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對哥林多教會的勉勵,於林前11:23-32中記載,可以提示一個立約團體模式:
(一)跨越世代的牧養
「我當日傳給你們的,原是從主領受的……」
一代傳一代,一代領受於前一代,這是教會的文化承傳。青少年工作需要有上一代、有導師、牧者、長者、父母的承傳、榜樣、關心,是生命影響生命的事工。所以無論是按年齡分組,或是聯合聚會,都需要有跨越世代的牧養。
(二)歷史性的故事
「就是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
我們的福音是有關主耶穌的歷史故事,是一個信心的敘事重溫。歷史的故事是報告文學,有其經驗性及理由性。青少年工作是重溫聖經歷史故事的工作,是有集體記憶、回顧、分享,像民間故事一樣有其文化意義。而故事本身亦有其開放性,每一次接觸思想空間都可以進深一層。
(三) 生命的條約
「拿起餅來……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
青少年事工是個人亦同時是群體的條約,「你們」表示用一個立約的團體,有同輩的,有全教會的,有身分的,有承諾的(立的新約)。立約的群體有生活上的要求(你們應當如此行)。所以青少年人不是成人的附屬,不是低人一等,又不是另類人物,而是團體的肢體,可以對團體作出貢獻,作積極的參與者。
(四)祝福與咒詛的抉擇
「所以無論何人不按理吃主的餅,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
青少年是需要對主的吩咐作出回應。青少年不是被動的聽道,不是只有吸收,而是對所聽的道能作出選擇,作出回應。信息的傳遞不是單向的,而是互動的對話,有決定的要求和空間。我們不要怕向青少年人發出挑戰,提出要求,決志的信仰是每次進深的,是多方面的,是一生的成聖。
(五)有盼望的記號
「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來。」
青少年工作要有創意,懂得用象徵語言,如音樂、詩歌、戲劇、媒介,這些都是象徵屬靈真理的媒體。
牧養青少年要懂得有未來的盼望,要常常慶祝,多鼓勵,在逆境之中不要放棄,要有強烈的未來感,呼應耶穌的歷史故事感。
青少年本身也是一個信仰的象徵,表明主的死而復活,所以要鼓勵青年人作鹽作光,在世又不屬世界,要進入人群當中,見證上帝的生命。可以多用媒介,將生命的色彩表明出來,而且是多方面的、多元化的、有創意的、多層面的。
如此,青少年牧養就有根有基,有跨越世代的牧養、歷史性的記憶、生命的團契、決志的選擇和對未來的盼望。這樣的教會就有前途,就有未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