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極其重要、卻在今日教會中常被忽略的問題:「隨己意讀經的問題(或稱主觀式解經)。」
在後現代與人文主義思潮的影響下,「我覺得」、「我認為」、「對我來說」這種個人主觀式的聖經解讀方式越來越常見,尤其在查經小組、靈修分享中格外明顯。但聖經不是讓我們隨意投射自己思想的鏡子,而是上帝向人啟示祂心意的話語。
📌 一、什麼是「隨己意讀經」?
定義:
當一個人閱讀聖經時,不考慮上下文、原意、文法、歷史背景,只用自己的感受、經驗或偏好來解釋經文。
常見的表現:
常見說法 |
問題點 |
「我覺得這段經文是在說…」 |
感覺取代釋經原則 |
「對我來說這經文的意思是…」 |
真理變成相對的 |
「不管原文是什麼,我領受的是…」 |
忽略上帝的原意,只重主觀經驗 |
📖 二、聖經怎麼看這種態度?
「經上所有的預言沒有可隨私意解說的,因為預言從來沒有出於人意的,乃是人被聖靈感動,說出上帝的話來。」
(彼得後書 1:20–21)
這節經文清楚指出:
- 聖經不是人的想法,是上帝的啟示
- 不可「隨私意解說」(原文:idias epilyseōs,意思是隨個人想法或意圖)
❌ 三、隨己意讀經的五大問題
1. 使聖經失去權威
當每個人都用「我覺得」解釋經文,聖經就不再是標準,只是靈修輔助工具。
📌 結果:
真理變得相對,教會缺乏一致信仰基礎。
2. 容易陷入異端或錯謬教導
異端常從某節經文切割出來,扭曲原意支持自己的想法(例如成功神學、恩典極端主義)。
📌 例子:
「你們是神」(詩82:6)被斷章取義為「我們可以成為小神」,但原文是責備以色列的審判者。
3. 錯失上帝真正的心意與教導
當我們只憑自己喜歡或想像解釋經文,就不能真正聽見上帝要說什麼。
📌 好比你寫一封信給朋友,結果他完全照自己意思去讀,曲解你的話——會造成極大誤會。
4. 導致信仰表面化、情緒化
「我讀聖經是為了感覺被鼓勵」,導致:
- 不讀不舒服的經文(如審判、悔改、順服)
- 只抓應許、不看條件
📌 結果:建立「情緒信仰」,缺乏根基,風吹雨打就跌倒。
5. 破壞教會的合一與教義一致性
每人都說「我對這經文有不同領受」,但沒人回到上帝的話中查驗——教會會陷入混亂與爭論。
🧭 四、正確的讀經態度是什麼?
🏛️ 建立「解經而非投射」的態度:
原則 |
內容 |
回到上下文 |
觀察這節經文在整章、整卷書中的脈絡 |
注意文體與語境 |
是歷史、比喻、預言、詩歌還是教導? |
查考原意與作者目的 |
經文不是寫給「現代人」,而是有特定背景 |
讓經文解釋經文 |
不孤立單節經文,而是與整本聖經對照 |
倚靠聖靈,但不忽略理性與工夫 |
聖靈引導我們進入真理,但也要殷勤查考(提後2:15) |
✝️ 五、正確分享經文的方式
以下是將「屬靈分享」從主觀走向客觀真理的範例:
不當分享 |
正確分享 |
「我覺得這節經文說上帝會給我想要的房子」 |
「這段經文講到上帝的供應,我想查查上下文是指哪種需要」 |
「這句話讓我很有感覺,所以一定是上帝對我說的」 |
「這節經文觸動我,我會回去查它在整章中的意義」 |
📚 六、學習正確讀經的工具
以下是一些幫助你遠離「隨己意讀經」的工具與建議:
- 📘 書籍:
- 《如何讀聖經》(Gordon Fee & Douglas Stuart)
- 《研經原則》(Howard Hendricks)
- 📱 工具:
- 聖經原文工具(如 Blue Letter Bible、希伯來文/希臘文查經)
- 使用有註釋的研讀聖經(如《ESV Study Bible》、《新標點和合本研讀版》)
🎯 結語:上帝的話不是我們要「領受什麼」,而是上帝要「說什麼」
「你要殷勤作一個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摩太後書 2:15)
真敬虔的讀經,是謙卑地來到上帝面前,尋求祂的心意,而非讓祂的話配合我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