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1日 星期三

教學目標要具體

   合宜、理想的課程與教材,固然是達成教育目標和學習效果的重要媒介(工具)。然而,在教學的過程中,倘若教師心中沒有設立明確和具體的目標作為指針,他非但不知該如何取舍教材,同時他的教導也必會產生散漫和無法達成目標的傾向。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基本前題;教學過程之中,若缺少了明確的目標,猶如航行大海的船只缺少羅盤。然而,許多聖經教師的一個共同問題,正是不懂得確立具體的(即能產生回饋行動)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確立,為要使學習者在態度、思想和行為,收到具體改進。也就是說,我們的教學要達到使學習者的生命改變。一個優良的教學目標應該包含三方面的特性︰


1.能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預期的盼望。


2.能提供達到學習效果的具體資料或建議,使學習者對自身努力及發展的方向有所遵循。


3.能帶出具體的實踐,而又是榮耀上帝並適用於家庭生活、教會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層面的。


    目標應當明確且實際,否則將令人無所適從。有些目標,譬如︰「帶領學生立志學像基督的品格」;「幫助學生完成廣傳福音的使命j;「幫助學生更愛耶穌和他的教會」等,便是一些經常被使用,但卻不具適切意義的例子。這類目標的本身並非不好,主要的問題是這樣的說法太廣、太大,並過於抽象和籠統,以致讓人在收到訊息之後,無從實踐。這樣的目標較適於作為長程性或永久性的目標,若拿它們作為每課的教學目標,就非常不合適了。


     課程的教學目標愈具體愈好,因它們可以提供學習者達到實踐所學(智識和靈命)的目的。當聖經教師在確立課程目標之時,亦當注意所採用的語詞。教師們很容易不經心地使用一些含混不清的語詞,作為教學和學習的期盼。教師常常盼望他的學生能夠「明白」、「了解」、「懂得」、「知道」、「認識」、「發展」、「培養」、或「欣賞」他所學習的功課。


     其實,以上所例舉的語詞,在實踐的意義上是十分抽象的,因為這些抽象的語詞無法評量任何認知的實質意義,也就是說,它們無法對學生的屬靈實踐有所評估。教師以為學生明白了,其實學生不一定明白;唯有當教師能從學生自己的言語或實際行為之中獲得訊息,才能證實學生對該課程有了具體的認知。


    主日學教師必須藉著帶有具體行動意義的語詞,去達成確實評量學習者認知程度的目的。換言之,教師可要求學生對該課程作出個人的認知回應,達實際確知學生的學習狀況。倘若學生於學習之後,即可對學習的內容作個人的表達,予以「重述」、「解釋」、「默寫」、「比較」、「區分」、「重組」、「批判」、「找出」、「歸納」、「分析」、「查考」、「說明」、「畫出」、「作摘要」、「下定義」、「表演出」、「舉例說明」等,教師必能評量出學生真實的認知。例如,當學生能對課程中某兩個以上的情況作出「比較」的時候,教師就確定學生真實地「明白」了課程,而教師也達成了他的教學目標。

 

 

2020年11月9日 星期一

本地宣教

 經文:使徒行傳8:26-40
各位弟兄姊妹,您們有沒有參加過「國外短宣」?或是「國內短宣」?參加過有什麼感受和看法?願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嗎?
台灣教會這幾年非常熱衷於「短宣」,不少教會都會趁著學生寒、暑假的時間,差派短宣隊到偏鄉、部落、離島,甚至去到國外短宣。然後,會利用主日崇拜或青年團契的時間,讓這些參與的弟兄姊妹做一些分享,激發大家宣教的熱誠,使更多的弟兄姊妹願意投入宣教的行列!其實短宣隊在台灣教會界並不是一個新興活動,早期就有一些教會或大學團契會趁著暑假到偏鄉或原住民部落進行短宣或服務隊的福事,傳道在大學時代曾經參加過鄉村福音隊,幫助一個教會做開拓的工作。只是近年來因著各教會開始強調國度事奉,因此將服事的眼光拓展到其他區域,甚至國外。
其實不管短宣或長宣,重點都在「宣教」。但短宣難免讓人有一種「沾醬油」、無法深耕的顧慮。因為宣教的目地,不是去當服務隊或是旅行團,是要宣教傳福音建立教會。所以,即使是短宣也要用救靈魂的心志來進行,不是來遊覽、辦活動和認識朋友的!
今天讀的經文,是一個很特別的宣教方式,就是在本地將福音傳給外國人,帶領外國人信主。而這個外國人後來將福音帶回自己的國家,在自己的國家建立教會。這樣的模式,就像美國有些福音機構,專門提供中國留學生住處,然後將福音傳給他們,好讓基督信仰可以帶回中國大陸。也透過這樣的一個服事,福音可以在中國被傳揚了,教會如同雨後春筍一般的增加了許多,使大陸當局感到十分震撼。
這段經文,只有提到兩位主要的人物,一位是腓利,是被選出來管飯時的七位執事當中的一位。他在教會被迫害的期間,到各處去傳道,做宣教的事工,毫不受影響!而另外一位是衣索匹亞的太監,他遠從非洲跑來耶路撒冷做禮拜,不僅如此還是一個讀聖經的人,尤其是對先知以賽亞書用心研究,可見他也是一位盼望彌賽亞降臨的人。
而這兩個原本不認識的人,怎麼會相遇?然後能夠在主的裡面發生信仰的傳承呢?這完全是上帝的做為!首先上帝透過天使來呼召腓利,對他說:「起來!向南走,往那從耶路撒冷下迦薩的路上去。」那路是曠野,腓利就起身去了!
相信腓利也清楚「那路是曠野」,他沒有和上帝的使者起爭論,他就是順服和聽從,並且沒有抗議和質疑。上帝要他去就去,從來沒有說:「曠野裡又沒有人,要把福音傳給誰呢?」這和我們一般做教會開拓的人,想法不同,通常要開拓教會會尋找人多的地方,教會建立比較快!
說到這事,就想到一個特別的得救見證事蹟:曾經有一個傳道人被上帝感動到一個偏遠的地方講道,到了那裡只見一座空棚子,也看不到任何人,但是心裡有一個聲音說,趕快講道,講完後還要唱回應詩歌喔!他就照辦了,因為是上帝的感動。雖然看不到一位聽眾,講道的時候,被聖靈催逼得,情辭迫切,比他平時講道還要精彩!也真的把道講完之後,唱了一首回應詩,事情就這樣過去了!可是在多年後,就然有一位弟兄來像他感謝,因為是聽了他的講道後信主的。他覺得很奇怪,因為每次講道後,都會和弟兄姊妹握手問安,從來沒有見過這位弟兄。那位弟兄就問他,你曾經在一個地方講道,沒有聽眾嗎?他就想起來那天的情形。那位弟兄說到,自己那天受傷很嚴重,被人用擔架送到那附近,他聽見有人講道,就注意聽,心裡大受感動,更在回應詩當中,向上帝決志,並決定自己受醫治以後,一定要殷勤參加禮拜服事上帝。後來傷勢真的得痊癒,他就一直殷勤參加禮拜服事上帝!
而執事腓利就遵照上帝使者的指示,下到南邊往的迦薩的路上,不管那裡是曠野路,會不會有什麼危險,就是要遵行上帝的命令。而在那裏真的有人,有一個衣索匹亞人,是個有大權的太監,在衣索匹亞女王甘大基的手下總管銀庫,他上耶路撒冷禮拜去了。現在回來,在車上坐著,念先知以賽亞的書。而聖經在這裡有說明衣索匹亞就是舊約的古實,是在埃及旁邊的國家,那裡的人是黑皮膚的,也就是黑人。
在這個時候,四下無人,寂靜無聲,腓利特別可以聽見聖靈的聲音,聖靈對腓利說:「你去!貼近那車走」。他就真的用跑得去追那部車,也真的給他追上了!
聽見太監正在念先知以賽亞的書,便問他說:「你所念的,你明白嗎?」感謝主!這個太監有反應,他說:「沒有人指教我,怎能明白呢?」於是請腓利上車,與他同坐。這樣,一段的心靈的交會就開始了!他們就藉由聖經的討論,轉移到耶穌基督!
對基督徒而言「舊約」的意義是預備基督的降生,任何的預言的指向都耶穌基督!所以,當太監問起:「請問,先知說這話是指著誰?是指著自己呢?是指著別人呢?」腓利就向他傳講耶穌。因為耶穌基督就是福音,正如馬可福音1章1 節說:「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在原文的意思就是指耶穌基督等於福音!因此,我們傳福音就是介紹耶穌基督,使人與耶穌基督相遇而得著生命得更新,不是告訴堆方一堆知識與理論,不用證明上帝是不是存在,救恩是不是真的,只管宣告就可以了,就像腓利只要向依索匹亞太監宣告先知書所說的,就是指耶穌基督就可以了!其它的工作就是聖靈的作為了,祂就是要使人認識耶穌基督是救主,接受祂的救恩!
正如他們來到一個地方,剛好有水在那裡,太監竟然說:「看哪,這裡有水,我受洗有甚麼妨礙呢?」腓利向他說:「你若是一心相信,就可以。」而太監回答說:「我信耶穌基督是上帝的兒子。」也就是這樣,那位太監就受洗成為耶穌基督的門徒!
更有意思的,這一次的洗禮之後,腓利竟然被「提了去」,在原文這個詞的意思,就像被被野獸拉走一般!也就是腓利突然在太監面前不見了,找他都找不到!但是,這個太監在這時候,也被聖靈充滿,所以聖經用「歡歡喜喜」來形容他!這裡的「歡歡喜喜」是喜樂滿足的外在表現,各位弟兄姊妹,你有這樣的經驗嗎?
而聖靈將腓利提走還有一個重大的意義,就是一個人信靠主耶穌之後,要跟隨得的不在是傳道人,不是領你信主的人,而是要跟隨主耶穌,主耶穌才是你真正的牧者,要建立起自己的靈修生活,天天單獨會主,在聖靈引導下來讀聖經、來禱告。當然更是需要每個星期來參加禮拜和查經小組,在禮拜前要為講道者禱告,希望上帝透過講道者說出上帝要對你說的話;而在禮拜時唱詩歌是回應上帝的救恩,對上帝獻上感謝與讚美!因為,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的人,就是上帝的兒女,上帝必定保守到底,直到主耶穌基督在來的時候!而在這段時間,我們要如何生活與行事呢?「要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聖靈裡禱告,保守自己常在上帝的愛中,仰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憐憫,直到永生」!我們以此來互相勉勵,彼此激勵愛心、信心與盼望!
而在這一次的福音出擊,雖然沒有像使徒行傳前面的記載,使徒彼得一講道就三千、五千人信主,只有一個人信主!是不使沒有果效?不是的!
在上帝的眼中,每位得救的人都是寶貝,都是貴重的,即使是一個人,也是上帝的宣教工作,也是上帝所看重的!宣教不是看一時的成果,也不是以人數的多寡來衡成敗,最重要是人是否願意在聖靈的引導下來進行宣教?
回想歷史上許多有名的宣教行動,正如:威廉克里(Carey)在印度七年之後,才為一人施洗;耶德生(Judson)在緬甸亦經過七年,才得一人信主;馬禮遜在中國亦勤苦工作七年,才得第一個華人歸主;慕法(Moffatt)在非洲亦等到七年之後才見上帝的明顯作為。所以,宣教建立教會,是件艱辛而且要忍耐堅持的事奉。同樣我們今天在這裡建立教會,也要用這樣的堅持來宣教,不要看眼前,要相信上帝的做為,正如農夫耕田種稻,也要等待三個月才能收割!
前一陣子,為尋找服事的教會,南征北討,奔波於各地!在不經意中,看見一個小小的故事讓我非常感動!故事說到,曾有一位牧師,立志要從英國到國外去傳道,他帶著妻兒乘帆船出國,不幸遇到颶風吹沈了帆船,家人都淹沒於大海中,隨身的財物也沒了!僅僅自己得救,極其灰心,埋怨上帝位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後來他被沖上岸,遇到一老人,對他說:「這海島非常需要傳道人來傳福音。」他這時才明白,上帝有美好的安排及旨意,就是要他來到這個島來宣教建立教會。
這個故事之所以讓自己得著感動,是因為我向那個英國的牧師,企圖要自己尋找道路,沒有順服上帝的引導!上帝卻早已預備好了,為何還要東奔西走尋找呢?上帝的呼召就在這裡,這裡就是上帝命定的教會,不要再漂泊遊蕩了!也因此,我的心就定下來,為何嫌這教會小呢?卻沒有看見上帝在這教會有滿滿的恩典!
上帝更透過《牧養小型教會》一書提醒:「教會生命力的彰顯不在於它的規模大小、節目內容或預算,而在於它是否履行了上帝的旨意。教會不會因為缺乏會友和財物短缺而關閉。教會之所以關閉是因為它們不能有效地履行上帝的心意!」
這段話給我們很大的激勵,更提醒我們要「有效地履行上帝的心意」才是教會存在的意義,而教會存在的重大意義,就是要這裡宣講上帝國的福音,也就是要在這裡宣教!
也因為如此,相信上帝所以帶領你和我來到恩典台福教會,就是要我們倚靠聖靈的大能,「有效地履行上帝的心意」,在此地做宣教建立教會!
我們要效法腓利執事,他當初被選出來的服事是管飯食,照今天的說法是「愛宴同工」!但是,他願意在聖靈的引導下,成為宣教大使,雖然有逼迫臨到教會,但是他卻周遊四處,為主傳福音,成就了突破性的事工。雖然他的腳蹤並沒有像保羅到了小亞細亞、馬其頓、羅馬,甚至計畫到西班牙,只是順服聖靈在本地宣教,但是上帝還是看重他如保羅一般,在使徒行傳為他記上一筆,成為「本地宣教」的典範!
弟兄姐妹,你是否受到許多宣教事工團體或差會的鼓勵,夢像過要到遙遠的地方宣教嗎?但是,卻受到許多不可抗拒的因素牽絆在這個地方,以致於無法到遠方宣教,你為此感到遺憾和難過嗎?
其實,宣教傳福音無須到極遠的地方,在你周圍就有很多的機會。有一個美國女孩子,屢次求上帝帶領她到各地去傳福音,有一天得到上帝的答覆。上帝對她說:「你希望到各地去傳福音,那麼,你是那一國人?」她回答說:「瑞士人。」上帝說:「你住在甚麼地方?」回答說:「美國。」上帝又問:「樓上是甚麼人住?」答:「猶太人。」上帝再問:「三樓呢?」答:「挪威人。」又問:「隔鄰呢?」答:「中國人。」上帝繼續說:「你若能向你的左鄰右舍傳福音,就是往普天下傳福音了。」
弟兄姐妹,或許你會覺得這是很好笑的小故事!但是,想想台灣目前的現況?在我們的身邊是不是也有世界各地來的外國人嗎?即便彰化是一個鄉下的地方,也是有眾多國家出生的人來到這裡,好像是一個地球村一般!我們在這裡宣教,也是使萬國萬民成為耶穌基督的門徒呢!更何況,我們彰化的鄉親,還有許多人的人尚未信靠耶穌基督為救主。雖然福音的傳揚在此已經超過一百年了,也是過去福音的重鎮,但是基督徒的比例卻仍然偏低,還算是一個宣教地區呢!

親愛的弟兄姐妹,上帝既然讓我們在這裡「有效地履行上帝的心意」,讓我們透過像腓利一般「本地宣教」的模式,順從聖靈的引導,邀請我們所設定的福音朋友來教會參加聚會,並且天天為他們禱告,一同來進行「本地宣教」!而且這樣的宣教行動,不是像短宣一般「沾沾醬油」就好,是要花時間,竭心盡力來進行的!我們一起來唱「」求主幫助我們,全心為這塊土地的宣教來努力,就像當初來這片土地的宣教士,要讓真正的基督信仰在這裡生根定地一般!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