真理,又教導主禱文,之後為了要強調主聽禱告,且會將最好的給求他的人,耶穌就以一個情詞迫切向朋友求借餅的人的故事來闡明清楚。

3) 以故事來應付刁難的聽眾:耶穌常會踫到一些故意刁難、或自以為有理的人,耶穌就以故事來教訓他們。比如當律法師問誰是他的鄰舍,耶穌就以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來回答他。當有一個人請耶穌幫助他分家業時,耶穌就以無知的財主的故事來提醒聽眾,說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有財寶卻失去靈魂,實在可悲。當法利賽人和文士議論耶穌接待罪人時,耶穌一連用三個故事來講失羊的比喻、失錢的比喻和浪子的比喻,來回應聽眾,說明上帝是多麼歡喜一個罪人悔改。

4) 以故事的全部教訓聽眾:耶穌常常開門見山立刻就以故事的道理教訓人,比如為要教眾人常常禱告不可灰心,而講了一個寡婦怎樣懇切地求不義之官為她伸冤,說雖然這個不義的官不懼怕上帝,也不尊重世人,但因寡婦懇切的哀求,終於為她成全,更何況是上帝呢?還有,耶穌講了一個欠債的人的故事,他如何蒙了王的憐恤而免了他的一大筆債,卻反過來欺詐欠他不多錢的人,以此說明不饒恕人的人,天父也要這樣侍他們。

 

2. 並用視聽

    在教育界工作過的人皆知道,視聽教材可以保持聽眾的注意力,加強聽眾對所學知識的記憶。耶穌似乎非常瞭解這個原理,所以有時他也並用了視覺與聽覺來傳遞信息。

(a) 常用圖晝式的話語

    耶穌常用圖畫式的話語,使他的教訓有吸引的力量。他的教訓是具體的,不採用哲學、理論或抽象的詞彙,而是引用直覺的知識和實際的事物來講解真理,致令他的教訓很容易被人銘刻在記憶裡。這種圖畫式的話語非常多,列舉如下﹕

    「你們是世上的光」;「你們是世上的鹽」﹔「看見你弟兄眼中的剌,卻看不見自己眼中有樑木呢?」﹔耶穌描寫自己是「葡萄樹」、是「好牧人」、是「羊的門」﹔耶穌還運用動物,如「蛇和鴿子」、「狼和羊群」、「綿羊和山羊」等﹔又用了自然現象如﹕「日頭雨水」、「分辨天地和氣色」、「閃電」等﹔描寫天國如「尋財寶」、「尋珠子」﹔論靈界如「壯士打仗」、「國家自相殘殺」等。他所用的語句,使人彷彿眼見實物,容易觸物而記得有關的信息。

(b) 使用視覺教材

    耶穌所用的視覺教材如下﹕在登山寶訓中,耶穌對眾人說﹕「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太六26,28)。另有一次法利賽人和希律黨的人要陷害耶穌,問起納稅的事,耶穌對他們說﹕「拿一個銀錢來給我看」,他們就拿了來,耶穌問﹕「這像和這號是誰的?」他們銳是該撒的。耶穌說﹕「該撒的物當歸給該撒,上帝的物當歸給上帝。」(可十二17)又有一次耶穌和一班門徒看眾人怎樣投錢入庫,看著財主奉獻,也看著寡婦奉獻,結果耶穌叫門徒來,稱讚了寡婦的奉獻,耶穌讓門徒目睹奉獻的情形後講述道理(可十二41-44)。

 

B. 有效的教學原則

1. 清楚教學目標

當一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清楚他所要達到的目標,其所教授的學生也就自然毫無學習中心,以致記憶也不深刻,甚至一無所得。有目標的教學和亳無目標的教學,在性質上、預備上、效果上都不同。正如一個毫無目標隨便散步的人,和一個有一定方向走路的人,是完全不同的﹔如胡亂射箭的人和朝向箭靶射箭的人之迥異。教學目標清楚,教學方向就清楚,方向一清楚,方法就有效。這不單是對學生有好處,對教師本身,也能更增進他施教的興趣和自我滿足的心理。這個原理告訴我們,讓學生看準一幅清楚的圖畫,教師和學生一起全力以赴去打中所定的目標,便可使學生照圖畫上的指示獲得所要達到的結果。

    論到教學目標的制定,第六章有更詳細的指示。教師和學生的責任在於清楚知道教學的目標,並掌握達到目標的設計過程,按部就班地按照程序達到目標。

 

2. 系統組織合理

    好的組織系統容易使人明白,也容易令人牢記。同樣的內容,以良好的系統或以凌亂的方式呈現,所得的效果將迥然不同。好的組織與邏輯思路有關,教師需要運用多方面的操練來整理課程內容,才可有合理的大綱、段落而組成好的系統組織。

    一般的分段組織法可以歸納為下列四種類型﹕

(a) 喇叭樣式

    觀念的呈現,是從較廣泛的觀念縮小其範圍到專論的題目,或者是從最專門的論題探討較廣泛的觀念。比如﹕

    律法十誠–敬拜獨一的真神(由大到小)

    登山寶訓道德觀–聖經論動機的問題(由大到小)

耶路撒冷猶太人與外邦人的爭執論舊約的割禮–上帝和以色列人所立的約(由小到大)

(b) 三角樣式

    以一個論題為出發點,然後找出其分題來支持該論題,再由小段落來支持較大的分題,許多人喜歡採用三大段九小條的格式,不過,我們不一定都要用三九這同樣數目的形式來分段。此類分段法是在演講時最常見的式樣。比如﹕聖經是上帝所默示的證明

1)      考古學的見證﹕1……2…….3…….4…..

2)      預言的應驗﹕1……2…….3…….

3)      聖經的保存﹕1…..2…….3…

4)      生命的見證﹕1……2…….3…….

© 輪子樣式

    從不同的角度平行地探討一個觀念或諭題。

比如﹕

        i.  基督徒在家庭的見證

            ii.  基督徒在學校的見證

     iii. 基督徒在社會的見證         

iv. 基督徒在教會的見證       

又如:

 i從佛教看救恩

     ii從回教看救恩

     iii從印度教看救恩

     iv從聖經看救恩

(d) 直線式樣

    以直線的程序來探討相關聯的內容,一般是根據歷史的程序來排列段題,也可以地點、人物或事件來排列其段落。比如﹕

 生平:

大衛的童年大衛的蒙召—大衛的出頭—大衛被追逐—大衛作王—大衛為家事傷心—大衛的晚年

 地點:

在西乃從西乃往摩押—在摩押—從摩押到迦南

 人物:

俄陀聶以笏—珊迦—底波拉、巴拉—基甸—陀拉—睚珥—耶弗他—以比贊—以倫—押頓—參孫—掃羅—大衛—所羅門一羅波安—亞比央—亞撒—約沙法﹂約蘭—亞哈謝—亞他利雅—約阿施—亞瑪謝—鳥西雅—約坦—亞哈斯—希西家—瑪拿西–亞們— 約西亞—約哈斯—約雅敬—約雅斤—西底家

 

3. 事前事後大綱

    在課程的開始,事先將教學的目標、教學的大網或教學程序陳列出來。比如教師可以把一個單元的目標張貼在海報上,使學生可以事先閱覽所有的目標,對該課的主題先有個概觀,看到整個課程的組織整體,與合理的段落,有助於學生建立學習的意向,使他們更容易學習、明白和記憶。

    如果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法是講故事的方式,最好不要在講故事前,就將主要的內容和結果講出來,免得學生由於巳得悉故事內容而覺得枯燥乏味,失去聽故事的興趣。講故事不可以製造已經知道其大致內容的感覺,乃要製造渴望想知道下回分解的心情。但如果其教學內容是理論或教義性質的,教師若能在事前先陳列大綱內容,就較可能使學生有很好的思想準備,而隨著思路的發展進行學習。

    在課程的結尾時也是如此,教師在結束作結論之前,須重新濃縮主要的內容大綱,而且給每一段擬出一個主要的重點,然後才作出最後的結論,以加深學生的瞭解和記憶。

 

4. 善用新奇方式

    另一個教學原則,就是要善用新奇的方式來教學。所謂新奇的方式,就是令人覺得新奇,深入人的印象中,使人牢記難忘。它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出現,它的特徵是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以是外在的動機,也可以是內在的動機,使人深深記住,難於忘懷。採用此原理,主要有下列兩個不同的目的﹕

(a) 用新奇的方式創造成熟的學習

    成熟的學習是指學習的準備度,也就是在教學的前面部分,即引言的部分,製造一種對學習的準備,引起學習的動機,如此一來,緊接著所教的內容就可以很容易被學生吸收。這個新奇的方式,可能是近來出現的極吸引人之事件,可能是有趣的小故事,可能是一種新奇的活動,可能是一個啟發人思考的問題,可能是一個扣人心弦的圖畫,也或者是新奇特殊的實物教材。總而言之,非常特殊、新奇和深刻的印象,可使學生產生好奇,引發想知道的動機,有了好學的心,立意追求其中的內容,也就提高了學習的準備度。

(b) 用新奇的方式灌輸主要的論點

    教師必須清楚教學內容中的主題和中心,然後盡量用新奇的方式灌輸到學生的腦海中去。據說宋尚節博士的講道就有這種特色,他常用實物教材,如小火爐、小棺材等來灌輸講道中的主題信息,使人難忘。這個原理不僅可以用在整個課程的主題信息,也可以用在每一個段落的主要論點上,讓每一段的主題論點都以新奇的方式深入學生的腦海中,容易明白、記得,而且深刻不忘。

 

5. 學生積極參與

    最有效的教學方法,是能使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參與教學的過程。學生積極參與的方法很多,可以是屬觀感的參與、思想的參與、腦中圖象的參與、言論的參與,以及活動的參與。

(a) 感官的參與

    使學生參與的最重要方法就是感官的參與。人類主要是用眼睛和耳朵這兩種感官來接收信息,就視聽媒體的基本原理而言,同時並用兩種感官比只使用其中一種,效率要大得

多。參看下列圖表:

    圖表1顯示,在同樣限定的時間內學習,使用視聽媒體與方法者的效果,比不使用者的理解度高出15倍。此外,學生能完全理解內容所花的時間,是不使用者落後於使用者12倍。即是說,不使用視聽方法者比使用視聽方法者要多花12倍的時間來學習。

    圖表2顯示,100名學生,單用耳聽來學習,測出其經過一段時間後,對學習內容的記憶之保持數。剛開始時,100人全記得﹔過了24小時後,只有75人記得,25人巳遺忘了﹔過了48小峙後,只有50人記得,另一半人忘了﹔過了4天,只有15人記得﹔等到16天後,則只剩下2人記得。

圖表3顯示,使用口述法,只讓學生聽,3小時後的記憶保持70%,3天後是10%。如果讓學生眼看耳聽並用,則3 小時後之記憶保持率有85%,3天後是65%﹔由此統計資料顯示,3小時後只相差15%,但3天後其差距則高達56%,在一倍以上。由此可知,視聽教育除了可使學生學得多、學得快以外,還記得更久。

 

        圖表一.

視聽媒體與方法

不使用

使用

理解的程度

6

94

所花時間比例

12

1

 

         圖表二.

經過時間

記憶者人數

開始時

24小時

48小時

4日

16日

100名

75名

50名

15名

2名

 

        圖表三.

使用方法

記憶保持率(3小時後)

記憶保持率(3日後)

只用耳聽(口述法)

70%

10%

只用眼看(視聽方法)

72%

20%

用眼看又用耳聽(視聽方法)

85%

65%

 

(b) 思想的參與

    若要使學生積極地參與思考,就需要有一些具有挑戰性的言論,以問題來刺激他們的思想。雖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會參與激烈的討論,但至少這種思想的交流令學生在思考方面有更多的參與,而且事實上,下列所有的參與方法都離不開思想的參與。思想的參與也就是指學生全人的投入,和全副精神的注意力。

© 腦中圖象的參與

    成功的教學經常能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猶如一幅圖畫一般。所謂頭腦圖象的參與即是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經過教師的刺激而在腦海中浮現一幅圖畫。主耶穌的教學就有此特徵,讓聽眾的腦海中留下一幅代表性的圖畫,即深入人印象中的圖案。耶穌善用圖畫式的話語,聖經教師若能使學生如此參與,加上一些活動令學生嘗試使觀念畫成圖畫,或將圖畫轉成文字,經過在想像中不斷地交流,便能使學生有更清晰的思想。比如﹕當探討有關教會的真理時,讓學生嘗試將教會的屬靈意義畫出來,然後再用文字解釋,予以清楚表達﹔當討論稱義的道理時,讓學生將它用圖案表達出來。這些活動均旨在讓學生深入思考真理,意義深刻。

(d) 言論的參與

    如果學生能夠經過深入思考後發表言論,參與討論,所學到的真理將會比較深入其記憶。言論的參與可包括下列範圍﹕

  1)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解釋真理的論點

教師一定要給學生機會用自己的話說出真理,或用自己的話重新解釋真理的意義,當一個人可以用自己的話來闡明一個論點時,他就更進一步明白其中的意義。

  2) 讓學生用己自的話舉出具體例證

不單是用自己的話解釋,若能也用例證來說明所學的真理,舉出具體的實例來解釋,一定可獲更好的教學效果。

  3) 讓學生來比較不同觀念間的關係

為了使學生更深入瞭解一些真理的觀念,要讓學生有機會比較不同觀念之間的關係,找出其相同點或相異點。所以在解釋一些名詞時,可以嘗試用同義詞或反義詞,經過比較之後,便可明瞭彼此之間的關係,從而加深理解。

比如﹕論重生真義時,讓學生嘗試將重生和得救、稱義、悔改、相信、聖徒、成聖、受洗、教會會友等,加以比較討論,就會更全面理解重生的真義。

  4) 讓學生在個案中發掘問題的解決法

為了使學生有更深切的投入,教師可以用在現實生活中的所見所聞來作討論的內容,以真理為根基找出問題的解決法,鍛煉聖徒運用真理的原則來解決生活上的問題。

     比如﹕論非洲嚴重饑荒問題,許多人都參與救災工作,基督徒有三種救災的心態﹕

i. 趕快傳福音給他們,當然若是可能也要救濟他們,但最主要還是趕緊傳福音﹔

     ii. 要照聖經的教導以愛心救濟他們,但我們更盼望他們得救,所以救濟是媒介,得救是目的,但如果不被批准傳揚福音,救濟就變得毫無意義﹔

     iii. 我們自然要救濟他們,不管他們肯不肯接受主,給不給我們機會直接傳福音,先救他們是第一,因為愛,所以為救濟而救濟,單純是因基督徒當有愛心和德行。

你認為哪一個心態是正確的?

(e) 活動的參與

    學生從活動中學習。這就是所謂的學習活動。學習活動是強調學生的創意,不是為打發時間而活動,而是與所學的真理有密切關係的活動,目的在於加深對真理的學習經歷,從活動中學習。活動的種類基本上可以分為下列範圍﹕

  1) 書寫的活動

所有用筆書寫的學習活動都包括在其中,教師可按不同的年齡來安排適合各人的書寫活動。比如,寫信給特定的人物、寫一篇見證、編寫一則故事、寫短小精悍的啟應文、寫詩文等。

  2) 述說的活動

述說的活動可以包括所有用口述的學習活動。比如,自述或獨白,扮演某一個特定的人物,口述他的經歷﹔以訪談的方式,訪問某一個特定人物﹔分享各人在某一個特定情景下的經驗、感觸或感想。

  3) 繪畫的活動

繪畫活動的目的,不是展示藝術或繪畫的才能,而是藉著圖畫來體驗所學的真理,至少是重溫所學的真理。對年幼的兒童可以是﹕著色圖畫的活動﹔繪畫的活動﹔在一組裡共同繪製大掛圖或壁圖﹔將真理用代表圖顯示出來。

  4) 手工的活動

對年幼的兒童常可用學習手工的活動使學生參與。做手工必須配合所學習的真理,並非用來打發時間。手工的活動可以有紙摺的手工\剪貼的藝術品、製作立體人物圓形﹔用厚紙作立體的手工,可以有古代猶太人居住的房子模型、會幕的模型、聖經時代所記載的物件的模型﹔也可用黏土來做出各式各樣的模型等。

  5) 動作的活動

動作的活動主要是用行動來表現,範圍也很廣泛,可以發揮創意。比如,以假想的動作來表示你孝敬父母的行動﹔在本週內行一件事表示你對真理的實踐嘗試﹔嘗試打一個電話表示你對別人的關懷﹔嘗試在本週內對一個人表達你服事人的愛心﹔嘗試在本週內向一個人見證基督的福音等。

  6) 聖經的遊戲

聖經的遊戲按年齡各有不同的意義,如果能將所有聖經考試以遊戲的方式帶出來,就可增加對聖經學習的興趣。有的是屬於靜止性質的,有的是屬於活動性質的,有的是屬於猜謎性質的,總言之,學生能從遊戲的參與中,對所學的真理得到深刻的認識並鞏固記憶。

  7) 強調生活應用

聖經教導不只灌輸真理的概念,或頭腦的知識,而是深入信徒的生活中。單有聖經知識卻沒有生活的表現,聖經的真理便是空洞無意義的。所以在教授聖經知識的同時,一定要強調使之應用在生活中。以下是一些建議:

    i. 學習活動

上文所提讓學生參與各式各樣的學習活動,是一個把聖經的真理引申到日常生活中去的最具體方法。尤其是動作活動的安排,就給學生有機會嘗試將真理實踐在日常生活中。

    ii. 喻道故事

喻道故事就是指現實生活的小故事,其主要的目的是充當教導真理的例證。喻道故事可以是流傳的寓言,古代傳言,民間故事、假想的故事、世界名人小故事、教會歷史名人小故事等。把喻道故事當作例證解釋聖經的真理,可使學生有真實感,而不致顯得是發生在遙遠年代的事蹟,與現代人的生活並無直接關係。

    iii. 生活見證

 在講論聖經真理時,如果能引用現生活中發生的事例作見證,讓學習真理的人有真實感,這不只是對真理理論的探討,更是可見證、可經歷、可體驗的真理。

   iv. 生活討論

生活討論是將真理應用在現實生活中的另一個方法,即對日常生活中問題的探討。當大家在進行討論時,經過思想的交流就會體驗真理,至少可有機會嘗試用真理的原則來處理現實生活中可能遭遇的難題,或面對現實生活中可能有的矛盾。

   v. 個案研究

這個方法是最容易把學生從真理的理論中帶到生活的實踐中。在個案的例子中,找出問題的解決法,就可鍛煉信徒以真理的原則來處事為人。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