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3日 星期二
2023年6月1日 星期四
「門徒造就小組」之開始
「門徒造就小組」從四個人為一小組就可以開始。
為什麼要做小組門徒造就呢?因為傳統的教會及小組牧養方式使得小組長工作沈重、疲於奔命且事奉項繁多,一般帶職同工很難應付沈重的牧養及聚會。
(1) 耶穌的榜樣:
耶穌三年傳道花很多時間在十二門徒身上,十二門徒中,彼得、雅各、約翰,耶穌花更多時間帶領,這提醒我們要重點式的帶領門徒,而非無目標的帶領(太17:1-13、可5:27) 。
(2) 保羅的榜樣(提後2:2):
巴拿巴-保羅-提摩太。
巴拿巴與保羅「同工」,保羅是提摩太的「師傅」,提摩太則是保羅的「門徒」。這三者除了師徒關係不可顛倒外,同工的關係可以重複,因為師傅是門徒的遮蓋,但兩者可以是同工的關係。
2023年5月30日 星期二
何謂聖經輔導
所謂聖經輔導,是試圖從聖經的角度,來檢視當事人的問題及影響當事人的因素、制定輔導的目標,並以聖經的方法來改變人。簡言之,根據聖經來解釋人的問題何在,並根據聖經來處理那些問題,以幫助當事人回轉到上帝的方向。
聖經輔導學與世俗心理學最大的分野,乃在於從事聖經輔導的人,其預設立場是:宇宙有一位真神,祂創造宇宙萬有,並按其形像造人。因此,對於人類當如何行事為人,應有何思想、情感、意志等等,這位真神提供了終極價值觀。照祂的話去做的人,就會有平安喜樂等。而不聽從的人,就會經歷各式各樣的痛苦、掙扎、困難等。
這位真神將其對人的心意顯明並啟示在聖經裡。人既是這位真神所造,對人問題最了解者,就只有上帝。世界上任何專家的看法若與這位真神不合,不論其論斷如何聳動人心或獲得廣泛支持,都不代表其論點是正確的。若想探討人類問題,想要幫助甚至解決人的問題,就必須完全按這位真神的心意、論點、方法。
聖經輔導自亞當斯(Jay Adams)的勸誡式輔導(Nouthetic counseling),到David Powlison, Ed Welch等人強調從上帝的觀點來輔導,人要向造物主負責,要向著上帝的方向來成長改變。
2023年5月20日 星期六
從聖經的觀點看生命的改變
聖經輔導學認為,當事人的生命改變乃是聖靈所結的果子。改變有三大前提﹕
1. 需要一生之久--人必須先被救贖,自罪中被耶穌基督拯救,此乃上帝在耶穌基督裡賜下的恩典:立即成聖(immediate sanctification)。然後才能靠聖靈脫去舊人,穿上新人,漸進成聖(progressive sanctification)。
2. 改變是上帝的恩典,但人亦需要負起責任--上帝恩典,藉聖靈賜下大能,使我們能產生敬虔的品德(《林後》5:5;《羅》8:31-39;《彼後》1:3-4)。但基督徒必須要住在基督裡,才能結果子(《約》15:4-8)。
3. 生命改變非僅外在行為的改變,乃是從內到外的改變--包括價值觀、慾望、動機、思想、情感、感受、意志、態度、關係及行為等等。使當事人改變的,除了上帝,尚有敬虔之友,處境,聖經記載的上帝之言,以及當事人自己等等。
故學習聖經輔導學的人,其神學首先必須歸正,堅信正確的基督教教義,持定聖經的全備性與充分性(這並不是說,聖經是世界各種學科的百科全書,而是我們認定,聖經對於人生問題及解決之道已提出全備論述,正確且充分,因那是永生上帝之言)。
學習聖經輔導者,並要以基督道成肉身的愛來幫助當事人,視自己也不過是蒙恩的罪人,並不比被輔導者好到哪裡去。故而願意將這恩典,以諸般智慧將被輔導者完完全全引到基督面前。因此,學習聖經輔導學的人,也應是護教者、傳福音者,能以聖經的世界觀來看人的問題,幫助當事人看清其思想不合真理之處,並以屬天的智慧,提出實際可行的改變之道,幫助當事人由裡到外,由外到裡地改變內心及行為、擺脫困境,使當事人蒙福,也歸榮耀給上帝。
2023年5月18日 星期四
從經文到講道的步驟
1. 研讀經文
在將到前要先熟讀經文,了解字詞的意義,以及經文的背景,和所在書卷的概論,先做基礎打底的功夫,使經文融入我們的思想,最內化的作用。
2. 組織經文
可以做經文的文法分析,找出經文的架構,以做下一步尋找經文的中心思想的基礎。
3. 經文的中心思想
通過組織經文,我們找到經文的中心思想,也就是這段經文的主題,通常一段經文會有一個主題。
4. 主題的轉承
經文的主題明顯之後,就轉化成講道的主題,也就是講章的核心。
5. 講章的中心思想
有了講章的核心就可以建立講章的中心思想,而講道的目的就是要將這中心思想進入人心,受到聖靈的引導。
6. 組織講章
組織講章就是建立講章之架構,也就是寫下講道之大綱,然後再通過大綱發展講章。
7. 傳講講章
講章要傳講出來,才會發生作用,所以講章的傳講是要注意對人的心說話,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講道的對象是人,是要帶來靈魂的更新!
2023年5月16日 星期二
基督教論理與哲學用倫理之關係
在菲陀(Phaedo)書中所記蘇格拉底殉道的事,亦實具很高道德價值的感覺。
罕摩拉比(Hammurabi)法典和埃及死人之書都很證明這同樣的事實。(中國古書無在不有倫理道德思想,儒家著述尤為顯著)
柏拉圖、亞裏斯多德、斯多亞派、辛尼加(Seneca),以及馬可奧熱流(Marcus Aurelius)諸人的著述也為這真理作證。
許多教父能在基督教中,看見異邦世界所期待的理想之完成。猶斯丁(Justin Martyr)說:「那後來完全在基督人格上所啟示出來洛哥斯的光,亦曾照亮在紇拉克裏圖(Heraclitus)蘇格拉底,以及好些斯多亞派人士的思想上。」(Apol. I,5,46,II.8,10,13.)
在"De Anima"書中,特土良(Tertnllian)常稱辛尼加為「我們自己的人」。
老實說來,中古世代的倫理制度都是建立在希臘人的倫理思想上阿奎那多馬(Thomas Aquinas)將古斯丁與亞裏斯多德的見解冶為一爐,鑄成一種倫理制度。他將德行分為三類:道德的、理智的、神學的。他說,前二類是亞裏斯多德所知道的,在阿奎那看來,所謂德行不外乎希臘人所講的四大德,他又在這些以上加上神學的幾種德行,即信、望、愛。
初期的復原教倫理也確實受了希臘思想的影響。在墨蘭頓(Melanchthon)所寫第一本復原教的倫理學(Epitome of Moral Philosophy)中,亞裏斯多德的影響也顯然可見。許多神學思想家把基督教倫理,看為是希臘倫理制度的完成。
道德也好象真理一樣,只有一個是絕對的,這個絕對的道德,無論對基督徒或非基督徒都是一樣。在聖經啟示以外的人,也有些能以欣賞道德的價值,他們所見到的如果是對的,也當認為是真理。基督徒與非基督徒均為上帝所創造,他們兩下也都居住在他所創造的萬之中。創造的上帝,和藉耶穌基督將他自己啟示出來的上帝,是同一位上帝。基督的救贖,
無非是要完成在創造之中所開始的工程。在救贖中所運用的上帝的旨意,與在創造中所運用的上帝的旨意,並無分別。如果在聖經遺傳以外,人對於屬上帝的道德秩序的性質一點不知,那反令人感覺奇怪了。在創造的進程中,就有上帝的啟示(羅一:20)。人不認識上帝,也能覺察他的活動。無論人承認或不承認有一位上帝,但都在上帝權能控制之下生活著。有些人,他們對於上帝的性情和品格雖不多明白,還是對於屬上帝的道德秩序的性質,能有所見。承認這樣的事實並不減少基督教的價值,反要堅定他的價值。基督教的價值,並不因為有時也為非基督徒所重視,而受損失。
基督教宣教史也指著同一方向。就說人有罪,但假如他沒有道德的感覺,那麼除非上帝管理世間的行動是任性無恒的,不然像悔改這樣的經驗人便不能有。基督教有與人的心靈相交接之點。
由於以上檢討,我們不難瞭解哲學的倫理與基督教倫理所有關係。基督教自認為有真理,但如果有人在基督教以外,也窺見真理的內蘊至某種程度,這兩下便發生接觸。這樣看來,兩下有所分別並非要緊的。
雖然,基督教的倫理到底是宗教的倫理。它的基礎建立在上帝旨意之上。哲學的倫理有時以人的良心為道德的準則,或以民心所產生的效果為準則。這其中亦無矛盾,因為上帝的旨意既可以寫在人的良心上,上帝的旨意也是主動的,亦能由良心的果效中看出來。所以無論說道德是以上帝的旨意為準則,以人的良心,或以良心所產生的效果為準則,並不互相低觸。因為他們的意思,也許都是一樣。
但基督教倫理既為宗教的倫理,它便有一種能力是哲學的倫理所缺少的。基督徒的信仰和經驗,為倫理生活供給能力。這事實是很顯然的,不待證明。歸正、悔改、成聖,這些經驗在在包含有倫理的意義。
哲學的倫理也許有時是形式的,不結果實,但基督教的倫理卻不能毫不顧及哲學的倫理中那些合乎理性的確實論斷,而不危害一己的生存。人作基督徒並不拋棄他的理性。基督徒的世界觀,必須與他一切其他的知識調和融洽。人的各種知識必得終歸組合而成一體。道德哲學所有合乎科學和哲學的精神,也當灌輸到基督教倫理學以內。
如果一方面哲學的倫理多利用基督教的卓見,一方面基督教的倫理更深刻的發揮啟示的真理和上帝旨意的意義,那麼這兩下相異之點必日見減少。對於理性和信心兩下長遠的互相抵觸,我們不能感覺滿意。哲學的倫理應該完成在基督教的倫理中,而基督教的倫理應該幫助它作到如此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