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

節期介紹

【『待降節』是一段預備參與的時期】

  預備節慶是由許多行動、事件、工作所組成的。個人體驗、成長經驗、所受的教育或訓練都會或多或少是我們未來的基礎。而參與、期待、盼望都會引導我們走向未來。

   『待降節』是『教會曆』的第一個季節。而『待降節』的第一個主日對於基督徒則將當於一般人過新年。在『待降節』四個星期中我們強調先知對於將要來臨的 彌賽亞的盼望。在我們國家民族的傳統中『待降節』會有一個花環、四個紫色的蠟燭、以及一個白蠟燭。每個紫色的蠟燭是表示四個主日,白蠟燭我們稱作『基督 燭』,它將在聖誕夜以及第二天的聖誕節點著。燭光的象徵意義是耶穌曾說過:「我是世界的光,凡跟隨我的就不行在黑暗中,並將有生命的光。」

 【『聖誕節』是誕生創造的時期】

  人們或『誕生』小孩、『誕生』計畫、『誕生』理念或是說『創造』什麼事情、、。『誕生』或『創造』是一個連續創造性的程序,在其中有豐豐富富的事件運行。人們被造時具有上帝榮耀的形象,象徵每個人都有類似上帝特殊創造的潛能。

  聖誕節慶祝耶穌的誕生。耶穌名稱為『以馬內利』(上帝與我們同在)。瑪莉亞、約瑟與在馬槽裡的耶穌寶寶,旁邊有著牧羊人的來訪!這就是這個節慶特別的象徵圖案。

 【『顯現日』是分享禮物的時期】

  我們從其他人那裡收到許多禮物,我們也有需多禮物跟他人分享。禮物收授與給予是一種愛的象徵。許多最有價值的禮物是用錢也買不到的。好比每個人本身就是上帝的禮物,每一個人也獲得來自上帝的禮物。禮物不能被囤積的,禮物只能與人分享。

  『顯現』一詞是來自希臘文 epiphanos。 它的意思是「展現」或是「顯現」。『顯現日』是在『聖誕節』後第十二日。這個節慶的象徵圖案是智者藉著星星找到耶穌嬰孩,並獻上他們 的禮物。智者是一種上帝救贖計畫的顯現,而這種救贖計畫也對非猶太人(智者)顯現。我們帶著禮物來到耶穌嬰孩面前為要回應上帝所賜給我們全人類最大的禮 物。這禮物就是上帝親自成為人類的嬰孩做為我們的救主。

 【『四旬節』是一個試驗考驗時期】


  在每一場旅程、每一種經歷、無論是人生中或是信仰上的,都充滿許多困難、考驗、試煉。這些試煉考驗我們、堅固我們、強化我們。試煉包含我們身、心、靈三部份。並且它或許個人的、團體的。

  四十天加上六個主日在復活節之前的這個節期就是『四旬節』。並且是由星期三的『撒灰節』開始。這四十天象徵耶穌在曠野受試驗、隨後的受洗以及祂的傳道事工的開展。『灑灰節』的灰是象徵「罪」。

 【『棕櫚樹主日』是希望的時期】

  人類心靈深處對於明天都是盼望比今日更好。我們都期盼著新的一天會帶來更好的健康、更好的人際關係、更多的財富、或在信仰上更有信心。當耶穌進入耶路 撒冷城,兩旁背負重擔的人們大聲喊著『和撒那』,這呼喚的聲音是盼望耶穌推翻現有政權,建立一個新的 Shalom(平安)政權。他們高興的太早,不到一個星期耶穌與他的門徒吃完最後的晚餐、被當權者審判、被處以死刑。我們也是有著同樣的盼望,我們也常常 太早慶祝我們所預期的事情。我們跟門徒一樣常常因為我們看不見未來將要成就的事而灰心失去盼望。

   棕櫚樹主日在教會用音樂、列隊遊行的方式被歡樂的慶祝。我們慶祝著所盼望的彌賽亞國度行在我們身上、行在這個世界上。在中東棕櫚樹是一種榮耀的象徵。 在沙漠裡一想到棕櫚樹就會想到一處可以休息、飲水的地方。在今日有些閃族的民族會將棕櫚樹枝鋪在墳墓上作為生命和盼望的象徵。因此在棕櫚樹主日我們揮動著 棕櫚樹枝會讓我們憶起耶穌基督、以及他所帶來的盼望及生命。

 【『聖星期四』是一個親密的分享時期】

   何處更比得上與朋友坐在飯桌旁邊聊天關懷?飯桌其實是一個用來分享的特殊地方。大部份的人一生中的大事情常是用請客來代表該階段圓滿完成。列如:出生、 死亡、結婚、一些紀念日、搬家、遠行要餞別等等。不是單單只有吃喝的意義,而更有一種新密關係的建立與聯繫的意義醞於其中。

  耶穌在最後要上十字架之前的前一晚晚餐與他最親密的門徒一起吃飯。他們在樓上慶祝著『踰越節』,這是他們猶太人的習俗。耶穌知道將要臨到他的事,知道自己不久就會被捉、審判、定罪。他設法讓門徒有心理準備對將要臨到的事,但門徒卻不能明白將要來臨的可怕的事情。

  復活節前的那個星期四被稱作『聖星期四』或『Maundy星期四』。Maundy是從拉丁文 Mandatum 來的。它的意義是「命令」。耶穌對祂的門徒說:我給你們一個新命令,你們要彼此相愛。在基督教的傳統中這個節被慶祝用一種特殊的儀式『洗腳』來進行,來紀念耶穌最後的晚餐時洗門徒的腳。

 【『受釘日』( Good Friday )是死亡與隔絕的時期】

我們一定會先經驗到一些親友的死亡。我們意識到與他們的情誼隨著死亡結束、也意識到他們的理想、計畫、人生的責任隨著死亡而結束。跟著死亡的常是隔絕、痛苦、悲傷、分離等。我們意識到我們人人不免一死,故感到挫折、沮喪。

  因為上述這些緣故,我們很難理解為何耶穌被釘十字架的星期五要稱作『好』星期五(Good Friday)!死亡的權勢臨到耶穌、群眾大叫要巴拉巴而不要耶穌、門徒的四散逃離,這那算『好』星期五呢?然而上帝在這日成就大事。對於上帝死亡不能拘 禁祂,因此我們也被釋放。耶穌基督為我們罪人的罪而死,之後他復活,勝過死亡的權勢。這就是在十字架酷刑之後的奇妙好事。

 【『復活節』是新生與勝利的時期】

  我們慶祝復活節是因為來自上帝的新生命的恩典、信心與盼望。耶穌死裡復活帶給我們這些相信祂的人一個新的機會。就是耶穌基督勝過死亡與罪惡的權勢,帶給我們脫離任何攻擊、罪惡、權勢的一條出路。

  復活節是基督教節慶中最偉大的一個節慶。世界因著耶穌基督的勝過死亡、罪惡而不一樣。我們主日聚集一起崇拜,是因為耶穌在一個星期的第一日從墳墓中復活。因此每個星期日都好像一個小復活節。復活節提醒我們所盼望的,我們相信上帝在祂的計畫中所有的事情將要被更新。

【『聖靈降臨日』是宣教授權的時期】

  基督徒是耶穌復活的見證人、宣告者。我們可以經歷到上帝聖靈的大能與同在,這個是以前的人所沒有經歷到的。活在聖靈的大能與同在中,我們基督徒有日漸成長的能力與火熱的負擔,要將主的道傳遍地極。聖靈的大能將耶穌基督的跟隨者連成一體,一同帶著聖靈的能力與異象。

  在『聖靈降臨日』時教會誕生。彼得講完道後三千多人悔改、決志、受洗歸主。於是在世界中這群人展開一個新運動、新生活方式。上帝將聖靈賜給這些人,也給今日的我們。

教會節期與顏色佈置


聖誕節期間教會的佈置以白色為主;白色象徵純潔、喜樂和真理的光輝,用於與主基督直接有關的節期,如聖誕期、復活期、顯現日、升天日、聖三一主日、基督登山變容主日。
 
綠色是大自然的主色,象徵希望、生機,表達出欣欣向榮的生命力,用於常年期,特別是在 聖靈降臨節後日子,提醒信徒在聖靈的引導下活出一個滿有生命力的生活。
 
紅色象徵熱血、火熱,用於聖靈降臨節主日。
 
紫色象徵懺悔、警醒與禁戒,用於懺悔與等候的節期,如將臨期、大齋期等
 

教會年的構成

1.      三年為一整體:甲年、乙年、丙年

2.      一年有六期:將臨期(Advent)、聖誕期(Christmas)、顯現期(Epiphany)、預苦期(Lent)、復活期(Easter)、聖靈降臨期(Pentecost

3.      重要節日:
a.       聖誕期:平安夜、聖誕節
b.      顯現期:主顯日、耶穌受洗主日、登山變像主日
c.       預苦期:聖灰日、聖週(棕枝主日、主立聖餐日、受難日、聖週六)
d.      復活期:復活節、升天日
e.       聖靈降臨期:聖靈降臨節、三一主日、基督君王主日

4.      特色:
以基督為中心。前半段(將臨期到復活期)以基督的降生和受死復活為核心,後半段(聖靈降臨期)著重於信徒在基督裡的生命成長。

教會年的意義

() 教會年是什麼?

國家社會用的有普通日曆,照樣教會也有自己用的教會日曆,稱為教會年。簡單來說,教會年就是教會的日曆。

() 教會年的目的

教會年的目的不在增加福音的價值,乃為福音的道按次序編列。教會年中的講道是按信經的教義系統編排的,其中的為要使人注意各種節期的特別福音及讓信徒從耶穌的生平中認識福音及上帝藉耶穌基督的奇妙救恩和作為。

教會年的核心是耶穌基督的受苦與復活,也被教會稱「踰越節的奧秘」。「踰越」(希伯來文 PESACH)的意思是「越過」或「經過」。以色列人離開埃及那夜,天使「越過」他們的門口,使他們得救,保存生命,又到達紅海,上帝使海水分開,讓以色 列人「經過」紅海而獲得自由(出12-14章)。

同樣,上帝藉耶穌──羔羊的血,使罪人獲得新生命。耶穌領我們「經過」痛苦與死亡的大海,叫我們成為上帝 的子民,穿過曠野而奔向永生。當我們在教會年不同的慶典節期裡記念主踰越救贖的奧祕,我們也同時再一次經歷和參與這救贖奧秘的行動。

教會年曆介紹


    教會年乃以年度方式代表基督生平的一種做法。它有兩個主要中心:聖誕事件和復活事件,也因此有兩大環節。前者以基督的降生為焦點,後者包括基督的死亡、復活、升天和再來。

   
自新約教會以來,基督徒最早開始慶祝的節日,就是今天的星期日。對於他們來說,那是第八日,或說「七日的第一日(太廿八1,可十六29,路廿四1,約廿11926,林前十六2)」,故然是上帝創造的第一日,更是基督復活的日子,所以是一切新創造的第一日,值得基督徒群體(教會)慶祝記念。華人信徒乃有稱之為主日的。而教會年就是以星期日為主,以演繹出基督生平。

   
教會年由 將臨期(Advent)開始,這個季節是預備人心既望向伯利恆城基督的降生,也期盼著萬物結束的日子。傳統的顏色是紫色,象徵著那將要來的王的君尊顏色。隨著將臨期的四個主日過去,就是聖誕節(Christmas)的 來臨。古教會分別在午夜、黎明和稍後的上午舉行崇拜以示慶祝。 跟隨著這個慶祝的氣氛和精神,在聖誕節之後的第八日,即一月一日,教會慶祝基督的被命名(耶穌)和他受割禮的事蹟。聖誕節期的顏色為白色,象徵喜樂、光明 和歡愉。這節期共有十二天,由十二月廿五日至一月五日,此期間基督徒暢快地唱詩、佈置和歡聚。

   
顯現期(Epiphany Season)是介乎耶穌基督降生和他受苦受死之間的一個節期,它由基督向博士們顯現開始,接著慶祝基督的受洗和開始傳道事工,直至聖灰星期三(Ash Wednesday或說「聖灰日」)結束。此日前的顯現期最後一個主日為變像主日,記念耶穌登山變像(Transfiguration)。

   
預苦期(Lenten Season或說「大齋期」)由聖灰日開始,(當中的主日除外,因為主日是慶祝主耶穌基督復活的日子,)共有四十日。期間注重反省,藉思想聖洗禮重生和更新的意義,預備人心迎接復活節的來臨。預苦期的最後一個主日被稱為棕枝主日(Palm Sunday),由它揭開聖週的序幕,其焦點完全集中在耶穌基督的受苦受死之上。預苦期的顏色是紫色,象徵嚴肅和憂傷。聖週裡的星期四是為「立聖餐日(Maundy Thursday )」,西方教會慣以白色代表,喻聖餐誕生的喜樂。但華語教會大可用紅色,因它既是血的顏色,象徵基督寶血得勝死亡,另一方面它在中華文化也有喜慶歡樂的意思。受難節( Good Friday或說「受苦節」)的顏色是黑色,代表為基督的受苦受死而哀傷。

   
復活節期 ( Easter Season )乃全教會年之冠,是所有主日之首和一切節慶的基礎。因此,基督徒不但在復活節當天歡慶,不但連續七天歡慶,且一連歡慶七個星期。白色是這節期的顏色,但也有在復活節當日用金色的,以象徵基督得勝的君尊。

   
這節期的第四十日為「升天節 (Ascension Day)」,第五十日為「五旬節(Pentecost)」, 記念昔日主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後第五十日,聖靈降臨在衪門徒身上,所以華語教會直稱之為「聖靈降臨節」。藉著主耶穌所應許的聖靈,教會得著能力和恩賜,從 耶路撒冷開始,然後在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傳揚福音,作基督的見證。這節期的顏色是紅色,代表聖靈的火。緊接「聖靈降臨節」的主日是「聖三一主日 ( The Holy Trinity Sunday )」,意思是慶祝頌讚上帝三位一體的奧秘。這主日的顏色是白色。

   
隨 著「聖靈降臨節」而來的是一個長達約半年的節期,曾經有稱它為「聖三一後第X主日」的做法,但現在大都傾向改正用「聖靈降臨後第X主日」,意思在強調這節 根源基督復活、重視聖靈和在衪裡面成長、直邁向復活主基督成形在我們裡面,和衪再來。所以綠色是它的顏色,除了這節期的最後一個主日,就是「基督君王主日(Christ the King Sunday)改用白色,既回顧主耶穌基督的登山變像和升天,更展望衪從威榮中再來,施行審判和管治。

   
除 了上述教會年主日和大節日外,東西方教會也有較小的節日和慶典,但由於到十六世紀的時候,這些小節日和慶典己經多到氾濫,實在到了喧賓奪主的地步。再加上 人的迷信無知和教會腐敗無能,使得彌撒被視為賺取救恩的善功,所以當上帝興起馬丁路德帶出教會改革運動的時候,就曾經見到大刀闊斧的做法,除了使徒和福音 書作者之外,教會歷史上的其他聖徒一概不在被記念之列。但這應當被視為處境性的、反作用的做法才對。以免後世誤以為從改革運動出來的教會數典忘祖,都不重 視、甚至否定歷史。

教會年曆





教會年曆是根據耶穌生平及救贖過程重現而編定。        

甚麼是教會年曆?

1.
國家社會用的,是普通日曆,教會用的教會日曆,稱為教會年。簡單來說,教會年曆就是教會的日曆。

2.
教會年曆是教會用的整年之年曆,它有系統的排列教會的節日和節期,幫助信徒明瞭和經驗上帝的救恩。

3.
教會年曆的節日和節期是由耶穌一生的事件排成的,使耶穌基督的福音有系統的表達在教會生活中。

4.
教會年曆也是一個神學的架構,使信徒明白福音的連貫性和整體性。

教會年曆的淵源可以從猶太人的節期談起。而猶太人的節期可分為安息節期,和年節二種。所有的節期以安息日最重要(出埃及記20:8),其次是每年應守的三大年節:踰越節、七七收穫節(又稱五旬節)、住棚節等(申命記16:1~17)。接著才是吹角節(利未記23:23~24; 民數記29:1)、贖罪日(民數記29:7~11)、普珥節(以斯拉記6:15; 以斯拉記9:28)、獻殿節(尼希米記12:27)等,此外還有安息年、五十禧年等。

猶 太人通過遵守節期來記憶和重新思考上帝拯救選民的歷史,也重新和上帝「立約」決志。教會年曆節期的安排也具有此意義,因此教會節期的安排是以耶穌基督一生 的事蹟為中心,從等待耶穌的降生開始做為教會年曆的開始,接著耶穌的出生、受難、釘十字架,死而復活、升天與聖靈降臨等內容為教會年曆的節期。通過教會節 期的安排,教會可以設計不同的方 式來體驗和認識耶穌基督所作的救贖工作,通過節期的佈置使信徒得到生活化的信仰教育,並使得教會傳統得以延續。

教會年曆可以分成三個週期(cycle):

第一期:聖誕週期(Christmas cycle),包括待降節到主顯節。

第二期:復活週期(Easter cycle),包括大齋節期和復活節期。

第三期:聖靈降臨週期(Pentecost cycle)。

其中第三期長達28個主日,通常又分為二部分:聖靈降臨節期和聖國節期(又稱三一節期)。

2013年11月26日 星期二

電腦文書處理及講章的收集


    對於講道者,電腦這電子工具最大的好處是幫助我們更有效的去編寫、收集、查閱講章。

文書處理   
    使用電腦文書處理這技術幾乎是今日講道者不可忽略和避免的裝備。它大大的幫助講道者編寫講章的效益。我要求各位同學,如果你過去不曾使用電腦來編寫和收集講章,請現在就開始使用電腦。可以購買一台電腦(最好是手提/筆記簿型電腦。電腦的價格在今天已經變成了一個必需品的價格,講道者更加要好好學習和利用這電子工具。)學習一個中文輸入法,練習熟練,時常使用電腦編寫講章。這工作和工具將會使你事半功倍。

校對工作
    雖然講章是屬於個人的,但是最好還是校對 一兩 次:免得有時在台上直接讀出 一兩 句時也把錯字讀出來,另外,一些教會也會把上一週的講章摘錄在下一週的週刊裏,免得有錯誤出現。
校對工作可以用「眼睛」或「中文校稿軟件」進行。校對包括句子的文法、是否通順、意思是否清晰,修辭是否適當,各種名詞、成語等是否正確,有否錯字、別字、粗語,標點符號是否正確。或者,也藉著校對,檢查內容是否充實,資料是否可靠,論據是否有理等等工作。

講章的收集
    盼望你可以把編寫好的講章各在電腦中收集齊全,以備隨時使用。

講台上的準備--登臺前後的準備與反省


    講道者在所有材料已準備好之後,並不表示任務完成了,我們都有經驗,同一篇講章同一個講道者,所講的信息成功與否,與登台前是否好好準備有密切的關係;因此我們不但應注意到講道內容的結構,詞藻的安排,也要注意到登台前的準備,沒有好的準備終必下不了台。

1. 登臺前的準備

a. 心靈的準備。講道者在登台前十五分鐘至三十分鐘之內,應以禱告安靜自己的心靈,不宜有會前的應酬或頻頻與人寒暄,應安然跪在主前祈禱與上帝交往,若時許可則可重新流覽講道詞一次,如此可以更熟悉、深刻、專心地去宣講所要宣講的,也能以平靜的心靈從容的傳遞所要傳遞的。
b. 用品的檢查。除了心靈上的準備以外,講道者也應將所需的材料檢查一次,如圖片、掛圖、實物等...都要加以檢查,不可上了台才發現沒有帶好,又匆匆下台找人幫忙。這些都會影響到您講道及聽眾的心情。
c. 衣飾的檢查。講員若鬍子不刮、頭髮不理、衣服不熨、皮鞋不擦,口袋裏塞滿了各樣東西,會減少聽眾的敬意;穿著任何衣服務求整齊乾淨,領帶正否,鈕扣是不扣好,鞋帶是否都綁好,頭髮是梳好? 應該照照鏡子。據說曾有一個講道者在講得滿頭大汗之際,由口袋中拿起手帕擦臉,竟使人們哄堂大笑,原來他所拿的並非手帕而是髒襪子,衣飾的整齊非常之重要。
   
    講詞需要準備,那個「講」講詞的人更應有所準備,多一分準備就少一分失敗的機會。

2. 臺上的禮節

a. 要從容、謹慎、鎮靜、和藹、有禮貌的徐緩步上講台。
b. 上台後不可東張西望左顧右盼,或與台上人交談,最好低頭默禱,會眾也會因而被感染亦默默預備自己的心,講員本身的行動就已能教導會眾。
c. 參與敬拜的行列,如唱詩、講經、祈禱,可惜有些人上台後內心思考講道內容。會眾唱詩他正查閱當日經文,而未真正參與崇拜,為聽眾樹立壞榜樣,這豈是講道的目的嗎?
d. 不可玩弄物品如衣服、手錶、筆、以免分散會眾的注意力。
e. 當站起來講道時,要立刻開始,壓好講稿,擺好聖經,吸一口氣,舉目向下看一看,最好以禱告開始。
f. 當你讀聖經時:
(1) 宣告經文要極清楚,先報告書名、章名、然後是節名,須觀察待大家都翻好才開始誦讀。
(2) 速度快慢、音量大小需合宜,小心不可讀錯字,若有語音不懂的字,需事先查閱字典,決不可讀白字。
(3) 換句、換行時,小心不可將連貫句分段閱讀,以免破壞原意,也要注意不可破壞標點符號的標句讀法。
(4) 要穩重不可緊張或急促。

3. 下臺後之禮節與反省
1. 下台後應站在門口與會眾握手道別。這是一般在西方教會的禮貌,各地的華人教會也學有這一禮貌。如果一些地方的教會沒有這樣的作法,也不要勉強進行。
2. 對於人的稱讚應如何回答,這是較難之問題,說「謝謝」未免強奪上帝之榮耀,說「那裏! 那裏!」,又有負聽眾感動的真心忠言,因此最好的方法是「感謝主! 請繼續為我禱告!」明顯地,榮耀乃屬於上帝。

    一個懂得在上台前作充分準備的人,也決不致於有「下不了台」的憾事發生

講台上的準備--聲音和擴音系統的使用


    如 果我們能體會出「講道」在「教會工作」上的重要性,那麼您可以揣摩得出「聲音」在講道過程中的重要性了,聲音是用來傳達信息的有效工作,聽眾憑著您的聲音 可瞭解您的意思,因此聽眾必須「聽到」、「聽懂」才能「接納」您的聲音,然後從聲音中去瞭解您所傳達的信息,本章所討論的就是關乎講道聲音的訓練與保養。

1. 有效的運用聲音

a. 以聲調的輕重來表達語氣的輕重
    這 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在我們日常生活的談話中,當您說到重要字句或強調表達某些字句時,您的聲音自然就會提高某些不重要的字句聲音就會放低些。例如「張三這 次考試考了八十五分,而他的朋友李四卻考了六十五分」,您在這個例子上試讀一遍,將八十五分讀書,而特別加強六十五分的讀音,結果會如何呢? 會有誤以為六十五分高於八十五分的錯覺嗎? 原因就是在高低音擺錯了地方,講道或誦讀聖經也應注意此一現象。

b. 以聲調的快慢來表達語氣的輕重
這是我們平常生活中常運用,而在講道中卻被遺忘 方法, 史蒂凡 先生在其名著「記者眼中的林肯」一書中如此說:「林肯總統,常是一口氣很快的說出許多字,遇到重要字句,就把聲音提高或拉長,然後再像閃電一般,一口氣說 完那句話,他常使 一兩 個重要字句所佔的時間,比六、七個不重要字句所佔用時間要長。」這是抓住聽眾極重要的方法。
通常一般廣播人員,以每分鐘一百五十至六十為原則,講道不盡全然相仿,但可以引為參考,您試以下列方式讀保羅致羅馬人書八章31-39節:(可使用拍子機計算,由160拍至80拍之間練習)
(1) 第一段,以一般速度--「既是這樣,還有甚麼說的呢?上帝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 上帝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捨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賜給我嗎? 誰能控告上帝所揀選的人呢? 有上帝稱他們為義了,誰能定他們的罪呢? 有基督耶穌已經死了,而且從死裏復活,現今在上帝的右邊,也替我們祈求。」(31-34)
(2) 第二段,以稍快速度-- 「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 難度是患難嗎? 是困苦嗎? 是逼迫嗎? 是飢餓嗎? 是赤身露體嗎? 是危險嗎? 是刀劍嗎? 如經上所記『我們為你的緣故,終日被殺,人看我們如將宰的羊。』」(35-36)
(3) 第三段,以一般速度--「然而靠著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主基督耶穌裏的。」(37-39)

c. 以聲調之適當停頓表達語氣之輕重
在一些重要字句之前後突然停頓,短短的靜默對於加強語氣有極有之助益,例如「失望、流淚... 幸虧,當我祈禱,默想時,突然發現(停頓),發現了重獲快樂之途徑。」在「發現」之後的停頓,充滿了戲劇性,能使聽眾聚精會神的聆聽,到底您發現了甚麼? 這是講道中可運用之方法。

2. 運用聲音的幾個原則

a. 務要將咀巴張開面對會眾,使每一個人都聽到你的聲音。(自己練習。可使用口含東西/糖果,由小至大粒讀聖經或是講道。)
b. 聲音之大小以空間、人數為依據,但以能聽見為原則。
c. 用平時講話之語氣不要裝腔作勢,更不宜嘶喊咆哮或尖叫。
d. 不要發出枯燥、單調之聲音。(要根據內容表達感情,使語音成為有感情的「話」而不是字。)

3. 聲音的保養

a. 要學習良好的呼吸習慣,如果要能不慌不忙發出良好的聲音,必須先知道如何呼吸。
人的聲音由於聲帶震動,以及胸腔之共鳴合作而產生,言語是否清楚乃由嘴唇舌牙所形成,聲音的產生是由呼吸操縱,如果你用橫膈膜呼吸說話,較易達到會場每一落。如果呼吸方法不當,聲音無法傳達,那是因為肺部空氣不足缺乏共鳴之故。
如果想要發聲自然,令人聽起來舒服,就要注意呼吸。
b. 少吃有刺激性之東西,以保護聲帶,講道前後不吃冰、冷、酸、辣的食物,講道前也應有充份的休息。
c. 平常應避免狂叫嘶喊。
d. 學習聲樂,以歌唱法發聲講道。

4. 「麥克風」的運用

    由於一個大會場之需要,目前各種講道場地大都有麥克風的裝置。因此如何運用它,對講道者而言也是一件頗為重要的事。
a. 種類
(1) 在台上固定好的麥克風。
(2) 拿在手上的麥克風。
(3) 放在胸前如香煙盒一般大小的麥克風。
(4) 掛於胸前如領帶夾的麥克風。
b. 用法
(1) 固定式的麥克風自然將雙手放在桌上,身體向前微傾,說話時姿勢不要移動。
(2) 手拿式的麥克風可以自由行動,但要注意勿使電線纏住腳。
(3) 掛於胸前的麥克風比較用起來較為舒適,但要面對面說話時會覺困難,低頭講道時聲音會改變,這是要加以注意的地方。

麥克風性能越好,則越能忠實地擴大說話的聲音,所以千萬不可尖叫或咆哮,要自然的面對會眾說話,侃侃而談,才是使用麥克風的最好的方法。

    聽眾憑藉講道者的聲音去瞭解整個信息的內容,但聽眾必須先「聽到」、「聽懂」才能收到瞭解的果效,因此講道者除了有內容的準備外,要常反省自己:我所講得他們能「聽到」能「聽懂」嗎? 這種反省對於講道必有極有的助益。

講台上的準備--動作和手勢


古代羅馬的大雄辯家所流傳的一話:「沒有手,就不能雄辯。」其實何止是辯論,就是人與人之間,在日常生活的交談中,不知不覺的會比手畫腳,藉著各種不同的動作,將自己的意思,有效的彼此傳達,這就是本章所要討論的內容。
所謂「動作」,不單是指如何揮一揮手而已,其中也包含了表情、聲音、手勢...總之講道者不只是用口來講道,而幾乎是全身都用得上。今天聾啞學專家和心理學家已證明,身體或是手勢的動作是可以構成語言的。講道者更加要懂得這技巧。

1. 動作的價值   
    動作,在講道過程極為重要,因為聽眾固然可以說耳朵「聽見」所講的道,但藉著眼睛之視覺更能增進聽道所發出的果效。
1. 合宜的動作可以加強講道者的力量與自信。
2. 合宜的動作可以掌握聽道者的注意力。
3. 合宜的動作對於意見的表達有所助益,就好比我們說:「一隻很大的貓」,如果有一個人只說「很大」,而另一人在說「很大」的同時還張開雙手示意,其中那一種給人印象較深呢?
4. 合宜的動作可以直接表達意思;啞劇就是最好的例子,由臉部的表情、眼光的反應、身體的動向、搖頭、點頭、仰頭,都可以代表不同的意思。
5. 動作是人品格的表現,講道者上台時,若態度驕傲必然引起反感,步伐膽怯也易令人輕視,聽道者不只是對講詞有所反應,就連動作也會有所迴響!

2. 動作的種類
  
a. 關於手與臂之動作
    (1) 指示:要指出一個方向或目標引起人注意時,所有的人都用食指去指示方向,例如您指著十字架說:「各位請看這十字架...」在引用禮拜堂牆壁上之任何掛圖時,以食指指示目標能增加效果。
    (2) 接受:當您接受他人送給您的一本書時,您的掌心定是慣於向上來接受,當您希望別人接受您的意見時,也必是用這個手心向上的動作說:「我希望您接納這一個寶貴的信仰...
    (3) 拒絕:當他人送您一本書,而您要拒絕時,該如何作手勢呢?手心向下以推開,這一個動作可用在您講道中對於某一種見解的拒絕時,這個手心向下推移的動作表明了「我們拒絕魔麼之誘惑...」。
    (4) 握手:表示憤慨、決心、堅定的情緒,當我們在強調「我們應該為信仰付代價」,「我們應該勝過誘」時,這種內容就可緊握拳以表決心!
    (5) 分開:一集手的手掌心垂直伸出,然後將手由一邊移到另一邊,表明不同的意見、方向,當我們說:「我們不可能在屬上帝的同時,又屬於魔鬼」時,就可以用分開的手勢來表達。

這些表達法並非是絕對的,但至少是一般的原則。

b. 描述的動作
   這是指用動作去描述某一事物,例如用比手劃腳的方法告訴人多高、多長、多寬、形狀大小...這些在講道中都時常運用得到。

c. 肩頭的動作
   講道中的搖頭聳肩與平常之意義毫無區別,但通常頭肩與手臂同時運用。

d. 眼睛的動作
   要 適當的注視聽眾、孩子從觀察母親的眼光之中,就可以知道可否吃香蕉,我們也常說:「含情脈脈」,以眼睛表達感情是很平常的事。一個人在有信心時就會目光炯 炯,在發怒時的光似火焰,作虧心事的眼睛不敢面對人。講道者應善用眼睛「講」道,眼睛不可只是看天花板、窗外、門外,而常看會眾,來表達您的真誠。每望一 次不必太久,幾秒鐘就轉到別人身上,與會場的每一個人怕應有所交流,必有助於道理的傳遞。

e. 臉部的動作
當人們高興時必然有笑容,悲慼時就黯然神傷,例如「臉紅」表達了不好意思,「春風得意」代表如意喜樂。講道者要隨著講道內容來變人臉上表情,但要自然莊重。

f. 模仿的動作
    為了講道內容的需要,有些動作可以將所述之事、物、描摹的淋漓盡致,使人明白,例如以「手朝空敲打」代表敲門,開門時臉上驚異狀...,「慢慢走路」表達內心沉重,以動作之扮演與模擬來表達言語的內容。

3. 動作的原則

a. 要輕鬆:不可將身體緊靠講桌,也不可以手緊抓講桌,雙手要輕鬆自然的放在桌上,或身體兩旁,方便於手勢隨時應用。要挺胸站好,但也不是軍訓中的立正姿勢。
b. 自然:動作要自然,決不可裝腔作勢,也不可模倣他人,因為我們是講道,不是演戲。
c. 明確:所表達的方式要合乎常理,所指之物務必明晰正確。
d. 適切:聽眾的多寡決定所動作幅度的大小,也根據聽眾、場合的性質,決定動作的多少與強弱。

    講道的動作,就是一個值得運用的信號,講道者豈可忽視?

講台上的準備--用字與措詞


在準備講道的過程中有:一個基本問題是講道者必需常思考的,即為() 講些甚麼? () 為什麼要講? ()要怎樣講? 前面兩個問題是關乎內容材料的選擇,而第三個問題乃是如何措詞,如何發展的問題。
言詞是講道者用來具體說明思想與意見的重要工 具。一個雕刻家縱有出類拔萃的高明技術,但若失去或缺乏良好的工具,必然不易產生任何優美的傑作,這就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因此言語果真 是講道者之重要工具,那麼一個學講道的人,就當致力於措詞上的學習,並思考如何利用「語言」工具,將道理講得清晰完備,免得因「詞不達意」甚至「詞非本 意」所造成的缺陷,使自己所講的真理失去果效。

1. 言詞要清楚
    清楚的詞句,能使聽眾容易瞭解所宣講的信息。因此說話不要拖泥帶水,要乾淨俐落,少用「或者」、「可能」、「大概」、「我想」、「似乎」等模稜兩可的詞句; 耶穌的宣講卻極為清楚而肯定,例如「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一則一,二則二決不含糊。在講道中除了要求用詞清楚外,發音的正確也是極為重要,年輕學講道的人,對於沒有把握的難字讀音決不可苟且,要查字典直到正確為止,講道者要學會忠實於信息的宣講,但決不可對其表達的文詞馬虎。

2. 文辭要簡潔
    在 講道中若有太長的辭句,常會令聽眾漏聽,因此每句話應該要簡短,需避免運用複雜、難解的詞句,而多用簡短明瞭的句子,使聽眾很快地瞭解您在講甚麼。通常廣 播界之規則,每句最多以不超過廿字為原則,每句之傳講不要太急,也不要太慢。講道者應養成說話簡單明瞭的習慣,因為簡明的句子乃是表達意思的最佳工具。

3. 辭句要文雅
    有一句話說:「語言乃是測量教育程度和人品的晴雨計」,雖不是頂合理,可是卻能表達「慎言」之重要性,每一個講道的人應該避免說粗話,以免失去自己的尊嚴; 其 實何嘗只是在講道中要注意,就是在平時也要避免。除了粗話之外,就是生活中太俗的話,在講台上也要儘可能避免,不管是例證或辭句都是如此,如:「壞蛋」、 「他懂個屁」之類,林語堂所說「演講如迷你裙越短越好」,其立意原刖雖頗佳美,但文辭不嫌太不文雅了嗎?講道也該重視立意、原則、道理;但不能忽視文辭之 美與雅。講道者不可在講道中出現不文雅的話語,尤其粗俗的話語更要避免,就連「廁所」、「大便」等也一樣,若無法轉換成文雅的話,寧可放棄此類之字彙。由此可見寫講稿的重要性,句子皆經推敲、思考、不致於信口開河胡言亂語而貽笑大方。

4. 名詞要統一
在用詞的一致上是極為重要的事,可分為兩方面:
1. 不用兩種語言,也就是講道中不要夾雜外語,馬丁路德說:「我不讚成傳道人在講詞中用希伯來文,希臘文或其他外國語,因為在禮拜堂講話,我們應該如同在家中談話一樣,用人人都熟悉人人能懂的話。」盲目的賣弄語文總不佳,尤其中國人講道給中國人聽,來帶英文總不合宜。
2. 用詞前後一致:也就是說「耶穌」與「基督」,「上主」與「耶和華」,「上帝」與「神」,在一篇講詞中出現時,其稱呼應該是一致的,若用「神」前後要一致都用「神」,若用「上帝」、「耶和華」也是如此,免得聽道者以為是兩個神而混亂了思潮。

5. 妥善運用連接詞
    在每一段落之間,其在書寫進行時或有一二三四之區別,但講道時則不一定要作如是般嚴肅性之報告,而可以用連接詞銜接,例如:「不但...而且」、「除此以外」、「例如」、「換言之」、「其次」、「再其次」、「總而言之」、「所以」、「而且」、「並且」、「因此」..,諸如此類都應妥善的運用。

6. 避免專門性的術語
    有 許多講道者忽略了一點,即使用聽眾不熟悉的專門術語,結果他所說的僅部份人能明白,易使聽眾如墜五里霧中,不要常常假定,聽眾對講題的認識與講道者一樣 多,務必簡明使聽眾一聽就明白。尤其對教外人宣講福音更應避免「哈利路亞」、「和撒那」、「以馬內利」、「三位一體」、「原罪」、「普救論」等宗教術語, 一般神學術語亦當避免,若一定要用也務必解析清楚。

7. 常努力改進並加強詞藻的潤飾
如何使自己的字彙加深而且改善呢?
1. 多查辭典,善用辭典,以增進選用詞彙的能力,加強講道的力量。
2. 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美好字句的習慣,您必須對於字彙產生敏銳的感覺。要逢字便學,逢字便記,如此講話就不會陳腐、呆板、乏味了。
3. 勤寫作可以加增表達能力,每當我們寫稿時,初稿總需修改才更合適,若能修改再修改,常常這樣,必然逐漸進步而「出口成章」了!
4. 多讀書可以增進學識,凡肯多讀書的人,常能充實他的辭彙,更獲得豐富的知識,藉此使講道中的用詞更寬廣。

在洗禮中的講道


    洗禮是教會的聖禮之一。一般教會多會安排特別的聚會和時間為信徒施洗,隆重莊嚴,充滿快樂氣氛的場合,甚至受洗者還邀請親戚朋友觀禮,藉此作見證,牧師也講道配合。講道應藉此機會說明洗禮的意義。
1.簡短:在簡短時間內能講明洗禮的意義,讓信主和未信主的人都能明白。
2.清澈:在講詞上必須清楚的表達,一方面帶出生命重生信息,一方面也避免指責未信主者。
3.認清對象:您的道不只是向那些受洗的人講,來觀禮的未信主者也是目標之一,因此在講詞中也引導他們去認識基督教或受洗的意義。
4.講詞結構:在簡短的講道中,其組織裡也有所謂開場白、本論、結論三個步驟。
  (1)引論:歡迎到來者,也說明這個特別聚會的原因。
  (2)本論:與洗禮有關的信息(藉著 一兩 段經文把受洗和福音的信息出來)。
(3)結論:祝福和挑戰聽眾回應。

洗禮選用經文:
28:18-20「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
16:16「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
3:16「約翰說:「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但有一位能力比我更大的要來,我就是給他解鞋帶也不配。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
3:13-17「耶穌盡諸般的義(1:9-11;3:21-22)
2:38「彼得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
8:35-39「腓利給太監施洗」。
16:15「她和她一家領了洗」。
22:16「求告耶穌的名受洗,洗去你的罪」。
6:1-9「受洗歸入基督的人,是受洗歸入衪的死有新生樣式是脫離罪了」。
4:4-6「一主、一信、一洗」。
3:5-6「藉重生的洗和聖靈的更新」。
   彼前3:20-22「水表明的洗禮只求在上帝面前有無虧的良心」

在婚禮中的講道


    婚禮是充滿快樂氣氛的場合,因此講道應含有祝福、鼓勵、勸勉等內容。教會中舉行婚禮的次數也是不定性的,不過一般都會在數月前知道,比較有足夠時間準備。次數也不定,通常越大間的教會或人數越多的教會數也必然多。

1.文雅:講話要文雅而不庸俗。
2.簡短:在簡短時間內能講出主題且動人的話。
3.禁忌:在言語表達上常有忌言,講道時要格外小心,例如離別、死、病在此時都要盡力避免,又如在誓約上的「我要愛你直到死。」改為「我要愛你直到永遠」不是更好嗎?
4.認清對象:您的道不只是向兩個新人講,也要引起會眾的注意,在講詞中吸引他們的共鳴與關懷。
5.講詞結構:在簡短的講道中,其組織裡也有所謂開場白、本論、結論三個步驟。
  (1)開場白:自己與雙方家庭的關係。
  (2)本論:勉勵的話(闡述一段經文或一個有關的家庭倫理)。
(3)結論:祝福的話。

婚禮選用經文:
19:4-6「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10:6-9)
   5:22-23「妻子要順服丈夫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
   林前13:1-8「愛是」。
   林前7:1-7「丈夫當用合宜之分待妻子」。
   林後6:14-15「信與不信原不相配」。
   西3:18-19「妻子當順服丈夫丈夫要受妻子」。
   13:4「婚姻人人當尊重」。
   約一4:16-19「愛在我們裡面得以完全」。
   19:7-9;21:1-5「羔羊婚筵」。
   (15:9-12「常在上帝的愛裡」。)
   (15:8-10「尋找出嫁時要配帶的銅錢」。)
   (2:182:21-25)

喪禮中的講道

    喪事禮拜(或稱安息禮拜)目的乃是要安慰家屬,堅固其信心,引導人有機會尋找創造生命的造物主。通常安息禮拜都是突然性的,不會一早安排好。次數也不定,通常越大間的教會或人數越多的教會數也必然多。有一間一萬二千人的教會,幾乎每個星期都有 一兩 次安息禮拜。
    一 些西方國家的教會旁常有為安息禮拜而建的副堂,安息禮拜和講道可以在那裡進行。可是在亞洲一帶的國家的教會皆沒有這樣的方便,通常安息禮拜要在礗儀館中進 行,甚至在死者家中或親宗祠堂中進行;可能氣氛不利基督教,尤其是死者的親屬都不是基督徒。牧者或傳道人必須靈巧,把聖經安慰人的信息藉講道傳開。但願傳 道人不要在喪禮中與不信主的親友發生爭執。

1.簡潔:時間不宜太久,內容不宜太長。
2.同情:此時是安慰對方之時刻,而非訓誨,應以同情的心安慰鼓勵家屬。
3.穩重:態度上要嚴肅,步伐要穩重,若逝者為摯友,宣講時切不可衝動應保持穩重。
4.推崇:適切推崇死者的信心或愛心及任何長處,必會有益赴會的人,但決不可作與事實不符的推崇,免得弄巧成拙。
5.指引:指引人尋找生命之奧秘與生之意義,鼓勵家屬尋找上帝的安慰。
6.盼望:給家屬一個充滿盼望的信息,使其相信在天上有再見面之日,目前只是「離別」而非「永訣」。

    相信每個喪禮的講章皆有安慰、指引、盼望。

喪禮選用經文:
   11:25「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
   14:1-5「耶穌去是為我們預備地方去」。
   6:40「信的人得永生」。
   16:19-31「財主和拉撒路」。
   23:43「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
   林前15:50-58「死啊!你的毒勾在那裡」。
   林後5:1-8「在這帳棚裡,嘆息勞苦」。
   帖前4:13-18「論到睡了的人」。
   彼前1:3-4,24-25「基督從死裡復活重生了我們叫我們有盼望」。
   8:35-39;6:23;14:8「無論是死都不能叫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  
   提後4:7-8「美好的仗已打過了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
   9:27;11:13-16「人人必有一死更美的家鄉」。
   1:17-18;3:5「基督拿著死亡和陰間的鑰匙凡得勝的,必這樣穿白衣」。
   14:13「他們息了自己的勞苦,作工的果效也隨著他們」。
   21:1-5「新天新地不有死亡」。
   (3:19;代上29:15;詩4:823篇;39:4-549:15103:15-18;傳7:2;賽25:840:1-41:1057:1)

經驗式或主觀感覺式的講道


    教 會中有些傳道人採用經驗式講道,分享個人的經歷,而不引用任何經文。有些人又用「聖經以外式」講道,完全是講考古學、歷史、哲學或心理學等。另一些人則引 用經文後,即藉題發揮自己的意見,而不是正確地分解經文原義。也有傳道人採取「煽情式的講道」,極力激動會眾的情緒,既不仔細讀聖經,更談不上詳解經文 了。

1.經驗式的講道

    個人之經驗可以生動地作教導、勸勉,例如詩篇中許多大衛個人的經歷,如認罪詩(五十一、五十二篇)或亞撒對惡人之不平(詩八十二、八十三篇等)。
但只查考信徒的靈性經驗,卻不理會其中有共同性與差別性(共同之中有差別,差別之中有共同),就過於高舉某種特殊經驗,此是不合適的。如果把個別經驗作為普通的真理來推廣,又難免產生流弊。

2.主觀感覺式的講道

    在主觀感覺式講道中,講道者特別強調讀經、研經的神秘感覺,他們強調用主觀的方法來研讀聖經,要藉人的靈來默想,以致人的靈可以接觸到聖經的作者聖靈。

    但他們傾向於不照聖經的歷史文法,與文學的內涵來讀聖經,為要扎出經文中更高的屬靈意義,他們命名為「生命讀經」。在其系統裡,聖經只是補充性的從屬地位;經文裡的字,要在靈裡個人主觀地去體驗,這種體驗可藉讀經而得到,而與所讀經文的內容,毫無關聯。

    所以他們用主觀神秘感覺的講道法,刻意摒棄聖經原作者的歷史處境和涵義,更忽略了聖經作者的本意。他們對聖經的解釋,常常與正統的學術相左,甚至說:由於語言與歷史是出於魂,其知識就是屬於低層。因此,實際的文法、原來的歷史處境,以及原來作者的意旨就無關緊要了。因他們有如此的想法,我們就無法期望他們傳講一篇按正意分解真理的信息了。

靈意或寓意式的講道


     靈 意或寓意講道的定義是:傳道人相信在經文表面,即可見的字面意義下,還有一層真正的意義。因此,傳道人用這種觀念來預備其講章。他可以使用一小部分的經 文,來表達其題目及分點;不過他覺得經文的表面意思,只是聖經最膚淺的意思,也惟有靈意解經,才是真正的解經,聖經的意義才能找到。因為聖經是一本「屬 靈」的書。靈意或寓意解經所產生的講道,會造成何種危害呢?

1. 歷史性材料的根基被「寓意」化,等於否認了歷史,因此聖經的歷史難免「失真」。

2. 沒有一定的標準。因為每個人都可按著自己所認為對的原則,來解釋聖經,甚至可以胡亂發揮、離題萬丈,以致信仰不一致。

3. 此辦法過於主觀。為了要尋求隱藏的靈意,解經者很多時候戴上「有色眼鏡」按「私意」來解釋經文,以致忽略了經文的原義;又因漫無標準,無形中引發各派解經家展開「想像力比賽」,以致產生混亂。

    靈意或寓意講道者,傾向於不照聖經文法、歷史與文學的內涵來解釋聖經,故無法將聖經原作者的真義講解出來,有時講道者甚至藉自己的想像力,把經文中沒有的意義強加其上,把上帝的道建立在虛渺之中。

    靈意或寓意式講道之例子:

a. 創世記十一3132亞伯拉罕離開哈蘭到迦南的故事,亞伯拉罕離開「迦勒底」,被解釋為脫離感官的理解。
停在「哈蘭」,因為哈蘭意為「洞」,是指憑「洞」(即五官)認知事物乃為空洞;亞伯蘭離開「哈蘭」是表示他拒絕用感官( senses)來認知事物。改名為亞伯拉罕乃真正成為得光照之哲人,和撒拉結婚乃是指和抽像的智慧結婚。

b. 又例:創世記十四14亞伯拉罕率領三百一十八位壯丁拯救侄兒羅得,是表明亞伯拉罕有聖靈同行,因聖靈一字猶太字母的數值(numericnl value)是三一八。

c. 創世記十四18麥基洗德帶著餅和酒去迎接亞伯拉罕,指說這次筵席是歷史上的第一次聖餐。

d. 利未記十一26摩西的食物律規條,猶太人只可吃蹄分兩瓣,倒嚼的走獸。寓意講道解釋為:要與敬畏主的人聯合,因這些人默想倒嚼上帝的話。分蹄是因為義人一方面行在這世上,一方面盼望上帝國的來臨。

e. 撒母耳記下九13米非波設的故事。米非波設是瘸腿的,代表人類的敗壞;兩腳都瘸了,代表人性全然的敗壞。他住在耶路撒冷代表稱義了。坐在王的座位上代表成為後嗣,常與王同席吃飯代表信徒得榮。

f. 尼希米記三章用耶路撒冷不同的門,來代表基督徒的靈程:
「羊門」是獻祭的門,代表信徒生命的起點。
「魚門」是信徒接受了基督代贖的救恩後,要成為得人的漁夫。
「古門」是信徒必順服持守古道,為「一次交付給我們的聖道」而站立得穩(猶  3節)。
「谷門」是每個跟隨基督者謙卑的特徵(腓二  58)。
「糞廠門」是靈命中有一處可「丟垃圾」的地方(腓三  89)。

g. 路加福音十2537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好撒瑪利亞人可代表耶穌基督,受傷的人是代表罪人,強盜是魔鬼和他的差役打得他半死:肉身雖活著,靈性卻死了。油和酒倒在傷處可代表救主的工作,店裡可代表教會,給店主的二錢銀子意思是:「今生與來生的應許」。

佈道式的講道


    佈道不只是供給未信主的人、慕道友獲得聆聽福音的機會,而且也能達到促使信徒的信心更堅強,更活潑的果效,因此講道者應把握機會,關懷並致力於此方面之宣講。對於佈道會的講道有幾件事提醒講道的人。

1.要精簡:材料緊湊、扼要、清晰,時間不宜太長。
2.要生動:活潑有趣,但要維持「活潑而不輕浮、嚴肅而不呆板」之原則。
3.要堅定:在講道中流露出對人之忠懇,對上帝之虔誠,堅信於所傳的道,誠然(對上帝或對人)皆足以感動人,講道者若遺漏此一點,又何異一般江湖說書者呢?
4.要謙虛:在講道中要謙虛、柔和,決不可謾罵其他宗教,也不在講台上批評論斷人,這是基督徒的基本美德。

例子:上帝在尋找你
      經文:路15:1-2, 8-10
      1.  一個婦人不見了一塊錢(15:8)
          她迫切的尋找因為那是寶貴的,因為出嫁時要把十個銅錢中起戴在頭上。
          說明上帝看我們為寶貴,也迫切的尋找失落的人。
          耶穌來到世上就是尋找失落的人。
          耶穌願意與任何人,包括犯罪的,被遺棄的...同在(15:1-2)
      2. 找到後的快樂(15:9)
         只要願意為過去的過犯悔改,接受耶穌基督成為救主。
                 
      呼召:你是否願意被上帝找到。

    每個講道者都必須學習如何講佈道會的講道,因為一個好的講道者也必須是一個佈道者。

安慰性的講章


    以安慰為內容的講道,乃是為安慰因遭遇挫折而憂傷、失望、哀哭的人,使他們獲得鼓勵支持,而有勇氣面對現實,承擔並勝過一切挫折,使得靈命藉此更成熟而完美。

1. 以安慰為內容的講道應注意的原則
    (1) 要用誠懇的態度與語調來傳送信息。
    (2) 要使聽眾有面對挫折之勇氣。
    (3) 要鼓舞聽眾對上帝有重新正確的認識!並相信永活的上帝,永不離棄祂的子民。
    (4) 要指出面對挫折所需能力之根源,並給予正確之方向。
    (5) 不是教條性、口號性、道理性的安慰,而是誠懇的語詞。

2. 以安慰為內容的講道實例
(1) 人生中的一根刺
    經文: 林後十二章: 7-10節
    (甲) 難忍的挫折(7)
    (乙) 懇切的祈求(8)
    (丙) 意外的回音(9, 苦難的目的與上帝的慈愛)
    (丁) 正確之反應(9)
(2) 不要憂愁(約十四:1-16)
(3) 在主裡死的人有福了(路十四:13)

    以安慰為內容的講道,一定要學會「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才可達到預期之果效。

歷史性的講章


    以歷史性為內容的講道其範圍甚廣。國家歷史、先知故事、基督生平、使徒事蹟都是很好的題栽,使人藉此得借鏡,達到「回顧與前瞻」、「溫故而知新」的果效。

1. 以歷史性為內容的講道所應注意的原則
    (1) 要多讀有關聖經的歷史與傳記。
    (2) 不只是講歷史、生平, 並要將其中之鑑戒、方向指明。
    (3) 以歷史性為內容的講道較適信徒,需藉此鼓勵其讀聖經。

2. 以歷史性為內容的講道舉例
(1) 摩西一生三個時期(申三十四:7)
    () 四十年在埃及(作王子)(徒七:22-23)
    () 四十年在米甸(作牧人)(徒七:29-30)
    () 四十年在曠野(作首領)(徒七:36)
(2) 以賽亞的蒙召(賽六:1-13)
    () 異象的內容(1-4)
    () 所認的罪(5)
    () 所蒙的潔淨(6-7)
    () 所聽的聲音(8)
    () 所存的志向(8)
    () 所受的使命(9)
(3) 彼得的轉機(路廿二:31-32)
    () 他的危機(撒但求得許可要篩你)
    () 他的庇護(我已為你祈求)
    () 他的任務(堅固你的弟兄)

    以歷史性為內容的講道,其路線脫離不了教義性及倫理性的意向,只是在取材上有所區別。

倫理性的講章


    以倫理性為講道的內容與目的,使會友因著我們的講道得鼓勵,勉勵其有基督信仰的生活, 例如: 「仁愛」、「和平」、「信實」、「謙虛」、「賙濟」、「孝順」等,都是屬於這種倫理性講道的題材。

1. 以倫理性內容的講道應注意的原則
    (1) 不可用苛酷的語言責備人,例如: 「你們普遍的缺乏愛心」,其中「你們」可改用「我們...
    (2) 消極的責備改為積極的勸勉,除了勸勉並要給人向善的方向與力量,使他們覺得他們仍有向善的可能。不可責備人使之自暴自棄,總之,要口下留情。
    (3) 不可以譏諷的口吻引述某會友的錯失。
    (4) 不可使倫理性的講道失去「愛心」; 而造成謾罵的機會。
    (5) 要以同情、誠懇、和藹的態度去宣講,不可自誇、自傲。對人不只是曉之以理,且要能動之以情,必得事半功倍之果效。

2. 以倫理性為內容的講道分題舉例
    (1) 饒恕人(太十八:15-35)
        ()  上帝的命令
        ()  基督的榜樣
        ()  聖徒的榜樣(徒七:60)不饒恕的態度。
    (2) 聖靈的果子(加五:22-23)
    (3) 世上的鹽
    (4) 世上的光
    (5) 其中最大的是愛(林前十三:1-13)
   
    以倫理性為內容的講道,應以教義性為內容的講道輪流運用宣講,使得會友能找到倫理能力之根源。同時要記得以關懷代替冷漠,以勸勉代替諷刺,孜孜不倦的鼓勵會友,使能用倫理行為來為基督作見證。

教義性的講章


    以教義性為內容的講詞其主要目的乃是藉著講道使聽眾真正明白我們的教義。換言之,乃是向聽眾說明我們信的是甚麼?在聖經中這方面的資料相當豐富。例如: 「上帝」、「基督」、「聖靈」、「聖經」、「人」、「罪」、「祈禱」、「救贖」等等,都是屬於教義性的講道。這種講道在栽培、造就信徒們的信仰生活上極為重要,這種宗教知識的教導可說是信仰生活的根基,也是教會佈道的好題材。

1. 用教義性為內容的講道所應注意的原則。
(1) 以教義性為內容的講道,不可偏執某一方面而忽視另一方面,要有計劃的分別闡述。
(2) 以教義性為內容的講道,其題目不可太大,一個大題可分幾個小題陸續講完。
(3) 以教義性為內容的講道,最好多作正面解釋和勸勉,尤不可在講台上謾罵其他宗教,使人反感產生不良印象。
(4) 以教義為內容的講道,不應只以供給教友們宗教知識為滿足,而且要重視實際上的運用。
(5) 以教義性為內容的講道,要能與生活連接,免得枯燥乏味。
2. 用教義性為內容的講道分題舉例。
    試以「祈禱」為例,祈禱是一個大題目,決無法一次透徹、清晰講完,因此要分幾個題目,以多次一一講述。
(1) 禱告的方法
() 讚美
() 感謝
() 認罪
() 祈求
() 代求
() 奉耶穌的名
(2) 禱告的益處
() 禱告能使信徒站穩腳步。
() 禱告是信徒蒙福的根源。
() 禱告是學習耶穌的榜樣。
() 禱告是信徒喜樂的根源。
() 禱告能使信徒獲得聖靈的力量。
()    禱告能使信徒明白真理。
(3) 祈禱! 為什麼仍不能成就?
() 自義?
() 自欺?
() 自私?
() 自傲?
(4) 祈禱的種類
() 禁食的祈禱
() 流淚的祈禱
() 許願的祈禱
(5) 擴展祈禱的範圍
() 為自己祈禱
() 為別人祈禱
() 為仇敵祈禱
() 為國家祈禱
(6) 求主教導我們祈禱:主禱文的默想。

以教義性為內容的講道,可用專題式講道法,在運用上較為靈活,但要切題,偶而用解經法講也相當理想。

釋經講道傳講的十大要點

    在登上講台前,這預備好要傳講的信息,應當注意的十大要點。

一、根據聖經( Be Biblical

    「上帝的話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想和主意都能辨明。」(來四  12

    故事、見證、軼事、類比和時事討論,都不及上帝話語的能力及權柄,故釋經講道的能力是由上帝的話而來。惟獨聖經是講道的基礎,是讓人得救的生命信息,是使人產生敬虔的知識及 真理,得到長進的屬靈食物,也是使人得到永生盼望及忍受苦難的力量。因此我們要讓上帝的道發揮、推展及應用,這是傳道人的責任,因為講道就是要宣揚上帝的話, 將上帝在基督裡向人所啟示的一切真理講明出來。

二、充分準備( Be Prepared

    上帝話語的真理是豐富且無窮盡的,是我們信息的來源。傑亞當( Jay Adam)認為一個差勁的傳道人,最基本的原因,是沒有花足夠的時間及精力去準備信息。

    缺少準備使得信息貧乏,得罪上帝,且使得會眾軟弱無力。甚多傳道人未在解經研究上下功夫,因此無法產生釋經信息,結果是他們不確定要講什麼,信息沒有中心。所以傳道人一定要透徹地預備,花時間研究默想經文來準備信息,才能在講壇上把上帝的聖言詳細解說。

    如果講員對自己傳講的主題不熟悉,聽眾也同樣會感到茫然;講員沒有抓住自己信息中的主題,聽眾也同樣不知所云;講員不熟練自己的信息,便難以傳講得清楚,因為連他自己都缺乏信心。

    所以徹底地研究釋經及清楚的結構,便能決定一篇講道是否有果效。

三、用歸納法( Be Inductive

    釋經講道是歸納性的方法,也就是以聖經本身為依歸,找出經文的意義,讓聖靈引導我們的思想及學習方向。研究聖經,不是聽別人怎樣講解聖經,乃是要客觀地探 索,不懷先入為主的觀念,且細心考查經文的原義,讓聖經本身說出上帝要說的話。觀察、解釋及應用是歸納性的步驟,從經文中找出問題,解釋問題,找出恰當的證 據,以所找到的資料來回答問題,且幫助聽眾認識、瞭解及應用。

    羅賓森說:「歸納式的講章能在聽眾中產生新發現的感受,如同自己一起經歷一樣。歸納法在一些不感興趣或含有敵意的聽眾中特別有效,因為他們極易拒絕講員在開始時所作的命題。當彼得在五旬節,向一群剛把耶穌釘上十字架的群眾講道 時,他採用了歸納法,而上帝就用它帶領了五千人接受耶穌為彌賽亞、為救主。」

四、合乎邏輯( Be Logical

    適當的信息傳講,須帶領會眾經過一個邏輯、系統和緊湊的進展性過程。所以信息的組成內容,首先要注意到邏輯性,講員應帶領著會眾一步一步地走過經文之解釋過程,使會眾不單知道其正確的意義,也知道為什麼是那個意義,因此講員需清楚剖析,並給會眾理由來支持他的解釋。

    講章之段落需層次分明,有條不紊,內容清楚有邏輯性,前後連貫,方向統一,且以講道的中心思想為核心,如此才能使會眾容易領受。

五、富趣味、創意、想像力(Be Interesting, Creative and Imaginative

    具體、趣味、感人、信服力及實用是信息中需具備的。有人戲謔說:「講道令人沉悶是罪。」

    上帝的話永不會使人沉悶,只有傳講的人才會。

    避免沉悶,要多在準備上下功夫,不要只傳講經文中淺顯的表面意義,因為明顯的意義會眾可自己去看,所以講員要傳講經文中深藏的意義,使你的信息對聽眾有一種新的經歷和體驗。

    每篇講道亦應具有創意性。傳道人需持守聖經原義,但力求以富創意的方式來闡述。一個好講員需有想像力,及自己獨到的見解,如此才能使他傳講的聖經真理觸摸人心。

    司布真說:「一位牧師要保持他的教會滿座,第一必須傳福音,然後要記住三個副詞:懇切地、興趣地、完全地。」

    羅賓森也指出:「要除去陳腐和令人厭煩之 演講,需要有想像力。」

    所以在釋經講道中,「想像力」可以彌補釋經講道枯燥的一面。
六、權柄( Be Authoritative

    聖經是上帝權柄的話語,因此傳講時必須帶著確信及權柄。講員若相信所講的是真實的,就該帶著確信及權柄來傳講。因為若講員在傳講時帶著堅定的信念,那麼會眾一定會感覺到。

     保羅要提多在傳道時帶有各樣的權柄:「這些事你要講明,勸誡人,用各樣權柄責備人。」(提多二  15

    摩根說:「講道時,主帶著權柄(太七  29)。人們發現耶穌的教訓帶有權柄,與文士在教導時所用的權柄不同。……主耶穌的權柄是從祂所講論之事上顯明出來的。我們可以從聽眾對主話語的順從中,看出祂的權柄。」

    傳道者的講章中包含了對真理的解析、詮釋和應用,它必然是帶有權柄的。

七、熱誠( Be Enthusiastic

    摩根說:「任何一篇實在的講章,都能從中發現真理、清楚和熱誠這三樣東西。」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及準備,上帝的話應當如燒著的火在骨中,含忍不住,不能自禁 (參耶二十  9)。

    倪柝聲說:「上帝的話在講員身上,變作一個重擔,這重擔能卸出去,生命就出去。這個重擔越重,如果能卸出去,那個力量越大。」

    講員要懷著熱誠、興趣、迫切的心來傳講他的信息,如果講員不能對自己要說的感到興趣,又如何能挑起會眾的情緒。一篇真正的講道,自始至終都要有熱誠,因熱誠可以打動人心。

    所以摩根說:「這種熱誠並不是故意製造出來的,它必須從我們所看見的真理中自然產生,是我們心理確實體驗到的。今天有許多失敗的講章是因為講員本身對它缺乏熱誠的緣故。」

    有一天,一位有名的講員對英國著名的演員麥克基底說:「盼望你能為我解答一個問題。」

    「什麼問題?我不知道我能為講道的人解答些什麼?」

    「請問你我之間不同的地方究竟在哪裡?每天晚上你站在觀眾前,講的全是一些虛構的故事,但他們卻非常的歡迎你。而我所傳講的都是重要和不變的真理,卻無法贏得他們的心。」

    麥克基底回答說:「這問題倒是簡單,我馬上就可以告訴你原因。因為我把虛構的故事當作真的來講,而你卻把你的真理,講成好像是虛構的一樣。」

    一個傳道人若是被自己的講章所懾服、所吸引,且經歷了真理的能力,深信他必會熱誠地宣講他的信息。

八、適切( Be Relevant

    釋經講道不只是解經,也是溝通;不只是詮釋一段經文,也是將上帝所賜的信息傳達給活生生的人。所以釋經講道的主要目的,是忠實地解釋聖經,使它與日常生活相關,顯明上帝的話可以滿足人一切的需要。因上帝的話語是不受時空限制的真理,能觸摸現代人的心。

    斯托得以著名的築橋比喻,說明講道使聖經世界與現代世界間的鴻溝,藉著傳道人的溝通築橋工作,使上帝啟示的真理能從聖經中湧流出來,且與現實世界完全結合。

    鍾馬田說:「講道的要務,就是把聖經的教訓,與當代發生的事連貫起來。」

    釋經講道是現在式時態( present tense),由上帝而來的話語,可以使過去和現在銜接起來。因為信息存於永恆的話語與今日的生命中,每一篇信息都應進入現代人的生活中,使聽眾清楚瞭解, 信息與生活關聯及有所回應,進而激發人們思想、生活,向人們發出挑戰,使耶穌基督成為生命的主宰,並說明主與此時代的關係。所以一篇與聽眾生活攸關的講章,是要將永生上帝永恆的真理,與當前的處境緊密地連繫在一起。

九、應用( Be Applicable

    聖經是要人遵行的,真理不但要人聽見,而且要人實行;不但被相信,而且要被順從;所以合上帝心意的講道必有其特性,就是每篇講道必有其「效用」,或「應用」。當講道結束時,講員不僅期待人們會瞭解、喜歡或記得所教導的,而更期待會眾採取行動。

    布魯得說:「沒有呼召( summons),就沒有講道(sermon)。」

    釋經講員主要之目的是要正確地、完全地教導上帝的話,並清楚地把信息要點解釋出來;他不但要引領會眾明白該段經文,且引導會眾如何實際應用該段經文;當會眾瞭解經文之意義,且對上帝聖真理有所理解時,就會從他們的生活中反應並應用出來。

    所以真正的釋經講道是一種最有效的應用式傳講。當聖經正確地被解釋,及有能力地被傳講,聖靈就會將信息運行在每一個聽眾的心中,並在他們的實際需要上,對他們說出適切的話。

十、清晰( Be Clear

    「一篇講章既然包含了上帝的真理,又加上創造性的分析真理,再藉著講章具有的權威性,使上帝的真理藉著清楚的言辭、比喻和文采,將上帝的道理表達完全。」摩根在講道法中又說:「每篇講道都應當清楚有焦點,且必須包含清晰的信息,使它能吸引聽眾。」所以講道當以此為準。

    論到清楚的講道,講員除了要有周密的思考,完整的組織,更需要有明晰的傳講。斯托得說:「首先,傳道人的措辭必須儘量簡潔明白。」所以要使用簡潔的字詞,精 確的字眼,慎選適切具體而且簡樸熟悉的字。「除了簡潔外,傳道人的措辭應當生動」,使聽眾心中產生意象。「它們也必須誠實,不可誇大其詞。講道亦如描繪一 幅圖畫。斯托得說:「用明顯活潑的表達方式,使用簡短的句子、簡單句型、簡單用字,且用直接的詞彙,使聽眾產生合一感。也可用圖畫方式,將描寫之細節予以 視覺化,透過具體的話語,藉著生動、準確的動詞,明確逼真的描寫,使人們以既有的感覺去聯想,以激起想像力,提高生動切題、適時的效果。」

    具 備了清楚的思想、語言、熱誠和權威等好信息的要素外,再來就是要使講章宣講得清楚,使人易於瞭解,如此不單靠人,也是聖靈的工作。當傳道人,把上帝的道按 上帝的旨意講出來時,他就是與聖靈同工,聖靈就能使上帝的話被傳得清楚流暢。總之,釋經講道可以被定義為:全能的上帝自己藉著聖靈的工作,說出祂的話到人 心中,使人能夠明白瞭解祂的旨意,並且遵行。所以傳講者應帶著禱告的心,祈求聖靈在人心裡運行,使人心預備好來傾聽,及清楚瞭解上帝要藉著祂僕人所傳達的 話。

擬定題目和撰寫文稿


    講章的題目應能反映信息主要的講論內容,為了正確描述信息的主題,必須找出信息的中心,將內容濃縮在一句話裡。題目是講道前給聽眾的預告及指示,以引起其興趣;雖然只有簡單的幾個字,卻能揭露全篇講道的意義。

    講道者慎選信息的題目,題目應具簡短、準確及生動性。選用聖經經句及內容作題目,是擬定題目的好方法。華德凱瑟說:「題目若從經文中抽出,而非自己加上去,就更能把握神話語對人所具備的權威性。這權威不是我們所有,而是得自經文。」

    有些經題本身就有極大的奧秘,能吸引聽眾的注意及興趣,使道深入人心。例如:「壇上的火」(利六  12)、「務要認識神」(何六3)、「與神同行」(彌五8)等。

    為講章加上引言與結論、擬定題目之後,最後的工作即是撰寫信息。寫作是有益的操練,因要把正確的語言與直接傳講結合起來。

    第一、它使講員有深入的思想,進而 傳講出正確清楚的概念。

    第二、寫作避免講道者落入陳腔濫調,它激勵我們用新方法來表達舊真理。
   
    而事先書寫文稿能使講員選擇適切的詞句、注意修辭運用,並使 用簡潔子句,使之明朗、有力、易記。緊湊有力的講道方式,使會眾更容易接受。所以擬妥講章是明智之舉,且亦可作日後參考之用。

引言、例證、結論

    撰寫引言及結論,是釋經講員的最後步驟,只有在信息都準備好了,才能知道如何作介紹及結論。

    羅賓森說:「引言和結論在一篇講章中的重要性,不能與長度成正比。」

    一個講員如在引言中不能吸引聽眾的興趣,就可能失去會眾對整個信息的注意力。如果講章主體無好的例證來講解清楚,則此篇信息不會長留在會眾心中。如果講員忽視了結語,也就是他的總結、勸告,則信息的目的亦不能達到。

    以下就引言、例證、結論作一解釋:

A.引言

    引言是整篇講道的媒介與先鋒,是個開場白。引言的目的是把聽眾引介到信息的主題和申論中。斯托得說:「好的引言能達到兩個目的:第一、它能引起興趣,激發好奇心,使人胃口大開。第二、它能引導聽眾進入主題,因此是真正的『導論』。」

    有效之引言應有以下四特徵:

1. 掌握注意力:引言必須掌握住聽眾的注意力。如果講員在前三十秒內,抓不住聽眾的注意力,接下來也可能抓不住了。所以講員應該慎用開頭的二十五句話,牢牢地抓住聽眾的注意力。

2. 顯示需要:在講章的開頭,講員應提出一個問題,探測難題,指出需要,開啟一段經文的重要問題,使每個人覺得與他有切身關係。正如築一座橋,把聽眾的需要帶出來,使每個人覺得有聽的需要,而不是盡義務來聽。

3. 引進主題:引言應當引導會眾溶入講章的主題及其申論中,使聽眾能在信息之主要論點中能得到答案,並引導聽眾進到主要的概念上。另外亦要建立與會眾之間的親和力,贏取聽眾的好感,使他們有興趣聽所傳講的信息。簡言之,引言是要引起會眾的注意力、興趣及需要( attention, interest, need)。

4. 引 言應注意的地方:必須對講員及會眾有明確之目的,對講道之場合要適切;引言的性質和講題必須相符,對信息的主題要有關聯,且儘可能簡短,不要喧賓奪主,也 不要把信息內容講得太多。同時引言也不應誇大其詞,使人覺得不坦誠;講員應當自然莊重,以輕鬆、適切、誠懇的方式開始。開場白活潑些,不要墨守成規,並要 注意場合的特殊性及說明講題的重要性,才能消除講員與聽眾彼此間的心理障礙,以富有「人情味」的方式引入上帝的話。

    例如:一九九五年一月日本神戶大地震,規模七.二級,逾六千人死亡,一萬一千多幢房屋損毀。

    如果用以下的話來開始豈不自然些:「今天早晨我們聚集一起,心中十分悲傷。看見這許多人失去了親人或朋友,有些人失去了他們的房子和財產。為什麼上帝容許這樣的災禍發生?我們怎能相信祂是一位慈愛的上帝呢?」

    這時才宣讀經文,而且經文直接與上帝的恩佑和確信上帝的慈愛有關,如此人們的注意力就不會失去了。

    有關引言之類別及性質可以有:

1. 以解釋經文背景,或以解釋經文上下文為引言。將上下文的關係有系統地指出來,可吸引會眾注意。

2. 以會場情況、聚會之目的為引言。

3. 以個人生活經歷為引言,如生活中真實的故事或見證。

4. 以教義格言為引言。

5. 以提出一個問題為引言。

6. 以新近發生的事或時事為引言。

7. 以題目的解釋為引言。

8. 以人們熟悉的故事為引言,以引起共鳴。

9. 以禱告為引言。

    此外,統計數字、幽默、傳記人物生平、引用句、詩歌故事等,均可作信息之引言。

B.例證

    例證對一篇好的釋經講道非常重要,在講道的過程中,不僅要有理性的講解及抽像的分析,若能貼切地使用例證,必能使所講的道發揮最大的果效。

    例證( illustrate)意即照明(illumine),把光投射於原本漆黑的物體上。司布真比喻它們是屋子的窗戶,它們不是用來支持結構,而是讓光進來。他說:「一棟沒有窗戶的建築是『監牢,而非住宅……同樣地,沒有比喻的講道則沉悶乏味,使人睏倦。』」

    斯托得也說:「例證把抽像的變成具體的,把古代的變成現代的,把不熟悉的變成熟悉的,把一般的變成特殊的,把含糊的變成明確的,把不真實的化成真實的,把看不見的變成看得見的。」

    可見例證在講道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能闡明一個觀念,使人們看到它的真實性,且把真理植入人們的生命中。總言之,例證的主要功用有:

1.引起聽道者的興趣,及保持聽眾的注意力。

2.可以使真理解釋得更清楚,容易瞭解。

3.可以使內容更充實完全,加強感受,增加說服力。

4.可以使信息印象深刻,不易忘記。

5.可以使原則具體化,使真理顯明易見,進入現實。

    使用例證時,必須在過與不及之間取得平衡。使用例證有三個危險:

    第一是它們可能太突出,太過突出的例證,使人忘掉原來要說的真理,只記得例證。

    第二是在講道 中使用太多的例證,會導致信息本身被遮蓋。

    第三是可能有推理應用方面的錯誤,或用得不恰當的危機。

    所以在講道中使用例證,要注意以下的原則:

1. 要選用與該次講道有關的例證,不要為講故事而講故事,而是為了表達和解釋某一真理。

2. 要用具有水準之例證,並且僅陳述重點,避免不必要的細節,以免破壞講道的果效。

3. 要選用新鮮的例證。

4. 要選用正確的例證。資料要正確,內容要清楚,如使用數字,則要把資料來源交待清楚,才能贏得人們的信賴。

5. 要選用適合聽眾的例證,以適合其理解程度。

    講員在講例證時,要有想像力,且將自己置身於情境中加以體會,才能生動地將自己的感受說出來,並打動聽眾之心,使人產生共鳴。

    那麼如仃獲得講道中的例證呢?斐約翰( Dr. John Phillips)提出他傳道四十年蒐集例證的方法,他說:「例證可以從各方面而來,最主要的是時時注意,閱讀時隨時拿只筆,注意例證故事,不停地蒐集,並有系統的歸類,需要時易於找出,作為講章之用。」

    羅 賓森提到蒐集例證時說:「蒐集例證是我的嗜好,別人集郵或集棒球卡,我則蒐集例證。我認為蒐集的過程與結果一樣重要,當你在尋找時,整個世界好像變為上帝 的畫冊,並且激發你的想像力。我從任何地方尋找例證,從閱讀的雜誌、書籍、報紙、漫畫等;也從深印我心的交談,或我認為足以構成一則例證的事情之中。有時 則是從傳道人的講道(或讀他們的講章)中『竊取』。』

    至於講道例證蒐集的方法有:

1. 由聖經中:聖經中有極豐富的例證、故事、預表、預言等。

2. 由個人信仰經歷中:個人軼事、經歷、體驗。

3. 由自然界中:天空、日月星宿、海洋、四季、植物、花草、樹木、動物……

4. 由科學知識中:醫學、生物學、動物學、植物學、天文學、地理等。

5. 由歷史典故中:世界歷史、教會歷史、人物傳記、名人軼事等。

6. 由文學藝術中:深具震撼力、想像力之小說、詩歌、戲劇、寓言、故事等。

7. 由其他傳道人的講道中:可獲得很好的例證。

8. 由所見所聞之中:信徒的生活、感觸、例子(要注意私隱權)。

9. 由解經書、文法書、字根字義之中。

10.由統計數字中。

11.由引用語:名人名言或專家之言。

12.由報章、雜誌、時事、環境之中。

13.由他人的談話資料中。

14.由講道人自己藉想像力而編成的故事或比喻。

C.結論

    結論可以說是講道中最重要的部分,它綜合信息的主要論點,能帶給人們挑戰、鼓勵,並將所聽見的信念在生活中實行出來。

    有人說:「引論是撒種,本論是澆灌、施肥與整修,而結論是收成!」

    斯托得說:「結論比引言更難,……好的結論可以把整篇信息連貫起來,一個強而有力的結論,常常可以補償信息內容的缺乏。」

    摩根在講道法中,談到結論的目的及方法,他說:「結論是用來結束一篇講章的。所以在結束一篇講章時,要把一切所講過的做一個總結,它必須包括我們已講述的,使它在聽眾心中,能產生靈性及道德的影響。它也可用來彌補人們,在聽道時沒有把信息真正地聽進去。」

    例:羅馬書十二  12,「上帝的慈愛要求我們回應事奉」。上帝的慈愛叫我們自罪中得救,因此我們應當以事奉上帝來回應上帝的恩典。我們的事奉必須:

1.獻上自己,

2.更新自己,

3.察驗神旨,

4.配搭協調。

     我們要把自己全然獻上,更新心思,察驗主旨,按著恩賜事奉上帝。

    所以結論是讓聽眾的心靈有所回應,是向聽眾提出挑戰,呼喚他們行動。總之,結論的功效有五:

1. 使聽道者能領悟講章的主要信息,藉著複述,摘要信息重點,將真理「釘」入會眾心中。有人描寫美國偉大講員愛德華茲(Jonathan Edwards)講道時的教義部分,充其量不過是把槍瞄準,而他在結論時所提到的實用部分,則是對著敵人真正地射出槍彈。

2. 激起聽道者的決心與行動,敏銳地對準焦點,且打動會眾的心,以達到講道之目的。

3. 使聽道者獲得清楚的方向及指引,知道如何去做,解釋實行之途徑。禮拜日早晨之真理,必須在禮拜一實行出來。

4. 使聽道者獲得鼓勵或安慰,滿足會眾的需要。

5. 使講道的影響力繼續蔓延。結論的目的不是停止,而是要總結,有人說:「焚燒的火能否繼續蔓延,要看最後的五分鐘。」

    講道是說明教義的部份,結論是應用的部分,直達人心最好的方法,必須是結合人的知識和感情,因為講道絕不能只是合於邏輯及理性,而不帶感性。講道是要喚起全人的心思、情感及意志。運用教訓,設法激動人的感情,對著他意志的城堡大力轟炸。由此可見結論之重要性。

    至於講章結論的方式,依照講章、聽眾和講道的人,羅賓森列舉了七種:

1. 一個總結:講員重新陳述重要的論點,聯結其間的關係,使它們成為講章的主要觀念,這樣的總結可以把鬆散的重點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2. 一個例證:一個例證可以為觀唸作總結,或顯示出它能在生活中運作,如此會使結論更有功效。例證必須能擊中目標,好使聽眾迅速掌握其意義,而不需多加解釋。說完例證,就當結束講章。

3. 一句引用句:在結論中選擇一句合宜的引用句,有時比講員自己陳述講章概念更為有力,也更清楚。

4. 一個問題:一個合適的問題或一系列的問題,都能有效地為一篇講章下結論。

5. 一個禱告:當由講章產生反應而對上帝的工作有熱誠時,我們可以用誠懇的禱告來表達。

6. 確定的指導:當講員提供如何把真理化為經歷的實際指導時,講道就更能融入會眾的生命中。

7. 摹想與願望:講員說出對聽者的期望,或講員想像在某種情況發生時:「我不知道何時會發生在你身上,或是它會怎樣發生。」摹想必須夠清楚,使得任何人在該情況尚未發生之前,便可以事先想像得到。

    從 引言開始,在結論結束。結論要完全地顯示出整篇講章信息之整體性。結論要具體、個人化,把自己的信念強烈地表達出來,然後收網,要聽眾作決定,邀請他們回 應上帝的話語。結論宜精采有力,不必太長,有時突然停止,反而有深入人心之功用。作結論時不可再加新的論點,須於片時達成所宣講的目標。應把「結論」放在 準備整個信息之中,常常在腦海中思想。組合信息時,亦應不斷地將焦點集中瞄準在結論上,如此才可使結論與本論自然相連,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