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6日 星期一

禮拜中之主禱文

    為何要在禮拜中以主禱文祈禱?乃因主禱文為主耶穌親自教導門徒(也是教導我們)的祈禱,是我們祈禱的最佳範本,也是主耶穌傳道生涯的寫照,其內容含蓋極廣又富深度,加上文字簡潔容易背誦,因此廣為教會禮拜所採用,以主禱文祈禱時需注意下列四項:

 

1)要思想語義。

 

2)字字發音清晰明瞭,句句真誠肯定。

 

3)注意速度,速度太快容易變成『有口無心』之誦詞。

 

4)司會者要說『請用主教示咱的祈禱文同心來祈禱』,使主禱文成為我們自已的禱詞。要避免講『讀』或『唸』主禱文,會眾要用與主耶穌一同祈禱的心情來祈禱。

 

 

2020年7月3日 星期五

不是憑感覺乃是憑上帝的話語

我們審慎研究聖經關於苦難的教導時,可以在思想上接受上帝對我們苦難握有主權,但我們可否期望在感覺上經歷到是這樣呢?有人得到這樣的感覺,但相信爲數不多。大多數人如果不是感到情緒低落,也要跟極度憤怒,輕弱無能和覺得沒有希望的感覺作戰。有些人完全被感覺擊敗,以致拒絕根據上帝的主權考慮問題,結果失去上帝渴望藉著痛苦帶給他們的好處。

 

我們跟苦難作戰並不是依靠自己的感覺,而是依靠不變的事實——上帝永恒的話語很肯定說明是真確的事實。認識這一點對我們來說是很大的安慰。我們的本性並不知道上帝對我們的痛苦握有主權,我們也不會忽然對這一方面具有全備的知識。我們需要培養自己對這一方面的知識,一如基督徒的人生的所有事情一樣,我們從事這方面的爭戰,必須學習憑信心行事,而不是憑眼見或憑感覺,我們如何可以得到這樣的信心呢?保羅在羅馬書十章十七節說:“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

 

當我們不斷思考聖經的意義時,聖靈便可以得著自由,在我們的內心燃起信心的火,使我們能夠對付問題,並且認識到上帝握有這些問題的主權。我們立志讓這火焰發光,直至火焰使我們的內心明亮起來,聖靈便會在我們的內心種下細小的種子,使我們意識到上帝正在我們的生命中運用祂的主權。上帝給予的好種子在上帝的道上生根,得到聖靈以露水灌溉和信心的火給予的溫暖,便開始萌芽。我們藉著查考聖經和祈禱培育這幼苗,使其生葉開花,最後它會結成可以在苦難中給予我們力量的果實。

 

雖然只有上帝能使其增長,但我們所收割的是自己所種的。如果我們種的是風,收的將是旋風。而很多人所做的正是這樣,結果在屬靈方面有所損失;但如果我們立志不斷在內心孕育上帝的話語,我們肯定可以得到上帝渴望給予我們的聖潔的收獲。

 

這收獲並非只是感覺到痛苦中上帝與我們同在,而是遠比這感覺豐盛的。我們可能會有這種感覺,也可能沒有這種感覺,我們終於會發覺是否有這種感覺事實上並不重要。我們逐漸會發覺自己對上帝有突破的認識而感到驚奇——我們對上帝是誰和祂是怎樣的,對祂的旨意、權能、信實和慈愛的了解越來越深刻。

 

逐漸地,我們將學會在對上帝有不明白的地方仍信靠祂。我們會不斷更深地體驗到上帝握有祂宇宙間萬事的主權,並且慢慢地會察覺,我們在祂永恒的計劃中占有的微小的地位。我們以堅定穩固的信心代替不穩定的感覺,內心深處會有確實的保證,知道我們的時機在上帝的手中,無論是否藉著我們的苦難,祂都有足夠的能力爲我們完成祂的旨意。

 

我們如何可以幫助內心由著重感覺變成著重事實呢?我只知道一個方法,我稱這方法爲不斷重複的方法”。這方法很簡單,只是在上帝面前把其偉大的基本真理逐一重複申述,而不理會自己感覺。我們坦白告訴上帝,我們並不感覺到我們的人生在祂控制之下,但因爲祂的話這樣說,我們就相信事實是這樣。我們在祂面前把自己的疑慮和恐懼逐一告訴祂,然後用聖經確實的話語排除這些疑慮和恐懼。我們要在祂面前多次申述相同的永恒的真理——且同時經常申述自己的不信和挫敗——然後堅定自己對祂的信心,以祂的話語作爲根據而不讓自己受感覺或挫敗的困擾。

 

無論我們四周的環境怎樣,我們都必須有意識地、堅決地、有恒地這樣做。只要我們活著,我們必須每日、每時、每刻不斷這樣做。我們必須在上帝面前不斷重申我們信靠祂藉自己話語給予我們的應許,並且用約翰·牛頓(John Newton)的話堅強自己的信仰——“祂教我們信靠祂的名,一直帶領我們,絕不會叫我們蒙羞!”

 

我們的內心堅決用這不斷重複的方法,我們便會逐漸發覺自己的信心在增長,直至把一切不信的感覺和念頭克服。有一天,我們會發覺對我們渴望體會的上帝主權已不自覺地經有突破的認識,因而內心充滿喜樂和感謝。這知識的亮光會照亮我們的黑暗,雖然我們所受的苦難可能不會減輕,但我們會有平安。

 

宇宙的傷痛

如果我們在苦難中要得到安慰,要得到力量真正以基督徒的態度去忍受,首先必須盡人的所能去理解這個問題。因爲這個緣故,我們用了不少時間談論聖經關於邪惡的基本教導。

我們必須清楚掌握聖經關乎邪惡的教導,因爲邪惡是一切苦難的根源。我們心目中必須清楚知道邪惡對上帝並不是什麽奧秘,祂掌握左右一切邪惡的權柄。邪惡並非上帝性格的一部分,亦非由上帝而來,但其出現並非上帝所意料不及,其存在似乎得到上帝的許可。上帝決定造人之前已經知道一切關乎邪惡的可能性。有深奧大能和智慧的上帝,以非我們所能明白的方法,利用邪惡的運行完成自己的旨意。有一天,祂的旨意完全實現後,祂會清除宇宙間的一切邪惡。

邪惡並不屬於人真正的本性,因爲人是按上帝的形像造的。邪惡由外間進入人間:是仇敵作的”(太13:28)。但邪惡玷汙了人的本性。這並不是說人無法行善——他仍然有上帝的形像,但已經歪曲變形。墮落使我們的每一部分——思想、感情、意志、良心等等——都受到汙染。受邪惡影響的不單止人,還有整個由創造而來的世界:破壞物質的邪惡緊隨破壞道義的邪惡進入宇宙。

這是人生面對的現實。在今生我們離不開邪惡,活著就必須跟其權勢作戰。我們每一個人都會在某種程度上嘗到宇宙的苦楚。我們有限的智慧或會覺得這些事情深奧難明,上帝的話語卻正是這樣教導的。這些事實是考慮人生苦難的問題時必須謹記的。我們親自與邪惡作戰,要得到勝利就必須清楚掌握並且願意接納這些關乎邪惡的基本真理。

苦難並不是人生偶然會遇到的事情,而是人生必然會有的事情。邪惡由撒但而起;上帝容許其存在;人把它帶進宇宙。奇妙的並不是我們受這麽多苦,而是我們沒有受更多更大的苦。無人沒有人生的苦難,只是有些人比別人受更多的苦。

與痛苦掙紮時,把苦難看作人生必然會有的事情,可能會有所幫助,但亦可能引起一個問題。我們會問:如果苦難是人犯罪受上帝懲罰的結果,我們應否設法去減輕痛苦呢?曾經有人反對使用醫學上的發明,認爲這樣並不符合上帝的旨意,十九世紀時,有些基督徒以此爲理由反對森遜爵士(Sir James Simpson)替婦女接生時使用哥羅方(一種麻醉藥)。他們本意良好,但未免過於短視。

其實耶稣在世給我們的榜樣已經解答了這些人的問題。祂無論到什麽地方都醫治患病而有痛苦的人。雖然由於時間短暫和地理環境所限,祂在世上的日子極其量只可希望料理人生苦難最表面的事情,祂仍然在公開傳道的日子做了不少爲人類醫病的工作。祂降世是爲了除掉魔鬼的工作(約一3:8);在遇到邪惡時,無論任何形式的邪惡,祂都加以對付。

雖然我們知道無法在基督再來之前清除人間的一切苦難,但仍然應該設法消滅罪的作爲。我們不單盡一切可行的辦法去減輕痛苦,還要設法使受蹂躏的大地和自然環境恢復其本來的面目。從事科學、醫學、農學的研究是從事上帝的工作。基督徒必須設法從每一方面——身體方面、道德方面、社會方面、教育方面、政治方面、經濟方面,去造福人類。上帝並不是虐待狂者,祂並沒有呼召祂的子民去做受虐者。我們應該把握每一個機會,用一切合乎道德和負責任的行爲或辦法去減輕各式各樣的痛苦。

雖然人的罪使其需要工作的本性受到上帝的咒詛,以致盡其本能亦無法達到所能想像的美善境界,上帝仍然祝福人勞心勞力去做的工作,上帝在人的形像中雖然模糊了,但仍然可以看得見,特別是可以從人偉大的成就中顯露出來,人性雖然墮落,但人仍然可以有創造力。承認上帝爲造物主的人必須盡其所能,只要可行,便爲一切受造的謀求幸福。

雖然如此,即使我們盡了最崇高的力量,只要我們還在今生,就必須與宇宙共同受苦。明白這些事情如何能使我們在親身與苦難鬥爭時得到安慰和力量呢!



2020年7月1日 星期三

探訪

所謂「探訪」是到特定地方探望訪人們,達到關心、分擔痛苦、分享喜樂,分享福音。從聖經中可以看見耶穌所建立的榜樣,也可以看見探訪所發揮的作用。

 

1. 探訪病者的家:在可一:29-31記載耶穌探訪並醫病。我們也許沒大權柄叫人痊癒,卻可表達同情與關懷,誠懇地為病人禱告。另外,也可陪伴病人的家人,給與安慰,甚至協助他們處理一些雜事,減輕他們情緒上的壓力和負擔。

 

2. 探訪死者的家:可五:35-43節記載探訪死者家並叫人復活。我們雖不能讓死人復活,卻可以陪伴傷痛的家人,默默無言地安慰他們,或以簡短禱告或聖經話語來安慰他們。若死者尚未信主則不必多言,免得帶給家屬不必要的刺激。若死者已信主,探訪必會加深其親屬的信心,幫助克服生離死別的傷痛。

 

3. 探訪悔改的人:路十九:5-6節,記載接納一個心裡悔改的人,就會幫他們在外表行為上有悔改表現,進而堅定他的內心。我們要常常探訪那些決志信主的人,與他們禱告,分享聖經的應許,祈求聖靈引導他們勇敢地走上正路。

 

4. 探訪感恩的人:約十二:1-3,我們應當探訪那些感恩的人,甚至可以建議他們舉行感恩的聚會。聚會中可以簡單地述說天父的恩典,並以唱詩將榮耀歸與上帝。或是經過死蔭的幽谷或是經過嚴重的疾病,或是脫離可怕的危險,或是在各事上有所成就,邀約人一同向天父感恩,是十分快樂的事。

 

5. 探訪反對主的人:徒九:10-11,提醒我們那些反對主的人也可悔改相信主的。就像掃羅一樣,在天父特別的引導下,心靈已完全妥當準備接受福音。當然,這意味著反對主的人,經探訪後必能信主,乃是要有信心探訪那些反對基督者,說不定會獲意想不到的果效。

 

6. 探訪尋求主的人:效法彼得探訪尋求主的人。兄姐中有些人十分熱烈,再三邀請基督徒前去探訪;但有些較為保守,只有內心的渴慕,外表卻保持冷淡。我們應當了解兩種不同性格的人,留意他們內外的表現即時幫助。

 

7. 探訪信靠主的人:效法巴拿巴的榜樣,探訪信靠主的人。許多已經信靠主的人,擁有為主成就大事的潛力。但他們或許缺乏信心、或許缺乏知識、或許缺乏經驗,常不知如何服事。若有個屬靈前輩能前去探訪、鼓勵他們,他們就能有機會成為主貴重的器皿。探訪也會激勵造就訓練已經信靠主的人,叫信徒進化為基督的門徒,甚而進化為耶穌的工人,為主成就大事

 

 

2020年6月28日 星期日

護教者的預備與實踐

I.護教者(傳福音者)應有的態度

彼前3:15

1.尊主基督為聖。
a.必須是已信主的基督徒。
b.願意在一切的事上順服基督,存謙卑的心。

2.常作準備(隨時準備好)。
a.先解決白己信仰的問題。
b.預先思想、準備非基督徒常問信仰問題的答案。
c.把握非基督徒朋友問信仰問題的機會,儘量作答,以此傳福著。

3.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
a.尊重別人真誠的疑問。
b.留心聽別人的問題和意見,從而找出問題的癥結。
c.以討論的態度應對。
d.留有餘地(面子)。
e.針對問題,而非人。
f.把握機會引入基督的福音,不停留在哲學/理性問題上。

4.最終極標準(箴 1:7)。
要用敬畏神作為知識的出發點

注:論喜愛爭辯者 Note: A Quarrelsome Spirit

很不幸的,有不少喜歡爭辯的人被護教學吸引。他們心裡的深處相信,若沒有爭辯就不快樂。若沒有辯論,他們就造一個出來與別人爭論–這些爭論的題目,本來都可以和平解決,或者不用處理的。

聖經常常責備這種的心態:箴13:10;18:6;19:13;26:21;哈 1:3;羅 2:8;林前1:11;11:16;腓1:16;多3:9。我們應該在開始護教之前,多多默想這些經文。

這種喜歡爭辯的態度,來自驕傲 (箴 13:10) 。一個人不願意聽勸時,往往堅持己見,直至被逼投降。這些人並不智能,其實是愚蠢的 (箴 18:6) ,甚至是被魔鬼掌管(雅3:13-16; 參17-18節解釋真的智能是什麼) 。

沒有愛心的知識,不是真的知識 (林前8 :1-3) 。

以爭辯的精神來為基督教爭辯,就等於在為基督教以及為爭辯的精神來辯護–這是不攻自破的混合物。



II.護教者應有的知識

A.對神及聖經有正確的認識。自己的基督徒生活基本上有整合,協調。(換言之,知道自己為什麼這樣的生活。)

接受正統的(建立在聖經的無謬誤與權威的信仰上的)神學訓練。

B.認識教會歷史–中國知識分子喜歡研究基督教的歷史:包括十字軍東徵等醜聞事件;各種宗派,神學派別的起源與要點,等等。特別在面對後共產主義社會的知識分子護教時有幫助。

C.了解哲學思想,如:哲學史上對神的存在提出的四,五種的證明方法;不同派別的形而上學,知識論,倫理觀等 。

哲學歷史上,對神的存在的五方面論證:

宇宙論的證明(Cosmological argument)
本體論的證明(Ontological argument)
目的論的證明(Teleological argument)
道德論的證明(Moral argument)
帕斯卡的賭注(Pascal’s wager)

D.了解世俗科學的基礎:他們的預設及定律,包括:前現代/中國,希臘的科學;早期現代/牛頓的科學;達爾文的進化理論;近代/愛恩斯坦的代模;後現代/與東方宗教結合的科學代模,等。

E.認識各主義的預設及批判 (如:17世紀的理性主義;17,18世紀的實驗主義;19世紀多種派別:浪漫主義或理想主義;無神論與唯物論,馬克思主義,進化論,尼採–後現代的先 驅;祁克果與20世紀的種種存在主義;後現代的解構主義,如傅柯,特里達,等) 。

F.認識各宗教的謬誤 (分門別類:一神的,如回教;多神的,如印度教,中國民間宗教;無神的,如原始佛教,儒家思想,等) 。

G.關注當代社會,文化上的發展,知識分子與群眾的思路,最新作品 (包括文學,音樂,藝術)等。



III. 基督教信仰立場

護教的進路–溫習

1.對象:人,人心,一個生命(不只是理性)

信念,觀點
預設(世界觀worldview,代模paradigm)
心靈(對敬拜的需要)

雙重進路:正面–傳揚真理
負面–揭露不信/錯誤

基督教的立場

1.宇宙觀

神–無限(空間以上,以外),永恆(時間以先,以外)

—– 絕對分別 ——

人–有限,具體來說:墮落了
鬼,靈
世界(物質)
造物主與受造之物之間,有絕對的區分。–范泰爾。
(後現代的宇宙觀:神=我=世界,一元論)

2.神

超然的神(賽40)
而同時:臨在的神(賽 57:15)
三位一體
神是以三個位格,無限,永恆,超然的自存,永存的。

3.人

神的形象(弗4:24,西3:10)
真理/知識,聖潔,公義

4.具體的思維方式

人的四種狀況:

#1.未犯罪前:神在具體的處境裡給了人啟示(律法) ,因此人有神所賜的,真的選擇,這選擇帶有責任與後果。人因此是有限的,有真的選擇; 帶有有道德責任,必要面對後果。這個處境,神學上稱為"約"。

#2.犯罪之後:墮落了,人不再可能憑自己的義,自己的善,自己的理性來按照神的吩咐回應他的啟示。(改革宗:完全墮落:人的每一層面都墮落了,包括理性。某些福音派,天主教等:人沒有完全的墮落,還有某程度的善,自由,理性智能等。)

#3.被救贖後:恢後被造的狀況,有真理,仁義,聖潔。

#4.在榮耀裡:再一次的,人將完全按照神的設計與吩咐來認識神,順服神。

5.人如何認識神

理性主義(Rationalism)
科學主義(Secular science/Scientism/Empiricism)
神秘主義(Mysticism)
律法主義(“The Law”)

聖經的啟示(羅1:18-21)
神的道德要求(十誡)

律法的總綱 = 愛;律法與愛,與真自由不衝突。

6.歷史的進程:不是循環,按照神永恆的計劃,在時間(歷史) 中實現。

7.耶穌基督是誰



IV. 非基督徒的立場

A.無神論/非基督徒的非理性主義

絕無準則(不一致)

虛無(例如:存在主義。也有人根本不去想真理等問題,他們也屬非理性主義。)


B.拜偶像/非基督徒的理性主義

自我絕對化,自我神化

例如:17世紀把理性神化;18-19世紀把科學,五官觀察神化;後來,也把感情,意志,國家,物質,心理等絕對化。中國知識分子,五四運動以來,採用西方思想,先後將理性,科學等絕對化。


C.混合品:非基督徒的理性主義+非基督徒的非理性主義

例如:唯物論者一方面篤信理性,科學,認為物質界外無事物,另一方面卻也不可能知道物質界外究竟有沒有東西。



基督化全人教育使命

全人教育

    何謂全人教育?上帝起初造人是照著上帝的形像,賦予人靈魂、身體、思想、情感與意志,並給人充分的自由和豐富的創造力,是完美的創造。人的每一部分都彼此關聯、相互影響,是不可分割的。“全人”這觀念是基督教神學所強調的觀念。

 

1. 從聖經看全人教育

     從舊約到新約,處處可見上帝看重「全人」對上帝的順服與敬畏。摩西與耶穌前後呼應,要我們「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上帝」。上帝透過先知多次直截了當的告訴我們,上帝所要的是我們的理智、情感和意志完全一致地愛祂、順服祂、遵行祂的道,並且全人表裡一致地與上帝同行,在現實生活中沒有虛假、也沒有保留地運用我們的自由意志選擇跟隨祂!(申十12-13;彌六8)

    耶穌在世時活出的就是心口致、表裡如一、完全順服上帝的人,他為我們在凡事上作了榜樣。保羅更進一步說明在基督裡重生的人是個新造的人,實質上是全人轉向上帝,全人降服於主,並且要效法主,被磨成上帝兒子的樣式。他不厭其煩地強調:新造的人應有的性格特質,是聖靈的果子(加五﹕22、23)﹔婚姻家庭親子關係(弗五、六章)﹔工作與金錢觀(提前六章)、社會國家觀(羅十三章)﹔更對「合一、相愛」的肢體生活、合上帝心意的教會與事奉,都有詳盡具體的教導。全面而仔細地研讀保羅書信,不難看出﹕新造的人是要將思想、情感、意志、生活、態度、抉擇全然歸屬基督,並且、身、心、靈全然地愛主,尊基督為主。

 

2. 全人教育才能培養健康而整全的基督門徒

    從生命的本質和生活的層面來看全人教育,馬上會發現單注重熟悉聖經知識的靈性教育,是導致信仰與生活衝突甚至分裂的主要原因。一個人的生活可組略分為工作、家庭、休閒、社會參與、國家責任、進修……等層面或部分。一個人能在他不同的角色與責任之間取得和諧,才能有平衡健康的生活,如果顧此失彼就會產生問題與衝突。人的價值觀、人生觀及道德觀,支配著他一切的優先、抉擇和言行舉止。即使許多人從未深思過自己生命核心的內容是些什麼,只是隨著大眾、潮流而前進,其實他己選擇了讓風氣、潮流控制、導引他的人生。

一般人信主後,在紛雜的生活中「加上」了信仰或教會活動的部分,但其他部分仍然一成不變,頂多為了撥時間參加聚會而縮減其他層面的時間分量而已,生命中心的價值觀依舊,表面上是「加了」些內容,就如「該做什麼、什麼不該做」之類「所謂的基督教倫理規範」﹔但生命的整體、人生的方向實際上並沒有什麼重大的改變。因此當初信的興奮過後,一切回復平靜,又回到舊有的生活型態,只不過信仰(或教會活動)與現實生活和角色,因時間或優先之爭奪而不時產生衝突,或舊有的價值觀與新加的基督教倫理格格不入,而常造成信仰與生活的分歧。很明顯的,聖經知識只是這個人生命外圍的添加物之一,並沒有影響他的內在成長。這樣的人不可能經驗到豐盛的生命,也不可能擁有充滿活力與見證的基督徒生活。

    另一類是全人屬主的模式。信主後最大的改變不只是在生活中多加了教會這個部分而已,主要的是在生命的核心產生了深度的扭轉與整合,也就是讓基督來掌握生命,以主居首位,藉著查經、思考、澄清、調整和實行,把以往支配自己抉擇的價值觀、人生觀、道德觀、完全降服在基督面前,接受聖經真光的檢視,重新建立以基督為中心的人生觀、價值觀,然後透過現實生活的各層面,表顯出一個順服基督並以聖經為規範的門徒生活﹔不論在什麼崗位上、扮演任何角色,都能表裡一致、堅定踏實地為主而活。這就是全人教育的目標,也是全人更新的過程。

 

3. 全人教育的兩大要素

全人更新是個複雜而奇妙的過程,不但沒有捷徑可循,而且要求誠實面對自我、肯捨己及年日的付代價。                                    

(a) 基督是主心理建設:成為基督徒最簡明的宣告就是「從此基督成為我生命的主,我不再是自己的主,凡事讓祂引導、供應和掌管」。但是在基督徒現實生活中最大的衝突、掙扎,甚至最不願面對的,就是「不讓基督在自己生命中真正掌權作主」。如果基督真是我的主,祂的旨意就一定超越我的老闆、父母、傳統、習俗、潮流和自我的意願、喜好與決定。但今日的傳播媒體竭盡所能的將各種卑陋低下的情慾、觀念包裝成五光十色、合情合理的理念與風格,直攻入—個個不設防的家庭與心靈。許多似是而非的邪理常贏得「前進開放」、「肯定自我」、「別具一格」的稱讚。鼓勵是非不分的勇氣,扭曲污染人的良心,甚至連基督徒也不例外,難怪今天有那麼多不戰而敗的基督徒,婚姻破裂、道德淪喪。我們必須由「心」開始,重新誠實地檢查心中的「最愛」與「至上」是不是基督?全人教育的首要是加強心理建設,像大衛一樣求上帝重新為我們造清潔的心,使我們裡面有正直堅定的靈,讓「基督是主」落實在我們生命的中心,才能彰顯於生活的每一層面。

(b) 聖經權威落實生活:「回到聖經」這一運動的確帶給教會很大的提醒,但可惜的是至今仍未產生扭轉教會的震撼。有人描繪聖經有如夜空中的點點繁星,閃爍、光彩、美麗迷人、但卻高懸天際、遙不可及。事實上許多基督徒打開聖經,所見的也只是一片黑夜,偶爾看到幾點明星,是他所熟悉、明白及深深感動的章節,而其他部分仍然蒙在夜幕之中,看不清,也不想看清,似乎有這幾點星光就滿足了。難怪有人說今日是馬丁路德改教以來,人們對聖經最無知和漠然的世代。然而詩人卻說﹕「我將你的話藏在心裡,免得我得罪你。」「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上帝的話並非遙不可及,更不是供人遠觀、把玩或吟誦的優美篇章而己。上帝話語的正確位置應該是在我們的心中。

   摩西臨終諄諄地告誡﹕「上帝的話不是虛空、與你們無關的事,乃是你們的生命。」(申卅二﹕47)耶穌引用舊約強調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裡所出的一切話。」(太4:10)保羅更明白地宣告聖經的權威和功效﹕「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提後三﹕16.17)聖經的權威不應只是講台宣講的主題,而應該是每個基督徒生命的見證,饑渴地尋求上帝話語的教導和光照,謙卑地接受上帝的話在言行舉止、抉擇優先上的指引、規範、甚至督責,並且誠懇踏實地順服聖經,重建基於聖經的價值觀、婚姻觀、金錢觀等生命的核心架構。如此全人才能行在上帝話語的光中,聖經的權威才不致落為空談,而帶出無比的大能,塑造出堅貞的基督門徒。

 

4. 強化全人教育的環節

    不少教會領袖早已注意到末世的警兆及全人教育的重要性,並己踏實地造就信徒,幫助他們穿上全副軍裝,隨時備戰,在此只就教會現有的架構提出一些強化全人教育的建議。使熱心愛主的信徒不至忙於外面的服事與活動,而犧牲了靈命、個性的建造與成長,反能扎根於上帝的話中,認識上帝,也在上帝的光中認識自己、調整自己,在現實生活中踏實地作主門徒。

(a) 釋經式講道:主日崇拜是信徒聚集的最整齊的聚會,除了用心於敬拜的安排,使信徒經歷心靈與誠實的敬拜外,更要注重聖經的宣講。主日講台的首要目標是把人帶到上帝的話語前,把上帝的話解開,使人真切地認識這位說話的上帝,深刻地明白並順服祂所說的話。釋經式的講道能幫助信徒聽到上帝的聲音,認清基督才是世界宇宙的主宰,配居人心中的首位,也能因經歷上帝話語的大能而真正尊基督為主。

(b) 看重研經訓練:喜愛聖經,能夠自己研經並認真遵行經訓的信徒,才是武裝好的基督精兵,也才能抵擋得住遍地遊行的仇敵。因此主日學首要的目標就是提供信徒研經的裝備與操練,而不是代替信徒查經,讓他坐享其成。回想一下你所參與的主日學,是否激勵你看重上帝的話,將之視為你的生命? 是否加強你獨自研經的能力與紀律?是否督導你操練默想並應用上帝的話在生活中的每一抉擇上?是否幫助你心意更新,建立合乎聖經的思想架構、價值系統?

© 正視門徒塑造:近年來門徒訓練的教材大量問世,門訓「班」、門訓「小組」等集體訓練的架構方法也備受歡迎。但筆者擔心這是撒旦的一大詭計,叫我們欲速則不達,所以我不用「門徒訓練」,而用「門徒塑造」為名來分享這個全人教育的關鍵環節。我們必須跟隨耶穌的腳縱,效法祂的榜樣,肯花時間將生命投注在少數「個人」身上。門徒的塑造比藝術家雕塑一個作品更艱巨、複雜,更需要生命心血的投入,我們要學習主的樣式以生命塑造生命。

(d) 重建家庭祭壇:教會中有太多的家庭問題,也有不少的問題家庭。全人教育不應把人從家庭中抽離出來,而要幫助家庭基督化,幫助信徒認清自己在家中的角色,學習以愛相待及溝通,讓基督在家中居首,建立美好的婚姻關係及親子關係。目前過分看重教會聚會與活動的趨勢,已大大地威脅到家庭的凝聚力,消滅了家庭在社區中的見證力。因此教會要重新思想,如何強化家庭的力量,使家庭不但成為個人的愛之窩,也是社區中福音的中途站。

(e) 恢復團契功能:團契生活在全人更新的過程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因為團契的目的正是在小組中操練「相愛」與「合一」這兩大門徒標幟。而以基督為中心的團契,強調的是「愛人用物,分享分擔」的價值觀,與世界「愛物用人,唯我獨尊」的價值觀正相抗衡。也只有在真愛的接納與扶持中,才可能有坦誠真實的互動,也才有勇氣面對生命中的扭曲與醜惡,而到主前得醫治和潔淨。這是新造的人不可或缺的生命經歷。但今日的團契往往注重教導、訓練、敬拜或忙於活動,而忽略了團契最基要的功能,因此簡化團契活動、恢復團契功能,也是強化全人教育必須踏出的一步。

    解經式講道、研經操練、門徒塑造、家庭祭壇、坦誠團契這五個環節不但需要加強、調整,更需要聖靈的更新與聯繫,把這五個環節平衡緊密地配合在一起,以基督為中心,以聖經為根基,以全人的關懷、成長為優先,齊頭並進,同步建造。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