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拜與世界有三層關係:認同、對抗與改變。這相當於教會要祝福世界、要與世界分離,更要勝過世界。因為世界是屬於抵抗上帝的勢力,教會一產生之時,就受到世界的迫害,之後世界接納了教會,最後教會要征服世界,讓上帝國完完全全的實現。雖然教會不等同於上帝國,但是上帝國是透過教會來實現。而禮拜更是教會之彰顯,所以說到禮拜與世界之關係,等同於教會與世界之關係。也因為如此,上帝的兒女要靠主剛強,不要為現今的世代各種現象而迷惑和軟弱。
當然禮拜不只是對世界有影響性,教會對禮拜也有些要調整的地方。許多基督徒認為禮拜是一種享受,其實禮拜並非要享受而是服事。因為禮拜是要討上帝喜悅,不是要討人喜歡;要榮耀上帝,不是要榮耀人或教會。基督徒不可以讓自己的喜好,來左右敬拜的模式。
基督徒為何要禮拜,因為上帝的救恩臨到我們,要將我們全人全身獻給上帝,這是保羅勉勵我們獻上為活祭之義意。也就是我們要靠著耶穌基督過我們新生的樣式來榮耀上帝,所以基督徒的生活本身就是禮拜。而主日崇拜或是特別聚會只是禮拜之一部分。
禮拜要回歸到聖經之教導:奉主耶穌的名,在聖靈裡,將榮耀歸給父上帝。要記著:若不透過主耶穌基督,只憑熱心、音樂、儀禮、方法、意志、行為、…都不能蒙上帝之悅納,得救如此、成聖如此、禮拜更如此。
而現在因為時代的進步,現代的教會中,在禮拜中使用了許多電腦科技的配備,人的角色在敬拜中越來越薄弱,比如在敬拜讚美的時段,可以用投影機將YOUTUBE的片段播放出來,讓大家對著豐富的影像和聲音來「敬拜」,不需要敬拜團,也不需要樂團。許多教會也將詩歌和經文,用PPT投硬在銀幕上,感覺十分美觀與方便,可是這卻造成地兄姐妹唯一翻聖經的機會都失去的。所以,高科技對禮拜之便利性,不一定是好事。
另外一個令人爭議的,就是電視上的講道,許多人認為是一個傳福音或造就基督徒的好管道,但是就互動性來說,那是非常不好的方式。講道不只是講道者要努力,聽眾的回應也是很重要。在電視上講道,講員看不到觀眾之眼神,不知道聽眾明不明白,不知道聽眾有無受感動。而觀眾與觀眾之間更是沒有互動,不像在禮拜中,弟兄姊妹一同唱詩、禱告,有聖徒相通的體會。
連Cheers雜誌第140期中也有一篇文章《科技沒禮貌,人才有禮貌》,中說到:『「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是一句很有名的行銷文案,確實,愈來愈多科技產品在設計時,都已把人性納入考量,讓使用介面愈來愈友善、順手。但你有沒有發現,在大量依賴科技的過程中,「人」卻變得愈來愈沒有「人性」?』『沒有錯,科技是簡化工作、提高效率的工具,然而什麼都交給它代勞,本來人與人間的關心跟溫度,反而就不見了!這不只影響對工作跟服務的思維,在生活端產生的效應更大。』
人與人都如此,上帝與人之間更不能用科技代勞。因為耶穌基督的恩惠、聖靈的感動和上帝的慈愛,是遠遠超越人的科技,並且是萬古彌新,是科技無法取代的。所以,禮拜不要讓過多之科技產品代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