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5日 星期六
收割時的果效
教會生命力的彰顯不在於它的規模大小、節目內容或預算,而在於它是否履行了上帝的旨意。教會不會因為缺乏會友和財物短缺而關閉。教會之所以關閉是因為它們不能有效地履行上帝的心意!
【辨明果效之錯誤觀念】
1.
有果效不是由會友名冊上的人數來判定:果效不是由數目來決定,乃是教會是否實現上帝對它的計劃!
2.
有果效不是由節目來判定:若小教會試圖要複製擁有許多事工的大教會,結果可能讓自己陷入困境,因為它企圖以少量資源做過多的事。
3.
有效果不是由外在形為來判定:當價值觀一代傳一代,教會對於果效的衡量往往便以是否持守過往傳統來檢測,而不是以基督國度是否在教會中實現來衡量。
4.
有果效不是以特定形式來判定:教會事工形式應隨它接觸的社區及人群而有不同。
【為果效下定義】
成功無法以外在的準則來定義,而是要以基督身體所領受的屬靈命令來衡量。有果效的事奉必須經得起上帝旨意的審查,這旨意已經揭示在聖經中。其他準則或許可以參考,然而為有聖經才是檢驗是否有果效的最終標準。
1.
有果效要由轉化來判定(以弗所書4:12-13):教會事奉的目標就是要轉化人得生命,使他們有基督的形像和樣式。教會是否有影響力?可以由全體會眾的成熟度來衡量。當基督長成的身量,亦即基督得生命與性情在我們裡面彰顯時,我們便得以完全,展現成熟。
2.
有果效要由聖經與神學的完整性來判定(以弗所書4:14):神學與教義在真正屬上帝的百姓中,應居於核心地位。因此,教會可以說是上帝指派來彰顯與維護聖經教義的神學性群體,而神學與教義的完整性及對聖經真理的持守,便成為成熟信徒的記號。相反地,不成熟的信徒因缺乏神學與教義的根基,容易受到各樣鬼祭和教導所搖動。真正的神學(對上帝位格與工做的研究)會影響我們思考方式,促使我們在意志、態度和行為上有所改變。我們若真正瞭解上帝的屬性,便很難再安於不合祂心意的生活方式!
3.
有果效要由信心來判定(以弗所書4:4-6):信心就是相信上帝說話算話,這種相信不是盲目,而是根基於確信祂的話會反映出祂的屬性。保羅在以弗所書第4章第5節裡提到信心一詞,指的既是客觀的信心(即教義),同時也是上帝子民的主觀信靠。兩者其實無法分開,真正的教義藉由信靠內化,必會帶來生命的改變,而敬虔的信靠又是來自我們對上帝的認知。因此教會的目標是要教導眾人明白上帝的屬性,使他們對上帝的應許和話語存著不至動搖的信心。當教會承認需要倚靠上帝時,信心就會在會眾的敬拜和禱告生活中表現出來。敬拜所表現的乃是對上帝屬性、本質以及做為的信心。而禱告則是體現會眾對上帝全然倚靠,並且相信上帝會按著祂的應許、旨意及眾人的祈禱來工作。
4.
有果效要由關係來判定(以弗所書4:1-6):當會眾由原本僅僅是上帝百姓的聚集,轉變為一個充滿愛和彼此關懷的群體時,這就是有果效了!要活出蒙召的生活,就必須和其他肢體,彼此合一與和睦。教會既是上帝位格的反映,就要以愛心和耐心彼此相待,即立彰顯出上帝的慈愛與饒恕。而當眾人的愛心、接納、施捨、體諒和關懷都與日俱增時,教會便成長了!
5.
有果效要由服事來判定(以弗所書4:16):在一個充滿朝氣和活力的教會裡,人們會參與服事。他們渴望服事這位大君王,願意藉由投入服事來尊榮與讚美祂!
6.
有果效要由關聯性來判定(哥林多前書9:19-23):使徒保羅在總括他自己的服事時,提及他努力要與蒙召服事的對向有關聯(哥林多前書9:19-23)。產生關聯並非指聖經得向文化規範和世俗信仰妥協;而是福音具有當代性,使人明白他的重要性、有效性和真實性。想要具有關聯性,教會必須對這個世俗社會以極大眾的需要有所瞭解,才能有效得服事他們。基督也承認關聯性的重要性,禱告天父使屬祂的人活在世界,保守他們脫離當代文化罪惡的影響(約翰福音17:15)。
【有果效地建造】
步驟一:瞭解——認識文化
步驟二:知道——發展基礎神學
步驟三:成為——發展基本的品格
步驟四:著手進行——發展使命
步驟五:展望——發展異象
2018年8月21日 星期二
信徒領袖的成長
初代教會在選擇領袖擔任聖職之時,候選人必需具備三個條件,即︰有好名聲,被聖靈充滿,和有充足的智慧(使徒行傳六3)。由舊約和新約聖經許多領導人物的身上,可以發現有許多相仿的特質,譬如︰有強健的體格、有愛上帝與愛人的熱誠、信心堅定、會作決定、有好個性和品德,以及在禱告和謙卑的態度中依靠上帝等。
一位屬靈的領袖並不是一位完全的人,他(她)有可能會落入主觀、獨斷、嫉妒、易怒、懷怨、驕傲自大、自以為是、自我中心、一意孤行、好大喜功、玩弄權術、不肯認錯、好人奉承,甚至無法抗各式的誘惑等的「陷阱」。
信徒領袖乃是貴重的器皿。信徒領袖不能用「人不可能完美」的藉口,去縱容自我的缺失,或在自律、自潔、和追求被聖靈充滿的事上有所懈怠(提摩太後書二21-22)。而是應當「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悅,作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摩太後書二15),並「無可指責」(提摩太前書三2)。
信徒領袖若不在意自我的缺點,就等於給自己製造機會去讓他人指責。領袖首先要謙卑地自省個人的短處,其次就要更謙卑地靠主去加以改正。信徒領袖應當效法使徒保羅的心志︰「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老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以得著我的。」(腓立比書三12)
聖經記述了眾位成功和失敗的領導人物之不同特質,也對那些想要成為一名合上帝心意的信徒領袖,作出好些的叮嚀。主耶穌親自設立的言教和身教的榜樣,以及使徒們的榜樣,都值得現今的信徒領袖竭力效法和學習的。
教會有必要在訓練領袖的課程中,針對領袖的性格和品德操守之事上多予習練。任何人都知道,上帝看重屬靈的「人」過於屬靈的「事」。因此,當人被訓練得合上帝心意的時候,其所成就的事自然就必蒙主悅納了。作為一名合上帝心意的領袖除要接受合宜的裝備和訓練之外,還需要對其未來所可能會付出的代價有所心理預備,譬如︰
1.可能要承受被批評、被嫉妒,或被中傷及不被了解的痛苦。
2.可能要承受因身、心或環境而引起的疲憊和壓力。
3.經常要在工作和上帝的關係中保持平衡和儆醒。
4.經常要在人際關係中作犧牲和捨己。
5.必須能善加管理各樣的資源(如︰時間、金錢、身體健康、家庭關係等),並成為眾人的好榜樣。
6.必要能「以耶穌的心為心」,成為真正的好牧人。
「通常,信徒領袖是教會的生命力和服事基督的決定性因素。」
願主使教會看見,透過訓練屬靈的信徒領袖去建立祂的教會。
一位屬靈的領袖並不是一位完全的人,他(她)有可能會落入主觀、獨斷、嫉妒、易怒、懷怨、驕傲自大、自以為是、自我中心、一意孤行、好大喜功、玩弄權術、不肯認錯、好人奉承,甚至無法抗各式的誘惑等的「陷阱」。
信徒領袖乃是貴重的器皿。信徒領袖不能用「人不可能完美」的藉口,去縱容自我的缺失,或在自律、自潔、和追求被聖靈充滿的事上有所懈怠(提摩太後書二21-22)。而是應當「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悅,作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摩太後書二15),並「無可指責」(提摩太前書三2)。
信徒領袖若不在意自我的缺點,就等於給自己製造機會去讓他人指責。領袖首先要謙卑地自省個人的短處,其次就要更謙卑地靠主去加以改正。信徒領袖應當效法使徒保羅的心志︰「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老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以得著我的。」(腓立比書三12)
耶穌說︰「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馬太福音五48)
因此,倘若領袖故意縱容自我的缺點而不予改善,那就違背聖經的要求了。
聖經記述了眾位成功和失敗的領導人物之不同特質,也對那些想要成為一名合上帝心意的信徒領袖,作出好些的叮嚀。主耶穌親自設立的言教和身教的榜樣,以及使徒們的榜樣,都值得現今的信徒領袖竭力效法和學習的。
教會有必要在訓練領袖的課程中,針對領袖的性格和品德操守之事上多予習練。任何人都知道,上帝看重屬靈的「人」過於屬靈的「事」。因此,當人被訓練得合上帝心意的時候,其所成就的事自然就必蒙主悅納了。作為一名合上帝心意的領袖除要接受合宜的裝備和訓練之外,還需要對其未來所可能會付出的代價有所心理預備,譬如︰
1.可能要承受被批評、被嫉妒,或被中傷及不被了解的痛苦。
2.可能要承受因身、心或環境而引起的疲憊和壓力。
3.經常要在工作和上帝的關係中保持平衡和儆醒。
4.經常要在人際關係中作犧牲和捨己。
5.必須能善加管理各樣的資源(如︰時間、金錢、身體健康、家庭關係等),並成為眾人的好榜樣。
6.必要能「以耶穌的心為心」,成為真正的好牧人。
「通常,信徒領袖是教會的生命力和服事基督的決定性因素。」
教會需要積極地儲備信徒領袖,以分擔牧者沉重與過重的聖工,並確實達到「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其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的目標。
杜賓斯說︰「教會的領袖們若在效法基督的事上長進,教會就能領人歸主,建立品格,影響社會,攻擊並克勝罪惡,表現屬靈的價值,並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主的見證。」
願主使教會看見,透過訓練屬靈的信徒領袖去建立祂的教會。
兒童主日學的目標
1.用上帝的話語對兒童做全人的教育。
歌羅西書一章廿八節︰“我們傳揚,是用諸般的智慧,勸誡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的引到上帝面前。”
所以兒童主日學的老師的責任是何等的大啊!當明白我們是用上帝的話語教導孩子,而不是自己的話時,我們身為老師者,更應當在上帝的話語上下功夫,並對付自己的生命,好使我們的全人,成為兒童的榜樣。
2.使兒童認識上帝,明白真理。
兒童是可以認識上帝,明白真理的。提摩太後書三章15節︰“並且知道你是從小明白聖經,這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提摩太從小在外祖母及母親的教導下,便認識上帝,明白聖經(參閱提後一5),奠定良好的信仰根基,以致後來在福音的事工上成為使徒保羅的好助手。
在兒童主日學裡,我們不可輕忽聖經──上帝話語的教導。我們的教科書就是聖經!從小讓兒童尊重聖經,喜愛上帝的話語,並遵行上帝的命令,是父母及教師的責任。
3.使學生清楚自己的得救,有得救的確據。
兒童是絕對可以清楚得救的!教師們必須認清這點!提摩太後書三章15節很清楚地告訴我們,當上帝的話語進入孩童心裡,上帝的靈便會在他幼小的心靈中作工,使他因信耶穌基督而得著得救的智慧。許多有名的宣教士及佈道家都是在兒童時期清楚得救並獻身與主的,如內地會的創辦人戴德生及名布道家司布真。
因此,教師們千萬不要忽略“這小子裡的一個”。在兒童主日學裡,我們要把每一個上帝的珍寶一一的帶到主的施恩寶座前,親自認罪,接受耶穌作他個人的救主。我們相信上帝的應許──“你若口裡認耶穌為主,心裡信上帝叫從死裡復活,就必得救。因為人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裡承認,就可以得救。”必要臨到每一位誠心悔改認罪,接受耶穌為救主的小孩。
4.使兒童能信仰生活化,生活信仰化。
我們不單要讓每一位孩童清楚得救,並要幫助他們在每日的生活中,懂得如何倚靠聖靈勝過罪,在生活中見證主、榮耀主。因此,在兒童主日學裡,除了讓他們認識上帝的話之外,教師們也要設計一些生活應用與實行的活動,引導孩童行在主話語的光明中,使他們將真理與信仰落實於他們的生活中。
5.使兒童作一個會得人的人。
傳福音是主耶穌給每個屬的兒女的命令與責任,這裡的“每個”也包括了兒童。記不記得亞蘭王的元帥乃縵的俘擄以色列小使女?(參王下五1-14)因著這個小使女,使乃縵的身體與靈魂都得救。還有那獻上五餅二魚的小孩,因著他的奉獻,至少有五千人得著肉體與靈魂的飽足。
上帝不單要成人負起傳福音的責任,上帝也把這重要的使命托付給每個所珍視的小孩子。深信上帝所差派照顧他們的天使,一定時常歡喜快樂的向寶座上的君王報告這些小孩子的成就,大過那些閑懶不結果子的大人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