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7日 星期五

異端與正統

異端的定義

    主耶穌說:「將來有好些人冒我的名來,說:我是基督….且有好些假先知起來,迷惑多人。」(太24:5,11)彼得指出:「從前在百姓中有假先知起來,將來在你們中間,也必有假師傅,私自引進陷害人的異端,連買他們的主他們也不承認,自取速速的滅亡。」(彼後2:1)這正是今日異端擾攘教會的寫照。

    盼望今日信徒裝備自己,不被異端陷害:「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弗4:14)

   

字義

    異端,希臘文HEIRESIS,原是指希臘社會中那離開正統哲學思想的學說。新約希臘文「異端」含有“不同的教派”(徒5:17;24:5;26:5,指法利賽的教派),或與正統教會教導有別的(林前1:10;彼後2:1,指那些假師傅的教導)。

 

    後來在早期教會時,使用拉丁文Sequi(也就是英文Sect)來形容異端,是指在一個團體中有不同的理論或分歧的意見。今日西方教會使用英文Cult(邪派)來形容異端,是指不合正統教導的旁門邪道。

 

    聖經形容異端為「離棄真道,引誘人的邪靈和鬼魔的道理」(提前4:1-2)及「諸般怪異的教訓」(來13:9)。

 

    神學把異端界定為「在神學上有了錯誤,離棄了已經廣被接受的信條,因而產生分裂的黨派。」以弗所書4:14特別指異端是一些「系統化的錯謬」(methodeian tes planes),也就是說異端在神學教義上與基督教的正統神學思想,包括神論、聖經論、基督論、救恩論、聖靈論、教會論、末世論等等正統教義相違背。基督教的正統神學思想是歷史的教會對聖經的認識及解釋而組成,是正統教會堅守的教導,也不會因人或事而妥協歪曲。凡是今天任何人或教會所給的教導與這些正統教導引起衝突皆會被判為異端。

 

極端(extremist)和異端的分別

 

    極端不是異端。極端的定義是「打著基督信仰的旗號,但它太刻意高舉了人或者部份的真理,結果就扭曲了整個的真理。」雖然極端沒有異端錯得那麼多,但還是有錯。基督教會盼望這些極端可以快快改正,歸回正統教會的行列。不然,教會和信徒都不會與他們來往。

 

異端的特徵

 

    歷代教會中出現許多異端,觀察和歸納他們的理論,不難發現有以下的特徵:

. 自稱為唯一信仰正確和正統的教會。被人問起他們的教會時,含糊地說是基督教會。

. 以領袖或創辦人的言論和對他的著迷作為教義和生活的最高指示。甚至把創辦人神性化。

. 不接受正統基督教的主要教義和信經。一般不完全接納耶穌基督的神性或絕對權威。

. 接受聖經以外的「新啟示」,不單是接受六十六卷的聖經。當這些新啟示與聖經的教導相衝突時,就以新啟示為準。

. 聲稱以聖經為教義的根據,雖然喜歡引用聖經,卻是斷章取義,曲解經文,甚至竄改聖經。

. 強調末世的來臨。也神秘或玄奧地解釋末世的事情。

 

何謂正統?

 

    「正統」(orthodox)其希臘文是指「站直」(standing straight up)或「正確的方」(in a straight direction)。徒14:10:「兩腳站直」;來12:13「把道路修直」。舊約箴言4:26「要修平你腳下的路,堅定你一切的道。」

 

    歷代正統教會所承認的信經(creeds)共有三套,即是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和亞他拿修信經。這些信經也是一個衡量異端的標準。當然,基督教會並不只這些信經,當每個時期教會面對異端的衝擊時,教會皆會召開大公會議(Church councils)來針對這些異端發佈不同的信經。

 

使徒信經

    從五世紀開始,這信經就通行於西方教會之間,其核心內容可追溯至使徒時代。

 

    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宰。我信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我們的主;祂由聖靈成孕,從童貞女馬利亞出生;在本丟彼拉多任內受難,釘於十字架,死了,埋葬,下到陰間;第三天從死人中復活;祂升天,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邊;祂將要從那裏降臨,審判活人與死人。我信聖靈、聖而公的教會、聖徒的相通、罪的赦免、身體的復活,永遠的生命。

 

尼西亞信經

    這是第一個正式經過兩次大公會議批准,有三個型式:325年尼西亞大公會議原定,381年康士坦丁堡大公會議修定,589年第三次托勒多(Toledo)會議附加「與子」(filioque)一詞。以下是根據381年的修定信經。

 

    我們信獨一的上帝,全能的父,天地與有形無形之萬物的創造主。我們信一位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在萬世之先為父所生,光之光,真神之真神,被生而非受造,與父本體相同;萬物都藉祂而受造;祂為救我們世人從天降臨,藉聖靈從童貞女馬利亞道成肉身而為人;祂在本丟彼拉多任內為我們釘在十字架上,受難,埋葬,照聖經所記載第三天復活,升天,坐在父的右邊;將來必威榮凜凜的再臨,審判活人與死人;祂的國度將永無窮盡。

    我們信賜生命的主聖靈,從父而出,與父、子同受敬拜與尊榮;祂曾藉眾先知發言。我們信使徒所立獨一聖而公的教會。我們承認為赦罪所設唯一的洗禮。我們瞻望死人復活和來世的生命。阿們。

 

亞他拿修信經

    這信經起源不詳,相信其內容本質是迦克敦(Chalcedon, 451年)的議決。

 

1.    任何人若要得救,當務之是篤信大公教會的真道。

2.    這道,若信守的不完全,不純正,則必永遠沉淪。

3.    此乃大公教會的真道:敬拜獨一而三位一體,三位一體而合一的上帝。

4.    不混亂位格,也不分割本體。

5.    父有一位格,子有一位格,聖靈有一位格。

6.    就神性而言,父、子、聖靈乃一,有同等榮耀,其威嚴同為永存。

7.    父如何,子就如何,聖靈也如何。

8.    父非受造,子非受造,聖靈也非受造。

9.    父不可測,子不可測,聖靈也不可測。

10.  父是永在,子是永在,聖靈也是永在。

11.  不是三永在,乃是一永在。

12.  不是三非受造,不是三不可測,乃是一非受造,一不可測。

13.  如同父是全能,子是全能,聖靈也是全能。

14.  不是三全能者,乃是一全能者。

15.  父是上帝,子是上帝,聖靈也是上帝。

16.  不是三神,乃是一神。

17.  如同父是主,子是主,聖靈也是主。

18.  不是三主,乃是一主。

19.  照基督教真道,我們不得不承認三位格者各自為神,各自為主。

20.  大公之教禁止我們說有三神或有三主。

21. 父非被造,也非被生。

22.  子獨由父,非被造卻為父所生。

23.  聖靈來自父與子,非被造,也非被生,乃由父與子而出。

24.  因此有一父,不是三父;有一子,不是三子,有一聖靈,不是三聖靈。

25.  這三位一體中,不分先後,不分大小。

26.  整個三位格同為永存,並為同等。

27.  故凡事當如上述,敬拜合一而三位一體,三位一體而合一的上帝。

28.  故要得救的人必須如此領悟三位一體。

29.  再者,若要永遠得救,必須篤信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道成肉身。

30.  因真道是,我們既相信又承認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帝的兒子,是神也是人。

31.  是神,乃因有父的本質,在創世之先由父而生;是人,因有母的本質,生於世界。

32.  完整的神,又是完整的人,具有理性的靈魂和血肉之體。

33.  就其神性而言,與父同等,就人性而言,次於父。

34.  祂雖既是神而又是人, 但非為二,卻為一基督。

35.  是一,非因神性變為肉體,乃因神取人性。

36.  合而為一,非因本質混合,卻因位格的統一。

37.  就如理性的靈與魂與肉體構成一人,神與人構成一基督。

38.  祂為拯救我們而受難,降到陰間,第三日從死人中復活。

39.  祂升天,坐在全能的父神右邊。

40.  祂必從那裏降臨,審判活人與死人。

41.  祂降臨時,萬人必以身體復活。

42.  為他們本身的作為作交代。

43.  行善的必進入永生,作惡的必進入永火。

44.  這是大公教會的真道,除非人篤信此道,就無法得救。

 

    除了這三個基本的信經可以用來衡量異端,歷代教會也有許多信經和正統的教導(正統教會的教義或系統神學)可以用來測驗異端信仰。因此,可以這麼說,對付異端最好的辦法就是:

 

. 認識正統的教導,也就是歷代教會的信經和正統教會的教義或系統神學。

. 認識異端邪說,把他們錯繆之處指出來,並給於一一的辯駁。

 

 

創造與進化

一、人類的起源

  現代基督徒面對兩種人類起源的問題。第一種看法是根據聖經創世記的記載,即人為泥土形成的受造者,有上帝的氣息和上帝的形像;其靈性歷史則從純真到背逆,然後道德不斷墮落。第二種看法來自化石學,它所描繪的人類是歷經或許一百萬年以上,才形成目前的樣式;而現代人的外貌特徵,也已出現兩萬年以上。這兩種看法探討的對象均為人的起源,兩者互相衝突,倘若認為科學是正確的,我們則要面對「聖經有謬誤」的問題;倘若堅信聖經無謬誤,我們則要處理科學研究的結果。

二、世界的起源

  聖經一開始便宣告「起初,上帝創造天地」(創一 1),結尾作同樣的肯定,並應許創造新天新地(啟四 8,廿一 1-5)。處於舊約和新約中樞位置的贖罪論,又是與創造論分不開的,贖罪論基本是是本於創造論的基礎建造起來,這樣看來,創造論就是聖經最重要的信息之一了。到底創造論要說甚麼?為甚麼現代人想起創造論,就只能想到它與進化論的論戰?進化論的主要思想又是甚麼呢?

1.  科學進化論(Evolution

  進化論以進程(process)是解釋萬物現況,它一般是指生物學上的一個理論。進化論有兩個基本的假設:

  • 一切生物均來自同一系統,此假設兩個強而有力的支持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遺傳學家指出,現知所有遺傳系統,均本於同一遺傳密碼。
  • 最能解釋生物進化的概念,是「優勢」(advantage),不是設計或目的,而是某種演變過程賦予某些生物的。

A.  微進化論(micro-evolution

  遺傳學家已能大自然和實驗室找到足夠證據,說明低等生物在自然界和實驗室控制的環境下,能觀察到變異的現象(例如:不害怕 DDT 的蒼蠅)。

B.  廣進化論(macro-evolution

  此觀點是指生物的歷史進化過程,引致分類學上高等生物的產生(例如:由猿到人類的進化),這個理論的困難是未能解決第一個生命是來源問題。

C.  合成進化論(synthetic-evolution

  合成進化論認為,廣進化論雖不能觀察,但微進化原則可用在廣進化的演變。為解決生命之源的問題,他們企圖將進化論擴展至「無生源論」(abiogenesis),認為在原始代,無機分子在特殊的物理和化學作用下碰撞,可以產生最基本的蛋白質,是為生命的基本單位。

2.  對進化論的反應

  基督徒對進化論的態度,視乎個人對創造經文的解釋。有些人把它視作是歷史,全應按字面意思解釋;另有些人認為它全是詩體意象的語言(poetic images),只有表徵的意義,沒有實質意義;另外一種是按文體文析,指出它是由好幾種不同的文獻來源編成,各表達其不同的神學立場。

A.  權威創造論

  權威創造論認為世界及眾生百物,均需按創一至三章的字面意思解,因此人只有六千年至一萬二千年的歷史;宇宙的年齡亦相仿,因一日等於廿四小時,宇宙比人不會長過六日。
  另一種權威創造論,企圖調和聖經與科學的衝突,當試解釋化石(如恐龍)和地質學提出久遠的年歲問題。在基督教圈子影響力甚廣的的兩則為:
  a)「時溝理論」('Gap’ Theory)主張上帝有兩次創造:創一 1 是上帝造的原始世界,上面有現今發現的種種古生物,後來天使犯罪,上帝毀滅了大地(創一 2),其上的生物便成為現今的化石。現今的世界是上帝的第二次創造,記載在創一 3,由此節及其後所載發生的事至今,不會超出六千到一萬二千年。b)「洪水地質說」將挪亞洪水的一年,視為沈積物與化質堆積的時期,而一般則認為,這些是經過數百萬年才累積成的。

B.  神導進化論

  主張神導進化論的人認為聖經的記載都是寓意式的,是非歷史性的,他們全盤接納科學進化論,然後說所有進化過程均為上帝創造的途徑;至於非科學理論可解釋的,則視為是詩體意象的語言,這樣一來,神學成為了科學的註腳,上帝成了「縫隙的上帝」(God of the Gap)。

C.  漸進創造論

  漸進創造論相信創一至三章的創造就是上帝的創造,我們不知道祂是甚麼時候創造或怎樣創造,但從已被證實的微進化範圍,知道物種自被創造後,曾進行自己的演化和繁殖。

3.  聖經創造論(Biblical Creation

  引發希伯來人思考創造問題的,並不是世界本身,或是萬物的起源,而是頗為現實的生存問題,希伯來人面對民族國家生死存亡的威脅,他們不得不問,那位呼召他們列祖、拯救他們出埃及的上帝,就是那位創造萬物的主嗎?若然,他們就有理由奮鬥下去。在奮鬥的過程中,他們終於體會到上帝在整個受造界的地位:祂是萬物的創造者和主宰;由此,他們發展出與古代近東宗教截然不同的上帝觀、世界觀,和自己在歷史與將來的地位。既然世界是上帝所創造的,萬物就不能獨立於上帝而自主,乃是倚靠祂的維持和供應。世界若是上帝所創造且是上帝所維持的,他們就知道現世(now)的順逆,並不需要乞憐於自然界或政治的力量,只在乎恪守耶和華與他們所立的約。
  新約是承繼著整個舊約的創造–救贖思想,進一步把焦點聚集在拿撒勒人耶穌的身上,宣佈那位道成肉身的,正是那位自太初即與上帝同在的兒子(son)。世界以及人類都要透過祂再被造,這就是新天新地與重生的思想,亦是新約的核心思想。



基督徒的禱告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嗎?

    聖經中鼓勵我們要禱告,告訴我們︰『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馬太福音7:7-8

 

    於是有人抓著這段經文不放,以為所有的事情藉由禱告皆可以解決。殊不知禱告不是我們用來命令上帝或魔鬼之工具,禱告是上帝動工在我們身上的結果,因為我們之所以禱告是因為聖靈引領與感動。羅馬書826-27節︰『況且,我們的軟弱有聖靈幫助。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只是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歎息替我們禱告;鑒察人心的,曉得聖靈的意思,因為聖靈照著上帝的旨意替聖徒祈求。』

 

    所以禱告有一個很重要之原則:照著上帝的旨意。若離了這個原則,我們的禱告只是個人心意的表達,而人的意志或許可以左右別人,但是不能也不可以用來左右上帝,反倒人的意志要順服上帝的旨意。

 

    當人遇到困頓時,都希望獲得解決,通常人都希望上帝能將其挪開,可是上帝的旨意卻要我們面對,讓我們在缺乏不足中經歷上帝的愛,正如羅馬書53-5:『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上帝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裏。』

 

    還有人認為聖靈充滿就可以有能力勝過考驗,解決所有問題。其實我們必須認清一個事實,正如羅馬書822-25節︰『我們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歎息,勞苦,直到如今;不但如此,就是我們這有聖靈初結果子的,也是自己心裏歎息,等候得著兒子的名分,乃是我們的身體得贖。我們得救是在乎盼望,只是所見的盼望不是盼望,誰還盼望他所見的呢(有古卷:人所看見的何必再盼望呢)?但我們若盼望那所不見的,就必忍耐等候。』

 

     因此,我們不但要禱告,也要存盼望來忍耐與等候,甚至肉身死亡時也要如此,因為上帝應許之事,往往會超過今生才成就,正如許多聖徒存著得贖之信心與盼望離世。

 

     一切問題必須到主耶穌再來之日子才能解決,若是鼓吹“現在”或“今世”能解決所有問題之信仰皆有問題,甚至打著基督的名號,我們也不可信,因為許多異端和假先知都以此來迷惑人不等候基督,只追求異能奇事,殊不知上帝所要賜給我們的是祂自己—聖靈,這是其他事物所不能取代的,也是我們得贖之印記。我們心中會有確據,不用任何看得見之神蹟奇事証明。

 

2020年7月16日 星期四

范泰爾之"新現代主義﹕巴特與布倫納神學的檢討"

1      引言

 

今天教會面對一個意義深長又富吸引力的事實﹐就是﹕“危機神學” (Theology of Crisis) 不斷與那些宣稱擁有一個真理系統的神學家們分廷抗禮。卡爾 . 巴特 (Karl Barth) 與布倫納 (Emil Brunner) 認為真正的神學不可能是系統性的﹔堅稱擁有一套神學系統者都沒看見神超越性的本質。他們將神限制在一個完成了﹐終結了的啟示裡。一個真正以神為本的神學必需是動性的 (activistic), 是一個自由說話的神。

 

2                    批判主義(Criticism) – 康德(Immanuel Kant) 的哲學

 

    危機神學堅持真正的神學必需是動性的。這項堅持暗示﹐危機神學乃循現代批判主義哲學的原則發展的。本章分析現代批判主義的基本立場。我們指出﹐任何被這哲學塑造的神學﹐必然是與正統基督教信仰為敵的。巴特早期的著作完全被批判主義哲學的原則支配。

 

3      辯証主義 (Dialecticism) –黑格爾 (Georg Hegel) 與祁克果 (Soren Kierkegaard) 的哲學

 

分析了批判主義哲學之後﹐接著要討論辯証主義的哲學。巴特與布倫納兩人都承認他們受恩於祁克果的辯証哲學。祁克果乃是對黑格爾的辯証哲學的反動。因此我們必需探討這兩種辯証哲學之間的關係﹐並進一步審查辯證主義與康德哲學的關係。我們發現辯証主義基本上嘗試比批判主義更具批判性。批判哲學要動性﹐而且藉動性來反對形而上學。它的一貫立場是﹐一位在與宇宙的關係中沒有完全透露他的本體(being)的上帝﹐是一位人不可能認識的上帝。但批判哲學並沒有勇氣徹底拒絕“ 舊形而上學 ”。因此辯証主義嘗試完成批判主義開始的工程。祁克果與黑格爾的証主義之間的差異﹐在於前者嘗試比黑格爾更具批判性。“個人”是祁氏哲學中重要的觀念﹔他認為這是一個含蓋了無限殊相與完整共相的詮釋原則。而巴特在他第一部著作<<羅馬人書註釋>>中便用了祁克果的 “個人” 觀念作他要的詮釋原則。

 

4      原始歷史 (Urgeschichte)

 

康德及十九世紀批判哲學的詮釋原則﹐導致哲學與神學對正統基督教中所有重要信念之全盤否定。明顯地﹐巴特在<<羅馬人書註釋>> 中採用了“原始歷史” 這觀念。

  “原始歷史” 這觀念乃來自批判哲學﹐又與“個人” 觀念相輔相成。因此巴特否定了正統基督教信仰所肯定的﹐也肯定了正統基督教信仰所否定的。正統基督教信仰所肯定的基本區別(譯者注﹕如無限的神與有限的人之間的區別) ﹐本是基督教的基本構成要素﹔卻被降為 “限制觀念”(limiting concept) 而已。結果是一個含糊不清﹐理想主義的人格主義 (idealistic personalism) ﹔結果是用了基督教的術語﹐而事實上指向一些非基督教的觀念。

 

5                    存有 (Existenz) – 海德格 (Martin Heidegger) 的哲學

 

最後要討論的一個影響危機神學的哲學觀念﹐就是“存有”。這是最徹底表達康德的批判哲學的原則。海德格是存在主義最重要的發言人﹔他比祁克果更傾向動性﹐更反形而上學 (antimetaphysical)。在海德格的哲學思想中﹐人的理性解釋經驗時作出的區分﹐都源自理性本身。自足﹐自主的人﹐事實上取代了基督教信仰中自存永存的三一真神 (ontologicalTrinity)。存在主義哲學大致上與美國的實用主義相似。

 

6                    道的神學  (Theology of the Word) –  巴特

 

上面討論了正面與反面影響危機神學的哲學學派﹐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是康德的批判哲學。辯証哲學﹐原始歷史﹐與存在主義不過是康德批判哲學的延伸與表達。就是巴特的<<羅馬人書註釋>> (1919), 也需從批判主義哲學理解而。

 

在此探討巴特的<<教義學>>(Dogmatik, 1927) 。跟<<羅馬人書註釋>>一樣﹐它仍建於批判哲學的原則。巴特在該書中極力批判 “意識神學家們”(自由派神學)﹐因後者步士來馬赫 (Friederich Schleiermacher) 及黎秋 (A. Ritschl) 的後塵﹐忽略或否定神的超越性(transcendence)。巴特呼籲他們回到那位 “全然他者” (Wholly Other) 神。但巴特 “全然他者” 的神﹐實質與 “意識神學家” 們“全然內在”(wholly immanent) 的神完全一樣。他自己的批判原則不容許預設一位先於人﹐且獨立於人的真神。

 

7      道的神學布倫納

 

1927年可說是危機神學第一重要階段的結束。  上面我們只討論了巴特到這一年的著作。接下來我們要考慮布倫納到1927年的著作。我們提出的證據證明布倫納﹐就像巴特﹐起初給人的盼望是要轉離 “神的內在性”的現代神學﹔但就如巴特一樣﹐也因著主導他思路的批判詮釋原則而告失敗。布倫納真正敵對的不是士來馬赫及其後的 “現代基督教”(自由派) 神學﹐而是正統基督教信仰本身。顯然﹐布倫納反對的﹐是那位自足自存的神﹐與他在歷史中對人直接的接啟示。

 

8        危機神學的內戰  – 巴特與布倫納之爭辯

 

上面討論了第一階段的危機神學﹔接著要處理導致巴特與布倫納至終分道揚鑣的差異。這差異主要在於基督教信仰與人類一般文化意識之間的關係。批判危機神學的人士中﹐有人指出其實危機神學並不像它宣稱的﹐與“現代基督教”(自由派) 神學那麼不同。它那“絕對他者” 的上帝與意識神學家們的上帝﹐其實是蠻相似的。巴特回應說﹕對布倫納來說﹐這樣的批評大體上是對的﹔但對他自己來說﹐則只說中了小部份。他堅持﹐在未來的日子中﹐他將把神學與哲學徹底分開。而布倫納卻說﹐危機神學從來沒有要切斷與人類普遍意識之間的關係﹔ 而堅持這樣作的巴特乃與宗教改革(基督新教) 的精神背道而馳。不過在整個辯論過程中﹐巴特與布倫納始終忠於康德的批判哲學原則。巴特強調本體 (Reality) 的新穎性 , 而布倫納強調其永恆性。但雙方仍保持純偶然性 (pure contingency) 與純理性 (pure rationality) 之間的相關性(correlativity)。因此巴特與布倫納之間的內戰並非意味他們任何一方有回歸正統基督教信仰的傾向。

 

 

9        神的自由

 

本章將討論巴特與布倫納的近作 (譯者注﹕本書英文原著于1947年出版) ﹐以再次了解他們基本的詮釋原則。巴特與布倫納分道揚鑣之後﹐每人都重新設定了一些原則﹐並對兩人之間的分歧作出了解釋。巴特稱他的原則為 “神的自由。” 在這大題目下﹐他強調了本體(Reality)的新穎性。把這原則應用在神的存在問題上﹐就意味著巴特把神學的公理(axiom) 與哲學的公理徹底分開。巴特認為神學必需以神存在的既然性 (de facto existence) 為起點。這說明﹐本體在其本質上有它全然非理性與不可預測的一面﹔而我們必需從接受這既然性開始。

 

這樣說來﹐ “神的自由” 這原則暗示﹕神可以變為與他完全相反的一位﹐而同時又忠於他自己。所有顯示神是“全然他者” 的屬性﹐必需同時與所有顯示神與人認同的屬性相關。因此﹐所有關於神的完全自足自存性的正統教義都被批判哲學的“ 限制理念” 放置一旁。這也表示﹐巴特後期的詮釋原則與前期的並無差別。如果一定說有差別﹐就是後期的巴特比早期更加動性主義﹐更加反形而上學。

 

10    神與人的相遇﹕布倫納的基本原則

 

與巴特的 “神的自由” 相稱的﹐是布倫納的“神人相遇” 原則。這兩個原則其實沒有多大的差異。兩者都將康德<<純粹理性的批判>>的 “限制觀念” 用在基督教神學上﹐削弱了所有正統基督教教義的歷史性。

 

在與巴特的爭辯上﹐布倫納強調人在墮落後仍在形式上擁有上帝的形像。乍看之下似乎他的立場比巴特更保守。不過經仔細研究後會發現﹐布倫納在後期的作品中仍用基督教的 “神的形像” 及“人的墮落” 等觀念﹐來傳遞現代批判主義與理想主義的思想內容。我們越來越明顯的看到﹐他的神學裡有一套與後康德的人格主義相似的哲學。布倫納的 “神人相遇” 或“神人相稱” ﹐不過是自主的現代人的自言自語。

 

11    基督的教會﹕危機神學的教會論

 

上面的論據顯示﹐巴特與布倫納在他們每一階段的思想中﹐都貫徹地延續十九世紀 “意識神學家” 們的工程﹐即﹕把正統基督教信仰中上帝的啟示﹐削減為自主的人的理念。他們兩人都無法突破士來馬赫的神學。他們神學歸根結底﹐還是從人的自我意識吸取養分。

 

我們來探討他們不同的教義﹕本章處理他們的教會學﹔接下來將處理他們的倫理學與末世論。

 

改革宗的教會論包含神的揀選這教義。但是危機神學家們堅持﹐揀選必需從基督論的角度﹐就是說﹐必需從批判主義哲學理解。從這個意義來理解﹐揀選就不再是一位自足的上帝按照他完整的永恆計劃對特定的個體作出的揀選。揀選不過是指有限的﹐卻自足的人格的成長過程而已。

 

第二﹐教會所宣講的信息乃從<<聖經>>而來。但危機神學家們的<<聖經>>觀是動性的﹐即是從批判主義哲學理解的。這樣的<<聖經>>不再是一位自存的上帝直接的 ﹐完成了的啟示。它只是 “神人意識” 自我實現過程的一部份而已。

 

第三﹐每一個教會必需有自己的信經。但危機神學家們堅持﹐信經必需從反形而上的角度﹐即是從批判主義哲學的角度來理解。這樣理解的信經並不反映<<聖經>>中完結了的啟示裡的一套教義真理。信經不過是一個現代的工具﹐用以表達先知與使徒們用古代的形式所表達的。

 

基於這樣的揀選論﹐聖經論和信經論﹐可預期的是﹐巴特與布倫納的講道是現代( 自由派)神學的﹐而不是正統基督教的。他們出版的講道集正說明了這一點。這具體地證明﹐雖然巴特想要剷除 “歷史相對主義” 和“心理相對主義” 這兩大罪魁﹐後者卻仍然控制著他們神的學。

 

12      基督徒生活﹕危機神學的倫理學

 

與教會論一樣﹐巴特的 “神的自由” 與布倫納的 “神人相遇” 所表達的批判主義的詮釋原則﹐同樣表現在他們的倫理學上。

 

這個批判主義原則必然拒絕正統信仰的倫理前提﹐即﹕上帝直接的啟示是基督徒生活的目標與準則。換回來的是自足的人在自我實現過程中﹐漸漸長大的理想﹐和不斷改變的準則。巴特與布倫納的倫理觀在本質上與現代人格理想主義的倫理一樣。

 

不錯﹐他們的理論是一個發展到高度的現代﹕倫理理論﹔但不能與正統基督教的倫理相提並論。

 

 

13      基督徒的盼望﹕危機神學的末世論

 

最後我們討論危機神學末世論中的辯証觀點。危機神學家們常常強調﹐神學在每一點上都是末世性的。但這並不表示巴特與布倫納對世界末日的日期有興趣。他們不是前千禧年派﹐也非後千禧年派或無千禧年派。對他們來說﹐末世性的思考就等於批判性的思考﹔即從我們日常時間的相對性中被提昇到與基督的同時﹐也就是把自己看成為基督復活中的參與者。基督復活是一件特殊的事件﹐只會發生一次﹔因此它包含了所有真正的歷史。而全人類也因參與基督復活這事件而真正存在。所以全人類都失喪﹐但正因是在基督裡失喪﹐所以也同時得救。

 

這是辯証式的普救論。它與辯証神學的教會論及基督教倫理觀一致。三者都以基督論來理解﹔而這對巴特與布倫納而言﹐即是以批判主義哲學來理解。

 

總言之﹐巴特與布倫納都是被士來馬赫及黎秋的 “批判主義”神學訓練出來的。他們正因目睹這神學的歷史相對性與心理相對性﹐及所帶來的絕望與懷疑主義﹐才嘗試另尋出路。但兩位神學家在這過程中卻從沒放棄意識神學核心的批判主義原則就是導致無望與懷疑的批判原則。他們雖想緊抓著正統基督教信仰與傳統改革宗神學的立場﹐但卻只用了後者的詞彙﹐沒有到真正帶來心靈安慰的實質及內容。

 

14      結論﹕危機神學為 “新現代主義神學 ”

 

綜合以上的討論﹐我們可以總結﹕巴特與布倫納的 “危機神學”是建基於一個原則﹐而這原則在其意向與目的上與現代 (自由) 派神學的一樣。因此危機神學可被稱為 “新現代派神學” 。這“新現代主義”神學與舊的現代主義一樣﹐同樣地拆毀正統基督教信仰﹐同樣不能對人類的經驗賦予意義。透過指出辯証神學的失敗﹐我們再次看見﹕只有在預設在<<聖經>> 中自足自存的上帝這基礎上﹐人類的經驗才具有真正的意義。

       

話語-信心運動

今天,西方的教會對最近出現的「話語-信心」(Word Faith Movement)靈恩運動有許多研究,也確定它是一個異端,或“別的福音”。

話語-信心靈恩運動有許多著名領袖,美國有哈金(Kenneth Hagin),他是「上帝話語神學院」(RHEMA Bible Training Centre)的創辦人、加州最大教會(Crenshaw Christian Centre)的柏里斯(Fredrick K. C. Price)、過去著名的電台牧師歐拉.羅柏(Oral Roberts)(他曾犯罪被判刑)等等。在韓國有著名的趙庸基牧師。話語-信心這異端已散開,在澳大利亞、新西蘭、新加坡、台灣、南美洲、歐洲等地吸引許多信徒。

引用美國基督教研究中心的院長哈尼葛(Hank Hanegraaff)這樣形容「話語-信心」靈恩運動,說:「無可否認,話語-信心運動是一個異端,但是必須說明他們當中許多真誠和重生的信徒。這些信徒多數不知道在這運動中有許多神學思想是屬於異端的。」(Christianity in Crisis, 1993, 41頁)

 

話語-信心靈恩教會相信些什麼呢?我們簡略的提出來:

一.     他們認為上帝像人一樣,不過長得很高大,有六呎多高,二百多斤重。(他們常在講道中形容上帝,要信徒把上帝當著是一位親切、勇敢、高大的人)

二.     「信心」是一種的東西,上帝用它來創造這世界。「信心」是出自上帝的話(如創世記第一章上帝的話:「上帝說」),上帝用他的話語像一個罐子一樣「信心」裝起來,這樣上帝的話語就有了力量,可以用來創造世界萬物。當然,還沒有創造世界之前,上帝是有一幅圖畫的,也憑信心的力量把這幅世界的圖畫創造出來。(他們常在講道中要求信徒在信心中先要有一幅圖畫,然後去實現這幅圖畫)

三.     所有的東西,包括上帝,都按這信心的力量去工作,這信心的力量是屬靈的定律。這屬靈的定律比自然界的定律更強大。這信心的力量要被上帝的話語充滿,使其可以活動工作。(他們要求信徒要時時被上帝的話充滿,使信心有力量活動。我們發現他們要求信徒想起和引用許多上帝的話/聖經的話,隨意引用,不管它是否前後相符合,讓這些話語成為信心的力量)

四.     亞當是上帝的一個「複印」(duplicate),因為上帝是按他的樣式造亞當的,因此亞當是上帝以肉身出現了,他有“神性”。夏娃是出自亞當,因此夏娃也有“神性”。但是亞當夏娃的墮落,使亞當夏娃有了撒旦的本性(Satan’s nature)。藉著亞當夏娃的墮落,撒旦成為了世界的掌權者。(他們要求信徒一遇有困難或引誘,立刻要責備撒旦,這世界的王)

五.     上帝繼續尋找一個人來完全他在地上的旨意。後來尋找到亞伯拉罕。因此亞伯拉罕如此有信心,也那麼富有。(他們時常要求信徒學像亞伯拉罕,擁有特別的信心,也富有。信心和富有是相連的。)

六.     上帝一直有耶穌基督這幅圖畫,也藉著信心和話語,把耶穌基督帶到世上來。馬利亞也是憑上帝的話語懷了耶穌。上帝把耶穌這幅圖畫交給馬利亞,馬利亞必須憑信心把耶穌生出來。馬利亞腹中的耶穌只是上帝的話語(道),這上帝的話語(道)從人取了肉身。

七.     當耶穌在世上時,他是很富有的。為了拯救罪人,耶穌必須在肉體和屬靈生命上都死了。耶穌死後,他是屬於撒旦的,但是他的信心使他他得勝了,復活了。耶穌的復活是「重生」。

八.     當一個信徒重生,他所經歷的情況好像耶穌所經歷的死亡和重生一樣,必須憑信心的力量得勝。

九.     「重生」的基督徒像一個小神”(little god)一樣。基督徒在世上擁有權柄勝過撒旦,勝過疾病。基督徒在世上應該如此行:一. 釋放信心的力量,積極的承認你的能力(例如,我沒有病,我痊癒了),二. 相信你所承認的東西一定會得著,三. 憑信心把眼光望向更遠,超過物質的攔阻。

十.     所有不好的東西,包括貧窮、疾病,都是屬於撒旦的。屬上帝的人應該過著一個受上帝祝福的生活。如果一個人不受上帝祝福是因為他缺乏信心,這也是罪。

 

有三個原因為什麼話語-信心靈恩運動是異端還吸引那麼多信徒:

 

一.     他們的領袖在講道中使用許多福音派和聖經的經節,讓聽眾以為他們是很正統的。在他們的講道中充滿著許多自己的看見和混合著經文,讓聽眾以為是聖經的意思,當詳細分析他們如何使用這些經文時,發現他們是斷章取義,並不是聖經的原本意思。

二.     他們的領袖所講的道是多麼吸引人。一位從話語-信心靈恩運動神學院畢業出來,後來認清並反對這運動的牧者這麼說:「他們的講道給聽眾許多的美麗的應許,卻不要求他們付出什麼行動。他們給予今日的混亂社會和屬靈低沉的信徒適切的信息,讓聽者立刻得著滿足感。他們的信息給人充滿“發財”和“將會富有”的希望、健康和長壽的盼望。提供給人一個積極的思想。」(McConnell, A Different Gospel, 1995, 18頁)

三.     他們的信徒已被這些傳道人說服,不會隨意相信傳統教會反對意見。也發現話語-信心靈恩教會的傳道人在講道時常指責傳統教會,因此信徒們不會接受傳統教會的意見。

 

 

方言問題

    許多靈恩派的信徒常教人尋求聖靈充滿,而聖靈充滿其中之一的表徵,就是說方言,若沒有此表現,就要不斷追求,不要中止,直至有說方言的經驗為止。靈恩派教會說方言的恩賜是「私人祈禱的語言」,或說是「天使的語言」,只有上帝知道。

    方言(原文,glosolalia)由兩個希臘文字合在一起,舌頭(gloso)及說話(lalia),也就是由舌頭/口所說的話。原本用來指人類或不同民族的話語。但是,聖經多次的用法似乎不只是指一個意思。學者們對聖經的方言有不同的解釋,大致有二種:

. 鄉談(徒2:3-11):就是別國的話(hetero glosolalia)或可16:17「新方言(glossalia kaine)」。只要你是那個地方的人,便能聽得懂,例如,溫州話,海南話,藏語等等。

. 方言(林前12:10,30;14:2-6,8,13-14,18-19,22-23,26-27,39):這不是一般人能聽得懂的,可能就是林前13:1所說的「天使的話語」。不是屬地的一種鄉談。除非聖靈感動人翻譯出來,不然無法明白。保羅也指出,說的人雖然本身不能翻出來,但心裡能領悟。另外,在聚會中上帝既感動人說方言,也必感動別人翻出來。

    我們相信「方言」在聖經中的含義也只限於這兩種。關於近來有人提出另一種“方言”,說方言是「舌音」,指一種沒有系統,講說時只含簡單數個「滴滴塔塔…」,自己也聽不懂,時而大聲時而小聲,不受控制的舌音。我們反對這樣的定義,聖經也沒有指明有這一種的方言。

 

聖經多次說明方言這件事:

. 方言是最末的恩賜:「…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師,其次是行異能的,再次是得恩賜醫病的,幫助人的,治理事的,說方言的。…」(林前12:28),方言是被排在最末後。另外,保羅在其他地方提及屬靈的恩賜時(羅12:3-8;弗4:11),並沒有提到方言。可見方言在教會中並不佔有重要的地位。

. 方言是向不信的人作見証:林前14:21- 25指明方言恩賜是為向不信的人作証,即對「這百姓—以色列人」,他們心中懷著不信,於是用方言神蹟對他們講,作出最後努力之一個作為,証明主是真的,而他們不信是不對的。

. 方言是造就自己:林前14:4節,「說方言的,是造就自己,作先知講道的,乃造就教會。」保羅這樣提出目的是要弟兄姐妹多追求造就教會的恩賜。保羅作見証說:「但在教會中,寧可用悟性說五句教導人的話,強如說萬句方言。」(林前14:19)

. 講方言必須有翻譯:「若有說方言的…也要一個人翻出來,若沒有人翻,就當在會中閉口…」(林前14:27-28),「所以全教會聚在一起的時候…偶然有不通方言的,或有不信的人進來,豈不說你們癲狂了嗎?」(林前14:23)。

 

 

   

神蹟醫治

    靈恩派著重神蹟醫治及權能佈道,引起不少人的關注。認為今日教會要回到五旬節的大能力中,如古代使徒一般,有行神蹟或醫病的恩賜。因此在靈恩派教會的佈道中時常帶著權能的醫治來表達福音的大能。


    按神創造的大能來說,神蹟的真正意義應包括一切出於神的大能的事蹟,不論是「自然的」或「超自然的」。我們從聖經看見主和使徒們有治病行神蹟的事情發生,目的是要彰顯神的榮耀和証明衪是上帝的兒子(約20:30-31)。而事實上,有許多聖經的例証,使徒除了用大能的奇事,叫人相信福音信息的可靠外,並沒有用醫病的恩賜。

    福音書中用來形容神蹟的主要字彙有兩個:

一.大能(原文,Dunamis):是指一切擁有威力或能力的事(太11:20;14:2;可6:1-2)。有時用奇事(原文,Teras,指一切令人驚奇的事,約4:48等)。

二. 有意義的事(原文,Semeion)指徵兆,多用在約翰音書中(約2:11,18,23;3:2;4:54;6:2,  14,26,30;7:31;9:16;10:41; 11:47;12:18,37;20:30)。兩個意思注重神蹟是彰顯上帝的大能或上帝在一個時代中顯示徵兆說明他的作為。

    讓我們來看看一些聖經對神蹟奇事的教導:


一. 主耶穌的復活是最大的神蹟:太12:38-40;16:2-4說明兩件事:

   1. 主耶穌行神蹟不是人所勉強的,也不隨人的喜歡便給人成就的。

    2. 在一切的神蹟中,最大的神蹟是主耶穌死後三日復活。一切的神蹟,都不過為著証明這個神蹟。如果神蹟使人忽略主耶穌死而復活的福音,那一切的神蹟都變為無意義。

二. 信徒的得救主要是靈魂的得救,身體的得贖是未來的:雖然基督的救贖包括了我們的身體和靈魂(帖前5:23),但是整個的救贖計劃卻是按照不同的步驟進行。靈魂的得救是現今得著的(路23:43),但身體的得贖卻是將來的(羅8:23)。身體的疾病是今生肉體不能完全避免的。神醫並不是救恩的一部份。 

三. 主耶穌的事奉不以神蹟為主:當人們因他醫好了許多病人想留住他的時候,他說:「我也必須在別城傳上帝國的福音,因我奉差原是為此。」(路4:43),也多次禁止那得醫治的人不要告訴人(太8:4;9:30;可3:12;5:43;7:36)。可見他無意以神醫作為傳福音的一種號召,倒是恐怕人們注重他的神醫過於他的福音。

四. 不可與主耶穌的神蹟相提並論:照四福音書的記錄,主耶穌醫治的神蹟有十七個,其中沒有一個不是立刻好的,更沒有過了許多才漸漸好,或不能醫好的。

五. 保羅並沒有對任何人都用神醫:保羅雖然醫治好些病人(徒14:8-10;20:9-12),但他最得力的同工提摩太卻「屢次患病」(提前5:23),另的有腓2:25-30;提後4:20。保羅亦在身體的疾病和痛苦中,但仍有喜樂的心事奉上帝(林後12)。
                         
六. 聖經並不鼓勵神醫:「…你因看見了我(耶穌所行的神蹟)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約20:29)也提醒末世的信徒要小心印証神醫的事情(帖後2:9-10)。

七. 聖經沒有指明疾病必須用神醫:強調神醫的人時常引用出15:26「耶和華是醫治你的」,賽53:4;太8:17「上帝的擊打」,彼前2:24;賽53:5「得了醫治」証明應當尋求神蹟醫治。詳細查看這些經文,上帝是應許我們得醫治,但並沒有說必然用超自然的方式來醫治我們的疾病。

    引用宣信(A.B Simpson)的話說:基督的救贖帶來全人的醫治,這種全人的醫治是上帝國臨到的記號,但尋求神蹟醫治的人往往在這真理上走向極端。上帝國臨到,在屬靈方面,我們已得救進入上帝的安息和豐盛,但等到主再來時才得以完全(帖前5:23);在肉身方面,同樣也要等到新天新地時才得到完全的醫治。所以,當我們有疾病時,應當禱告,請可靠醫生診治,也應當讓上帝在我們身上完成衪的旨意,保持對聖經的態度,尋求上帝的旨意和上帝的榮耀。

靈洗及聖靈充滿的問題

    靈恩派主張的重要教義之一,就是「聖靈的洗」。他們相信靈洗和重生不同,它是繼重生之後而來的,要求大家熱烈追求。先讓我們查考聖經的記錄,然後才討論不見的見解。

    「澆灌」(原文,ekcheo)在新約聖經中的用法有:「澆灌」(2:17-18,33;3:6),或「倒出」(2:15;16:2-4;16:8;16:10,12;16:17),或「流」(22:20;3:15;16:6),或「漏」(9:17)。總意是「澆」或「倒」的意思,並不注重「被澆」,「被倒」者方面的情況,乃注重傾倒者方面的動作,也就是主動權在於上帝方面。

    我們將按各個經文來討論聖靈充滿及靈洗的事。

 

. 3:16:「約翰說,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

              但有一位能力比我更大的要來,

       我就是給他解鞋帶也不配。

              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

 

  此經文中第一句和第四句是對句。第二句和第三句是對句。第二個對句是比較耶穌和約翰的身份。第一個對句是比較耶穌和約翰的施洗:一個是用水施洗,另一個是用聖靈與火施洗。綜合這兩個對句,我們可結論說,約翰的水洗只有外表的記號,代表猶太人/舊約的悔改潔淨禮(並沒有外在果效),而耶穌的靈洗是內在的洗,代表新約/基督教會的洗(並附有外在果效:滿有聖靈的能力)

  這節經文至少帶出一個重要的真理:耶穌所開始的時代是一個聖靈的時代,其特徵為靈洗,一種內在的洗禮;不再繼續舊約/舊約時代的外在的水洗。每一個來到耶穌面前並接受他的人都要經歷這個內在的聖靈的洗。

   何謂「聖靈與火」的洗?讓我們來分析其他符類的經文:

  約1:33「聖靈」。  太3:11「聖靈與火」。  

  可1:8 「聖靈」。    3:16「聖靈與火」

 

  可見不同的福音書作者對耶穌的施洗有不同的表達。先讓我們來解釋「火」的意思。

  按照新約對火的解釋有:太25:41;15:6;帖後1:7;10:27;彼後3:10-12;20:14-15,這些經文都清楚是指“審判”的意思。也就是說,耶穌所帶來的洗不只是聖靈的洗(第一次來),也帶來審判(第二次再來)。只有約16:9有意加重其意義說明聖靈的來臨多少已經在這世界施行了審判的工作。的確,大多數的新約經文指火是審判,所以馬可和約翰福音可以單指耶穌來是用「聖靈」施洗,不提「火」的洗;目的是要與施洗約翰的工作直接作比較。

 

. 3:22;4:1;4:14;4:16-19

  路3:22    耶穌受洗,聖靈降臨。

  路4:1     耶穌被聖靈充滿,被聖靈引到曠野受試探。

  路4:14    耶穌受試探後,滿有聖靈的能力回到加利利事奉。

  路4:16-19 耶穌進入拿撒勒的會堂,讀經說:主的靈在我身上

 

  以上經文給我們看到一個清楚的例子,耶穌受洗有聖靈降臨(所謂靈洗),他的生活(勝過試探)是因為聖靈充滿(filled with),他的事奉是滿有聖靈(full of)的。接下來的經文形容耶穌如何被聖靈充滿,滿有能力的回去加利利傳道。

  我們不可單以耶穌作為例子証明靈洗、聖靈充滿、滿有聖靈的解釋。耶穌基督本身是上帝,他可不需要靈洗。為何耶穌又要受洗/受靈洗呢?這不在本文章討論內。(一般的解釋認為他盡諸般的義/印證為上帝的兒子/作為信徒受洗的源頭)

  雖然這幾節經文不能說明靈洗和聖靈充滿的解釋,但是它給我們一個答案;就是靈洗、聖靈充滿、滿有聖靈之間的密切關係。這些事多數同時出現,分不開,但卻有分別。聖靈充滿外在的果子是可見的,就是耶穌滿有能力的出去傳福音。

 

. 2:1-13;2:38-42

  「五旬節到,大風吹過,充滿了他們所坐的屋子,他們就被聖靈充滿(filled with)說起別國的話/鄉談。」(2:1-13)

  這是第一次有關聖靈降臨和靈洗的記載,一方面應驗了施洗約翰和耶穌的預言(1:4-5),另一方面說明了一個新時代/聖靈時代的開始。

  「大風吹過,充滿如火焰」可見當時聖靈降臨時的景像:聖靈(希伯來文ruah=靈/風)如風一般吹動,充滿(filled),如火焰(應驗珥2:28-32景像)

  可以這麼說:聖靈充滿有時是緊接著靈洗之後的結果(果效),接著是門徒滿有能力和膽量的以其他的鄉談來傳講福音。  

  「彼得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於是領受他話的人就受了洗。」(2:38-42)

  這記錄是連接著五旬節的事情。把它和徒2:1-13擺在一起分析比較適切。「奉耶穌的名受洗」即是接受耶穌的施洗/或耶穌所吩咐使徒門的洗禮(28:19)

  我們必須留意彼得在此的談話,也是當時真實的情況,就是當他們悔改、奉耶穌的名受洗(水禮)、罪就得著赦免、接著就領受聖靈(靈洗)。這四件事是同時發生的,並沒有時間上的分別。這裡的信徒領受了聖靈(也就是靈洗”),接著就有聖靈充滿(滿有聖靈的能力)這外在的表現來証明。

 

. 8:14-17

  「使徒在耶路撒冷聽見撒瑪利亞人領受了上帝的道,就打發彼得約翰兩人到了,就為他們禱告,要叫他們受聖靈。因為聖靈還沒有降在他們一個人身上於是使徒按手在他們頭上,他們就受了聖靈」。

 

  這是一個真實的事件,就是撒瑪利亞人相信了福音,彼得約翰去按手使他們受聖靈。這事件至少說明三個實事:

一.彼得約翰代表耶路撒冷教會証實接納撒瑪利亞人加入教會,這破除了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幾百年來的仇視。

二.証實了使徒從耶穌領受的特別權柄(16:18-19;28:18-19)(以上一.和二,一起說明了為何撒瑪利亞信徒受洗後要隔一段時間等使徒來促成這件事。我們可以肯定的說這受洗和靈洗的間隔是獨特的,只發生在這裡。以後受洗和靈洗並沒有這時間上的分別)

三.信徒們領受了聖靈(靈洗)。「他們受了聖靈」當然由聖靈充滿/滿有聖靈的能力這果效辨別出來。        

 

. 10:44-48

  「彼得還說話的時候,聖靈降在一切聽道的人身上。那些奉割禮和彼得同來的信徒,見聖靈的恩賜也澆在外邦人身上,就都希奇,因為聽見他們說方言於是彼得給他們施洗」。

 

  這是彼得見到主耶穌向他所顯示的異象後到外邦人哥尼流家去傳福音時發生的事件。靈洗不只印證了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同歸於一,在此也印證了外邦人和猶太人同歸於一成為基督的肢體了。彼得也指明這是應驗了耶穌的預言(11:16)。這裡也清楚說明領受聖靈/靈洗就是「聖靈的恩賜(dorea,禮物)」。可見聖靈是上帝的禮物,可降在人身上。說明任何人接受聖靈的人,得以進入基督裡成為肢體了:「人若沒有基督的靈,就不是屬基督的」(8:9),「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洗(靈洗),成為一個身體,飲於一位聖靈」(林前12:13)

  「因聽見他們說方言,稱讚上帝為大」。可見在此“方言”及“稱讚上帝為大”是聖靈降臨時一個外在的記號,與五旬節的「一樣」。讓其他人看見而証明這些外邦人受了聖靈。關於這裡說方言的記錄,有兩個解答:

  一.說方言和讚美上帝為大是一些外在記號証明信徒領受了聖靈,並不是每一次的靈洗皆帶來方言或其他的外在記號。

 二.這時的處境說明聖靈使用這記號幫助外邦人信徒向猶太信徒証明他們領受了聖靈。因為當時的猶太人極困難接受外邦人進入自己的群體。

 

. 19:1-7

  「保羅到以弗所,在那裡遇見幾個門徒;問他們說:你們信的時候,受了聖靈沒有他們說:是(施洗)約翰的洗保羅聽這話,就奉主耶穌的主受洗。保羅按手在他們頭上,聖靈便降在他們身上;他們說方言,又說預言。」

 

  使徒行傳中第四次的靈洗發生在施洗約翰的門徒身上。保羅的行動印證了施洗約翰和耶穌及彼得所說的話:「約翰是用水施洗,但你們要受聖靈的洗」。這件事讓我們見到,接受聖靈或靈洗的方法是悔改信主(接受耶穌為救主)。施洗約翰傳的只是悔改的信息,沒有真正叫人接受那復活的基督為救主。保羅向他們講解福音的信息以後,為他們按手印証他所傳的是真實的。保羅,作為一位使徒,有這樣按手的的權柄,聖靈也藉著這樣的行動在這些人身上印証保羅的傳講。這些人也藉著領受聖靈歸入基督,成為教會的一份子。同樣在哥尼流家中的情況,當聖靈降臨在這些信徒身上時,他們有“說方言”及“說預言”的外在記號。 

    我們可結論說:

. 從福音書和使徒行傳,可見領受靈洗早從施洗約翰的預言中就清楚說明。耶穌也是那位把聖靈的洗(靈洗)帶來的人。只要奉耶穌的名施洗就是促成了靈洗的工作。受了靈洗以後,必然有聖靈充滿/滿有聖靈的能力這果效。這聖靈充滿時,有時會出現鄉談/說方言/行神蹟/讚美上帝/說預言/傳講福音,這些皆是一些外在的記號。按著今日處境的情況,就如當日哥尼流和以弗所的處境,相信今日聖靈一樣會在信徒身上使用更多的記號來証明他們是受了聖靈,例如,熱心的事奉上帝、傳福音、讚美上帝、為主作見証、講解聖經、說方言、行神蹟等等。

. 接受聖靈或靈洗必須先悔改信主;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一切悔改信主的人,只要奉耶穌的名受洗,都可以接受聖靈或是靈洗。

    從多次的記錄中,也可見「聖靈的洗」、「聖靈澆灌」、「受聖靈」是可以混合使用的名詞。而「聖靈充滿」,除了曾用於信徒受聖靈的經歷(2:4)之外,也常常單獨用於信徒受聖靈以後屢次再得充滿之經歷(4:8,31;6:3;7:55;9:17;11:24;13:9,52)。可見「聖靈充滿」不像其他三種講法,它在信徒的靈性中是多次發生的。

. 從使徒行傳的記述,路加似乎抱著一個目的來記錄聖靈的工作:她如何從耶路撒冷開始,然後至撒瑪利亞,最後至外邦之地,帶領門徒傳福音和建立教會。這不只是應驗了耶穌的預言及使命,也讓受書人提阿非羅見到這福音如何傳到外邦地和教會如何被建立起來。任何初期教會中靈洗、聖靈充滿、說方言之事的發生皆必須在這大前提之下來認識。不可以把每一個事件抽離這主所要成就的目的獨立分析其意義。也就是說,這些聖靈事件的發生都是為了要完成傳福音的廣傳和教會建立。路加目的不是要寫“聖靈行傳”,而是要寫福音如何藉著“使徒的行傳”由耶路撒冷傳至外邦地,而聖靈是如何在當中促成這傳福音的工作。

聖靈的洗和重生有何關係呢?

      按照約3:3-9節,重生(anothen)這希臘文字本來含有兩個意思:就是「第二次再生出來」及「從上頭(指上帝或屬靈的)而生」。可見這是一個雙關話。 重生和水與靈生的意義雖不等於也極相近,它們之間並不代表兩個不同的意思,而是可以互相對換。見和進的意義也是如此。這裏最主要的意思要信徒明白重生或水和靈生是進入上帝的國度(或永生)的方法。

    「水與靈」這詞句主要的解釋有兩個:

. 相信「水」是指施洗約翰的水禮,是當時猶太人所領受悔改之禮,而「靈」是指基督教的重生。指明猶太教式悔改的水禮不足夠,而需要聖靈的重生。

二. 把水當著是基督教當時的洗禮,這洗禮必須有靈洗的實質,因此用「水和靈」來形容。

    查考舊約,它沒有直接提出「水和靈」的洗禮。但是卻預言上帝的靈在末世將澆灌上帝的子民(珥2:28),又有一處指明水和靈將出現在一起使以色列人潔淨並獲得新心跟隨上帝(結36:25-27)。

  一般上教會認為「水和靈」就是「重生」,而「重生」是與「聖靈」有密切關係。我們可結論說,重生就是聖靈的工作(約3:6-8),就是靈洗,也是進入上帝的國度或永生的方法。

    盼望我們常常被聖靈充滿。如何常常被聖靈充滿呢?

. 渴慕相信主的人:

約7:37-38指人若渴了,可以到主耶穌那裏去,並且在39節解釋說這些話是指著信他的人要受聖靈說的。信徒的信心也是領受聖靈充滿的條件之一,加3:14「使我們因信得所應許的聖靈。」弗1:13「…既然信衪,就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

. 聖靈降臨在接受主的話的人身上:

徒10:44「彼得還說話的時候,聖靈降在一切聽道的人身上。」

. 對付罪的人:

約16:8「衪(聖靈)既來了,就要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

. 順服:

徒5:32「我們為這事作見証,上帝賜給順從之人的聖靈,也為這事作見証。」

加5:16「我說,你們當順著聖靈而行,就不放縱肉體的情慾了。」  


屬靈恩賜問題

靈恩派注重追求各種屬靈恩賜,尤其是哥林多前書所列的恩賜,也認為這些恩賜今天的信徒照樣可以得著。當然上帝願意賜屬靈恩賜給信徒,這些屬靈恩賜對教會和信徒是有價值和重要的,但可惜今日在教會中,卻引起許多運用屬靈恩賜的錯誤觀念。相信當日的哥林多教會也是有這樣的困難,因此保羅才給以指正。

 

    先讓我們來討論聖經中所說的「恩賜」。

 

. 「恩賜」(charismata)是出於上帝的「恩典」(charis):這字在保羅書信出現16次,在彼得前書4:10出現另一次。歸納它的使用法,可分為廣義和狹義的用法。廣義的用法有羅5:15,16;6:23;11:29的恩賜,指上帝在基督裡的救恩,或信徒得到的福氣(林後1:11;羅1:11)。狹義的用法特別指一些特別的才幹、技能,或裝備,例如林前1:7的口才、知識及羅12:3-8;林前12:4-11 預言、執事、教導、勸化、治理、智慧的言語、知識的言語、醫病、信心、行異能、先知講道、辨別諸靈、說方言、翻方言等等。可見狹義的或特殊的恩賜直接與教會的建立有關。

    按這字的使用,恩賜與恩典息息相關:「按著所賜給我們的恩典(charis),我們各有不同的恩賜(chrismata)。」(羅12:6)

. 「屬靈恩賜」(pneumatika)是出於「聖靈」(pneuma),也是出於上帝的「恩典」(charis):林前12:1;14: 1處皆說恩賜是「屬靈的」(pneumatika),也就是這些特殊恩賜的源頭是出於聖靈。把羅12:3-8及林前12:1;14:1所指的恩賜排在一起看,讓我們看到恩賜不只是出於聖靈,也是上帝恩典的賜與:上帝按著衪的恩典藉聖靈賜下這些特殊的恩賜。可見恩賜不是人所成就的,完全是上帝所成就的。人忘記他所獲得的恩賜是上帝所賜的,那只會引來驕傲和迷惑。

. 各樣恩賜是三位一體上帝的工作:「恩賜原有分別,聖靈卻是一位。職事(事奉)也有分別,主卻是一位。功用也有分別,上帝卻是一位,在眾人裡面運行一切事。」(林前12:4-6)這不是三類的運行,乃是同一個現象,用三種不同的方式去描寫而己。弗4:7進一步說明基督也參與賜給恩賜:「我們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給各人的恩賜。」可見,運用恩賜時不可偏袒或過份高舉某一個位格的賜與。

. 恩賜各有不同:羅12:3-8;林前12:4-27都一起說明恩賜是多元化的,出現在不同的信徒身上。

. 運用恩賜必須盡力、忠心、出於愛心:羅12:6-8說明必須「專一」的運用恩賜。彼前4:10-11是按著「聖經」及「上帝所賜的力量」。林前13:1說「沒有愛」恩賜就沒有價值了。

. 上帝按不同的需要賜給教會不同的恩賜建立教會:羅12:3-8;林前12:4-11;弗4:7,11;彼前4:10-11都一起說明在不同的教會處境和需要中,上帝賜給信徒不同的恩賜。當日上帝按著教會的需要,賜下不同的恩賜,今日上帝也會按著教會不同的需要而賜下更多不同的恩賜。今日的信徒必須去發掘更多的恩賜。主要是為了「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弗4:12),「耶穌基督得榮耀」(彼前4:11)。

 

    最後,引用保羅的勸勉:「你們也是如此,既是切慕屬靈的恩賜,就當求多得造就教會的恩賜。」(林前14:12)

 

護教的動機與歷史鑒戒

教會在每一個時代都必須認真地拾起護教的責任。護教的任務包括什麼?積極方面,護教者必須宣講真理護教的目的,不是討好世人,護教的動機是將人的心意奪回,信服基督 (林後10:4-5)。我們不可以出於懼怕的心來從事護教的工作:我們不必,也絕不應該怕十字架的福音會得罪世人,因而重新包裝我們的福音"資訊"來迎合世人的喜好。十字架對世人來說,不是絆腳石,就是愚拙,這是聖經明明的教導;可是對那些蒙上帝大能的恩典得救的人,福音總是上帝的能力,上帝的指揮 (參考:哥林多前書,第1,2章) 。

消極方面,護教者必需指出每一個時代的思潮背後的世界觀 (worldview)。世界觀包括人對宇宙,上帝,靈界等的信念;這是 “本體論” (metaphysics) 方面的信念。世界觀也包括人對真理,知識等的信念,與科學,哲學之間的關係;這是 “知識論” (epistemology)方面的信念。護教的任務,是攻破世人思維的營壘–就是那些攔阻人來到基督面前順服信靠他的事情–哥林多後書10 :4,5。


護教與傳福音是息息相關的。我們必須宣講真理:我們只可以講真理,不可以以錯誤的道理教導人。新約聖經常斥責那些宣講錯誤道理的人 (提摩太後書第3章;彼得後書第2章) 。回顧歷史,我們不難可以看見很多異端的起源,都因某種護教的動機。有人會這樣想:"我若要說服知識份子信基督教,必須顯示基督教是符合當代思潮運動的。我必須給知識份子看到基督教在理性上是可以被尊重的。" 聖經的教義就因此有意無意地被妥協,以流行的哲學理念取代之。


早期教會後(第二世紀)的護教者,如猶斯丁( Justin), Aristides ,和雅典哥拉(Athenagoras)等,多是愛主的信徒。可是他們往往妥協了聖經的創造論;而與諾斯底派 (Gnosticism) 的世界觀的"上帝"與"靈體存有"(a continuum of being - aeons) 等觀念妥協。


在聖經裏自我啟示的上帝,是有位格的,是三個位格(tri-personal) 的上帝,是有屬性(attributes) 的上帝。可是諾斯底派的上帝,是沒有位格的:上帝是不可知的,沒有屬性,在存有之上的存有。聖經中的上帝是三位一體的,聖父,聖子,和聖靈是同等的,每一位元都有所有上帝的屬性。受了諾斯底派影響的上帝觀,在三位一體方面,就有了三位之中高低之分:聖子,聖靈從屬聖父 (subordinationism)。他們認為,這樣來理解三位一體,聖子和聖靈才可以與世界交往,因為父–最高的存有者–不可能與邪惡的物質世界交往。


基督教的信仰,因此與世俗哲學宗教融合,成為混合物 (syncretism)。今天宗教的多元主義 (religious pluralism) 已經成為多位福音派神學家的壓力。要否與儒家,道家的哲學會同?融合?混合?


歷史上有不少從護教的動機出發的:革利免 (Clement of Alexandria),俄利根(Origen),阿奎那 (Thomas Aquinas),士萊馬赫 (Friedrich Schleiermacher),20世紀的神學家 (如:布特曼Bultmann, 田立克Tillich 等) ,他們都想在文化知識界裏表示基督教有理性的價值 。士萊馬赫的名著:On Religion: Speeches to theLearning Despisers of Christianity,正是為了向那些藐視基督教的知識份子詮釋基督教的真義。可是士萊馬赫是一位泛神論者,他所提到的上帝,與自然、宇宙無異。很不幸地,當代福音派的神學家不少有推崇士萊馬赫思想的。弟兄姐妹們接受了一種人文主義思想 (不論是士來馬赫的浪漫泛神主義,或是存在主義影響之下的新正統神學) ,信仰的根基不穩,就很難批判另一種人文主義思想 (如後現代的解構主義) 了。


我們必須承認,基督徒與神學家的護教動機往往都是很好的。他們都向向這個邪惡,抵擋基督的時代宣講福音。華人的神學教授和普及護教的講員也不例外。可是因為在世界觀 (或稱方法論)方面不警醒,因此在真理的認識與福音的宣講上,就與世俗的思潮妥協了。華人教會有這種傾向嗎?前車之鑒,還有聖經的警告,我們不得不謹慎。


親愛的讀者:你至終效忠於上帝嗎?還是"理性上被知識份子尊重"?或一個抽象的真理?或某一個哲學傳統?若不是效忠於上帝的話,請不要作護教者。




2020年7月15日 星期三

與上帝為敵的人

既然有一位上帝的存在,禍哉,那些與上帝為敵的人。

 

上帝長遠活著為了報應他們。到了我懲罰你的日子,你的心還能忍受嗎?你的手還能有力嗎?我耶和華說了這話,就必照著行(結廿二14)。

 

譬如,玷污上帝的安息日,反對祂的聖徒,在塵土中踐踏這些珠寶。就像那些在上帝話語前生活表裡不一的人一樣,竟叫天上無可限量的威嚴者與自己(上帝)為敵。他們的結局將是何等悲慘!

 

我若磨我閃亮的刀,手掌審判之權,就必報復我的敵人,……我要使我的箭飲血飲醉(申卅二41-42),只聽到獅子的吼叫就覺得夠恐怖的了,那當它撕開獵物時將更是何等地恐怖?

 

你們忘記上帝的,要思想這事,免得我把你們撕碎(詩五十22),哎呀!那些繼續犯罪的人要思想這事!難道我們要使偉大的上帝反對我們嗎?上帝的反擊是慢但卻是夠重的。

 

你有上帝那樣的膀臂嗎(伯四十9)?你能抵擋這樣的反擊嗎?上帝是最好的朋友,卻也是最可怕的敵人,若祂能以目視使人進墳墓,那祂能把他們拋得多遠呢

 

誰曉得你怒氣的權勢(詩九十11)?他們是何等愚昧,為了一滴的享受而喝下一大海的忿怒!巴拉瑟斯(Paracelsus)說:有些人瘋狂到跳舞跳到死,照樣,罪人跳舞跳到地獄裡。

 

罪惡必被刑罰—上帝之存在

既然有一位上帝的存在,那祂會不偏待並以公正報答人。

 

世上的事好像很不公平﹔惡人興旺(詩七十三3)。那些試探上帝的人卻脫離險境(瑪三15)。成串上好的葡萄釀酢在他們杯中,敬虔事奉上帝的人卻受逼迫。我吃過爐灰,如同吃飯﹔我所喝的與眼淚攙雜(詩一O二9)。

 

惡人享受一切美善,良善的人忍受一切的邪惡。但既然有一位上帝的存在,那祂將公義的對待人。“……審判全地的主豈不行公義嗎(創十八25)。

 

冒犯者必受責罰,罪人的死期和末日即將來臨。主要笑他,因見他受罰的日子將要來到(詩卅七13)。

 

只要地獄存在,惡者就會受足夠鞭打,只要永恆存在,他們就會有足夠的時間留在那裡﹔而上帝會豐富地回報祂百姓對祂忠心的服事。他們會得著白袍和冠冕。義人誠然有善報﹔在地上果有施行判斷的上帝!(詩五十八11

 

因為上帝是上帝,所以祂會賞賜給榮耀祂的百姓,

 

無神論者之荒謬—否定上帝之存在

既然有一位上帝存在,這就指責那些否認上帝存在的無神論者是愚昧的。宣稱沒有上帝者,比盜賊還不如,因為盜賊竊取我們的東西,但無上帝論者竊取我們的上帝。

 

照樣,我們也可以如此形容無神論者:他們想把那位賞賜我們盼望和安慰的上帝挪去了。愚頑人心裡說:沒有上帝(詩十四1)。他不敢用他的嘴巴說,但他在心裡面說:他如此希望。誠然,無人能作純理論的無上帝論者。連魔鬼也信上帝之存在,只是戰驚的相信(雅二19)。

 

有一個人曾宣稱自己為無神論者,但他在臨死時卻呼喊說:他是被咒詛的。雖然很少的人說沒有上帝,但大多數人都在他們的行為上否定有上帝。“……行事卻和祂相背(多一16)。

 

西塞羅(Cicero)在談論到伊彼鳩魯(Epicurus)的時候,說:他一方面否定上帝的存在,一方面又默認祂的存在。這世界充滿了實際的無神論調﹔大多數的人活得像他們不相信上帝存在。如果他們相信有一位會和他們算帳的上帝存在,那他們還敢說謊、欺騙、生活污穢嗎?如果一位從未聽說上帝的人來到我們當中,我們只有一個方法說服他上帝的存在,就是我們的生活。

 

受苦難為要我們得以完全

    耶稣成爲肉身之前有崇高的地位。聖靈在希伯來書第一章就此作了生動的描述。祂具有永恒天父的一切榮耀,並與祂同等,是出於上帝的上帝,出於真光的真光,出於上帝本體的上帝本體。”

 

    祂從事創造和救贖的偉大工作,最後坐在天父右邊掌權的寶座上。

 

    接著,這寫照有了改變。我們看下去會發覺基督是舊約先知書所記載的受苦難的僕人。聖經用使人驚奇的筆法提示上帝使祂成爲我們救恩領袖的計劃:創造和維持萬有的上帝使耶稣經歷苦難,成爲完全,爲著要使許多兒子一起享受他的榮耀。上帝這樣做是適當的,因爲耶稣原是帶領他們進入拯救的先鋒”(來2:10)。

 

    我們繼續看下去,就會知道基督已經成爲天上的大祭司。今天慈愛和信實的基督爲我們在上帝面前擔當祭司的職位:他雖然爲兒子,還是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他既得以完全,就爲凡順從他的人,成了永遠得救的根源,並蒙上帝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稱他爲大祭司”(來5:8-10)。

 

    這兩個寫照竟是描述同一個人嗎?與父同等的子真的是藉苦難得以完全嗎?與父同在永恒的寶座掌權的,真的要因所受的苦難學習順從嗎?

 

    這是聖經的教導。除了這段經文外,還有無數段的經文這樣教導。上帝藉著衆先知預言耶和華受苦難的僕人會來救贖祂的子孫。但在這寫照旁邊有另外一個明朗的寫照——攻無不克的王(大衛的兒子),會來釋放祂被擄的子民,並且建立公義和平的永恒國度。這兩個都是主耶稣基督的寫照。

 

    由於以色列並不明白彌賽亞必須經過受苦方可登上寶座,所以拒絕接受耶稣。基督徒雖然有新約聖經的清楚教導,但今天仍有很多人未能真正掌握這真理。說到苦難,是我們人生必須有的遭遇時,我們便覺得難以接受或不願意接受。如果我們接受這一點,靈命便會顯得強壯並能爲基督多結果子。我們忽略了因爲人墮落,上帝把苦難列入祂爲其兒女擬定的計劃內,一如祂把苦難列入祂爲其兒子擬定的計劃內一樣。上帝並非有意使人受苦或存心要人受苦,但由於人犯罪,把苦難帶進人生,上帝便用苦難成全祂救贖人的計劃,並使祂的子民像主的形像。

 

    主耶稣是否不夠完美,所以要學習順從,並且經過苦難才得以完全呢?絕對不是。祂是完美的,一如上帝是完美的一樣,祂在永恒中一向是順從的。就上帝的兒子的身分而論,祂是完美無缺的;但就人子的身分而論,祂需要爲祂來到世上來做的工作成爲完全,使祂能爲罪人成爲無瑕的代罪者、無瑕的祭性、無瑕的大祭司。祂要成爲人的救主,所以要在罪惡充斥的人世學習順從,救主成了肉身,必須在受到人間苦難的嚴厲考驗中學習順從。

 

    受苦並非上帝創造萬物的本意;苦難是撒但藉著人的墮落侵入人間所造成的。耶稣完全是上帝,但祂在世上時也完全是人。爲了拯救人類,祂必須完全過著人的生活,並用自己的身體爲人承擔罪的全部重擔。因此,他必須經歷人間極度的苦難。祂在痛苦憂患中學習完全的順從,這樣才成爲我們的救主和大祭司。

 

    掌權的上帝用因人犯罪而進入這世界的苦難,使祂無罪的兒子成爲完全,能夠完成拯救人類的工作。祂用撒但帶來的苦難作爲救主得到榮耀和登上寶座的途徑。主爲我們受苦,使我們有得榮耀的盼望。上帝用苦難使我們得以完全,使我們能夠爲迎接將來的榮耀做好準備,我們會覺得難以接受嗎?

 

苦難臨到時

要思考人生苦難的問題,必須對撒但和其策略,以及上帝應付撒但邪惡詭計的偉大防禦有深入的認識。

 

我們能否學會克服人生所遭遇的憂傷,主要視乎我們對這些憂傷的起源和本性有多大的了解。我們對聖經關乎邪惡的教導未有認識之前、在不如意時,很容易陷入撒但的網羅。多用時間專心設法去認識上帝的計劃和旨意是值得的。因爲這樣我們可以建立一個穩固的基礎,以備有需要時加以使用。

 

我們絕對不可低估敵人的惡毒、權勢和詭詐。輕敵肯定使我們在他面前敗北。我們對敵人雖然要有中肯的認識,但我們用不著怕他。撒但的權勢雖然很真實,但畢竟有限,遠遠不能跟上帝的良善和無邊的能力相比。魔鬼跟天路歷程中擋住基督徒前往美麗宮殿去路的獅子一樣,是被鎖鏈捆縛的。所有鎖鏈都在上帝的手中,有些較短,有些較長,但全部在祂控制之下。撒但對我們懷有惡意,但任他如何逼近我們,都不能超越鎖鏈的長度。基督徒應該深思這些真理。

 

撒但是人生一切苦難的起源。苦難的本性跟撒但一樣,總是邪惡的。撒但陷上帝的子民於苦難之中,是要叫他們享受不到上帝的恩慈可以給予的諸般益處,並要使他們在屬靈的爭戰上失去力量,從而阻止他們擴展上帝的國度,爲求達到目的,他會不擇手段。

 

當遭遇苦難的時候,無論是生病、橫禍,或人生中其他形式的苦楚,我們必須加以正視和衡量。我們必須就所遭遇的苦難提出一些有洞悉力的問題。只有聖經能給予我們所需要的答案。


不如意的事總是由撒但而起,但上帝容許我們有此遭遇。撒但的用意是要傷害我們,但上帝已應許萬事互相效力,即使是不如意的事,亦是要叫我們終於得到益處,叫上帝得榮耀。我們遭遇苦難時,應該抱什麽態度呢?

 

首先,我們用不著跟隨今天一些基督徒圈子普遍有的信念,爲痛苦感謝上帝。因爲這樣就是苦難,歸根到底亦即是爲罪,獻上感謝。上帝憎恨罪,亦憎恨苦難;爲罪和邪惡感謝上帝豈不是說罪和邪惡由祂而起。如果我們覺得必須爲由罪引起的苦難感謝上帝,這顯示我們不認識上帝的性格而自討苦吃。上帝並非虐待狂”,我們不可以把祂看作喜愛叫人受到虐待並爲所受的虐待讚美祂的上帝。我們憂傷的時候,祂比我們更加憂傷。因爲祂知道自己對人類的完美計劃,亦看到人的罪所造的毀壞;我們則沒有這完備的知識。

 

我們不應該爲受苦感謝上帝。但遇到看來是邪惡的遭遇而想到上帝會控制大局,藉著這境況叫我們得到永恒的益處,我們便應該爲祂有主權的愛、智慧和大能衷心獻上感謝。我們必須爲祂的應許讚美祂,安心信靠祂必能應驗的真理。我們遭遇苦難時必須奉耶稣的名抗拒撒但的一切作爲,信靠上帝會抑制撒但的權勢並把邪惡克服。我們有這種態度,便可以盡自己所能去抵擋撒但並克服他要對我們造成的傷害。

 

什麽是斥責撒但”呢?這句話已成爲今天基督徒的慣用語。這話在使用時似乎有多個意思,但並非每個意思都合乎聖經的真理。很多人把它作符咒用——視作有魔力抗拒那惡者的咒語。一個從事心理學的基督徒對我說,他有一個病人,每天一開始總是要斥責撒但。他的意思是這病人會向撒但說一些她相信可以使自己免受撒但侵犯的話。她感到煩惱,因爲她雖然說了自己認爲正確的話,她的日子仍然充滿了難題和挫敗。

 

四福音只有一處地方提到耶稣斥責魔鬼(太17:18)。其實大多數譯本都把這句經文譯成耶稣斥責“那鬼”,我在聖經裏找不到人斥責撒但的記載,雖然有幾處地方提到上帝這樣做。由於聖經中並無明確的例子,我不能肯定基督徒是否有斥責撒但的權勢。

 

另一方面,當我們謹守聖經的原則,相信和順服掌權的上帝的時候,撒但便受到斥責。當撒但要我們進行邪惡的勾當,我們要加以抗拒,重申自己對上帝的權能和善意有信心;當我們處境艱辛的時候,我們仍然要仰望耶稣;當受苦時候,我們要拒絕陷入自憐、恐懼、失去信心的境況;以上各種態度,都是斥責撒但的實際行動。

 

我們用以上合乎聖經的方法斥責撒但的時候,如果對其詭計有認識,便能處於有利的地位。我們必須保持警惕,在邪惡憂傷的時候不要給撒但有占便宜的機會。我們必須堅決拒絕聽從那誘人者的聲音,堅決拒絕陷入恐懼、憂慮、自憐或絕望的境況。當那控告人的指責我們罪孽深重的時候,我們應該記住,上帝早已赦免並且忘記我們的罪,因此可不加以理會。那騙人的叫我們懷疑上帝的愛、權能和能否使我們自足的時候,我們必須毫不猶豫,直斥他是騙子,學效耶稣,用聖經的話回答他。我們知道生死均由上帝主宰,離開身體便是與主同在;因此絕對不應該向那吞噬人的屈服。無論晝夜,我們都必須抗拒魔鬼,不斷用上帝的應許攻擊他,向他一再聲明我們對上帝主權的信仰是不會動搖的。

 

我們必須以整本聖經,而不只以部分經文,作爲堅定的立場。我們必須一再思索和推敲聖經關乎上帝包羅一切的永恒計劃的教導,並把自己和所受的苦難,放在祂用主權的愛和權能包含的完美計劃之內。我們必須祈求上主用不如意的遭遇使我們更親近祂,並教導我們用所受的苦難使靈命增長和得益。我們必須信靠祂用我們的遭遇使耶稣基督在我們裏面聖潔的形像顯得更清晰,這是上帝對祂的兒女最大的期望,是對我們最好不過的益處,亦是我們終於可以得到的榮耀。

 

我們雖然是基督徒,但由於仍然是墮落的人,有時會阻礙上帝用人生遭遇的邪惡來實現祂的旨意,而結果只是自己受苦和蒙受損失,得不著上帝渴望給予我們的任何屬靈的收獲,這是多麽可悲呢?沒有別的事能夠使我們的敵人更加高興。

 

我們可以遭遇邪惡和痛苦的事,但我們無需蒙受損失。如果我們不想在受苦的戰場讓撒但有利可圖,就必須積極與上帝合作。我們最有力的武器是對上帝全盤的計劃有徹底的認識。我們要學習用這知識戰勝撒但,這樣毫不會失去上帝在基督耶稣裏預定我們得到的榮耀,祂正在用現今的日子,預備我們得著這榮耀。

 

 

 

戰勝苦難的屬靈策略

指引我們戰勝屬靈的敵人的經文分散在聖經內不同的地方,把這些經文合並起來便可以知道我們需要知道的一切——不過坦白說,用筆墨談論屬靈的戰略比付諸實施容易。以下是聖經教導我們如何戰勝敵人的五項指引。

 

第一,我們必須認識上帝的話語和加以使用,耶稣受洗後受到撒但試探的時候(太4:1-11),祂用“經上記著說”這一句話把魔鬼擊退。每一次受到試探祂都引述聖經,使試探者無計可施。有一次撒但斷章取義引述詩篇第九十一篇的一句經文,企圖哄騙耶稣上當——但耶稣沒有上他的當,祂對聖經有透徹的認識,所以沒有受騙。主基督第三次用聖經迎擊敵人後,魔鬼便離去。

 

無論撒但扮成什麽角色來侵犯我們,用上帝的話語對付他總是最有力的武器:聖靈的寶劍就是上帝的道”(弗6:17)。但我們必須先熟識聖經才能將之運用自如。我們必須把上帝的道銘記在心。我們必須知道經文的內容、意義、實用價值。我們必須懂得如何加以使用。跟我們詭詐的敵人進行搏鬥時,拿著自己不懂得使用的寶劍是不會有用的。

 

第二,我們必須穿戴上帝爲了保護我們而提供的全副軍裝。我們要戰勝敵人,不但必須知道有上帝賜的軍裝,而且還須用心學習穿戴和使用(弗6:10-18;帖前5:8)。我們作戰單憑來自上帝的力量;只要有正確的目標,用信靠的心去借助上帝的力量,我們便能夠用祂的武器。我們必須認識敵人——敵人的力量、詭詐、惡毒,我們必須相信靠著上帝所賜的力量和裝備,我們能夠抵擋敵人。

 

保羅在以弗所書概述上帝爲祂的子民預備的全備軍裝。他說我們必須把上帝的真理當作帶子束腰——謹記上帝永恒的真理,並以此真理作爲人生的指針:只有真誠無僞的人才能使用上帝的軍裝。此外,我們必須用公義當作護心鏡遮胸;我們得到基督的公義,自己亦渴望過聖潔公義的生活。我們必須用上帝藉耶稣基督而賜下平安的福音,當作預備走路的鞋穿在腳上,不能以別的信息代替,我們必須在日常的生活爲上帝作和平的使者;我們必須高舉信德當作盾牌,全然相信上帝和祂的話語,便能抵擋撒但發射的任何火箭;我們必須戴上救恩的頭盔,不要懷疑上帝已經救我們脫離罪的刑罰,現時祂正在救我們脫離罪的權勢,終有一天祂會救我們永遠離開罪。對目前,我們有信心便足夠;對將來,我們需要有盼望。兩者都來自上帝不變的愛。我們必須佩帶聖靈的寶劍——即上帝的話語——並加以使用。我們必須不停地用懇切的禱告來配合一切的努力,因爲我們只能靠上帝的靈取勝。

 

第三,我們必須隨時保持警惕。士兵如果鬆懈疏忽,即使有最佳的武器亦沒有用處,我們必須慎防撒但有機可乘,占了上風。這是保羅在以弗所書四章二十六至二十七關於義憤的教導。他說: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也不可給魔鬼留地步。”撒但總是伺機在我們不留上帝的時刻襲擊我們——例如當我們動義憤含怒過久時,他會促使我們大發無理的脾氣。彼得同樣警告我們“要謹守警醒”,以免撒但有機可乘(彼前5:8)。耶稣多次提醒門徒要警醒、謹慎、作好准備。我們面對奸狡敵人的襲擊,如果要戰勝,須慎防隨時會發生的危險,並且要警惕,無論何時都不給撒但有占上風的機會。

 

第四,我們必須抗拒敵人。聖經不但勸勉我們要順服上帝,亦教我們要抗拒敵人:務要抵擋魔鬼,魔鬼就必離開你們逃跑了”(羅4:7);“你們要用堅固的信心抵擋他”(彼前5:9)。保羅說上帝把軍裝賜給我們,是要我們堅守基地,抗拒撒但,站穩後在戰場上保持勝利。他又勉勵我們要爲真道打美好的仗(提前6:12)。我們要進入敵區作戰,驅使入侵者,爲上帝的國度收復失地。

 

我們作戰的辦法是逃避誘惑(林前6:18,10:14;提前:11;提後2:22)和抗拒撒但。當那誘惑人的用表面極富吸引力其實卻是網羅的東西引誘我們上當的時候,無論那東西有多大的魅力或顯現得如何合情合理,我們必須轉身逃避。我們這樣做就是奉上帝的名迎擊敵人,與敵人短兵相接。

 

最後,我們所有的戰略都靠聖靈的幫助,都靠向聖靈求救。只有聖靈能教導我們如何披上屬天的軍裝和如何揮動祂的寶劍。如何保持警惕,如何抗拒,如何進攻和如何逃避試探:只有聖靈能向我們傳授機宜。敵人要像潮水一般被主推動沖走”(賽59:19)。我們必須祈求上帝帶領我們用聖經教導的戰略,去戰勝我們惡毒的仇敵和他的隨從,用祂攻無不克的旗幟領導我們作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希特勒侵占英國的計劃失敗,因爲防衛國土的英國戰機,在歐洲的上空作戰制勝敵人。戰機的機師知道唯一的希望是占居高臨下的優勢,向下襲擊敵機。

 

我們進行屬靈爭戰的地方亦是高空。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弗6:12)——“天空”指無形屬靈的真實境界。一如大戰時期戰機的機師一樣,我們唯一的希望是由上向下攻擊敵人。我們要勝利就必須居高臨下。

 

上帝的計劃正是要使我們得到淩駕的地位。祂使基督從死裏復活,叫祂在天上坐在自己的右邊,遠超過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不但是今世的,連來世的也都超過了,又將萬有服在他的腳下(弗1:20-22)。我們在基督裏立刻有超越任何仇敵的高度,可以與我們的死敵作戰並且得勝。

 

 

 

撒但的策略——誘惑、欺騙、控告、吞噬

撒但有很多傷害上帝子民的策略。其中最危險的四個是暴露其惡毒的本性。以下是這本性的幾個寫照。

 

第一個寫照,撒但是誘惑人的。他今天誘惑我們的方法跟他誘惑夏娃和企圖誘惑基督的方法一樣——牽引我們的慾念;即約翰一書二章十六節所說的“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和今生的驕傲。”當夏娃見那果子好作食物,悅人的眼目又能使她有智慧,她不理會上帝的命令,把手伸向那果子(創3:6)。今天我們同樣很容易受到誘惑去順從自己的慾望。撒但及其爪牙每日都企圖用五花八門的事物來誘騙我們。

 

第二個寫照,撒但是欺騙人的,我們常會受不住誘惑,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因爲他是極高明的騙子;他很少公然誘惑,他向我們下手的方法就像蛇用詭詐誘惑夏娃一樣”(林後11:3)。聖經要我們提防“魔鬼的詭計”(弗6:11)和網羅(提前3:7;提後2:26)並且要我們防範撒但棋高一著,乘虛而入(林後2:11)。

 

撒但是沒有真理的,他是說謊的,也是說謊的人之父(約8:44);是欺騙列國的(啓20:3);是迷惑普天下的(啓12:9)。他永遠不會放棄欺騙我們;可悲的是他成功的次數實在太多了!

 

撒但行騙的時候會把自己裝作光明的天使”(林後11:14)。他用假基督,假先知和他們所行的假神蹟奇事去欺騙上帝的子民,連選民也想迷惑(太24:24)。他確實有誘惑一些信徒(約一2:26)。基督用稗子的比喻(太13:38-42)說明收割之前很難將撒但撒的稗子從麥子中分辨出來。現時代表惡者之子的稗子往往在人不察覺時,在教會出現,有時甚至以領袖的身分出現。

 

撒但有時確實如吼叫的獅子(彼前5:8),但他通常會以裝扮溫柔的面目,用假師傅。假標准、假目標和假教義來騙我們,使我們用他的方法做上帝的工作。他會蒙蔽我們的思想,混淆我們對事理的判斷力,使我們信心軟弱,叫我們輕重倒置,或叫我們懷疑聖經——“上帝真的說過……”(創3:1)。他甚至會哄我們,使我們以爲他不存在。他會不擇手段,用盡方法去防礎上帝在我們內心或藉我們進行的工作。他是最大的騙子。

 

撒但第三個寫照,是控告者,他晝夜在上帝面前控告我們(啓12:10)。他雖然知道十字架已經決定了勝負,卻仍然繼續在上帝面前控告我們。不過這些控告都傷害不了我們。因爲蒙高舉的基督是我們的大祭司,耶稣爲我們進入天堂,現在顯現在上帝的面前(來9:24)爲我們作中保,駁斥撒但的一切控告。

 

不過撒但能夠用另一種控告的方式,這方式經常使上帝的子民受到束縛。他向我們的良心提出控告,使我們的內心有不應該有的罪孽深重的感覺,失去了可蒙上帝使用的能力。

 

當我們認罪、悔改、離棄罪的時候,上帝赦免我們,並且潔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一1:9)。這罪不能再控告我們;這罪對我們不再有力量,上帝不再記著這罪;我們除了記著日後不要再犯之外,亦應該忘記以往的罪。基督徒每一日都可以得到上帝的赦免。

 

但撒但叫我們的良心記起以往的罪,叫我們感到不安、挫敗、失望、自疚、懊悔,甚至絕望。他知道只要能夠使我們念念不忘反省自責,就可以使我們在屬靈的爭戰上失去與邪惡對抗的力量。

 

撒但叫我們感到罪孽深重,罪責難逃;聖靈則叫我們知罪——通常是具體的罪行而並非撒但給我們含糊不清的內疚——然後使我們悔改、認罪、蒙上帝赦免。我們必須學會分辨這兩個不同的聲音,作出相應的反應;斥退控告我們的魔鬼,順從聖靈的指引。

 

撒但第四個寫照是吞噬者。聖經告訴我們: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前5:8)。撒但暴露他這一方面的本性時,不是去引誘信徒犯罪,騙他犯錯或控告他使他靈命癱瘓,而是傷害他的身體,使他失去能力,甚至喪命。撒但對上帝和祂的國度懷有深仇大恨。

 

啓示錄12:3-4說:“紅色的巨龍站在孕婦(以色列)面前……等著要吃掉她生下來的嬰孩(耶稣)”馬太福音二章十六節記載當希律聽聞耶稣出生的事,他受到撒但的慫恿,用“屠殺無辜”的手法去進行這事。

 

今天撒但仍然要吞噬上帝的子民。有時他會成功,不過一切都在掌握主權的上帝的控制下。某些基督徒生病,夭折,其中有些是吞噬者的作爲,有時上帝會依照瑪拉基書三章十一節的應許……“我必爲你們斥責吞噬者”——使撒但惡毒的詭計無法得逞。

 

即使撒但可以吞噬一個信徒,他的勝利很快就會化爲烏有,因爲他不能阻止聖靈用他吞噬的生命去影響其他的基督徒。歷代的殉道者都有很大的感染力。撒但逞凶只是促使其受害者進入上帝的懷抱,使上帝可以在這人身上完成其榮耀”人的崇高旨意——使他因得見基督的真體而完全像基督(約一3:2)。

 

誘惑者、騙子、控告者、吞噬者——我們怎樣才有希望戰勝這勁敵呢?秘訣就是——按照上帝給我們的指引去做。

 

執政的和掌權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剛開始的時候,前往法國的英軍心情輕鬆,他們一面唱著沒有多大意義的戰歌,一面互相保證,說數星期後戰爭便會成爲過去,大家都會回家歡渡聖誕。但他們所期望的聖誕遙遙無期。他們對自己出征前往迎擊的敵人的實力、人數和鬥志毫無認識。每一個真正的基督徒都要投入屬靈的戰鬥,如果我們要不戰敗,就必須認識敵人的實力、意圖和詭計。

 

撒但進行他邪惡的作爲,並非孤獨無援的。他有墮落的天軍作後盾,他們是與他一同背叛上帝,一同被逐出天堂而在地獄占有相當權勢的天使。保羅稱他們爲天上執政的、掌權的”(弗3:10),“掌管著這個黑暗世界的邪惡勢力……天際的邪靈”(參弗6:12)。

 

執政的、掌權的是宇宙間有智慧、有權勢,受撒但支配並聽從其指揮而工作的鬼魔。他們活動的領域是天上”。司徒德牧師(John Stott)在 God’s New Society一書說這是指“看不見的屬靈的真實世界”。這“天上”亦是蒙高舉的救主現在坐在上帝右邊的地方。根據保羅的教導,我們身爲上帝家中的成員,已經與基督一同復活,一同坐在這天上(弗1:19-22,2:4-7)。

 

難怪基督徒會經歷屬靈的爭戰——我們就住在戰場上!但我們的上帝卻掌握這看不見而屬靈的真實世界的主權。戰勝髑髏地的王坐在寶座上。祂要祂的子民個別與邪惡的勢力鬥爭時分享祂的勝利。讓我們把聖經中關於執政的、掌權的經文搜集起來。我們可以從而得到實在不少的資料。

 

執政的、掌權的跟撒但一樣是由上帝創造,其後墮落的天使:萬有都是靠他造的,無論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見的、不能看見的,或是在位的、主治的、執政的、掌權的,一概都是藉著他造的,又是爲他造的。”(西1:16)。

 

聖經沒有特地向我們講述他們墮落的經過,不過由於基督要做的部分工作包括降伏他們,我們就知道他們背叛上帝。保羅形容基督在這一方面的勝利說:既將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擄來,明顯給衆人看,就藉著十字架得勝”(西2:15)。他又說上帝運行其大能使基督從死裏復活,“叫他在天上坐在自己的右邊。遠超過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不但是今世的,連來世的也都超過了;又將萬有伏在他的腳下”(弗1:20-22)

 

彼得告訴我們,耶稣已經進入天堂,在上帝的右邊。衆天使和有權柄的並有能力的都服從了他”(彼前3:22)。保羅說自己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稣裏的”(羅8:38-39)。我們可以肯定執政的、掌權的都已經完全被耶稣基督打敗。

 

上帝設立教會的目的包括用蒙救贖成爲祂家庭成員的人向天上執政的、掌權的顯明祂百般的智慧(弗3:9-11)。上帝會公開讓祂所造的萬物看清楚祂各樣的智慧,現正藉著教會,根據其永恒的旨意實行這深奧的計劃,這旨意已經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稣身上實現了。上帝會用祂有不同語言、不同文化、不同膚色、不同國籍的教會,向自己的敵人顯示造物者的智慧和權能。

 

執政的、掌權的是與上帝和其子民有深仇的殘酷敵人。他們是黑暗之王的僕人,跟他同樣惡毒詭詐。基督徒必須經常與這些邪惡的權勢作戰。爲了應付這一類爭戰,上帝賜給我們屬靈的軍裝: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所以要拿起上帝所賜的全副軍裝”(弗6:12-13)。

 

執政的、掌權的雖然狠毒,有一天他們會完全被殲滅。一如他們邪惡的主人,他們是已被征服的敵人;他們同樣受到耶稣在十字架上給予撒但的致命傷。他們的權勢雖然強大,畢竟是有限和短暫的。當基督再來徹底了結這場征戰的時候,祂會永遠除掉所有的邪惡:再後末期到了,那時,基督既將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都毀滅了,就把國交與父上帝。因爲基督必要作王,等上帝把一切仇敵,都放在他的腳下。”(林前15:24-25)。

 

現時我們各人都卷入進行得如火如荼的屬靈爭戰中。執政的,掌權的聽從他們惡毒主人的指揮,純熟地運用其詭計,企圖使上帝的子民失去服事上帝的能力。他們用的是什麽詭計?我們怎樣可以學會如何戰勝這些詭計呢?

 

 

 

我們的仇敵

我們需要跟黑暗的權勢作戰,因此必須盡可能去認識我們的敵人和他的策略。今日的基督教會沒有深入講解關乎撒但的問題。有些基督徒過分誇張黑暗的權勢。他們把日常最普通的事情也看作鬼魔作祟。另外一些基督徒則完全不把撒但和他邪惡的萬軍看作一回事。魔鬼最喜歡看見我們用其中任何一個極端的態度對待他。撒但企圖在我們的人生和內心進行破壞;我們需要對聖經上,關乎我們真正敵人的教導有中肯的認識,才可以戰勝困擾我們的邪惡。

 

我們從舊約聖經可以看到不少關於撒但的作爲的證據,但舊約聖經很少談及撒但本人。新約聖經則有不少關於魔鬼的教導。資料的主要來源是耶稣本人;保羅和其他使徒的書信則加強耶稣在這一方面的教導並詳加解釋。

 

耶稣對撒但有確實和透徹的認識。祂在成了肉身之前,親自體驗撒但的被造,親眼看到撒但墮落,看到撒但誘惑人類犯罪。祂到世上來是要除滅魔鬼的作爲”(約一3:8;來2:14-15)。祂在曠野受魔鬼試探並且戰勝魔鬼(太4:4-11)。祂在十字架上爲我們的罪捨棄自己的生命的時候被撒但“所傷”,但祂從死裏復活的時候給予撒但致命的一擊“傷了他的頭”。現在主耶稣基督已蒙高舉至上帝的右邊,權勢在一切邪惡之上,有一天祂會把罪和撒但逐出宇宙。

 

撒但是希伯來文對魔鬼的稱呼,意思是敵人”,與希臘文中的“詆毀者”一詞同義。撒但時刻都是我們靈魂的敵人。不過聖經還給了他其他的名字。

 

他是那惡者”(太13:19,38),“仇敵……魔鬼”,(太13:39)。“他從起初是殺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裏沒有真理”,他是“說謊的,也是說謊之人的父”(約8:44)。

 

他是鬼王別西蔔”(太12:24),“是空中掌權者的首領,就是現今在悖逆之子心中運行的邪靈”(弗2:2);是將要受審判和被趕出去的“世界的王”(約12:31)。他是“這世界的神,弄瞎了不信之人的心眼”(林後4:4)。他是“大龍,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啓12:9)。他是“那試探人的”(太4:3)。

 

他是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前5:8)。他是“從起初就犯罪”(約一3:8),“控告”上帝的子民(啓12:10)並“迷惑普天下的”(啓12:9)。他“掌死權”(來2:14),是要遭毀滅的,“最後的仇敵”(林前15:26)。

 

撒但有他的詭計(弗6:11;林後2:11)和網羅(提前3:7;提後2:26)。他用詭計誘騙(林後11:3),迷惑(啓12:9),攻擊(林後12:7),誘惑(帖前3:5),逼迫(啓12:13),褻瀆(啓13:6)。

 

撒但獲准試探上帝的子民,曾被他試探的人包括約伯(伯1:6-12,2:1-16)和保羅(林後12:7-10)。他利用人——甚至會利用上帝的子民,例如猶大(約13:27)、亞拿尼亞和撒非喇(徒5:3)、彼得(路22:31;太16:23)——來進行他的工作。他用自己“惡者之子”滲透上帝的子民中間,企圖破壞上帝的工作(太13:38)。他能夠令人身體殘廢,耶稣曾在安息日醫治一個被邪靈附著以致殘廢的女人(路13:10-17)。

 

撒但總是四處與善良的作對,他不但要敗壞人,甚至要敗壞天使長(猶9);即使在上帝面前,他亦要反抗和控告上帝的子民(伯1:9;亞3:1-2;啓12:10)。他的作爲總是要令人,特別是令上帝的子民,得不到好處。他有“掌權的、執政的”大軍協助,企圖使他的詭計得逞。這是我們下一章的主題。

 

我們有這樣的一個敵人,難怪人生總有苦難。

 

正確了解上帝的主權

經毫不含糊地說明,上帝的權力高過由人的罪帶進人生的邪惡。基督徒與人生的災難爭戰時,如果對上帝的主權有堅強的信念,能夠相信上帝有能力使他透過苦難得到永恒的益處,甚至榮耀,便是擁有最偉大的武器。撒但是要用苦難摧毀我們,有堅定不移的信念如何可以使我們得勝呢?我們必須盡所能去了解上帝的主權。

 

首先,我們知道,我們的生命由上帝主管。上帝安坐在宇宙的寶座上掌權。祂的權柄在邪惡之上。祂不單是人類歷史的主宰,亦是祂每一個兒女個人歷史的主宰。若非祂的慈愛和智慧許可,我們不會受到絲毫損害。說上帝給”我們苦難,其意思並不是苦難來自上帝或上帝故意叫我們受苦,但我們所受的苦都是上帝知道和許可的,而且不會超越祂所定的界限,邪惡不能破壞上帝爲祂的兒女定下的計劃;反之,上帝利用邪惡來完成祂對我們的旨意。萬事的運行,包括困擾我們的邪惡,都是爲了上帝的榮耀和我們的好處。上帝掌管這宇宙,亦掌管你和我的生命。我們有這確實的信念,便能經得起人生中邪惡的風浪。

 

其次,如果我們認識到全人類都需要分擔宇宙的苦楚,並且相信個人分擔的痛苦受到上帝的控制,遇到苦難時便不會一蹶不振。因爲我們會明白其中的因果,認識到這是罪在宇宙間的淫威,但其威力完全受我們所信靠的主宰控制。有這信念便可以在苦難中與邪惡作屬靈的爭戰並且得勝。有這信念便不會在受到困擾時信心失去平衡,不會受各種關於神蹟、治病、或解脫的似是而非學說所蒙蔽。

 

有這信念的基督徒只會跟邪惡本身作戰——不會跟上帝、跟環境、跟恐懼、跟良心的責備,或跟別人作戰。他們不會因爲懷疑自己,不會因爲懷疑上帝的權能或懷疑上帝的善意而受到困擾。他們不會總是爲一些問題擔憂(例如常想著,“爲什麽”;“如果……又怎樣?”;“如果上帝愛我,爲什麽這樣待我?”)亦不會總是責備自己(“爲什麽我不……?”;“要是……”)。他們不會整日自憐(“爲什麽是我?”;“我做了什麽事要有這樣的遭遇呢?”)。他們不會害怕可能是童年犯錯或久已忘掉且印象已經模糊的罪過,使他們受到上帝的責罰,亦不會恐懼自己可能離開了上帝的旨意或得不到祂的愛護。

 

這些基督徒知道自己是掌權的天父所愛的兒女。他們知道自己的去向:上帝已預定他們會得到榮耀,今生的苦惱對他們只不過是需要與宇宙共同分擔的部分苦楚,是上帝開恩用來預備他們享受榮耀的過程(羅8:6-18)。他們面對邪惡時,會信靠上帝的幫助和愛護,會相信上帝正在使用邪惡來完成祂美好的旨意。他們知道非基督徒亦需要受苦——獨自懵然受苦,沒有信徒信念得來的意義。他們對自己在基督裏的豐盛的認識會越來越深。

 

難道信徒不用真正受苦?不是這個意思。苦楚總是苦楚,受苦的人所受的確實是痛苦。但信徒對苦難的態度與非信徒有很大的不同。我們在苦難中有盼望(羅8:20-24,5:2),有可以使我們安心的保證(羅8:28-29)。我們不會失望,知道上帝在我們的痛苦中運行,即使我們身陷邪惡之中亦可以學會如何勝過邪惡,一如基督一樣。我們憑信心說的話對願意聽的人來說應該是肯定的。受苦而認識到苦難有上帝的旨意的基督徒能夠面對現實,盡一切力量與邪惡搏鬥並且得勝。

 

當我們學會信靠上帝的主權的時候,內心會有很大的平安。我們的痛苦可能不會減輕,失去的可能不會複得,悲傷的事情可能仍然存在,但這一切都會失去傷害我們的能力,在上帝的旨意中受苦和只是受苦而沒有這個信念有很大的分別。基督徒無需白受苦,上帝願意我們得著內心的平安。

 

遇到煩惱的時候,我們必須相信有上帝的旨意,把事情帶到上帝面前,並且告訴上帝,我們愛祂,信靠祂。我們必須信靠上帝的應許,用祂的良善去勝過我們的邪惡,並且必須相信上帝是在用我們所受的痛苦去達到這個目的。這樣,我們便會與上帝同工,讓祂爲我們並在我們的內心實現其神聖的旨意。

 

我們接納上帝對萬事擁有主權可以幫助我們感受到祂的祝福。我們若抗拒苦難,會感到更苦更難受。當我們願意承擔苦難,並將自己及煩惱交托給上主的時候,所感受到的痛苦會輕得多。


情緒不安會加重肉體上的痛苦;信靠上主可以使情緒和諧,因而減輕痛楚。失眠的時候,我們仰賴上主的愛,可以得到安眠。心情安穩可使神志清醒;恐懼的心情,使神志昏沈。憂慮使人失去活力,信心可以增進活力。安穩的心情比矛盾的心情容易打定主意。無論我們遭遇什麽困難,懂得信靠上主便更能應付。

 

屬靈的爭戰總是一場劇烈戰鬥;我們必須動用全部屬靈的力量去迎戰靈界的敵人。如果我們把力量花費在表面的事情上,是不可能期望得勝的。我們在苦難中如果要戰勝苦難本身的凶惡勢力,就必須把全部屬靈的力量集中在問題的關鍵上,這樣才可以認識到上帝要用這苦難叫我們得到的益處,這益處可能是今生的,亦可能是來生的。因爲仇敵衆多,只有剛強和有充分准備的基督徒,才可以學會在屬靈的爭戰上得勝,受苦的人希望安慰他們的人是成人還是小孩子呢?在患難中可以分辨出來。

 

一片好意的朋友們會來探望我們,獻上他們的忠告,結果只是使我們失去一切屬靈的力量。他們會想出各種似是而非的理由,叫在苦難中的基督徒去尋求醫治、拯救、說方言的恩賜、脫離纏繞他們的鬼魔,並且會要求他們無論如何都要讚美主”,“承認自己隱諱的罪”,“要有更大的信心”,“回到上帝的旨意中”,“總得爲這事感謝主”……真正能夠抓住問題的重心而給予真正的安慰和祝福的朋友或導師實在少得可憐。只有經歷過此等辛酸的人,才曉得這可悲的事實。我們必須力求在處理苦難時,有洞悉問題症結的成熟思想。

 

上帝要我們堅持並從中得到安慰的確實信念是:上帝在我生命中掌權。上帝的作爲是爲了我的好處,現時的情況亦不例外”。我們在苦難中要得到安慰和力量就必須確實掌握這真理,甘心分擔宇宙的苦楚而不要浪費力量去反抗。只有這樣才可以向滿腹狐疑,在憂傷中望著我們的世人,爲我們的信仰作美好的見證。

 

大地感到傷痛

(夏娃)一面說,一面在那邪惡的時刻把魯莽的手伸向樹上的果子,把果子摘下,吃下。大地感到創傷,大自然從其本位發出感歎,其一切運行顯示受到咒詛,一切都失落了。那自知有罪的蛇竄回樹叢中……

 

John Milton Paradise Lost (約翰·米爾頓,失落的樂園)從聖經可以看到上帝所造的物質世界與其所造的人有密切的關係。在伊甸園人的使命是生養衆多,使人口遍滿全地和治理這地,以及管理其中的一切造物。這使命是給予亞當和夏娃共同去執行的。上帝把亞當安置在園中是要他栽種和看管園中的一切。祂親自把各種飛禽走獸帶到亞當面前,由亞當給它們命名。祂接納亞當揀選的名稱。

 

宇宙萬物因人的罪立即受到影響:大地感到創傷。”上帝給予人管理這地的權柄,人犯了罪,大地雖然無辜,亦得分擔人違背主命的後果。因此上帝告訴亞當:地因人的緣故受到咒詛,地不會再自然地爲他生長食物,人的身體來自塵土,亦終必歸回黃土。

 

因此聖經說,地要長出荊棘和蒺藜,人要艱辛勞苦才能嘗到地裏出産的食物(創3:17-19)。雖然這裏並無提到由人的罪引起的其他具體影響,聖經的其他經文使我們相信,這裏只是概括地表示罪進入這個世界,使整個被造的宇宙受到影響。

 

自然的災害——地震、旋風、洪水、火山、天旱、雷電、雹暴及風沙、大自然的侵蝕、饑馑等等——這一切對人的幸福和食物供應有災難性影響的事物——跟野草、荊棘、蒺藜一樣,本來並不屬於上帝原先的創造。這一切都是隨著人的墮落而被歪曲的一部分——可以說是大自然失去控制所産生的,而非原先規劃的後果。

 

在創造世界之先是否已經有部分宇宙存在呢?我們不知道,如果有,上帝亦沒有向我們說過當時的宇宙因爲有天使墮落而被邪惡侵入,聖經只是告訴我們犯罪的要離開天堂,進入那爲魔鬼和他的天使預備的永火裏去”(太25:41)而當人墮落時,邪惡侵入整個宇宙。人與其世界有解不開的關係。

 

聖經多處提到上帝的永恒計劃有把其所造的物質世界包括在內,而且終於會使其脫離現時因人的罪而受死亡和敗壞轄制的苦楚。對這一點說得最明確的經文是羅馬書八章十八至二十三節。這段經文形容自然界熱切盼望等候人最後可以得到救贖,就是基督再來時人會得到的全部兒子名分的榮耀;到時,其本身亦會得到解脫。現在人與其他受造之物一同在痛苦中呻吟哀歎;到時他們會一同脫離敗壞的轄制,一同得到上帝兒女榮耀的自由。受造之物在受敗壞的影響和在會得到自由這兩方面都是與人的命運息息相關。

 

我們不知道受造之物得到救贖時在形式上會有什麽變化,一如我們現在並不完全明白自己將來會成爲上帝的兒子們的表彰”的意義。但我們知道受造之物跟我們一樣有上帝安排的命運,會與我們一同得到榮耀,其形式現時是一個奧秘,但會使我們驚奇和完全出乎意表。

 

對人類不分皂白地造成災難的自然禍害,與其說是天意”不如說是人犯罪的結果,受造之物及其規律已經變質。我們現在所認識的宇宙,只不過是上帝本意要其充滿榮耀的天地破裂了的形像。

 

米爾頓說大地因人的罪而感受創傷。這話是對的,人犯罪,使無辜的自然界也要受痛苦,人因此而有苦難難道是希奇的事嗎?宇宙的苦楚人要負責;當大地在痛苦呻吟中抽搐震動時人也要受苦難。

 

我們不單在亞當的罪上有分;我們有誰未嘗因有意識地犯罪而加重了人類的罪呢?我們需要共同對人類及所有受造之物現時承襲的罪和苦難承擔責任。

 

你覺得在痛苦時,這個信念不能給予什麽安慰嗎?讓我們進一步探討這個問題。這信念可以給予比你所想像更大的安慰。

 

 

破壞了的形像

你曾否有過以下的經歷?一個寧靜的傍晚,坐在水塘旁邊觀看枝葉茂密的橡樹在水中的倒影,忽然有橡實掉下。水面的倒影立即破裂,激起一圈圈向外散開的波紋。雖然仍然可以看到枝葉的倒影,但已經沒有先前的清晰和可愛,輪廓仍然可以辨認,但已經模糊。人本有上帝的形像,但在亞當、夏娃背叛造物者時,這形像受到同樣的遭遇。

 

上帝站在墮落的造物面前,爲他們的罪而憤怒,但仍然不忘犯罪的是可愛的兒女,祂在怒中向他們開恩,但祂的本性逼使祂必須審判他們的罪。

 

上帝在伊甸園賦予其造物的恩賜包括生命、性和工作的能力。這是人的本性按照上帝的形像造的三個部分。這三個部分現在都被罪歪曲。生命已蒙上死亡的陰影:人與上帝疏遠,而人生的每一方面都受到破壞,由那時候起,人有生之日,撒但與人總會全面永久敵對——“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人從此成爲地獄所仇恨的目標,必須永久與邪惡爭戰,人永遠要和自己、其同類以及其環境作戰。

 

性亦受到罪的侵擾而失真,上帝向女人發言時說及這一點。當上帝告訴女人,生命中的這一部分原來只是有喜樂和優美的,現在卻充滿苦楚的時候,祂必須感到無限憂傷!

 

在伊甸園,男女是平等的,他們同樣是由上帝創造,同樣有上帝的形像,同樣需要負道義的責任——他們各人都是因爲自己的罪而並非因爲對方的罪而受審判,他們同樣要負起生養衆多遍滿全地的責任,因此在婚姻上是同等的夥伴,只是擔任不同的角色。他們在工作上也是平等的——須要分擔治理這地和管理其中萬物的責任。

 

現在關於性這方面,他們會經歷極度的不和諧。按照上帝的計劃本來是神聖、美好的安排,現在會帶來痛苦和悲傷。私欲與暴力會取代互愛、舍己的精神。伊甸園是沒有私慾和強權的。但現在雙方都會企圖操縱,利用對方。現在生兒育女除了會帶來喜樂之外亦會帶來痛苦和悲傷。按照上帝的本意,人與上帝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本應是沒有掩飾,是充滿愛和喜樂的,但這關係已經破裂,人的本性已經歪曲。上帝原希望賦有祂形像男女在一起過著有生養,圓滿、和諧的生活,但這形像已經破裂。

 

接著上帝轉向男人發言,懲罰落在人需要工作的本性,因爲人這一方面屬上帝的形像亦被罪所歪曲。工作本來是人從創造得來的整體性格的一部分,本來只會是創作力和滿足感的泉源,現在卻變成終身勞碌;本來只會帶來喜樂,現在卻會經常備嘗挫折、困難、危險、艱辛、饑餓之苦。


大地現在因人的緣故受到咒詛,會長出荊棘和蒺藜,再不會自然地生長豐美。現在人必須艱辛勞苦,汗流滿面,才能嘗到地裏出産的食物。爲了防範人吃到生命樹的果子而永遠活在罪中,上帝把他趕出伊甸園。人被逐後,面對著無情而敵對的世界。這世界現在會有各種自然的災害,每一種災害都會對人的勞碌和生計有不同的形式的破壞。

 

人的結局是死亡: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這就是人偏行己路,違背主命所得到的懲罰,亦是人活在世上每日繼續招惹的懲罰。

 

世上爲什麽會有苦難?當人的罪使人從創造得來屬上帝的形像破裂時,苦難便進入人生。當我們思索爲什麽”人會受苦的時候,我們應該緊記這一點,苦難是人把邪惡帶進世間所産生的必然後果。我們不能怪上帝。

 

但上帝賦予在人的形像雖然破裂,卻並沒有因人墮落而被收回。上帝不但沒有收回這個形像,反而預備藉著耶稣基督重新創造這個形像。耶稣基督正是上帝榮耀所發的光輝,是上帝本體的真像”(來1:3)

 

由罪帶來的苦難,可以在基督裏找到答案。上帝正在用苦難這邪惡使基督的形像在祂新造的人心中成形(羅8:29;加4:19)。我們的苦難不是永無止境的,我們在苦難中有盼望。藉著基督我們可以再次得回伊甸園的幸福。

 

 

慈愛與審判

當上帝吩咐亞當不要吃分別善惡樹的果子的時候,祂說明不服從會有什麽後果,祂警告亞當: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2:17)。

 

但蛇要引誘夏娃不服從,詭詐地用肯定的語氣引動她相信上帝在騙人。他說:你們不一定死”(創3:4)。夏娃決定相信那誘惑人的,她順從自己的慾望。她違背上帝,亞當明知故犯,亦違背了命令。我們的始祖因此受到上帝審判。

 

當日傍晚,上帝走近這對畏罪藏匿起來的男女的時候,他們是否因爲害怕立即會死去而顫栗呢?其實死亡已經臨到他們身上,因爲屬靈的死是與上帝隔離,所以現在他們要躲避上帝,日後他們的身體亦會死亡。他們覺得與上帝疏遠正是因爲受到制裁,上帝必須審判罪。

 

我們很容易想像是上帝性格的表現,但很難接受憤怒也是祂性格的一部分,事實卻是如此,是上帝的憤怒使祂進行審判。

 

什麽是上帝的憤怒呢?上帝的憤怒是祂深恨邪惡的敵意,是祂神聖的性格對罪的反應,是祂厭倒黑暗的烈火,是祂的正義對不義所采取的行動,憤怒是上帝本性常存的質素,這本性無時無刻不隨處以不變的態度與邪惡作對。

 

人的憤怒是變幻莫測的。我的打字機失靈或湯滾翻了,我會發怒,上帝卻從來不會受挫,我趕時間遇到交通阻塞會不耐煩,上帝卻從來不匆忙。當我感覺受到威脅或恐懼的時候,我會發怒,上帝卻不會受到威脅,也不會恐懼。我們的怒氣是難以捉摸、變幻莫測的——上帝卻不是這樣,祂發怒並非出於惡意或存心報復。祂的憤怒總是指向邪惡,因此從來不會是武斷的。聖潔的上帝怎可以不對罪發怒呢?

 

但憎恨罪的上帝從來沒有停止去愛犯罪的人,祂的慈愛勝過祂的審判(雅2:12)。因此,上帝向其墮落的造物宣判之前,先說開恩的話,祂首先向蛇發言——啓示錄稱這蛇爲“古蛇,又叫魔鬼,也叫撒但”(啓20:2)——咒詛蛇永遠用肚子蠕行,終身吃土。這意味驕傲的撒但終於會受辱落敗。上帝跟著提到救贖。由於人會得到拯救與撒但會落敗皆因上帝會開恩做一件事,所以上帝透露三一上帝在遠古的永恒已經議定完備計劃時所說的話仍然是向著蛇說的。祂預言主耶稣基督的死和復活,以及得到那終於會使撒但落敗和滅亡的勝利。祂說:“我要叫你和女人彼此爲仇,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也彼此爲仇。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創3:15)。

 

這應許終於在很多世代後實現。上帝的兒子耶稣基督成爲女人馬利亞的後裔。祂爲世人的罪死時,被撒但所傷”,耶稣沒有氣息的身體躺在借回來的墓穴時,地獄中的萬軍歡呼。但地獄的勝利是短暫的。祂是生命的王子,第三日復活,從此永遠成爲罪和死亡的征服者。撒但確實傷了上帝兒子的腳跟,但基督已給了撒但致命的打擊,傷了他的頭,使他不能復元,到時機成熟的時候,便會將他完全毀滅。

 

當日上帝向蛇說的話有以上的含義,聖潔的上帝須向犯罪的人宣判,但上帝就這樣以慈愛勝過審判。

 

決定性的一役雖然已經獲勝,但戰爭還沒有完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當盟軍成功地在諾曼第建立灘頭陣地後,勝券已經在握,但戰爭仍然需要持續下去,直至希特勒完全降服爲止。

 

上帝會按照自己的時間根除其宇宙間的一切邪惡,到時不會再有罪,不會再有撒但。祂有我們難明的理由,容許屬靈的爭戰在那時間還沒有到之前持續下去,使全人類都受到影響。但我們在苦難中有盼望,因爲我們知道爭戰的最後結果已經確定,基督是得勝者。

 

能夠知道我們的生命由攻無不克的基督掌握,並且知道祂的慈愛已勝過我們應得的審判,是何等奇妙的事呢!祂的慈愛是我們黑暗中的亮光,在痛苦中給予我們何等的安慰!難道我們不可以安心信靠創造我們,救贖我們,向我們開恩的上帝嗎?

 

 

2020年7月14日 星期二

將信心實行出來

由於你有思考聖經關於苦難的教導,你可以看到黑暗中有一線亮光。你現在渴望充滿光芒,活在光輝之中。你發現,無論人生如何受到困擾,仍然是在上帝掌握之中;祂不但握有這宇宙的主權,而且握有影響你的每一件事物的主權。你已經發覺你苦難的日子並非虛度和無意義的,而是有永恒價值的——上帝想藉著苦難爲你成就“極重無比的榮耀”(林後4:17)。現在你對上帝有新的體驗,在苦難中認識祂掌握萬事的權能,你可以採取什麽實際的步驟,使自己能在憂傷中體驗到上帝掌握主權的榮耀呢?

 

雖然處理這個問題的辦法可能會因個別的情況而略有不同,所有受苦的人都應該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我們必須不時溫習聖經關乎人生苦難的基本教導,確定聖經的偉大真理。我們已經用過不少篇幅談論這些真理,但即使會給人累贅的印象,我們仍必須在這裏重溫這些真理,把聖經的教導歸納起來。苦難經常與我們同在,如果我們要在痛苦中戰勝撒但的權力,就必須經常用上帝大能的話語對付撒但的邪惡。耶稣每次遇到撒但的襲擊都泰然回答說:經上記著說”。因此,我們也必須這樣回答撒但。我們溫習上帝的真理應該不厭其煩;多溫習一次,對付那惡者便有更多一分把握。

 

現在謹將我們可倚靠的四項基本真理——可以使我們得到自由的踏腳石——再申述一次:

 

一、我們必須確實知道上帝在管治祂的宇宙。祂握有邪惡、罪、死亡的主權。雖然祂由於有其深奧的理由,容許撒但暫時擁有一些權力,那惡者只可以在上帝掌權下握有這些權力。撒但的權力可能大,然而是有限度和暫時的。他對上帝的子民懷有惡意,對他們的攻擊卻不能超過限度。他可能使我們暫時受到傷害,但到頭來還是傷害不了我們。最後的勝利屬於上帝和我們在上帝裏面的人,我們必須勉勵自己把這榮耀的真理作爲個人信仰的基石。

 

二、我們必須認識到,事實上我們是活在一個墮落的世界,上帝並沒有應許祂的子民可免受全人類因墮落而必須共同承受的苦難。我們是有罪的人,而罪的工價是死。我們的苦難只不過是人類犯罪所招惹的死刑緩慢進行的過程。基督徒與非基督徒都必須在某種形式上分擔宇宙的苦楚。臨到我們身上而且應由我們承擔的苦難,我們必須接受,無論多麽難受,我們所受的總比不上應受的嚴厲——我們應受的是公義的上帝對有罪的被造之物的懲罰。

 

我們雖然是罪人,但不要忘記藉著相信耶稣基督,上帝已經使我們成爲祂的兒女。我們不是在暗無天日中受苦,而是在苦難中有盼望。那有權勢的仇敵雖然爲了還擊征服他的大能者而設法用邪惡侵擾我們,上帝仍然不動聲色地在爲祂的兒女進行祂的計劃。撒但的邪惡不能推翻上帝的主權;我們的天父能夠叫萬事互相效力,叫我們得著永恒的好處,即使是我們的苦楚,天父也能加以利用。祂正在使用撒但想用來毀滅我們的苦難爲我們再造聖潔的形像——就是祂原本造人的形像,這形像因我們的罪破裂了。上帝正藉著我們今生所遭遇的一切,完成祂要使我們得榮耀的計劃——用祂的靈使我們逐漸像耶稣基督。

 

三、我們必須認識自己是生活在正進行屬靈爭戰的世界裏,撒但在這場爭戰中不斷傾全力設法毀滅上帝的國度,而這場爭戰必須准備對付地獄的諸般敵意,因爲他們是上帝的部分國度——他們要忠心擴展上帝的國度時更必須有所準備。只要我們活著,我們總要作屬靈的爭戰;如果我們希望懂得戰勝之道,就必須勉勵自己去認識這些不好受但對基督徒來說是非常實在的事實。最後的勝利是基督的,因此也是我們的,但我們必須經常與那無情的勁敵作戰。

 

四、我們認識這些聖經真理後,無論上帝容許我們的人生有什麽憂傷,我們必須真正接受,信靠祂會藉著撒但的邪惡爲我們帶來最大的好處。我們的邪惡並非源自上帝;痛苦的根源是撒但。但臨到我們身上的苦難是受上帝管治的;上帝加以利用,藉以爲我們並在我們的內心成就祂的旨意。有一天,祂要叫所有邪惡永遠從祂的宇宙消失。但在那日之前,苦難會繼續成爲人生的部分經歷,上帝的兒女不能免受的經歷。我們必須從上帝手中接受痛苦的經歷,並且要小心不讓自己妨礙上帝藉此完成祂的計劃。

 

我們已經指出,這並不是說我們不會盡己所能去減輕自己的痛苦。我們會用我們所能用的各種屬靈或只是暫時的方法來幫助自己。我們會憑信心祈禱,告訴上帝我們相信祂的應許。如果困擾我們的是身體上的問題,我們會按照聖經每一項關於治病的教導去做,同時會用負責的態度,採用合乎道德的醫療辦法,然後將後果交托上帝。我們會用盡各種可行的辦法去克服撒但差來困擾我們的邪惡事物。

 

上帝不一定會按照我們所期望的應允我們的禱告,我們會接受這個事實。我們知道我們可以祈求得到醫治或拯救,但上帝亦可以選擇不應允目前的問題,而使祂的應許終於得到應驗。我們會像耶稣一樣禱告,以上帝的旨意爲己意,犧牲自己的意思作爲活祭。無論祂對我們所祈求的反應是怎樣,我們都願意接受,並且信靠祂會藉此爲我們成就祂的旨意。我們會設法了解上帝容許我們遭遇的事在屬靈上的意義,並且會與祂同工,使祂能藉以成就祂的旨意。

 

上帝的子民可以學習用這個方法讓信心工作,並使苦難變得有意義和有目的。我們必須以此聖經的基礎作爲思想、禱告和行爲的出發點,並且必須經常對上帝的主權有絕對的信心。我們這樣做就能以堅定的信心作爲根基,使內心成爲上帝可以安息並與我們和諧共處的聖所。這樣,無論我們四周的環境怎樣,我們都會有喜樂、盼望和屬靈的事奉。

 

奉耶稣的名禱告

奉耶稣的名禱告是什麽意思呢?在舊約時代,向上帝祈禱總是要有犧牲的。上帝的子民必須獻祭物才能來到上帝面前:他們是接近上帝總要付出一些代價。當他們向上帝禱告的時候,他們不但獻上有形的祭物,而且還獻上自己的心意、生命和意志。耶稣在地上生活的時候,祂參加猶太人會堂的崇拜,並且依照舊約的形式祈禱。關於祂私下禱告的記載,全部強調在舊約顯明要有犧牲這個原則;新約的所有禱告都一再著重這種精神。如果我們的禱告蒙祂垂聽和應允,我們也必須以犧牲的精神禱告。這對我們來說是什麽意思呢?

 

耶稣教導跟從祂的人奉祂的名向天父禱告。在聖經中,上帝的名字代表上帝。上帝在各種不同環境用不同的名字來顯示自己多方面的性格。我們知道的名字計有Elohim:大能的上帝,萬物的創造者和統治者;Jehovah:主上帝,永恒、自有、公義、聖潔、慈愛的上帝;El-Shaddai養育、扶助、全能的上帝;Adonai:作祂子民的主人的主上帝;Jehovah-Ropha:醫治的上帝;Jehovah-Nissi:主我的旗幟;Jehovah—Tsidkenu:主我們的公義;Jehovah—Jireh:供給的上帝;Jehovah-Shalom:給我們平安的上帝;Jehovah—M'Kaddesh:使我們聖潔的主:Jehovah-Rohi:主我的牧者;Jehovah—Shammah:永在的上帝,還有聖誕節時我們對上帝的稱呼,Jehovah-Jesus:我們的救主。上帝的子民藉著上帝的名字認識上帝的性格,上帝的性格與上帝的名字是一致的。

 

如果我們奉耶稣的名禱告,就必須按照祂的意思祈禱——像祂一樣禱告。耶稣禱文的焦點是上帝的意旨而不是祂自己的意思。我們要像祂一樣禱告,也必須以上帝的意旨作爲自己的意思,墮落的人性不會作這樣無私的禱告。事實上,若非上帝感動我們,祈禱根本不是我們的本性。人的本性叫我們各人偏向自己的道路而不是叫我們仰望上帝。一個人祈禱的時候已經受到上帝感動,所以他本來固執的靈才會轉向上帝,是上帝採取主動使我們禱告。祂吩咐我們禱告,並且使我們能夠禱告。祂把祂的靈放在我們裏面,這靈使我們成爲祂的兒子,叫我們能夠用愛與信靠的心情仰望祂,並且呼叫“阿爸,父”(羅8:15)。

 

保羅的教導是我們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爲印記,這聖靈是我們得救的憑據(弗1:13-14)。我們軟弱,特別是禱告軟弱,有聖靈幫助,“照著上帝的意思……替我們禱告”(羅8:26-27)。有誰比所應許的聖靈更能幫助受苦的基督徒明白上帝的應許並爲他們奉耶稣的名禱告呢?只有聖靈能夠把上帝的應許帶給我們,使我們對應許有正確的認識。並且信靠上帝會爲使我們得到最大的好處而實現祂的應許。我們憑信心把上帝的話語帶到上帝面前,知道祂的話不會徒然返回,祂總會使自己的話應驗——祂的話語必然成就祂的旨意。

 

但我們必須奉耶稣的名禱告,我們必須把自己的意念獻上,作爲屬靈的犧牲,我們必須任由上帝決定,在目前屬物質的領域,還是在最終屬靈界的領域實現祂的應許。有時祂可能叫我們在兩個領域都體驗到祂的信實;但有時祂可能只醫治我們的靈性或只是拯救我們。如果祂這樣決定,我們要小心,不要妨礙祂向我們顯示屬靈的豐盛,這是祂盼望我們藉著禱告領悟的豐盛.

 

上帝統治祂的宇宙可以無須有子民的禱告或受禱告影響,但祂卻選擇與子民的禱告同工。祂指定以我們的禱告作爲動力,藉以釋放祂的權能、向我們成就祂的應許、在我們的內心運行、爲我們實現祂的旨意。

 

掌握主權和滿有恩典的上帝邀請我們——其實是吩咐我們——來到祂面前禱告。我們可以把祂給予我們偉大的寶貴的應許帶到祂面前。祂賜下的靈教導我們祈禱,這靈在我裏面爲我們並與我們一同禱告,上帝不斷垂聽我們的大祭司在祂的寶座前爲我們獻上的代禱。耶稣的代禱是一切禱告的主流。上帝吩咐祂的子民把自己微弱的祈求放入這聖潔的主流內,祂敦促我們在軟弱時坦然無懼地來到祂面前,尋求憐恤和恩惠,作隨時的幫助,祂的要求只是我們要奉耶稣的名禱告。

 

俄利根(Origen)認爲祈禱的意義最主要的並非祈求而是參與上帝的生命。如果我們只祈求得著短暫人生的各種好處,而上帝又全部應允我們,我們怎樣可以學會分享上帝的生命呢?這生命基本上是一種永恒的福氣。當我們真正奉耶稣的名仰望天父,犧牲自己的意思,作爲屬靈的祭物,而以上帝的意旨爲己意的時候,我們會發覺把短暫人生的各種需要交托上帝後,我們可以由祂來決定後果。

 

不久以前,有人告訴我一個故事,有一個小孩子想幫助父親在園圃工作。做父親的知道這個剛在學走路的孩子不能幫助他做什麽,但他也喜歡孩子在他的工作上有分。他把手推車裝滿泥土,教孩子伸手握著推車的把手。接著,他把自己強大有力的手放在孩子的小手上,幫”孩子把推車推往他要種植的園圃。雖然孩子微弱的力量根本幫不了他什麽,但孩子能夠與父親同工,共同分享生活,得到鼓勵,漸漸學會與父親步調一致。

 

上帝的兒女也是這樣。我們奉耶稣的名來到上帝面前,像祂一樣禱告,把上帝的意旨作爲己意,上帝就會讓我們把小手放在祂偉大的計劃上——因過於崇高而非我們有限的智慧所能完全明白的計劃——參與推行祂的計劃。滿有恩慈的上帝,用祂的主權握住我們微弱的禱告,隨意推動推車,直至計劃完全實現。

 

我們必須接受祂的選擇。我們可能不明白祂的作爲;我們的問題可能不會像我們所期望一樣得到解決,但逐漸地,我們會在心靈最深處認識到,其實上帝給予我們的應許正在得到應驗。我們與上帝分享生命,可以認識到對我們來說是最真實的目標,經歷到人的靈所能體驗的最崇高的喜樂。

 

 

 

應許之意義

每一個在受苦的基督徒都會在苦難中向上帝呼求,這樣做是對的。被造之物遭遇到困難,除向造物主之外,還向誰求助呢?上帝不但鼓勵而且吩咐祂的子民在困苦時向祂呼求,祂用自己的話語保證會聽我們的禱告,並且作反應。上帝曾就人生各種各樣的遭遇許下很多祂誓言必會履行的諾言,這些諾言是明確有力的。聖經的記載充滿關於掌握主權的上帝拯救向祂禱告的子民的光輝事蹟。當我們有特別需要的時候,祈求上帝不要忘記我們是對的。

 

但無論是從聖經的記載或個人的經歷,我們都會發覺上帝不一定按照向祂提出的要求來答允禱告,禱告的人不一定可以脫離險境,不一定可以避過災難。我們的疾病不一定可以得到醫治,雖然我們已經懇切禱告,我們所愛的人仍然患病、仍然受苦、仍然死去。我們所相信的聖經似乎不能幫助我們。我們內心感到憂傷,不禁會問,爲什麽會是這樣呢?”這是人之常情。

 

上帝的應許有什麽意義呢?我們要解答這個問題,就必須全面看看禱告的意義。

 

保羅告訴我們,上帝無論是在舊約或新約聖經的應許,都在耶稣基督身上得到應驗:上帝的應許,不論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藉著他也都是實在的,叫上帝因我們得榮耀”(林後1:20)。因此,耶稣對禱告和對上帝的應許的態度,對祂的子民肯定有深長的意義。

 

從新約聖經我們可以知道耶稣對禱告的一些看法,我們可以看到祂禱告,甚至聽著祂禱告,我們可以從三段聖經把祂對禱告的態度歸納起來,兩段在福音書,另一段則在希伯來書。從福音書的兩段聖經我們看到耶稣在十字架的陰影下禱告。人子想到在十字架上肉身會受的痛苦而感到畏縮;上帝無罪的兒子,想到爲了成爲罪人的救主,而要忍受比肉身的任何苦楚更難受的,與上帝隔絕的痛苦,不禁感到恐懼。

 

但耶稣怎樣禱告呢?我們從馬太福音二十六章三十九節至四十四節知道祂曾三次祈求天父,如果可行,便救祂脫離十字架;也曾三次向天父聲明,如果不能救祂脫離十字架,祂願意放棄自己的意思,接受上帝的意旨。從約翰福音第十七章較爲詳盡的記載,我們知道祂爲上帝的榮耀禱告——祈求天父藉著子榮耀或顯示自己,使子能向人類榮耀或顯示上帝真正的本性。祂爲自己的門徒禱告,耶稣在那憂傷的時刻渴望他們的同在能給予祂安慰,但他們卻在睡覺。耶稣又爲將來因他們的見證而相信祂的名的人禱告——這些人包括我們和所有在其他時代及地點信主的人。耶稣把祂在地上完成的工作交給天父,然後出去接受十字架——爲我們成爲罪並忍受因而受到唾棄的可怕經歷。

 

希伯來書的作者提到耶稣所受的苦難說,當耶稣:大聲哀哭流淚禱告懇求那能救祂免死的主”,天父確實聽到祂的禱告;然而祂雖然爲兒子,還是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成爲得救的根源(來5:7-9)。基督因爲以上帝的意旨爲己意,甯可忍受十字架而不設法逃避,因此得到資格成爲上帝的子民慈愛和信實的大祭司。因爲祂願意藉苦難得以完全,我們今天才可以真正向上帝禱告。

 

耶稣祈求上帝拯救祂脫離十字架時可能會想到舊約聖經中一些關於拯救的應許,祂甚至可能在天父面前提到這些應許。上帝任由耶稣被釘在十字架上,讓祂嘗盡十字架的苦楚,是否不守諾言呢?我們應該試想一下,人墮落之後,上帝最初給予的應許是什麽呢?上帝不是應許終於要使人脫離亞當、夏娃的罪帶到這世界來的權勢和懲罰嗎?女人的後裔要傷蛇的頭,但祂這樣做的時候自己也會受傷(創3:15)。

 

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時候,上帝在基督裏使世界與祂和好;祂並非不守向人類許下的諾言,而是遵守諾言。祂是在履行祂與亞伯拉罕的約,叫地上萬民因祂蒙福。祂是在履行與大衛立的約,從他的後裔興起一位王,其公義、和平的國度無窮無盡。上帝似乎沒有理會若幹有關目前的應許,其實卻是在使另一些關乎整個宇宙、關乎永恒和無比豐盛的應許得到應驗,在遵守祂的諾言使有罪的人能夠與祂恢復相交。上帝讓祂的兒子爲世人的罪死,我們罪人能成爲祂家中的成員,得到兒女的名分。上帝並非不守諾言,祂是在遵守諾言。

 

耶稣禱告時認識到這一點,祂祈求上帝拯救的時候,同時表示不堅持己意,但完全依照天父的意旨。祂的禱告顯示祂承認上帝要使祂應許救贖世人的諾言得到應驗,就不可能實現任何拯救祂脫離目前境況的諾言。

 

今天上帝的話語對我們來說也是這樣,我們正有急切的需要;因此我們覺得上帝必須救我們脫離目前邪惡的境況才算是履行祂向我們許下的諾言。很多時候上帝會讓祂的兒女得到解脫,但也有很多時候——可能是大多數的時候——我們得不到我們想要的解脫。難道我們不相信,即使天父不應允我們就目前祈求的一些事情,祂仍然是在爲我們履行祂最崇高的諾言嗎?祂的旨意是要我們像耶稣基督。

 

耶和華的道路並不是我們的道路。祂從起初便看到結局,祂堅定不移的目標是要使自己應許兒女的話最後得以實現。當祂不把一些目前的好處給予我們的時候,祂是正在透過我們的苦難來成全祂應許必然會實現的旨意,祂預定我們要得榮耀。

 

我們學會以上帝全面、全智、全愛的旨意代替自己的意思,便會懂得真正的平安。我們會得到能力用永恒來衡量對我們來說似乎是非常吃不消的事情,因而看到自己所遭遇的其實是輕微的苦難:是上帝要使我們完全像基督的部分計劃。這樣我們便可以認識到一首有時唱起來漫不經心的詩歌的歌詞的真正意義。要全心信賴主,祂成全萬事;誰完全信靠祂,必知祂信實。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