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5日 星期六

收割時的果效


    教會生命力的彰顯不在於它的規模大小、節目內容或預算,而在於它是否履行了上帝的旨意。教會不會因為缺乏會友和財物短缺而關閉。教會之所以關閉是因為它們不能有效地履行上帝的心意

【辨明果效之錯誤觀念】

1.      有果效不是由會友名冊上的人數來判定:果效不是由數目來決定,乃是教會是否實現上帝對它的計劃!

2.      有果效不是由節目來判定:若小教會試圖要複製擁有許多事工的大教會,結果可能讓自己陷入困境,因為它企圖以少量資源做過多的事。

3.      有效果不是由外在形為來判定:當價值觀一代傳一代,教會對於果效的衡量往往便以是否持守過往傳統來檢測,而不是以基督國度是否在教會中實現來衡量。

4.      有果效不是以特定形式來判定:教會事工形式應隨它接觸的社區及人群而有不同。

【為果效下定義】

    成功無法以外在的準則來定義,而是要以基督身體所領受的屬靈命令來衡量。有果效的事奉必須經得起上帝旨意的審查,這旨意已經揭示在聖經中。其他準則或許可以參考,然而為有聖經才是檢驗是否有果效的最終標準。

1.      有果效要由轉化來判定(以弗所書4:12-13):教會事奉的目標就是要轉化人得生命,使他們有基督的形像和樣式。教會是否有影響力?可以由全體會眾的成熟度來衡量。當基督長成的身量,亦即基督得生命與性情在我們裡面彰顯時,我們便得以完全,展現成熟。

2.      有果效要由聖經與神學的完整性來判定(以弗所書4:14):神學與教義在真正屬上帝的百姓中,應居於核心地位。因此,教會可以說是上帝指派來彰顯與維護聖經教義的神學性群體,而神學與教義的完整性及對聖經真理的持守,便成為成熟信徒的記號。相反地,不成熟的信徒因缺乏神學與教義的根基,容易受到各樣鬼祭和教導所搖動。真正的神學(對上帝位格與工做的研究)會影響我們思考方式,促使我們在意志、態度和行為上有所改變。我們若真正瞭解上帝的屬性,便很難再安於不合祂心意的生活方式!

3.      有果效要由信心來判定(以弗所書4:4-6):信心就是相信上帝說話算話,這種相信不是盲目,而是根基於確信祂的話會反映出祂的屬性。保羅在以弗所書第4章第5節裡提到信心一詞,指的既是客觀的信心(即教義),同時也是上帝子民的主觀信靠。兩者其實無法分開,真正的教義藉由信靠內化,必會帶來生命的改變,而敬虔的信靠又是來自我們對上帝的認知。因此教會的目標是要教導眾人明白上帝的屬性,使他們對上帝的應許和話語存著不至動搖的信心。當教會承認需要倚靠上帝時,信心就會在會眾的敬拜和禱告生活中表現出來。敬拜所表現的乃是對上帝屬性、本質以及做為的信心。而禱告則是體現會眾對上帝全然倚靠,並且相信上帝會按著祂的應許、旨意及眾人的祈禱來工作。

4.      有果效要由關係來判定(以弗所書4:1-6):當會眾由原本僅僅是上帝百姓的聚集,轉變為一個充滿愛和彼此關懷的群體時,這就是有果效了!要活出蒙召的生活,就必須和其他肢體,彼此合一與和睦。教會既是上帝位格的反映,就要以愛心和耐心彼此相待,即立彰顯出上帝的慈愛與饒恕。而當眾人的愛心、接納、施捨、體諒和關懷都與日俱增時,教會便成長了!

5.      有果效要由服事來判定(以弗所書4:16):在一個充滿朝氣和活力的教會裡,人們會參與服事。他們渴望服事這位大君王,願意藉由投入服事來尊榮與讚美祂!

6.      有果效要由關聯性來判定(哥林多前書9:19-23):使徒保羅在總括他自己的服事時,提及他努力要與蒙召服事的對向有關聯(哥林多前書9:19-23)。產生關聯並非指聖經得向文化規範和世俗信仰妥協;而是福音具有當代性,使人明白他的重要性、有效性和真實性。想要具有關聯性,教會必須對這個世俗社會以極大眾的需要有所瞭解,才能有效得服事他們。基督也承認關聯性的重要性,禱告天父使屬祂的人活在世界,保守他們脫離當代文化罪惡的影響(約翰福音17:15)。

【有果效地建造】

步驟一:瞭解——認識文化
步驟二:知道——發展基礎神學
步驟三:成為——發展基本的品格
步驟四:著手進行——發展使命
步驟五:展望——發展異象

沒有留言: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