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 星期五

人文基督教對教會的傷害

  

這正觸及今日華人教會、甚至全球許多城市教會中所面對的一個潛在危機:當基督信仰被過度人本化時,福音就會失去它的十字架性與生命力。


🔍 一、什麼是「人文基督教」?

人文基督教Humanistic Christianity)不是一個正式神學派別,但它代表一種思潮:

「以人為中心的基督信仰版本,把上帝當成祝福人類生活的工具,而非信仰的主體。」

這種思維受自由主義神學、啟蒙理性、人本主義心理學與成功神學影響,在講道與教會文化中呈現出一種「看似溫和,卻失根」的福音版本。


🧱 二、人文基督教的幾個特徵

表現形式

實際內容

以「愛」之名,忽略罪的真實性

強調上帝是愛,但不談悔改與審判

聚焦人類的需要,而非上帝的榮耀

信仰變成追求快樂、成功與內在平安的工具

將信仰簡化為道德勵志

耶穌變成一個好榜樣,而非救主

崇尚心理學語言,淡化屬靈爭戰

將罪、悔改、成聖等轉化為「內在療癒、自我接納」

主日講台變成「生命講堂」

傳道人講管理、婚姻、情緒、夢想勝過講解聖經


🚨 三、這樣的信仰對教會的傷害

1. 弱化了對福音的認識

人們來教會是為了「過更好的人生」,而不是「面對自己是罪人,需要耶穌拯救」。

  • 傳講缺乏十字架與贖罪的中心
  • 信仰成了「生活輔導+心靈雞湯」

2. 教會失去屬靈分辨力

把文化的聲音當作真理,把流行的心理學當作神學。

  • 對同性婚姻、性別認同、墮胎等議題模糊立場
  • 為了「包容」與「友善」,犧牲了聖經真理的立場

3. 信徒缺乏悔改與委身的生命

如果「上帝只是祝福我」,那我為什麼要捨己、背十字架跟隨祂?

  • 不認真看待罪與成聖
  • 信仰淪為「消費式靈修生活」
  • 教會成為「滿足需求的場所」,而非「成全聖徒的工廠」

4. 教會被文化同化,而非轉化文化

人文基督教把文化價值內建進講道,但沒有真正讓基督改變人。

  • 對抗爭與苦難無能力
  • 失去為真理站立的勇氣與見證
  • 教會數量可能增加,卻缺乏真正屬靈的影響力

📖 四、聖經對此的提醒

「你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因為時候要到,人必厭煩純正的道理,耳朵發癢,就隨從自己的情慾,增添好些師傅。」
(提摩太後書 4:2–3

「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這等人你要躲開。」
(提摩太後書 3:5

「你們的信心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上帝的大能。」
(哥林多前書 2:5


五、教會當如何回應人文基督教的偏差?

1. 恢復對上帝主權與榮耀的敬畏

  • 信仰的中心是上帝,不是我自己(羅11:36

2. 以十字架為中心講道

  • 不是讓人感覺良好,而是讓人悔改、得救、改變(林前1:18

3. 教導聖經真理,而非人本理念

  • 建立門徒,讓信徒有辨識能力(弗4:14–15

4. 塑造「敬虔而真實」的教會文化

  • 鼓勵信徒不只是「聽道受益」,而是「背十字架跟隨主」

📚 延伸資源推薦:

  • 《基督教與自由主義》J. Gresham Machen
  • 《以上帝為中心的敬拜》John Piper
  • 《福音與現代文化》Tim Keller
  • 《消費式教會的危機》David Wells

🎯 結語

人文基督教看似溫和,其實是溫水煮青蛙的危機。

它讓教會變得受歡迎,卻不再聖潔;讓信徒感到舒服,卻不再悔改;讓講道充滿溫度,卻失去能力。

願我們持守那真正的福音:「基督為我們的罪死了,照聖經所說,第三天復活了。」(林前15:3–4

 

沒有留言: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