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8日 星期二

執行教會紀律的妨礙

 

    「我們又勸弟兄們,要警戒不守規矩的人,勉勵灰心的人,扶助軟弱的人,也要向眾人忍耐。」(帖前5:13)

    保羅勸勉教會彼此守望,維持教會的屬靈健康,否則教會更全無紀律,更不能影響社會。

  司徒德曾說:「今天,世界完全不受教會感染,基督教的道德標準愈來愈遠。因為當教會容忍罪,不去審判罪...這樣,便不能彰顯耶穌基督拯救罪人脫離罪的能力,也永遠不能吸引世界去歸向基督。」

  為何教會不能面對罪?為何不能確實地執行紀律,我們認為有以下的妨礙:

  一. 肢體關係疏離:

  耶穌與門徒的關係非常親密,他們一起生活,彼此幫助,彼此建立。因為他們的關係親密,耶穌直接地教導他們,更直斥他們的不信和恐懼。初期教會的信徒,天天擘餅,常常一起聚會和祈禱,彼此守望和交待因著關係密切而顯得很自然。反觀今天的信徒,關係疏離,怎能彼此開放生命,接受勸諫?

  二. 肢體的期望與教會不同:

  許多信徒返教會,目的只為尋求鼓勵,安慰,朋友的接納,個人價值的肯定。卻不是要接受教會牧養,生命得以成長,他們不習慣被牧者或其他信徒干預他的生活,過問他的行事為人;生命要向其他人交待。這也是受西方個人主義的影響,他們認為自己有自由去作主,並決定個人的生活方式,不喜歡別人過問他的屬靈景況。

  三. 教會沒有訂明一套準則去處理(教會規章定下紀律原則):

  在處理的時候,沒有一致立場。許多牧者不確定怎樣去處理一些紀律問題,他們也不知道其他教會怎樣處理?聖經的原則怎樣?

  四. 害怕揭露自己︰

  害怕對質;不習慣向其他弟兄姊妹分享自己的失敗和軟弱。教會應是一個赦罪和諒解的群體,信徒可顯露自己的弱點和需要,容讓其他弟兄姊妹幫助,得著力量去改過和得醫治。同樣地,當我們看到別人在罪中,不習慣坦誠地向那人提醒和鼓勵,我們要學習善意的對質,目的是建立軟弱的肢體。

  五. 過份著重教會的功能性:

  教會太著重計劃和功能上的活動,使我們志於外在的節目,而忽略內心生命的質素。因此,教會失去其制約性的作用,在信徒的信仰生活中,只著重事奉。

  六. 教會漸漸趨世俗化:

  對罪惡的可怕缺乏敏銳的心,如果我們的良心不是無虧和對上帝敏感,就不大願意處理自己或他人的罪。我們可能會責備同性戀者,但卻在教會容忍一些罪如貪愛錢財,物質主義,不誠實等。在上帝眼中,罪便是罪,無分大小,都要處理。

七. 憂慮執行紀律會削弱教會:

  恐怕執行紀律時,會友會離開或引起紛爭,特別是處理一些富有的會友。教會懼怕人多於敬畏上帝。因為嚴謹處理,執行紀律而使教會不能增長的極少,反而會使教會成長,不單在人數上,也在上帝的能力上。

      教會是由一群蒙拯救的罪人結集而成的。在這個群体中,每一個人都曾經歷創傷,背負重擔和軟弱。這些隱藏的罪惡和創傷不單繼續在傷害我們自己,也不自覺地傷害他人。當我們願意向肢体顯露我們的創傷,軟弱和失敗,並願意接受上帝的赦免和醫治,而肢体間也願意用愛、接納和饒恕來彼此對待。

  教會紀律是上帝慈愛的計劃,目的是挽回犯罪的肢体,叫我們面對我們的軟弱,生命得以成長,而不是去定罪和審判,使教會成為一個醫治的群体。願意我們能除去以上的一切障礙,用愛和接納去執行教會紀律。

執行教會紀律的目標


  基本上執行教會紀律要兼顧兩個原則:保持教會對聖潔生活的教導和見証,以挽回並輔助跌倒的肢體重新恢復與上帝和教會的關係。
 
我們要提防兩個極端的反應:
 
一、是把這些「醜聞」掩飾,甚至縱容罪惡在教會中滋長;
 
二、是以潔淨教會為名,實行將當事人隔絕及排斥,以致最終不能挽回跌倒的肢體。
 
因此,我們要在愛心挽回和紀律處分上取得平衡,就不至因處理不當而令當事人或教會會友受傷害。以下我訂了一些執行教會紀律的目標:
 
. 維持教會屬靈聖潔的本質:
 
教 會不能濫用和誤用愛心,以致容忍和包容罪惡。教會必須先宣告對罪惡不容的鮮明立場,才能重建,挽回犯罪者。上帝愛罪人,卻不能視有罪為無罪。同樣,教會愛 犯罪的肢體,但不能與罪惡妥協,才能維護教會的聖潔形像。如果教會不處理一些犯罪的肢體,對教會的遺害很大。因為一點麵酵能使全團發起來。所以,教會處理 內部的罪惡事件,不應因保留面子,維護教會形像,而採取容忍和隱藏的態度,其實就是包庇罪惡,眾弟兄姊妹也會隨之而犯罪。
 
. 挽回跌倒的弟兄:
 
如 要有效地挽回跌倒的肢體,我們需要上帝的憐憫,用上帝的慈悲接納他們。我們須了解他們跌倒後的光景,提供適切的關懷和扶助,幫助他們,得著力量脫離罪惡。 教會作為基督所救贖和赦免的群體,要成為他們的支持系統。雖然我們接納他們,但這不等於接納他們所犯的罪而縱容他們。我們須要執行教會紀律,表明我們須以 慈悲憐憫的心,但同時對罪也立場堅定。
 
. 釋放回轉的弟兄得自由:
 
許 多教會執行懲治性紀律後,便以為這事已解決。其實只是開始,我們要有計劃地輔導當事人徹底地處理他的罪,使他完全得著自由。許多時我們希望即時解決所遇的 問題,但生命的更新和改變需要付上時間,若真正關心弟兄姊妹,便不應止於執行紀律。在會友犯罪之後,要和他們作長時間的傾談,引導他反省整個犯罪的過程和 背後的因由。他須面對罪的事實和了解自己應當負起主要的責任,鼓勵他坦白向上帝,向自己,及有關的人承認所犯的罪,讓他真實體驗赦免及協助他真正改過,輔 導與紀律要互相配合。最後,我們還要與他一同檢視生命中需要改善的地方,並按他的實際情況,訂下一套具體的計劃去實踐,建立一個可以提供支持和守望的群 體,從而解決最根源的問題,使他從罪中得著釋放,生命得以成長。
 
. 重修與上帝與人的關係:
 
罪 使我們與人與上帝的關係破裂。當一個跌倒的弟兄認罪,悔改,上帝是信實的,必赦免他一切的罪,並與他相交。我們同樣需要完全接納他:赦免他的罪和忘記他所 作的一切過犯。這樣,才不會攔阻我們與他相交,否則,我們仍然不信任和猜疑他。教要重新接納受紀律者,牧者要公開向弟兄姊妹交待,證明這位弟兄已有清楚的 改變,請弟兄姊妹重新接納他,歡迎他再次加入教會群體,參與事奉,領聖餐。
  
  這種接納很重要,否則受紀律者可能仍有罪咎感,但在此聚會後,他公開地被上帝與人接納,知道上帝與人均接納了他,可以從罪中釋放出來,破裂的關係得以復和。
 
  「教會紀律」最主要的目標是挽回。在施行紀律時,要清楚目標,不可只當作一件事情去處理。我們所面對的是一個有生命的主內弟兄姊妹。在公義與慈愛之間要取得適當的平衡並不容易,但這是我們要努力的方向。

保羅對教會紀律的原則


  保羅雖然沒有像耶穌清楚地表明執行紀律的步驟,但從他的書信中,我們可找到一些原則:
 
. 當弟兄姊妹犯罪,要怎樣回應?(61-5)
 
  a.挽回:原文 katartizo。意思是醫生將病人斷了骨駁回。這位信徒犯罪,如同受傷斷了骨的基督身體,我們要以溫柔的心去駁骨,否則便不能復原,基督的身體也要受苦。
 
  b.愛的承擔:「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2節)。幫助他去勝過罪的重擔,這是愛的表達。但有些重擔或罪的後果,他自己要擔(5節)。我們只能在旁為他祈禱和鼓勵他
  c.帶著溫柔的心:溫柔能幫助在罪中的弟兄回轉,特別是那些只是偶然被過犯所勝的人。太嚴厲的責備可能會令他罪咎太深,不能自拔。
 
d.你們屬靈的人:即一班屬性成熟的信徒。保羅這裏也可能用了耶穌的原則:兩三個人去幫助建立他。
 
. 林前5:1-8:當時哥林多教會有人跟他的繼母同居,這種淫亂在異教徒中也是不能容忍的,但他們卻沒有處理,保羅責備他們,要求教會能:
 
  a.開除這淫亂的人(2節):保羅提醒他們:「一點麵酵,能使全團發起來」(6,7節)。如果他們容忍罪,教會便不能持守聖潔。因此,當事人如不離罪,便會被開除會籍,不能與他相交。
 
  b.保羅奉主耶穌的名和用主耶穌的權能(4節):保羅的權柄是從主耶穌來的,因為那釋放和捆綁的權柄已交付給我們(太18:20)
 
  c.把這樣的人交給撒但(5節)是指當那犯罪的肢體被革除會籍,趕出教會後,這人便歸在撒但的權勢下。那人暫時不在教會中與弟兄姊妹相交,他的心靈就受痛苦,要過著孤單無團契相交的生活;或許這種痛苦使他決心悔改,或許能挽回那犯罪失落的肢體。
 
. 林後2:6-8:保羅認為首先要責備那犯罪者,然後要赦免,接納和安慰他,並向他顯出堅定不移的愛心。教會執行紀律時,要恩典和公義並重,使犯罪者可被挽回,必須以「復和」和「重建」為目標,這樣才使教會成為真正有愛心及治療的群體。
 
. 「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証,句句都要定準」(林後13:1)。保羅也注意兩三個人的見証,免得一個人的控訴會太主觀或有偏見。特別是面對領袖犯罪,就更要有足夠的証據和証人才可處理(提前5:19-20)

耶穌對教會紀律的原則

 
在福音書中,耶穌並沒有就教會如何執行紀律作很多的教導。祂只是強調信徒當潔身自律,不可容罪玷身,對犯罪的人當以饒恕的心對待。但祂面對罪惡有鮮明的立場,祂會直接責備門徒不正確態度和行為。對法利賽人的假宗教,假教導,祂嚴厲地斥責,我們可試從耶穌處理淫婦的個案(約8:3-11)去看祂如何執行紀律:耶穌沒有附和試探祂的人,將那犯姦淫的婦人定罪治死,另一方面,祂也沒有縱容淫婦人繼續犯罪。因此,當我們執行紀律時,要以上帝憐憫的態度,不要以過分審判的眼光看待跌倒的肢體,而以恩慈的心去挽回跌倒的肢體。
 
我們試從馬太福音十八章看耶穌對教會紀律的一些原則。這章的開始耶穌教導我們要謙卑像小孩子才可進天國(太18:1-5)。謙卑與之後論及的饒恕有很大的關係,謙卑的人才有勇氣承認自己的罪,尋求別人的饒恕;同樣地也有勇氣去饒恕人。接著耶穌教導我們要自律,遠離罪惡,也不要絆倒人(太18:6-9)。
 
我們約略可從耶穌的談話中列出了教會處理紀律的程序:
 
一. 首先,私底下與犯錯的肢體坦誠溝通,用愛心說誠實話,指出他所犯的罪。這是顧及人的情面,不一下子公開犯罪者的罪行。耶穌教導我們先要單獨,以極力挽回肢體的心態去勸他。
 
二. 若果仍不能解決,那才找另一兩個人同去,他們會以較客觀的態度與犯錯的肢體討論對質,目的不是責備他,而是挽回他。
 
三. 若小組形式的方法仍不能令犯錯的肢體有悔意,那麼就要把事情告訴教會的長執會,由他們討論如何處理;這樣是為了教會的整體見証,不容讓罪惡繼續下去教會應決定採取甚麼作為
 
四. 若 他硬心不悔改,就「看他像外邦人一樣,乃表示不再與他相交,但不是視他為仇敵,我們仍須盡力找機會挽回他。教會可革除他的會籍,停止他在教會的事奉;若 嚴重者更要停止他參加聖餐,因為聖餐乃象徵信徒與上帝與人相交和好的關係,犯罪而不悔改是破壞兩種關係,便不應再守聖餐,讓他在這期間深入反省,直至生命 重建為止。為此,主賜給教會在地上和天上都有捆綁和釋放的權柄,如果罪者不聽勸勉,他就被罪所捆綁;而接受勸諫的,就從罪中得釋放。當有兩、三個人同心, 奉主的名,按主的旨意,祈禱行使這權柄,主必垂聽。
 
最後,耶穌要求無限量的饒恕,正如上帝的慈心饒恕一樣。再次高舉上帝偉大的赦罪,但上帝會刑罰那些不肯饒恕的人(太18:21-35)。

教會紀律和規章


教會是聖潔的,也是屬靈的,但是心性的軟弱和社會罪惡風氣的影響,信徒有時也會跌倒犯罪,詆毀了聖經真理或是教會聖潔規章的要求,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教會紀律是必須的。
 
所謂教會紀律(Church Discipline),它含有兩個意思:
 
一. 正面的教導,就是說教會協助信徒對聖經真理及倫理守則有正確的認識,並且實踐在生活裡;
 
二. 懲治性的,即是在信徒犯錯誤後,教會給與挽回性的紀律處分。
 
前者可說是預防性,後者則是治療性。預防性的是教會或牧者平日的聖經真理和基督徒道德倫理的教導。執行懲治性紀律,在任何地方或組織都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然而要在基督徒群體中執行紀律,是必要的。
 

教會機構


    現今每個國家都有許多教會機構,用以輔助教會的事工。這些教會機構(Para-Church Organizations)是 不分宗派,不屬於某教會的,而是在眾教會之間扮演輔助的角色,讓更有專才和恩賜的弟兄姐妹,專心於某一個事工。例如,某地區有一個xx兒童佈道機構,它的 功能是專帶領兒童歸主。它成為了教會和社會中兒童之間的橋樑,協助各教會發展兒童福音事工。教會機構在各地區扮演極重要的角色,藉著教會機構,許多福音事 工得以發展。

教會機構有許多種類,簡略如下:文字事工、福音擴播、兒童佈道、某社會階層人士的福音事工(例如,專向工廠工人傳福音的機構)、 聖經公會、屬靈書籍出版社、門徒培訓中心、神學院、宣教事工機構、輔導中心、社會關懷事工、醫院福音事工、神學研究中心、電腦聖經製作中心、聖樂培訓中 心、殘障人士福音中心等等,各從其類。這些教會機構的經費都必須依靠教會的捐款而來,都是弟兄姐妹的愛心奉獻而可以繼續事奉下去。

牧者,同教會中的長老、執事,都必須重視教會機構的工作,積極參與。一般教會有這樣的參與方法:

一.    執事會每年撥款支持:例如,某間教會每年選出十間教會機構,除了撥款支持各機構,也為這些機構另外在信徒之間募捐或要求奉獻。

二.    牧者的參與:牧者可以代表教會直接參與一些教會機構的事工,這樣的參與也是教會批准的,也把它當著是牧養工作的一部份。

三.    信徒的參與:教會可以帶領弟兄姐妹多認識這些機構的事工,鼓勵他們直接參與。

宣教事工


這裡所講的不是教會一般的佈道和傳福音事工,而是指向外地(或外省,或海外)的福音工作。我們不會忘記,是因為宣教事工,今天福音可以傳到世界各國家。宣教事工是刻不容緩的,是每間教會都必須負起的,至直福音傳遍天下。

宣教事工在耶穌的教導中佔重要的地位。太9:35-38肯定門徒所要作的宣教事工完全是由耶穌而來,也必須遵照耶穌的指示。耶穌是:

一.「走遍各城各鄉」,

二.「宣講天國福音,又醫治」,

三.「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

四.「要收的莊稼多,...打發工人...收莊稼」。

今日教會的宣教事工也必須建基於這四個不變的原則。接下來,

一.耶穌「叫」(Kaleo/呼召)門徒,

二.「給他們權柄」,

三.耶穌「差...去」(10:3)當然是「隨走隨傳...醫治...」,這裡說明傳福音的優先,提供關懷需要的排次,

四.「吩咐他們」不只要這些宣教士有清楚的宣教地區。

耶穌也針對當時的處境只想他們作短宣的形式 –– 只在猶大省內。宣教的態度也清楚指明:有五樣東西不要帶說明要依靠上帝的供應,因為當時的猶太人都會招待猶太人。最後還說明出去作宣教事工如羊進入狼群,必須以靈巧和馴良來應付一切的危險。馬太福音最後說出宣教事工是耶穌所吩咐的大使命(28:18-19)。當然,在宣教事工中,耶穌也吩咐門徒要為信主者施洗(28:19)

  約翰福音從另一個角度談論宣教事工。在第四章,藉著耶穌和撒瑪利亞婦人的談話,讓我們看見耶穌一早就有意向撒瑪利亞人傳福音,並且藉著耶穌與門徒的談話(4:35-43)指明宣教事工是不需要等待「將來」的,隨時隨地都可以開始。

  路加對宣教事工的表達最為顯著。一開始就說明耶穌有意向「窮人...瞎眼的...被擄的」(4:18)及邀請「到大街小巷,領那貧窮的...瞎眼的,而且出去到路上和蘺芭那裡,勉強人進來」(14:21-23),後來在使徒行傳說明教會如何一早就開始宣教工作,由耶路撒冷開始(2)至撒瑪利亞(8:5),然後至外邦人(10),最後由安提阿教會差派保羅等人把福音傳至地中海一帶的地區和國家。當然,附著宣教事工的發展卻見到許多新教會/新堂被植立。

保羅書信雖沒有明顯地形容宣教事工,但是在書信中卻不時表達宣教心意。羅1:10,15看出保羅未去羅馬之前就先寫信過去,為了要嘗一嘗把福音傳給羅馬的人。林前4:15保羅說是他在基督耶穌裡用福音生了他們。

  在宣教的記述中,我們見到各類型的宣教對象/群體:有猶太人、猶僑、撒瑪利亞人、外邦人。社會各階層群體也被反映出來:有作官的(10:1;17:34;18:8)、有猶太學者(18:24)、有術士(19:19)、有做買賣的(16:14)

牧者,連同其他教會同工、執事、長老,必須在信徒之間大力推動宣教事工。有以下的作法:

一.    成立宣教事工小組:

牧者必須在教會中,選出數位有傳福音和宣教心志的弟兄姐妹,特別組成一個宣教事工小組。使宣教事工可以有計劃、目標、組織地進行,也使宣傳推動更有效。

二.    定下差傳培靈大會:

每年一度,利用兩三天,在教會開差傳培靈大會,讓神的信息感動信徒起來參與宣教,或募捐金錢支持其他教會機構和神學院的宣教事工。

三.    設立宣教基金:

執 事會為每一年的教會預算案撥出一筆錢成為宣教基金,加上每年一度差傳年會所募捐得來,按不同的宣教需要分配。一般教會是用逐年增加的方式來設定宣教基金的 金額,例如,第一年是一千元,第二年一千三百元,第三年一千八百元,漸漸經過十多廿年,就發現教會已開展了許多宣教事工。

四.    支持宣教事工:

有 計劃地支持一些教會內外面的宣教事工。例如,有一間教會該年籌到宣教基金是五萬元,按計劃分配:把百分之四十用在教會本身差派一位宣教士到某地的開支,另 百分之二十是支持一間宣教機構的經費,另百分之十是支持某間神學院的經費,另百分之廿各支持兩位海外宣教士,另百分之十是支持某地一間教會的宣教工作。

五.    栽培宣教士:

許多教會只懂得差派錢去作宣教事工,卻不積極的栽培本身的弟兄姐妹起當宣教士。牧者必須著手,鼓勵和栽培信徒當宣教士。牧者可藉著在講台傳講宣教的信息,或邀請一些宣教士到來分享他們的宣教經歷,這樣可以弟兄姐妹對宣教認識更多,也起鼓勵的作用。

社會關懷事工

一.    成立關懷事工小組:

使徒行傳針對處境的需要,特別為關懷事工設立執事來管理(徒6:1-5)。牧者必須在教會中選出數位執事或信徒,組成一個關懷小組,為教會所要作的關懷事工計劃、組織、執行、檢討。馬太福音記述耶穌對捐助善行的教導(太6:1-4)。相信馬太這裡所指的捐助包括信徒對社會一般慈善的捐助。捐助的事當然是出於基督的愛心。

設立關懷基金:

教會可按著自己的能力,或多或少,為每一年定設立一個關懷金額使用在關懷事工上。例如,教會所處的小鎮最近因為發生火災而有數家人無家可歸,又發現有一家是信徒家庭,另外兩家不是信徒。這時關懷小組立刻開會,決定動用一部份的關懷基金,加上在會眾之間呼籲一次募捐為災民奉獻,把所得分派給這數家人。

支持其他教會的需要:

這裡所指的是教會之間的互相捐助。特別是一些城市中比較強盛的教會支持農村教會的需要。這樣的做法早在新約教會時代已開始,使教會在各地迅速被建立起來:

1.當耶路撒冷的教會有需要,保羅要求哥林多教會捐助耶路撒冷教會(林前16:1-4)。其他教會已這樣作,同時要求這捐助是按計劃來進行,在每個主日都募捐。另外,林後8-9章都是談論捐助的事。保羅也說出捐助的原則:一是應該慷慨,另外是要樂意不可勉強。保羅也見証說其他馬其頓教會是多麼「多了力量」的樂捐。這次的捐助是給耶路撒冷教會的貧窮聖徒(羅16:25-27)。

2.支持其他教會信徒的需要。保羅要求信徒熱心的「記念窮人」(加2:10)。 「分給那缺少的人」(弗4:28)。希伯來書提醒信徒不可忘記捐助的事工,因為這是上帝所喜悅的(來13:16),並且行善不可喪志(帖後3:13)。

四.教會同工的需要:

保羅曾經多次受腓力比教會的供給(腓4:15),保羅也把這些捐助當著是獻給上帝馨香的祭物。

 

佈道工作


耶穌離開門徒時吩咐說:「你們要往普天下去傳揚福音」(28:17-19)。這成為了歷代牧者最主要的工作。
 
耶穌對自己的傳福音是有計劃的,先在加利利一帶,然後才是耶路撒冷。附在傳道工作的是醫治的事工。因為當時傳道所及之處,見許多人有這樣的需要,主耶穌也因為看見他們如同羊沒有牧人而憐憫他們,因此醫治、趕鬼、行神蹟。
 
今日教會的社會關懷事工可比較當日的醫治工作。
 
初早期教會對傳道事工也不容遲緩,使徒行傳多次記載使徒們的傳道工作:彼得兩次的講道,保羅在各地的講道,亞略巴古的講道信息被清楚記述下來(17)。使徒在忙碌行政事工中忽然醒覺說:「我們要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6:4)
 
    保羅說他到哥林多去「並沒有用高言大智對你們宣講上帝的奧秘」(林前2:1)。保羅並且認為他被上帝賜給這職份是「要把上帝的道理傳得全備」(西1:25)。對提多,保羅教導說:「這傳揚的責任,是上帝交託了我」,要求提多「你所講的,總要合乎那純正的道理」。
 
牧者不只是教會中最主要的傳福音者,也要訓練信徒起來傳福音:
 
一.      牧者是一位孜孜不倦的佈道者:
 
不管事奉工作多麼忙碌,牧者每週必須固定的傳福音或個人佈道工作,向所認識又未信主的人分享福音,或邀請他們到教會來聚會。可以藉著探訪信徒的家庭向未信主的家人傳福音,或向主日學學生的家人,或向教會附近的居民,或到教會附近的商場派福音單張等等佈道工作。
 
二.      在教會中推動人人傳福音的工作:
 
也在教會中選出一些很有傳福音心志和恩賜的弟兄姐妹設立一個佈道小組。牧者特別在教會每年的預算案中,要求撥出固定款項支持佈道事工。許多教會把佈道事工看得最重要,上帝也大大祝福他們。
 
三.      常常訓練信徒各種的佈道法:
 
每一年都在教會中開辦佈道法的培訓班,鼓勵信徒的佈道心志、如何使用各種佈道法、如何使用福音單張、如何探訪佈道、如何使用錄像帶佈道等等的技巧。
 
四.      每年有計劃的為教會附近地區開展佈道工作:
 
把教會附近地區分成許多,按部就班,每一年特別為一個片的居民禱告,也在那裡投下最多的佈道工作,以期贏得那一片的居民。
 
五.      成立植堂佈道隊:
 
也就是說每一年一次或兩次,每次 一兩 週時間,牧者帶領著一支佈道隊到教會以外某個沒有教會的地區開展佈道工作,圖望在那裡藉著佈道工作成立教會。
 
六.      設立佈道資料部:
 
特別成立一個部門,通常是由佈組小組負責,購買、收集、錄製、收藏各種的佈道資料。讓信徒隨時可以領取這些資料去作傳福音的工作。

崇拜的事工


舊約崇拜有其固定的的特徵,不外是:嚴緊的禮儀、獻祭、祭司職份、重視崇拜地點、注重守節等等。可是到了新約,崇拜雖然承續了許多猶太人的傳統,但是有許多更新與超越。獻祭停止,教會奉行聖餐、朗誦經文、講道,不獻祭,但注重道德行為:「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9:13;12:7)。主耶穌趕走聖殿做買賣者,表示祂重視敬拜的聖潔。
 
初早期教會使徒著重公眾崇拜,也強調個人敬拜,禱告,相交,起先信徒在聖殿禱告,講道,然後至家中的敬拜(2:4,6;5:20)。因此新約崇拜的特徵有:不強調禮儀乃注重內心(「心靈和誠實」)、無固定形式、信徒皆祭司的觀念、崇拜地點可從聖殿,會堂至家庭(3;1;21241;路41622;徒131415;太2617;徒11310221212),加上有聖餐和洗禮為聖禮。
 
  按神學的角度來看,基督徒是從信仰中產生了崇拜的性質,因為認識了那榮耀的三位一體的上帝,信徒就敬拜衪。
 
敬拜必以信仰為基礎,有神學的支持,才能避去形式化和情緒化。為此,敬拜乃是根據那客觀的認識,成為敬拜者的屬靈體驗,所以,對三位一體的認信與尊敬,是成功敬拜的必須。
 
敬拜的內容不外有:敬拜(Adoration)、讚美(Exaltation)、親切(Intimacy)、禱告(Prayer)、講道(Preaching)、宣讀(有四類:宣召(呼召會眾進入敬拜)、經課(有系統的按經頌讀,普通分為新約與舊約)、啟應(在話語上與上帝有呼應之感受)、奉獻。
 
    今日教會普通採用的三個傳統:
 
. 自由教會:
 
敬拜無固定儀式,由聖靈自由帶領,注重見證和話語的教導,除了聖餐和洗禮外,一切敬拜儀式絕不默守繩規。目的是要按初期教會的方式自由敬拜、歌唱,從聚會中體驗神同在的甜蜜,彼此交接,享受肢體之愛。
 
. 禮儀教會:
 
注 重敬拜中的禮儀,雖是外表,但卻能喚起敬拜者崇拜的心,主禮人應有充份準備,一切禮儀都有屬靈意念,增強人們虔誠的敬拜。加上有系統的證道,所有教會節期 均被編入,牧者按時分糧,教會設有聖壇,實行祭司的形態,因禮儀而佔了崇拜的時間,故一般宣講簡短。應用藝術的形式,表徵著上帝與人相交的和諧,面向著上 帝的敬拜,帶來敬畏的精神。
 
. 半禮儀教會:
 
自十六世紀宗教改革後,不單是有信仰上的更新,在敬拜方面,也從天主教的嚴緊禮儀中突破出來,注重屬靈的內涵,但一般教會仍然保持若干的禮儀方式,強調宣講真道。教堂中多無設聖壇,講台置於正中,一般聖禮由牧師/牧者或被按立的長老主持。
 
不管你的教會是使用那一種崇拜模式,作為牧者,你必須把崇拜事工管理得好,讓信徒真正能敬拜真神。
 
牧者,是推動教會崇拜或敬拜事工的最主要人物。以下幾個方面是牧者在敬拜事工上必須留意的:
 
一.      教導信徒明白敬拜的意義:
 
並非每個信徒都能在主日中經歷真實而又有意義的敬拜。許多時候是因為信徒缺乏對崇拜意義的認識。很少牧者常對信徒說明「敬拜」是甚麼一回事。牧者除了要將崇拜的意義告訴信徒外,還應有系統地把崇拜的禮儀教導他們明白。
 
二.      時常指導信徒以「心靈和誠實」來敬拜神:
 
羅馬天主教把會眾放在觀望者的地位,有違聖經所說信徒皆祭司的真理,但不少福音派教會把講道放在崇拜的中心,加上音樂「表演」,也是把會眾放在觀眾的地位,這是崇拜的攔阻。
 
三.      引導信徒在敬拜中以上帝作為中心:
 
好些信仰純正的教會,都太過注重個人主義,而忽視了教會的整體性。
 
四.      教導信徒過敬拜的生活:
 
今天的教會必須看重敬拜,以敬拜作為教會活動的中心,不要被其他的事工取代了。
 
五.      培訓更多信徒領袖起來帶領崇拜:
 
今 天在教會中,實在太少領袖會像所羅門王帶領以色列民在聖殿以禱告和讚美來敬拜上帝。我們應該仰慕的並非感情的提升,而是有意義的敬拜,我們需誠實地捫心自 問我們的缺乏到底在哪兒,歸根到底,就是沒有訓練上帝的工人如何去領導敬拜。培訓信徒領袖起來帶領崇拜也是多方面的:有崇拜主領、聖樂人才、組織詩班、訓 練司琴、崇拜的工作人員等等,都需要時時給與培訓和指導,讓崇拜事工做得更好。

教會教導事工


耶穌不只是常常講道,也常常坐下來教導門徒和群眾,例如離婚之事、如何對待小孩子、如何對待錢財等等也必須指導(19)。最後還對門徒說,「凡我所吩咐的,都教訓他們遵守」(28:20)
 
    路加卻是藉著耶穌的事蹟和使徒的行傳來教導提阿非羅這位慕道初信者。
 
保羅看重教導事工,幾乎每一卷書信都是要教導受信者,在教義、在信徒生活行為、教會問題、面對逼迫、面對異端等等都一一給以指正。提摩太前書,提多書等都是保羅對提摩太和提多個人的教導/指導。
 
雅各書就是對信徒錯誤行為的指正和教導書信。一方面指導信徒如何面對試驗(2-17),另一方面指導信徒如何以好行為來見證信心(2:14)。甚至教導信徒如何作生意(4:13)
 
彼得前書可說是專門教導信徒如何面對和應付逼迫。
 
    歷代以來,教會在教導事工方面孜孜不倦地教導信徒,從中發展出許多不同的教導事工模式,牧者更加要展這些事工,使信徒有全面性的教育:
 
一.      初信/學習班:
 
特別設計給一些慕道友或初信者。牧者應該時時開辦這些學習班,教導他們關於聖經、信仰教義、信徒生活等等各方面的教導。牧者要按著需要在教會中開辦這些學習班。
 
二.  查經班:
 
指有系統式的研究聖經學習班。可以分成不同的小組查經班、家庭查經班、教會公開的查經班。通常查經班是有系統性的,例如,每週規定一個晚上,連續六個星期都是查考以弗所書,而下兩個月,每週是查考哥林多前書,再下一個月,每週查考路得記等等。
 
三.  主日學:
 
主 日學一般是指在主日為所有信徒而設的一些教導班:有兒童、青年人、成年人、老年人的主日學。教會先訓練一些主日學老師,並且提供適合資料給這些老師負責帶 領和教導。主日學已成為教會的一部份,是最有系統的信徒教育事工,每間教會都要注重這事工,是牧者不可忽視的事工。今天,許多教會機構為教會設計和出版了 多種類的主日學資料。
 
四.  其他:
 
當然,教會可以按著不同的需要開展各類的教導工作,例如,(福音)識字班、聖經研讀班等等。
 

團契事工


    信徒所組成的教會是一個屬於上帝的群體,而各信徒也各作肢體,教會中的團契就是要為信徒提供相交的生活。

「相交」(約一1:1-4, 原文 koinonia)是一個富神學意義的字眼,一般的含意是「團契」,原意是共同分享基督生命和基督裡的一切。也有共同分擔的意思(15:26),或同享福音的好處(林前9:23),或靈裡交通(林後13:13)、或「彼此相顧,激發愛心」(10:24)

今天,牧養事工中出現了多種類的團契,提供給信徒相交生活的空間和活動。牧者必須多留意、推動、參與,也按著需要成立這些團契。

一.    青年團契:青年人好活動,喜歡來往,學習快,因此教會專為他們開辨青年團契,交由他們所選出的職員小組管理,牧者只是充當顧問,也派一位導師指導工作。團契一般以三十至五十人最容易管理和活動。有時大教會,青年人多,也有分成「青年團契」和「少年團契」。

.  成年團契:如以上形式,不過是專為教會中的成年人而設。

.  伉儷團契:如以上形式,不過專為那些結了婚的信徒夫婦而設。通常不是每週都有活動,可能是兩週或一個月一次聚會。

.  婦女團契:如以上形式,不過專為教會中的婦女而設。

.  長青團契:如以上形式,不過專為教會中的老年人而設。

.  學生團契:如以上形式,多數是指在教會附近某學校內成立基督徒學生團契。

.  工人團契:如以上形式,多數是指在教會附近工廠,或教會內為一大群的工廠工人成立基督徒團契。

    最後要再說一句,必須按著需要成立不同的團契,不要甚麼團契都成立,使信徒忙碌於團契的聚會。

領導和管理


領導

領導是指牧者在教會中扮演領導和指揮的角色,這角色是不容忽視的。社會上的企業尚且有經理總裁來領導發展,地上的教會也需要牧者來領導(主耶穌基督是那看不見的元首),既然教會是屬靈的,那牧者也是一個屬靈的領導者。

    作為一個“屬靈的領袖”須具備的條件:

.  他一位被聖靈充滿的人:被聖靈充滿或是做一位屬靈人是教會行政管理者的首要條件,因為教會裡大小事工都是屬靈的事工,也必須按著聖靈的指引來辦事。查考使徒行傳中一班使徒的辦事情況,他們能成功地帶領各種聖工皆因為各領導者被聖靈充滿(2:44:86:3,57:5591713:911:24)。一個被聖靈充滿的人應該是:一個重生的基督徒、時常順服聖經的話語、常常讀經禱告的人、願意接納教會裡不同的意見的人。

.  一位認識和熟悉聖經的人:也就是說他是一個常常讀聖經、常常研究聖經的人。

.  一位上帝的僕人:說明他是謙卑的人、願意時常服事待別人的人、一位聖潔公正的人。

.  一位追求卓越的人:他是一位多讀書、多見識、為上帝在凡事上願盡全力的人。

.  一位守紀律的人:工作和生活起居都有作計劃和時間表

.  一位願付代價的人:願意忍受孤獨地事奉、願意接受批評、願守紀律克自自己、願意接受不好的成績。

一個教會屬靈的領導者應該在牧養方面有以下的留意:

一.      對教會全體的發展有清楚的看見和意見,好讓信徒都願意同心在這一發展目標上事奉上帝。也自然地在眾同工中起領導的作用。當然這領導的權柄不是硬要回來的,而是因為自己的奉獻、心志、學習、屬靈的智慧,而回來的。

二.      在牧養的形式和方針方面有清楚的計劃、組織、執行、檢討步驟。牧者也是當然的領導者,領導各同工和信徒一起前進。

三.      對講台有清楚的安排。這說明牧者要認識信徒的需要,每一年的講道都有適當的編排,而每一次的講道都是針對他們的需要而講。

四.      在屬靈的定義和追求上有清楚的教導和指示。信徒的成長和屬靈生命的操練都是由牧者的教導而來。

五.      在面對問題時提供智慧的指示,這些指示是從聖經而來的。

.  當發生異端邪說時,提供即時的答案。

.  在基督徒生活方面,以身作則,領導信徒效法和學習。

行政管理

  當教會的人數增加時,事工也隨著增加,牧者這時就要面對許多行政管理的要求。當初使徒也面對同樣的問題,因此先設立執事來管理飯食(6)。漸漸教會發展到各地,只有按著需要在各地教會設立監督、長老、執事(提前3;多1:5)來管理。而教會與教會之間也有密切的聯絡(15;林後9:1-5),使整片地中海一帶的教會都能合起來一起管理。

  傳統的行政管理有四大工作要做:就是通過計劃(planning)、組織(organizing)、領導(leading, 或執行)、及控制(controlling)以最高效益去達成目標。這四項管理工作幾乎是所有教會牧者要學習和推動的:

. 計劃:計劃和未來有莫大的關係。釐定教會未來的方向及考慮怎樣達成目標,這就是計劃的意義。可見管理必須高瞻遠矚,為未來制定良好的計劃。

. 組織:有了計劃以後,便要將計劃中的事工組織起來,以便達到計劃的目標。組織是指為建立適當的架構,將工作範圍劃分適當給各同工,以及適當地配調教會內的信徒和資源。

. 領導:領導是指影響、指導和激勵下屬(同工們),使下屬的才能及恩賜得以發揮,從而促進教會的事工。

. 控制:控制是對組織內各工作人員的表現所作出的監察,其目的是要確保各工作人員都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和發展,以及盡早把錯誤改正。

    除了以上四個管理工作,教會中許多細小的事務有時牧者也要給與指示和教導同工如何管理得好,例如,教會的財政預算案和每月的收入和開支、教會的辦公室(文書和文件)、各種的會議、各事工部門和當中的聚會活動、教會的產業、各同工的工作報告等等,都要牧者多多留意。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