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4日 星期日

瞭解成年人的特徵與需要

    基本上,教會成人教育就是教會為成年人所擬定的基督教教育。

「成年人」卻是一個難以界定的群體,在不同的社會 體系、律法制定、文化背景、心理成長上,都有不同的看法與觀點。例如,在一般的傳統裡,「成婚」就是界定成年人的標準。本文將以1865歲的成年人期為所探討的年齡範圍,而65歲以上的樂齡人士將不囊括在探討的範圍裡。

   
由 此可見,教會中的成年人是一個多元化的生命群體,由不同的興趣、背景、職業、責任、信仰,或學歷等的個體組成。有別於青少年教育和兒童教育,在探討成人教 育的對象時,往往很難找到劃一的特徵與需要。成年人當中可能包括了,職青或退休人士、單身或已婚者,以及大學生或博士等等。特別是在二十一世紀當中,資訊 爆炸與地球村的影響,把成年人的多元化範圍更進一步擴展。今日教會欲在這多元化的群體裡,兼顧到每個不同的需要,更是一份艱巨的工作。

   
然而,也有不少學者透過人類發展心理學,根據人類的智力、體能、群體、道德與信心方面的發展,規劃出人類從嬰孩階段到年老階段的進展。然後再從每個成長階段,探討成年人在那個階段的需要。例如艾利遜(Erik Erikson)把人性的發展分成八個階段,20 40歲的成年人就處於親密與對立階段。

   
另外,黃碩然博士則認為在現今時代的變幻莫測中,已經不能繼續以年齡、角色與責任成為界定成年人的標準。主張以人類生命中的迭轉週期(Life Transition)來劃分成人生命中不同的階段;而教會成人教育工作者必須針對迭轉週期裡的個別需要,做出不同的回應與教導。

   
除 瞭解成年人的需要以外,教會成人教育工作者亦須考量到成年人的學習心理特徵與模式。與兒童或青少年相比,成年人的學習是比較自發性的。然而,在這主動的學 習心態上,必須要有積極與正面的推動力。這推動力與學習環境有關,即良好的學習氣氛,以及滿足受教者的需求。在這積極與啟發性的學習過程中,受教者被建 立,並得到滿足感及別人的認同。

教會成人教育的理念

    現代教會中的成年人面對更多的挑戰與衝擊。科技與資訊的蓬勃發達,加上後現代的思想浪潮,導致一個有果效的成人教育,必須滿足並符合多元化受教者的要求。然而教會成人教育,除了要滿足成年人的需要,教會也有必要考慮到:「教會需要怎樣的成人教育?」

    這 並不代表把焦點轉移,而是在成年人的需要與教會的需求上找一個平衡點。這是不容忽視的,因為成年人在教會中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領導者、教導者、行政人 員,以及事工的推動者等等。若教會只兼顧某個群體的需要,就會被該群體「牽著鼻子走」,教會漸漸「迷失」大方向,教育也只淪落到為了施教而施教的地步。

   
因 此,教會的施教者必須要有清晰並共同的教育理念。教育工作者必須思考推行教會成人教育的目的與目標。教會為什麼要有成人教育?教會成人教育所要達到的目標 是什麼?此外施教者也有責任把教會的教育理念傳達給受教者。唯有當雙方都有共同的目標,才能夠提升教學的動機。有了基本的概念也有助於制定教學方向,目標 的設定也成為衡量整個教學方案的準繩。

   
在教育目標的設定方面,教會的成人教育理念基本上分為:普遍目標 General Objectives)、功能目標(Functional Objectives),以及環境性目標(Situational Objectives)。對聖經的基本認識,可以被視為大多數教會對成年人的普遍要求。

   
功能目標在於教會要求成年人學習什麼,而這也有賴於成年人在教會所扮演的角色或「功能」 Functions)。在某一些教會,成年人的教育水平較低,教會可能只要求成年人懂得閱讀聖經,抑或懂得翻閱指定的聖經書卷等等。

   
此外,一些成人教育工作者專注於教會中的單親家庭,以及未婚單身的成年人。在這樣的成人培育事工上,教會本身處在的環境因素,決定了成人教育事工在該地區的重要性。因此,整個社會環境的狀況,也決定了教會成人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方針。

   
再者,在現今的教會裡,成人教育的範圍也擴展至未信主的成年人。秉持著領人歸主的精神,也為一些慕道的朋友們擬定一些教育性質的課程。藉著對聖經真理的解釋與闡明,帶領未信主的成年人接受基督。這樣的成年信徒,也有較穩固的聖經基礎或信仰根基。

成年基督教教育

  成人宗教教育的定義與神學基礎  , 不容輕忽的信徒培育要點 ,

   教會成人教育理念的實踐  ,   教會成人教育的理念  ,

 瞭解成年人的特徵與需要   , 成人宗教教育的定義  ,

 成人宗教教育的神學基礎  , 成年人的特徵及宗教教育 ,

 青年期的特徵與宗教教育   ,  中年期的特徵與宗教教育   ,

  老年期的特徵與宗教教育  ,  未婚者的特徵與宗教教育 ,

  離婚者的特徵與宗教教育  , 單親家庭的特徵與宗教教育  ,

   單身與單親成人的特徵與宗教教育 ,

  成人教學法 , 成人主日學的行政組織 ,

  成人主日學的師資安排  , 教學目標要具體 ,

  成人主日學的評鑑   ,

  發掘並教育信徒領袖  , 

   婦女主日學  , 長者主日學  ,

教會成人教育理念的實踐

    教 育工作者有必要計劃和策劃,如何在教會推動成人教育;而所擬定的教育計劃或方針,是否符合教會的成人教育理念。適量的反省與檢討有助教育工作者邁向健全發 展的教育方向。過去,主日學已成為教會唯一的教育中心,也成為信徒們可獲得教育的唯一管道。然而,現今的教會更必須更多元化,並堅持以聖經為主的成人培育 方法。

   
依然以成人主日學, 為教會成人教育的施展或推行的工具,但可以有多元化的教育內容。因為教育的果效不在乎推展的工具,或內容的廣泛,而是背後主導的上帝。不同的成人教育工作 者,對教育的內容都持有不同的看法,就如之前所述,不同的教會都有不同的教育理念。由於篇幅的限制,個別教會的教育個案將不在此論述。教會成人教育的內 容,可以包括:崇拜(講壇教導)、教學(聖經知識的引導)、團契(信仰群體的需要)、訓練(培育事奉人員)、服事與見證(操練敬虔的生活)、家庭教育,以 及生命過程的關注。

   
崇拜被 視為牧者或施教者最原始的喂養模式。在這樣的教育系統裡,受教者多數隻在於「聆聽」,而往往就缺乏把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在生活上。在講壇教導方面,教會通常 難以針對成年人作出正面的回應。而最常見的現象,即邀請某專家來為某課題進行一系列的講座。但崇拜仍然是受教者學習敬拜上帝和親近上帝的地方。同時,也學 習透過崇拜把個人或會眾的讚美表露出來。

   
其 次,透過成人主日學所進行的教學,目的在於讓成年 人能夠掌握基本的聖經知識,以便將來更有果效的事奉。不過,在教學方法上,施教者必須拋開傳統的教學方法,特別是面對成年人對學習的心態,有別於兒童及少 年人。現今也已經有許多相當不錯的成人教育法,例如:利用音響與視聽教學、聖經人物的角色扮演、遊戲教學法,以及課堂報告等等。

   
此 外,讓成年人參與團契,是建立人與人的關係之橋樑。透過團契生活,成年人能夠相互學習,也能夠學習到人際關係和溝通的技巧。團契也是一個信仰的群體,在這 樣的一個群體生活,成年人能夠擁有一個彼此關懷與扶持的空間。同時,團契生活也彌補了教會在關懷上的不足。成年人也比較容易在團契裡找到自己的屬靈嚮導。

   
除此之外,訓練成為了事奉人員的必修課。在日新月異的時代裡,事工的模式與形態不再一樣。成年人必須更進一步提升自己,特別是當教會邁入電腦化的時候,很多技巧上的知識,需要被教導。

   
服事與見證是兩個實踐的步驟,服事能夠幫助成年人,更能夠把吸收到的知識應用在教會的事工上;也是一個「測試」課堂上理論的機會。而見證就是把個人的經驗實際地與他人分享。成年人在這樣的學習過程裡面,也能操練過一個敬虔的生活,活出一個服事的生命,以及榮神益人的見證。

   
生命過程的關注,仍然是一個常常被忽略的層面。每個人的生命經歷都不一樣,而在華人教會裡面,一般成年人都比較「愛面子」,或以「報喜不報憂」的心態來面對生命中的軟弱。教會的成人教育必須多關注成年人的生命過程,給予及時的輔導與關懷。

   
今 日華人教會大多數都把專注於兒童與青年的教育事工,而漸漸地忽略成年人的需要。但是無可否認的,成年人在教會裡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成年人也在漫長的成年期 裡,必須得到終身收益的基督教教育。教會必須全面性地關心每個年齡層的會友,包括嬰孩、兒童、少年、青年、成年以及老年。

基督教教育觀

   改革宗傳統的教育觀  ,

   皮亞傑之教育觀     ,

   裴斯塔洛齊的教育觀  ,

改革宗傳統的教育觀

    改革宗傳統應該是一個以上帝的主權為信仰的基本前提,強調基督徒應該在聖靈的啟蒙光照下,以聖經的信息和原則作為生活的指引與規範,通過「受教的心志」和 「紀律的生活」來回應上帝的恩典與攝理,並努力在人生的各個層面和「全部事實」中實踐其信念,以期促成上帝國之早日實現的信仰傳統。根據上述的信念,改革宗傳統的教會自然而然地會強調教育的重要性。加爾文就非常注重入教者的信仰了解,並通過大小教理問答(catechism)的編寫與教導來讓不同年齡層的信徒能「知其所信」(know what they believed)。他曾經說過:「沒有經過思考的唇舌必然無法得到上帝的喜悅」。

    加爾文更進一步強調信仰教導和講道以及禮拜的關係。首先,他主張禮拜必須反映出聖經與神學的整全性(integrity),禮拜的各種儀式和作法都應有聖經的基礎。其次,禮拜必須注重「簡單」(simplicity)的原則,避免一切的虛飾與誇張。不過,在不影響「教導」(edification)的前提下,他認為禮儀的細節(decorum)可以根據「無關緊要」(adiaphora)的原則來處理。最後,他更堅持禮拜在神學上的可理解性(intelligibility),包括語言的使用、講道的內容,以及聖禮的細節等。整體來講,禮拜必須是「有意識及負責任的行為」,因為其目的是為了教導,而至終這以「教導」為中心的禮儀是為了要建造一個「對上帝有愛、信任、忠實,對厝邊有愛」的團體。

    近代改革宗神學家當中,大概沒有人比巴特(Karl Barth)對禮拜更重視的了。他強調禮拜是教會存在的中心,並主張講道不但是人的工作,更是上帝主權的作為,因此講道「不是反省、推理、爭論、或學術性的教導,而是宣揚、呼召、邀請、命令」。在改革宗傳統中,講道和禮拜成為教育的最主要「場所」(locus)。

    另一方面,基於改革宗傳統與人文主義(humanism)之間的密切關係,改革宗教會也非常注重一般大眾的教育,所到之處皆興辦具有「人文」特質的學校。這些學校不但教導聖經以及研究聖經所需的基本學科,更教導全套的人文教育,為的是要推動人類心靈的啟蒙與解放。改革宗可以說是一個竭力以「心智的生活」(life of the mind)來服事上帝的信仰傳統。

    不過,加爾文也提出警告:知識的探究不應導向過度的「好奇」或「思辨」,應結合敬虔,具實用性。他主張教會的「教導職份」(teaching office)應該立基於信徒的「受教心志」(teachable spirit, docilis)上。受到奧古斯丁的影響,加爾文將「悔改」(conversion)經驗與「受教心志」結合起來。簡言之,悔改經驗是奧古斯丁整個神學思想的基礎。這個直接與上帝會遇的意識改變了他的整個存在、動力、與目標,讓他對哲學的熱情轉變且「跳躍」(leap)為對真理的熱情。從此,奧古斯丁確信,是個人意志(will)在主導知識(knowledge),而不是知識在主導意志。同樣的,加爾文的「悔改」經驗也讓他擁有一顆「受教的心」,並且徹底地改變了他的觀點。我們可以稱他為一個具有福音信仰的人文主義者(evangelical humanist)。一方面,「福音」信仰讓他將人文教育置於上帝的主權之下,另一方面,人文主義則讓他能對福音信仰有最深刻且豐富的詮釋與表達。
   
    由此觀之,在教會歷史中,能夠將上帝的主權與人文教育作如此緊密之結合的,恐怕只有改革宗傳統了。

青少年基督教教育

   信仰的養成和青少年文化   , 教會青少年工作面臨的轉機  ,

  後現代青少年牧養的反思    , 立約團體的青少年牧養模式  ,

  教會青少年時期之牧養問題  , 身心靈整合下之青少年工作 ,

  7個教導青少年神學的建議 ,

  如何幫助青少年建立穩定的靈修生活?  ,

  培養青少年的讀經好習慣 ,

 從聖經的角度看教會青少年牧養 ,

 年轻人不是教会的未来!    ,





信仰的養成和青少年文化

青少年的堅信禮(confirmation)是最令父母、親友、教會信徒興奮、感動的時刻,它也是教會從事信仰教育的試金石,是「驗收成果」的時刻(harvest time)。但是,美國主流教會(長老教會、聖公會、路德會)的統計數字(1992年)顯示,接受過堅信禮的青少年有半數左右在進入成年階段時就離開信仰團體(教會)。我們不免要問,到底是那裏出了問題?是代表主流教會中青少年的流失?或是「換教派」的潮流?可以確定的是,堅信禮似乎對青少年不再具有「持續的衝擊力」!

我們必須體認,現時代的「青少年期」(adolescence)是新的生命週期,是「個體化」(individualization)和「認同形成」(identity formation) 的關鍵時刻,也就是一個兼有社會和心理特質的過程。在這「現代化」的過程中,由於體制和文化的特殊化、社會的 急速變遷,以及科技和媒體的衝擊,傳統的堅信教育已經失落功效。換句話說,青少年期也正是「兒童主日學的信仰」開始轉為成熟,進行自我檢驗,並且正面遭遇 挑戰的時期。如此來看,在此時期中,或甚至在此之前實施堅信禮是否適宜,值得商榷。

就社會/心理的角度來看,如果青少年期是「個體化」和形成「自我認同」的重要時刻,教會如何在這新的實況和理解下實施堅信教育呢?在21世紀的現代教會,因為受到發展心理學、現代教育理念、自由神學的影響,堅信禮開始被賦予「發展」(developmental)的意涵,代表受堅信者在信仰旅程(journey of faith)的開展中,一個具有關鍵性意義的信仰探索行為。在這旅程中,保有一個「開放和冒險」的態度,事實上和擁有「確信和委身」同等重要。

多元文化社會中呈現的信仰問題:
信仰與科學主義(創造論 vs. 進化論)、科技文明(生態、生命倫理)等議題;
信仰與族群認同(社會人群的「差異性」)、文化多元主義;
信仰與流行文化(價值觀)、媒體文化(性、暴力、網路世界)、物質消費主義。

現時代的教會堅信教育應同時著重下列這些要素,並將之視為整個人生信仰教育中的關鍵過程:
入會信仰教育靈性輔導信仰告白辨認天職  — 信仰旅程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