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3日 星期一

何人牧養?


   《馬太福音》記載主耶穌基督「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太9:36)我們需要從這位大牧人的身上,學習如何作一個小牧人。

    上帝賜予教會「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弗4:11)去建立教會、傳揚福音、牧養群羊。保羅指出這些教會的恩賜是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弗4:12)因此,信徒的事奉和牧養功能,並不限於全職的牧師或傳道人,弟兄姊妹亦可以在教會發揮生命牧養的功能,這是教會牧靈的事奉。

    使徒彼得指出牧養群羊的勸勉時,他說:「我這作長老、作基督受苦的見證、同享後來所要顯現之榮耀的,勸你們中間與我同作長老的人。」(彼前5:1)彼得將牧養的功能推廣到與他一同作長老的人。我們若再進一步延伸出來,教會牧養的事奉,除了全職的牧師傳道外,尚有主日學老師、唱詩班、小組組長、團契導師、生命導師等教會的職事。主日學老師在他所教的一班內,就是一個小牧人,每週按時分糧給學生,並且以愛心去牧養主日學班內的小羊。唱詩班的成員每週以詩歌來牧養會眾,帶領會眾進入敬拜的實際經驗中。小組組長在生命小組內,以上帝的話語及關顧的愛心去牧養組員。

    再深一層思想的話,牧養的功能應該包含家長父母、祖父母、叔父伯母、弟兄姊妹。常言道:「育善始於家」,基督教教育應該從家裡開始。身為父母就是一個小牧人,將天父所交托的兒女,好好牧養他們。如此類推,作祖父母、叔伯長輩亦有牧養的功能。每一次與後輩接觸時,可以用愛心及上帝所賜的智慧來牧養小羊。

    教會若推行彼此牧養,互相關顧,就能發揮緊密的生命牧養。全職的牧者固然會盡責牧養群羊,弟兄姊妹亦可以牧養牧者,關愛牧者的身心靈需要,體諒牧者的家庭。弟兄姊妹更可以產生彼此牧養的功能,一方面可以減輕牧者的負擔,另一方面更可以建立一個愛的牧養體系,在教會中發揮愛的關顧,建立一個愛的網絡,愛網重重地互相緊扣一起,彼此守望相助。主耶穌基督是我們的大牧長,祂賜給教會有好牧人,弟兄姊妹亦在自己的崗位上作個忠心的小牧人。


何為牧養?


一、認識的牧養

主耶穌說:「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約10:14)首先要認識我們的小羊,不單認識他們的名字,更是要瞭解他們的需要。這意味著我們作主日學老師、小組組長、團契職員、作父母等,都需要花時間給我們的小羊。主日學教師除了預備我們所要教授的教材外,還需要個別關心主日學的學生。有時安排一些課外聚餐、郊遊、球類等活動,藉此增進友誼,彼此認識。小組長需要在小組以外有電話關顧、一起吃個午餐、或在家聚餐等活動。作父母需要安排時間與孩子一起郊遊、看電影、打保齡球等,藉著這些機會促進親子感情。

二、禱告的牧養

若要加深對群羊的認識,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為他們禱告。當主日學教師把學員帶到主的跟前,為他們禱告時,一方面對學員的認識加深,另一方面加深對他們的負擔。再者,尚未有具體的牧養行動前,禱告是牧靈至要緊的一環。當小組長經常具體地為組員禱告時,他實際上就是牧養著他們。人所能作的事情十分有限,但是藉著祈禱,讓上帝在他們身上作工,這是最有效的牧養方法。可惜,我們有時只注重外在的工作,而忽略內在的禱告事奉。主耶穌在繁忙的事奉,祂總是會退到曠野去禱告(可1:35-38,路5:15-16)。當聖靈提醒我們某一個人的時候,我們就要立時為他們禱告。當我們開車時,亦可以用心靈來禱告,為著有需要的人祈求。當我們在戶外散步時,我們都可以為身心靈有需要的弟兄姊妹代求。

三、愛心的牧養

牧養是一個心志,也是一個行動;一個電話的慰問、一個手機的訊息、一個電郵的關懷等,都可以振奮人心。有時我們需要捕捉關鍵的時刻,去牧養他人,當弟兄姊妹有需要時,譬如家人患病、孩子在學校被欺凌、孕婦生產、團友失戀、失業、失偶等處境,都是人生關鍵時刻,我們需要儘量即時去關顧他們。《聖經》說:「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羅12:15),這就是在人有需要的時刻產生牧養的功能。主耶穌說:「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 (太25:36,40

四、榜樣的牧養

主耶穌曾如此說:「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 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 11:29)我們要學習主耶穌的樣式,效法祂的榜樣。祂說:「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約10:11)祂以身作則地顯明作為一個好牧人應有的心志表現,祂甘願為羊捨命。我們今天作主耶穌的小牧人也要有此心志,甘願放下自己的安逸環境,去到有需要的人群當中,以愛心去服侍他們。彼得如此說:「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彼前4:8)他又說:「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上帝的群羊,按著上帝旨意照管他們。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也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也不是轄制所託付你們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樣。」(彼前5:2-3

五、話語的牧養

上帝的話語是牧養的良言,我們需要有智慧的心,以上帝的話語來鼓勵別人。保羅說:「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提後3:16)。舊約《詩篇》中亦指出:「耶和華的律法全備,能甦醒人心。耶和華的法度確定,能使愚人有智慧。耶和華的訓詞正直,能快活人的心。耶和華的命令清潔,能明亮人的眼目。」(詩19:7-8

《箴言》同樣充滿智慧的言語,茲抄錄一些如下:
•「人因口所結的果子,必飽得美福;人手所做的,必為自己的報應」(12:14
「說話浮躁的,如刀刺人;智慧人的舌頭,卻為醫人的良藥。」(12:18
•「口吐真言,永遠堅立;舌說謊話,只存片時。」(12:19
•「人心憂慮,屈而不伸;一句良言,使心歡樂。」(12:25

六、生命的牧養

有時我們需要作一個「勉導」(Mentor),正如主耶穌在彼得一生中勸導他成長,祂呼召彼得:「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太4:19)祂斥責彼得:「耶穌轉過來,看著門徒,就責備彼得說:撒但,退我後邊去罷!因為你不體貼上帝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可8:33)祂挽回彼得:「主轉過身來,看彼得。彼得便想起主對他所說的話:今日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路22:61)祂召命彼得:「你餵養我的羊。」(約21:17

有時我們要作一個門徒訓練者(Discipler),正如保羅帶領提摩太般,他看提摩太為兒子:「寫信給那因信主作我真兒子的提摩太我兒提摩太啊,我照從前指著你的預言,將這命令交託你,叫你因此可以打那美好的仗,常存信心和無虧的良心。」(提前1:2,18-19a)他認定提摩太為同工:「與我同工的提摩太」(羅16:21);他指出提摩太事奉的心志:「別人都求自己的事,並不求耶穌基督的事。但你們知道提摩太的明證,他興旺福音與我同勞,待我像兒子待父親一樣。」(腓2:21-22)他差遣提摩太:「提摩太剛才從你們那裡回來,將你們信心和愛心的好消息報給我們,又說你們常常記念我們,切切的想見我們,如同我們想見你們一樣。」(帖前3:6

有時我們要作一個屬靈導師(Spiritual Director),正如巴拿巴般,他甘願與人一起走一段路,扶助他們成長。巴拿巴看人是看他們的將來,而不是他們的現在和過去。他冒險推薦保羅給使徒們:「掃羅到了耶路撒冷,想與門徒結交。他們卻都怕他,不信他是門徒。惟有巴拿巴接待他,領去見使徒,把他在路上怎麼看見主,主怎麼向他說話,他在大馬色怎麼奉耶穌的名放膽傳道,都述說出來。」(徒9:26-27)巴拿巴將保羅引進事奉的團隊中:「這風聲傳到耶路撒冷教會人的耳中,他們就打發巴拿巴出去,走到安提阿為止。他到了那裡,看見上帝所賜的恩就歡喜,勸勉眾人,立定心志,恆久靠主。這巴拿巴原是個好人,被聖靈充滿,大有信心,於是有許多人歸服了主。他又往大數去找掃羅。」(徒11:22-25)巴拿巴將失敗的馬可帶出來,再次給他機會事奉上帝:「巴拿巴帶著馬可,坐船往居比路去。」(徒15:39

結語

主耶穌說:「我來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10:10)我們也要作主的小牧人,去牧養主的群羊。我們既是主的小羊,亦是主的小牧人;有雙重的身份,亦有雙重的職份。既是主的小羊,就要緊緊跟隨大牧人的腳蹤;又是主的小牧人,就要效法主的樣式。彼得說:「到了牧長顯現的時候,你們必得那永不衰殘的榮耀冠冕。」(彼前5:4

2019年2月27日 星期三

牧者的資格


  讀經︰使徒行傳十一章廿至卅節;以弗所書四章十一至十六節;提多書一章五至九節;彼得前書四章七至十一節。

  從聖經中我們看見,有些人被上帝呼召出來,一生不以別的事為念,專心牧養照看上帝的群羊。但同時更多的人,卻是在不同的程度和層次上承擔或參與教會的牧養工作。如果僅僅依賴極少數的人,教會的牧養工作則一定不健全,弟兄姊妹一定得不著合上帝心意的餵養。因此,雖然牧者在習慣上常常是特指教會的牧師或傳道人,同樣適合於在教會裡負責和參與牧養的同工及弟兄姊妹。一般來說,經過教會的認可或培訓,下列的幾種人是公認的負責人,承擔教會整體的或部分的牧養工作,即教導、治理和看顧。他們共同組成為教會的牧養團隊,都是教會的牧者。

  1. 牧師和傳道人


    自己清楚上帝的呼召,且得著各方面的印証,並為上帝的眾僕人所肯定,經過在知識上的裝備、工作上的訓練,以及恩賜和經驗上的操練與積累,最終為教會所按立、所接納的上帝的僕人。

  2. 長老和執事

    根據聖經所列出的條件,按照當地的實際情況和需要,自己清楚上帝的呼召和託付,已全人奉獻,經過一定的裝備、訓練和考驗,最終為教會所按立。他們與牧師或傳道人一道成為在教會內外公認的上帝的僕人。

  3. 清心愛主之人

    不少的弟兄姊妹,在教會中沒有擔任任何的職位,也沒有任何的與牧養有關的正式背景或學歷,但明顯是清心追求主的人,已全人奉獻,有上帝的呼召、託付和恩賜。他們在長期的追求主和服事中,多方面被教會印証並接納。他們默默地在教會的第一線耕耘,也是教會的守望者和代禱者。

  雖然以上的幾種人通常為教會所認定,負責整體或某項具體的工作,他們卻不能沒有弟兄姊妹與他們同工。實在說來,教會更需要弟兄姊妹全體在個人和家庭的層面上自發地承擔和參與教會的牧養工作。這種全體聖徒事奉與牧養的實行,是一個教會牧養工作走向突破和成熟的標志之一。因此,應當持續地在教會中教導和實行聖徒皆祭司的真理和原則,使牧養工作有如父母撫養兒女,又如哥哥姊姊帶弟弟妹妹,成為一種自然的、基於生命關係上的建造。


2019年2月10日 星期日

教牧的權柄與衝突的調和


牧者與長執之間相處的關係,既微妙又複雜,是技巧也是藝術。衝突是人的本性,教會或福音機構裡發生衝突,是很常見的事。

筆者認為,若懂得如何調和衝突,會讓牧者及教會領袖成長,也使他們的屬靈領導成熟,建立教牧權柄。反之,對衝突採取定罪或迴避的態度,會讓教會受損,產生不合一,使教會因內鬥而空轉,是撒但送給教會的禮物牠不怕你天天聚會,只怕你同心合意興旺福音。

近來有關「權柄與衝突」的書籍越來越多,在延伸閱讀的書單中已選列數本。但是牧者與長執或同工的衝突仍時有所聞,導致牧者受傷,信徒靜默出走,或產生教會分裂。到底,牧者與長執之間相處的關鍵在哪裡?筆者提出兩點與各位思考。

教牧的權柄


一、權柄的來源

在看不見的屬靈層面,權柄是從上帝而來。

保羅將他的權柄來源定義為「主所賜的」(參考哥林多後書108,歌羅西書125)。他的權柄來自他的身分,「作基督的使徒」(參考帖撒羅尼迦前書26),使他有權柄在需要的時候應用影響力(參考帖撒羅尼迦前書27)。

在看得見的實際層面,權柄是從信徒而來。

宗派性教會來自區會、總會,地方性教會則由會員大會賦予職權。弔詭的是,牧者與會眾對權柄的看法不同。牧者若只看重屬靈層面,便自認可以左右教會;會眾若只看重實際層面,則自認高於牧者。

所以牧者不但要向上帝負責,也要向會眾負責;會眾不但要順服上帝,也要樂意與帶領他們的牧者合作。

二、權柄的運用

牧者方面,當知道其權柄來自上帝的呼召,若牧者教導及傳講上帝的話語不力,也會失去上帝所賜的權柄。他不能靠個人能力或謀略來建立權柄,也不可專注於自己獲得多少權柄,應該專注於本身服事的責任。牧養得好,權柄就隨之而來;牧養得差,權柄就逐一喪失。

信徒領袖方面,是由信徒所推選,經由長執會、理事會,或同工會來運用權柄,不是本身擁有權柄,而是按照教會法規及章程,與牧者配搭。為防備濫用權柄,有任期與輪選制度、傳道人和長執評估辦法、設立人事委員會或紀律小組,其目的無非是建立合一的團隊。

所以牧者與信徒領袖不是互相制衡,而是互相尊重,衝突自然減少。從筆者牧養教會廿多年的經驗感受,牧者得到信徒領袖屬靈的信任,事情就容易解決。當長執們為某件方案或策略有不同意見時,他們總會問:「牧師,你的看法怎樣?」當我提出時,他們常會說:「那就這麼做吧!」

為什麼牧者不立刻提出看法,以免雙方意見不合而花時間討論呢?答案很簡單:我想多了解雙方的看法,另一方面有時間禱告,求上帝給我智慧判斷。

有些教會請我幫他們修改章程,避免衝突重複發生。我都會先與長執們交談,了解癥結所在,也個別與牧師交談,知道他的看法。然後提出折中方案,雙方一起討論,常以皆大歡喜收場。

衝突的調和


教會事工包括的範圍廣泛又複雜,因此需要有效的教會管理,其中一項,正是調和教會的衝突。

有效率的教會管理與領導有關。上述的教牧權柄如果運用得當,則衝突會減少到最低程度,甚至恢復正面的和諧及發展。

當不同意見引發公開衝突時,以下五個步驟可用來調和教會的衝突:

步驟一、抱持健全心態

無論牧者或教會領袖,應該認真面對衝突,知道上帝把「使人和睦」的職分託付我們。聖法蘭西斯的詩《使我成為和平之子》,不只會唱會讀,也應是我們努力實踐的方向。在教會內部發生衝突的情形下,相信對方具有誠意是很重要的,在完成教會大使命的前提下,確信衝突可以疏導。牧者平時藉著信息或長執訓練,提供這方面的教導,就可以使教會在面臨衝突時,大家先以敬畏上帝的健全心態來互動。

步驟二、澄清衝突所在

衝突可以發生在事件、認知、做法、方式等差異上。因此不要含糊了事,要鼓勵當事人陳述自己所持的觀點。這樣才能夠釐清衝突,將問題限制在一個範圍內,也能夠提出一個建議性的解決方案。

然而許多時候,衝突根本的原因是出在屬靈生命上不肯捨己,以自我為中心。如果認定彼此相愛是最大誡命,互相順服為最大前提,靈裡抱定和平的原則,就能「竭力保持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參考以弗所書43)。

步驟三、促進有效溝通

有效的溝通包括傾聽的技巧、說話的藝術、恰當的回應,以及同心的禱告。筆者過去擔任主任牧師期間,開會從敬拜讚美開始,然後分組為對方禱告,一段讀書分享的時間,再開始討論議題。雖然前面用三十分鐘,但後面節省很多時間,常在兩小時之內就能有效率地結束長執會。

步驟四、鼓勵彼此饒恕

「看見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參考馬太福音73,這是牧者及長執常犯的毛病。請求饒恕常不因為衝突本身,而是為了那些在堅持己意時所表現出來的猜測、激動、攻擊和自我防衛等。

靠自己容易血氣衝動,老我要常對付,要倚靠聖靈的大能大力,記得「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馬太福音614

步驟 五、委身教會整體目標

如果能確認教會的整體目標,對立的雙方就能注意到,對手也與他們同樣對教會及其健全的發展委身。這些彼此有意見的人,能夠因持守一致同意的大原則而聚在一起共同努力。雙方是為上帝做事,不是為自己。我們對上帝對人都要有信心,就可以望穿不愉快的現況,看見光明的未來。

以上五個步驟可以視教會背景、衝突性質與狀況,靈活運用。也並非只有衝突產生時才按步實施,而是將這些觀念與技巧,持續在教會中應用,必能使衝突減少,使和諧增加。

牧者要處理教會內部衝突,必須帶著屬靈的權柄,就是使教會領袖及信徒信服的影響力。人若不先服在上帝的權柄下,就不會有屬靈的權柄。在教會中高舉人,容易產生分門別類,遷就人而容讓罪來侵蝕。這都是以人為主的結果,結局是造成教會的混亂與衝突,如當日的哥林多教會一般(參考哥林多前書36章)。

上帝的兒女只有站在身體的地位上,讓基督作頭,教會才能顯出肢體合一的見證來。愛與合一是教牧權柄及衝突調和的最高指導原則。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