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4日 星期六

教牧輔導的資源

 

聖經

.   原則

A.      聖經是權威

聖經是最高的權威、是特別的啟示 (revealed truth)高於心理學 (discovered truth) 的權威

B.       聖經有力

C.       輔導目標

教牧輔導的目標是幫助弟兄姊妹將聖經的信仰及目標實踐、活出來。

1.        指出問題所在:因它有標準及有要求,這些都是聖經的真理。

2.        有安慰的作用:能深入解開人生之結。

3.        有教導的作用:提出對與錯。

4.        提出答案:聖經給予答案去處理不同問題。

 

.   應用

A.      忠實

忠於原來經文的意思。

B.       適切

選擇經文要看是否中肯、適中 (relevant);若不是聖經原意,要強調借用。

C.       留意

要敏銳地留心弟兄姊妹的需要,不要誤會受助的意思,教牧可能清楚經文;而受助者未必明白其意思。

 

聖經與輔導

       如何詮釋聖經以達到輔導的目的,首要在輔導者與受導者雙方都以聖經真理為至高權威,是一切信仰與行為的標準。

 

問題是輔導者怎樣運用聖經工具(資源)且適切地進行輔導:

 

. 倚靠聖靈

輔導者的生命---輔導者需要體察聖靈的感動和指引,他/她不以自己的聰明,除了運用輔導技巧之外,他/她要一邊聽,一邊問,尋求聖靈的幫助(有時面對極困難的處境,令輔導者束手無策),參照創廿四1214

輔導者若要經驗聖靈的引導,他/她必須與聖靈合作,先做好本份,不要鼓勵他人接納人的同時,自己卻不願意接納人的不完全。因為教牧輔導與其他輔導不同之處,就是能夠用生命的經驗影響他人的生命。The transforming process of sanctification must involve the believer’s cooperation. With His guidance and empowerment, we are to pull away from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that are unlike Christ. (弗四17至五20;西三814)

輔導者甚至鼓勵受導者降服自己的生命於聖靈,由上帝親自掌管。因此真正改變人的乃是聖靈,不是人自己。耶穌說:「衪(聖靈)既來了,就要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十六8)

 

. 運用聖經

A. 指導性instructional

       聖靈的感動臨到便會使人明白聖經,然而輔導者亦當適切地運用聖經。要留心:面對複雜的輔導個案,我們絕不容易用一張「清單」去解決問題,嚴格來說,聖經不是一本輔導手冊,但聖經卻含蘊著不少「金石良言」,可作輔導的原則。舉箴言為例,當中有一些聖經教導特別切合與輔導有關的標題,可以作原則性的指引:

       婚外不當的性行為(32)

       惱怒卻不用粗俗言詞(十五1),含恕不可到日落…

       人不制伏自己的心,好像毁壞的城邑(廿五28)

 

B. 引用聖經範例examples

       有時亦可引用敬虔和有信心的人,如約瑟、大衞如何靠上帝面對困難的處境,這種較闊面的行為原則為指導性輔導例子。

 

C. 勉勵exhortative

       走正直的道,慎防驕傲(箴十六18)

       為金錢勞碌的工作狂(箴廿三4)

 

       當聖經並沒有對某些情況提供特設答案時,怎樣肯定我們所給予的意見是符合聖經原則?應從何處找答案?或許我們試從一個思想框架自問那些經常會發出的問題,譬如:

上帝是可信靠的嗎?

上帝的旨意是怎樣的?衪如何顯明自己的心意?

人的本性是這樣的嗎?

人為何如此放任無道?上帝又會否掌管每個局面呢?

人為何遭遇這些痛苦?

 

       就以上問題,聖經所能提供的答案,不是一兩處經文可以滿足求知者,但是郤可以從這些問題中建造我們的基督徒世界觀。哥連斯(Dr. Gary Collins) 這樣說: When we look at the issues that the Bible discusses we can form a worldview that gives us a grid through which we can sift the questions of life that are not specifically addressed in Scripture. And we can find answers that are consistent with biblical teaching even if they are never addressed by the biblical writers.因此,輔導者引用聖經時,往往由信仰和聖經知識產生,而不是單倚賴詮釋聖經的方法。

 

. 個人經驗?聖經真理?

 

另一方面,我們要慎防人往往傾向個人經驗的真確性過於聖經的權威,雖然兩者在同樣重要前提下,怎樣平衡兩方面,以免則重其中一方,以至產生心理失衡現象。 

 

可惜現今受後現代的思潮影響,人看主觀經驗過於接受絕對權威。Charles Colson根據1963年對美國人的調查顯示,大約三份二人相信全本聖經是絕對真理的指標,但1992的問卷所得的資料反映,大部份美國人放棄真理的絕對化,只有不足三份一人仍然持守聖經的絕對性。這觀察與分析與James Patterson and Peter Kim的資料完全合。

 

輔導者如何體會上帝的道改變生命?他/她的真實經驗是怎樣的呢?怎樣經歷聖靈的指引?問受導者最近一次經歷上帝的體驗,然而彼此分享心得。

 

祈禱

 

一.     見面前的禱告,求上帝幫助有愛和敏銳的心,以及有節制,免得反應過激。

二.     見面時先和受導者一同禱告,求上帝臨格。禱告:

(1)有助受導者放鬆,

(2)讓受導者再次和上帝相連,有些因為離開了上帝,有些因受傷太重而不想求上帝。他們藉著禱告不但和上帝相連,感受祂的同在,也因為和祂相連而有信心面對自己的問題。

三.     由開始至結束都可默默地祈禱,求上帝給智慧,提醒應從那方面入手和探索,也要求上帝幫助受導者改變,及幫助我們不要說錯了話或想錯了,以致對方受傷害。我們一面聽,也一面祈禱。

四.     祈禱背後的信念是:我們只是上帝的工人,祂是醫治和解決問題的主(林後三5-6),祂可幫助受輔導者找到答案。祈禱表明我們是倚靠上帝,不是靠自己。

五.     結束時祈禱,這可當作在上帝面前的摘述,強調祂已聽到我們在祂面前所講論的每一件事,深知祂關心。若是受導者犯了罪,這是認罪的時刻。誰作這結束祈禱,要看受導者是否帶著驕傲的態度進來,不想人為他祈禱。有時候受導者會問可否為教牧禱告,這表明他們已康復,應請他們祈禱。

六.     祈禱和作業,尤其是夫婦不和,可叫他們在家裡一起祈禱。

七.     有幾件事教牧要注意,就是:

A.      不要用祈禱作為不願聆聽病人的藉口

B.       不要用禱告作情緒上的宣洩

C.       不要只用禱告作為結束晤談的儀式

以上三方面都會降低禱告的價值,且使受導者對禱告的功效大打折扣

D.      面對重要的問題,考慮禁食祈禱,尤其是教牧發覺思想不純潔

 

祈禱與醫病

 

雅各書五章13-18節,這段經文提到有幾件可以做的事:

一.     病人自己祈禱

雅各開首就提到,你們中間有人受苦麼,他就該禱告(13節),這受苦包括了患病,心靈也病也包括在內。病人不單請人來為他 / 她祈禱,自己更要先禱告(13節),不能只要求別人代禱。我們要鼓勵患病的親友自己祈禱。如果他們願意這樣做,則可鼓勵他們作以下的禱告,包括:

 

1.        為自己的病

2.        為自己的心靈

3.        為別人

4.        留心上帝的回應

5.        學習禱告:

 

(i)用聖經所記載的祈禱文去禱告,例如用約沙法的禱文,對上帝說:「我不知道該做甚麼,我的眼睛只有仰望你。」(代下二十12)。(ii)可仿效那稱為「求耶穌的禱文」

(iii)他們可請聖靈親自用不可言喻的嘆息為他們祈求(羅八26)。(iv)他們也可在上帝面前安靜不語,藉此知道耶和華是上帝(詩四十六10),祂在掌管一切。

(v)他們亦可以考慮寫下自己的禱文,有需要時就拿出誦讀。

 

二.     請教牧祈禱

 

請教會的長老來(14節)

三.     抹油與祈禱

 

抹油祈禱(14節),抹油是過去分詞,乃是附帶行動,主要動詞是祈禱。

 

四.     靠主的名祈禱

奉主的名(14節),這指:(1)病人須要倚靠主,不是靠長老。醫治的權柄乃源於主,這是使徒醫病時常做的(徒三616,四710)。(2)主耶穌曾對門徒說:「你們若奉我的名求甚麼,我必定成全。」(約十四14)這強調我們所求的要和主的性格吻合,即是合乎主的旨意,祂就必定成全。

 

五.     信心與祈禱

出於信心(15節),指長老的信心,他們要相信上帝醫治的能力。主耶穌曾對剛失去了弟弟的馬大說:「如果你信,就必看見上帝的榮耀。」(約十一40)教牧為病人祈禱,必須有信心,才可以看見上帝的榮耀。

六.     認罪與祈禱

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所以你們應當彼此認罪(15-16節)。

 

教牧要用信心去禱告。病人若犯了罪,也要認罪;不但病人認罪,大定也要彼此認罪(16節)。信心的禱告加上認罪的禱告,使病人得到醫治的恩典。我們為患病的親友祈禱,應適切地鼓勵他們反思省察,如有得罪上帝,就要向祂認罪。我們要把握這個「危機 / 契機」,幫助他們重建和上帝的關係。

 

七.     彼此代禱

雅各指出,病人不但可以請教牧代禱,其他人也要互相代求(16節),這樣,在互相代求下病人可以得著痊癒(16節)。互相代求既是上帝的旨意,又是對病人最好的。

 

為病人禱告不是演戲或是追求屬靈業績,而是學習『以耶穌的心為心』,對於處在病痛苦難中的骨肉之親,以祭司的職分在上帝面前代求。你可能擔心萬一禱告無效將來怎麼面對病人?其實就如同沒有任何藥物敢保證百分之一百的療效一樣,禱告也是如此。我們不必為禱告應驗與否擔憂,那是上帝的主權與信仰的奧祕。作為上帝兒女,我們可以放膽無懼地祈求。沒有人會以成敗論英雄,只要我們盡心盡力為病人代求,即使不能得醫治,也一定會蒙上帝和人的悅納。

 

八.     上帝聽祈禱

主必叫他起來(15節),這是為病人代禱的關鍵,就是使病人康復的乃是主,主權在祂,是祂決定是否按長老和病人「信心和認罪」的祈禱,叫病人起來(從床上起來,意即「康復」)。上帝必聽人的祈禱,但不一定按人所求的去做。祂對祈禱的回應有幾個可能:

1.      按長老和病人所求去做,立時醫好病人。

2.      在適當的時間才按長老和病人所求去做,病人要經過一段時間才得醫治。

3.      不按長老和病人所求的去做,病人可能很快就因病而離世。

4.      不按長老和病人所求的去做,病人或者活了很久才死亡,病情一直在拖延耽擱,然而病人得到力量和勇氣繼續生存。

總括來說,我們可對患病的親友提出,禱告必有功效:有時會改善病情,甚至使病人痊癒;有時會加添病人勇氣和信心;有時會帶給病人「出人意外的平安」。產生積極的影響。

 

九.     建議

A.      為病人祈禱前,聆聽他講的話,深入了解他們,尤其是嘗試明白他們的感受。

B.       除了求上帝減少他們的痛苦,也求聖靈引導,以致曉得怎樣為他們祈求。

C.       也可問病人有那節聖經 / 那首詩歌最喜歡,可用那節聖經 / 那首歌詞為他禱告。

D.      為病人禱告要避免冗長和說教。

E.       我們的代求應該著重上帝的「盼望」,深信祂會把最好的賜給人。因此,我們也應藉著禱告把病者的注意力轉向永恆的盼望和有福的確據。

F.       祈禱時宜拉著他們的手,表示親切的接觸。

十.     配合(如何輔導患病者的親友)

我們不單為患病的人禱告,也有親友禱告,目的是要堅固他們,使們們給予病者最大的支持。

A.      要面對現實

B.       培養積極的態度

C.       收集一些有關病症的資料,助病人家眷掌握病情,有時需要找叩一位醫生尋求第二個意見

D.      開解自己,患病親友要學習處理自己情

E.       為今天活著而感恩

F.       學習處理憂慮

 

作主動的聆聽者

 

主動聆聽(active listening)是基督徒關顧的藝術。因為主動聆聽不只是閉口不言,直至找機會插入你的見解。聆聽的重要在談話的過程中,將傳遞信息者的信息,在適當時匯集起來。因此聆聽的技巧在於談話之間怎樣接收對方的話,並嘗試整理受導者要向我們溝通的全部內容。

 

主動聆聽者有別於被動聆聽者(passive listening)若輔導者採取動的態度,在所謂聆聽過程中欠缺專注,甚至漫不經心,不斷摸索受導者的意思,這會令輔導達不到應有的果效。

 

怎樣做到主動聆聽?

 

跟據域因和洛哲遜(Robert J. Wicks & Thomas E. Rodgerson)的觀點,輔導者需要有以下條件:

 

1.         克服憂慮(Overcoming anxiety)─ 仔細聆聽他人的困擾所帶來的憂慮。譬如擔心自己會否做錯了事或講了不應講的話。

 

2.         克服救世主心理(Overcoming Savior complex)─ 覺察自己的心理傾向,是否出自個人的自信(帶驕傲),以為自己可以解決問題。Unless we are doing something, we are useless 這種心態。

 

3.         耐性接受沉默(Enduring silence)─ 在談話中的沉默,等候對方演繹他/她的觀念,避免過早猜測他/她的觀點,是一種既適當又安全的技巧。

 

4.         耐性的情緒(Enduring emotions)─ 當情緒高漲,沉默不再平伏情緒時,輔導者就要作出適切的安慰,如「我體會你的痛苦」或「明白你憤慨」。

 

5.         短暫含糊有道理(Enduring ambiguity)─ 要知道不是每樣事情都必然有清晰的答案,關懷他人的聆聽者應忍受含糊而無答案的局面,例如面對突然奇來的死訊。有時面對是非難分的情況,也不定即時分辨是非黑白。

 

 

 

 

教牧輔導的定義

 

祈連堡對教牧輔導下定義有以下的見解:「牧養關懷和輔導(Pastoral Care & Counseling)是指牧者以一對一或以小組方式協談,使個人可健康成長,進而改善他和別人的關係。

 

因此,牧養有四個範疇,參攷Donald S. Browning, Introduction to Pastoral Counseling包括

 

(1)  教牧事工(Pastoral Ministry

 

(2)  教牧關懷(Pastoral Care

 

(3)  教牧輔導(Pastoral Counseling

 

(4)  教牧心理治療(Pastoral Psychotherapy

 

關懷與輔導之間的差異可用下表說明

 

 

關懷       

輔導

1.

牧者主動

會友約見

2.

正面成長(健康院)

因應需要(門診)

3.

出自關心

運用輔導技巧

4.

很快可用聖經,即時勸勉

不能立時下斷語,因要先聆聽

5.

一次過

時間較多、數次

6.

預防性,不針對特定問題

針對一個既定的問題

7.

不必轉介

有可能轉介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