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認識期(Acquaintance Stage)
a. 半新不舊的交接期,對教會觀念並未完全轉型
b. 對細胞小組教會應有的生活形態,仍流於理念上的認知,非經歷上的認識
c. 因著新的模式而帶來一定程度的衝擊與更新,肢體會享受這『蜜月期』的樂趣,小組長逐漸成熟
2. 衝突期(Conflict Stage)
a. 焦點容易迷失,過分著重小組內容(Cell Program)與教會架構多於小組生活(Cell Life),變成重新包裝的Program Based Church
b. 倍增果效未明顯,引發信徒挫折感與對信念的存疑
c. 因著失卻聖靈能力的具體彰顯,肢體疲於奔命地解決人際間高度接觸而帶來的困難,小組逐漸失去生命力與承托力
d. 信徒常處於放棄與委身的兩極張力中
3. 共融期(Community Stage)
a. 經歷聖靈能力的復興,並再次委身於人,而非小組程序與內容
b. 非常享受小組作為屬靈之家,很能經歷彼此牧養的褔氣
c. 經歷小組中聖靈工作,信徒能按恩賜互相服事,生命逐漸被改變
d. 易過分強調群體內程(Inward Journey)的發展,而忽略外展佈道,逐漸變成死水,新人不易加入
4. 外展期(Outreach Stage)
a. 因成熟內聚而彼此獲得支持,滿有動力地為主作見証
b. 能警覺没有佈道、不能接納新人的危機,新小組長開始操練,預備分植
c. 小組開始探索投入各類外展服務的可行性,策劃外展節目
5. 倍增期(Multiplication Stage)
a. 教會能不斷穩定倍增成長,並提供相關訓練課程與活動設計(如:歡迎新人)
b. 整個教會由同一的異象所帶領,邀集新的同工投入,同時領袖需著重於異象的堅持、不斷更新及有力的傳遞,並有持續性的裝備課程訓練同工
c. 分植出新的小組,原來的小組另吸引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