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3日 星期四

什麼是敬拜?

問:什麼是『敬拜』?
答:人基於對 神、對自己、對罪、對救恩有正確的真理認知,進而讚嘆 神的偉大、感嘆自己的渺小,並發自內心地、本能地、自主性地拜服於 神的作為,對神產生敬畏及渴慕的心。而這樣的敬拜是全面性地從受召者的生活面向擴散出去,其中心價值就是謙卑順服,在外部的行為彰顯即是:1.人的理性會降服在上帝所啟示的話語當中,視聖經為檢驗一切的最高原則。2.人會將所有情感與慾望轉變為對耶穌基督的渴望。3.人的良知將不再沉睡,督促人受天上的法度約束。4.人的意志會放棄自己的喜惡,做出蒙上帝喜悅的決定。5.人會活出基督的樣式來榮耀神。
問:神需要人敬拜祂嗎?
答:不需要。因為 神是能夠自我滿足的 神,也只有 神本身能夠滿足祂自己。

問:什麼是『主日崇拜』?
答:眾人在 神所定的安息中朝見神、具備屬靈功效與含意的儀式,其中心思想就是莊嚴肅穆。

問:什麼是『敬拜讚美』?
答:時下多數教會都有唱歌、跳舞讚美 神的敬拜儀式,此儀式容易讓信徒將個人主觀的情緒感受與聖靈感動畫上等號,其中心思想是歡樂慶典。

問:『敬拜讚美』對人有什麼實質幫助嗎?
答:對 神的敬拜是一種受聖靈光照的本能反應,並非具備目的性或者帶有人所預期的功效性的行為。

問:什麼樣的音樂可以使用在『主日崇拜』當中?
答:人將 神的恩賜回獻給 神,便是榮耀神,是極其榮美的事,故使用音樂的恩賜做出對世人具備啟示性的藝術呈現,本是應當的責任,但是其使用的規範應該遵照聖經的教導。以藝術呈現的角度來看,任何音樂皆能夠被神所使用,以禮拜的中心思想來看,不宜使用於禮拜當中。而那些不具備啟示性,單純屬於個人情感抒發的作品,可做為信徒生活中的輔助,卻不能成為個人信仰生活與屬靈儀式的主軸,信仰的根基當建立於聽道、讀經、禱告的生活。

問:『敬拜讚美』不好嗎?
答:現代多數信徒對敬拜讚美涵義的詮釋、敬拜讚美於信徒生活中的比重,已明顯漸漸偏離聖經教導。基於「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的立場,敬拜讚美其實已不適宜推行下去,當著手於回歸聖經觀點的教導。


琴與爐的敬拜

    最近聽到教會有位姊妹提到”琴與爐的敬拜”,覺得很特別,在未討論之前先讓我們讀幾段聖經。

“ 7 這 羔 羊 前 來 , 從 坐 寶 座 的 右 手 裡 拿 了 書 卷 。

 8 他 既 拿 了 書 卷 , 四 活 物 和 二 十 四 位 長 老 就 俯 伏 在 羔 羊 面 前 , 各 拿 著 琴 和 盛 滿 了 香 的 金 爐 ; 這 香 就 是 眾 聖 徒 的 祈 禱 。 ” (啟示錄5章)

“ 1 律 法 既 是 將 來 美 事 的 影 兒 , 不 是 本 物 的 真 像 , 總 不 能 藉 著 每 年 常 獻 一 樣 的 祭 物 叫 那 近 前 來 的 人 得 以 完 全 。

 2 若 不 然 , 獻 祭 的 事 豈 不 早 已 止 住 了 麼 ? 因 為 禮 拜 的 人 , 良 心 既 被 潔 淨 , 就 不 再 覺 得 有 罪 了 。

 3 但 這 些 祭 物 是 叫 人 每 年 想 起 罪 來 ;

 4 因 為 公 牛 和 山 羊 的 血 , 斷 不 能 除 罪 。

 5 所 以 基 督 到 世 上 來 的 時 候 , 就 說 : 神 阿 , 祭 物 和 禮 物 是 你 不 願 意 的 ; 你 曾 給 我 預 備 了 身 體 。

 6 燔 祭 和 贖 罪 祭 是 你 不 喜 歡 的 。

 7 那 時 我 說 : 神 阿 , 我 來 了 , 為 要 照 你 的 旨 意 行 ; 我 的 事 在 經 卷 上 已 經 記 載 了 。

 8 以 上 說 : 祭 物 和 禮 物 , 燔 祭 和 贖 罪 祭 , 是 你 不 願 意 的 , 也 是 你 不 喜 歡 的 ( 這 都 是 按 著 律 法 獻 的 ) ;

 9 後 又 說 : 我 來 了 為 要 照 你 的 旨 意 行 ; 可 見 他 是 除 去 在 先 的 , 為 要 立 定 在 後 的 。

 10 我 們 憑 這 旨 意 , 靠 耶 穌 基 督 , 只 一 次 獻 上 他 的 身 體 , 就 得 以 成 聖 。

 11 凡 祭 司 天 天 站 著 事 奉 神 , 屢 次 獻 上 一 樣 的 祭 物 , 這 祭 物 永 不 能 除 罪 。

 12 但 基 督 獻 了 一 次 永 遠 的 贖 罪 祭 , 就 在 神 的 右 邊 坐 下 了 。

 13 從 此 , 等 候 他 仇 敵 成 了 他 的 腳 凳 。

 14 因 為 他 一 次 獻 祭 , 便 叫 那 得 以 成 聖 的 人 永 遠 完 全 。

 15 聖 靈 也 對 我 們 作 見 證 ; 因 為 他 既 已 說 過 :

 16 主 說 : 那 些 日 子 以 後 , 我 與 他 們 所 立 的 約 乃 是 這 樣 : 我 要 將 我 的 律 法 寫 在 他 們 心 上 , 又 要 放 在 他 們 的 裡 面 。

 17 以 後 就 說 : 我 不 再 記 念 他 們 的 罪 愆 和 他 們 的 過 犯 。

 18 這 些 罪 過 既 已 赦 免 , 就 不 用 再 為 罪 獻 祭 了 。

 19 弟 兄 們 , 我 們 既 因 耶 穌 的 血 得 以 坦 然 進 入 至 聖 所 ,

 20 是 藉 著 他 給 我 們 開 了 一 條 又 新 又 活 的 路 , 從 幔 子 經 過 , 這 幔 子 就 是 他 的 身 體 。

 21 又 有 一 位 大 祭 司 治 理 神 的 家 !

 22 並 我 們 心 中 天 良 的 虧 欠 已 經 灑 去 , 身 體 用 清 水 洗 淨 了 , 就 當 存 著 誠 心 和 充 足 的 信 心 來 到 神 面 前 ;

 23 也 要 堅 守 我 們 所 承 認 的 指 望 , 不 至 搖 動 , 因 為 那 應 許 我 們 的 是 信 實 的 。

 24 又 要 彼 此 相 顧 , 激 發 愛 心 , 勉 勵 行 善 。

 25 你 們 不 可 停 止 聚 會 , 好 像 那 些 停 止 慣 了 的 人 , 倒 要 彼 此 勸 勉 , 既 知 道 ( 原 文 是 看 見 ) 那 日 子 臨 近 , 就 更 當 如 此 。”(希伯來書10章)

“17 基 督 差 遣 我 , 原 不 是 為 施 洗 , 乃 是 為 傳 福 音 , 並 不 用 智 慧 的 言 語 , 免 得 基 督 的 十 字 架 落 了 空 。

 18 因 為 十 字 架 的 道 理 , 在 那 滅 亡 的 人 為 愚 拙 ; 在 我 們 得 救 的 人 , 卻 為 神 的 大 能 。

 19 就 如 經 上 所 記 : 我 要 滅 絕 智 慧 人 的 智 慧 , 廢 棄 聰 明 人 的 聰 明 。

 20 智 慧 人 在 那 裡 ? 文 士 在 那 裡 ? 這 世 上 的 辯 士 在 那 裡 ? 神 豈 不 是 叫 這 世 上 的 智 慧 變 成 愚 拙 麼 ?

 21 世 人 憑 自 己 的 智 慧 , 既 不 認 識 神 , 神 就 樂 意 用 人 所 當 作 愚 拙 的 道 理 , 拯 救 那 些 信 的 人 ; 這 就 是 神 的 智 慧 了 。

 22 猶 太 人 是 要 神 蹟 , 希 利 尼 人 是 求 智 慧 ,

 23 我 們 卻 是 傳 釘 十 字 架 的 基 督 , 在 猶 太 人 為 絆 腳 石 , 在 外 邦 人 為 愚 拙 ;

 24 但 在 那 蒙 召 的 , 無 論 是 猶 太 人 、 希 利 尼 人 , 基 督 總 為 神 的 能 力 , 神 的 智 慧 。

 25 因 神 的 愚 拙 總 比 人 智 慧 , 神 的 軟 弱 總 比 人 強 壯 。

 26 弟 兄 們 哪 , 可 見 你 們 蒙 召 的 , 按 著 肉 體 有 智 慧 的 不 多 , 有 能 力 的 不 多 , 有 尊 貴 的 也 不 多 。

 27 神 卻 揀 選 了 世 上 愚 拙 的 , 叫 有 智 慧 的 羞 愧 ; 又 揀 選 了 世 上 軟 弱 的 , 叫 那 強 壯 的 羞 愧 。

 28 神 也 揀 選 了 世 上 卑 賤 的 , 被 人 厭 惡 的 , 以 及 那 無 有 的 , 為 要 廢 掉 那 有 的 。

 29 使 一 切 有 血 氣 的 , 在 神 面 前 一 個 也 不 能 自 誇 。

 30 但 你 們 得 在 基 督 耶 穌 裡 , 是 本 乎 神 , 神 又 使 他 成 為 我 們 的 智 慧 、 公 義 、 聖 潔 、 救 贖 。

 31 如 經 上 所 記 : 誇 口 的 , 當 指 著 主 誇 口 。”(哥林多前書1章)

     “敬拜”這個主題在基督徒圈子裡常常被拿出來討論,因為這和我們的信仰與生活息息相關。但是大部份之討論都集中於”程序”、方式”以及”人該如何行”,包括現在所提到之”琴與爐的敬拜”。其實談敬拜之前要先認識舊約”與”新約”之”敬拜觀”有何不同。

    ”舊約的敬拜著重於”獻祭”,從”會幕”到”聖殿”,獻祭是不可少,因為人有”罪”與上帝隔絕,除非先除去”罪”才能與上帝相交通,”罪的工價就是死”,所以祭物代替人受死,使人去罪得赦免。然而祭物只是耶穌基督的預表(只是影兒非實際),並不能叫人得以完全,所以人一直需要獻祭,成為節慶盛事,但是罪之問題並未真正解決。

    “新約的敬拜著重於”記念”, 便(希伯來書10章14節)

     因此我們每一次之敬拜不再是”獻祭”,而是記念”。”記念”與”獻祭”有何不同呢?”獻祭”重在人的行為,要準備完美無瑕疵之祭牲,要有莊嚴華麗之敬拜場所,要有盛重典禮。”記念”重在上帝道之宣講與詩歌之讚美,不需要再準備祭牲,不需要有堂皇富麗之敬拜場所,不需要有繁複之儀禮,更不需要音樂來營造氣氛,完完全全以心靈和誠實與上帝相交。

    “記念要記念何事呢?不是講”神蹟”與”智慧”,而是”基督的十字架”。因為沒有”基督的十字架”人無法真正的認識上帝,也就沒有真正的敬拜。

    ”琴與爐的敬拜”之推動者強調他們的敬拜是屬天之敬拜,如啟示錄5章8節所敘述,但是這樣之敬拜還是離不開”基督的十字架”,因為”羔羊”乃是指”基督”而言,所以再次的提醒推動者,不要將此運動帶入”舊約”獻祭之敬拜形式,如同”敬拜讚美”之風潮,以音樂氣氛取代了”基督的十字架”。也不要用”神蹟奇事”來代替”基督的十字架”。

      因為,看得見的都是短暫的,看不見的才是永恆的。醫病趕鬼”是暫時的,”上帝的救贖”是永遠的。同樣”獻祭”是有限的,”記念”是無限的。

    

長老教會的信仰原則與禮拜的神學觀


作者: 胡忠銘牧師  
 
前言:
「改 革宗教會」(Reformed Church)本應包括宗教改革後,馬丁路德、慈運理,以及約翰加爾文等改革者所帶領的之教會。然由於彼此間對於神學與聖餐觀見解的分歧,導致分道揚鑣, 遂從十七世紀起,「改革宗」乃指加爾文派的長老教會傳統稱之;「路德宗」則指為路德所領導的信義會或路德會。就其對比觀之,路德仍保有羅馬天主教會的禮 拜,屬溫和型;慈運理較為激進,與羅馬天主教會的禮拜大相逕庭;約翰加爾文則以中間路線著稱。雖彼此的理念相左,但卻有一共同點,即各派的禮拜,皆相當重 視「上帝話語」的宣揚,其中以加爾文所帶領的「改革宗教會」-「長老教會」為最。
長老教會禮拜的理念受加爾文神學觀的影響下,極為強調聖經與神學的「整全性」 (integrity),且重神學上的「可理解性」(intelligibility),藉著禮拜展現出「教化功能」(edification),並力求 「簡單不誇張」(simplicity),將一切歸榮耀於上帝。 本文所述,將以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的立場簡述之。下文之「長老教會」乃指「臺灣基督長老教會」。
一.上帝的主權
上 帝創造宇宙萬物,並按自己的形像造人,是一切的主宰,人類乃本於祂、歸於祂、倚靠祂。端此,改革宗傳統的禮拜相當強調「上帝的主權」。上帝是創造者,也是 拯救者,且透過耶穌基督的受釘、死、復活完成人類救贖的工作。從加爾文肯定並推崇伯拿爾(Bernard of Clairvaux, 1091-1153)所說的話:「首先我們必須相信,若不倚靠上帝的慈愛,就不赦罪;第二:除非由祂的恩賜,不能有任何善功;最後,不能以善功換取永生, 必須靠他白白的賜與。」得以明白,長老教會所主張之人類的得救,若非出於上帝的恩典和祂絕對的主權,人本身實無能為力。長老教會基於此而高舉上帝的主權, 信徒每一主日均得謹守禮拜,在心靈上倚靠他,行動上敬拜祂,生活上榮耀祂。從臺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的第一句:「我們信上帝,創造、統治人與萬物的獨一 真神。祂是歷史的主,施行審判和拯救。」足見其對上帝主權的絕對尊崇。
二.信仰的最高權威-聖經
宗教改革後,信徒得以享有釋經權,自此,聖經的解釋和主張大放異彩,教派思想便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各派的聖餐觀和禮拜儀式也因改革者的理念,各有主見。其中,加爾文主張,禮拜的中心即是上帝的話語,信徒得透過禮拜,明白聖經的訓示並實踐之。
聖經是上帝的話,聖經是信仰與生活的唯一來源與準則,聖經是上帝全備、完整並且是最終的啟示,乃改革宗教會堅持的基本信仰。
長老教會之信仰告白提及:「我們信,聖經是上帝所啟示的,記載祂的救贖,作為我們信仰與生活的準則。」長老教會的禮拜乃依此以恭候上帝的話、恭守上帝的話、差遣與祝福建構禮拜的程序,彰顯上帝的話語,教導信徒,落實信仰。
加爾文極重視聖經的講解與研究,並依照聖經的教訓來組織教會,且藉著聖經闡述真理,讓人能在禮拜當中和上帝相遇、溝通,進而在上帝的愛中得著力量,使生命更為豐盛。加爾文強調「上帝的靈」和「上帝的話」一起同工的重要性,基於此,他提出兩項重要原則:
1.所有來自上帝的靈的體驗,都必須透過上帝的話的印證。
2.所有對上帝的話的了解,都必須透過上帝的靈的感動。
由於加爾文堅持信仰的最高權威是聖經的結果,使得長老教會傳統的禮拜堂,皆將「講壇」放置在禮拜堂講臺的正中央,象徵聖經是上帝的話,禮拜當以上帝的話為中心。
三.因信稱義
改 革宗教會強調人的軟弱、墮落與罪惡,人類更無法靠自己的能力與上帝重修舊好,要和上帝重新建立關係,得要靠著上帝給予的恩惠,才能因著信而稱義。加爾文說 過:「我們知道我們的義不在我們自身,乃在基督裏面;我們知能有義,完全是靠與基督的結連;有了祂,我們就有了祂一切的寶藏。」長老教會的信仰告白亦清楚 提及:「….我們信,人藉著上帝的恩典而悔改,罪的赦免….。人有罪,誤用了這些恩賜,破壞了人、萬物、與上帝的關係。所以,人當倚靠耶穌基督的 救恩。祂要使人從罪惡中的著釋放,使受壓迫的人得自由、平等,在基督裡成為新造的人….。」我們得要因著信,透過信仰的行動-「禮拜」,與上帝重新建 立關係,才能謙卑自己,邁向稱義的道路。
四.只為上帝的榮耀
「只 為上帝的榮耀」( Soli Deo Gloria ) 乃改革宗教會相當重要的信仰原則。凡基督徒無論在言、行、思想等任何行動,都要以榮耀上帝為最高目的。長老教會所遵行的〈韋斯敏斯德小教理問答〉第一條就 以:「人首要的目的是什麼?人首要的目的是當榮耀上帝,並永遠以祂為快樂。」再者,〈臺灣基督老教會的信仰告白〉中,亦明確指出:「….以虔誠、仁愛 與獻身的生活歸榮耀於上帝。」要信徒告白榮耀上帝的決心。
長老教會決不高舉任何人,只為高舉耶穌基督,即使長老教會是由加爾文所創立,也 未將之取名為「加爾文的教會」,而是遵照聖經使徒行傳十四章二十三節、二十章十七節以及提多書一章五節的教訓,由長老治理教會,並依照制度名稱取名為「基 督長老教會」。加爾文及其追隨的人,非但依聖經的記載組織教會,還用「只為上帝的榮耀」作為長老教會的神學行動和標語,從不高舉個人。
五.心靈與誠實-萬民皆祭司
改 革宗教會在揚棄祭司制度,主張萬民皆祭司的情況下,禮拜不再由專屬神職人員經理、操縱,唱詩成為會眾的共同歌頌,禱告也以自由的方式呈現,並不拘泥於繁文 縟節的禮儀,禮拜堂的建築因著禮拜儀式的簡化,消匿了許多象徵性的東西。雖因為加爾文當時對禮拜和音樂有其獨特的主張,而牽動到整個改革宗教會的禮儀和禮 拜堂佈置,不過後來也在時代的變遷中,改革宗教會傳入蘇格蘭之後,仍在禮拜時用管風琴伴奏,禮拜堂內外也裝設起十字架,象徵著教會就是救恩的所在。
改革宗教會的禮拜,強調實現以身體和心靈同時運用的禮拜,不喜在傳統公式化的儀式中打轉。禮拜時,信徒得棄絕世界和肉體,更新變化自己,為主而活。此一禮 拜的堅持,在加爾文上書皇帝查理第五的〈論改革之必要〉一文中可清晰見著他對禮拜的看法:讓我們看什麼是對神正當的崇拜。它主要是在於承認神位一切道德, 公義,聖潔,智慧,真理,權能,善良,慈悲,生命,和救恩的唯一來源,因而將一切由善良而來的榮耀歸於祂,在祂裡面追求萬事,又在缺乏中投靠祂。因此乃有 禱告,因此乃有讚美感恩,這一切證明我們將榮耀歸於祂。這乃是他所要我們行的,即尊祂的名為聖。此外要加上崇拜,表示我們對祂的偉大和莊嚴所應有的尊敬, 再輔以儀式,以便在崇拜神的時候,我們的身體和心靈同時運用。其次就是要自卑,棄絕世界和肉體,心意更新和變化,不再為自己活,要受主的管理,聽主的指 引。這種自卑訓練我們順服並遵行主的旨意,好使敬畏主的心能統治我們,並約束我們一切的行為。這些事就是真實誠懇的崇拜,是主所惟一嘉許悅納的,這不是聖 靈在聖經各處所教訓的,也是虔誠的心所證明的。
六.不同傳統間的禮拜特色
  1. 東方正統教會:重儀式,他們主張唯有從儀式的進行中才能得 以了解正統教會的信仰。此外,正統教會更認為只有藉儀式的表 達才能使教會的生活更為豐富,且使天上、地上的禮拜聯合在一 起。所以,教會真正生活的核心,乃在於禮拜儀式的表達。
  2. 羅馬天主教會:重感官上的吸引力,在視、聽、嗅覺上皆相當 注重。諸如視覺方面:禮拜堂內充滿上主、聖人的畫像,教堂建 築的內外部規劃及彩色玻璃和圖繪皆有其重要的象徵和意義;聽 覺方面當然有經文歌的唱頌、經文的宣讀、音樂聲的聲響、講道、 禮儀程序的傳達;嗅覺方面即是那香爐所發出馨香之氣;觸覺方 面則是那酒與聖水。當然在禮拜程序進行時,各個動作和肢體姿 勢都有其特別意義的象徵。
  3. 改革宗教會:「簡樸」,省略繁文縟節的禮儀,強調講道「宣揚 上帝的話語」是改革宗教會的主旨。因此,在改革宗教會的禮拜 堂內外除了十字架、講壇、聖餐桌、風琴之類的樂器外,幾乎鮮 少有圖或畫像的裝飾,倒是改革宗的教會幾乎內外都設立有十字 架作為教會重要的象徵,和歐洲的大教堂( Cathedral ) 差異極 大,連牧師所穿的牧師服也以黑色為主,並沒有正統教會、信義 宗、天主教會或聖公會富有階級性的五顏六色。
結語:
改革宗教會的禮拜乃受到因信稱義、唯獨聖經、萬民皆祭司信念的影響頗深,其體制與信仰生活亦基於此。從其高舉上帝的主權、重視聖經的教導,以及遵守主日禮拜的象徵與聖靈的工作觀之,長老教會傳統的禮拜及一切信仰的作為,乃以上帝的榮耀為最終目標。

2020年7月19日 星期日

反諾斯底主義的教父們

  從護教學的教父時期﹐很自然地就轉入另一個時期﹐就是繼承他們的 “反諾斯底主義的教父”(Anti-Gnostic Fathers) 。其中最重要的有三位。

 

愛任紐 (Iranaeus)

反諾斯底主義的教父中的第一位是愛任紐。他出生於東方﹐後來稱為坡旅甲的門徒﹐但他的一生大部份時間住在西方。他本是一位長老(presbyter, 即牧師)﹐後來成為里昂 (Lyon)的監督。他的著作顯示一種實踐的基督徒精神﹐他的思想近於約翰的教義﹐但有時他的觀念中也會重視感情。他最主要的作品是<<反異端>> (Against Heresies) 一書﹐其中特別批判諾斯底主義。從本書中可以看出他的才幹﹐他所論述的基督教的福音也非常純粹﹐中肯。

 

希坡利達 (Hippolytus)

第二位是希坡利達﹐據說他是愛任紐的門徒﹐他的思維取向很像他的老師﹔他也是一位非常單純﹐中肯﹐實踐的人。他雖不像愛任紐那樣有天才﹐但他對於哲學觀念很有喜好。他主要是在羅馬附近事奉﹐據說在那裡殉道。他最重要的著作乃是<<駁斥異端>> (The Refutation of All Heresies)。他發現所有教義上的謬誤﹐是出於在哲學上的揣測。

                                         

特土良 (Tertullian)

三位教父中最偉大的一位是特土良﹔他不但有深奧的智慧和豐富的情感﹐又有活潑的想像力﹔他的學問很高﹐又有敏銳的觀察力。因為他是在迦太基作長老(牧師)﹐因此是北非神學派系的代表。又因為他的性格非常激烈﹐所以他為基督教辯護時會用嚴勵的言辭。他本是律師﹐所以對羅馬法律非常熟悉﹐他的神學著作中也使用法律名詞與觀念。他與希坡利達一樣﹐認為所有的異端乃受希臘哲學的影響﹐因之他竭力的反對哲學。他真誠熱切的本性﹐使他對時代的放蕩精神非常厭憎﹐後來甚至接納了厭世的孟他努主義(Montanism) 。他認為與異端辯論不會發生功效﹐因之認為處置異端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向他們提出異議。他是對西方神學思想影響最深的教父。

 

神論﹐人論﹐及救贖史

Their Doctrines of God, Man, and the History of Redemption

神的教義

Doctrine of God

他們認為諾斯底主義最大的錯誤﹐乃是將真神與創造主分為兩位。他們認為諾斯底主義是出於撒但的褻瀆﹔他們特別重視只有一位真神﹐祂不但是創造之主﹐也是救贖的主。律法由祂所賜﹐福音也是祂所啟示。這位神是三一真神﹔有三個位格 (three persons)﹐但只有一個本質 (a single essence)。特土良是教會歷史上第一個指出神有三個位格﹐也是首先使用 “三位一體” 專名的人。為了要駁斥神格唯一派 (Monarchians)﹐他特別重視神是一位﹐但有三個位格﹔只有一個本質 (one substance)﹐雖在數字上是三位﹐但神的本體絕無分裂。雖是如此﹐特土良的三一觀仍是不太正確﹐因為他認為三位格中有等次之分。

 

人的教義

Doctrine of Man

他們在人論上也反對諾斯底主義﹔他們特別指出﹐在人裡面的善惡﹐並不是由於天賦本性的狀態(natural endowments) 。假使物質是惡的﹐那麼人的本性是惡的﹐人就不能被視為有道德選擇的存有者 (a free moral being)。然而人是按著神的形像而造﹐並非不朽(意即並非完全)﹔但是人若順服是可能獲得不朽。罪乃是叛逆﹐結果是死亡﹔正如順服神的結果是不朽。在亞當裡面全人類都服在死亡之下。當時的教父們並沒有詳細指出我們的罪怎樣與亞當的罪有關﹐唯有特土良曾略為提到這一點。他說自從一個人出生﹐惡就在人的本性裡﹐這種光景藉著繁殖傳遞給人類。這是論到原罪的教義最早的記錄。

 

基督的位格與工作

Their Doctrine of the Person and Work of Christ

對於基督位格的教義﹐愛任紐與特土良大相逕庭﹔所以我們必需分別討論。

 愛任紐

Irenaeus’ Christology

愛任紐的基督論比特土兩和希波利達更正確﹐他的基督論也影響到希波利達的觀點。他非常討厭那對道的揣測﹐因為這樣只會帶來更多的的揣測。他只指出道是永存的﹐也是藉著道而將父神顯示出來﹔他以歷史上顯示的神的兒子為真正的出發點。藉著“道成肉身”﹐ 道成為歷史上的耶穌﹔從那時起祂是真神﹐也是真人。他反對諾斯底主義的異端﹐就是說那位不能受苦的基督在十字架釘死之前與那位能受苦的耶穌分開了。

他卻指出神與人性聯合是至為重要的。在第二亞當基督的裡面﹐人類再一次與神聯合。人類﹐無論是以往的或將來的人﹐在祂裡面得到恢復 (recapitulation)﹐這恢復使人類從亞當墮落後踏上之途挽回過來。這是愛任紐基督論的中心思想。他提到耶穌基督替死贖罪﹐但沒有太強調這一點。基督工作的最重要因素是祂的順服﹐祂的順服而抵消了亞當的不順服。

 特土良

Tertullian’s Christology

特土良的基督論以 “道” 為出發點﹐發展出一種在歷史上很重要的教義。他說﹕基督教的 “道” 有實際的本質(a real subsistence)﹐ 是一位獨立的位格 (Person)﹐是神所生﹐從神而出﹔不是從神流出﹐乃是自動生長 (self-projection)﹐正像樹木從根生長出來一樣。祂的存在是有起點的 (There was a time when he was not)。特土良強調道與父同質(substance) ﹐但生存的形態 (mode of existence) 卻與父不同﹐祂有自己的位格。祂的存在不是由於和父神分隔開來 (partitioning)﹐乃是藉自我彰顯 (self-unfolding)。父是全部的本質﹐而子只是本質的一部份﹐因為子是演展出來的 (derived)。特土良並沒有完全脫出子是低於父的觀念。特土良的長遠重要性﹐乃是因為他是第一位提出本質 (substance) 與位格 (person) 這個觀念者﹔後來在尼西亞信經 ( Nicene Creed) 制訂形成時﹐就用到這些觀念。我們可以說他擴大了道的教義﹐發展為三位一體的教義。為了駁斥神格唯一派﹐特土良強調神性中的三個位格只有一個本質﹐位格乃眾數﹐卻沒本體之別。可惜他並沒有完全講明三位一體的教義。他只看到道是在神裡面的無位格的理性 (impersonal reason)﹐ 在創造時才有了位格。一個位格低於另一個位格這觀念﹐又以粗略的方式表達﹕第一位格參與神性的本質 (substance) 比較多﹐ 而第二位格的參與比少。 

關於基督的神人二性﹐特土良與小亞細亞派的說法非常相似。關於基督完全的人性﹐除了麥利都(Melito)之外﹐他比其他教父們都講得更清晰﹔他清楚地分辨基督的兩性不混淆﹐神性人性都有各自的屬性。他覺得兩性並沒有融合起來 (fusion)﹐在基督裡乃是神人二性聚在一起 (conjunction)。他很重視耶穌基督的死﹐但沒有詳細解明﹐因為他並沒有強調耶穌受刑替死贖罪的必需性。他只注重罪人必需誠心悔罪。他雖認為神的公義有刑罰的因素﹐但特別高舉神的憐憫。同時﹐他的教導中有律法取向。他認為人受洗之後若犯罪﹐必須悔改或認罪﹐才能滿足神的要求。他又認為透過禁食及禁慾等來治死罪 (self-mortification)﹐能叫人逃避永刑。

 愛任紐論救贖的工作

Irenaeus on the Work of Redemption

在反諾斯底派的教父中﹐愛任紐對於基督救贖大功的描寫最詳細﹐但他的討論不完全一致。愛任紐是教父之中最正統的一位﹐但在他的著作中有兩種思想並不合乎<<聖經>>﹕第一是道德取向的﹐第二是神秘主義取向的。前者乃是說﹕人若自動地揀選善 這是靠己力還能做到的事 他就能重獲得到永生的命運。基督聖工的真正重要性﹐是叫我們確實的認識神﹐因之強化了人的自由。後者﹐基督在祂裡面叫人類復原(recapitulation)﹐在神和人之間建立了新的關係﹐成為叫人類獲新生命的麵酵。道藉著受苦受死與人類認同也藉著使人類成聖與賜人不朽﹐而使人類昇到更高的境界。祂在祂裡面使人類復原﹐挽轉了人類在亞當裡啟動的命運。祂賜給人類新生與不朽的的麵酵。這種說法可被解釋為救贖是透過神秘的過程 (mystical process) ﹕從道成了肉身直到人類神化 (deification)。愛任紐在這方面的強調﹐可能因為他受到約翰的影響﹐比保羅的影響更深。顯然地﹐愛任紐的用意並不是要教導救贖是完全神秘的﹐超肉體的。他雖特別重視基督與祂救贖的子民必須有生命的聯合 (living union) – 聖安瑟倫並沒有論到這一點 – 但他也提到這方面與救贖其他方面的關係﹕如基督為我們而順服神﹐滿足了神的要求﹔祂為我們受苦﹐為我們付上罪債﹐向父神獻上挽回祭挽回父神的憤怒 (propitiation)﹐祂也救贖我們脫離撒但的權勢。



二十五種常遇見的表面問題,背後的預設,和基督教的回應

1.表面問題:科學已經證明聖經沒有立足地了。我是相信科學的人。

背後預設:科學,和科學家是"中立" 的,"客觀" 的;他們沒有預設,沒有偏見。科學的理論總是建立在事實上。

基督教的回應:科學其實不斷的在改變,而科學的改變是受周圍文化的預設所影響的。科學並不 “中立” ,並不 “客觀” 。科學家都被自己的預設和自己的宇宙人生觀所控制。科學家會犯錯;也會製作虛假 (不乎合事實) 的理論。歷史上,科學從未能用事實來推翻聖經的任何一句話。不同的科學家,他們的理論可能與聖經衝突;可是科學並沒有任何能推翻聖經的證據。



2.表面問題:基督教的思想太狹窄了。

背後預設:世上最好的宗教,是一個叫人類都快樂,給人們帶來安全感的宗教。它告訴人世上沒有問題,明天會更好。宗教不可冒犯人,不可自稱是絕對真理。

基督教的回應:按照邏輯,所有的宗教都彼此矛盾;因此只有兩個可能:一,所有的宗教都是虛假的。二,只有一個宗教是真的。宇宙若有一位真神,那麼只可能有一個宗教是真的。所以,提出這個抗議的人,他自己的思想太"狹窄" 了,無法接受真理。



3.表面問題:我不能相信一個將人扔在地獄裡的神。

背後預設:神太慈祥了,不會把人送進地獄的。人太好了,神不會把人送進地獄的。提出這個問題的人假設:上帝的思想,情感,和行為都與人一樣。"假如我不會把人送進地獄,神也不會這樣做!"

基督教的回應:神不是人。神的思想,感情,與作為都與人截然不同。神的意念和道路高過人的意念和道路。這個人真正的問題是,他只想要一個按自己的形像造的 “神” :一個容忍他繼續犯罪,一個可以與罪人舒服共存的神。事實上上帝熱愛公義,聖潔到一個地步,他造了地獄!上帝愛他自己的本性,愛自己的律法,愛自己造的宇 宙,和他的選民;因此地獄的被造不只是出自上帝的公義,也出自他的愛!



4.表面問題:你我信什麼都不要緊;只要我們誠懇就可以了。

背後預設:誠懇比真理和道德更重要。

基督教的回應:這個立場既不合乎邏輯,也不合乎倫理道德。沒有人可以按這準則生活的!誰會說,那些犧牲嬰孩在祭壇上的撒但教徒,他們的惡行是可以接受的? 希特勒殺害成千上萬的猶太人,他也完全是誠懇的相信猶太人應該被除滅!誠懇不能取代真理或倫理。你可以是誠懇的,可是是完全錯誤的;你也可以是一個很誠懇 但很不道德的人!



5.表面問題:耶穌是個好人,是一個偉大的教師。他也只是好人而已(不是上帝)。

背後預設:這個人假設:耶穌是一個偉大的人。沒有人可以否定這點–可是耶穌不是上帝,他不是基督 (彌賽亞,救世主) 。

基督教的回應:這個論點不攻自破。耶穌若是一個好人和偉大的教師,那麼我們必需接受耶穌對自己的宣稱:就是,耶穌自己說他是誰。事實上耶穌宣稱自己是神 子,是世人的救主。假如耶穌不是他所宣稱的那位,那麼他要不是撒謊,就是瘋子。假如他是撒謊或瘋子的話,那麼就不是好人,更不是一個偉大的教師了!



6.表面問題:人不是邪惡的;人性本善。

背後預設:人基本上是好的。他們做壞事,是因為環境影響他們。一旦有了良好的教育,居住環境,和就業的機會,人就會變好的。

基督教的回應:這個論點並不符合事實。歷史和心理學給我們鐵證,說明人的本性壞透了。沒有人需要教導嬰孩如何撒謊,偷竊,欺騙。希特勒的德國是當時世界上教育水準最高的國家。所有的事實證據都支持聖經所說的:"人的心壞透了,誰能測度呢?" (耶 17:9)



7.表面問題:基督教是一些有心理問題的人的枴杖 (寄託) 。

背後預設:人們接受基督教,成為教徒,是因為這個宗教滿足了他們一些心理上的需要。因此基督教就不可能是真的。

基督教的回應:基督教顯然是真的,正是因為能夠滿足人所有的需要,包括心理上的需要。神既然創造了人,他肯定完全知道人需要些什麼。因此最合乎邏輯的假設是:那位創造人類的神所啟示的宗教,是最能滿足人的需要的。因此這個立場,其實支持了它想要反對的。



8.表面問題:我是無神論者。我不相信宇宙裡有神。

背後預設:無神論者假設自己有足夠的智能能力,支持他們的結論。他們覺得宇宙裡沒有任何的神明。

基督教的回應:唯有一位有資格作無神論者的,就是神自己!要斷然地宣稱 “宇宙沒有神!"者, 必需知道萬事,同時存在於宇宙每一個角落,且有無限的力量。換言之,這個人必需無所不知,無處不在,和無所不能:他必須是神本身!無神論是一個荒謬的信仰 立場是不攻自破的。



9.表面問題:基督教若對你有意義,有幫助,那很好,可是不要來煩我就好了!

背後預設:每一個人都應該"幹自己喜歡的事” 。只要不煩別人,愛怎麼活就可怎麼活。至於真理和倫理,那不重要!只有自己對歡樂的追求才重要。

基督教的回應:這種人生觀是毫無掩飾的自私自利!其實,基督徒是要 “煩” 別人的。歡樂主義生活方式,一定帶來災難。作一件事情,雖然 “感覺上很好” ,可是感覺好並不等於是對的。瘋狂的人謀殺別人時,"感覺上也很好" !這個立場是不符實際的。



10.表面問題:基督教沒有適切性 (與現實脫離) 。

背後預設:對我來說,在我的生命中,基督教不適切,不實際。只是紙上談兵,畫餅充饑,虛無飄渺,講到來世的樂園而已。

基督教的回應:真正的基督教是實際的,有高度的適切性。聖經關心到人生的每一層面,不只是要"救人的靈魂" 。這個人可能曾接觸過有缺欠 (不完整) 的基督教信仰。



11.我們都是神的一部分。我們都是神的兒女。

背後預設:這個人假設"至終的真相是一個存有",人是這個"宇宙靈魂" 或"宇宙力量" 的一部分。這立場最後帶到泛神論:宇宙一切就是神;神就是宇宙的一切。或者帶到"泛萬物主義" :一切就是"氣" ,"氣" 就是一切。

基督教的回應:我們並不是神的一部分!宇宙的真神是一位有位格的,同時是無限的神,他創造了這個宇宙。神造世界不是用自己的本質來造 ,而是從無有中創造。宇宙的造物主與整個宇宙在質在量上都截然不同。泛神論或者泛萬物主義帶來的,是萬物身份的消滅,帶來絕望。



12.表面問題:我儘量不傷害別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嘛!遇見有需要的人,我是不會幸災樂禍的。一定盡力而為幫助人。

背後預設:這句話的背後,假設神是按照我們是誰 (我們的人格) 和我們的表現 (行為) 來決定接納我們與否。神審判人類,好象老師將每一個學生與全班同學的分數來比較一樣。你的好行為若多過壞行為,你就可以過關!

基督教的回應:神接納罪人,乃是按照耶穌基督是誰 (他聖潔的人格) 和耶穌的表現 (耶穌完成了的大工) 。基督教是唯一的宗教,提供代罪的救贖。我們不可能憑自己的行為進天堂。我們不可能與別人的行為比較,來決定神救我們還是定我們的罪。我們得救,完全是憑 神的恩典;完全是藉著信心;完全是因著基督完成的救贖! (弗2:8,9)



13.表面問題:可是,基督徒這麼強烈地反對性愛!性有什麼不好?性是那麼的自然,因此一定是對的!

背後預設:他們假設:事實 (比方說:生理的本能) 必然是正常的。而正常的,必然是對的。因此:事實 (既然) 就是對的 (應然) 。

還有:一件事,假如帶來好的感覺,就去作罷!(想去作就作。)

基督教的回應:人因為犯了罪,有了罪孽。因此人不是正常的,世界也不是正常的。人虧缺了正常;世界也反常。事實 (就是:目前的人類和宇宙) 並不是正常的!我們有一些的慾望,對於我們墮落的人性是正常的。可是,對於墮落的人性是正常的事,並不是神原來創造人的時候的正常事。性本身不是罪,只要 “正常” 的作:就是說,在神本來創造人的時候所計劃的,如何,什麼時候,在什麼情況之下進行。



14.表面問題:我曾嘗試過信基督教,可是沒有效果(對我沒有用)。

背後預設:基督教只是情感上的某一種不會持久的"高峰經歷"。這個人沒有經歷過真正的迴轉(悔改,信心) 。因為他的 “迴轉” 不是真的,他就假設說,所有的 “迴轉” 經歷都是假的。他以自己個人的經驗,來衡量人類所有的經驗。

基督教的回應:是的,假的迴轉 (信主) 經歷是絕對可能的。他所嘗試的,並不是真的基督教。可是,一次的假迴轉,不等於說所有的迴轉經歷都是假的。這並不合乎邏輯,也不符合事實。



15.表面問題:我不能信神。當我看到希特勒如何對待猶太人,又想到世界上充滿著痛苦,我不能相信宇宙裡有神。

背後預設:這個人假設:我們就算沒有絕對的倫理道德標準,也可以作出道德的上判斷:如判斷希特勒的邪惡。"神" 的存在,對我們做道德判斷不是必需的條件。

基督教的回應:這個立場不符合邏輯。宇宙若沒有神,就沒有絕對的道德標準,沒有"公義" 的根據。要解決"為什麼有苦難" 這個問題,必需有神的存在。正視苦難的問題,並不需要我們否定神的存在。這個人的立場,在實際生活上也是行不通的。若要作出對邪惡的判斷,而定它的罪,神 的存在是必需的,不可或缺的。若沒有神,就沒有"邪惡" 這回事,也沒有"善" 。



16.表面問題:進化論是真理。我們不能再信聖經了!

背後預設:這個人假設進化論是事實,而不是理論。所有的證據都支持進化論的。而創造論呢,是沒有證據的支持的。所有的科學家都相信進化論。沒有一個有知 識,學問的人,可能對進化論提出異議。進化論,是對宇宙萬物的最好的,最合理的解釋。而創造論只不過是一個信仰,一種迷信。

基督教的回應:進化論其實是由很多不同的,而且是彼此矛盾的理論所組成的混合品。什麼是進化論?它是某一些科學家提出的某一些理論。這些理論不一定經得起 嚴格的科學審核,或哲學審核。創造論有充份的證據,而進化論只是一個武斷的信仰。參Shute, Flaws in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Presbyterian and Reformed Publishing)。



17.表面問題:教會裡的人都是假冒為善的偽君子!

背後預設:這人假設了:神賜福給偽君子們,他們死後將上天堂。所有的基督徒必需是完全人!一次犯錯,就成為偽君子了。而在世上的酒吧,舞池,工商界是沒有偽君子存在的。提出這抗議的人,假設自己不是偽君子。

基督教的回應:所有的偽君子都被神定罪 (馬太福音23:13,33) 。所以,寧願花幾十年在教會裡容忍偽君子們,不是比在永恆裡與偽君子在地獄共存更上算嗎?基督教是為"罪人" 設的福音。認為基督徒必需是完全人是錯誤的想法。其實,在社會上每一個行界,機構里都有偽君子。因此:請你仰望耶穌基督,作一個 (真) 基督徒罷!基督徒可能讓你失望,可是耶穌基督永遠不失敗,他是大能的救主!



18.表面問題:所有的宗教都是一樣的。條條大路通天堂啊!所有的宗教都敬奉同一位主宰!因此說基督教是唯一通往上帝的道路,是非常不友善的。

背後預設:他假設:神若存在的話,他並不關心人們如何對待他;也不關心人應該如何正當的敬拜神。這個所謂的 “神” 從來沒有向人類啟示自己,也沒有向人類啟示他的旨意。他也假設了;所有宗教所教導的教條–就是:神是誰,罪的本質,世界的來源與將來的結局,人是誰,如 何得救等–都是一樣的。所以,假如所有的宗教都教導同樣的道理,基督教只不過是多種道路中的一條而已。

基督教的回應:事實上,神具體地啟示了他的 (聖潔的) 本性,也吩咐人類如何正當的敬拜他。基督教所教導的教義,是與一切其它的宗教截然不同的;基督教是絕對獨特的。每一個宗教都有自己的 “神” 或神靈。基督教的聖經,和聖經所教導的信仰,是神所啟示的,唯一通到神那裡的道路!耶穌基督是唯一到父神的道路 (約 14:6) 。以愛心向別人宣告真理,並非不友善。



19.表面問題:基督教不合乎邏輯,不理性。

背後預設:很多人提到"理性" 或"邏輯" 的時候,其實是指自己的常識。他們是一種錯誤思想的受害者–就是以為我自己所想的,就是事物的真相。有什麼事物對自己來說不合邏輯的話,就不存在。

基督教的回應:你的思維若以 “理性” 或 “一般常識” 作出發點(絕對的權威)的話,你至終必成為懷疑主義者。通常提出這種異議的人,對基督教有嚴重的誤解:他們在自己腦袋裡造了一個假的"基督教,"然後把它 攻破。其實,基督教並不矛盾 (參考:See Gordon Clark, Religion, Reason, and Revelation, Presbyterian and Reformed Publishing Co.;作者顯示基督教並不違背邏輯) 。



20.表面問題:那些沒有聽過福音的異教徒,他們的命運又怎麼樣?

背後預設:這個人假設:異教徒從沒有從上帝得到啟示。因此我們不應視他們為罪人,以罪人來對待他們。因為他們無知。他們是 “高貴的野蠻人 ” (一些人類學家的用語) 。當我們拒絕基督教時,我們失喪了;可是他們既然對基督教一無所知,他們不可能會因為拒絕基督教而失喪!

基督教的回應:事實上,異教徒失喪是因為他們是罪人。他們拒絕,抵擋在他們良心良心裡的,和在大自然裡的啟示:神的普遍啟示。他們無可推諉 (羅 1:20) ,是被定罪的人 (羅 2:12) 。我們失喪不是因為我們知道什麼,或不知道什麼;我們失喪是因為我們的本性:我們是墮落的罪人。



21.表面問題:我不是罪人。

背後預設:罪人的定義就是:社會棄絕的人,如妓女,醉鬼等。提這個問題的人自以為義,認為自己是好人,正直的人,道德上高人一等。

Christian Answer:
All people are sinners, though in various degrees. A “sinner” is one who has not done all he should, and who has done what he should not have done. Sin is true guilt before God. God demands 100% of us keeping 100% of the law, 100% of time. Anything less is sin.
基督教的回應:世上每一個人都是罪人,雖然犯罪的程度可能不同。一個罪人就是:沒有盡所有的本份,和作了神所禁止的事的人。罪就是:在神面前罪名成立 (有罪孽) 。神的要求,就是全人類遵守全部律法,所有的人隨時都百分之百地遵守。不能達到這標準的,就是罪。



22.表面問題:我太邪惡了,基督教不能幫助我的。上帝不可能接納我。

背後預設:基督教是給那些好人,社會上有地位的人。不是給"罪人" 的。神不可能真正饒恕那些壞透的人。

基督教的回應:聖經的教導是:自以為 “好人” 者必下地獄;可是不少 “壞人” 將上天堂 !耶穌說:他來不是召 (自己認為是) “義人” 者 ,乃是召罪人悔改。基督教只對那些覺悟自己的罪和不配的人,提供真正的盼望。對這些人,耶穌的邀請是:到我這裡來!



23.表面問題:我不相信耶穌從死裡復活。

背後預設:宇宙是一個 “關閉系統” ,由自然定律控制。這些定律是絕對的,不能違犯的。基督從死裡復活既是神跡,必定是不可能的事;因為神跡是不可能發生的。

基督教的回應:宇宙不是由什麼所謂的 “定律” 所掌管和維繫的。神親自托住宇宙,主宰宇宙 (歌羅西書1 :17 ;以弗所書1 :11) 。神跡並不違反什麼們 “定律” 。這是因為,所謂 “定律” 只不過是人們對神在宇宙的作為的觀察而已。人觀察神如何無時不在托住宇宙,掌管宇宙。今天的當代科學已經放棄了牛頓時代的機械的宇宙人生觀–就是這個人 的異議背後的宇宙人生觀。



24.表面問題:我不能接受聖經(是神的話) 。

背後預設:這個人假設了:人是獨立,自主自法的。人以自己作出發點;自己孤獨的存在於宇宙,自己靠自己,不靠任何外來的特殊啟示。這個人也假設:在這個情況裡,人可能理解自己,理解世界和世界其中所有的相互關係。其實這是歷代人文主義虛妄的美夢。

基督教的回應:哲學歷史告訴我們,人的自主,自法必定帶來徹底的懷疑主義 (意即:沒有知識的可能) 。我們若以人為出發點,必定導致完全的混亂。除非我們以真神為出發典,才可以對宇宙有真正的認識。這個人的表面異議,並不符合事實。 (參看薛華的著作,如 Francis Schaeffer, The God Who Is There, Inter Varsity Press.)



25.表面問題:宇宙裡一切都是相對的。並沒有絕對的真理。

背後預設:宇宙的一切事物對於提這個問題的人是相對的。人乃是宇宙真理的裁判者。有權力,就有真理。這個人也假設:沒有人可以判斷別人的道德。人不可能對任何事作道德的判斷。

基督教的回應:這個立場不攻自破。說 “宇宙一切的事物都是相對的",或"宇宙沒有絕對” 本身就是作了一個絕對的判斷;這是武斷的,不可能跟相對主義自洽的宣告!這個立場也是不符實際的。因為,按照這種說法,希特勒和強姦兒童的人,都應該被肯 定。因為人不可以作道德的判斷!可是事實上,每一個人每天都在作道德的判斷。沒有人可以從這個事實逃脫;這是生命的一部分。




實用證據派實例

李德爾(Paul Little)《你為何要信?》"基督教符合理性嗎?"(第一章)

李德爾認為基督徒在這問題上有兩種錯誤的觀點:

觀點#1:福音是非理性的。

觀點#2:作基督徒,只需要在理性上同意某一些宗教理念。

李德爾自己的看法是:

觀點#3:信主 (迴轉) 有理性的因素:理解一個合理的真理系統。不過,人必須作出道德的決定:這方面必須依靠聖靈。這是迴轉信主中的另一個因素。

人的問題不在乎他的理性能力:他的問題是,要選擇基督教。他們不願意相信:因此,問題主要是意志上的問題。

結果:對基督教的信心,是建立在證據上。是一個合乎理性的信心。基督徒對信心的理解是:信心超越理性,可是不是反理性的。

結論:基督教是合理性的。

一個預設派者(Richard Pratt)對此護教進路的批判:

(1) 人的理性並不完全依靠神。作者鼓勵基督徒在護教時,提出基督教為一個可被人獨立,自主的理性來審核的信仰。信仰不是根據神的自證,乃是根據人自主的理性所能接受的證據。

(2) 作者並沒有認為人的理性被墮落所污染。人的問題並沒有包括對真理瞎眼,人的問題知識他不願意選擇真理;而人有足夠的能力去認識這真理。

因此,李得爾把理性和邏輯分析,視為對基督徒和非信徒都是中立的。理性上的證據和論據都是中立的工具,用來說服非信徒接受基督教的可信性。

護教時,基督徒只需要幫助非信徒在他的自主的思維上更清楚,更理性,就可以被說服,基督教是可信的。

這個對人的理性的看法,不符合>的看法。人的墮落,涉及人本性的每一層面。人的個性每一面都被罪所污染。因此,理性在沒有資格作真理的裁判官。只有神才能裁判真理。

罪影響了人類到一個地步,連理性的能力都不是中立的。基督徒(應該)用理性來依靠神。非信徒竭力在思維上保持自己的自主。

因此,在面對不信的時候,是沒有中立地帶的。

李德爾為聖經的權威的辯護:他先開始提出聖經對自己的來源的見證。可是他警告讀者:"聖經的斷言和自稱雖然本身不是證據,可是還是很重要的一些資料,是不能被忽略的。"

他引用多處聖經之後,作出結論:"所以有好幾方面的證據,我們可以根據它們來相信聖經是神的話。"

再者,他討論了新舊約聖經文本的保存和可靠性。考古學和科學的證據,被用來支持聖經的權威;考古學和科學並沒有提出證據來推翻聖經。

在這一點上,李德爾正確地說:我們所讀的,我們所聽的一切事,都需要問:"這個人的預設是什麼?"才能從他的預設的角度來解釋他的結論。

雖然如此,當李氏為聖經辯護的時候,並沒有努力將這些原則實踐出來。他從沒有在書中提出,基督徒和非信徒對聖經與科學的關係的看法,是基本上不同的。他認為只有少部分的不同而已。
Even so, there is little or no effort to put these kinds of observations into practice when defending the Scriptures. Nowhere does Little suggest that Christian and non-Christian presuppositions about the Bible’s relation to science are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There are only slight differences.

聖經的權威,還是取決與科學的發現–至少,理論上是如此。李氏為聖經可信性所作出的辯護,並不能防止科學證據的推翻。當科學的證據否決聖經的時候,護教便失敗了。

聖經的權威一定不可依靠人的審核;因為,毫無疑問地聖經是神的話。


證據派浮現出的問題之深層分析

聖經的完備 (足夠) 性,和聖經權威的不同範疇 (處境) 。

宗教改革時期的口號:唯獨聖經,意思是:聖經的完備(足夠) 性。護教者和佈道者的目標是一樣的。

從信仰的角度我們可以說, 聖經是不用辯護的。

信心不是沒有證據的空信,而是建立在足夠的證據上之信靠。信心尊重神的話,以之為足夠的證據。

信靠神的話為至終的證據,並不表示我們不注重"理由"。神所作的,所講的,必定有自己的理由 – 他是真理本身,也是智能的,恩慈的神。可是神並不是每次都把理由其實給我們。有時神會給我們啟示理由。因此,護教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把聖經本身為所啟示 的真理提出的理由,講解清楚。

不過,"唯獨聖經"並不表示我們在神學討論時不可用聖經以外的資料。我們只是強調,在神學或任何學科,最高的權威與準則唯獨是聖經。

在護教的過程,提出聖經以外的資料並沒有什麼問題;不過,這些資料不可以與聖經(神的啟示,神的話)相提並論。

人的思維是需要用聖經以外的資料的,因為神將我們(基督徒) 放在當代世俗世界裡,我們是需要正視它的。物理,社會學,地質學,心理學,醫學等,當然要回應聖經以外的資料。神學也不例外。因為神學並不只是誦讀聖經,乃是面對人的需要而應用聖經。

神學面對的危險是:把神學家認為人的 “需要",提升到與聖經同等權威,或甚至高過聖經。可是,靠著禱告與默想神的話,這個試探是可以克服的。

因此,根據聖經的準則來為聖經辯護,本身並不意味我們在聖經以外,加添其它材料成為我們的最高準則–雖然我們用了聖經以外的資料。這樣作,只不過是顯示聖經本身的合理性。

可否用聖經以外的歷史,科學材料來正視聖經的教訓?這樣作是否信靠這些資料多於信靠聖經?是否表示我們認為這些資料比聖經更可靠?不一定。用這些證據來論證,不可能加添我們對最高權威性的知識。只有聖經才可以提供這種的知識。

不過,若要正確地認識聖經,我們應該從不同的角度 (範疇) 來看聖經 :聖經在當時文化的處境,和在整個宇宙的處境裡的權威/意義。這樣可以看到聖經如何光照宇宙每一個範疇。

護教這可以用聖經以外的資料,可是不能把這些變成獨立的準則,而以這些準則衡量聖經。(這是傳統預設派對證據派的批判。)

我們應該呈現聖經的真相,和聖經與不同範疇的關係 (意義) 。這樣作時,我們會發現聖經有時與其它的著作同意,有時不同意。這是很自然的,因為神的話是進到有限的,墮落後的人間。這些事實可以在恩主手中用來說服非信徒。


對預設派的異議

異議#1.我們與非信徒爭辯時,不應根據從聖經來的準則來爭辯。這樣的爭辯是有偏見的。

我們應給非信徒一個沒有偏見的論證,是中立的,沒有宗教預設的。我們應該用非信徒們能接納的準則:邏輯,事實,經驗,理性–這些是真理的來源。神的啟示,特別是聖經,應該徹底地從基督徒的論證中剷除。

對異議#1的回應:基督徒已經委身生命給基督為主 (彼前 3:15) 。這種訴諸"中立"思維的護教,使護教成為 “委身基督” 的例外範疇!

異議#1好象很合邏輯和常識,特別是證據派會提出我們爭辯的焦點既然是神和聖經,那麼論證時當然不能假設神和聖經的任何事。這樣的假設是 “圓周的思維方式” ;這樣作,我們傳福音的工作就完蛋了。

注:有些提倡 “中立思維” 的 (有些自稱 “古典護教學”) 認為自己的護教法是根據聖經的,是非常 “尊基督為主” 的。例:R.C. Sproul在他的著作裡,詳細的解釋了羅馬書1:18-20,剖析了 “無神論者的心理” 。可是他們又在護教對話過程中,鼓勵非信徒用中立的思維方式;同時他們嘗試建立中立的論據,是沒有任何來自聖經的預設的。

因此這些古典護教學家,在 “中立” 這問題上不符合聖經。使徒彼得的論據是不同的:在護教上,"委身基督的主權" 當然不能置之不理!護教的處境正是我們應尊基督為主的時候。我們的言行都當尊主為大,也應鼓勵他人尊主為主。基督的主權是我們至終的預設,我們心裡已經委 身於這真理。我們徹底地信靠基督和基督的智能,應許,話語;神的話語是我們最高的真理準則。

異議#2.預設派的護教者是 “循環(圓周)思維"者,在兜圈子!

回應異議#2:我們不說:"聖經是真理,因此聖經是真理” 。(這個論據沒有錯,基督徒是這樣信的,可是一般來說,非信徒是不會被說服的。) 我們可以用500見證人來支持基督的復活 (林前 15:6) 。但非信徒會發覺我們的"循環思維" ;他若問:"你用什麼標準衡量見證是否可靠?" 或 “你從見證開始,以神跡為結論,這種的思維根據什麼知識論?” 實驗主義的哲學(休謨) 不許可這種論證。事實上基督徒預設了一個基督教的,聖經的知識論,合乎聖經的衡量見證/表象/事實的準則。基督徒用合乎聖經的準則來達到合乎聖經的結論。

那麼,這種方法應否被定罪為 “兜圈子” ?不。其實我們每人都這樣思想的。每派哲學都用自己的準則來證明自己的結論。不然沒有人的思想可以一致!相信理性是至高權威的人(理性主義者) ,在為理性主義辯證時一定要預設理性至上。那些相信感官經歷至上的人(實驗主義者)一定要預設感官經歷至上。懷疑主義者必需懷疑自己的懷疑主義(當然,這 正是懷疑主義者必要面對的難題) 。為一個至終準則爭辯時 (無論是聖經,古蘭經,理性,感官經歷/科學) ,我們用的準則必須符合我們的結論。假如這叫 “兜圈子” ,那麼每一個人都事實上在兜圈子!

既是這樣,在傳福音時就沒有話可說了?不是的。

(一) 神已經清楚地向非信徒啟示 (羅1:18-20) 。雖然他抵擋 / 壓抑這知識 (21-23節) ,可是在他的深層意識裡有這啟示的回憶。他的罪就是抵抗這回憶。也就因為他有這啟示和回憶,因此在神面前必須負責。他在心靈的深處知道經驗主義是錯誤的; 聖經的準則是真理。

我們的護教論證 (見證) 不是針對他的經驗主義知識論,乃是針對他對神的啟示的回憶–神的啟示給我們的知識論有所暗示(涵義)。若要成就這樣的見證,我們不但可以用符合聖經的準則,我們更必須這樣作。

非信徒若說,"我不能接納你的預設" 時,我們可以回答:"那麼我們再談談罷,可能我的預設會早晚吸引你 (就正如你的預設也可能早晚吸引我一樣)。我們可以繼續深入的解釋我們的思想。讓我們繼續用我們自己的預設來談一些我們還沒討論過的題目,好嗎?"

(二) 我們對非信徒的見證,從來不是孤獨作戰。神在我們的見證上加添超自然的因素:聖靈與神的話的見證,聖靈在神的話裡面的見證。(羅15:18-19,林前 2:4-5, 林前2:12-16, 林後3:15-18; 帖前1:5,帖前2:13;帖後2:13-14)。我們不要懷疑聖靈的能力!我們的見證基本上是聖靈的工具:因此,我們的策略必須由神的話語掌管。

(三) 事實上,常識告訴我們,我們常常這樣思維。當一個神經病的人以為全世界的人都要殺他時,我們與他的談話時不會接納他的世界觀,知識論。在他裡面某一層面,他知道並不是全世界都在計劃殺他。

(四) 護教可用不同的方式。非信徒若對基督徒的"證據" 提出抗議,基督徒可以換個論證方法:化守為攻,向非信徒的世界觀 (本體論) 和知識論提出挑戰。這種論證也是圓周性的,不過沒有那麼明顯。我們可以向非信徒提出一系列的問題:你怎樣支持邏輯定律是絕對的?你憑什麼相信生命有價值? 或者我們可以向他講寓言。

認為預設式的護教必讓基督徒"沒有話可說" 的人,低估神的能力;神大有能力刺透人心!他們低估符合聖經的護教是可以多元化,豐富,滿有創意的。神呼召我們作他的代言人;神給我們智能,豐盛,創意。

(五) “狹義的循環論證"與"廣義的循環論證"有所不同。廣義的這樣說:聖經是神的話,因為有很多不同的證據支持。然後,我們指出這些證據。這個論證仍然是循環 的,因為基督徒護教者用什麼準則來選擇,衡量證據,設計論證等,都是由聖經所控制。可是這樣的對話可以維持長一點,說服立比較強。

"循環性的思維” ,從這個意義來看,是與宇宙一樣那麼寬廣:因為宇宙裡每一項事實都指向見證神的真理。

怎樣成為一個好人﹖

我們能真正成為更加純潔高尚的人之唯一途徑,是把自己的心交托給上帝,因為人靠著自己所做的任何善事,都有可能滋生出驕傲和固執己見的自我中心主義。聖經這樣說:“並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這節經文似乎把人貶得一無是處,但它卻是對世人的一個真實寫照。不信上帝的人試圖成為一個更加純樸高尚的人,可最終不過是一枕黃樑。想想看,每~元旦時分,有多少人信誓旦旦地要改頭換面、成為新人。

聖經直言不諱地指出,沒有一個人靠著自己的善行能配得上帝的恩寵和福分,無論他通過宗教性的朝山進香、社會服務、教會工作或任何其它類型的善事,都是無濟於事的。《以弗所書》2章8節至9節曉喻我們:“你們得救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

你可以通過控制自己的慾念來掩蓋心裡的一些不良傾向。然而,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既然人心有著悖逆上帝的傾向,一個人若想變得純樸高尚,就惟有把自己的心毫無保留地交托給主。

你若想成為一個冰心玉潔的人,就必須把生命同耶穌維繫在一起,並持這樣的態度:“主啊,我懷著一顆敬虔之心來到你的面前,憑藉信心接受你的救恩。我這樣做,毫不是因為我成了一個更高尚的人或是比以前有改進。與之相反,我憑著信心到你跟前來,是為了讓你成為我的救主,讓你洗淨我的一切錯誤和罪孽。”

當我們採取這樣的態度時,上帝便會和顏悅色地說:“我要赦去你一切的罪孽和過犯,我要把你當作完美無瑕的人來看待,因為耶穌成了你的贖罪祭,他的死和獻身使你罪得饒恕。”《加拉太書》2章16節說:“人稱義不是因行律法,乃是因信耶穌基督。”

一旦我們把生命交托給耶穌,我們不單單成了一個更加純樸高尚的人,與從未犯過罪的至善至美的主結為一體。由於你祈求耶穌成為你生命的主宰,當他差聖靈住在你裡面時,你便會化為一個新造的人。

或許這一變化不會來得那麼迅速,但只要你虔心順從耶穌,它遲早總會發生。一旦你與耶穌同行,就會一步步地經歷這場變化,並因著耶穌的緣故,榮神益人。這是出於何故呢﹖恰是因為耶穌活在你裡面且通過你作工。你雖向著自己死了,但卻讓耶穌在你裡面煥發出生命的光華。

當耶穌進到你的心裡時,他便在你裡面活著,通過你彰顯他的大愛,維護他的誡命,使你一天更比一天臻於完善,使你逐步成為一個聖潔無瑕的人。所有這些都是因著耶穌基督在你裡面塑造出了他的形像。

當你來到耶穌基督面前,蒙恩得救、罪得赦免時,在你身上會發生幾件事:

(1)你不再覺得需要同別人競爭。由於你經歷了上帝的愛和饒恕,便能事事交托、仰賴神且愛人如己;

(2)希望的火炬在心頭燃起,因為你知道你成了上帝的家庭之一員,受到主無微不至的看顧。由於你把希望寄托在上帝身上,就會更加主動地出去幫助別人。你不再為了適者生存的生活規律終日在社會中掙紮,而是心裡充滿了主對窮人和不幸之人的慈愛和憐恤。於是,你從“人不為己,天殊地滅”這一處世法則的羈絆中解脫出來,成為你的社區中最受人擁戴的好公民;

(3)不再有違法的動機和傾向,因為上帝賜給了你一顆新心。聖經向我們印証說:“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作為一個新人,你不再酗酒、抽煙或吸毒;也不再濫食狂飲、放縱形骸,傷害自己或他人。主已經叫你獲自由,你不再需要屈從於種種俗世的偏見或壓力。

只要我們全心全意地交托在上帝的手中,懼怕、仇恨、積怨等由於心理或情感因素所引起的病症就會一掃而光。上帝不僅僅能除掉你心中的失望、壓抑和沮喪,也能藉著基督的愛挪去重壓在你心頭的種種包袱或負擔。這樣,你就能成為一個更健康、更愉快和更有建樹的人,因為你已經掙脫了欲將摧毀你生命的枷鎖。

當然,有些基督徒在生活中遠遠沒有享受到上帝所賜的恩惠。他們壓根兒就沒有意識到基督為他們成就的一切。因此,他們在沮喪和失望的囹圄中難以自拔。

上主並沒有說他要把我們塑造成為不受任何問題侵擾且不食人間煙火的神明,但他確實告訴我們,他將賜給我們克服問題的種種法寶,假如我們拒不使用這些法寶,它們便對我們無益,甚至反倒會成為問題的俘虜。你在層層壓頂的問題面前可以變得悲觀失望、膽小如鼠起來,但作不作出這一選擇完全取決於你自己。

這是因為神藉著耶穌基督已穩操勝券地克服了人生中的問題。瞧瞧你的周圍吧,教堂裡座無虛席,人們暢談神的恩典。不少人走出班房,進入事奉神的工作;另一些人則走出了他們為自己設立的懼怕、憤怒和沮喪的牢獄,心甘情願地服事神。

他們人生的故事和臉上的表情,無不見証了神的救恩的真理。心裡充滿仇恨的人,如今沐浴在愛的長河中;以往總生活在畏懼中的人,如今顯露出令人驚畏的勇氣;昔日總在壓抑中生存的人,如今臉上溢滿了平安和喜樂。

更多的見証比比皆是。主的神奇的觸摸,使人可以經歷身體上的奇變。一些人患了不可治癒的癌症,一些人醫生已宣判他們再也不能行走,再有一些人患了種種剝奪生活能力的痛苦的疾病,但主給他們帶來了醫治和拯救。

生活中不勝枚舉的活的見証叫人感到咋舌和信服。耶穌基督真是他所言的上帝的兒子,他會信守自己的諾言,懷著巨大的慈愛撫摸你,賜給你豐盛的生命,從今直到永遠。這一切是否屬實,惟獨靠你自己去驗証、去發現。若是你尚未經歷上帝所賜的豐盛的生命,祈求耶穌主宰你的生命。換句話說,你只要徹底降服在上帝的面前,虔心交托,告訴他你為自己犯下的罪感到痛悔;告訴他你決心從今以後按照他的旨意去行,在他的幫助下遠離罪與過犯,矢志不移地追隨他的腳蹤。

一旦你這樣來勾勒自己的人生,你便能認識到上帝的愛是真實的,你已成了一個更加純樸高尚的人。並且,你將穎悟到,你人生中所有的問題歸根結蒂只有一個答案,這個答案就在耶穌身上。

天國會是甚麼樣子﹖

天國是上帝的棲身地。上帝乃是天國之光,也是天國喜樂的源頭。當你們對聖經的認識臻於成熟時,就能領悟到,人對天國所作的任何物質性的描述,都不過是用有限比無限,只具有象徵性的意義。聖經把天國裡的街道說成是由精金舖的,好像透亮的玻璃;城牆是用碧玉和各種寶石所造。

只要我們一提到天國,腦海中就即刻會浮出現種種圖像,如金碧輝煌、玲瓏剔透的仙山瓊閣,或宏偉壯觀、氣勢磅礡的海市辱樓等。然而,天國遠遠超出了物質的描繪和人為的想像。天國是一個屬靈的境界,人們在這裡有著靈裡的相交,沉浸在心心相印的團契交通之中。

到了天國之後,我們就會發現,人們得到的喜樂與這個世界是有著霄壤之別的。使徒保羅十分貼切地指出:“上帝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未曾想到的。”

中世紀的哲學家們曾津津樂道於“終極的美善”。在他們看來,“終極的美善”是指生活在上帝的顯現之中。這即是天國最顯著的一個特徵,凡生活在天國之中的人將面對面地與上帝同在,而塵世中的人是絕非能認識到這一永恆的美善的。

生活在上帝的顯現之中的人是極度喜樂的,這一欣喜若狂的程度,今世的人是再也想像不到的。此外,天國裡沒有死亡、悲傷、疾患和貧窮。

他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他的子民;上帝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上帝。上帝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

聖經也論及了天國裡的冠冕和寶座。因此,我們可以確知,天國並不是沒有人的分工不同和差異的一鍋民主的大雜燴。天國裡仍將有分派給各人的不同職能和不同層次的責任。貫乎整個上帝的國度,不同等級的治理和體制仍將存在。

聖經明示我們,凡有幸進入天國的人將審判天使。這些墮落的天使或妖孽將服在我們面前,由我們定奪他們的命運。或許上主會指派一些人去看管別的星球。我們並不能確知自己將在天國裡擔負甚麼具體任務或職責,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天國將繼續運轉,我們都將作為上帝的特使參予治理它。

天國裡有許多的事我們確實無從得知。天國裡會有動物嗎﹖聖經裡提到,耶穌再來治理這個世界時將騎著一匹白馬從天而降,我們說不就有一匹白馬嗎﹖白馬意表著純潔和權能,所以八成只是一個像征性的說法。

我們完全可以認定的一點是,在天國裡我們將能認出自己的親人,並因再次與他們相聚而皆大歡喜。那時,棲息在天國裡的不是你的幻影,而是你真實的自我。當你進入上帝為眾聖徒預備的天上之聖城──新耶路撒冷時,你會感受到從來沒有過的旺盛的活力和盎然的生機。

在天國裡,人的頭腦也會更加發達,它將使我們長上今世的人所望塵莫及的理性的翅膀,探頤索隱、鉤深致遠,真正穿透宇宙間的層層奧秘。再者,天國之中不存在人對罪惡的畏懼感,因為上帝已為他的百姓鏟除了一切罪惡的根苗,預備了最安定和最美好的生存環境。

天國會像甚麼樣子呢﹖它比任何人所能想像到的最新最美的圖案要強之千百萬倍。除此而外,我們實在沒有甚麼別的話好說了!

人死後還有生命嗎﹖

不用說是有的﹗世上所有人都毫無例外地有著來世。你的來世生活光景如何要看你在今世與上帝的關系怎樣。耶穌說過:“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

耶穌基督所傳的全部信息表明,罪的工價乃是死,而他已經摧毀了罪和死亡的權勢。耶穌宣告說:“因為我活著,你們也要活著。”復活是整個人類的希望。

使徒保羅意味深長地說: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使我認識基督,曉得他復活的大能……或者我也得以從死裡復活。

我們不但有來世,而且還要得到上帝所賜的新的身體。我們的靈不會脫離身體而獨立存在。凡相信耶穌的人將會有象耶穌那樣的復活後的身體。

聖經告訴我們,將有義人與惡人的復活。一些人將得著永生的榮耀,另一些人則永遠受到羞辱的刑罰。

凡為上帝而生存的人必會有奇妙和榮耀的身體,他們將永遠與主同在,沐浴在主榮光四溢的恩典中;凡不為上帝而生存的人,將在陰間遭受痛苦和刑罰。來世的存在是無可非議的,但來世的光景卻取決於我們“在今世”的生活狀況。

人們時常會提出這麼一個問題:深愛世人的上帝真會叫人下地獄嗎﹖上帝總是在召喚我們歸向他,他借助諸如太陽、月亮、季節和收成這些跡象來向世人顯明他的愛。他也他的僕人來警告背率上帝旨意的人,勸他們歸主。天國乃是福光滿溢的樂土,居住在天國之中的人將安枕無憂,徹底免除千年王國終結時撒但的第二次叛逆所引起的痛苦、患難和死亡。頑梗不化地棄絕上帝和不願進入天國的人只能是作繭自縛,主對他們說:“你們的意願與我背道而馳,我只有讓你們受到應有的報應。”

人若離棄了上帝,就會陷入無窮無盡的黑暗深淵。想想看這有多麼令人可怖和毛骨悚然﹗然而,這並不是上帝的初衷。上帝很不情願讓世人得到應有的懲罰。聖經把地獄描繪為永火和永無止境的黑暗。是否這一說法是關於地獄的克鑿的描繪,抑或是對失喪者因背離上帝而罹受的情感上的痛苦或懊惱的象征性表述,我們仍不得而知。但我們所確知的一點是,地獄是真實的和永存的。

在過去的幾年裡,許多人在短暫經歷“臨床上的死亡”後恢復了生命。他們中有為數不少的人在彌留之際看到了天國,一些人還瞥見了陰間地獄。他們見到了慈愛憐憫的上帝,與耶穌促膝交談。一些人祈求上帝讓他們回到今世,上帝欣然應允了;其他人要求滯留在天國裡,上帝婉言規勸他們返回,因為他們仍需在這個世界上履行自己的責任。對於所有這些人來說,這種經歷改變了他們的人生,也是他們對來世共同所作的見証。當然,這樣的經歷並不足以能証實有來世,但至少它為聖經作了一個有力的旁証:即生命必將超逾出死亡而得到延續。

聖經也十分清楚地教誨我們,人不應試圖與鬼交往。《利未記》19章31節說:“不可偏向那交鬼的和行巫術的,不可求問他們,以致被他們玷污了。我是耶和華你們的上帝。”《以賽亞書》8章19節又補充道:“有人對你們說:‘當求問那些交鬼的和行巫術的,就是聲音綿蠻、言語微細的’。你們便回答說:‘百姓不當求問自己的上帝嗎﹖豈可為活人求問死人呢﹖’”

當大衛王的孩子死亡時,他感慨萬千地說:“我必往他那裡去,他卻不能回我這裡來。”人死了不是進天堂,就是下地獄。我們待到死後才能與已經過世的親人團聚,可當我們還活在這個世界上時,是絕不允許與死者相交的。通過巫婆神漢說話的所謂神靈,充其量不過是假冒死者亡靈的妖魔鬼魁。

倘若你向它們妥協,它們就會騙你上鉤,叫你偏離上帝。一旦它們在你的生活中有隙可乘,便會竭盡全力來控制和支配你。


我和我的家庭將來會是怎樣﹖

你們的前途取決於同上帝之間的關系如何。就凡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和摯愛上帝的人而言,他們的前途是充滿著希望和光明的。首先,這個世界上將會有一場屬靈的大覺醒,恰如《約珥書》2章28節至32節描述的那樣。這場大覺醒始於五旬節的那一天,並隨著現世接近尾聲時,邁向一個新的高潮。參予這場大覺醒的神的百姓必將沉浸在繁盛和喜樂之中,他們將ㄕA成為世人的笑柄。神的百姓將擁抱一個安定、康寧和繁榮興旺的未來。

相形之下,對於凡尚未接受主的人來講,前景實在不容樂觀。聖經曉喻我們,不信上帝的人將受主的審判。根據《以西結書》37章至39章的描繪,將會有國與國之間的爭戰、動亂,甚至會出現全球性的經濟衰敗和金融體制的崩潰局面。

世界上的其它地區會有戰火的燃起。耶穌獨具慧眼地指出,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多處必有飢荒、地震。不幸的是,許多百姓將成為餓殍,億萬人將失業,革命和動亂將此起彼伏,震盪環宇。在上帝末世的審判來臨之前,這些現象只會有增無減。

你們的前途與你們同上帝之間的關系密切相聯。倘若你們認識基督並亦步亦趨地隨他的諸般法則,你們的前途一定會充滿著光明;倘若你們不認識基督,前途必將危險重重。你們若想了解這一個危險的程度,不妨查考一下以色列人在法老王統治下的埃及被囚時,發生在那裡的事件。那時候,上帝接二連三地降災於埃及。儘管這些災害給埃及造成了極大的毀滅,居住在歌珊的神的百姓卻風調雨順、繁榮興盛。上帝降下的災害給埃及人帶來了疾病和死亡,但死絲毫沒有殃及以色列人。當埃及人的長子被擊殺時,以色列人的長子卻安然無恙。

當一群人福星高照和欣欣向榮時,他們周圍的人會遭受滅頂之為,這種可能性完全是存在的。棄絕或叛逆上帝的國民的命運,恰似埃及的法老王那樣,他們將難以逃脫上帝的降罰。上帝降罰的目的是為使世人悔罪,倘若人不思悔改,上帝的降災將使他們毀於一旦。上帝在《出埃及主》8章23節表示,他曉得如何將他的百姓在其他人中分別出來。

只要主的百姓認識和追隨以聖經為依據的天國的法則,他們就會凡事受神的福佑。他們必須小心謹慎,不能與俗世的經濟體制發生過密的關系。這即是為什麼我們要發出警世良言,勸人不要陷入債務的原因,因為債務使人的安全危若累卵。當建築在顧客債務之上的經濟制度開始瓦解時,所有欠債的人也會一並成為犧牲品。我們以往具有極大投機性和專門制造債務的社會是相當靠不住的。因此,若是我們買東西付帳,又不拖欠大筆債務,一當社會經濟體制崩潰時,就大可不必為此感到憂心忡忡了。

基督徒必須處處事事小心翼翼地遵循上帝的指引,因為今天在人看來的絕好良機,兩年之後就有可能逆轉為可怕的禍患。世人若打算享有上帝賜予他們的福氣,便必須敬虔地順從他並對聖靈的話語作出響應。

上帝的百姓正在興盛中崛起,我們在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這樣的跡象。所有這些跡象都表明,這個世界即將經歷有史以來最大的靈性上的轉折。各國都在翹首以待,顯示出無法遏制的屬靈盼望和對上帝的渴求。

一些人會因著畏懼將來或認為世界的末日即將來臨而欲逃離這個世界,他們實在不應出於對未來的懼怕而中止正常的生活。新婚的夫妻可能會對該不該生孩子一事感到納悶或猶疑不決,但我想告訴你們的是,你們的孩子在這個世界上是大有作為和前途無量的﹗你們對進入婚姻關系的擔心是庸人自擾、毫無道理的。在我們的基督教廣播電視節目中,我們正在訓練未來的領袖。我們在翹望一個幸福的未來,相信明天會迎來上帝的更美好的賜福。我們今天所邁出的每一步,更應憑藉神的智慧。

總之,你們的將來完全取決於對上帝的順服。倘若你們聽從主,就能繁榮興盛;倘若你們不聽從主且頑固不化地偏行己路,就會陷於難以自拔的絕境。

上主藉著先知瑪拉基對此作了一個生動的描述。萬軍之耶和華說,當主的日子臨近時,向你們敬畏我名的人,必有公義的日間出現,其光線有醫治之能。你們必出來跳躍,如圈裡的肥犢。你們必踐踏惡人。在我所定的日子,他們必如灰塵在你們腳掌之下。

所以,你們最為明智的作法是為將來預備好道路,務必與上帝保持和睦融洽的關係。


世界的末日何時來臨﹖

聖經啟示我們,上帝將創立一個新天新地,那裡不再有罪,不再有悲哀、惡行、哭號、疾病和人間悲劇,我們所知的一切罪惡都將消逝。這將是一個新秩序的開始。

在新天新地到來之前,我們必須在今世中度日。在新的制度拉開帷幕之先,列國的人民都應當有機會聽到上帝藉著耶穌的救恩的福音。耶穌宣告說:“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証,然後末期才來到。”

末日臨近的時候,福音的傳播將掀起新的高潮,更多的百姓將皈依耶穌。同時,凡拒不信主的人將日趨敗壞,教會和這個世界必將越加難以共存。然而,教會在這段日子會得到令人驚畏的增長。

在此之後,上帝的審判將臨到凡悖逆他的人。例如,多年來逼迫和壓制基督徒和猶太人的前蘇聯統治者,必逃脫不了這一審判。謊言連天、偷竊成性和四處行騙的人必因其惡行付出慘重的代價。審判告罄,耶穌基督將再來和建立他的千年公義統治,我們將經歷一個過渡時期,之後將迎來一個從未受過罪的玷污、從未有人偏離上帝,也未曾有過撒但稱王稱霸的新世界。人們將如同親兄弟一般彼此和睦同居。

縱然如此,即使在基督的治理期間,叛逆的種子仍未滅絕。在充滿和平的千年王國接近尾聲時,撒但仍將乘隙佔據這個世界。到了那時,上帝將最終除去舊世界,創建一個新天新地。

《彼得後書》3章10節這樣說:但主的日子要像賊來到一樣;那日,天必大有響聲廢去,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銷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燒盡了。

《啟示錄》21章1節又補充道:“我又看見一個新天新地,因為先前的天地已經過去了。”

上帝將以雷霆萬鈞之力盪滌整個宇宙,焚燒所有罪惡和抗拒他的勢力。從此以後,義人將在其餘的國裡,如同星光照耀,永遠光明璀璨。

問題仍在於:“這一切何時才會發生呢?”我相信,基督的再來已為期不遠,很可能再有二、三十年。

當然,這一日子我們是無法確知的,因為主不讓我們知道那日子、那時辰。我們不能百分之百地斷定是否已踏入了末世的門檻。可是,當代出現某些跡象對我們不失為一個重要的參照或提示。自1948年以來以色列人的復國或許是最顯著的一個預示了。耶穌說過:耶路撒冷要被外邦人踐踏,直到外邦人的日期滿了。”

1967年,當以色列人佔領耶路撒冷時,耶穌的這一預言得到了應驗。隨著這個預言的實現,末世的日子似乎已悄然泛出了魚肚白,即將升騰在東方的地平線上。所謂“外邦人的日期”正在宣告告終。

“末世的日子”並非是指這個世界即將發生大爆炸或壽終正寢。誠然,這個世界終有一天會遭到毀滅,但那要等到基督再來治理世界一千年後,才會發生。

耶穌告訴我們,在他再來掌管這個世界之前,世上的狀況必與挪亞所處的那一時代毫無二致。他這樣說道:

挪亞的日子怎樣,人子降臨也要怎樣。當洪水以前的日子,人照常吃喝嫁娶,直到挪亞進方舟的那日;不知不覺洪水來了,把他們全都沖去,人子降臨也要這樣。

換言之,在耶穌再來之前,世人會重蹈覆轍,照老樣子生活下去。

但是,既然我們知道耶穌或許今晚,或許千年後的今日會再來,我們就應當始終如一地作為虔心服事上主的僕人去生存。耶穌親自告誡我們:“所以,你們也要預備,因為你們想不到的時候,人子就來了。”



人與人之間會彼此相愛嗎﹖

世上總有關心自己的同類,這些人有著良好的願望,他們渴求人與人之間的和睦相處。凡真正追隨耶穌基督的人總希冀和盼望與他人生活在愛與和諧之中。

為甚麼加爾各答的特蕾莎修女甘願生活在印度最窮困和骯臟的貧民窟呢﹖為甚麼她一心一意地工作在窮人之中,為他們捐款建住房和改善其生活狀況呢﹖她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她是耶穌基督的追隨者。她的心裡藏有基督的愛,這愛促使她憑著真誠的愛心去救助和關懷窮苦的百姓。

這方面的例子舉不勝舉,但特蕾莎修女可以算作是最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一例了。當人們讓耶穌來駕馭自己的行為時,他們就會停止爭鬥,並以愛心彼此相待。這就是世界的希望。

即使有的非基督徒在努力追尋世界和平,即使有的基督徒仍被私慾和仇恨所佔有和蒙蔽,但歸根結蒂,在基督之外是沒有真正和平的希望的。只有當世界各國的決策者們都成為和平的君王主耶穌的門徒時,只有當主再來時,人與人之間才會有真正的愛心。否則,人與人之間將始終存在著敵對、種族仇恨和種種弊病,神要人彼此相愛的誡命就不會得以實現。

記住,儘管耶穌基督將要再來治理這個世界,當他真來並君臨天下時,各國、各族和各個文化傳統中的百姓將彼此相親相愛、和睦同居。他們這樣做不是出於勉強,而是因著他們接受了耶穌基督為王,也因著自己的心靈被改換一新。

我們從《以賽亞書》11章6節至9節窺見了耶穌再來後的世界所呈現的昇平祥和的景象:豺狼必與綿羊同居,豹子與山羊羔同臥;少壯獅子與牛犢並肥畜同群;小孩子要牽引它們。牛必與熊同食;牛犢必與小熊同臥;獅子必吃草與牛一樣。吃奶的孩子必玩耍在虺蛇的洞口;斷奶的嬰兒必按手在毒蛇的穴上。我在聖山的遍處,這一切都不傷人,不害物;因為認識耶和華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

在先知以賽亞的筆下,主再來的日子將不單單迎來人類永恆的愛和團契,也將迎來動物世界永遠的和睦與安寧﹗


人類會迎來永久的和平嗎﹖

毋庸置疑是會的﹗當和平的君王主耶穌再臨這個世界時,必將出現永遠和平的景象。耶穌基督告訴我們,他必將再來。當末世的日子來臨時,叛逆上帝之人將被繩之以法;上帝將實行他在世上的千年治理,鎖住在人的心靈深處興風作浪的妖孽,排解國與國、民與民之間的爭端。到了那一日,人們將化干戈為玉帛。《以賽亞書》2章4節說,在將來的日子,人們將把刀劍鑄成犁頭,把槍矛打成鐮刀,世上不再有戰爭。隨著撒但被囚禁,人的罪惡受到遏制,永久的和平終將溢滿人間。

聖經又繼續昭示我們:

那一千年完了,撒但必從監牢裡被釋放,出來要迷惑地上四方的列國,就是歌革和瑪各,叫他們聚集爭戰。他們的人數多如海沙。他們上來逼滿了全地,圍住聖徒的營與蒙愛的城,就有火從天降下,燒滅了他們。

當這個預言得以實現,又當撒但與上帝殊死的較量被粉碎時,環宇將永遠展現出一片和平的景象。上帝將把抗拒他的惡勢力永遠清除在他的國門之外,撒但和他的螻羅爪牙們將被打入地獄,直到永永遠遠。自此之後,人類再也不會有焚燒的戰火。然而,在耶穌再來掌管這個世界之前,人間的爭端和戰火仍將綿延不絕。耶穌說,在末世的日子尚未來臨時,免不了會有“打仗和打仗的風聲。”

無論是聯合國也好,國際聯盟、和平條約、裁軍條約或任何其它人為的途徑也好,都絕不可能給世界帶來真實的和平。當一個國家覬覦另一個國家的領土和資源時,這些人為的協定或措施便毫無意義可言了。靠著人為的努力去建立永久的和平,必然是徒勞的,因為人的本性充滿著罪惡。惟當人裡裡外外改換一新並且撒但的權柄被徹底剝奪時,世界上才能真正出現一片和平的景象。

在這一日子到來之前,我們必須義正辭嚴、理直氣壯地去抑制人類的罪惡。如果不這樣去做,人類所有的良好願望都成了想入非非和不切實際的烏托邦。


世界上為什麼有罪惡的存在﹖

首先要說明的一點是,上帝與罪惡的產生之間是毫無瓜葛的。罪惡的產生有著兩個主要來源:

(1)撒但,即屬靈的惡魔。他是人類的宿敵,他惡毒、強悍,為能摧毀上帝,先在按著上帝形象所造的人身上下毒手。世上很多禍害和罪惡的直接罪魁,就是撒但。

(2)人心。若干年前電台曾播放了一個題為《陰影》的節目,節目開頭這樣說道:“有誰知曉,罪惡的沉渣在人心的底層浮起呢﹖”上帝知道,人心乃是藏污納垢之地。由於人心充滿著罪惡,他們爾虞我詐、相互傾軋;他們挑起戰爭的事端,犯下聳人聽聞的罪行,滋長非正義和種族主義,給世界帶來了種種悲哀和傷痛。

撒但和人的本性所滋生的罪惡往往像癌細胞那樣,趨向於惡性的繁殖和泛濫。人心越是被罪惡包繞,人類的整體社會就越是罪慾橫流,散發著霉爛的腐氣。假若上帝不給人類向惡的選擇機會,人類就不會有自由。試想若是世人一發出咒詛上帝的聲音舌頭上就會長疔瘡的話,人在上帝的面前豈不整天提心吊膽、誠惶誠恐嗎﹖上帝雖然完全能夠做到這一點,但他卻不願成為一名專制的暴君。他期待人能擇善而從,能愛他和事奉他。反之,人也可以選擇走從惡和不事奉上帝的道路。自從上帝造了人類始祖亞當後,一直讓人類有選擇善惡的自由。

亞當乃是人類的“元首”。一個國家的主席或總統作出的決定,會影響到該國的全體民眾。同理,亞當作出的錯誤選擇,殃及了人類千秋萬代的命運。我們都沾染上了亞當的原罪。亞當背棄上帝之後,死亡不僅敲響了人類的大門,也禍及動物、植物和整個大自然。從此之後,人類得汗流浹背地作牛作馬、終日辛勞,以勉強度日謀生。亞當的墮落給這個世界帶來了痛苦和磨難,《創世記》3章詳細敘述了這一事實。

依據聖經的記載,在亞當死後的短短的幾個世代中,人類變得惡貫滿盈、邪惡之極。人類的罪惡不脛而走,並使人類一代更比一代敗壞。誠然,人類從其先輩那裡不斷汲取了智慧和財富,但與此同時,他們也繼承了先輩們的罪孽和因其所受的咒詛。

起初上帝造人時,亞當在道德上處於中立狀態,他有著犯罪與不犯罪的選擇自由。可是,亞當的原罪卻致使他所有的後裔與生俱來就趨向於惡。所以,我們生來便有從惡的趨向也就不足為怪了。

儘管我們與生俱來就有犯罪和趨惡的本性,但仍能棄惡從善和轉向上帝。上帝要求我們抵御罪惡,他願親自幫助我們進行一場殊互的爭戰。然而,這場爭戰是相當艱巨的,就連耶穌本人也受到了罪的誘惑。

世界上處處都有罪惡的存在,這個事實的確叫人感到扼腕嘆息。但是,上帝給我們帶來了真理的福音,向我們指明了一條征服罪惡的陽關大道,這即是通過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所奠定的救恩之路。


世界會不會沒有疾病﹖

人類醫學突飛猛進的發展,已使像小兒麻痺症和肺結核這樣令人生畏的疾病得到了根治。然而,由於人類遭受的許多疾病源出於人的罪以及人對健康生活之法則的鄙夷與漠視,這些疾病絕不會得到醫治,除非撒但的權勢被連根鏟除。

身體僅僅是人存在的一部分,人的存在還包括他的魂和靈。身體是指人的有形體的物質或肉體存在,魂涉及人的思想和大腦,而靈則是人有異於其它動物的顯著標記,它是上帝的形象在人的存在中的印記。人的靈驅使他們去探尋與上帝之間的契合。若是人的靈失去了與上帝之間的和諧關系,人的疾病也就得不到根本的治癒。若是人生活在上帝的同在和顯現之中,就不再會有疾病和死亡,因為疾病和死亡在上帝的光照下是一分一秒也無法生存下去的。

有的疾病直接產生於人的罪。深埋在人內心深層的怨恨和人難以駕馭住的緊張和壓抑的心情導致了許多疾病的誕生。當人們不願饒恕別人或因拼命追逐俗世的名利地位而“身心交瘁”時,疾病便會頻繁發生。

生活在焦灼不安和急匆匆的狀態下的人常常會患胃潰瘍、關節炎、高血壓、哮喘之類的病;飲酒和抽煙削弱了人的免疫力,故極易引致疾病的產生。

導致疾病的另一個因素是,我們日常的大多飲食中都含有某種毒害身體或不健康的添加劑。假如我們食用過多的蔗糖、鹽、白麩面和其它一些有害的食品,就難以獲取身體必需且足量的天然養分,人體就會虛弱。我們試圖叫田地生產出過多的糧食,但到頭來卻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不僅造成土地貧脊、莊稼受損,我們因吃下受污染的糧食而給身體帶來了巨大的危害。

只有當人們在飲食、運動和保健等方面做到適度和有分寸,停止攝入害人匪淺的化學物質或其它異物,疾病才會減少。與此同時,人們必須中止繼續用致癌物污染水和空氣,消除給大自然帶來毀滅和給國民帶來飢饉的戰爭。所有這些都助長了疾病的傳播和蔓延。

在耶穌尚未再來之前,世上的疾病將日復一日地繼續危害人的生命。當耶穌再臨時,一切的一切都會安排得入情入理、井井有序,疾病和死亡將盪然無存。

上帝向人類作了一個極其美好的應許,《啟示錄》22章2節告訴我們,天上的新耶路撒冷城裡有一生命樹,樹上的葉子“乃為醫治萬民”。同一書卷的21章4節又提醒我們,當人與天父同在時,便“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

人靠著自身的努力,是根本無法為所有的疾病找到醫治的途徑的。然而,耶穌的再來將永遠鏟除人類的種種疾患。


為甚麼人生在世會有患難﹖

人生在世,總是離不開患難。只要你拿起每天的報紙或收聽電台的新聞廣播,就會發現天南地北的芸芸眾生都在遭受著各種患難。一些人由於悲劇性的車禍、可怕的疾病或兇殺而痛苦萬分;又有一些人由於出身貧寒面臨生活艱辛、苦不堪言;再有一些人由於出身在專制鐵蹄統治的國家中發出陣陣痛苦的呻吟。人生的患難原因很多,我們可以整頁整頁地羅列出一大堆來。然而,我們的問題絕不只牽涉患難之表面線索,而是要深究寓於其 背後的根由。

若是說人類的患難是由於犯罪、車禍等事件引起的,充其量不過是隔靴搔痒,沒有抓住問題的實質。問題的關鍵是要能入木三分地透過事物的表象,直探人類痛苦和患難的根由與本質。

首先我要指出的是,人類的患難主要是由於有超自然能力的撒但或魔鬼這一邪惡勢力的興風作浪所釀成的。撒但總要傷害人,總想拖人下水,叫他們遠離上帝。人們在罹受痛苦時,常常會責備上帝。這豈是上帝的過錯嗎﹖撒但因著自己傷天害理的行徑而混淆視聽和嫁禍於上帝,感到自鳴得意。

痛苦與患難也是由於人對上帝的叛逆和深寓於人心中的罪惡所引起的。試問:當今的人類有多少苦難是由於踐踏人權的法西斯主義或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所招致的呢﹖叛逆上帝的專制獨裁者們在有恃無恐地禍國殃民,並侵害週邊國家的百姓。想想看,就在上一世紀內,希特勒和斯大林之流給人民帶來的殘害和苦難,是多麼令人髮指和罄竹難書﹗

你們或許會說,患難是人的自由所帶來的。不錯,上帝的確賦予人一定的自由。倘若人只不過是個機器人,上帝就總能易如反掌地支使他行正事。然而,上帝卻任由人愛他、順從他或褻瀆他。當人叛逆上帝時,受傷害的就不單單是他自己,也累及他人。

就人的患難而言,我們也應當記住,上帝為治理整個宇宙設定了某些顛撲不破的自然法則。假如沒有關於地心引力的法則,我們便都成了空中飛人。可是,同一法則又會給從高層建築物往下跳的人帶來難以明瞭的痛苦。

颶風能使地上屯聚的熱量散發殆淨。如地球南部的氣流得向北移,才能緩解和消循。但當熱氣流北移時,遂產生出了颶風。颶風以雷霆萬鈞之力穿越大洋,激起萬丈波瀾。颶風的初衷並不是給人造成災難,但如果人們對這一大自然的警告置若罔聞,就會受到颶風的傷害。

在諸如聖安德亞斯地殼活動斷層地帶建造房屋也是同理。斷層對於防止地殼出現崩裂是必需的,但若是有人硬把房屋蓋在聖安德亞斯斷層地帶,一當地震來臨時,他們便會遭受滅頂之災。這些患難不是出於上帝的意圖,而是歸咎於人的愚昧無知。人既能順應自然力並與之調和,也能因著漠視它而受到它的危害。

不少疾病也是人為造成的。一些疾病是由於營養不良所致,與人們飲食不當有關。上帝賜給了我們天然食糖,可我們卻通過漂白使糖變白。全麩面包雖對我們身體更加有益,但我們偏偏要吃去麩的白面包;上帝賜給我們天然的水果和植物纖維,我們卻在高溫的煮沸下叫它盪然無存。我們削去土豆皮,只吃裡面的肉。這樣,我們剔除了上帝所造的旨在維護人類身體健康的那部分食物。

美國人大約有75%至80%的疾病同心理或情感的因素相關,我們沒有依照《彼得前書》5章7節的規勸去做,即將所有的擔憂都卸給上帝。結果,情感上的鬱鬱不樂和思想上的憂心忡忡使我們容易染上疾病。

我們還通過抽煙、飲酒和吸毒來殘害自己的身體。社會上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無形中加劇了人類遭受的痛苦,汽車工業的繁榮興盛造成了交通傷亡事故頻頻發生,工廠和汽車排出的廢氣和煙霧污染了我們的空氣。所有這些都是當代文明所付出的一個慘重代價。我們若不想付出這一代價,便可以回到更加原始和古樸的社會中去。在當今的世界上,我們的生活方式成了人類痼疾滋生的溫床。

為能進一步表明人類如何加深了自己的患難與痛苦,我們不妨來察看一下在非洲發生的事情。非洲大陸北部的平原曾是風光旖旎、土地肥沃和被森林環繞的人間仙境。可是,幾個世紀以來,所有樹木都被砍伐幹淨,表土受到侵蝕,綠蔭之地成了光禿禿的荒漠。由於樹木被砍光,昔日的遮蔭地不復存在,熾烈的陽光烤炙在地面上,致使整個地區氣溫逐步升高。人們只得向南部遷徙,另尋沃土。當他們向南部遷徙時,又繼續砍伐樹木,結果使得荒漠地帶不斷向南部延伸。今天,非洲北部荒漠的覆蓋面已達到350萬平方英哩。在北非以及世界上許多國家或地區,人們肆無忌憚地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平衡,貧困和飢餓的現象越趨嚴重。

印度也遭受了類似的厄運。印度曾經因其土地肥沃而著稱於世,然而,印度人所崇尚的哲學認為,牛乃是神聖的。於是,牛大量吞食菜蔬、植物和糧食便成了天經地義、順理成章的事了。倘若印度人對大自然有一全新的觀念,對農業技術和植樹造林的規劃有妥當的認識並疏濬尚未被污染的河流,印度在農業方面就能達到自給自足的水平。

人類的諸種問題並非是由上帝造成的,它們淵源於人長期以來的愚昧無知。這些問題也隨著時代的推移而逐步變得更加複雜化。

人類又給自己帶來了其它類型的患難和痛苦。例如,生殖器皰疹、梅毒、淋病和艾滋病等疾病都歸咎於世人刻意違背神的道和律法的骯髒、糜爛的生活方式。上帝從未降下過生殖器皰疹,這是人的道德敗壞所釀成的後果。當這一皰疹傳播開來時,它遂成了不治之症,殃及千百萬的人民大眾。

為甚麼上帝允許這種事發生呢﹖當我們提出這個問題時,就該回到聖經裡的這麼一個陳述中去:即上帝所造的人是具有自由意志的,這一自由甚至能惡性發展到極大的毀壞上帝之創造的地步。上帝差遣了僕人、先知和其他尊奉神的旨意的人,前來警告世人必須改弦易轍,但世人卻閉目塞聽、充耳不聞。他們不但不願聽從四千年前先知的話語,就是今天的也不聽。

誠然,義人亦會罹受患難之苦的。只要我們生活在一個罪慾橫流的世界中,這種現象就將繼續存在下去。如果有人敢仗義執言公開抨擊罪惡,他便會涉入一場搏鬥,這場搏鬥很可能致使他陷入痛苦與患難之中。耶穌說:“他們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們。”

耶穌基督是世上唯一完美無瑕的人,但卻遭人殺害。這是為甚麼呢﹖原因就在於他與罪惡進行了殊死的較量。施洗約翰由於告訴眾人他們背棄了上帝的律法而被斬首。貫乎整個人類歷史,上帝的信使屢屢受到他們所告誡的人群的攻擊和傷害。生活在一個充滿迷信、仇恨和無知的罪惡世界中,這樣的患難是在所難免的。

患難不失為淨化人的一種渠道。不少人是在患難的重壓下皈依上帝的,他們直至財產全無和重病在身時,才萌發出對上帝的嚮往和屬靈的追求之慾念。

處在患難之中的人也經歷著背離上帝的誘惑,他們必須抵御住這種誘惑,即便罹受難言的苦楚,也當敬拜上帝,從而蒙主的福佑和恩寵。凡遭患難和痛苦的人應當記住,患難和痛苦並不出於上帝的意圖。

處在患難之中的人也必須記住,上帝對凡虔心尋求他的人是不會袖手旁觀、坐視不救的。為數眾多的人都可以見証,上帝將親自救助他們擺脫痛苦和患難。不過,這還得取決於一個人有無同上帝之間建立親密和諧的關系。另一個接踵而來的問題是:我們是否應當接受所有的現實,無論是禍是福,都要感謝上帝呢﹖

上帝在聖經裡對此問題給予一個十分具體的解答,他說:“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羅 8:28)。

接受現實並不等同於逆來順受,懂得這一點是甚為重要的。人既不能在患難面前怨天尤人,也不能聽憑它的擺佈。患難絕非是你“命中注定的”。遭受患難的人不應當放棄對上帝及其拯救的尋覓。耶穌語重心長地表示:“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他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話中的關鍵就在於祈求、尋找和叩門。

就患難一事而言,我想最後補充說明一點:有些痛苦是人類成長和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當人們在知識的探索上力圖更上一層樓時,就必然要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當大有作為的運動健將竭盡全力衝破自己耐力的範圍和再創新的記錄時,持續的痛苦將始終陪伴著他。當你用最快的速度跑一、兩哩路時,肺部會感到難以呼吸,身體會覺得承受不了,此時的痛苦不言而喻。但是,當你最終創了新記錄時,痛苦中又會夾雜著無比幸福的喜樂。

這樣的痛苦與患難是不可混為一談的。一些人並未意識到,罪惡所引起的患難與人為的在事業和經驗上達到一個新的里程碑而產生的痛苦,二者之間有著天壤之別,後者所帶來的患難,僅僅標記著人從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之路上的一個轉換過程。

人類所經受的患難都是暫時的。當耶穌再臨這個世界時,一切的患難都將消逝。《啟示錄》21章4節這樣寫道:“上帝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


啟示、權威、使徒超越性問題

    正統基督教會接納聖經是上帝啟示的最終源頭,上帝的特別啟示藉著聖經的作者(先知,使徒等)記錄在聖經裡,今天沒有人可以說他獲得上帝的特別啟示而改寫或加添聖經。爭論的問題出於靈恩派信徒說他們今天仍然獲得許多從上帝而來的「新啟示」,到底這些「新啟示」有否抵觸正統教會的信仰?我們知道,第二世紀的孟他努主義被教會判為異端是因為他們的領袖自稱是先知,並且獲得由上帝而來的新啟示。近代許多異端,如摩門教、統一教、耶和華見証人會等,皆宣告他們的領袖獲得新啟示而被正統教會判為異端。今天,面對靈恩運動,啟示、權威、使徒的超越性的爭論都投在「先知」這課題上,問到底今天的信徒是否擁有「先知預言」或可以「作先知」?

 

    今日的教會是否有先知?這問題的答案在乎我們怎樣定義先知或先知的功能。「先知」(prophet)這字在舊約,在新約應用在耶穌、使徒、及信徒身上,雖然沒有分別,但是它們在含義上卻是有分別的。讓我們清楚劃分以下的定義:

 

. 耶穌和使徒是特別的先知:耶穌被人稱為先知(16:14;21:11,46;8:28;7:16,39;9:19;24:19;4:19;9:17),或他自稱先知(13:57;23:37;6:4;4:24;13:33,34)或新約使徒所扮演先知的角色(1:15,16;1:1-3),詳細查看這些經文的含意,是指他們擁有上帝特別的啟示。歷代教會也接受他們的先知信息和預言具有特別的權威,這些信息和預言也記錄在聖經裡。當上帝的特別啟示藉著他們完成後(指新約啟示錄是最後一本書),後來也沒有人或「先知」的信息或預言可以好像他們一樣擁有特別的權威。正統的基督教會堅持接納這一點,也以這一點來測驗以後任何先知信息的權威。使徒先知身份的超越性是無可推諉的。彼得甚至把保羅的書信和舊約先知的書卷相比(彼後3:15-16),要求當時的教會和信徒接受保羅書信的特別權威,不像其他假先知/假師傅一樣。

 

. 新約教會中的先知:新約多次提出「作先知預言」/「作先知講道」(林前14:1,39-40;帖前5:19-21),也稱一些人為「先知」(林前12:28-29;14:29,32;2:20;3:5;4:11),也有「女先知」(林前11)。使徒也預言指出將有許多先知會出現在教會中(2:17-18)。相信這些先知預言是基於個人從上帝那裡所獲得的啟示(林前14:30),為著教會得「造就、安慰、勸勉」(林前14:3)而發出的公開信息(林前14:29-33)。這些信息是忠於聖經的教導,與聖經其他的教導沒有相衝突。這些先知預言不是一篇預備好的信息,乃是聚集時,聖靈(先知的靈)向個別信徒啟示的內容和向會眾的信息。有人擁有這樣的恩賜而被公開稱為「先知」(13:1)

    這些經文並沒有說明這些先知信息與耶穌或使徒的一樣,擁有上帝的特別啟示,或特別的權威。使徒的權柄也超過先知(林前14:37-38),聖經堅持指示所有的信徒都要「遵守使徒的教訓」(2:42)。曾有一次,保羅這位使徒和傳道人,在離耶路撒冷不遠的該撒利亞,有猶太下來的先知亞迦布預言和勸止保羅不要上耶路撒冷去,但是保羅並沒有聽這位先知亞加布的話,說他是「為主耶穌」的原故繼續上耶路撒冷(21:7-17)

 

    結論:我們必須清楚劃分,耶穌和使徒那一種特別的先知身份,所獲得的特殊啟示,是與新約後期所指的先知有大大的分別。今天,福音派教會和靈恩派教會並沒有在這一點上交待清楚,時常引起誤解,也迷惑多人。(我反對今天一些福音派領袖認為不必把使徒的先知權威和今日先知預言劃分。就是因為今天在教會中有這樣的混亂和迷惑,我們更加要時常劃分。)因此,一方面我們必須時常教導信徒,說今日的先知預言並不能等於當日耶穌及使徒的權威,也沒有特別的啟示,另一方面也教導信徒測驗「作先知」或「先知預言」這件事。如果那一位教會領袖自稱他擁有先知預言的能力,也自稱藉著這能力獲得了新的啟示,並且把這啟示等於或超過聖經的話語(或是故意忽略研讀聖經,高舉該領袖的教導),那就是異端。 

 

    我在這裡要說,許多靈恩派領袖時常在講預言時對自己的預言信息沒有交待清楚,導致聽的人以為這信息是上帝的特別啟示,一方面把他的話等於聖經的教導,另一方面把他當著特別的先知來崇拜,這樣的行為是必須禁止的。

 

    除了以上所說必須劃分清楚和不可引起混亂迷惑的指示以外,聖經也指出一些運動「先知預言/講道」的方法:

 

. 按規矩及次序而行:今天教會必須明辨:「所以弟兄們,你們要切慕作先知講道,也不要禁止說方言。凡事都要規規矩矩的按著次序行。」(林前14:39-40) 「切慕」是要求信徒追求和操練這個恩賜,就如操練其他恩賜一樣,要求對上帝的啟示敏感,時常安靜等候和聆聽上帝的話語。

    作先知講道的時候,必須有規矩:「上帝的靈不是叫人混亂,乃是叫人安靜」(林前14:33),而且,「先知的靈,原是順服先知的」(林前14:32),可見先知預言這恩賜的運用是可以受意志控制的。

 

. 不是每個人都有同一樣恩賜:「先知」的恩賜既是聖靈「隨己意分給各人」(林前12:11),就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擁有這個恩賜,雖然保羅是鼓勵信徒要追求。「你們都可以一個一個的作先知講論」(林前14:31)其重點不是指人人都有能力說預言,乃是指說預言的次序問題。

 

. 有正確的動機:「愛」是運用屬靈恩賜的至高動機(林前13:2;14:1)。先知預言只有一個目的,就是造就人(林前14:12,26)。必須指責有些“先知”和其他“先知”起紛爭,鬧分裂,令信徒迷惑的事。

 

. 要慎思明辨:為避免太多人作先知預言,保羅吩咐「至於作先知預言的,只好兩個人,或是三個人,其餘的就當慎思明辨」(林前14:29)。「明辨」(diakrino)的意思不是判斷他們身份的真偽,乃是評估他們所說的是否正確,是否可以接受。如何明辨呢?當然是以聖經(上帝)的話來評估這些預言的內容:也就是說,今日任何先知的預言和講道皆不可與聖經的教導相衝突(帖前5:19-21)。信徒必須時時以聖經這最權威的教導來評估任何今日先知的信息。

 

    「你們既知道這事,若去行就有福了。」(13:17)

 

靈恩運動的問題

一.    啟示、權威、使徒超越性問題

靈恩派認為當他們在聖靈默感之下說預言的時候,神也賜新啟示給他們。靈恩派高舉這種「新啟示」,在講道中運動和提出他們領受了由神來的「新啟示」(或特別啟示),也把這種特別經驗當著是聖靈所賜。另外,靈恩派堅持使徒在初世紀能說預言和行神蹟,那他們在今日也應照樣可以說預言和行神蹟。

 

二.    屬靈恩賜問題

    靈恩派注重追求各種屬靈恩賜,尤其是哥林多前書所列的恩賜,也認為這些恩賜今天的信徒照樣可以全部得著,不把某些分別出來。

 

三.    靈洗及聖靈充滿的問題

    靈恩派認為每一位信徒在受洗後應該再經驗第二次的聖靈的洗禮。而經過這第二次的靈洗後,信徒的生命才會被聖靈充滿。認為許多信徒沒有力量是因為沒有經歷這樣的靈洗。

 

四.    方言問題

    靈恩派注重在聚會和私下祈禱使用方言,並認為這些方言與聖經中所說的方言是一樣的。

 

靈恩運動

  在此必須先聲明,並不反對靈恩運動(Charismatic Movement),尤其是聖經(特別是使徒行傳)所記述的聖靈的工作,使教會/信徒興旺的靈恩運動。在廿世紀,甚至廿一世紀,我們知道靈恩運動將繼續在世界多個地方帶給某些教會的復興。這裡所指責的是現代因為靈恩運動而走偏差/變成異端、極端的靈恩運動或一些教派。

 

    我們必須先全面的認識靈恩運動,然後才有辦法從混雜中辨認那些是極端,那些是異端的靈恩運動。

 

    在基督教會之間興起的靈恩運動在本世紀備受人關注矚目,除了以一些神蹟奇事,疾病得醫治之見証,透過口傳、刊物、廣播媒界宣傳外,還有靈恩教會傳道人的講道吸引和引起許多反應,更受人注目,幾乎成為全世界信徒必須談論或思考的一個課題。

 

靈恩運動的信徒增長快速。據統計,1987年世界各地靈恩運動第一、二波的信徒共二億四千七百萬,而第三波在八十年代初,信徒已增至二千七百萬。但是,福音派學者對這些統計數字的準確性不能全部接受。例如,第三波靈恩運動學者韋拿(Peter Wagner)將中國大陸與神蹟奇事有關的信徒也算入第三波靈恩運動內。我們不再爭論統計數字的問題,不過必須接受靈恩運動的影響的確是迅速。

 

    靈恩運動第一、二、三波的名稱最初是由美國加州福勒神學院的彼得.韋拿(Peter Wagner)所提出來的。所謂第一波,是指1901年開始的「五旬節運動」(注重聖靈充滿、靈洗,講方言),由美國肯薩斯州(Kansas)開始;第二波是指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興起的「靈恩運動」(注重講方言及聖靈充滿),也稱「新五旬節運動」,由南非及美國傳開,在各地成立全備福音商人團契(Full Gospel Business Men’s Fellowship);第三波則是八十年代初的「葡萄園運動」(Vineyard Movement),又稱為「神蹟奇事運動」或「權能佈道運動」。

 

    我們必須彈性地運用這些名詞,因為一般所稱「靈恩運動」,有時是指第一、二、三波各階段的靈恩運動,而不獨是指第二波的「靈恩運動」。

 

第三波是當今最流行和吸引人的靈恩運動。第三波的「葡萄園運動」又稱為神蹟奇事運動,也被人稱為「權能佈道運動」,主要領導人物是溫約翰弟兄(John Wimber,中文通稱溫約翰弟兄)。其實,溫約翰並不是葡萄園教會的創辦人,但是這間教會由他接手後,成為推動第三波靈恩運動的傑出領袖。今天,由溫約翰弟兄所出的第三波靈恩教會已分門別類在世界各地出現,如今世界的各地教會,包括中國的教會,受第三波靈恩運動影響甚深。不時聽聞有人得醫治而信主,也在聚會中行神蹟,例如被聖靈擊倒得釋放等事發生。這些行為令福音派教會的傳道人和信徒迷惑,不知如何解釋這些的現象。

 

在權能佈道聚會中傳道人行神蹟醫治病人的事情,有發現一些是蒙騙參加者的(就是有傳道人和某些信徒暗中合作蒙騙其他參加者),也有無法証實是假的。因此只能結論說,神蹟醫治的事情是有真有假。只要求信徒和教會必須小心分辨。不要隨意受迷惑。

 

    葡萄園教會於1973年由一個南加州靈恩派的佈道家加力信(Kenn Gullilson)所成立,他是「耶穌運動」(Jesus Movement)時代一個很著名的牧師。起初他在法蘭度(San Fernando)帶領一些查經班,後來成立了教會,增長頗快。不久他於西洛彬磯開始另一個葡萄園基督徒團契(Vineyard Christian Fellowship),一年之內人數增加超過一千人。之後,他就另謀發展。溫約翰本來是一小教會(Friends Church)的牧者,因為靈恩的經歷而被要求離開該教會。

 

    根據溫約翰的見證,他的太太染有一種稱為“性格破裂”(personality meltdown,像“精神分裂症”)的心理疾病。有一晚,她睡醒時得著聖靈充滿,說起方言,疾病也不藥而癒。另外一次,溫約翰請了一個青年人到他教會講道,那青年人在講壇上說這教會必須得到復興,並求聖靈來工作,當時很多人就仆倒在地上,有些人也有講方言等的特殊經歷。回家後,溫約翰因這事情不能入睡,在車房中找到一些講論聖靈的舊書,當他讀過這些書籍後,發覺歷來不少人曾有類似的經歷,他便肯定當晚的經歷是從聖靈而來的,並沒有甚麼可疑的地方。

 

    其後,溫約翰在閱讀四福音書時,發現耶穌基督除講道教訓人外,更行了許多神蹟奇事,因此他覺得自己也應該有同樣的能力事奉。於是,他在崇拜時就叫人出來,為他們禱告治病。結果在十個月之內,雖然有許多人出來,卻沒有甚麼人得著醫治,他十分灰心,甚至有些會友因這原因離開教會。有一回,他到一位女士家中為她的熱病禱告,她竟然即時好了;他離開時十分雀躍,之後就全力投入這樣的靈恩運動。

 

    第三波靈恩運動的另一位著名推動者是韋拿(Peter Wagner),他是富勒神學院(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宣教學院的著名教授,也是因靈恩的經歷而投入靈恩運動。

 

    韋拿為了避免福音派教會抗拒靈恩之追求,故此不用「靈恩派」名稱分辨。他主張用「聖靈第三波」這名稱,一方面承認與第一、二波有歷史上的關係,同時也可以與以前的運動有別。

 

現代異端概覽表

 

  異端名稱

異端性質/

起源

異端者及其內容

 被判情況

安息日會

(Sevent-Day Adventist)

基督再來,守安息日。

1842

懷愛倫夫人, 威廉米勒耳

. 自認有預言之靈預言基督回來的日子。

. 提出基督已回來在天上「查案審判」。

. 守安息日。

異端

耶和華見証人會

(Jehovah Witness)

否認三位一體,基督被造。

1874

查理斯.羅素, 約瑟.盧特福

. 否認三位一體,認為不合理性。

. 基督被造。

. 基督的靈魂在1914年已第二次回來。

異端

摩門教

(耶穌基督末世聖徒教會)

(Mormon)

新啟示,摩門經。

1820

史密斯.約瑟

. 獲得新啟示。否認三位一體。否認聖靈感孕。

. 摩門經才是上帝的話。

. 否定原罪,反對因信稱義。

異端

統一教

( Unificaion Church )

獲得基督的特別啟示,自稱彌賽亞。

1954

文鮮明

. 自稱獲得基督的特別啟示。

. 自稱是彌賽亞救世主。

. 以韓國人為揀選民族。

異端,邪教

撒旦教

( Church of Satan )

以犯罪為樂,以自殺來登天堂。

1970

暗東拉危等

. 反對聖經教導,時以犯罪為樂。

. 以自殺之法來登天堂。

邪教

靈恩運動

(Charismatic Movement)

先知預言,行神蹟,講方言。

1901, 1950, 1973

五旬節教會,溫約翰等

. 以先知身份說預言。

. 追求靈洗為第二次的洗禮。

. 行神蹟,講方言。

極端,甚至走上異端

錫安教會

( Church of Zion )

否認基督的完全神性,排斥其他教會。

1990

梁日華

. 否認基督的全知。

. 排斥其他教會。

. 預言世界末日。

. 提倡信徒喝雙氧水治病。

異端

新約教會/左坤派

( Church of New Testament )

靈洗,講方言,排斥其他教會。

1962

江端儀,左坤

. 靈洗為最後的洗禮。

. 講方言(舌音)

. 排斥其他教會。

. 自認是末世的使徒。

異端

新紀元運動

(New Age

Movement)

人可成為神,否定罪,不需要基督的救恩。

1980/後現代

新紀元運動組織

. 萬物皆是神。

. 人可成為神。

. 否定罪,不需要基督的救恩。

異端

基督教科學會

( Christian Science Church )

泛神論,否定苦罪,不需要基督的救恩。

1875

愛迪夫人

. 泛神論。

. 否定苦罪,否定死亡,不需要基督的救恩。

. 可憑信心醫治疾病。

異端

愛的家庭

(Children of God)

末世先知, 淫亂。

1969

大衛摩西(大衛貝克)

. 自封是末世先知。

. 過淫亂生活。

異端, 邪教

呼喊派

( Local Church )

屬靈世界觀,人論,否定三位一體。

1962

李常受

. 否定屬靈世界的真實性。

. 弄錯人觀,把人分成三個獨立的部份。

. 弄錯三位一體神觀,因此否定了三位一體的同一本質。

. 認為讀經必須呼喊才能明白。

. 排斥其他教會。高舉李常受。

異端

耶穌家庭

(Jesus Family)

靈恩,信徒生活。

1922

敬奠瀛

. 過份強調靈恩。

. 不與其他教會來往。

. 取消個別家庭生活。

極端

重生派

 

重生得救,守律法。

1976

徐大叔

. 哭為重生記號。

. 不接納其他教會。

. 守十誡。

異端

古代教會的異端(2)

7. 亞流主義(Arianism)

    基督神性的爭論到第四世紀時達到高峰。一位亞歷山大城教會的長老,亞流(Arius),帶頭引起一次激烈的基督神性的爭論,這次的爭論維持了整一個世紀才塵埃落定。雖然亞流在公元325年的尼西亞大公會議被判定為異端,但是它的思想如“幽靈”般繼續出現在後來的教會中。

    亞流主要的思想是堅持父上帝的純一性和超越性(the absolute uniqueness and transcendence of God)。上帝是萬物的源頭,是宇宙唯一自存(不是被造的)的存在(being)。這上帝的純一性屬性(attributes)不會再與別的存在分享或是被分割成更多部份。亞流認為,如果這位上帝的屬性可以被分割成更多部份,那他就是會變的,因此他就不是神。所以亞流結論說,沒有其他的存在是和這位上帝的本質(substance or essence)同樣。其他宇宙中的存在(beings)都是由這位上帝從無中創造出來。只有神(亞流所指的天父上帝)不是被造的,是永恆的,其他的生存/存在都是被造之物。

    很自然的結論,基督是被造的,也和天父上帝的本質不相同。天父上帝是用道(Word)來創造世界,也藉著這道繼續維持世界的運行。這道是被造的(created being),是第一個及最高的創造。這道本身是被造的,與其他的創造物並不相同,它是一個完全(perfect)的創造。藉著這樣的思想,引伸出兩個要點:第一,這道有一個(時間上的)開始,它曾經在某個時間被創造的,因此不是永恆(eternal)及自存的(self-existent)。對亞流派有一句流行口傳說:「曾經在某時間他(基督)並不存在。」(There was a time when he was not)。第二,這道並沒有和天父上帝相同在或不知道天父的心意。這道並不和天父有同一本質。

    當時教會指責這觀點,說,既然基督並不是和天父同一本質,因此他有罪。問起亞流基督為何被稱為神的兒子呢?亞流答說這稱號只不過是一個客氣的稱呼。

    亞流的思想並不是從神學或是哲學的角度深一層去理解基督的神性,只是直接的參考聖經的經文:

  . 認為箴言8:22(在七十士譯本);徒2:36(神已經立他(原文:造他)為主為基督了);羅8:29;西1:15(原文:被造之物的第一個);來3:2(原文:造他的)。

  . 許多經文提起天父上帝是獨一的真神。耶穌在禱告中也這樣稱呼上帝,約17:3(獨一的真神)。

  . 一些經文指明基督是比較“次等”的,例如,約14:28(因為父是比我大的)。

  . 一些經文指明耶穌的軟弱,受苦及無知,例如,可13:32(那日子那時辰…子也不知道)。

 

    以上的証據使亞流把耶穌基督當著是一位“次等的神”(demigod)。雖然基督是比任何受造之物更大,但是與天父上帝比,他是次等的,也是被造的。

    後來有一些亞流的“中間派”(semi-Arians)神學家,甚至拆中解釋說基督在本性(nature,希臘文homoiousios)上和天父相同,但是在本質上(essence,希臘文homoousios)和天父不相同。

當時的教會對亞流的思想有兩種的反應。第一就是指亞流並沒有理會聖經中許多直接說明耶穌神性的經文。第二是詳細查考亞流在以上所提出的經文,他並沒有好好去註釋,只是斷章取義。例如,西1:15所說“首生”(原文可翻譯成首造,首生,首先存在的)按哥羅西書的上下文可以解釋為在一切受造之物之先,並沒含有他是被造的意思。徒2:36的內容是要說明神在職位及功能上使他成為(原文使用造成,成為)主成為基督的意思。約17:3所指的唯一的真神(alethinos)是要和其他的假神(當時的人所敬拜的偶像)來比較。約14:28是耶穌在地上是按天父的旨意來行事。不管怎樣,太28:19及林後13:14一起說明天父,聖子,聖靈是同一的。另外,那些提起耶穌是軟弱及無知的經文正好証明那道成肉身的基督,他擁有一個全人性,也擁有人性的軟弱,但並沒有犯罪。基督在地上的日子並不是說他不是神,只不過要顯明他的人性,說明人性是有限的,這有限是暫時的。

    在公元325年的尼西亞大公會議上,亞流主義被判為異端。教會再次証實耶穌是基督,他和天父上帝是同一本質(homoousios)。

    今日耶和華見証人會(Jehovah Witness)的創辦人查理斯.羅素(Charles Tase Russell, 1852-1916)及約瑟.盧特福(Joseph F. Rutherford)就是因為主張純一神論而否定了三位一體。他們認為基督徒相信三個神是敬拜偶像。他們相信基督被造,形似耶和華而低於耶和華,他降生後成為完全的人。他們承認基督復活只是他的靈魂復活,這復活只會使信徒的靈性復活,信徒是沒有第二次復活。耶和華見証人會因此被今天的正統教會判為異端。

 

8. 馬其紐頓主義

    尼西亞會議所定的信經,基本上只關心基督的神性。對聖靈卻沒有清楚的討論。照亞流派的解釋,聖靈是基督所造出來第一個被造者,低於基督,如同基督低於父神。對亞流來說(不接受父神與聖子有相同本質(homoousios)),三位一體的三個位格是有次秩的,由一位非被造的父神,和兩位被造的次神(聖子和聖靈)構成的。雖然半亞流派(Semi-Arianism)主張「本質相似」(homoiousios),但是卻與亞流派共同主張聖靈是被造的,教會歷史稱這些派別為「敵聖靈派」(anti-pneumatologism)。

    敵聖靈派的起源無法確定,相傳是源自康士坦丁堡主教馬其紐頓(Macedonius,342年任主教,是半亞流派主義者)所提倡,自362年起被稱為馬其紐頓派。亞他拿修(Athanasius)繼續認定三位一體是不容許其中任何一位有不相同的本質(substance),堅持聖靈與其他兩個位格有相同的本質,對抗敵聖靈派。

    馬其紐頓派先後在362年的亞歷山太會議,375年的羅馬會議,和381年的康士坦丁堡會議被判為異端,聖靈的本質與聖父、聖子的本質相同是大公教會的正統信仰。

    聖靈在聖經中沒有一處被描寫為天使或被造者,她分享神最深奧秘之事(林前12:11,12);聖靈充滿宇宙,無處不在(詩139:7);不同於被空間限制的天使或被造者,並參與創造之工(創1:3);聖靈執行神聖的重生工作(約3:5);聖靈是教會恩賜的賜予者(林前12:1-31);聖靈住在信徒裡面(林前3:16);正如父神與基督住在信徒裡面(約17:23);褻瀆聖靈(繼續性的)是永不得赦免(太12:31);耶穌的大使命裡聖靈與聖父聖子相提並論(太28:18-20)。

    我門必須小心重犯這樣的歷史錯誤。今天教會仍時常聽到有人不能平衡三位一體的位格,或混亂了三位一體的功能。有時聽聞「聖靈充滿」的談話時,不知不覺中把聖靈看成可以衡量的一種能力,忘記聖靈是自主的位格者。

 

9. 阿波里拿留主義(Apollinarianism)

     如果說幻影派(Docetism)是否認耶穌的人性,那阿波里拿留主義是減低耶穌的人性。他們認為耶穌是取了真的人性,但不是全部。阿波里拿留(AD 310-390)是亞他拿修(Athanasius)的好朋友,他也是老底加教會的長老。亞他拿修這位真理的鬥士曾經和他一起抗辯亞流主義思想。相信是阿波里拿留是對亞流有過度的反應(over-reaction)而有此異端思想。

    阿波里拿留堅守神兒子兩性合一。他提出說,有兩個完整的本性(natures),一個是人的魂(nous 魂/精神/理性/意識中心),也有一個完整的神的魂(nous)。他特別解釋約1:14(道成肉身),說是神進入了肉身,因此耶穌在肉身上仍然是人,道就住在靈魂裡面,也就是說耶穌沒有人的靈魂,那是神的靈住在裡面,因此並不完完全全像人一樣。阿波里拿留認為神和人是不可能混合在一起的。地上的耶穌的意識活動完全是神在主宰。耶穌也不可能會犯罪,因為耶穌完全由神的意識來控制。

    曾經有一位神學家這樣形容阿波里拿留的思想,說,好像把一個人的心移植換入一隻獅子的心,因此以後控制這隻獅子的是這個人的心,這獅子沒有獅子的獸性,只有人的性情。

    阿波里拿留及他的服從者以為已經找到了正統教義的答案。說耶穌只有兩個部份:肉身及神的靈(nous)。認為神的靈已經取代了人的靈魂。阿波里拿留拒絕接受那正統所提出奇妙的道成肉身論,就是耶穌有人的肉身及靈魂(nous),加上神的靈(nous)。這是很難了解的結合,但是聖經的確給我們這樣的看見。正統教會是接受這樣的觀點。也接受耶穌有神的心理(psychology),同樣也有人的心理。

    阿波里拿留可以說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為了堅守耶穌的神性而丟棄了耶穌作為人,有人的靈魂。阿波里拿留主義在公元381年在康斯坦丁的教會大公會議上被判為異端。

 

10. 尼斯多留主義(Nestorianism)

    亞波里拿留主義(高舉基督的人性)雖然被正統教會判為異端,可是在亞力山太教會中,一直存在著高舉基督神性而輕忽其人性的傾向。在這樣的背景下,當時大家對基督兩性的合一(unity)和混合(synkrasis)仍然沒有清楚的定義。

    尼斯多留(Nestorius, 公元?-451)及他的跟從者提出了耶穌的兩性合一觀。很難去分析尼斯多留主義,因為它是在一個教會政治爭執時期出現,不能肯定它被判為異端是因為它的思想或無法獲得大部人的接受而被判為異端。尼斯多留的用詞也出較含糊,當時教會也曾猶疑不定是否要判它為異端。

    尼斯多留處在的時期正好有兩大基督論思潮:道-肉體(Word-flesh)及道-人(Word-man)的爭議時期。道-肉體的基督論認為道是主要的,而肉體是不太重要的要素,就如亞波尼拿留主義認為是耶穌有一個神性的靈魂及一個人性的肉體。道-人的思想認為耶穌在世上的人性比神性大。這兩個思潮導致使尼斯多留提出他個人的神學意見。

    當尼斯多留在公元428年被按立為康斯垣丁教會的長老後,教會要求他在教會中教導馬利亞是“懷了神”(theotokos,God-bearing)的教義。尼斯多留不願意這樣教導,除非馬利亞也是“懷了人”(anthropotokos, man-bearing)。當時這是一個新的觀念,同時也不知道要選用那些適當的語言及用詞。在他的思想中,他認為神不可能有母親,而且也深信人類是不可能懷育神。因此,他結論說,馬利亞並沒有懷了神,她只是懷了人,只不過馬利亞是神的具皿。神不可能在一個女人的身體裡又經過九個月的懷胎然後才生出來,這是極不可想像的事。神也不可能被人當嬰兒一般喂奶,加上哭哭啼啼地成長。在成長過程中又教又打更加不可想像。尼斯多留認為“懷了神”(theotokos)的思想是屬於異端亞流的。

    後來,當時的神學家猶西比(Eusebius of Dorylaeum)聽到尼斯多留說馬利亞只是懷了一個平常人而指責尼斯多留是一位領養主義者(Adoptionism,也就是說耶穌是在受洗時才被上帝領養成為神的兒子)。可見沃斯多留的思想是要把神人二性分開。

    尼斯多留是在公元431年的以弗所會議上被判為異端。廿年以後他曾寫書說明他的思想。他承認他可以接受以弗所會議的決定,就是兩性合一在一個人身上。但他對希利爾(Cyril)所提出的兩性聯合說(hypostatic union)比較難完全接受,認為這樣並沒有分清兩性是兩個獨立存在的教義。尼斯多留比較可以接受兩性連接(sunapheia,conjunction)而不是兩性聯合(union)。

    不管怎樣,今天我們或者可以說尼斯多留錯在雖然他支持兩性連接,但是他並沒有真正去說明及教導這教義。尼斯多留原本是接受馬利亞“懷了神”的教義,為了平衡這思想,他也同時要求教會接受“懷了人”的教義。出發點原本是好的,也是對的。只不過在當時被教會要求他高舉“懷了神”的教義而偏向了“懷了人”的思想。

    尼斯多留主義並沒有因為被判為異端而消滅,他有一些追隨者仍堅持他們沒有錯,也繼續留在教會之間。尼斯多留主義信徒曾在唐朝到中國去傳教,創立景教。

    今天,我們必須同時平衡“懷了神”及“懷了人”的教義。是怎樣同時可以懷了神又懷了人呢?這是神的奧秘,也只有這樣才可以說明基督的兩性。

 

11. 優提克斯主義(Eutychianism)

    以弗所會議(431年)過了以後,一份文件發表送至各教會說明尼斯多留主義被判為異端的結果。這份文件是由支持尼斯多留的安提阿會督約翰所編寫。文件中並不過份指責尼斯多留,也有許多文字是對尼斯多留思想有益。當希利爾(那反對尼斯多留的敵對者)收這份文件後,兩年以後(公元433年)才承認這文件。不過有一些希利爾的支持者並不願意接收這份文件。覺得如果接受兩性合一說,就會忽略了兩性分開的教義。希利爾的支持者繼續高舉兩性聯合說。後來希利爾逝世了(公元444年),他的支持者就群起攻擊安提阿約翰的後繼人特爾多勒(Theodoret of Antioch,他有份和約翰一起起草這份文件)。希利爾的後繼者多爾斯克路(Dioscorus)極力反對兩性分開說,認為希利爾是軟弱時妥協接受這份文件。他們繼續高舉兩性聯合(hypostatic union)的教義。

    後來有一位教會長老,優提克斯(Eutyches)就在這樣的神學思想趨勢之下,反對兩性分開說,高舉兩性聯合說。接著在另一個康斯垣丁堡會議上,優提克斯被判為異端。優提克斯被判定時並沒有提出答辯,只是默默的聆聽審判。

    我們不能完全清楚優提克斯的神學思想是怎樣的。在會議上審閱優提克斯的神學時,認為他說耶穌出生以後只有一性,就是道成了肉身,成為了人。顯然優提克斯並不是一個很好的思想家。他的邏輯是說,在沒有道成肉身之前耶穌是神,道成肉身以後耶穌是人。當然這人性的耶穌並不是像平常人一樣,而是另一種東西(第三類東西)。這第三類性質是由神人 二兩 聯合而成(a fusion of deity and humanity)。

    在公元449年以弗所會議又把優提克斯的神學當著是正統的教義。這時耶穌道成肉身後的兩性觀(原本是正統的教義)又被強奪了。這會議後來被稱為“土匪會議”(Robber Synod)。後來有一位皇帝同情正統教會的處境,公元451在加斯頓(Chalcedon)召開會議,再次推出尼西亞的教義,並發表信經(creed)說明:

    因此,與聖教父一致,我們都齊心教導,我們應當承認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是一位不變的聖子,在神性和人性中都同樣完全,衪有一個理性的魂和身體,在神性中與父共質,在人性中與我們有相同的本質。衪凡事與我們相同,只是沒有罪;就神格而言,衪在萬有以先為父所生,就人性而言,在末後的日子,為了我們和我們的救恩,同樣的這一位,被懷了(Theotokos),童女馬利亞所生。同是一位的基督、聖子、主,和獨生子,在兩性中被認識,兩性不混亂,不改變,不劃分,不分離,兩性的不同不因聯合而消失,在一個prosopon(指神-人的聯合是只有一個位格)和一個hypostasis(指道與肉身聯合是只有一個性質/本質)之中,兩性的本質被保存而結合,沒有被分開在兩個位格之中,而是同樣一位聖子、獨生子、神聖的道、主耶穌基督,正如古時的先知和耶穌基督自己教導我們關乎衪自己的,也符合我們教父傳下來的信經。

 

12. 基督一志說

    加斯頓會議以後,基督的神人兩性的爭議大致上已獲得解決。但是關於基督意志(will)的問題,則還沒有受到討論。到了第七個世紀,基督到底擁有一個意志或兩個意志,引起了辯論。

    爭議起源於康士坦丁堡主教長士求(Sergius, ? - 638年),他雖承認基督的神人二性,但提出說其活動則是由一個「屬神人的精力」(God-man energy)主宰。後來他獲得亞力山太主教長古列(Cyrus)的認同,在631年起草一份信仰條款,其中一條宣告說基督一生中,神性與人性都是由一個「屬神人的精力」所支配。後來耶路撒冷主教所夫羅紐(Sophronius)在634年提出反對,認為「屬神人的精力」缺乏聖經根據。但是,士求卻因此反對所夫羅紐的說法,順便提到基督有一個意志。可見士求由一個「屬神人的精力」演變成一個基督一志說(Monothelitism)。

    681年在康士坦丁堡召開大公會議,接納基督二志說的神學立場,判基督一志說為異端。這次會議宣佈基督「有兩個自然的意志不互相矛盾…他的人意毫不違拗或裹足不前的,臣服於那屬神性無所不能的意志」。

    教會接納基督有二志。基督的雙重意志不涉意志的對抗,因為對抗只能從惡而起,而在基督裡根本沒有惡;自由意志或自決的能力是人性不可缺少的一部份,基督的人性必須擁有獨立的意志,基督才是完整的人;在基督的行為中,兩個意志雖然獨立發生作用,卻達成同樣的結果;在某一些情況中,我們只看到神性的意志行使出來,在另一些情況裡只看到人性意志的作用,兩個意志卻永遠不相對抗。大公教會提出,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禱告時,他的「求你將這杯撤去」這心聲,不可能是基督全知全能的神性意志,乃是基督人性的意志作用。這是聖經的啟示。

 

13. 伯拉糾主義

    第五世紀初,當東方的希臘語教會中有關基督論的爭議逐漸擴大的時候,西方拉丁語教會突然爆發了一場有關人論(anthropology)的神學爭論。所爭論的是人的自由意志(human free will)對上帝救贖恩典的關係。惹起這場爭議的主角,是缺乏神學經驗的英國人伯拉糾(Pelagius, ? - 420年)。

    基督教會從起初就主張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承認罪的普遍性,和倚靠基督救贖恩典而蒙救贖的必要。可是,早期教父對人的自由意志和上帝救贖恩典之間的關係並沒有清楚的交待。

    第五世紀初伯拉糾來到羅馬,看見羅馬居民的道德的敗壞,於是呼籲人要向自己的敗壞行為負起責任,盡力悔改。他寫了一本簡短的保羅書信註釋,傳講偏重人道德成就與責任的道理,特別高舉人的自由意志。當時羅馬有一律師,是教會中的長老色勒斯丟(Coelesius)熱烈擁護他,演譯出比他更極端的結論。這促使北非希坡(Hippo)主教奧古斯丁(Augustine)著書駁斥伯拉糾主義,這引起一連串的會議,討論伯拉糾的理論。

    418年,兩次的迦太基會議議決,高舉神的恩典是完全的,人無法在罪中自救。伯拉糾被判為異端。

    伯拉糾主義沒有消滅,過後在教會歷史中繼續以較溫和的形態流傳。伯拉糾主義並非一無是處,以個人而言,他的德行受人敬仰,他要求提高信徒道德責任感的關懷也獲多人嘉許。但教會仍然不能與他認同,乃是因為他的教義與聖經明確的啟示互相抵觸 - 人犯罪,無法自救,必須要有神的救贖恩典。在神學思考的過程中,關於聖經未提供明確答案的題目,其細節可容許理性的推論,但是一旦推論與明確的經文發生正面衝突,就必須承認理性的限度,避免超過聖經啟示的指示:「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弗2:8-9)。

 

結論:古代教會異端概覽表

  異端名稱

 

異端性質/

起源

  異端者及其內容

  被判情況

 以便尼派   

 (Ebionism)

福音與救恩。

第一世紀,小亞西亞一帶。

一班謹守猶太律法的猶太人基督徒。

. 認為基督徒必須守律法才能得救。

. 耶穌是平常人,在受洗時領受聖靈而成為神的兒子。

堅守「因信稱義」的福音。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昨日,今日,永遠一樣。

 諾斯底主義

 (Gnosticism)

救恩及基督論。

第一至第二世紀。整個地中海區域。

一班高舉神秘知識的信徒。

. 過份高舉神秘知識,以此為得救途徑之一。

. 認為物質是邪惡的,耶穌基督不可能擁有肉體,地上的基督只是借用人的身體而已。

被愛任紐、特土良、希坡律陀等大力辯駁。

堅守使徒的教導。

 馬吉安派

 (Marcionism)

聖經正典。

第二世紀,羅馬。

馬吉安。

. 反對舊約,提出二神論。說這宇宙是由“創造神”所造。

. 認為肉體是邪惡的。基督不可能擁有肉體。

. 自編「新約正典」。

被特土良辯駁。

140年被教會處分。

堅守耶和華是創造宇宙萬物之神。基督道成肉身成人。

 孟他努派

 (Montanism)

啟示論。

第二世紀,小亞西亞,羅馬,北非。

孟他努。後特土良也加入。

. 自認有新啟示,講新的預言。自稱是先知。

. 提出許多過聖潔生活的規條,犯上行為主義的錯誤。

160年小亞西亞眾主教會議將孟他努開除。至第三世紀下才被判為異端。

不接受孟他努派的狂熱預言和行為主義。

 諾窪天派

 (Movatianism)

教會紀律。

第三世紀,羅馬。

諾窪天。

. 高舉紀律,不接受背道者的悔改,缺乏饒恕弟兄的心。

. 反對大公教會所執行的聖禮。

251-2年羅馬會議。

接受並准許背道者歸回教會。

 多納徒派

 (Donatist)

教會紀律。

第四世紀,北非。

多納徒。

同上。

314年亞里斯(Arles)會議。

接受「教會以外,別無救恩。」

 神格唯一論

(Monarchianism)

三位一體觀。

第二,三世紀,羅馬,安提阿。

撒摩撒他的保羅,羅馬的撒伯流。

. 高舉一神觀,貶低基督的神性。

. 三位一體中的父、子、聖靈以不同的形相顯現,因此父神曾在十字架上受苦。

261羅馬,269安提阿會議。

接納三位一體的神觀。

 亞流主義

 (Arianism)

基督論。

第四世紀,亞歷山大。

亞流,尼哥米底的優西比。

. 高舉一神觀。

. 基督被造,與父神不同本質。基督低於父神。

325年尼西亞會議,

381年康斯垣丁堡會議。

接納基督與父神有同一本質(homousious)

 馬其紐頓主義

(Macedonianism)

聖靈論。

第四世紀,康斯垣丁堡。

馬其紐頓。

. 否認聖靈的神性(聖靈被造),底於父神。

362亞歷山大,375羅馬,381康斯垣丁堡會議被判異端。

接納聖靈的本質與聖父、聖子相同。

 阿波里拿留主義

(Apollinarianis

m)

基督論。

第四世紀,老底加。

阿波里拿留。

. 過份堅持基督兩性。高舉基督的神性,貶低基督的人性。

. 基督在地上活動是由其神性主宰。

381年康斯垣丁堡會議被判為異端。

基督有兩性,兩性聯合(hypostasis)一起行事,不混亂,不改變,不劃分,不分離。

 尼斯多留主義

 (Nestorianism)

基督論。

第五世紀,康斯垣丁堡。

尼斯多留。

. 貶低基督的人性,說基督是在受洗時才被父神領養為神的兒子。

. 馬利亞只是懷了人。

431年以弗所會議。

接納基督擁有神人二性。馬利亞是「懷了神」。

 優提克斯主義

 (Eutychianism)

基督論。

第五世紀,安提阿。

優提克斯。

. 認為基督道成肉身之前是神,道成肉身後是人。

451年被迦斯頓會議判為異端。

基督有兩性,兩性聯合(hypostasis)一起行事,不混亂,不改變,不劃分,不分離。

 基督一志說

(Monothelitism)

基督論:基督的意志。

第七世紀,康士垣丁堡。

康士垣丁堡的士求,亞力山大的古列。

. 認為基督只憑一個意志來活動。

681年在康士垣丁堡被判為異端。

接納基督擁有兩個不互相矛盾的意志。

 伯拉糾主義

 (Pelagianism)

救恩論。

第五世紀,英國及羅馬。

伯拉糾。

. 高舉人的自由意志。認為人可憑自由意志得救。

418年被迦太基會議判為異端。

接納人得救全憑神的恩典。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