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3日 星期五

疾病不是由犯罪而起

我們大多數人,早晚都會在人生經歷某種形式的疾病。可能因爲這個原因,當我們想到苦難時,便很容易忽略其他形式的痛苦,而只想著身體的疾病。因此,很多人把疾病想像得比其實際的情況更嚴重。

近年來,在基督徒的圈子流行一種怪誕的理論,強調真正的基督徒應該立即可以恢復身體的健康,這是歪曲聖經的理論,使很多信徒受騙,造成很大的破壞。生病的基督徒,尤其是那些長期臥病的,竟被一些人看作缺乏信心,失去上帝的寵愛、有隱蔽的罪,或甚至根本不是基督徒。

有一些圈子過分著重耶稣要你康復”“上帝要你快樂”,而以這些論調代替聖經要我們向上帝悔改、相信主耶稣和順從聖靈引導的教導。他們很少關心整本聖經關於苦難的教導。他們通常只會考慮幾節零星的經文,而且有時是斷章取義,他們的教導似乎把喜樂看得比上帝對聖潔的要求更爲重要。

他們祈求驅除一切痛苦的神蹟。他們自稱經歷過神蹟,對沒有經歷神蹟的人他們大多表示懷疑。他們在世界各地,用電視宣傳可使人得救,且立即得到醫治的福音——有時甚至只談醫治而不提救恩。
   
相信他們的人期望神蹟出現。當沒有神蹟出現時,他們是何等失望。因爲期望得到不會出現的神蹟而皈依基督的人實在處境堪虞。當那些必須繼續受苦的信徒,聽到牧師、親戚或朋友,毫不猶豫地當面說他們受苦是因爲不相信或有隱藏的罪時,他們敏感的心靈所受到的是何等的壓力?

本懷好意的基督徒自命可替別人診治”生病的“真正原因”,會造成很大的破壞!這些人對痛苦和聖經均沒有多大的認識。他們不了解上帝對聖徒的長遠計劃,也不知道上帝有掌握祂兒女生命的主權。他們自己身體健康,便有意無意地似乎覺得自己的靈命同樣健康,甚至比別人優越,因此可以矯正別人。他們想矯正的人有能以信心堅忍苦難的;其實他們之中有很多人,只要遇到些微這些人所忍受的痛苦,可能就全然崩潰。但他們毫不猶豫地把人爲的內疚加諸別人——這重擔比肉體的痛苦更難受。他們這樣使別人難堪是殘酷的,只有上帝能安慰這樣受到他們傷害的人。只有身受其害的人知道這種“內疚”是如何痛苦,知道需要多長的時間才可以使心靈不受其困擾。

把肉體的痛苦和諸般的邪惡帶進人間的是人的罪。痛苦跟死亡一樣,原非上帝要人有的經歷;兩者都是人用上帝給予的自由意志作選擇後的結果。基督徒無權單視病痛爲禍患之首,而要求驅除其人生的一切病痛。我們應該與罪帶來的一切悲痛後果爭戰,而不應該只針對其中一項。我們過分著重病痛,就會忽略對付其他同樣需要對付或更需要對付的邪惡。聖經並無任何應許上帝的兒女可免受全人類因罪而承受的苦難。基督徒與非基督徒同樣會有禍患,這些遭遇包括病痛,沒有人有權說別人受苦是因爲那人有虧欠或犯罪。然而每一個需要長期受苦的人都知道這種令其憂傷的論調實在太普遍。受這論調困擾同時又必須忍受肉身的痛苦的人,能從這論調得到什麽幫助嗎?

如果我們身患頑疾,別人說我們得不到醫治是自己的罪過,我們不要受這些人困擾。聖經沒有這樣教導,因此即使困難,我們也必須駁斥這學說。我們要向上帝負責,不是向其他人負責。病痛並非罪過。有千萬病痛纏身的聖徒在上帝的旨意中受苦。

我們需要有能夠抗拒困擾的屬靈力量。我們必須一心尋求聖經對苦難的真正教導,並務求按照真理過活,我們必須完全信靠上帝的主權並以祂的旨意爲己意,即使祂的旨意似乎是痛苦和深奧難明,也要順從,我們必須以主大能的名作爲靈魂的庇護所,交托自己給祂照料,並且學會信靠祂的智慧和慈愛。

我們必須尋求認識上帝自己,不要以只是認識關乎上帝的事自滿。我們所愛的、敬拜的必須是上帝,而不是祂可能給予我們的任何恩賜——即使是賜給我們健康的身體,我們必須學會用上帝的力量去戰勝撒但要藉病痛帶給我們的毒害。我們必須立志從痛苦中得到收獲,就是認識上帝要我們知道的一切好處。我們必須與上帝合作,使祂能用我們表面的損失得到永恒的收獲。

從肉體的痛苦經歷到上帝的恩典不是容易的事,也絕不會是自然會有的事;但這並非不可能的。歷代以來,上帝有千萬子民曾在這些境況下證實主有復活的生命;今天有千萬人有此經歷,只有這樣認識上帝的人能見證祂不單會在來生,而且會在此時此地,給予我們榮耀。

苦難與上帝的旨意不衝突

遭遇到意料不到的苦難懷疑自己是否在上帝面前失寵是人很自然會有的反應。如果我們凡事依照上帝的旨意,豈不是應該事事順境嗎?那大騙子會千方百計地叫我們相信自己是不知如何地離開了上帝的旨意,否則是不會遇上所遇到的困難的。那說謊之人的父知道只要能使我們對這事看法糊塗,便可以叫我們在苦難中失去上帝願意我們得著的信心和平安,這樣便可以阻止上帝在我們裏面運行和同時藉著我們做祂的工作。

這謊言有很大的說服力,因爲跟撒但很多的謊言一樣,這話有一半是真的:我們離開上帝的旨意在黑暗中闖蕩會因而受苦,這是真的。但這是當我們明知故犯、拒絕認錯、拒絕離棄罪時才會發生的事;絕對不會因爲我們無知或不自覺而發生。

如果我們陷入這情況,有可以補救的辦法,我們只要轉向上帝、悔改、相信祂,祂會赦免我們、潔淨我們、恢複我們與祂和好的關係。有時我們或要繼續生活在自己帶來的苦難當中——我們的人生可能會由順境變爲逆境——但只要我們此後與上帝同行,不再隱瞞或拒絕離棄罪,我們便是活在祂的旨意當中;雖仍然有苦難和受到考驗,並不表示我們與上帝的關係有陰影。

苦難是由外間進入上帝所創造的世界的,因此我們可以說上帝的本意並非要自己的兒女受苦;但另一方面,說我們人生遭遇苦難多少有上帝的旨意也是對的。彼得在他寫給亞細亞教會的書信警告當時日子尚淺的信徒,說他們會遭遇苦難,但他告訴他們不要因此覺得驚奇,反而要喜樂,因爲他們與基督一同受苦,也會與祂一同享受榮耀(彼前4:12-13)。他接著說的話使後世無數受苦的人蒙受福氣——“那照上帝旨意受苦的人,要一心爲善,將自己靈魂交與那信實的造化之主。”(彼前4:19)。

我們按照上帝的旨意受苦時,應該注意兩方面:

一、我們要把自己的靈魂交托上帝,信祂掌握我們的生命,依靠祂爲我們成全祂應許的一切。我們必須抗拒撒但的謊言,不要被騙誤以爲上帝願意我們受苦而賜下”苦難來虐待我們、懷疑祂已經不再掌握我們的事務,或覺得自己已經誤入歧途。我們必須接納,事實上是祂容許邪惡臨到我們身上,並把這遭遇的結果和自己的靈魂完全交托給祂。

二、我們要以行善”來把自己交托給祂:我們要繼續努力做上帝所喜悅的事,這就是說我們在苦難中要對自己的信仰有好的見證。當遇到突如其來的禍患時我們不要驚惶失措。面對意料不到的挫折和痛苦,要保持好的見證不是容易的事,但這是我們基督徒的部分責任。我們很多時在遭遇苦難時變得迷惘失措,這不但使我們多受一些不必要的痛苦,而且也使我們在別人面前沒有好的見證。這樣的表現顯示我們靈命幼稚,並沒有實在得著我們自稱有的信心。

能夠仰望上帝,以勇氣和信心忍受苦難,可以叫別人看見上帝的恩典,這是有力的見證。恐懼、憂慮、自憐、內心的迷惘,只叫別人覺得上帝跟聖經所說的並非完全一樣,祂不能使我們全無缺乏。基督徒面對苦難的見證,有的叫人仰望上帝,有的叫人離開上帝。

我們受苦時不但要在人面前有見證,還有靈界的萬軍在觀看。在屬靈的執政者、掌權者面前,上帝的名譽受到考驗。他們在觀看上帝在我們裏面的生命能否戰勝痛苦。我們在天上、地下,可以使上帝得到榮耀,也可以使上帝失去名譽。

讓我們把自己的靈魂和苦難交托上帝,祂是信實的造物者,祂用自己的血跟我們立約。無論祂認爲可以容許我們經歷什麽苦難,但願我們能夠忠於上帝!

2019年12月11日 星期三

洗禮來源與耶穌受洗

  很多宗教都有潔淨的儀式,表明人是有罪的,在親近上帝以前要先潔淨自己。舊約祭司制度中有藉水或血潔淨的儀式(利八6;出廿九21;民八6~13),先知以賽亞曾經呼籲,要百姓洗濯、自潔、除去惡行(賽一16)。

猶太人在從巴比倫被擄歸回之後,凡是外邦人要入猶太教,均須行割禮、沐浴禮,並誦讀摩西律法,洗禮在這裡是皈依儀式之一。

兩約之間馬加比革命之後的哈斯摩年王朝時期,有愛色尼派的人,除了入教者須接受潔淨禮外,成員天天奉行潔淨禮。

施洗約翰興起時,他呼籲猶太人要悔改,使罪得赦,並為前來聆聽其訓誨者施洗;這裡也有潔淨的意思。施洗約翰的工作有一項重要目的,亦即預備人心歸向主,為耶穌的來臨鋪路(可一1~4)。

  從以上這些禮儀來看,人是有罪的,需要借重一些禮儀來表明罪得赦免與潔淨。耶穌不同,祂不像眾人需要悔改,這一點約翰十分清楚。所以當耶穌隨著眾人要來接受約翰的洗禮時,約翰不敢接受,他說:「我當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這裏來嗎?」 (太三14)

 但耶穌以「盡諸般的義」來說服約翰為他施洗。耶穌的意思是,祂既然降生為人,以人的身份而言,祂應該像眾人一樣接受約翰的洗禮,不將自己視為與眾不同。耶穌這樣做,正是祂順服天父的表現。

  耶穌受洗之後,有聖父與聖靈為祂作見證。聖靈降臨在祂身上,形狀像鴿子,同時聖父從天上發出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這句話的前半部來自詩篇二7,表明耶穌是救世主彌賽亞,是君王;後半部來自以賽亞書四十二1,表示耶穌是受苦的僕人(參見以賽亞書五十三)。這都是聖父在為耶穌作見證,表明耶穌的身份與在世界上的使命。

  羅馬書六4說,「所以,我們藉著洗禮歸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藉著父的榮耀從死裏復活一樣。」原來,受洗是叫我們有新生命的樣式,而這完全是聖靈的工作(徒十一16)。

  耶穌受洗對施洗約翰有另一項重要的意義。上帝曾對施洗約翰說,他的工作是要為「將要來的那一位」作預備。至於那將要來的是誰,上帝並未說清楚,只說,聖靈降臨在誰身上,那一位就是。

這是十分有趣的一個現象,施洗約翰剛開始傳道時,並不知道他所要見證的那個人就是耶穌;一直到他看見聖靈降臨在耶穌身上,他才知道原來就是耶穌(約一31~34)。

很多人在剛開始事奉上帝時,對上帝所給的使命與異象的細節並不是那麼清楚;但是漸漸地在事奉中,他會愈來愈明白上帝的心意,也愈來愈認識主。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