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謂「白左思想」?
「白左」這一詞最初源自中文網路語境,是「白人左派」的簡稱,後來逐漸演變成對某些過度政治正確(political correctness)、文化相對主義、多元主義與激進自由主義的批評。這詞彙常帶有貶義,指的是:
- 表面上推崇人權與正義,實際上失去理性判斷;
- 對文化多樣性與少數族群給予無限包容,導致自我文化與價值的相對化與瓦解;
- 在某些議題上(如性別、種族、LGBTQ+、移民)採取極端進步立場,甚至與傳統基督教信仰產生衝突。
二、白左思想如何可能對基督信仰產生危害?
從福音與聖經真理的角度出發,以下幾點是許多基督徒對「白左思想」的關切:
1. 真理相對主義 vs. 聖經的絕對真理
白左思想通常強調「多元觀點並存」,而將所有價值觀視為平等,這可能導致對聖經啟示真理的相對化。
📖 但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翰福音 14:6)
基督信仰是建立在上帝的啟示與真理之上,而非社會共識或文化潮流。當真理被相對化,信仰的根基便會動搖。
2. 對罪的淡化與合理化
在追求「包容與接納」的文化氛圍下,「白左」思想往往拒絕用「罪」來描述任何人的行為選擇,例如同性戀、變性、墮胎等,甚至視之為「人權」與「自由」,這直接衝擊聖經對聖潔與悔改的教導。
📖「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彼得前書 1:16)
📖「上帝的忿怒從天上顯明在一切不虔不義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義阻擋真理的人。」(羅馬書 1:18)
3. 將社會正義凌駕於福音之上
白左思想強調社會改革、平等與正義,這本身是值得肯定的目標,但當這些議題凌駕於十字架福音、罪與救贖之上,信仰便淪為社會運動或道德工程,而非關乎人與上帝之間的關係與永恆的救恩。
📖「我傳給你們的福音……就是基督照聖經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埋葬了,又照聖經所說,第三天復活了。」(哥林多前書 15:3–4)
4. 解構家庭與性別的神聖設計
部分白左論述強調性別自我認同(gender identity)與性解放,進而挑戰聖經中對婚姻與家庭的設計(創世記1-2章),推動同性婚姻、跨性別合法化等議題。
這些做法與聖經所啟示的創造秩序產生張力,導致許多信徒感到信仰與社會價值越來越格格不入。
5. 敵視傳統基督信仰與自由表達
在某些社會中,白左主導的公共輿論甚至將傳統的基督教信仰標籤為「仇恨言論」(hate speech),例如基督徒因為表達對婚姻定義的聖經立場而遭到封殺、解雇或排擠,這正在侵蝕宗教自由。
三、我們應如何回應?
- 持守真理,也活出愛心:我們要以基督的方式回應世界,既不妥協真理,也不落入論斷與仇恨。
- 分辨文化與信仰的界線:不被世界的潮流牽引,卻也不逃避對文化的參與與挑戰。
- 禱告與堅定信念:為社會與政策代禱,也為教會能堅守真理禱告。
- 裝備自己,明白聖經:只有對上帝的話語有深入認識,才能在複雜的時代站立得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