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8日 星期五

講道者的靈命塑造

當代著名講道牧者華倫魏斯比(Warren Wiersbe)明說:「講道不是我們做甚麼,乃是我們是甚麼。」(Preaching is not what we do, it's what we are

這句話顯示,上帝要使用講道者首先是他這個人,因為講道與講者的生命是分不開的,有怎樣的生命就有怎樣說服人的道。這正是十九世紀偉大講道家布魯克斯(Philip Brooks)給講道的定義:講道是透過一個人格帶出信息。

  因此,一個人的生命與品格怎樣,他的信息就反映出他的生命質素,有說服力的生命講章都是靈性生命的精粹結晶。正因如此,牧者的靈性生命狀況正常健康與否,是講道質素優或劣的關鍵,它對聽道的信徒影響深遠。這是每一位常站講壇的牧者須正視並作真誠自我反省的。
   
不少人都認定,一篇有感染力的講章大都是由自身的經歷、體驗,正確地帶出經文信息,及在生活上實踐生命之道所結合組成的。換言之,有感染力的生命講章乃是經由牧者透過正確詮釋聖經,加上牧者以身作則──以自己的生活將聖經的道示範(demonstrate) 出來,就能深深地影響和改變信徒的生命;牧者自己未能改變得好,或未能示範出來,就很難說服信徒。這說明講道真是一項要求極高的崇高託付,因為講的是上帝 的道,是一項神聖的生命工程。單單運用勸說技巧或採用有效的形式是不足夠的,雖然這些均是建構講章所包含必要的學問和原則。講員情理兼備將聖經的真道傳達 出來,在某程度上是能叫人折服和感動的;但更深遠影響人心的,卻是經由聖靈恩膏祝福和使用的生命信息,那是牧者靈性體驗出來的道。

【緊扣靈命的三個圈環】
   
一 位牧者的整體生命是構成他事奉的重要元素,他的生命對別人有影響。講道是最公開的一種生命影響,那牧者的事奉生命是脫離不了他的靈性生命的,而靈性生 命是核心,其他層次的生命都離不開這個核心;或說,其他幾個層次的生命環節都與靈性緊扣起來。下面三個圈環表示這種緊密聯繫的關係:

知識──包括:掌握聖經真理,有廣泛的神學知識,閱讀屬靈書報,具一般世上知識,掌握文化、潮流、資訊等狀況。

技巧──懂得將真理知識有組織、層次去表達,又能善用說話措辭甚至身體語言,將信息有效傳達出來。

品格──自身性格磨煉、改變、提升,培育高尚的品格、情操、德行,行為純正,生活表現好,使人信任尊重。

  古哲人亞里斯多德將上述三層面分別稱為:logos, pathos, ethoslogos 意指有內涵,能說服人;pathos 意指運用情感、技巧去說服人;ethos 意指品格正直,有良好的德行。

   這三層面無疑都與人內在生命的轉化有關。無論屬靈操練或理性吸收,都使真理知識內化,塑造自己的靈命,使靈命有深度、廣度、靈敏度,委身事奉上帝,越來 越像基督。靈性健康活潑的牧者,很自然地心裡有負擔,有熱情向人傳講真理,使人容易受感動,從而接受真理。在靈命下工夫的牧者,也在聖靈塑造和提點下,品 格邁向成熟;他有優雅生命的流露,讓信徒感到台上的講章與台下的他是表裡一致,他們自然地偑服他並受他感染。其實,品格反映我們生命的真實性 (authenticity),而後現代人很需要講道者的真實性──有 立體感,有透明度高的生命寫照。為此,在講道中,我們不怕將自己面對真理時的掙扎適 度地向信徒透露,承認自己也是蒙上帝憐憫的一個人,是繼續靠上帝憐憫恩典謙卑地學習的人;這樣,信徒便感到你的人性真實一面,那是與他們一樣的,他們因此 也就同你一樣去學習如何求神恩,尋求長進。

   當然,這三方面都離不開禱告,到上帝面前祈求,立志過聖潔的生活,這也是靈命塑造的重要環節。除了正常的 每天靈修禱告,更應定期隔一段時間有半退修式的較長禱告時間,為自己、信徒、家人的靈命復興成長而禱告,體會上帝確實的同在,自己生命浸淫在上帝愛的懷抱 中, 內心有充足的安全感。如此,你在事奉上就有更敏銳的反應,對人也有更多的愛、忍耐和接納。發展下去,你我的生命會增加一些重要元素去感染信徒:

   能幹──是 知識與技巧的結合。這種元素表示講道者能將神學真理、聖經內容、時代狀況等互動,另一方面他透過研究、學習、聆聽、想像及運用身體語言,將聖 經知識加上當代應用清楚地傳達出來。一些牧者有豐富的真理知識,但在技巧運用上比較弱,使好的信息打了折扣;另一些則有非常吸引的表達力,但信息內容較 弱。最理想是,講道者努力將知識與技巧平衡地結合起來,提升講道的才幹,使自己有專業演講家的表現。

  信用──講 道者將技巧和品格結合起來發 展,就使人欣賞信任,所傳的信息自然能夠被人接受;沒有信用的人很難使人接受其所講的。印象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講道者給人好印象,受眾對信息的接收力和 對講員的信任感就會強;印象差,信息的傳達效果自然就差。為此,傳道人的品格印象(形象)是信息傳遞的重要元素,而傳道人品格信用度是來自他與上帝的關 係、 個人的誠信正直,以及人際關係。所以,品格反映我們整體靈性的狀況;靈性不佳,表現的品格就不理想。請謹記:給人不良好的印象,是講道信息的最大破壞力!

  自信── 講道者努力追求知識和品格的結合,內在生命就增強,對講道有信心,喜歡講道職事。具有神學素養、時代意識,加上深深地倚賴上帝的恩典,那就滿有上帝的能力,對所宣講的道滿有自信,知道所講的道有屬靈權威。

  但願我們每一位被上帝所召的傳道工人,在上述幾方面作平衡追求,那麼,我們講的道就有先知權威性,能改變人心,亦能「道成肉身」展現在信徒眼前。

【靈命塑造】

  近年基督教圈子大談屬靈操練,為要推動傳道人與信徒有深廣的靈性經驗。「靈命塑造」有很多定義,其中筆者較喜歡的是一位女神學家安妮卡爾(Anne Carr)所下的定義:

  靈命塑造可以被描述為一個人整全地追求上帝,使人有深度的宗教信念、確信、思想模式、情感和行為。
   (Spirituality can be described as the whole of our deepest religious beliefs, convictions, and pattern of thought,emotion,and behavior in respect to what is ultimate, to God.)

  或許我們可以這樣說:「靈命塑造」就是一個人活出他的屬靈確信,這確信是源於他與上帝、自己、別人及受造世界的關係,使他生命裡產生一種既委身又開放的信念;所以,講道者便需要這種開放性的靈命向度,使自己一生不斷努力追求靈命成長。

   談到開放性的靈命向度,聖經中有兩段經文提及,都是與運用舌頭有關的,很能啟發我們,這兩段經文是:馬可福音七章32-37節,和以賽亞書五十章4-5 節。頭一段經文記述耶穌在加利利醫治一個耳聾舌結的人,對他說:「以法大!」(可七34,意即「開了吧!」)那人的「耳朵就開了,舌結也解了,說話也清楚 了」(可七35)。

  我們被召去宣講也須在多方面開放:開放耳朵、開放舌頭、開放內心、開放手掌,也向經驗、人際關係開放,向美善開放。總言之,就是向整體生命開放,這一切都影響著我們的靈命和宣講效能,且讓上帝的奧祕透過這些開放性領域來感染我們吧!

   開放的耳──這 是講道者靈命的基礎,以賽亞先知的「僕人之歌」中有一段說:「主耶和華賜我受教者的舌頭,使我知道怎樣用言語扶助疲乏的人(這正是講道職 事其中一種功能)。主每早晨提醒,提醒我的耳朵,使我能聽,像受教者一樣。主耶和華開通我的耳朵;我並沒有違背,也沒有退後。」(賽五十4-5,這就是上 文提及的兩段經文中的後一段)

  講道前,我們首要讓上帝的道向我們自己說話。我們的屬靈耳朵要打開,讓上帝的道貫通我們自己──挑戰自己、改變自己、醫治自己,我們會掙扎,直至順服上帝的話,真理內化我們。這樣,我們所傳出的道就有了第一身經驗,這是生命的道,發出屬靈能力。

  開放的眼──是指我們深入研讀,以開放的眼(連同開放頭腦)閱讀各種資源(釋經書、字典、原文工具書等),使我們有深度去挖掘上帝真理的道,不斷反思應用。

   開放的舌頭──講道者應像耶利米心中有強壓的激情:「……有燒著的火閉塞在我骨中,我就含忍不住,不能自禁」(耶二十9),因此就開口宣講;也該像耶穌 那樣,「因為我沒有憑著自己講,惟有差我來的父已經給我命令,叫我說甚麼,講甚麼」(約十二49),這是一種心裡有負擔要將上帝命令如實宣講出來的模式。這 樣,心裡才舒暢愉快。

  開放的心──講道者應有熱愛人的心,常祈求上帝給他像上帝那樣有寬廣的心去接納所有人。在預備講章時,講道者心裡須有著一顆愛人、憐恤人的情懷,以致在講章信息的措辭中能用溫婉言詞去安慰及關懷受傷的信徒。所以,講道含有集體輔導功能。

  開放的手──這反映講道者另一種靈命素質,就是以行動去關顧信徒,帶著恩典去關懷與幫助有需要的人。正如德蘭修女及盧雲神父一樣,他們兩人之靈命表達的一種形式就是用開放的手。

  向經驗、人際關係開放──以冒險心態跟不同文化、階層、宗教、種族或政治意向的人建立關係,聆聽學習,就像耶穌一樣,與社會不同階層的人來往,從事社交活動。故此,參加不同的文化體驗團、國際性會議、海外短宣等,就能拓闊自己的靈命體驗,從而在宣講中分享經驗。

  向美善開放 ──向美藝開放學習,深化自己的文化修養,讓自己從文學、、音樂、繪畫、書法、詩歌、戲劇、電影等藝術作品中得薰陶,豐富自己的想像力及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這些均能助我們掌握人類文化,在宣講之前先觸摸到人深處的需要。

【結語】

   綜上所述,講道者的靈命塑造非常重要。講道者須認識到緊扣靈命的三個圈環:知識、技巧和品格,並在這幾方面平衡地追求。此外,講道者要有開放性的靈命向 度,就是在耳、眼、舌頭、心、手、經驗、人際關係及藝術等多方面開放,好使自己的靈命得到塑造,講道能有效地感染信徒。

講道者應具備的條件


一、講道者的呼召
到底怎樣才能夠成為一位優秀、稱職的講道者?當 一個年輕的基督徒,或神學生,面臨未來的職業選擇,他一定會想我該做什麼?我相信在作選擇的時候,一定把自己的才能、家庭、未來的人生的需要等因素加入思 考。不錯,這些因素都是好的,能幫助一個人更積極去開創自己的生命。但是,一個好的傳道人或是講道者,必然會把上帝和教會的需要擺在第一位去思考,上帝也 必因此藉著他這樣的心意,以聖經的話語來指導,讓他清楚的看見上帝呼召他應走那一條道路。講道者也必須有清楚的呼召,這呼召使他願意擺上自己被上帝使用, 專心的跟從主,在講道這事工上時常操練自己。
保羅多次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這樣說:「我故此沒有違背那從天上來的異象(26:19;22:17-20;9:19-25)。相信是上帝的呼召使他堅持一生人要傳講「十字架的道理」(林前1:18)。希伯來書作者清楚指明那些大祭司都必須是「蒙上帝所召」(5:4)
    有了呼召,我們知道要負起這講道的工作,也大膽地勇往直前地傳講上帝要我們講的信息。   

二、講道者的靈命
    作一個講道者,他必須天天有好的靈修生活,以致明白上帝的心意與人的需要。若靈命成熟及充沛,宣講必然有力且感人。
    如何靈修呢?一. 用虔誠的心讀聖經,二. 恆切祈禱的習慣,為己為人祈禱,三. 常靜默思考,反覆揣摩上帝的話與人們的需要,四. 事常親近教會事工和人群,對傳福音的工作認真,也積極的幫助有需要的人。
靈修是獲得聖靈能力的根源,我們該體會出講道不 是靠口才、知識,而是聖靈作感召的工作,沒有聖靈的能力,那教會與社會組織就沒有分別了。一個人生活失敗,他的講道必然失敗,縱然能講也不過宛如演戲或演 講,「逼真」而不真;一個成功的講道者,被台下的聽眾領會和感覺到他有活潑的靈命。
保羅勸年輕的提摩太說:「在敬虔上操練自己(提前4:7-9)

三、講道者的品格
品格的重要為人人所知,聖潔、寬恕、正直、仁愛(慈愛)、剛強...都 屬於品格的範圍。一個人若缺少這些素質,無論他宣講的技巧如何高明,也無功效可言,因為講道不是演戲或演講,不是為了動聽而已,講道乃是傳達上帝神聖之信 息。法利賽人所以被耶穌指責,不是在於他們不會講道,乃在於他們的行為不能所講的道調和,不行真理,徒有假冒為善的表現(23:13-15)。講道者應該提醒自己,生活就是講台,行動就是見證。講道者的品格,有時也能決定講章的命運 - 被拒絕或被接納。講道者的人格,對於聽眾有極大之影響力,一般人稱為「道德說服力」,若福音真理不能改變自己,豈能奢望改變別人呢?髒臭的杯子,縱然盛了香噴噴的茶,也沒有人敢喝;茶不但要好,茶杯也要乾淨。講基督的道要好,但需要品格高潔的人去傳揚。
保羅設一個比喻向提摩太說:「在大戶的人家,不但有金器鋃器,也有木器瓦器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提後2:20-21)

四、講道者的信仰
    基 督教講究信仰,尤是正統或是正確的信仰,反之,就是異端。講道者對基督教和聖經所教導的真理必須有全面和正確的認識和掌握。許多時候,講道者在準備講章 時,或是在講道中,自然而然會把許多信仰真理傳講,如果講道者對信仰沒有全面和正確的信仰,那可能會在無意中作了錯誤的教導。
    講道者必須接受正統神學的裝備,時時證實自己所認識的信仰是否正確。我們盼望所有講道者都接受有系統性的神學訓練,不管是對聖經書卷的認識,對釋經學的掌握,或對系統神學的訓練,都是那麼重要。傳道人也必須時時謙卑,一方面事奉,也一方面再學習更多。
另外,講道者不只對正統信仰有全面和整全的認 識,也要確定所相信的。若不全然相信聖經的真理,如何講道呢?有一些神學家,因為不相信某方面的真理,例如不能接受童貞女受聖靈的懷孕而誕下耶穌基督,有 時有講道中避免談論這事,或間接的表示這教導不能接受。這樣的講道者在教會中引起好大的破壞。保羅是傳「真理的道」(1:13),另外保羅堅持說:「要把上帝的道理傳得全備(西1:25)再說:「要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後2:15)

五、講道者的知識
講道當然以信心、愛心、信仰為基礎,但知識上的 健全卻不可忽視。當然學問膚淺或文化水平低的傳道人,有時也可以成為好的講道者,但總比不上那些愛主又學問好的講道者。不是說小時候受教育不多就決定了一 生人沒有學問,反而雖然一個人的在小時候無法接受更多教育,但是我們見到許多傳道人因為基督而對人生充滿了盼望,也珍惜主所賜的每一刻,時常好學不倦,勤 力自修,常於追求學問,而成為了好的講道者。古今中外,不是有許多偉人小時也是受教育不多,但是勤於學習,後來成為著名的科學家或是佈道家。愛因斯坦小時 家境貧窮,無法上學,只能在街邊賣報紙,但是仍然勤力自學思考,後來成為最著名的科學家。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的父親只是一個貧窮的煤礦工人,但是馬丁路德 從來沒有家境貧窮而放棄學習,反而好學不倦,後來成為一個著名的講道者。當代著的神學家和牧者巴特(Karl Barth),在教書的時候,總是提醒導傳道人要一手拿著聖經,另一手拿著報紙。
講道者要常常好學不倦,充實自己。保羅說:「你來的時候,那些書也要帶來。」(提後4:13)

六、講道者的技巧和經驗
    古人說:「成功是靠三分天才七分努力」。摩西以拙口笨舌拒絕上帝的呼召,但是上帝說:「是誰造人的口?耳...」若我們肯努力,上帝也必給我們口才了。   
    技巧是可以學回來的:
    . 留心別人的講道,觀察其特別之處。
    . 多讀名講道者的講章。
    . 閱讀名講道者的傳記。
    . 時常檢討自己的講道,請同工幫助你,給你批評。
    . 要願意去發現自己的缺點而改進。
    另外,一個講道者可以從多講道中學習和操練更多。許多名講道者並不是一開始講道就講得很好,他們也是從自己的講道中常思考、檢討、改進、再改進而成。

建立一個講道者的形像


    這裡特別針對當代—21世紀初—也就是一個以科技、經濟、生化科技、網絡通訊為主的時代,在思想上它是後現代主義(或多元世代)的時代,也是知識爆炸的時代。傳道人或今日的講壇必須針對這樣的世代來建立一個講道者的形像。

    後現代主義宣稱「現代」(那從「啟蒙運動」成長,經歷「工業革命」到現在科技經濟為主的現代)已經崩潰。人類現今是活在一種無止盡的「當代」(now)文化中,周圍的現象和意義不時在變動,等待「第三紀元」(Third Millennium);一個能安定各人、滿足各人的文化的到來。後現代有四個特性,也帶出四種生活心態:一. 社會是一個複雜的系統(habitat is a complex system),帶來沒有/不能確定真理和未來(indeterminacy),因此以為可以藉著解構」(deconstruction)來反對傳統的價值。二. 個人面對複雜的資料是獨立存在的(autonomy),因此個人要獨自存在和決定自己的去向、意見、人生觀,帶來一個大個人主義」(subjectivity)和多元性(plurality)(因為太多可能性)的思想世界。三. 超越現代性(hyper-modernism),因此所有東西可以串連或融在一起出現:經濟、科技、社會動向、政治、潮流等等不停地活動,也不停地提供決定的數據,造成許多虛擬真實(virtual reality)。四. 藝術和宗教顯出多元性,帶來了混合性、即時性、個人主義、心理和神秘性,產生新紀元運動(New Age Movement)

後現代對基督教的衝擊有:一. 教會和真理失去其影響力,例如:美國過去十年中那些19-39歲的信徒由37%降至25%,英國有70%的人對基督教反感。二. 教會和信徒越來越世俗化,使教會/信徒的道德水準和世界的道德水準越來越一樣。

許多神學家預言,基督教在後現代結束後(預測是21世紀中或之前)要成為「第三紀元」的宗教;除非教會(或講壇)現在就要重新認定其地位,以真理針對時代的需要傳講。

我們相信這樣的後現代不只帶給講道者許多挑戰,也要求講道者豎立一個新形像。許多基督教的學者曾多方面的提出一些講道者的形像,現在讓我們按著這後現代的特性提出一些講道者的形像,然後也一一提出實行的方法。

1. 屬靈生命

一個講道者的呼召、靈命、品格、信仰是必須具備的條件。相信還有許多屬靈生命的特質是值得我們留意的。這裡所指的屬靈生命不只是一個重生的生命、時常被聖靈充滿及滿有聖靈的能力、性格/人格方面有屬靈的形像,還要加上對世界的問題有屬靈的看見、有異象的人生。就如斯托得所說,好的屬靈生命帶來信仰的自然流溢、真誠的感情、屬靈的人格。司布真說:「未蒙恩的傳道人有如失明的人作眼科醫生,將光與視覺哲理化自己卻全然在黑暗中!又如啞吧當音 樂 老師。」

相信實行的方法有三個:一個重生且時常追求聖靈充滿的生命、一個時常能藉禱告與主交 通的屬靈生活、一個對聖經和神學真理滿有認識的傳道人。第一個方法是神的工作,第二個方法在乎講道者是否看重禱告生活,第三個方法在乎傳道之人是否時常在 聖經和神學知識方面下工夫。盼望傳道人可一生追求和操練這屬靈生命。邦茲(E. M. Bounds)這樣說:「講道的背後,是講員本人,他的全人。講道不是一小時的表演,而是一生的流露。一篇講章需要準備廿年,因為廿年才能塑造一個人。」

2. 聖經與神學知識

    講道當然是講「真理的道」,但是這「真理的道」卻要針對這時代的人和需要來傳講,因此聖經和神學的知識是必須的。

    上 一段我們已提出要在聖經和神學方面有認識必須時常在這方面下工夫作研究。加爾文說:「任何人若不先做個好學者,就無法做個好傳道人。」司布真說:「不學者 無以為師。在研究方面不再撒種的人,在講台上就沒有收成。」斯托得向今日的講道者發出「研究的呼召」,指明今日的講道者不可停止聖經和神學的研究。他也說 出這種研究可分成三方面:一. 聖經研究必須廣泛(comprehensive)。二. 聖經研究必須思想開放(open-minded)。三. 聖經研究必須有所期望(expectant)。最後,也在乎傳道人是否在各種神學思潮的環境下持守「真理的道」,而不致迷失。

3. 社會知識

    無可否認,今日的傳道人面對著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每個人隨時隨刻可以藉著不停止的傳播媒體(電視、互聯網絡、街上的電子映幕)獲得即時的知識。今日的兒童和青少年在成年之前比過去同輩的人吸收了多十倍的知識,雖然心理方面不能完全與這些知識平衡。教會信徒的知識水平越來越高,聽眾中也有許多知識份子。

相信實行的方法有兩個:一. 有目的閱讀習慣。就如巴特(Karl Barth)教導神學時向學生展示一個手拿著聖經,另一個手拿著報紙的講話。傳道人每天必須有閱報和閱讀的習慣。而這些閱讀是有特別目的的(為了認識這社會和收集講章資料)(稍後再詳細談這目的)。麥希真在其《工人的講道》一書中強調說:「知識包括屬靈的知識和其他的知識一個不學無術、孤陋寡聞的人,是不可能成為有權柄和有能力的講道者」。二. 掌握如何以聖經/屬靈知識來解答世界的知識。這當然要求傳道人在聖經方面有深入的認識。我們多番聽到神學家指責今日教會的講台不能以真理去解答世界的問題。

4. 文字的裝備

    無 可否認,一個在文學或文字上有深厚造詣的傳道人在編寫和傳講一篇信息時比那些在這方面較弱的同輩傳道人更容易發揮講章。歷代以來,是那些在文學方面強的傳 道人留下更多講章給後代的人。在講台上,文學造詣高的講員在演講和口才方面更容易發揮和流暢。奧古斯丁特別提醒傳道人,在講道時有兩個重要的裝備:聖經的 知識和修辭的技巧。他進一步說美麗的修辭能幫助我們更有效深入的讚美(講解)上帝。

    實行的方法只有一個:語文是要長久並且有耐力地學習而得來的。多看多讀、研究語文的文法、時常使用(多講多寫)、時常背生字、觀察別人如何使用一些文字等等都是講道者。

5. 演講技巧

    古希臘著名的演講家和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說:「好的演講技巧可以改變人的思想(意思是感動人使人改變其人生觀)。」 有句話說:「講道是靠把口。」雖然這句話不可道盡講道的意義,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也說明了一些真的事實。觀看歷代許多偉大的政治家,雖然有了好的政治理念, 但是加上其豐厚的演講技巧,吸引了千萬的跟隨者。這時代的人受了許多媒體的影響,習慣了圖像、生動、彩色式的傳訊模式,致使講壇也要在這方面更新。

    實行的方法只有一個:好的演講技巧是可以學回來的。今日有許多書籍或訓練是關於演講學(public speaking)的,可以報讀,另外,時常觀察一些好的演講也可以幫助傳道人更新這方面的技巧。

6. 思考能力

    人是高級理性的動物,受過基本教育的人,都懂得作邏輯性的思考。頭腦也是越用越發達的。每一篇講章都是新的,傳道人必須思考出來。時代的信息就是要懂得如何把屬靈的知識和世界的問題連合起來解答,這要求許多的思考。

    實行的方法有二:一. 傳道人時常要邊做邊讀,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幫助思考的能力。教會機構之間或附近的神學院時常開辦許多深進的課程給傳道人進修。二. 建立喜歡思考的習慣,對事情有求知求真理的心。為了知道,甚至不恥下問,或作研究,作調查的工作。

7. 資料庫(圖書館及個人資料庫)

    一篇好的講章是由許多資料或是重點堆砌起來的,這樣才可以使一個題目顯得更豐富。許多講員有這樣一個心聲,很難找到合適的資料來編寫講章。遇到這困難時,常有相逢恨晚的感覺,為何當初不好好收集一些資料呢?

    實行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要有系統地收集各種資料。先由基本做起,積日累月,有朝一日就會有一個豐富的資料庫:在聖經工具書、註釋書、神學參考書、電子書籍、網頁、社會工具書、數據報告書籍/剪報等方面存積起許多有用資料。當然,也要把資料分類、儲存得好,才易於尋找。

結論:我們相信萬事起頭難,只怕有心人,現在開始必定不會遲。

聖經使傳道者的信息滿有能力

能分辨權柄與能力的不同是很重要的。在傳福音中,「權柄」通常是主觀的(指的是我 們傳講的信念),而「能力」是客觀的(指的是上帝的話語在聽道者身上的影響)。真正的傳福音一定包含權柄與能力。就好像保羅對帖撒羅尼迦人所說的:「我們的福音傳到你們那裡,不獨在乎言語,也在乎權能和聖靈,並充足的信心。」(帖前15

我們傳福音的信心與能力都是聖靈所賞賜的。我們渴望所傳的信息,雖然帶著人極大的軟弱傳講,卻能把上帝的能力帶進聽者的思想、心智、意念中。福音帶有能力。我相信都能回應保羅的偉大宣告:「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羅馬書116

   
聖經本身用豐富的意像來突顯上帝話語的能力。上帝的話語像火;燒盡污穢渣滓。像大鎚;敲碎大石。像種子;能發芽結實。像糧食;能餵養我們。像草場;能讓我們安睡歇息。更像利劍;「聖靈的寶劍,就是上帝的道。」(以弗所617)。

   
然而。道與靈是不可分的。有些基督徒對聖靈大有信心,卻不鑽研聖經。有些則勤於研經,但卻極少屈膝來到主前,向主呼喊,求上帝賜下屬靈的亮光與能力。為什麼我們要這麼兩極化呢?為什麼要將上帝所配合的分開呢?

   
因為聖經是上帝的話,我們要把它視為特別的書來讀,在上帝面前屈膝、謙卑禱告,仰望祂的光照。但因為聖經也是上帝藉人寫下的,所以我們也可以把它當作一般的書來讀,細細咀嚼文中的字句與涵意。聖經既有雙重的作者,我們也應以雙管齊下的方法來研讀它。

   
傳福音若不傳講聖經是無法想像的,那是不可能的。因為沒有聖經,傳道者的信息就沒有內容、權柄與能力。唯有聖經給我們信息內容(基督被釘十架與復活)、權柄(所以我們以堅定的信心來傳講)、能力(聖靈印證聖經)。

   
真正的傳道者必須有此三一印記:所傳的乃是上帝的話語,這話語的焦點乃是基督的死與復活,所靠的乃是聖靈的大能!

聖經使傳道者信息擁有權柄

「權柄」(權威)是今天世人頗為反感的字眼。他們追求自由(他們以為的),不要權柄,以為權柄與自由是互不相容的,他們錯了。因為卸下基督的軛並不能讓人得享安息,負軛的人才能。

1960年 代以來,世界開始出現反權柄的浪潮。他們反政府、反教會、反學校、反家庭、反聖經,還反教宗。但事實上,成年人和少年人一樣,他們雖然反權柄,卻渴求權 柄。不管他們表面怎麼說,他們還是需要有權柄的話語,也就是他們可以信靠的話語。唯一能讓人全然信靠的,不是人的話語,而是上帝的話語。

真 正的傳道者不會以福音為恥。相反地,他們相信這是從上帝來的真理,因此他們以明確、信心與勇氣來傳揚它。在我們這個後現代世代裡,真理的可能性早被否定, 但聖經作者有著堅定的信念,能本著他們的權柄來向世人宣告他們的信息,這真是令人振奮。有智慧的傳道者會緊緊以聖經為信息的內容,因為上帝的話語帶有 無上的權柄。

這麼說好像是我把問題說得太容易了。因此,對上帝的話語我有兩點重要說明。

a. 上帝的話並沒有含蓋我們想知道的一切

人的好奇心是永無止息的。我們渴望能找到我們所有問題的答案。但上帝並沒有把一切都啟示給我們。申命記2929是一節很重要與需要熟記的經文:

隱密的事,是屬耶和華我們的上帝的,惟有明顯的事,是永遠屬我們和我們子孫的,好叫我們遵行這律法上的一切話。

這節經文將真理分為兩個部份一個是「隱密的事」,是屬於上帝的,另一個是「啟示的事」,是屬於我們的。

換句話說,有些真理的確已經被啟示出來(否則我們不會知道),但有時真理並沒有被啟示出來,上帝仍持守這些秘密。因此,基督徒是罕見的篤信主義 dogmatic)與不可知論(agnostic)的結合體他們篤信已被啟示的真理,而對於未啟示的事,則抱持不可知的態度。對於已經啟示的事,我們應該說:「我們知道」,並帶著權柄來傳講它。至於那些隱密的事,我們則說:「我們不知道」,並以開放的態度來回應它。

事 實上,許多我們的問題都是因為對這兩者分辨不清。用篤信主義來看隱密的事,而用不可知論來看已啟示的事,都是一樣的愚昧。我們福音派信徒通常容易犯前面的 錯,也就是說,我們往往太過武斷,甚至比聖經講得更超過,自以為是,而遭人反感。我們要傚法使徒們的謙卑。使徒約翰論到我們未來的景況時說:「將來如何, 還未顯明。」(約壹32

使徒保羅說:「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林前1312

如果兩位偉大的使徒都承認自己對某些事物瞭解 不清的話,我們也該如此。

我承認我希望看到我們對上帝所啟示的事更有福音派的信心,但同時對上帝隱密的事也能有福音派的謙卑。在傳福音上,若能對這兩者有清楚的分辨,則我們就能讓人因我們的坦誠而接受福音。

b.
上帝的話需要被闡釋

我 們對十六世紀宗教改革者說聖經是〝清晰明白〞的看法一點都不懷疑,也就是說聖經是清楚透明的,是能被讀通的。但他們指的是因信基督而得救這方面。這一點在 聖經裡面說得非常清楚。甚至市井小民或稚齡孩童都能明白,並進而接受福音。但不是每一件事在聖經中都有清楚的陳述。彼得也承認在保羅的書信中有些「難明 白」(彼後316)。如果連一個使徒都無法完全明白另一個使徒,而我們卻說我們可以的 話,那就太不謙虛了。

有 些經文之所以難以明白,主要是因為文化上的差異。上帝並沒有從天上大聲宣告完全不帶文化色彩的真理。相反地,祂藉著在文化上與我們不同的作者將自己顯明出 來。事實上,上帝啟示中的一樣精采之處,就在於上帝能俯就我們,透過人的語言及文化來向我們說話,上帝從來沒有在文化真空中講過話。祂所講的每一句話都有 其文化背景。

因 此,我們不能逃避在古代與現代文化中搭建橋樑的任務。我請求你不要抗拒這項任務,要盡力去闡釋與活用聖經。我們福音派要從懶惰中悔改,以為不需下苦功研 究,聖經寶藏也會活現在我們面前。我們需要對上帝的話努力鑽研,也要求聖靈的光照。就好像上帝對但以理所說的:「從你第一日專心求明白將來的事,又在你上 帝面前刻苦己心,你的言語已蒙應允。」(但以理書1012)謙卑與勤奮、禱告與鑽研,是相輔相成的。

所以,雖然上帝沒有啟示一切,即使啟示了也不一定都易於瞭解,但聖經在傳福音上仍有其獨特的權柄。我們懷著信心來面對聖經。我們下苦功鑽研聖經。我們在聖 經面前謙卑下來,祈求聖靈光照。我們以堅定的信心大聲宣告聖經的神聖教導。有時候我不禁想,今天教會若要成長茁壯,最需要的,莫過於恢復對釋經講道的盡心與努力;傳道者如此,牧者也該如此。

聖經提供傳道者信息的內容

真正的傳福音不能不以聖經為內容。因為傳福音(簡單地說)就是把福音傳講出來,而福音的內容乃上帝所賜予。

a.
福音是從上帝而來。福音是上帝的好消息。

    福音不是人的發明或臆測;而是上帝神聖的啟示,如果上帝不顯明自己讓人認識,人就永遠無法認識上帝。世界上所有的祭壇(就像保羅在雅典城外所見的那座)恐怕也只能寫著「獻給未識之神」。

   
事實是,我們連人心都無法瞭解了,何況上帝的心。你永遠不會知道其他人在想些什麼,如果他們一直沉默不語。而如果我們連人的心都摸不透,我們又怎能猜透上帝的心呢?以賽亞書558~9:『耶和華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

   
上帝的意念遠高過我們的意念,就好像天高過地無窮無盡。

   
那麼怎樣才能瞭解上帝的意念呢?我們不能。這是人力所不及的。上帝無窮的意念是無法藉任何階梯親近的。人與上帝之間的差距更不是人所能跨越的。所以,如果上帝不開口,我們就無法明白祂的意念或救贖我們的福音。幸好上帝開口了!祂的話語臨到我們請看以賽亞書5510~11雨雪從天而降,並不返回,卻滋潤地土,使地方發芽結實,使撒種的有種,使要吃的有糧。我口所出的話,也必如此,決不徒然返回,卻要成就我所喜悅的,在我發他去成就的事上必然亨通。

   
上帝用言語來傳達祂的意念。此刻你可以瞭解我的想法,因為你聽到我所說的話;照樣我們也可以瞭解上帝的意念,因為祂也開口講了話。上帝藉祂口中的言語來傳達祂的意念特別透過祂道成肉身的話語,耶穌基督,但也透過祂寫下的話語,即為基督作見證的聖經。

   
感謝上帝將聖經賜給我們!將聖經稱為「上帝的話語」是對的,上帝藉著聖經讓我們看見祂的意念,也向世人啟示祂的信息。

b.
福音的焦點在基督身上。你記得保羅對提摩太說的話

    提後31415並且知道你是從小明白聖經,這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

   
也就是說,在本質上,聖經是一本救恩的書。它的主要目的是教人如何得救。而既然救恩是憑信靠耶穌得來的恩典,所以聖經的焦點就在耶穌。

   
耶穌對此有清楚的話語。「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又說:「摩西指著我說」與「凡經上所指著自己的話,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路加242744

    所以,當我們讀聖經時,我們必須把焦點放在基督身上。五世紀著名的教父耶柔米(Jerome)說:「忽視聖經就是忽視基督」反之,認識聖經就是認識基督。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愛聖經的原因。福音派的信徒有時被稱為「聖經狂」(bibliolaters)或「聖經崇拜者」(Bible- worshippers);但這是一種誤解!我們並不拜聖經,我們拜的是聖經中的基督。而我們愛聖經,是因為它的焦點在基督身上。我們愛聖經,因為裡面有我們所愛的焦點基督!

   
我們愛聖經,因為我們愛基督。。相反地,他們恨基督。所以我們傳福音時,要忠心地把焦點放在基督,這位聖經為之見證的真實基督上,也要預備為我們的見證承受苦難。為什麼?為什麼基督的福音會招致人們的抗拒呢?也許可以歸納出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基督福音的獨特性。在日趨多元的文化中,當我們仍堅稱除耶穌之外別無拯救時,就會招來許多質疑。我恐怕社會愈多元化,反對的聲浪就愈高漲。

   
第二,基督的福音是白白的恩典。驕傲的世人會付出一切來換取救恩,或至少付出些什麼。如果告訴他們這是不需要付出就可以得到的禮物,是白白給予的,是他本不配得的,那麼他會覺得這是對他自尊的一大侮辱。有時這是引人來到十架前的一個阻礙。

   
第三,基督福音的崇高道德標準是另一個阻礙。世人都喜歡罪中之樂,恣意妄為。他們抗拒福音神聖的呼召,不願接受基督為主。

   
如果我們真在這幾方面忠於基督(堅信福音的獨特性、白白救恩與崇高道德標準),我們就一定會承受苦難。愈是不妥協的人,苦難就愈多。

   
就福音的內容來說,我們堅信福音來自上帝,並以基督為焦點。這就是聖經給傳道者的信息內容。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