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3日 星期三

現代禮拜的省思

聖經裡的禮儀與律法的發展有很密切的關係,禮儀最早設立的目的並不是單純地只為了它的禮與儀而已,它是一種生活與行為的規範,甚至是訓練課程,所以它也是律法的一部份。

 

禮儀的施行包括了三重的關係:即人與人,以及人與上帝之間的關係,尤其以猶太文化所繁源的信仰更加為甚。所以禮儀不但在執行這三重關係的功能,也在發揮這功能的效用。基於使功能發揮效用,到某些程度,禮儀也可以說是看得見的律法,行動的律法,也是行動性的道德訓練;更是信眾信仰的素質訓練。

 

禮儀在執行中,它的效用可分為兩方面:它的消極面,例如人犯了罪,就破壞了那三重的關係,補救的方法之一,就必須帶代贖的牲物來獻贖罪祭。在獻祭中自己在上的面前承認所犯的罪,並祈求赦免。這不但已成為禮儀的一部份,其實它原本是律法的要求。但除了犯罪的部份以外,最主要的是在它的積極面,因它要求信眾對上帝和對人的認識,以及如何建立三方面的良好的關係,所以它有敬畏和感恩的行動;以及如何使敬拜者成為一個生命共體的觀念和行動。所以禮儀當中有發展了個人的與團體性的禮拜。

 

在舊約的時代,信眾進聖殿敬拜的那許多規距,無形中在訓練個人以及團體的守秩序和敬虔的心志。禮儀中的割禮提醒人節制情慾;守安息使人有定期的休息和培養高超心靈的機會。許多食物及生活規範的禮儀,像婦女的生產期及月事期的規則,都成為保獲婦女,以及養成健康身心的好方法。

 

律法在猶太宗教歷史上是很珍貴的事,有了律法,使他們高於周圍的外邦人;有了律法,使他們成為素質高的民族,身心健康的民族。因為有律法,所以他們才自覺到自己是上帝的選民。律法在舊約當中原是很被敬重的,例如詩篇有許多篇是為頌讚律法而寫的。因為律法是上帝的話,那行為完全,遵行耶和華律法的,這人便為有福(詩119:1)。詩人說“我何等愛慕你的律法,終日不住的思想”(v.9-7)。祢的話是我脚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v.105),所以我愛祢的命令,勝於金子,更勝於精金(v.127)。大衛的詩中也讚美律法,說它比金子更可羡慕,比極多的精金可羡慕,比蜜甘甜,比蜂房下滴的蜜甘甜。

 

但禮儀和律法為什麼在耶穌的時代變成不受歡迎,而且被耶穌和保羅攻擊的對象?最大的原因是自猶太人被擄回來以後,他們所發展出來的猶太教,太注重律法的條文和禮儀的規定。他們以為遵守了那些條文便完成了義行,接著,他們便是義人。由於太重視律法與禮儀的規定,而忽略了禮儀的目的,或者律法的本意和精神,所以禮儀和律法便成為生活的負擔。例如守息日,原來是要使勞苦擔重的人得安息(包括心靈上的),想不到却變成了定人罪的根据,沒有守安息的人要被趕出會堂。食物的潔淨原來是為了健康,却變成分類猶太人和外邦人的依据,使他們無法在一起吃飯。禮儀與律法的規定原是導引人向善的規範,但其細則發展得太多而使人動彈不得,處處得咎。例如被判為罪人的老百姓可否與宗教人員接近?安息日可否醫病?吃飯要不要有洗手禮(指的是洗手禮,不是洗手)?要不要清楚畫分職位的稱呼?是不是凡事要發誓?但要指什麼東西來發誓?如何施行十分之一的奉獻?要洗淨放食物的杯盤,或者淨化存放思慮的心?要稱誰為鄰居?比鄰而居的外邦人可否被稱為鄰居?

 

耶穌說他來不是要廢掉律法和先知,乃是要成全(五17)。耶穌當然也不會反對禮儀,因為他也曾和門徒到聖殿去排隊,等著奉獻(路廿1-4)。他也到會堂去守安息。他從童年到成年,都在猶太教的舊禮儀中長大,包括出生時的受割禮,母親為他奉獻頭胎兒子的祭,年少時隨同父母到耶路撒冷去過節(路二21-46)。耶穌所努力的,是使上帝的話,律法和先知(包括禮儀),的設立目的和精神得以成全,使禮儀和律法在人們的心中,生活中成為有用的幫助,正如詩篇的作者對律法所頌讚的,律法是那麼美好,那麼令人喜愛的東西;到耶和華的殿中去禮拜是那麼樣的令人羨慕,而不是成為人的絆腳石。

 

一,為了達成以上的目的,禮拜中有分成了好幾部份,最主要的有:

 

a.對上帝的敬畏與讚美的部份---這一個部份的目的是要養成對上帝的認識。因此所唱的詩,所作的禱告,或者其他的禮拜儀式,也都以顯示上帝的創造、愛或威儀為主。目的是養成對上帝的敬畏,認識祂而敬畏祂,是人與上帝關係的第一要務。所有的信仰內容應當都是從這個基礎,認識祂而敬畏祂,而發展出來的。

 

b.對上帝的話語或啟示的領受---因為有需要領受上帝的話語或啟示,所以才有禮拜中的講道。這種事情在舊約時代就有:在聖殿獻祭的時代,上帝的話語由祭司傳達;在會堂裡有朗讀經典的時代,上帝的話語由宣讀經典,以及拉比的講解而傳達。在新約的時代,領受上帝話語的部分,大致和會堂差不多,由讀經和宣講而組合。但無論那一種,目的都要使上帝的話語得以傳達。

 

c.信眾的回應---禮拜的活動是人上帝之間的關係的,所以整個過程應該是對話式的,不只在於上帝對人的啟示,人對上帝的敬拜而已;當中也渉及上帝對人的愛,人對上帝的感謝。舊約時代的獻祭和新約時代的奉獻,其目的時常是為了提醒或訓練感恩的心。所以在這個層面的禮拜就有感恩、奉獻、默想、投身事奉的事工或讚美的成份。

 

d.聖的共同體的意識---因為禮拜中要達成的是人與上帝,人與人之間三重關係的聖的共同體的互動,所以禮拜中的會眾的交誼與互動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在禮拜中要如何達到會眾的交誼、關懷、互愛,需要教會用心去想,只有禮拜中的報告是不夠的,應當要有表示互相關懷的機會,例如禮拜後的交誼,茶敘等。況且有些報告太事務性、繁雜而且冗長。報告者要注意,報告也是禮拜中的一部份,所以要使它的內容達到聖的共同體的關懷。

 

e.被差遣的認識---對上帝的敬拜中最重要的特色之一,就是参加禮拜的人要被差遣。一般長老會的禮拜,有許多人以為唱了頌榮的詩就是要散會。其實基督教的禮拜沒有結束這樣的意思,禮拜的最後是被差遣。像舊約時代的以賽亞一樣,當他見到上帝的榮耀,罪被潔淨後,最後的結束是被差遣。所以所謂的散會是被差遣的意思。

但整個禮拜中最重要的是要產生三重關係共同體的互動。我們要求上帝在禮拜中不但臨在,而且要参與我們團契之中,不可讓祂作一個觀眾,或者被供奉的對象。我們會眾自己也是禮拜的行動者,不可讓牧師、司會者成為演員,會眾成為觀眾。

 

二,基督教時代禮拜的簡覽

 

在基督教的時代,禮拜的重心就不只像以上所提的那樣,為了那三重關係之間的互動而禮拜。它多加了耶穌基督救贖的因素,聖靈在我們信仰與生活中的感動。禮拜的型式多了一些因為耶穌而有的聖禮典:施洗、聖餐,婚、喪,特職人員的設立等。因為會眾包括了已信的和未信的,所以禮儀的執行上多了甚麼樣的人可領聖餐的考慮。敬拜上帝時,到底是以領受上帝的話為中心,或者以紀念耶穌的贖罪為中心?為了這些問題,禮拜在傳統裡就因此而分為兩種。

 

 

A.古時的教會,以紀念耶穌基督的贖罪為中心的,綜合他們禮拜程序的內容,大概是以這樣的範圍而考量的:

 

認罪(Kyrie eleison---人沒有認罪悔改怎有可能到上帝的面前來敬拜祂;所以禮拜前要先念認罪文,悔改,求赦免和接納;所唱的詩歌也復如此

 

頌讚(Gloria---認罪、赦免、被椄納以後,接着宣佈上帝的臨在,主的榮耀充滿全地;要宣佈上帝的榮耀,祂的創造、救贖、關愛

 

讀經(lection以詩篇,書信,福音書為主。從多方面領受上帝的信息;有類似講道的勉勵,不但使會眾領受上帝的話,也促使立志信從

 

認信(Credo---念信經,明確表示自己的信仰

 

以上這些是全體會眾都可參加的。但因為椄下來要舉行彌撒,於是只留下那些已受洗而可領受主的聖體的人。這時禮儀的內容大約如下:

 

彌撒(Missa---分開,請為受洗的慕道友先離開

感恩聖祭---已受洗的信徒領受主的聖體;禮拜的主軸在頌讚上帝的羔羊

 

頌榮(Doxology---三一頌;頌讚聖父、聖子、聖靈

 

彌撒(Missa---(雖然也被名之為散會)在此的彌撒是表示信徒的被差遣進入世界

 

B. 現代的新教的教會,大部份是以上帝的話為中心的禮拜,內容大致分成三部份:

 

靜候上帝的話---

 

序禮:宣召,默禱,認罪。宣告上帝的永存、神聖、權能、創造、慈愛、公義、憐憫等;宣佈祂的臨在,喚起會眾的敬虔和参與禮拜的心志。

 

宣示上帝的榮耀:宣示了上帝的榮耀以後,會眾可以以聖詩的榮耀頌回應。

             

選用的聖詩:禮拜的前部,應以頌讚的詩,能喚起人認識、感謝、上帝的榮耀的為主。

 

禱告的語詞,大都以能喚起會眾認識的話為主,這當中就包括頌讚、感謝,以及認罪與悔改;並且求赦免、求恩待、求導引。如果主禮者帶領禱告的重點是在認罪、悔改,則會眾回應的詩可採用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一切罪惡的

 

簡短啟應文的應用---用一些簡短的啟應文,在交讀中喚起人對上帝的認識,並且祈求祂的憐憫。啟應文有多樣的功能,也可在別的場合使用

 

但古時的教會禮拜也有以認罪、悔改作為禮拜的開始的。現代的教會較採取以賽亞書第六章的形式,先展示了上帝的榮耀以後,才喚起人認罪悔改。若要採取這種方式,可以在禮拜的宣示以後,會眾共同以啟應的方式,讀一段認罪文與宣告赦勉的啟應文。

   

領受上帝的話---

 

在這個項目裡,最主要的是讀經和講道。最好應安排舊、新約的經文都讀。講道的主題雖然用新約、或舊約,但可選那些與講題不同的部份(約)為宣讀或相和應的經文。或者現今有些教會,在報告的項目完成後,邀請會眾念一節或一段經句,也稱之為金句。

 

講道的目的是要傳達上帝的信息;聽道的目的是要領受上帝的啟示和差遣。

 

回應上帝的話---

 

要回應上帝的話,可選那些能配合講題的詩歌。這方面的詩要講道者細心挑選,選用一條合適的回應詩,像選一段講道的經文那樣的難。內容也許有勵志、讚美、悔改、獻身、受差遣等。

 

但回應的當中有時也可安排默想;錢財的奉獻也是回應的一部份

 

聖徒團契---

 

聖徒的溝通也是禮拜的一部份,通常教會都有安排報告的項目,以便大家互相了解,互相關心,遇有重要的事故可互相代禱。但在這個項目裡不可報告太長,免得喧賓奪主。報告的事項可寫在禮拜的順序單裡,但不必每項都報告,也不要每項都讀,只提出那些需要提醒的就好。報告者要预先準備,不要臨時匆忙地念一念,不要接受臨時送來的補充報告的條子。

 

受差遣---(也是所謂的彌撒Missa,精神是相同的但新教不用這名詞)

 

一般人都以為報告完了就是唱散會的歌,其實不是。禮拜的結束是信徒的受差遣,信徒有責任將所領受的信息傳揚、實行出來。基督教的禮拜是惟一以領受從上帝而來的信息而實踐為主旨的宗教。

 

但重點是在被差遣;被差遣是禮拜的延續,直到下次在相聚禮拜。

 

聖詩或詩歌的選唱---

 

這部份可以說造成今日教會很大的混亂。傳統的聖詩比較荘嚴,內容較豐富,通常有三節以上的詩詞。無論調曲或詩詞都是精雕細琢,歷百年而不衰的。可是問題出在它實在太舊了,它的文化背景離我們太遠,年青人不容易領會。敬拜讚美的短歌較活潑,現代化,青年人容易接受,但問題出在詩詞的內容太浅,大部份的歌詞與曲調還不夠成熟、高雅。也許我們只能說它唱起來很活潑,熱情,但內容不見得夠豐富。傳統的聖詩,一首詩時常等於一篇信仰造就篇,一篇好的信仰告白,信徒從一首好的聖詩所得的造就,不亞於一篇好的講道。

 

然而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就是禮拜的詩是要敬拜上帝用的,領受與表達我們的信仰的,不是專唱人喜愛唱的。除了敬拜上帝以外,聖詩也要注意它的信仰團體的歷史傳承性,以及信仰團體的普世性,因為我們是合而為一的教會。

 

聖詩的運用要注意它的平衡性,不可老是唱那幾首老掉牙的福音詩歌。要做記錄來撿視運用的平衡性

 

要注意它的新、舊性,讓教會傳承中的舊也能在新的時代出現;教會也要唱新時代創作的詩歌,也許是敬拜、讚美的新詩歌

 

要注意個人唱的詩與公眾詩的分別

 

要注意禮拜詩唱的時機和對象,例如為聖父、聖子、聖靈而唱的,在何種情況下唱的

 

內容要符合時誼,教誨的,依靠的,悔罪的…..,知道當中的差別

 

教會的負責人(牧師或領詩者)要教導會眾懂得聖詩,了解聖詩,會唱聖詩。使會眾會唱詩是負責人的責任。

 

2020年5月30日 星期六

承認自己的罪


    《箴言》2813節說:「遮掩自己罪過的,必不亨通;承認離棄罪過的,必蒙憐恤。」

    上帝給予人解決自己問題的方法,就是「認罪」!遮掩罪惡的必帶來痛苦、挫敗和毀壞;但是承認並離棄罪惡的,必然蒙上帝的慈愛的赦免與心靈的釋放,不光是得良心上的安慰,還因為耶穌基督的代贖,相信自己必在完全得贖的時候,完全勝過罪惡!

    雅各書514-16節也說:「你們中間有病了的呢,他就該請教會的長老來;他們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為他禱告。出於信心的祈禱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來;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

    當然這段經文的重點不是「油抹」或「禱告」而是「認罪」!罪的事情沒有對付清楚,就會破壞人和上帝與人的關係,甚至會影響到自己的身心健康,使人的生命破碎與有病!

    也因為如此,人必須要靠著認罪將罪惡的事情解決清楚,這也是今日的輔導所缺乏的!因為怕說到罪會的罪人,以至於連彼此規勸的勇氣也沒有,牧者更是如此!因為我們都怕人不來教會聚會,使會友不高興,聚會人數會降低!

    我們要有勇氣來勸誡人,更要勸誡弟兄姊妹彼此勸戒!不僅如此,更要教導弟兄姊妹彼此認罪,向上帝認罪,更求聖靈在每個人心中做光照,使弟兄姊妹全人得醫治,來榮耀主名!



2020年5月24日 星期日

勸戒式的輔導


    耶穌基督是所有基督徒輔導的中心也就是說任何不以耶穌基督為中心的輔導都不可以稱為基督徒輔導」!而基督徒的輔導必須回到聖經,認識耶穌基督的旨意,從聖經知道耶穌基督在輔導工作有甚麼指引!聖經有許多處教導我們要用「勸戒式的輔導」。

    勸戒不單單是牧師的責任,《歌羅西書》三章16節說:「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地存在心裡(或譯:當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地存在心裡,以各樣的智慧),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戒,心被恩感,歌頌上帝。」
 
    《羅馬書》1514節也說:「    弟兄們,我自己也深信你們是滿有良善,充足了諸般的知識,也能彼此勸戒。」

    兩處都有說到「互相勸戒」,表示這對基督徒很重要,而且是要常常且主動去做,好使弟兄因為勸戒可以脫離罪惡的影響,在言行舉止上可以榮耀上帝!當然這樣的勸戒是要以聖經為根據,以基督為中心,而不是以個人的好惡為中心。

    當然勸戒對傳道人或牧者更是重要,正如保羅在《歌羅西書》128節說:「我們傳揚他,是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地引到上帝面前。」

    所以牧者除了做教導的事奉,更是要進行勸誡!而勸戒要包含三個基本要素:

1.      要改變人的性格和行為。

2.      藉著言語勸戒來解決問題。

3.      出於愛、使受輔導者得益處。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