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講道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講道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2月23日 星期五

講道的哲學

 

    講道的目的是要對聽眾的心理說話使聽眾領受道上帝的話語進而使生命改變成為上帝所喜悅的人

 

    因此講道的人不是表演自己的演說技巧或對聽眾述說神學知識而已更重要的是講道者要按照他本人的性格去反映出信息中所含的真理

 

    所以若想要有出色的講台就當用自己平常講話的方式講道將上帝所託付可以改變別人一生影響他們永生的信息說出來

 

    這是今日講道者要努力的方向

 

 

2023年11月4日 星期六

不可放棄釋經式講道的六個理由(卡森)

 講道的四個重大原則:  清楚無誤地閱讀聖經正典文本
根據聖經本身來詮釋和理解
從經文本意提煉教訓要點;
用樸素的話把教訓引申
到人的生活和態度上  威廉·珀金斯
William Perkins

 

提到講道,清教徒神學家威廉·珀金斯(William Perkins)說:「講道有四個重大原則:清楚無誤地閱讀聖經正典文本;根據聖經本身來詮釋和理解;從經文本意提煉教訓要點; 用簡單樸素的語言把教訓引申到人的生活和態度上(如果傳道人有此恩賜)。」

珀金斯的界定,有一種令人耳目一新的純粹。傳道人的目的,不是做博學之士,不是要取悅於人,也不是為擴大教會規模。

傳道人的目的,是拿起經文,解釋其意,串聯其他經文,給人以整全觀,並應用於生活,發揮其刺痛、醫治、指教、啓迪的功用。為此,還有比釋經式講道更好的方式嗎?

釋經的優點

有人把忠於聖經的講道一概歸為「釋經式講道」。而我認為,釋經式講道不同於專題式講道、經文式講道及其他講道。釋經式證道必須嚴格控制在聖經文本的範圍內。聖經片段是釋經式傳道的直接來源和論證理據。

釋經式講道應成為主要的宣講方法,原因如下:

  1. 釋經式講道偏離經文的可能性最小。比如你傳講聖經有關自尊的教導,那麼你一定找得到有用的見解。然而,即使你的傳講無可指摘,也可能是從聖經的核心故事情節提取的。而釋經式講道可以確保你抓住主線。
  2. 釋經式講道能教人讀聖經。特別是在傳講大段經文時,會眾可以從中學到怎樣思考和理解每節經文,並把上帝的話語用到實處。
  3. 釋經式講道能賦予傳道人信心,授予證道權威。如果你忠於聖經文本,你就會確信,你的信息就是上帝的信息。不論教會現狀如何(教會有沒有發展,會眾喜不喜歡你),你知道你在宣講上帝的真言。這是何等奇妙的自由。
  4. 釋經式講道具備相關性(relevance,譯者注:又稱有用性),但不受制於相關性。所有真正的講道都有適用性,這一點對當今時代極其重要。但是,釋經式講道總是把永恆,放在討論的核心位置。
  5. 釋經式講道需要傳道人處理棘手問題。你研讀聖經會碰到有關離婚、同性戀、女人的服侍等話題,這時你不能迴避。
  6. 釋經式講道能使傳道人系統闡明上帝的全部勸諭。加爾文在生命的最後十五年,註解了創世紀、申命記、士師記、約伯記、部分詩篇、撒母耳記上和下、列王記上、大小先知書、對觀福音、使徒行傳、哥林多前後書、加拉太書、以弗所書、帖撒羅尼迦前後書以及教牧書信。我不是說傳道人都要像加爾文一樣。但如果我們要傳講上帝的全部勸諭,我們就必須講授整本聖經。其他證道雖各有優點,但都比不及慎重而忠實地闡述聖言,更能在周復一週的傳講中,為會眾供應更多靈糧。
  • 編者按:本文首次發表於1996年Leadership Journal夏季刊。欲獲作者D. A. 卡森的更多文章、演講和證道,可訪問福音聯盟資源數據庫。
  • D. A. Carson(卡森 )是三一福音神學院(位於伊利諾伊州迪爾菲爾德鎮)的新約研究教授,也是福音聯盟(TGC)的聯合創始人、福音聯盟的主席,著有多本書;和妻子喬伊有兩個孩子。
  • 原文:福音聯盟中文網 https://tc.tgcchinese.org/article/6-reasons-not-to-abandon-expository-preaching

 

 

2023年11月3日 星期五

講道的藝術就在於鋒芒內斂(傅格森)

 

       論及愛德華滋的一句名言也適用於珀金斯身上:「他的教義,充滿了應用;而他的應用,也充滿了教義」。

       他的信念是:講道的藝術就在於鋒芒內斂,必須有樸實風格作基礎,樸實風格來自於哥林多前書四章:我們原不是傳自己,乃是傳基督耶穌。保羅說這就是該有我們的姿態。從許多方面來看,是看似矛盾的聲明,哥林多後書四章說:我們不傳自己,並接著說,我們因耶穌作你們的僕人。

       因此珀金斯認為這是就是傳道人的恣態,傳道人內心的態度是:我是為耶穌作你們的僕人。所以按照珀金斯對講道的理解,傳道人講道時,在他身上出現一種降卑,自我抬高必須捨棄,因為上帝必須得著榮耀,因此珀金斯不屬於那種A型人格,喜歡撕聽眾的良心,將抬高自己在他們之上,他也不會用自己的學識讓聽眾留下印象,好顯出自己的出眾之處,傳道人願意因耶穌作他們僕人,好顯明向他們說話的,不是人,而是上帝。

 傳道人內心的態度是:我是為耶穌作你們的僕人。

       因為他明白了保羅所謂聖靈和大能的明證。和我為蘇格蘭同鄉的丹尼(James Denney),把這點融入他的神學裡,雖然他死於中年,他說:沒有人可以在講道中同時讓人看見他的智慧,並耶穌基督拯救的大能。

       所以我們看待珀金斯大有能力的事奉,絕不能用我們有時看待傳道人的方式,以為當中會抬高自己,講道總是帶著自我降卑,因為傳道人需要擁有受教者的舌頭,聆聽上帝的聲音,傳道人必須是,靠著聖靈的大能講道的人。

       就像後來歐文(John Owen)說的那樣:道臨到他,使他降卑,好叫這道能經過他,臨到別人,使別人降卑。

 

 翻譯:郭熙安
摘自:珀金斯:平實的傳道人(傅格森)William Perkins – A Plain Preacher

 

 

 https://rtv.org.tw/it-is-an-art-to-conceal-art/?fbclid=IwAR2ruIRBGHeLdqG3nr6TCdbow21V9zttpjEL1hVSAklJYhQxl6xm1rWuj4w

 

 

2023年5月18日 星期四

從經文到講道的步驟

 

1.     研讀經文

 

    在將到前要先熟讀經文,了解字詞的意義,以及經文的背景,和所在書卷的概論,先做基礎打底的功夫,使經文融入我們的思想最內化的作用

 

2.     組織經文

 

   可以做經文的文法分析找出經文的架構以做下一步尋找經文的中心思想的基礎

 

3.     經文的中心思想

 

    通過組織經文我們找到經文的中心思想也就是這段經文的主題通常一段經文會有一個主題

 

4.     主題的轉承

 

   經文的主題明顯之後就轉化成講道的主題也就是講章的核心

 

5.     講章的中心思想

 

    有了講章的核心就可以建立講章的中心思想而講道的目的就是要將這中心思想進入人心受到聖靈的引導

 

6.     組織講章

 

       組織講章就是建立講章之架構也就是寫下講道之大綱然後再通過大綱發展講章

 

7.     傳講講章

 

    講章要傳講出來,才會發生作用,所以講章的傳講是要注意對人的心說話,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講道的對象是人是要帶來靈魂的更新!

 

2023年5月14日 星期日

解經講道

 

    釋經學的終極目的不在建立系統神學,而在講道。聖經的實際目的不是解釋,而是宣告;不是敘述,而是宣揚。上帝的話要向每一代人說,而釋經學的任務可以濃縮為:建立意義和重要性的關係。重解一段經文原初的意義還不夠,我們必須闡明它對今天的重要性。     李斐德(Walter Liefeld)說,解經式的資訊必須有釋經學的正直(忠實地複製經文原意)、前後一致(整體感)、動力與方向(注意到一段經文的目的或目標),和應用 (注意到經文與當代人的關係)。若缺乏任何一項,就不算真正的解經講道。有人誤以為,只要解釋該段聖經的意思,就算解經。這類講道常會用好些投影片,說明 希伯來文或希臘文的細節。可惜,聽眾離去時,只是對這類學問印象深刻,但他們的生命卻沒有被摸著。在真正的解經講道中,聽眾的「水平線」必須與經文的「水平線」融合。傳道人必須問:倘若聖經的作者在向今天的會眾講道,他會如何應用這段經文的神學真理。     羅賓森(H.W.Robinson)將解經講道定義為:「溝通聖經的一個觀念,這個觀念源於一段經文;在研究相關的歷史、文法,與文學之後,靠著聖 靈,傳道人首先將它應用於自己本人,然後再傳給聽眾。」

      個定義非常好,兼顧到以上所談的幾個問題。現代的解經講道者,第一步必須進入經文的原初狀況中,然後再將原來意義的重要性,應用到自己身上。接下來才是把這些傳給聽眾;而聽眾也必須先被帶入聖經原初的情境中,然後才領受這些真理與他們個人需要的關係。

      許多時候,傳道人只強調其中的一方面,以致講道或是變成枯燥的解經,或是變成動力十足的娛樂節目。這兩方面,就是經文原初的意義,和 對我們時下情況的重要性,在解經講道時都不可或缺,這才是釋經學努力的真正目標。

2023年3月18日 星期六

將應用建立在今日讀者與原讀者的共通點上

    原讀者和現代信徒的共通之處是正確應用的基礎。

  「現代教會和早期教會之間的關係是神學的直接承繼。」

  兩者均屬於普世教會,都是倚靠使徒權柄來引導信心和行為。歌罹西書三章二節的命令:「你們要思念在上面的事」,第九節的命令:「不要彼此說謊」,對現代基督徒和二千年前的歌羅西信徒來說,意義都是一樣。雖然兩種信徒為時空所隔,但亦有極大的共通之處。

      上帝在曠野命令以色列人,一週六天拾取嗎哪為食糧,明顯是個別的歷史事件,以色列和教會之間除了都是上帝的子民外,在這件事上並無共通之處。

      同樣地,上帝指示挪亞建造方舟,不可能是給予二十世紀信徒的命令。雖然今日的基督徒跟挪亞一樣,信靠真神,但上帝要挪亞建造方舟的命令則只是對他個人而言,其後再沒有類似的命令頒給其他信徒。

 

2022年9月12日 星期一

不以教義為恥

 

    清教徒的傳道不以教義為恥。清教徒傳道人把神學視為一門實用的學科。威廉‧帕金斯稱神學為“永遠蒙福的生命科學”;威廉阿姆認為神學就是“為上帝而活的教義、教訓”。正如弗格森所寫︰“對他們而言,系統神學對牧者來說,如同解剖學知識對醫生一樣。只有借助系統神學的亮光,牧者才能診斷開方,給那些染上了罪惡和死亡之瘟疫的人對症下藥,最終治愈他們屬靈的疾病。”

所以,清教徒們毫不恐懼地把上帝整全的旨意傳得全備。在傳講信息的時候,並不以逸聞趣事來嘩眾取寵。他們知道自己肩負重任,他們所傳講的是永恆的真理,他們所面對的是不朽的靈魂(結 33︰8)。他們傳講上帝重要的真理時,“正如將死之人面對將死之人,仿佛這可能是最後的傳講﹗”

    例如,當清教徒處理罪的教義時,他們稱罪為“罪”,明確地宣告罪是在道德上悖逆上帝,所導致的結果就是永遠的罪咎。他們傳講在思想、言語和行為上當行而未行之罪,也傳講不當為而為之罪。像耶利米‧布羅夫的著作《眾惡之惡︰論罪的大惡》,強調罪的可惡性。布羅夫指明罪是什麼︰最小的罪中隱含的惡,比最大的痛苦中所隱含的還多;罪和上帝是彼此對立的,罪是一切美善的仇敵;罪是眾惡的毒藥;罪有無窮無盡的方式和特征;罪使我們對魔鬼覺得分外親切。

清教徒把罪與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中的墮落聯系在一起。他們毫不含糊的教導說,人類從始祖墮落中繼承了敗壞,不再適合生活在上帝面前,在天堂裡過聖潔的生活。他們確信︰“在亞當的墮落中,我們都犯了罪”。他們強調罪人的問題有兩方面︰一是劣跡的記錄,這是一個法律性問題;二是敗壞的心靈,這是一個道德性問題。兩者使我們不能與上帝交通。為滿足上帝的要求,人只是在外表生活上改變是不夠的;通過三位一體上帝,達到內在生命的重生,才是救恩的根本(約 3︰3-7)。

    清教徒傳講關於上帝的教義決不用摸棱兩可的話。他們傳講上帝威嚴的存在,三一的位格,和他榮耀的屬性。他們所傳的福音,全部都是以堅實的合乎聖經的有神論為基礎,不像現代人的傳福音,往往是根據我們人的需要和願望,對上帝的屬性隨意調整,他們所傳講的上帝仿佛是我們左鄰右舍的樣子。為表明萬事的發生都在上帝的計劃中,是上帝為他自己的榮耀設定的,現代的福音派常引用《約翰福音》三章十六節,而清教徒則喜歡引用《創世記》第一章第一節,“起初,上帝…”。清教徒明白,假如對上帝沒有真正理解,救贖、稱義與和好等教義就沒有什麼意義。這位上帝審判罪行,救贖罪人,使他們稱義,也使他們與自己和好。

清教徒福音侍奉也傳講關於基督的教義。裡查德‧塞比斯寫到︰“講道就是戰車,基督乘此戰車在世界上馳騁”。在清教徒各樣的著述中,例如,托馬斯‧泰勒的《啟示的基督》,托馬斯‧古地文的《基督-我們的中保》,亞歷山大‧格羅斯的《讓基督快成為你生命的祝福》,以撒‧安伯羅斯的《仰望基督》,拉爾夫‧羅賓孫或菲力普‧亨利的《基督就是一切》,約翰‧布朗的《基督︰道路,真理和生命》,約翰‧歐文的《基督人性的榮耀奧秘》,和吉米‧杜漢的《被釘十字架的基督》,清教徒將整全的基督傳給整全的人。他們所傳的基督是先知,祭 司和 君王。他們不將基督的好處與他本人分開,也不將他僅僅作為贖罪的拯救者,卻忽視他聲稱他是主。正如約瑟佛‧阿雷那在他的清教徒福音主義的范本《給未歸正者的警誡》中所寫的那樣︰”真誠的歸正者接受基督的全部。他不僅喜愛工價,也喜愛基督的工作,不僅喜愛好處,也喜愛基督的重擔。他不僅願意祝福,也願意負軛。他接受基督的命令,背負十字架。不堅固的基督徒,只接受基督的一半。他只要基督的救恩,卻不要成聖。只要基督所賜的特權,卻無視基督本人。他們將基督的職分,與其所帶來的好處一分為二。這是根基性的錯誤。凡熱愛生命的,在此都應注意。這一錯誤是毀滅性的,你們時常受到警誡,不要犯這樣的錯誤,但這一錯誤仍是司空見慣。” 

    阿雷那的話語使我們知道,將基督的工作與其所帶來的好處分開,並不是二十世紀的新發明。上帝已經命定基督是拯救者和主,但各個世代的人們,都在反叛他(詩 2)。然而,真正的歸正者願意接受整全的基督,不講任何條件。正如阿雷那所說︰“他願意不講任何條件接受基督;他願意接受基督所賜的釋放,也願意自己的生命為基督所掌管”。

    在清教徒所立的成文之約中,這種對基督毫無保留的接受尤為明顯。清教徒傳道人勸勉聽眾用信心“披戴”(支取)白白賜下的基督,然後,起草並簽署一份完全委身的約書,立約將自己的生命全部交托給上帝。這樣的約,在很多清教徒的日記和傳福音的書籍中,都可以見到,十分感人。現代人傳福音,所尋求的只是將罪人從下地獄的危險中救拔出來,而順服基督的主權則是來日方長,以後再說。這種做法一定會使清教徒驚訝不已,無法贊同。

    對清教徒布道家來說,滿有恩典地傳講基督,以各種方式吸引人歸向基督,是他們最大的負擔,也是最基本的任務。羅伯特‧垂爾曾說︰“被釘十字架的基督”必須是“傳講福音的主題”,“有兩件事是傳道人必須做的︰…(1)將基督帶到人們面前;講述基督的大愛、卓越和拯救的大能。(2)將基督呈現在人面前,不講任何條件,但要講的全備,講明無論什麼樣的罪,都不能攔阻人悔改相信”。羅伯特‧伯爾頓對此表示贊同,說︰“在每一個安息日,每一次講道中,無一例外,都要傳講耶穌基督白白的救恩。”清教徒傳道人不斷地傳講基督的大能,他樂意施行拯救,是失喪罪人的唯一救主。他們通過嚴謹的神學,屬天的威嚴和人類的激情來傳講福音的信息。他們高舉基督,闡明基督無論在客觀上,還是在主觀上,都是至高的救主,把人降低到最卑微的狀況。他們並不害怕聽眾的自尊心受到傷害,他們更關心的是三位一體的上帝的尊嚴︰天父創造我們,使我們有他的形像尊嚴;聖子通過救贖和接納我們為上帝家裡的孩子,使我們的尊嚴得以恢複;聖靈住在我們裡面,使我們的靈魂和身體成為他的殿堂。他們認為,自尊的信息若不是以三位一體的上帝為中心,就是“自欺”的信息。清教徒們主張,離開上帝,我們根本沒有任何尊嚴可談。沒有他的恩典,我們都是墮落的,淒淒慘慘,沒有價值,難免下地獄。

再多談一個教義,清教徒傳道人也常強調成聖。基督徒必須跟隨基督,感恩,服侍,順服,慈愛,捨己,走聖潔的道路。他必須從自身的經歷切實地認識到,信心與悔改這兩大恩典,並在生活中不斷地操練。他必須學習默想的藝術,學習敬畏上帝,學習像孩童一般禱告。他必須藉著上帝的恩典不斷長進,竭力追求,使自己的呼召和揀選堅定不移。

 

2022年7月8日 星期五

工作、易、難…

創世記第二章15節:“耶和華神將那人安置在伊甸園,使他修理看守。”

帖後三章10節:“我們在你們那裡的時候,曾吩咐你們說:若有人不肯做工,就不可吃飯。”

    感謝上帝,藉由主日學的小朋友所唱的詩歌「收割」,我們知道上帝祝福我們的工作,使我們努力有所成果。正如傳道書2章24-25節所說:『一個人能夠吃喝,享受他辛勞的成果,便算是幸福的了。可是,我看這也是出於上帝的旨意。要不是出於上帝,誰能吃喝?誰能享受?』

    所以保羅會用嚴厲的話說:「若有人不肯做工,就不可吃飯。」因為在帖撒邏尼加教會有許多人以為耶穌快再來,所以不工作。這是違反上帝的旨意。

    當然,我們在工作中免不了會遇到困難、不如意的事,努力之成果被別人搶奪去,就像聖經士師記6章3-6節所描述:『每當以色列人播種,米甸人就夥同亞瑪力人和曠野的遊牧部族來攻擊他們。這些敵人對著他們紮營,損壞土產一直到南部的迦薩一帶。他們搶走所有的羊群、牛群,和驢,不留下一點東西給以色列人作食物。他們多得像蝗蟲,帶著牛群、帳棚蜂擁而來;他們的駱駝也多得數不清。他們侵入國內,毀壞全境,以色列人無法抵抗,就求告上主。』

    但是不管如何,工作是每個人一出生就要面對,不論有沒有酬勞,都有許多是等著我們去處理。工作是由上帝而來的,今天我們讀的經文創世記第二章15節:“耶和華上帝將那人安置在伊甸園,使他修理看守。”

    伊甸園是上帝為人設立的樂園,祂仍然要人在其中「修理看守」。在人未犯罪以前,工作是上帝的祝福,讓人在工作中參與上帝的護理大工,是非常有價值,非常榮耀的。

    可是好景不常,人竟然聽從「蛇」的誘惑,違反上帝的命令而犯罪,得罪了上帝,於是上帝的咒詛臨到。上帝對亞當說:『你既然聽從妻子的話,吃了我禁止你吃的果子,土地要因你違背命令而受詛咒。你要終生辛勞才能生產足夠的糧食。土地要長出荊棘雜草,而你要吃田間的野菜。你要汗流滿面才吃得飽。你要工作,直到你死,歸於塵土;因為你是用塵土造的,你要還原歸土。』(創3:17-19)

    從亞當以後,人要努力工作,才可以維生。即使是現代,科技發達,有許多機器來代替人力,許多人還是要辛苦工作,才能維持家庭之溫飽。這是我們以及我們身邊的人們常有的情況。正如我們邀請親友來參加聚會時,他們告訴我們:『要工作、要加班,沒辦法參加!』

    許多人的生活重心就是「工作」,家庭與信仰都因「工作」趨向瓦解,甚至於自己都工作到死。正如我們前幾年常在媒體中看到或聽到,有許多人超時工作,造成「過勞死」。為何本來是祝福的「工作」,卻變成人的綑綁與咒詛。這一切都是因為人犯罪,離開上帝所造成的。

    然而耶穌基督來到這世界,正如加拉太書3章13節所說:『基督既為我們受了咒詛,就贖出我們脫離…咒詛。』

    祂也要贖我們脫離工作之咒詛,使我們工作不光是為了溫飽,更是要為榮耀上帝。正如哥林多前書10章31節:『所以,你們或吃或喝,無論做甚麼,都要為榮耀上帝而行。』

    話說至此,我們如何使「工作」成為祝福,而不是咒詛:

1.      以上帝為中心的生活

 詩篇16篇4節:『以別神代替耶和華的,他們的愁苦必加增…』

    「愁苦」是犯罪的結果,而我們的人生若以上帝為中心,就必以上帝為我們永遠的福樂。這等人是多麼有福,因為他們相信上帝為我們預備的救恩是何等的豐盛,不會因為「順境」或「逆境」而沮喪或失態。他們憑著信心等候上帝應許的成就。所以,他們不會以「工作」的成敗,來衡量上帝是不是祝福我們。反倒因為對主的信心,使他們有勇氣與力量來面對「工作」的問題,進而能突破。

2.      以工作為上帝的聖召

    歌羅西書三章17、23節:“無論做什麼,或說話,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穌的名,藉著他感謝父。……無論做什麼都要從心裡做,像是給主做的,不是給人做的。”

    基督徒有兩種呼召──普遍呼召與特殊呼召。每一個基督徒都領受了同樣的普遍呼召,即蒙召悔改、過聖潔生活。普遍呼召就是歸順基督信仰的呼召,是上帝教會每一個成員都領受的… 即從這世界被召出來,分別為聖成為上帝的兒女。
  
  特殊呼召乃關乎上帝個別在每人的生活中所安排的特定的職責與工作。特殊呼召的重點在於每個人所從事的職業。因此,人所從事的工作是出於上帝的呼召,各行各業的基督徒,都是上帝的僕人,所有的工作都是事奉上帝,世上所有正當職業都是崇高的。這種將工作視為呼召的觀點,不單開放了在每日的工作中事奉上帝的可能性,更是藉由每日的工作來事奉上帝。這意思是,工作本身就是事奉。

    所以工作也是屬靈生活之一部分,要熱忱將自己全心投入蒙召從事的行業。基督徒的工作倫理是:「在你的呼召上勤奮努力…;若你以屬天、順服的意識,喜樂地用你手所作的工來服事上帝,那麼你的工作,就等於把所有時間都放在屬靈操練上,這必蒙上帝悅納。」

3.      工作是屬乎上帝

    基督徒認清:「若上帝是主宰我們的上帝,那麼祂就必須在一切事上作我們的主宰。」

    所以,上帝也在「工作」這件事上成為我們的主宰。這意思是說:「我們也必定由我們的工作中經歷上帝。」

    耶穌基督有一個名號「以馬內利」,意思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上帝是藉由聖靈內住成就這句話。而我們的工作中,上帝也是真真實實與我們同在,上帝都觸摸我們的靈魂,使我們生命聖化。這是我們很難用言語和感覺表達,卻事件真實又奧妙之事。在這樣一個架構底下,沒有什麼事件是微不足道的,我們可以從生命中的每一刻學習操練,每時每刻都是在敬拜上帝。

4.      結論

我們回到題目「工作,易,難…」,其實最重要是有否讓工作成為祝福?

    自路德開始至當代,大部份的基督徒皆認為工作是沒有聖俗之分,分別在於人有沒有上帝之聖召,而這召命觀會直接影響工作者的工作態度,信徒認為上帝呼召人放在不同的崗位上事奉祂,因此要忠心地完成工作,以榮耀及見證上帝;而沒有上帝之聖召的人則視工作只是經濟的活動,是為生活而做,沒有神聖意義可言。因此工作本身是沒有聖俗之分的,聖俗之分在於信與不信的群體身上。

    所以,堅守信仰的人,工作是他的祝福。沒有信仰的人,他的工作反到成為咒詛。你是屬於哪一群呢?

 

 

2022年6月27日 星期一

聖經神學與講道神學

 

    所有學者都承認,聖經神學不能只是描述聖經作者過去的想法,也必須說明,這些概念與現今處境有何關聯。鄧恩強調聖經神學的「教會層次」,也就是要界定聖經對今日教會的意義。

    鄧恩主張,惟有這樣作,才能對今日教會產生影響,因為事實上教會的各個派別多半依據其傳統來建造,而少參照聖經本身。這個看法在實際的層次固然沒有錯,但我不願意把差異性「模範化」到這個程度。本文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提供方法與邏輯的掌控,以避免這個錯誤,使詮釋者可以讓經文來向各種不同的神學說話。藉此,不同的傳統可以彼此互動,一起前進。沒有一個人只是聖經神學學者,或只是傳道人。每個研讀經文、要發現其中含義的人(包括過去的意義,和現在的意義),都必須將這些學科整合來看。

    同時,講道學離聖經神學又遠了一步。聖經資料經過解經學的翻譯和解釋、聖經神學的整理、系統神學的轉型成教義、歷史神學依據教會不同的狀況與傳統發展 出的思想模式,如今則要藉講道神學應用到當前的狀況中。這不是單一的「釋經迴圈」,而是一種螺旋,各種對話互相鎖定。目的是讓經文「過去的意義」能重新向教會發言。

 

解經講道概念要應用於聽衆

     根據我們的定義,聖靈不僅要把真理應用於講員的人格和經驗中,他接著要『透過講員』把該真理應用在『他的聽衆』身上。解經請道者要從三方面去思考:

第一,身爲釋經者,他要爲聖經作者的意思掙扎。

然後,身爲上帝的子民,他要爲上帝自己要怎樣改變他而奮鬥。

最後,身爲講員,他要思考上帝要向他的會衆說什麽。

    『應用』使解經講道有目的。身爲牧者,解經講道者要關注他羊群的創傷、呼求和恐懼。於是在他研讀聖經時,他要想辦法瞭解聖經對那些在痛苦、罪疚、懷疑和死亡中的百姓說些什麽。保羅提醒提摩太,聖經被賜下是爲了應用。他這麽寫著:『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三16-17)

    呆板的解經講道,通常是缺乏有創意性的應用。枯燥的講章會引發兩種主要的控訴。

第一,聽衆發牢騷說:『每次都是一成不變的老調。』

    這是因爲講員給每段經文的應用都是一樣的,或是根本沒有應用。講員的口頭禪:『願聖靈把這個真理應用在我們的生命中』,證明他根本不知道他的內容如何可以改變人。

    第二個負面作用,反映了講章與世界沒有足夠直接的關聯來使它有實用的價值:「我想,這資訊是真的,但又怎樣呢?它要帶給我們什麽呢?』

    畢竟,如果人們決定要在聖經的吩咐下生活,那麽這種行動通常是在教堂建築物以外發生的。在教堂外頭,人們失業、爲孩子擔憂、發現雜草侵入了他們的草皮。正常人很少爲『耶布斯人』『迦南人』『比利洗人』或亞伯拉罕、摩西、保羅所說和所作的失眠。他們清醒地躺著,頭腦想著食品雜貨的價格、農作物欠收、和女友吵架、得到某種惡性疾病、不滿意的性生活,以及種種惡性的商業競爭(卑鄙的人好像總是得到利益)等等。倘若講章不能在這樣的世界中造成重要影響,他們便會懷疑這篇講章根本算不得什麽。

    因此,講員應當知道他不是對以前世代的人講道,而是對他的世代講道。解經講道者是從聖經中面對人們有關他們的事,而非從聖經教導人們面對有關聖經的歷史或考古學。會衆聚集成陪審團,並不是要判決猶大、彼得或所羅門,而是要審判他們自己。所以,解經講道者必須認識他的聽衆和他自己的資訊,並且,爲要獲得那些知識,他必須對聖經和會衆加以注釋。畢竟,當上帝說話時,他是照他們的本相和處境與他們交談。

    讓我們想像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在信箱中遺失,而被送到腓立比的基督徒那裏時,腓立比教全一定對保羅所寫的特殊問越感到困惑,因爲他們居處的情況與在哥林多的弟兄不同。

    新約的書信像舊約的預言一樣,是寫給特定的團體,且是爲著某些特殊的問題而寫的。今日的解經講章將失去果效,除非講員認清他的聽衆一樣在特定的情況下生活,並有他們獨特的思想。

    有效的應用,迫使解經講道者進入神學和倫理的範疇。從釋義到應用,他走過了關於生活和複雜問題的旅程。除了文法上的關係,他也要探討人際和心理的關係。經文中的人物彼此有的關係?他們與上帝的關係又如何?他們所作的選擇背後有什麽價值觀?什麽樣的思想進入那些參與者的頭腦之中?這些問題並非指向過去發生的事,好像上帝只在過去與人有交往;同樣的問題在今日以及現在的處境,仍然可以問。

    今日我們與別人彼此的關係如何?在這些同樣的問題上,上帝如何看待我們?現今世界與聖經世界相較之下有什麽異同?在聖經中所處理的問題是否就是今日人們所問的問題?它們是以相同或不同的方式呈現?這些探討成爲倫理學和神學的材料。但爲了使依附在解經講章上的應用能夠切合時宜,卻往往會遮蓋了以上的問題,且忽略了我們更正教前輩的格言:『教義必須實際宣講,而責任也必須符合教義。』

    不合適的應用,與不當的釋義同樣具破壞力。當撒但在曠野試探耶穌時,它嘗試透過經文的誤用來達到勝利。這試探者以令人欽佩的準確性,小聲引用詩篇九十一篇:『因祂要爲你吩咐他的使者,在你行的一切道路上保護你……免得你的腳碰在石頭上。』

    然後撒但說出理由:『既然你擁有這度大的應許,爲何不應用它從聖殿頂上跳下去,徹底的證實你是上帝的兒子呢?』

    在反駁那惡者中,耶穌並沒有與它辯論希伯來經文的文法,反而攻擊它把詩篇九十一篇應用於從殿頂上跳下來是錯誤的。另一處的經文更適合那個場合:『不可試探主你的上帝。』

    我們必須向一個常聽文學家、專欄作家和劇作家說話的世界講道,不然我們的聽衆就會在頭腦上正統而在行爲上卻屬異端。當然,對一個世俗的世界講道,我們必須不傳世俗的話。既然聖經觀念必須被塑造於人類的經驗中,那麽人們也必須被呼召來符合聖經的真理。但是『切題的講章』可能變成牧師的瑣事,除非它們能使現今的情況關聯於上帝永生的道上。

    F. B. Meyer瞭解這種敬畏以及講道者將其用來講論他那時代的問題:『他正在偉大的承繼者行列上。改教者、清教徒,以及拓荒時期的牧師們,基本上都是解經講道者。他們不發表個人的特別意見,因爲那可能出自私人的解釋或不可靠的性情。他們是站在聖經上,以不可抗拒的「耶和華如此說」的果效傳達他們的資訊』。

    因此解經講道是:

    在經文文脈中從歷史、文法、文學研究所衍生和傳達之聖經概念的一種溝通,聖靈借此先應用於講員的人格和經驗上,然後透過他傳遞給他的聽衆。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