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8日 星期日

學習用恩賜彼此服事


  《羅馬書》第十二章六至八節︰按我們所得的恩賜各有不同︰或說預言,就當……或作執事,就當……或作教導的,就當……或作勸化的,就當……施捨的,就當……治理的,就當……憐憫人的,就當……”

保羅的教導是,恩賜一定要彼此交流︰這涉及,這是人身體上肢體搭配之道,也是彼得的命令︰個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彼前四10)

這兩位使徒在運用恩賜的教導上,看法完全相同,都用了一個鑰字——“彼此

屬上帝之教會的成員在生活、事奉上需要彼此合作,發揮團隊事奉的精神。這是討上帝喜悅的事奉方式,因為三位一體的上帝相互之間就有這種完全和諧的同工,及完美的搭配,正是我們團隊事奉的榜樣。
  我們該如何在團隊事奉的搭配中,操練彼此用恩賜服事呢?保羅給我們三項彼此用恩賜服事的原則︰
  一、盡責地運用恩賜建造教會
  我們個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給人的恩賜。”(弗四7)“各人”(另參林前十二7)

代表基督身體上的每一個肢體都會有某種恩賜,這是聖靈在他生命中作工的明證。因此信徒無論是對自己,或是對別人都有責任去發掘及發展恩賜,好專一、忠心地將基督所賜的恩賜彼此服事,造就信徒,建立基督的身體。
  二、正確地運用恩賜建造教會
  巴刻(J. I. Parker)說︰任何一項屬靈恩賜都是一種能力︰為了表達、稱頌、顯示及傳達基督。

因此信徒不可用恩賜來利己,而是要用它來建造團隊中的其他分子。信徒當繼續不斷在基督裡追求對上帝的認識,好使恩賜運用永遠是為了榮耀基督與造就人。
  三、合宜地運用恩賜建造教會
   恩賜可以分為屬話語的以及助人的兩類。巴刻認為保羅在《羅馬書》第十二章六至八節交互地在兩類之間列出各種不同的恩賜是有原因的︰為了避免讓某一種恩賜 大於另一種恩賜的想法滲透進來。不論恩賜就人的活動形式而言,其差別有多大,其尊貴在上帝眼中都是相等的,惟一的問題只在於︰人是否能合宜地使用他所有的 恩賜。
   我們如何才能合宜地運用恩賜呢?首先,要彼此服事,分工合作,這要求你對自己的恩賜知足,且要有恩賜上的彼此交流;其次,要在信心的範圍內充分地運用恩 賜作一個上帝國的好管家。我們藉著團隊的搭配事奉,將基督的榮美在教會中彰顯出來,是件最美的事,但一定要按聖經的原則行事。

團隊事奉的原則可總結為以下六項︰
  團隊事奉原則一︰以謙卑、專一的心思想上帝的呼召,建立以上帝為中心的自我形象。
  團隊事奉原則二︰以智慧與順服的心,在信心範圍之內去運用恩賜,服事上帝與人。
  團隊事奉原則三︰順服教會元首基督,以基督的心彼此順服,互相聯絡合而為一。
  團隊事奉原則四︰信徒有責任要去開掘,並發現自己和別人的恩賜好彼此服事。
  團隊事奉原則五︰信徒要在基督裡繼續追求長進,好正確地運用恩賜榮神益人。
  團隊事奉原則六︰信徒當放下恩賜大小的觀念,謙卑地彼此服事,作上帝國好管家。
  以上的六項原則應該是每位信徒參與團隊事奉搭配的指南︰首先操練自己有個以上帝為中心的自我形象;其次,學習弟兄間以基督的心彼此聯絡;最後,有責任地、正確地與合宜地彼此用恩賜服事。
  今天教會的分裂正是基督徒事奉失敗的結果。信徒的合一能產生一種福音性的果效,讓人相信基督的使命,而且見證上帝對人和對基督的愛。團隊事奉的配搭因此能榮神益人。
  主耶穌在離世前已求父上帝賜信他的人彼此合而為一。這項目標無需我們再努力爭取,我們只需在基督裡,按著信心的程度以恩賜彼此服事,為討上帝喜悅而事奉,促成團隊事奉的搭配,人們就會看出我們真是屬基督的了!

學習對弟兄互相聯絡


  《羅馬書》第十二章四至五節︰正如我們一個身子上有好些肢體……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裡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也是如此。

保羅將教會比喻作基督的身體,基督是頭,信徒是肢體(參弗五23);因此團體事奉的搭配要合一,好比身體各肢體間的協調一般。為什麼保羅要如此強調合一呢?
  一、合一是全權之上帝的定命
  教會是一個屬上帝的新群體。上帝的定命是,基督為所有信他的人建立了一個組織上的連合與關係,如同人身上肢體與肢體的關係一樣,而保羅為什麼用身體作比喻?
  首先,上帝造人時並沒有讓他可以自給自足,無需靠彼此間的搭配。另外,人類因罪性的緣故不可能合一。但藉著主耶穌有了新生命的人,卻可以在基督裡合一,且是多樣化的合一,以至產生多種力量的聚集,形成上帝國度中一群大能的子民。
  二、合一是信徒蒙召的目的
  信耶穌的人蒙主呼召合而為一,成為一個新的群體;這是全權之上帝預定建造他國度的方式。合一也是我們的責任。

主說︰我另外有羊……我必須領他們來……要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約十16)

而且主向父上帝禱告,求他賜給他的人合而為一(參約十七112223)。使徒保羅每次論及屬靈恩賜時,都以人的身體為喻(參羅十二38;林前十二章;與弗四712),為的是強調肢體合一的特性,這是蒙上帝悅納的行動,包括要求與責任兩方面︰
  第一,上帝要求人順服。團隊事奉肢體間合一的必須條件是,各肢體對頭——基督的順服。
  第二,人要盡責合一。團隊事奉肢體間合一的滿足條件是,各肢體間彼此的順服;若想要達成這個目標,信徒就當以基督的心為心(參腓二35)。保羅以身體為比喻,用來教導信徒對人應有三個方面的認識︰首先就是本性說,肢體各有不同;就職分或功能說,一個肢體並不能取代另一個肢體的職分;就才幹說,無人能擁有一切所有的恩賜。恩賜的多元性是為達到上帝所定的合一的目的;用多元性求得合一,這是上帝的方法。

學習看自己合乎中道


  《羅馬書》第十二章三節︰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個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上帝所分給個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

使徒保羅在此指出團隊事奉搭配上一項不可或缺的原則︰看自己合乎中道。這也就是說要靠主除去自我中心的觀念,以更新的心意(參羅十二2),客觀地和實際地看清自己。
  這是個人參與團隊事奉的首要功課︰建立以上帝為中心的自我形象。我們當在兩方面學習這項功課︰
  一、思想上不要好高騖遠
  《羅馬書》第十二章三節有一個鑰字就是,此字的希臘文作思想,共出現三次。按字義此節亦可譯作︰不要高過思想那應該思想的,但要思想’‘正確思想。在參與團隊事奉時,一個基督徒應有什麼樣的自我形象呢?
  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就是思想’‘正確思想,對自己要看得合乎中道”(羅十二3)。保羅要我們操練自己的思想,不要好高騖遠!我們怎樣才能達成這項很重要的目標呢?
  ()要避免驕傲
  高過思想自己的人必會自大,會對一般性的事奉感到是大材小用、不屑參與。這種心態只會導致驕傲,因驕傲只啟爭競”(箴十三10),是團隊事奉搭配上最大的阻礙。聖經說︰驕傲來,羞恥也來。”(箴十一2)以至帶來敗壞(參箴十六18,十八12)。上帝憎惡心裡驕傲的人(參箴十六5),他要我們以謙卑的心服事上帝與人。
  ()要多思想上帝的呼召
  看得合乎中道還有另一個意義,就是要在思想上集中︰信徒當專一思想上帝對個人的呼召——他究竟要我在哪個角色上服事?上帝不要我們思想那些對我們靈命無益的事,免得我們承受那些與我們呼召無關的重擔。上帝要我們“‘思想’‘正確思想,也就是能造就我們心思意念的事。所以神學家約翰加爾文(Jonhn  Calvin)叫我們不要花心思在上帝隱秘的事上(參申二十九29),他說︰當上帝閉上聖口,我便終止尋問。
  保羅的目的是要我們存謙卑、專一的心去思想上帝對我們的呼召,建立一個以上帝為中心的自我形象。
  二、恩賜要在信心範圍內運作
  在《羅馬書》第十二章三至八節中,信心一字出現過三次︰要照……信心的大小……,看……”(羅十二3)以及當照著信心的程度說……”(羅十二6)“信心在此不是指因信稱義的信,而是指信徒因信稱義後在生活中操練順服時所需要之信心。但這信心為什麼與恩賜有關呢?
  聖經的教導是,上帝既然呼召我去相信,他也必給恩賜裝備我去勝任他所徵召我去做的工作。保羅的教導是要我們在信心範圍內去規劃自己的行動。讓我們從以下兩方面去思想如何實踐這個教訓︰
  ()信心操練出真智慧
  保羅勸告信徒當在信心範圍內察驗上帝的旨意,認識自己的恩賜,這才是真智慧。

加爾文說︰不要去研究那些沒有內容,又不能建立我們,卻能使我們痛心的事。

我們要對上帝所給的恩賜知足,學會交流,並將之充分利用。
  ()信心操練出真順服
  如果我們能用真智慧察驗出上帝呼召我的工作崗位,而憑信心去事奉,就能操練出真順服。
  保羅要我們以智慧、順服的心,在信心範圍之內去運用恩賜服事上帝與人。
  保羅在《羅馬書》第十二章第三節及第六節所論及恩賜運用時的信心, 絕不是指信徒對自己專業工作的那種自信。擁有這樣心態的人,往往會將個人不正確的思想、世俗觀念及工作的態度帶進教會;而弟兄姐妹也很容易受到影響,學著 以同樣的眼光作選擇教會同工的標準。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團隊同工,很容易在個人的思想及恩賜的運用上超越上帝所給他們的信心範圍,造成教會事奉上的極大攔 阻。其實按《羅馬書》第十二章五節,只有在基督裡教會才有合一的可能。真正的合一是建立在屬靈的基礎上。
   有一位弟兄,在工作上很受公司的器重,但靈命不成熟。當他被自己教會的執事推選作主席時,新官上任很想一展抱負,因而大發熱心。另一位弟兄經過禱告後, 有感動去勸他,請他思想一下,他目前熱心所作的事,給他的教會帶來的是虧損,還是上帝的福氣?另一方面,那位弟兄也勸他應當避免靠肉體服事,多花時間安靜 在上帝前,多讀經,學習認識上帝,明了上帝的旨意後才決定服事的方向。勸他說︰凡你按本性想去作的事,先叫暫停不要作;凡你不想作的,卻是聖經的意思,倒要靠上帝的力量去多作。

很 可惜,這位主席為了證明他是對的,就努力按自己的想法做更多的事,使一個原本蒙上帝賜福的團隊事奉反給拆散了,帶給他的教會很大的傷害。但最叫人遺憾的 是,他還一直以為自己是在熱心事奉上帝呢!這位弟兄的問題就是因為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憑著專業上的自信去運用他的恩賜。

信徒當在基督裡按信心的程度以恩賜彼此服事


  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個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上帝所分給個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正 如我們一個身子上有好些肢體,肢體也不都是一樣的用處。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裡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也是如此。按我們所得的恩賜各有不同︰或作執事, 就當專一執事;或作教導的,就當專一教導;或作勸化的,就當專一勸化;施捨的,就當誠實;治理的,就當慇勤;憐憫人的,就當甘心。」(羅十二38)
  團隊事奉的搭配是健康教會的特徵,也是教會健康的必須條件。

在基督的身體——教會中,肢體間的同心服事是愛上帝、愛人最基本的表現。而愛上帝與愛人本是上帝的誡命(參太二十二3740),因此團隊事奉的搭配肯定是討上帝喜悅的。

在《羅馬書》第十二章三至八節中,上帝默示保羅,信徒當如何參與團隊事奉,與肢體搭配服事的原則︰信徒當在基督裡,按著信心的程度以恩賜彼此服事。要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就當在教會生活中學習三方面的功課︰

首先,學習看自己合乎中道 (參羅十二3)

其次,學習對弟兄互相聯絡 (參羅十二45)

然後,學習用恩賜彼此服事 (參羅十二68)

要隨時服事的查核標準

  《羅馬書》第十二章十一節說︰殷勤不可懶惰,要心裡火熱,常常服事主。

上帝藉保羅命令信徒要有真愛(參羅十二9),要有真智慧能察覺上帝的旨意(參羅十二2),也要有真順服(參羅十二9-13中的十項命令)。最後,他還要求我們真屬靈要常常服事主,這是《羅馬書》第十二章十一節中的第三項要求,也是一個查核信徒屬靈與否的標準。
  基督徒的常常服事主,必須出自純潔的動機,與崇高的目標。這種熱心必須表現在對基督的基本委身上,否則它容易變成空洞無實的肉體活動。基督徒若不常常服事主,就表示屬靈健康上有了問題,或者他心裡火熱不過是一種不受聖靈約束的熱忱。
  一、對生命的短暫,要把握機會事奉不是為個人的滿足
  《羅馬書》第十二章十一節的三聯句用的是現在式,代表繼續不斷的一種行為。人的生命是短暫的,基督徒應當有一個事奉的人生;在人生旅途的列車上,我們可能在每座車廂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但總要把握機會事奉主,因為他是我們生命的源頭與盼望,有一日會帶我們進入永恆。
  我們的服事涉及兩項必不可少的概念︰

首先,必須是出於對基督的委身而服事祂。

保羅的短句常常服事主,以相對律將兩個原文字主人(the  Lord)與奴隸(Serving)——很自然地組合在一起,表明出一個服事主的比喻,我們應當如奴隸般地向基督委身服事︰不是為個人的滿足,乃是為主人的榮耀要使聖子在上帝的大家庭中得著最高的榮耀地位,使他的兒子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羅八29)
  其次,我們的服事涉及有智慧地運用時間來服事主。

保羅說︰要愛惜(贖回)光陰”(弗五16),人生短暫,行善機會很快就會消逝;全權之上帝既賜下服事的恩典,人就當盡上責任把握機會事奉。
  上帝所重用的僕人都是隨時把握機會服事主的,而且工作勤奮。查理斯哈登司布真(Charles  Haddon  Spurgeon)通常一天工作十八小時。他每周至少講道十次,且是以每分鐘一百四十個字的速度講四十分鐘。他平均一周讀六本書,而且過目不忘,甚至多年之後仍記得。據估計,他一生中曾向一千萬人講過道。
  加爾文也是一位殷勤常常服事主的牧者。他是以贖回光陰的態度把握機會事奉主,連一分鐘也不願意浪費。甚至臨終前在病床上,還在趕著修改他的那本巨作《基督教要義》。朋友勸他不要再寫作費神了,加爾文卻回答說︰什麼?如果主這時來,難道你要他看到我在閑混嗎?

加爾文燃燒完他一生的精力,五十五歲離世,他心力交瘁地打完一生美好的仗,跑盡當跑的路。
  二、靈裡的進深為討上帝的喜悅不是為屬靈的飛揚
  保羅說︰要心裡火熱,常常服事主。

他不是指要我們追求屬靈的飛揚,以超越他人為傲;而是為靈裡的進深,好討上帝的喜悅。

他在《羅馬書》第八章二十八節裡提到上帝的旨意︰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

得益處不只是享受即時的舒適與安逸,而是指至終的成聖(“效法他兒子的模樣,羅八29)和像基督的模樣,使聖子得榮耀(襯托出他的確是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羅八29)
  保羅在《羅馬書》第十二章這三聯句的勸告,使我們看出,人有責任預備好自己讓全權之上帝的靈動工;人有責任隨時服事主。他的勸勉對歷代上帝的僕人有深刻的影響,至少我相信加爾文就很可能是其中一位。

加爾文曾為自己刻了一個圖章,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其設計的精義。為了表達他願常常服事主,有一顆肯犧牲一切的心志。加爾文在圖章中畫了一雙手,手上捧著一顆火熱的心,在心的下面,他刻上一個座右銘︰殷勤和忠誠地在上帝的工作中服事。
   加爾文的一生的確活出了《羅馬書》第十二章十一節這三聯句的勸勉。在他接近人行旅程盡頭時,他嚴肅地指示親人將他安葬時不可用墓碑,因他不希望後人將之 變成基督教的一個聖陵。今日無人知道加爾文的墓地在哪裡,這位聖徒生前照著上帝的話而活,死後也不願影響任何人作出因他而奪取了上帝榮耀的事!
  上帝藉保羅教導我們,要作一個真屬靈的人就要行出真愛︰要蒙上帝喜悅,就必須心裡火熱,常常竭力多作主工,讓靈火焚燒,並隨時的服事。就讓我們順服上帝的命令去行吧!殷勤不可懶惰,要心裡火熱,常常服事主。

讓聖靈如火焚燒


  《羅馬書》第十二章十一節中說︰要心裡火熱……”字原文是,它可以指人的靈也可以指聖靈,因祂是那燃燒我們對主和他事工熱情的媒介。在此,後者的解釋似乎比較適合,也就是說,我們當保守聖靈所帶來的火熱。使徒保羅用開水燒滾(參結二十四5)的那種火熱,來比喻基督徒心中要繼續有聖靈所點燃的火焰。
  保羅說到基督徒在聖靈中生活的特色︰要想真愛上帝和真愛人,就需要個人的殷勤,加上他內在的靈火;前者是必要條件,後者是滿足的條件。
  一、除去自己倦怠之心——盡上本分
  若要心裡火熱,信徒有當盡之責,首先就是要將自己倦怠之心除去。所以保羅的這三個短句︰殷勤不可懶惰,要心裡火熱,常常服事主,是相互關聯的。每個人都必須殷勤不可懶惰。加爾文將肉體比作蠢騾,因受罪的捆綁(出自罪性),人的意志被束縛以致怠惰,因此人性一直是懶散的。
  教會是信徒的母親,她的責任是養與教,基督徒因此離不開教會。教會的功用帶來教育與懲戒︰一方面使無知的人受教,得到教育;另一方面藉上帝的話當作鞭子,使懶騾受懲戒。
  過去有些教會或宗派在一代又一代的傳統制度下,忽視了養與教的責任,而在基督徒社團的生活中,信徒個人也沒有盡上本分,不肯除去倦怠之心,以致在整個宗派帶領下的基督徒社團,失去靈火焚燒、在聖靈中生活的特色。這種現象可以從幾方面看得出來︰
  ()會友沒有在家中按屬靈的榜樣來教養子女。
  ()數代的基督徒家庭,子女只有屬靈知識而無重生的經歷。
  ()不堅信聖經無誤論。
  ()教會及會友個人失去屬靈的實力。
  ()教會徒有外在的社會工作,卻失去社會屬靈的影響力。
  一家教會或一個宗派之所以會淪落到一個不冷不熱的屬靈光景,正是因為忽略了使徒保羅在兩千年前對提摩太的教訓所涉及到的五方面(參提後三1517)
  第一點︰並且知道你是從小明白聖經;
  第二點︰這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
  第三點︰聖經是上帝所默示的;
  第四點︰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
  第五點︰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教會今日也參與對社會的慈善工作及政治改革的活動,但因為她沒有屬靈的內涵,沒有心裡火熱,以致這些善事失去對社會應有的屬靈影響力。歸根究底的一個失敗,就是教會與其中的成員沒盡上本分,故此教會當除去自己倦怠之心預備道路、清理路面(參賽四十34;詩一三九2324)讓靈火繼續焚燒。
  十七世紀英國中部的基德明斯特市(Kidderminster)則是一個正面的例子。該城在清教徒牧師理查德巴克斯特(Richard  Baxter)十七年的帶領下,組成了一個龐大的基督教社區(兩千成年人,另外還有兒童)。 全城的人無論道德或屬靈的素質,都可與當年的日內瓦媲美。在巴克斯特的牧養下,全城發生了奇妙的改變,引進了家庭信仰問答、家庭崇拜、充滿讚美的公開崇拜 模式、教會紀律、傳道、靈修或讀經、定期教牧輔導和由巴克期特監督的小組事工等,使宗教改革的理想得以真正實現出來。它也證實了保羅的教訓︰只要信徒個人 盡上本分讓靈火焚燒,除去倦怠之心;加上依靠聖靈,高舉上帝點燃之火基督徒社團必能彰顯出在聖靈中生活的特色。
  二、舉起上帝點燃之火依靠聖靈
  要心裡火熱必須殷勤不可懶惰,也就是將自己倦怠之心除去,讓靈火不斷焚燒。通常是我們自己熄滅了聖靈的火,這是我們的過錯,因沒有盡上責任。此外,我們還有責任高舉上帝點燃之火,依靠聖靈工作。
  如何才能依靠聖靈舉起上帝點燃之火呢?答案只有一個,就是順服主過聖潔的生活。這是能持久繼續讓靈火焚燒的惟一途徑。
  保羅說︰你們當順著聖靈而行,就不放縱肉體的情慾了。”(加五16)又說︰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二21)過聖潔生活是屬靈復興的必要道路。影響美國東部第一次大復興的清教徒約拿單愛德華滋(Jonathan Edwards),是最偉大的美國神學家,二OO三年十月是他的三百歲壽辰。愛德華滋一生的目標,就是過聖潔的生活,他是一個對罪寧可死也不妥協的人。過聖潔生活是作上帝貴重器皿的必要與滿足的條件。
  英國神學家巴刻(J. I. Packer)曾一度為福音派信徒所特別關注的聖潔問題,今日已經不能引起多少人的興趣了。

今日許多牧者相信,牧養工作的果效,取決于他們對專業技巧的掌握,但是十九世紀三十年代,蘇格蘭鄧迪市(Dundee)的長老會復興主義牧師馬欽尼(Robert  Murray  McCheyne)卻聲稱我們會眾最大的需要就是追求個人的聖潔。

馬欽尼牧師的話真是一語道破了今日教會的問題上。巴克斯特在他的名著《改革的牧者》(The  Reformed  Pastor)書中也說︰只要上帝改革教牧人員,民眾就會很快地得到改革。

宋尚節博士也非常重視悔改與聖潔的生活。他對牧師的要求很高,也許正是因為他的看法接近以上兩位英國傳道人的觀點過聖潔生活的重要以至他的工作有長遠的效果。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