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8日 星期日

當竭力多作主的工


  《羅馬書》第十二章十一節說︰殷勤不可懶惰……”

這是保羅三項勸勉中的首項,也是信徒保持心裡火熱的必要條件。基督徒為什麼要殷勤?因為殷勤是任何一位基督徒準備自己順服上帝命令的必然操練。
  聖經對懶惰人的教訓清楚明白︰懶惰人哪,你去察看螞蟻的動作,就可得智慧。”(箴六6)

保羅對基督徒勸勉的第一步就是當竭力作工,才能保持心裡火熱。加爾文說︰基督徒當戰戰兢兢地活在上帝的榮耀之下,指的就是基督徒作工的態度,好討上帝的喜悅。

作工不但指生活,也包括行善在內,讓我們就從這兩個角度來看當如何竭力作工。
  一、基督徒當勤奮的生活——基督徒生活的原則
  保羅說︰常常竭力多作主工。”(林前十五58)

所以,基督徒的生活應該是勤奮的,過一個精進的人生,繼續不斷地經歷改革與更新。
  當一個人重生後,他的靈更新了,理性與意志甦醒了,表現出在知、情、意三方面的改變。在方面,他開始肯在知識或認知上追求,上帝的話語能幫助他更認識上帝與認識人,因為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三1617)
  在的方面,靈裡的更新導致他在情感上願意付出代價,參與愛上帝和愛人的行動,就如使徒彼得說的,心裡尊主基督為聖,有一顆願意從內委身於基督的心願(參彼前三1516),活出討上帝喜悅的生活。
  在的方面,更新的靈使人的意志變得勤奮,願繼續不斷地讓上帝的靈在自己身上動工,實踐上帝的話,行出上帝的旨意,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上帝的……旨意。”(羅十二2)
  基督徒生活的原則就是靠著聖靈更新的能力,在自己的理性與意志上心意更新而變化”(羅十二2),過一個積極進取的人生。這靈裡更新的動力有如火車頭,一旦得到能源燃燒出的力量,就能突破人生道路上的各種障礙向前進,活出勤奮革新的生活。
  二、基督徒當努力地行善——基督徒的責任
  基督徒因為愛上帝,所以會有真敬拜的生活(參羅十二12),而真敬拜必定會導出真愛的行動。

保羅從《羅馬書》第十二章九節開始給出與《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類似的一章愛篇,他勸基督徒愛人不可虛假……愛弟兄要彼此親熱……”基督徒當努力活出有真愛的善行,因這是基督徒的責任。
  什麼是行善呢?行善就是基督徒以自己的生命去影響社會,積極地參與社會活動。行善的目的是帶來社會的改革︰讓教會來引導社會,作時代的先知,藉著實施主耶穌全人的醫治(參太九3538)去善化社會。
  為什麼基督徒當努力行善?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來回答。
  首先,因基督徒有愛人的責任,所以當努力行善。保羅的教訓——“愛人不可虛假是一項以真愛的態度對人的一貫原則,也就是說,基督徒不當存著兩分論的心態︰對待弟兄(善良的好人)是一種態度;對非弟兄(包括那些忘恩負義的人,甚至仇敵,參羅十二1421)

則是另一種態度,我們對所有的人都當以同樣真實的愛相對。這也正是主耶穌的教訓(參太五3846),他叫我們藉屬靈的影響力︰鹽與光去影響社會(參太五1316),並叫我們愛人如己(參太二十二3740)
  其次,基督徒不可懶惰,當努力行善。懶惰是心裡不能火熱的原因之一,基督徒若要討上帝的喜悅就當努力行善。
  第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實際上就是一種內在信仰與奉獻心志更新的外在表現。改教家如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約翰加爾文(John  Calvin)、慈運理(Zwingli)等都認為他們的責任不單單是改正教義,改善教會制度及禮儀,更要把福音傳出來,使福音無論傳到哪裡,都能改變整個群體,帶出新的信心、愛心與生命。
  日內瓦(Geneva)就是十六世紀在加爾文領導下,被稱為是自使徒時代以來世上最完美的基督徒群體。它成為一個模範市︰在社會福利上救災、濟貧;在教育的提升上追求知識;在靈命的復興上促成改教思想的興旺及宣教的進展。這是基督徒竭力作工的最好例子,是榮神益人的見證。
  主導當地福音及社會福利事工的加爾文說︰我們若不是常竭力作工,殷勤而不懶惰,就不會準備自己來順服上帝的命令。

這是這位在日內瓦作了二十五年牧師的經驗談。

平信徒傳道人的呼召與恩賜

「我不出來傳道,因為上帝沒有呼召我。」

「我沒有這樣的恩賜。」

這些話都是不肯 出來傳道最好的藉口。首先我們來談一談「呼召」這件事情。一般人所謂的「呼召」,乃是指看見了異象,或在某次奮興大會中,聖靈特別地感動他。若沒有這種的 經歷,就表示上帝並沒有呼召他。其實在聖經裡面有兩種不同的呼召,一種是特別的呼召,也就是方才我所談的。

如同保羅在大馬色的路上,天上出現大光,主在異象中對保羅說:「起來!進城去,你所當作的事,必有人告訴你。」(徒九6)

彼得正在加利利海捕魚的時候,主耶穌親自來找他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太四19)

但是也有的是一 般性的呼召,就是除了使徒以外,還有不少的門徒們,他們也信了主,就是被主所呼召的人,主並沒有對他們個別地說:「你們來跟從我。」他們乃是自動地跟隨了 耶穌,到了後來,耶路撒冷的教會受到了逼迫,分散到各地傳福音,建立教會的就是這一班人。若你看見了異象,或受到了特別的感動,要你放下職業出來傳道,或 進神學院去受造就,那是一種特別的呼召。

還有一種的呼召,是對每一個信徒的,就是羅馬書第十二章一節:「所以弟兄們,我以上帝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上帝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

這一句話,就是上帝對你我的呼召,凡是讀過聖經的人,沒有人不會讀到這一句的,所以誰也逃脫不了上帝的呼召,也不能藉口說上帝沒有呼召他。因為當你重生得救的時候,上帝就已經在呼召你了,你既然作了主耶穌的門徒,你就是主的工人,要為祂傳道。

我們再談一談恩賜,若你拿沒有恩賜作為藉口不來傳道,那你是根本不明白聖經裡面所說的恩賜是甚麼?許多人都把恩賜看作天才,若作主的工,是要靠天才的話,那麼連彼得、約翰都不夠資格,因為使徒行傳上記載,他們都是「沒有知識的小民」。

不錯!一個人的天才可以奉獻出來,為主所用。盲人大聖詩作家芬妮考絲貝(Fanny Crosby), 從小就是個女詩人,有寫詩的天才,但是後來她把她的天才奉獻給主,就寫出了八千多首的聖歌。然而有天才的人究竟是不多,而教會的需要是那麼地大,所以上帝 就把恩賜賜給凡信靠祂的人。天才是天生的,恩賜不是天生的;天才是從小就有的,恩賜是你重生得救以後才有的;天才是只有少數幾個人才有,而恩賜乃是每一個 信徒都可以有的。

保羅是從小在迦 瑪列門下受教,對律法上的知識是很豐富,他是極有學問的人。但是他對新約的知識卻是一竅不通,所以才會去逼迫教會。他在大馬色的路上見了異象以後,聖經上 說:「掃羅和大馬色的門徒同住了些日子;就在各會堂裡宣傳耶穌,說祂是上帝的兒子‥‥‥但掃羅越發有能力,駁倒住大馬色的猶太人,證明耶穌是基督。」(徒九20-22)

「住了些日子」 是多少日子?三天?五天?十天?我想不會是一個月。就在那短短幾天的時間裡,一個頭腦裡面充滿了舊約律法思想的人,一下子就能宣傳耶穌是上帝的兒子,以後 又在新約書信裡面,幾乎三分之二都是保羅的著作,這就是恩賜。一個曾經三次不認主的使徒彼得,在五旬節聖靈降臨以後,一次講道就有三千人悔改信主,這是恩 賜。

美國十九世紀大佈道家慕迪(Dwight L. Moody),他原是個修理皮鞋的人,平時說起話來有點口吃。但是他奉獻出來傳道時,有兩位老姊妹不時地為他禱告,結果他就成為一個舉世聞名的佈道家,曾帶領幾萬人歸主,這是恩賜。恩賜就是你不能夠作的事,聖靈使你能夠作,作出一些令你想像不到更大的事情。

「你們要切切地求那更大的恩賜。我現今把最妙的道指示你們。」(林前十二31)

「你們要追求愛,也要切慕屬靈的恩賜,其中更要羨慕的,是作先知講道。」(林前十四1)

恩賜是聖靈隨祂 自己的意思賜給我們,但是若我們切慕作先知講道的話,祂是會賜給我們的。講道有兩種,一種是對個人,一種是對大眾,這些都是教會裡面所最需要的。上帝不是 不肯把恩賜給我們,而是我們自己要不要;況且你不去為主工作,恩賜是顯不出來的。也許上帝已經給了你某一方面的恩賜,只是因為你沒有去作,所以恩賜就顯不 出來。主給祂的僕人,一個是五千兩,一個是二千兩,一個是一千兩。結果拿五千兩的去作生意,賺了五千兩;拿二千兩的去作生意,賺了二千兩;拿一千兩的不作 生意,把它埋在地底下,結果一文錢都賺不了。也許你就像那拿一千兩的人一樣,將你的恩賜都埋藏在地底下了。

將來有一天,主要問你,你為甚麼不講道?你說你沒有這個恩賜。主說:我已經把這個恩賜給了你,你不開口講,這個恩賜如何能顯得出來呢?也許我們一時不知道我們自己的恩賜是甚麼,但是一出來工作,馬上就會知道了。恩賜是越用越多,有的還要加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

平信徒傳道人的重要


所謂「平信徒」並不是個很恰當的稱呼,其實教會裡面只有全職事奉和帶職事奉的人。牧師是全職事奉的,教會裡的信徒是帶職事奉的。由於一般人對普通信徒都那麼稱呼「平信徒」,為了使得大家更明白起見,姑且就採用這個稱呼。

一個健全的教會,是由「平信徒」和牧師一起搭配傳道的,因此就有不少的「平信徒」傳道人出來。教會不增長,信徒們冷淡退後,都是因為信徒們不肯起來作「平信徒」傳道人。

「從這日起,耶路撒冷的教會大遭逼迫;除了使徒以外,門徒都分散在猶太和撒瑪利亞各處。有虔誠的人把司提反埋葬了,為他捶胸大哭。掃羅卻殘害教會,進各人的家,拉著男女下在監裡。那些分散的人往各處去傳道。」(徒八1-4)

「那時,猶太、加利利、撒瑪利亞各處的教會都得平安,被建立;凡事敬畏主,蒙聖靈的安慰,人數就增多了。」(徒九31)

在起初教會剛開始建立的時候,所有的使徒全都集 中在耶路撒冷,因此教會不缺乏傳道人,主日也不怕沒有人講道。到了後來,教會遭受到逼迫,卻發生了一件令我們感到非常意外的事情。按理說使徒們應該是留一 位在耶路撒冷,其他十一位使徒都必須分派到猶太和撒瑪利亞各處去,因為使徒們是受過訓練的能講道,也能建立教會。但是事實上剛好相反,分散出去的並不是使 徒,而是門徒。

在猶太、加利利和撒瑪利亞建立教會的,也不是使 徒,而是門徒。教會被建立以後,講道的人,也不是使徒,而是門徒。他們怎麼會有這個能力去作這一切的事情呢?可見得當初使徒們在耶路撒冷的教會中,不單是 傳傳福音,講講道就算了,他們還負起另外一個責任,就是訓練那些在教會裡面的門徒,給他們裝備起來。有一天時機到了,可以到外面去傳福音,建立教會。結果 當耶路撒冷教會受到逼迫的時候,使徒們都不離開,而門徒們卻分散到各處去。那些門徒們平時不是坐著搖椅,等著上天堂的,也不是當一個「宗教之徒」,而是個 個都裝備起來,要為主工作。

所以我們若看看聖經上所說的教會傳道人,並非倚靠外面差派一個人來,長期駐紮在教會裡面。保羅、提摩太和提多,他們只是在一個教會裡面工作了一陣子,然後就在那個教會按立了長老和執事(提前三1-13),將一切的責任都交給他們,就離開往別處去了。

這些長老和執事們,都是產生在本地的教會裡,並不是由外面聘請來的。

其實聖經上所說的牧師,也是教師(弗四11), 他的職分只是在牧養教會和教導信徒。牧師也就是長老和監督,他們並非特權階級,只是職分和恩賜而已。而且這樣的職分和恩賜,上帝是賜給當地的教會,所以牧 師或長老,都應該產生在當地的教會裡面。教會時代初期,無論是羅馬教會、哥林多教會、以弗所教會、帖撒羅尼迦教會、腓立比教會都是如此。所有重生得救的基 督徒,他們的身份都已經是很特殊了,他們都是上帝的祭司(彼前二9),也是先知(林前十四31-32),並不是在祭司和先知裡面再分甚麼階級。

在哥林多前書第十二章四至十一節:「嗯賜原有分別,聖靈卻是一位。職事也有分別,主卻是一位。功用也有分別,上帝卻是一位,在眾人裡面運行一切的事。聖靈顯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處。這人蒙聖靈賜他智慧的言語,那人也蒙這位聖靈賜他知識的言語,又有一人蒙這位聖靈賜他信心,還有一人蒙這位聖靈賜他醫病的恩賜,又叫一人能行異能,又叫一人能作先知,又叫一人能辨別諸靈,又叫一人能說方言,又叫一人能翻方言。這一切都是這位聖靈所運行、隨己意分給各人的。

講到聖靈將那些屬靈的恩賜,分給各人,這「各人」是指每一個人,不只是少數幾個人。這一點是我們必須要注意的,聖靈也一樣地把恩賜分給你。

在這些恩賜中間,有智慧的言語、知識的言語、作先知的,都是與講道和教導有關的。羅馬書第十二章六節有說預言的和作教導的,也是講道。所以按理說一個合乎聖經的教會,不應該是乏人牧養或缺少講道的。

按聖經上的真理,來喚醒一些「平信徒」們,要他們都要一個個地站起來,擔起講道、牧會、和教導的工作。一些駐堂的牧師們,也應該負責訓練他們、和裝備他們。一些派到世界各地的宣教士們,也應該訓練當地的信徒們,自己起來負責自己的教會,否則教會的增長與擴充,將會有問題。

以目標為中心建構教會

「新酒必須裝在新皮袋裡。」(路五38)
 
若沒有一個系統與結構來平衡五個目標,教會往往憑牧者的恩賜和負擔而過於強調某一個目標。
 
1)五種教會
 
a.贏得靈魂的教會
 
這個教會的主要目標是救靈魂,所以總是向外接觸失落的人。常聽到的名詞是作見證、傳福音、救恩、決志、受洗、探訪、講壇呼召。
 
b.經歷上帝的教會
 
這種教會的焦點在於在敬拜中經歷上帝的同在與全能;主要名詞是讚美、禱告、敬拜、音樂、屬靈恩賜、聖靈、能力、以及復興。
 
c.家族團聚型的教會
 
這種教會的牧師通常是很會建立關係,關愛人,且發大部分的時間照顧人。主要的名詞是愛、團契、歸屬感、關懷、關係、愛宴、小組、以及樂趣。
 
d.課室型的教會
 
牧師通常把自己基本的角色看為教師。主要名詞是解經式講道、查經、希臘文與希伯來文、教義、知識、真理、以及門徒訓練。
 
e.社會良心型教會
 
牧者把自己的角色看作先知與改革家。主要名詞是需要、服務、分享、關懷、立場、做點甚麼。
              
                    大部分教會傾向於專注一個目標
 
教會角色
基本焦點
牧者角色
群眾角色
基本目標
主要名詞
中心價值
使用工具
依據標準
贏得靈魂的教會
傳福音
佈道家
見證人
社區
得救
決志
信耶穌
探訪與講壇呼召
受洗人數
經歷上帝的教會
敬拜
領導敬拜者
敬拜者
群眾
感覺
個人經歷
音樂與禱告
「聖靈」
家族型的教會
團契交誼
會牧
家庭成員
會眾
歸屬
忠誠與傳統
交誼廳聚餐
傳統
課室型的教會
教育
指導者
學生
委身者
知識
聖經知識
筆記本與投影片
逐節教導
社會良心型的教會
關懷
改革家
行動者
核心人物
關懷
公義與慈愛
請願與海報
滿足多少需要
目標取向的教會
五項平衡
裝備者
傳道人
上面五種
是與做
像基督的樣式
生命建造程序
改變生命
 
2)五個超教會運動
 
超教會組織專注於某個目標對教會是有效的,而且也有幫助;但是也會使所強調的對教會有較大的衝擊。
 
a.平信徒更新運動。
 
這個運動重新提醒教會注重所有的基督徒參與服事。它產生一些組織,比如信心行動、平信徒團契、等等。重新強調祂呼召並加恩賜紿每一位信徒,要他們參與服事。
 
b.門徒訓綀/靈命塑造運動。
 
重新強調建立信徒臻於成熟是這個運動的目的。導航會、學園傳道會等。他們幫助基督徒建立個人的靈命成長。
 
c.敬拜/更新運動。
 
這個運動的任務是幫助教會重新注重敬拜的重要性。敬拜更新運動是從1970年代的耶穌運動開始的,緊接著的是靈恩與敬拜更新。最近,現代化的敬拜又為我們帶來新的音樂和新的敬拜形式,並強調敬拜團隊。
 
d.教會增長運動。
 
這個運動幫助教會重新將焦點對準傳福音、宣教、以及群體增長。
 
e.小組/牧養關懷運動。
 
小組/牧養關懷運動的任務是使教會重新專注在肢體間相互的團契交誼與關懷關係。韓國的細胞小組教會模式以及一些組織向我們顯示使用小組作個人關懷的價值與重要性。
 
對於這些運動、組織、以及作者,我們應該感謝上帝。每一個運動都有一個重要的信息給教會;每一個運動都是基督身體的起床鈴。每一個運動都強調一個不同的教會目標。
 
3)維持教會的平衡
 
教會的健康與增長沒有單一的鑰匙。要能夠用遠大的眼光來看到教會五個目標平衡的重要性,是一件極重要的事。
 
身體是由不同的系統組合成的: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神經系統、消化系統、骨架等等。當所有的系統都彼此平衡,就稱之為「健康」,不平衡就是生病。相同的,平衡五個新約目標會為基督的身體--教會帶來健康。
 
4)委身圈(五個同心圓)說明服事的對象。
 
a.委身圈
 
教會的目標就是要把人從最外圈(低層次委身/不成熟)推向最內圈(高層次委身/成熟),即稱之為「把人從社區推進核心」。
 
b.社區
 
他們是教會所要接觸的未加入教會、偶而來參加聚會的人。社區就是傳福音目標的起點。
 
c.群眾
 
群眾包括每個出現在主日崇拜的人,他們是固定參加者。群眾裡有信徒和非信徒--他們的相同點就是,他們委身於參加每週日的敬拜。一旦一個人接受基督,我們的目標便是將他推進下一個層次的委身:「會眾」。
 
d.會眾
 
會眾是教會裡的正式成員。他們已經受洗並委身作為教會大家庭的一分子。這是一個重要的委身,基督徒的生活不只是相信而已,也包括歸屬。只有那些決志接受基督,受洗,上過會員課程,並且簽署會員誓約的人,才被認為是會眾(會員)之一。
 
聚會人數多於會員人數意味著這個教會對於吸引未加入教會者,以及向非信徒傳福音很有果效。教會福音工作有沒有效果的一個指標是,群眾人數比會眾人數多25%
 
e.委身者
 
教會裡有那種敬虔並成長一一嚴肅看待他們的信仰一一但卻因為某種原因而沒有積極於服事的人嗎?我們稱這樣的人為「委身者」。他們禱告、奉獻、專心接受門徒訓練而成長,但卻還未積極參與事工。
 
f.核心
 
「核心」是最小的一個群體,因為它代表最深層的委身。他們是少數獻身的同工與領導者,委身於牧養別人的人。他們是教會裡在不同事工上領導服事的人,沒有這些人,教會就不能動了。核心同工形成教會的心臟。
 
    耶穌的事工包括牧養社區,餵養群眾,招聚會眾,向委身者挑戰,對核心同工加以門徒訓練。耶穌總是從一個人的立足點--委身程度--開始,但是祂絕不讓人停留在那裡。
 
以五大目標為中心來組織教會,並確認人們對每個目標的委身程度,教會便已邁入事工平衡與健康教會的道路。
 

教會目標之傳達


「尼希米原則」:異象與目標必須廿六天就重述一次,才能使教會繼續朝正確的方向前進。
 
一旦確認了教會的目標,就必須持續不斷地向教會中每一個人清楚傳達。不是只做一次就算了,這是領導者最主要的責任。
 
1)傳達異象和目標的方法
 
a.聖經經文
 
教導有關教會的聖經真理,來帶領大家看教會的異象的每一部份都是出自聖經,聖經是最偉大的教會增長教科書。
 
b.記號
 
偉大的領導者都知道使用記號能發揮很大的力量。人們需要透過視覺表象的傳達,才能抓住某些觀念。記號可以作為有力的傳達工具,因為記號能激發強烈的情感與情緒。
 
c.口號
 
人們往往早已忘了講道的信息,卻對口號、標語、精髓的句子久久不忘。如:「每個信徒都是牧者」;「所有的領袖都是學生」;「我們得救是為了服事」;「評估是為了要卓越」;「不計代價贏得失喪的人」。
 
d.故事
 
耶穌使用簡單的故事幫助人們明白祂的異象人們總是傾向於做那些被讚賞的事情,所以,當你教會的信徒服事教會時,就誇獎他們,把他們的故事拿出來講。
 
e.詳盡明確
 
提供實際、清楚、具體的行動步驟,來說明教會要如何執行目標。對於每一個目標,都要提出縝密的行動計畫,如行事時間表,場地,雇用人員等等。
 
教會的異象越明確,越能吸引人的注意及委身。傳達目標最明確的方法,就是讓會眾將這些目標應用到個人的生活上。
 
f.將目標個人化
 
解釋這是與他們相關的特權與責任。西三15說:「作為祂身體的一部分,這是你的責任與特權」(英文版今日聖經直譯)。在將教會目標個人化的過程當中,解釋為甚麼這些是我們有責任實現,也有特權能享受的。
 
教會的目標個人化,就能使上帝的五個目標成為每一個信徒的目標。這些目標同時表達了上帝要我們每個人在地上如何使用我們的生命。
 
2)身為信徒的責任
 
a.上帝要我成為祂家裡的一員。
 
這是團契目標的個人化敘述。聖經很清楚的表明跟隨基督不只是信--也包括歸屬。我們本來就被命定要彼此建立關係。
 
彼前一3說:「祂紿我們重生的特權,所以我們現在是上帝家裡的一員。」
 
弗二19說:「你們是上帝子民的同胞,是上帝一家的人。」
 
b.上帝要我成為祂的樣式。
 
這是門徒訓練的個人化敘述。上帝要每一個信徒都成長像基督。成為像基督的樣式,是聖經對「靈命成熟」的定義。
 
「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祂的腳蹤行。」(彼前二21)
 
提前四12保羅給我們幾個特別的範疇,讓我們能以耶穌作榜樣:「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
 
在這裡,我們注意到成熟不是以一個人的學習來衡量的,乃是以一個人的生活型態來衡量的。一個人很可能對聖經很熟悉,卻仍然不成熟。
 
c.上帝要我靠祂的恩典作牧者。
 
將服事或牧養的目標個人化,上帝期待我們使用祂為了使人得益而賜給我們的各樣恩賜、才幹、機會。
 
彼前四10說:「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上帝百般恩賜的好管家。」
 
d.上帝的本意是要每個信徒都有事奉。
 
在向未信的人傳福音時,就要把這個期望擺明。「我們不是在裝模作樣。」告訴未信的人,「當你把生命主權交給基督,你就是把你的餘生簽字交紿祂,奉祂的名事奉祂。這是上帝造你的目的。」
 
弗二10說:「我們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上帝所預備叫我們行的。」
 
e.上帝要我作祂愛的傳遞者。
 
這是教會傳福音目標的個入化敘述。每個信徒的職責內容之一就是,一旦重生,我們就成為好消息的傳遞省。
 
保羅說:「我卻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證明上帝恩惠的福音。」(徒廿24)
 
這是每一個基督徒的重要責任。事實上,只有兩件事是人不能在天上做,只能在地上做的:犯罪,以及向還沒有相信耶穌的人傳福音。那一樣是基督留下我們的目的?是介紹人認識基督。
 
f.上帝要我成為祂名字的稱頌者。
 
詩卅四5說:「你們和我當稱耶和華為大,一同高舉祂的名。」
 
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來敬拜上帝。如果沒有敬拜上帝,我們會去找別的東西來敬拜。
 
3)一次又一次的重述
 
一個廣為人知的廣告原則是,信息要傳達七次之後,才能深入人心。
 

確認教會的目標


「說話要一致,不可分裂,要團結,有一致的想法,有共同的目標。」(林前一10)
 
1)引導教會釐清目標的四個步驟:
 
a.查考聖經怎麼說
 
查經時應考慮幾個主題:
 
a)查考基督在地上的事工,並且問道:「當耶穌在地上的時候,祂做些甚麼?如果祂今天在此,祂會做甚麼?」
 
b)查考教會的形象以及名稱。關於教會的比喻:一個身體;一個新婦;一個家庭;一群羊;一個群體;一隊軍隊。這些形象裡的每一個都深刻地表達教會應該是甚麼樣子,教會應該做甚麼。
 
c)查考新約裡的的教會模式,並且問道:「初期的教會做甚麼?」聖經裡有許多不同的教會模式。
 
d)查 考基督的命令,並且問道:「耶穌教訓我們做甚麼?」創造新的教會目標不是我們的責任,我們的責任只是去發掘出聖經既有的教會目標來。所以,我們的責任是去 瞭解基督為教會設立的目標,並且去實現。實現目標的方法,每個時代都在改變,但是目標則永遠不變。我們或許可以創新事工的型態,但卻不能改變裡面的本質。
 
b.尋找四個問題的答案
 
當檢閱聖經中關於教會的經節時,注意下面這些問題的答案。特別專注在教會的本質與教會的任務。
 
a)教會為甚麼存在?
 
      b)作為教會,我們是甚麼?
 
        c)作為教會,我們該做甚麼?(上帝要教會在這世上完成甚麼? )
 
        d)我們要如何做?
 
c.把你所發現的寫下來
       
把 你認為應該提出來的教會本質與目標都寫下來。把所有小組研討會的發現統統都寫上去,然後再重新打字。在這個階段還不要嘗試寫出目標聲明,先收集資料;專注 於清楚地確認所有教會的目標。不要急於通過這個過程!讓會眾重新檢視聖經裡有關教會的教導,並寫下他們得到的結論,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d.將結論摘要成一句話
       
首 先,將所收集的有關教會的想法,按照它們的相關性組合在一起,放在主要標題之下,比如傳福音、敬拜、團契、靈命成長、關懷牧養等等。再來,試著將這些主題 以一段話來敘述。然後,開始修改不需要的字句,將一段話精簡成一句話。將目標聲明濃縮到一句話是絕對重要的。因為如果人們無法記住,它的價值就很有限!
 
【有效果的目標聲明包括那些條件】
 
a.合乎聖經
 
一個有效果的目標聲明表達出新約對教會的教導。我們並不決定教會的目標——我們只是發掘它們。
 
b.明確的
 
目標聲明必須簡單明瞭。一個明確的目標聲明會迫使你集中精力,不被枝枝節節的事情所分心。問這些問題:「那幾件事(少少幾件),可以為耶穌的緣故,使這個世界大大的不同?我們可以做那些只有教會能做的事?」
 
c.可傳遞的
 
一個可傳遞的目標聲明,應該是一個短到足以傳給全教會每一個人,並能讓人記得住的。聲明是越短越好。聲明要寫得新鮮、有創意、並且容易記。人們記得的只是簡單的話、口號以及片語。
 
d.可評估的
 
你必須能夠看著你的目標聲明,評估到底你的教會做到沒有。一份好的目標聲明能夠提供明確的標準,讓你用來檢視、訂正、修改教會裡所做的每一件事。
 
【兩處偉大的經文】
 
a.最大的誡命(太廿二37~40)
 
b.大使命(太廿八19~20)
 
一個偉大的誡命要求一份完全的委身,一個大使命能產生一個偉大的教會。
 
【教會的五個目標】
 
一個目標導向的教會,是被任命來完成基督賦予祂的教會的五項任務。
 
a.目標一:盡心愛主
 
描寫這個目標的詞是敬拜。教會存在是要敬拜上帝。我們如何盡心愛主?乃是藉著敬拜祂!當我們向上帝表達我們對祂的愛時,我們就是在敬拜祂。聖經上說:「當拜主你的上帝,單要事奉祂。」(太四10)
 
請注意,敬拜是在事奉之前。敬拜上帝是教會的第一個目標。有時候,我們太忙於服事上帝了,以致於沒有時間透過敬拜來向祂表達我們的愛。我們應當享受向我們的上帝表達愛。
 
b.目標二:愛人如己
 
我 們用來描寫這個目標的詞是關懷牧養。教會存在是為了牧養人。牧養是靠主耶穌的名,藉著滿足人的需要,醫治人的傷痕,向人表達上帝的愛。每一次你以愛來關懷 別人,你就是在牧養人。教會需要關顧各種不同的需要:靈性上的、情緒上的、關係上的、以及身體上的。耶穌說就是一杯奉祂的名而給的水,也是牧養,也會得獎 賞。教會是為要「裝備聖徒從事牧養工作」(弗四12)
 
不幸的是,在教會裡真正的牧養工作非常少,時間都花在聚會上。忠心與否都以出席率來衡量,而不是以服事來衡量,會友們只是坐著,浸泡在那兒,然後開始發酸。
 
c.目標三:去使人作主門徒
 
這個目標我們稱之為傳福音。到任何地方去與人分享好消息是每個基督徒的責任。事實上基督五次託付給我們大使命,四次在四福音書,一次在使徒行傳。在太廿八19~20,可十六15,路廿四47~49,約廿21,以及徒一8,耶穌任命我們告訴這個世界救贖的信息。
 
傳福音不僅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特權。只要世上還有人不認識基督,教會就有義務繼續增長。增長不是一種選擇,乃是主耶穌的命令。
 
d.目標四:為他們施洗
 
在希臘原文,大使命這一段有三個動詞:去,施洗,及教導。每一個動詞都是「作門徒」這個命令的一部分;也是這個過程的基本要素。
 
施 洗表徵教會的目標之一——團契,與基督的身體認同。作為基督徒,我們不只是被呼召來相信,我們是被呼召來歸屬;歸屬於基督的家庭,成為祂身體的一部分。受 洗不只是救贖的一個象徵,它也是一個團契的記號;將一個人進到基督的身體象徵化。當新信徒受洗,我們歡迎他們加入上帝的家庭團契,並且彼此能夠互相扶持。 弗二19:「你們……是與聖徒同國,是上帝家裡的人了。」
 
教會存在是為要提供信徒團契。
 
e.目標五:教導他們遵守
 
一般我們用來談論這個目標的詞是門徒訓練。教會存在是為要教育、教導上帝的百姓。門徒訓練是要幫助人在思想、意念、性情、行為都更像基督。這個過程從一個人重生開始,一直持續一生之久。
 
西一28「我們傳揚祂,是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每一個人帶到基督面前,成為成熟的基督徒」。  
 
幫助人在靈裡成熟是教會的責任,這是上帝對每一個信徒的旨意。保羅寫道:「……建立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上帝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弗四12~13)
 
這五項目標最明顯的例子是記載在徒二1~47的耶路撒冷教會。他們彼此教導,彼此團契,一起敬拜,牧養,傳福音。今天我們的目標仍然沒有變:教會存在是為要教導,勉勵,建立,裝備以及傳福音。
 
狄班傑明 (Benjamin Disraeli) 曾說:「持之以恆地朝向著目標是成功的柲訣。」
    我們執行目標的程序分成四個步驟:把人帶進來,建造他們,訓練他們,然後把他們差遣出去。我們把他們帶進來,成為我們的成員,我們建立他們成熱,我們訓練他們從事事工,然後我們把他們差遣出去宣教,在這程序當中榮耀主的名。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