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

基督徒婚姻觀——教養子女的四大類型


  根據這四個教養子女的重點,一般的父母親教養子女的方法可分為縱容型、忽略型、獨裁型和權威型四大類。以下將從聖經和一些的生活實例,來說明這些類型形成的原因及其可能的結果。
  一、縱容型︰低約束、高溝通、低要求、高顧惜
  聖經裡面提到祭司以利有兩個兒子,不但搶奪百姓的祭物,還和在會幕前伺候的婦人苟合行淫,以利不是不知道,也不是沒有講。但他卻尊重兒子到一個地步,甚至過於耶和華。所以兒子把他的話當成耳邊風一般,還是我行我素。這是一個縱容型的典型例子(參撒上二至四章)
   縱容型父母的教養觀是對子女的要求很低,讓子女有極高的自主權,甚至到予取予求的地步,要多少錢就給多少錢,愛去哪裡就去哪裡,孩子整天盯著電視機,父 母親頂多講兩句,捨不得罵,更不用說嚴格執行了。若父母婚姻不和諧、家境很富有、排行為家中獨生子女或老么的,較可能有這一類的教養方式。這類的孩子從小 就有自己決定一件事要怎麼做的能力,同時有一種強烈抗拒被人束縛的傾向。造成他們成長之後在性格上既獨立卻又容易舉棋不定的矛盾。脾氣較差,不妥協、不合 群、不負責。以致於成長的過程中有許多挫敗感,對自己的信心不夠大。在擇偶時,傾向於選擇能幹型的對象來照顧自己,但婚後則很容易因著受不了配偶的束縛而 產生種種的抗拒。
  二、忽略型︰低約束、低溝通、低要求、低顧惜
  大衛對子女的管教介乎縱容型於忽略之間。他對長子暗嫩強暴女兒他瑪這件事情除了生悶氣以外,一句話也沒有吭(參撒下十三1-21)。過了兩年,押沙龍設計殺死暗嫩(參撒下十三23-33),流亡國外三年以後回國(參撒下十三3738),居然等了兩年之久仍見不到大衛一面(參撒下十四28)。大衛有這些孩子就好像沒有這些孩子一樣,屬於忽略型的表現。
  家庭子女眾多、子女排行中間、家庭經濟不好、雙親受教育程度低、忙於事業、父母都上班的鑰匙兒”(因父母上班而獨留在家的孩子),以及單親家庭等都可能傾向忽略型的教養方式。在這一類家庭長大的孩子,對自己很沒有把握,與人之間的距離不是太近就是太遠。做事情不是太獨立就是太依賴。不太能掌握中庸之道。
  有的長久被忽略,以致不喜歡受人太大的注意,也不喜歡和別人競爭,有時甚至變得有點孤僻。在人群當中,往往是不發一言,沒有主見。常下不了決定,也不喜歡太表現自己。很怕得罪人,惹別人生氣,所以講話特別謹慎,也較循規蹈矩。
  有的變得較依賴性,對周遭事情漠不關心,對自己信心不足,少抒發自己的意見。希望別人直接告訴他該做什麼,而缺少自己思考問題的習慣,因此容易受獨裁式的領袖、團體或激進派所影響。
  三、獨裁型︰高約束、低溝通、高要求、低顧惜
  聖經對約拿單的描寫是相當正面的,沒提到任何的缺點。但他的父親掃羅卻是嫉妒、不講理、無賴、霸道、口出惡言,是個典型的獨裁型父親。這對父子的關係也證實歹竹可以出好筍。父母的好壞並不能完全決定子女的未來(參撒上十八至二十章)
  獨裁型是 相當傳統而高壓的教養方式,也是許多華人青少年對父母的感受。這一類的父母容易用強迫或體罰方式來控制子女行為,而不太向子女解釋理由,也很少讓子女感受 到父母的關愛。在這種方式下教養出來的孩子,可能很柔順、尊重權威,但缺乏獨立性以及溫暖、敞開、親密的經歷。也可能心中充滿了反叛,在團體中間很容易唱 反調,為反對而反對。有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因著父母從不允許他看電視、看小說漫畫,不准到外面旅行,心中那種慾望可能越強烈,一有機會就專門做這些事 情。
   由於父母的要求太嚴格,這類的孩子可能變成完美主義者,對己對人的要求都高,對於自己很在意的事或物,只要有一點瑕疵,毫不考慮就修改甚至重做,因而常 會有挫折感。有的在表面上可能很順從父母,心中卻滿了怨恨,用傷害自己的方法來報復父母,或表達在其他人際關係上;有的變得沒有自信、不善表達,容易服從 獨裁者的強勢領導,想像力不豐富,沒有意見,也沒有創造力。有的想早早脫離父母的掌心,或選擇就讀很遠的學校,或早早就草率地結婚,以致從一個火坑跳入另 一個火坑。
  四、權威型︰高約束、高溝通、高要求、高顧惜
  保羅在《以弗所書》第六章所強調的教養子女模式屬於這一類,最有助於成全子女。它強調子女在合理的限制內發展自主能力;用(雙向)講理的方式來引導子女的行為,並且態度堅決,使子女有所依循。
  在保羅的書信中(參帖前二7-12;林前四14-8),我們看到一個權威型的好榜樣。他待初代教會的信徒,如同自己親愛的孩子。他對哥林多教會有高的約束——威脅要帶著刑杖到他們那裡去(參林前四21),而且要他們把行淫的人趕出去、交給撒但(參林前五25);他與眾教會有許多的溝通,常有書信往來——不但知道眾教會的情況,也常寫信勸勉、安慰、囑咐(參帖前二11)、警戒他們(參林前四14)。他對信徒有高的期許——行事為人當對得起那召你們進他國得他榮耀的上帝(參帖前二12);他更對他們的身心靈有極高的顧惜——存心溫柔,如同母親乳養自己的孩子,疼愛他們,願意為他們捨命(參帖前二78)
   權威型的父母,有的注重靈命品德,有的注重學業,有的兩者並重。有些嚴父慈母互相配合,有些輪流唱黑臉和白臉,只要能同心,且不極端,果效都很好,他們 的孩子常常心存感恩,且願意長大離開家庭後,仍以父母為榜樣。這樣的孩子在孩子的生活作息、做功課、學才藝、買玩具、看電視、選科係、交朋友的事上,按著 孩子的年齡而有所調整。在孩子六歲前,父母單向的告訴孩子該做什麼,高度地控制,給予清楚的方向和密切的督導。當子女年齡介於七至十二歲之間時,父母轉成 雙向地教導孩子、示範該做什麼,與孩子有所討論、講道理,甚至直接參與子女的活動,支持仍高,控制逐漸減低。等到孩子到了青少年期以後,父母授權給孩子, 孩子有高度的獨立與自主,甚至可反過來成全父母。
  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 能獨立思考,能真誠與人溝通,尊重他人意見;為人處事懂得拿捏,有分寸,不會為所欲為,可兼顧自己和別人的感受;性格樂觀,有主見,有自信,但不鑽牛角尖。

*
 
  我們的孩子所處的環境,可以用危()()重 重來形容。要讓孩子在身心靈各方面都可以長大成熟、健康、愛主,談何容易。然而現代研究教養子女的結果印證,《以弗所書》第六章四節乃是教養子女的要訣。 求主幫助我們每一位父母溝通而不惹子女的氣、教訓而對子女行為有約束、督責而對子女的行為有要求、養育而對子女的身心有顧惜,以至他們可以像主耶穌一樣, 在智慧、身量、人和上帝喜愛的心一起增長。

基督徒婚姻觀——教養子女的四大重點


  在保羅時代的希臘和羅馬社會裡,父親誠然是一家之主。他對子女有絕對的權威,可以任意毆打孩子、丟棄孩子,甚至置殘障的嬰孩於死地。然而上帝卻藉著保羅給了我們一個超越時代與文化限制的通則︰就是作父親的(當然也包括母親),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近二三十年來,專家學者在研究教養子女的模式時,所注重的四大特點,和這個經節頗為吻合。這四個重點包括︰雙向的溝通、身心的顧惜、行為的約束和成熟的要求。
* 不惹兒女的氣

  惹氣這個字在中文翻得很好,就是激怒對方,惹他生氣的意思。但是要如何才能不激怒子女呢?許多講解這段經文的人都有不同的領受。我們將從雙向的溝通身心的顧惜這兩方面來看它。
  ()雙向的溝通︰《雅各書》第一章十九節提到要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的 溝通原則。我們對一般人當如此,對自己的子女也應當如此。在和子女溝通時,傾聽他們,與他們商量,向他們解釋原因,尊重他們,採納他們合理的建議,而不隨 意把自己的意見強加在孩子身上。這在一個講究人權、鼓勵個人獨立思考判斷的民主社會裡,尤其重要。譬如說,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吃東西、買衣服、看電視、交 朋友、選學校時,父母讓他們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受。而當父母對孩子有所要求,或孩子做錯事被管教時,父母也能向他們解釋原因,從這些狀況中,我們可 以判斷親子之間的溝通是不是雙向。
  ()身 心的顧惜︰父母關心子女身心的福利,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有許多直接而正面的互動︰當孩子生病時照顧他們;遇到困難時支持他們;受到挫折時鼓勵他們;失敗時 安慰他們;成功時誇獎他們;彷徨時開導他們;在那稍縱即逝、有話要說的片刻認真傾聽他們;在穿著、飲食、娛樂等方面合宜地滿足他們;這一切都表示父母對子 女身心的顧惜。這些表現說起來容易,但我們捫心自問,也許孩子需要我們時,我們卻長期不在他們的身邊,或把他們送回國內去,或請旁人代為照顧;當孩子遇到 困難挫折時,我們沒有鼓勵,只有責備;當孩子成功高興時,我們卻不當它是一回事。如此長大的孩子當然無法正面地感受到父母對他們身心的顧惜。
* 在主裡教訓/管教孩子︰行為的約束

  父母積極地努力去影響孩子的行為,使其符合父母的標準。譬如說,在一個眾人聚集的場合裡,有些父母任憑他們的子女跑來跑去,大聲尖叫、如入無人之地。或者是孩子一面吵,父母一面叫他不要吵,但是父母的話對孩子而言,簡直像耳邊風一 樣。這都表示父母沒有用心去管制孩子的行為。等到孩子已進了青少年期才要來約束他們、管教他們,未免遲了一些。其實,我們對孩子行為的約束應當自小就開 始,可從他們每日飲食和睡眠,甚至看電視的習慣培養起。它們都牽涉到健康、平衡、自我約束、守紀律等非常重要的美德。如果我們的孩子只有兩三歲大時,作父 母的都無法管束他們的行為,等他們到了十四五歲時,我們怎麼可能管得動呢?
   華人所居住之地,大眾媒體,如電影、電視、網際網絡、音樂、雜誌等普遍極為發達,尺度則寬窄不一。這些媒體對我們可以有非常好,也可以有非常壞的影響。 看多了暴力的鏡頭不但會顯著地促使一個人對暴力現象變得麻木而沒有反應,也提升了這個人從事暴力的傾向。如今電動玩具和網際網絡上的暴力節目愈來愈多,也 愈來愈逼真。我們可以想象使人有所謂虛擬真實這種臨場感的暴力電動游戲,會帶給人多可怕的影響。
   一些有關電視與性的研究則發現,年輕人愛看的電視節目常把性當作是一種娛樂、身材外貌是主要的吸引,且絕大部分是發生在非夫妻的男女關係之間。而看多了 熱門電視節目的年輕人對性的態度會變得更加隨便。如今因著網際網絡的緣故,孩子不但容易接觸一些暴力和色情的節目,也很容易接觸一些背景複雜、心計不正的 人。我們固然期待政府能管制,業者能自律,但最根本的大概還得靠父母自小對子女合宜的約束。如果我們從小對孩子在娛樂上管得太緊或太鬆,長大以後難免會有 麻煩。兄弟姊妹,我們應當從孩子小時候起就管束他們看電視的時間和內容!
  就體罰而言,這是一個相當有爭議性的問題。根據《華盛頓郵報》( 4/27/99 )的 報道,當時全美國大約有一半的十二歲孩子,三分之一的十四歲孩子和五分之一的十六歲孩子仍受父母的體罰。如果這是一般美國家庭的數字,那麼它在華人家庭之 間一定更高。自聯合國宣告一九七九年為國際兒童年以來,許多歐、美的國家在聯合國兒童權益委員會的推動下已經或正在考慮立法禁止體罰。在各個社會中,少數 孩童受父母過度體罰甚至虐待的案例常是有心人士推動禁止體罰的主要原因。
  我們必須承認常常體罰孩子的父母可能需要承擔自己管教不當、缺乏身教的責任,而習慣性的體罰或許能看到立即的效果,但負面作用又大又多。然而聖經並沒有完全反對體罰。《箴言》第十三章二十四節說︰不忍用杖打兒子的是恨惡他。《希伯來書》第十二章五至十一節亦反應相同的原則。對那些不排除用體罰的方式來管教子女的父母,需要先了解每一個孩子對不同的管教方式會有不同的回應︰鼓勵或獎賞正面的行為、讓孩子承擔錯誤的後果、暫停一些權益、禁足和口頭嚴厲糾正等,都可能收到比體罰更好的效果。基本上能不體罰就不體罰仍不失一個好的原則。

我們當警戒”(或教導)孩子︰成熟的要求
  父母對子女在智識、人際關係、情感和靈命的成長有所要求。譬如說,考試要在某一個水平以上,待人要有禮節、在家裡要幫忙家事或養成靈修的習慣等,都是成熟的要求。

華人父母多半對子女的課業和某些才藝上的要求很高。有些父母本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希望孩子能抓住所有學習的機會,不但功課要優等,最好能上天才兒童班,或跳級升班。放學以後,不是趕學鋼琴、小提琴,就是學游泳、跳芭蕾。孩子每天都被壓得滿滿的,幾乎沒有喘息的機會。

有時,我們特別偏愛功課好或有特殊才藝的孩子,而造成其他孩子心懷不平。顯然我們應當對孩子身心靈的成熟有所要求,但要避免太快、太多或偏心的危險。
  身為一個基督徒父母,如果我們在教養孩子時,要能兼顧約束行為的教訓不惹氣的溝通”“成熟要求的督責以及身心顧惜的養育,才能教養出一個健康、成熟愛主的孩子來。

基督徒婚姻觀——親職教育的目的就是成全子女


  父母對子女在情感、社會、認知和靈命的發展皆有極大的影響。有些教養子女的方式有助於成全子女,其他方式則因要求太多、太快,或因助長孩子的依賴,以致限制了孩子的成長。在現代技術掛帥的社會中,一切都講求方法,甚至連教養子女也不例外。許多作父母的拼命讀教養子女大權,聽取專家意見,生怕子女若教養不好,自己要負全責。這沒有什麼不好,但專家的意見仍需要批判,且需顧及各個家庭的獨特性質與需要。換言之,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所謂最好的教養子女的方式。

我們希望兒女可以長大成熟,但成熟不只是個人的自足、獨立,也包括了成全他人的能力。因此,身為父母親,不要只學一些技巧來管理、控制子女,更是要本身就努力成為一個真實成熟、言教身教合一的人——一個成熟的男人/父親、女人/母親。本文擬從教養子女的理論以及一群大學生受父母教養的經驗,幫助讀者省思、規劃自己教養子女的方式。盼望未來當子女長大之後,我們身為父母的,沒有任何的後悔。
   基督徒在教養子女的過程中,教會也扮演一個很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教導父母如何在主裡教養子女,促成父母彼此學習、彼此扶持,另一方面則透過兒童和青少年 團契幫助我們的子女把思想價值和道德行為建立在基督信仰的根基上。然而,嚴格地說,教會、學校、社會和國家固然能提供父母一個比較好的環境,讓孩子在身心 靈各方面健康地成長,但一點不減輕父母的責任,也不減輕每一個孩子自己的責任。

基督徒婚姻觀——處理衝突化解以亞伯蘭與羅得為榜樣


  《創世紀》第十三章和十四章中記載了一段亞伯蘭(此時尚未改名為亞伯拉罕)處理他與羅得之間的危機的過程。亞伯蘭和羅得的父親哈蘭是兄弟,哈蘭早逝,所以當亞伯蘭出吾珥,往迦南地去時,就帶著羅得一起走(參創十一272831,十二5、十三1)。上帝照著他當初對亞伯蘭的應許(參創十二12)大大地賜福他,也賜福了與他同行的羅得(參創十三56),兩者都有許多的牲畜,但所居之地容不下他們,以致彼此的牧人之間產生了衝突。以下我們要從這段記載來學習處理婚姻與家庭衝突的重要原則︰
  一、築壇求告主名(參創十三48,十二68)
   築壇乃是敬拜的表現。亞伯蘭每到一個地方就築壇求告主名,他誠然是一個時刻以上帝為中心,敬拜上帝、信靠上帝、順服上帝的人。這樣的信仰影響到他的生 活,他對地上財富的看法,以及他的人際關係。這對我們在思考如何化解婚姻與家庭的衝突時,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提醒。生命的流露遠遠比技巧或方法重要。如果我 們與上帝的關係真的對了,那麼縱使我們沒有學過任何化解衝突的方法,在生活中面對難免的衝突時,相信我們的反應必不會離上帝的心意太遠!
  值得注意的是,亞伯蘭在這段經文中面對危機時所表現的寬厚與他在埃及時的攻於心計(參創十二10-20)有很大的不同,這未嘗不與他在第四節的築壇敬拜上帝有關。而亞伯蘭如此的心胸亦影響到他的兒子以撒,後者甘心把所挖掘的井讓給來和他爭競的基拉耳牧人(參創二十六2122)。一個尊主為大的生活不但幫助我們妥善克服當前的危機,連我們的兒女都會受到美好的影響!
  二、掌握客觀事實(參創十三267)
   亞伯蘭夫婦及羅得雖身處異地,卻蒙上帝大大賜福,兩個人不但金銀等財物多,牛群、羊群等牲畜也多,但地太小,彼此無法同居,以致同時面臨內憂與外患的威 脅。內憂時亞伯蘭的牧人和羅得的牧人彼此相爭。按常理推測,這應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反複出現的問題,而且大有越演越烈的可能;外患則是住在當地的迦南人與 比利洗人正虎視眈眈、眼睛很紅地想趁虛而入、趁火打劫,以坐收漁利。
   在我們的家庭生活中難免會有所摩擦,對那些偶然的事情過去也就算了,但如果問題一再重複地發生,我們就需要對問題的來龍去脈有所掌握。這問題可能是金 錢、子女的教養方式、婆媳問題、休閑的安排、教會侍奉以及誰當領導作決定等。這些問題之所以成為問題,通常與彼此個性的異同、對婚姻的期望、過去生活經歷 的影響、當前的家庭生活階段(例如孩子還小、青少年或老年階段)和工作的壓力等有關。
  馬克曼等人認為婚姻關係中兩個非常重要的技巧就是當問題發生時,一個人有疏導自己和配偶的氣憤、憂傷和敵意等負面情緒的能力。此時,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發怒”(雅一19),大可幫助我們避免雙方情緒的失控,明確地表達與了解雙方主觀的感受,進而收到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效果。
  三、願意、主動、適時(參創十三8)
  亞伯蘭就對羅得說這句話本身似乎沒有什麼,但如果我們把它換成丈夫就對妻子說婆婆就對媳婦說,其重大意義就凸顯出來了。亞伯蘭願意解決問題,他放下長輩的身段,主動去找羅得解決問題;他更在問題太嚴重,與羅得正面起衝突以前,就即時找羅得來解決問題。
  ()願意談︰有的人面對問題的態度就像螃蟹一樣橫著走路。你進來我出去、你上樓我下樓、你睡臥房我就睡客廳,你當機關槍我當潛水艇,一拖就是三個月、半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有一個妻子說我寧可我的丈夫跟我吵架,至少這表示他還接受我的存在,把我當人看待。
   孩子與父母之間有了問題之後,可能的反應就是避開父母、不回家。男女朋友之間有了問題之後,彼此也可能採取三不政策︰不見面、不接電話、不回信。在任何 的人際關係裡,對一些偶發事件避而不談有可能收到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之效,但在夫妻之間、親子之間,甚至婆媳之間,長久的避而不談,終非根本解決之道。
   當夫妻正在氣頭上時,敞開來談的意願可能不高,上述男人的生理反應是他們更容易如此。此時若能一方面讓對方知道自己當時沒法談,另一方面則約定一個懇談 的時間,屆時雙方身心皆準備好,談話的效果必然會更好。有一組當夫妻爭執到一半時,告知錄影機器壞了,請先休息半小時,雙方不要交談,也不要想問題,可自 由看雜誌、喝水……另一組則任其繼續談下去,結果前者談話()的結果較佳。聖經說︰不可含怒到日落(弗四26)實證研究則指出重大的問題最好在四十八小時內能談妥。兩者都提醒我們不要逃避問題。
  ()主 動談︰男女性別的差異、與生俱來的個性、成長過程中家庭生活的經歷,再加上華人的民族性,使我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比較容易扮演被動的角色。一個心理健康 的人遇到問題時不但肯談,必要時也可以主動談。夫妻之一若心中有所不悅,壓抑著不說,表面上似乎沒事,實際上卻採取消極、不合作的立場,甚至背後中傷、攻 擊,如此的態度或行為可能比肇事的配偶要負更大的責任。
  ()適時談︰處理夫妻間的衝突,不要像機關槍或坦克車一樣,一踫到問題就窮追猛打,這樣的人際關係未免太辛苦了。但當一個問題一再重複發生,而且愈來愈嚴重時,我們就應該早一點談,以免戰情升級,問題惡化。
  四、高舉合一原則(參創十三8)
  亞伯蘭對羅得說︰你我不可相爭,因為我們是骨肉

你我不可相爭,因為我們是夫妻!你我不可相爭,因為我們是兄弟!

保羅說︰基督是我們的和睦,他已經藉著十字架拆毀了中間隔斷的、冤仇的牆(弗二14)

許多時候,當夫妻因意見不同而爭執時,總要爭得我對你錯、我贏你輸才能罷休,然而在基督裡的夫妻恩愛與家庭和睦,不僅是為了我好你好大家好而已,這是上帝的心意!

除非是踫到了關乎真理的問題,否則我們在基督裡,必須讓和平、和睦、合一作為我們所有的關係與決定的最高裁判(參洗三15)
  五、尋求解決之道(參創十三9)
  ()具體建議︰亞伯蘭在高舉肯定合一的原則之後,便具體地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個地太小了,我們應當分開。許多夫妻在有了衝突之後,一旦談起來,總是花極多的時間,爭論過去的事實到底如何,對方如何傷害自己,對方如何不對,卻很少談到現在和將來該如何解決問題。

有的人的專長是動用否決權——譬如說,丈夫對妻子說︰今天中午吃什麼?太太︰你說呢?先生︰回家吃面好了。太太︰太累了,不想煮。丈夫︰那麼去吃麥當勞好了。太太︰那種東西要吃你自己去吃。先生︰去吃日本料理怎麼樣?太太︰人那麼多,要等好久,又沒有地方坐,我受不了。先生的聲音變大了︰那你到底要吃什麼呢?太太也不甘示弱︰你是頭呀,你不會決定嗎?我們實在需要學習把我們的建議、想法說出來。
  ()彈性商量︰當我們說出我們的建議之後,千萬不要要求對方全盤接受我們的意見。亞伯蘭給了我們一個肯有商有量的好榜樣。他對羅得說︰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

作為一家之長,他大可指定羅得該往何處去,然而他卻無私地讓羅得有所選擇。很多時候,在婚姻與家庭當中,問題不是出在做什麼決定,而是在做決定的過程,夫妻能否同心合一。
  六、願意付上代價(參創十三1011)
   從人的角度而言,亞伯蘭為了與羅得的合一,付出了極大的代價。羅得一看東邊那塊地,像伊甸園與埃及一樣好,就毫不思索地選去了。如果我是羅得的話,記得 當年年紀小,父親去世、孤苦伶仃,是伯父大人收容我,把我養大,教我一技之長,如今我羽毛豐滿,產業太多,為伯父增添了許多麻煩,理當說︰伯父母大人,小姪叨擾太久,就此告辭。然後策馬向西,直奔而去!

亞伯蘭為了不與羅得相爭,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其結果是,一時之間他的將來突然顯得非常黯淡。然而他抓住上帝的應許,撒拉也尊重他(參彼前三56),沒有為他這樣的決定而吵翻天。
  夫妻雙方在現實的婚姻家庭生活中,常需要在不違反真理的原則下,為了合一的緣故而付上代價。
  七、上帝的眷顧賜福(參創十三14-17)
   當羅得離開以後,耶和華就向亞伯蘭顯現,羅得所獲得是約旦河以東的平原,但耶和華所賜給亞伯蘭的,卻是凡亞伯蘭所看見的一切地。我們可以說,上帝察看、 眷顧你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你為主的原故、為合一的原則所失去的,上帝要補償,甚至加倍地給你。《希伯來書》說亞伯蘭和他的子孫所羨慕的是一個更美的家 鄉,就是天上的。上帝被稱為他們的上帝並不以為恥。因為他已經為他們預備了一座城(參來十一16)。誠然在親密的婚姻與家庭生活裡,除非為了真理的緣故,我們在主裡當竭力保守合而為一的關係,願意有商有量解決問題,甚至付上代價。但我們信得過上帝眷顧、上帝賜福。
  八、沒有保留的愛(參創十四11-16)
  羅得住在所多瑪附近,當四王和五王爭戰的時候,羅得連同他的家人和產業都被四王奪走了。亞伯蘭聽見後,親自率領在他家中”“精練”“壯丁三百一十八人,在但追上四王的軍隊,並趁著夜間把羅得的家人和財物都奪了回來。
  如果我們是亞伯蘭,我們可能額手稱慶,說︰活該!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如果沒報,時候未到!如今總算老天有眼,誰叫羅得小子當年那麼貪心。

如果我們是撒拉,當亞伯蘭要出門的時候,我們可能對他說︰如果你今天踏出家門一步,就再也不要給我回來!你冒著生命危險去救一個不知感恩圖報的親戚,在你的心中還有我這個妻子嗎?

然而亞伯蘭和撒拉對羅得的愛卻是沒有保留,不計較的愛。
   許多時候,親人之間有了衝突,我們很容易把愛有所保留。有一個妻子和丈夫吵架以後,便忘了替丈夫洗衣服,卻沒有忘記洗自己和孩子的衣服。有一個丈夫和妻 子鬧別扭,明知妻子晚上要出去,卻偏偏晚十分鐘離開辦公室。回家時振振有辭地說,踫到交通堵塞。一對新婚不久的夫妻有了爭執,妻子不甘心替丈夫縫紐扣,拖 了好久。過了 一兩 年後,丈夫仍然記得這件事,而且還耿耿於懷。
  亞伯蘭和撒拉卻不記前仇,在曾傷害過自己的親人有難處的時候,他們仍然沒有保留,盡心竭力地去幫助。你我不可相爭,因為我們是骨肉。你我當沒有保留地相愛,因為我們是骨肉。
人與人相處,難免會踫到問題,難免會有衝突。亞伯蘭說︰你我不可相爭,因為我們是骨肉。

《創 世紀》第十三章和十四章,至少提供了八個原則,幫助我們處理親密的人際關係之間難免的衝突。這些原則,不是一成不變的公式,可以套在任何的人際關係裡。然 而它對我們基督徒而言,每一個原則都是不可少的。而這些原則若能運用自如,合乎中道,深信家人與家人之間必能善於處理衝突,化危機為轉機,使家庭成了無情荒地有情天。相對的如果家人之間經常對問題處理不善、衝突不停,那麼家就成了名副其實的殺戮、戰場。深願我們所信、所傳的和平的福音”(參弗二17),也成了我們日常生活的經歷與見證。

基督徒婚姻觀——夫妻溝通與處理衝突的異同


  一般妻子常埋怨丈夫在面臨婚姻危機時,採用三十六計為上策的戰術,或抱著鴕鳥心態,一頭埋進沙堆裡,對問題老是避而不談,導致妻子覺得丈夫毫不在乎這段婚姻。對許多女人而言,不講話就等於不在乎。丈夫則多覺得妻子太容易鬧情緒、不講理,為了一些芝麻綠豆的小事就鬧翻天。
  婚姻學者的客觀研究發現,其實夫妻在婚姻中有許多共通之處,他們都希望在婚姻中有尊重、親密、友誼、和諧的關係。只是通常女人是以口頭的溝通(如坐下來閑聊)來定義親密,男人則以共同的活動(如散步、做愛)來定義親密。而在許多婚姻協談當中,女人的第一個目標是溝通,男人的第一個目標是減少衝突。女人的第二個目標是減少衝突,男人的第二個目標是溝通。所以其實一般夫妻對婚姻的希望或許有優先次序的差別,卻沒有能力或興趣的差別。
   有一個研究,請參與者邀請他們同性的好友到研究室談話,並接受錄影。結果女人多談關係、感覺和家庭等較親密的、與人相關的話題,男人則多談體育、車子、 女人等話題。後來研究員明確地要參與者彼此談些較親密、較個人性的話題,結果,評估員無法分辨其內容是出自男性還是女性之口。這個研究明確地指出,男人不 是不會談一些與自己相關的話題,只是沒有可以選擇如此做而已。顯然應對之道不是勉強對方配合自己,而是學習用多種方式(例如︰溝通、活動、性愛等),特別是包括對方的方式來表達親密的關係。
  男女之間最大的差異可能在於他們處理衝突的方式不同。在夫妻衝突時,沉寂多半是丈夫。在衝突之海中,女人游泳於海面,男人則淹死在海底。

這 句話雖然有些誇張,但可用來描述這類的情景。其根本原因可能是男女處理衝突的規則有別︰一般而言,男人對處理規則的清楚的運動、軍事和事業衝突的能力似乎 比女人強。有研究顯示,在游戲中踫到衝突時,女生通常就不再玩下去了。男生則較容易藉著現有的遊戲規則或創造新的遊戲規則來解決衝突並使遊戲繼續下去。女 性不再玩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怕衝突,而是因為關係比遊戲更重要。而對男孩子而言,遊戲的本身就是關係——一種以活動為本的親密。
  由於在親密的婚姻關係中,少有大是大非的問題,多與主觀的感受有關,而處理這類情緒上的衝突的規則較不明顯,因此男人遂傾向逃避,女性則習慣繼續藉著口頭的溝通來處理此類的問題。馬克曼(Markman)等人提議,不論是對男性或女性,明確處理婚姻關係之爭議的規則大有助於改善婚姻的關係。好的規則並沒有拿掉或避開爭端中的感性部分,但卻使它變成可處理的。

基督徒婚姻觀——丈夫的角色

  晚近福音派的聖經學者已漸有一致的共識,姑且不論彼此順服是否包括丈夫對妻子的順服(參弗五21)。也不論字的意義是源頭還是權柄”(參弗五23),在基督徒的夫妻關係中,妻子對丈夫的順服是不能和丈夫對妻子的愛分開來談的。丈夫對妻子愛的落實(參弗五25-28),至少包括無悔的愛、捨己的愛、潔淨的愛、成全的愛合永遠的愛等五方面︰


  一、無悔的愛︰如同基督愛教會(參弗五25C)。就如上帝在創立世界以前,在教會被設立、有任何表現以前,他已經因愛我們的緣故,按著自己的旨意,預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參弗一45)。一個兄弟可以選擇要不要結婚以及其結婚的對象是誰。一旦結了婚,他除了無悔地愛妻子以外,別無選擇。因為這種無悔的、無條件的愛與婚後妻子的表現毫無關係。


  二、捨己的愛︰如同基督為教會捨己(參弗五25D)。 從一個角度來看,丈夫為了要保護妻子而喪生,算得上是單純而乾脆,一次死了也就結束了。但要丈夫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為了妻子捨己,就困難多了。什麼時候丈 夫要捨己?就是當夫妻的興趣、利益、需要、偏好和價值有所不同的時候,丈夫為了愛的緣故,肯放下自己而成全妻子。一般來說,基督徒夫妻之間極少有大是大非 的事情。經過充分的溝通(參雅一19)以後,丈夫在必要時,當為了堅持夫妻彼此和睦而不相爭的原則(參貼前五13;創十三8),選擇採納妻子的意見、滿足妻子的需要。


   基督為教會的捨己,也包含著赦罪(參太二十六28)。在婚姻之旅中,丈夫因著妻子的軟弱、失敗,甚至犯罪,對妻子難免會有失望、不滿、生氣的時刻。在這些情況之下,丈夫當以恩賜和憐憫相待(參弗四32),不歸咎妻子,竭力幫助妻子堵住破口,更不扣留對妻子的愛,繼續切實地、不間斷地、熱切地愛她,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彼前四8)


  三、潔淨的愛︰如同基督把教會洗淨(參弗五26)。 許多姊妹因著長久以來文化、社會與家庭對女性的歧視,或者因著自身不幸的遭遇,身心靈帶著許多的傷痕進入婚姻當中。有的自我形象很低,有的依賴心很強,有 的帶著極深的罪惡感、自卑感或不安全感。然後作丈夫的不但不拿妻子的傷痕和弱點來羞辱她,也不勉強她做令她良心不安的事情,反倒因著基督,對妻子流露真誠 的接納和肯定,促成妻子在基督裡的潔淨與醫治。


  四、成全的愛︰基督的愛使教會在他再來的時候,得以成為榮耀的教會,毫無玷污皺紋等類的病,乃是聖潔沒有瑕疵的(參弗五27)。丈夫在基督裡對妻子的愛,不但有助於妻子從過去的污穢與傷痕中得以潔淨,更是積極地促成妻子充分發揮其恩賜,完成其心願,得以在基督裡自信滿足、喜樂幸福。這樣的愛,使得妻子無論在家庭、教會或職業上都增加了許多彈性以及可發揮的空間。


  五、永遠的愛︰基督在創世以前就愛教會,兩千年前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捨己,今天聖靈仍不斷地在我們身上做潔淨的工作。而當基督再來的時候,教會如聖潔無瑕疵而榮耀的新婦,獻給基督(參弗五25-27)。丈夫對妻子的愛也是永遠的愛,遠在結婚前就定意愛自己的妻子;如今,在婚姻當中,常常放下自己,為妻子捨己、討她的喜悅;認識她、接納她、醫治她的傷痛;成全她,讓她的恩賜得以充分的發揮。將來無論遭遇到任何景況,都定意永遠地愛她,直到死亡暫時將兩人分離。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