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唯物主義的認識論來看
在人類知識文明很低的時候,人類對一些自然界的現象,如山洪、地震、火災等產生無比的恐懼,因而由於畏懼而去拜神,如山神、水神等等,這些都是原始的宗教現象。隨著人類知識的增進,人類了解了這一切的自然現象之後,就認為拜山神、水神是無知的行為,而產生了無神論的觀點。
在中國,人們幾千年來也一直有敬神的行為,最早時的敬天就表明人們知道宇宙中有一個創造者在掌管著一切。只可惜過去中國人相信多神,受泛神論影響甚深。
二、中世紀教廷阻止科學的發展
在當時的歐洲流傳著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說法,即所有的星球是繞地球而運行的。但當哥白尼發現太陽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員,繞著太陽而行。哥白尼粉碎了羅馬教廷的信仰,但教廷不能接受上帝創造地球的觀念被否定,因此不斷地迫害哥白尼、伽利略等科學家。
三、地心說與日感說之爭的個案分析
1.亞里士多德的宇宙觀:
1)形而上學:每一樣東西或生物都具有形式和物質兩部分,例如:桌子的形式是桌子,物質是木頭。沒有形式的純物質是無法想像的。若只有形式,沒有物質,那即為抽象的、不存在的。
2)地上的東西是由土、氣、火,水四元素組成的,而天體是以地球為中心,永遠不變的。
3)人無法感到地球在動。若地球會動,那是什麼力量使它動呢?由於相信地球不動,所以認為沒有風,沒有視差,而人類是宇宙的中心,即地球為宇宙的中心。
2.托勒密的宇宙觀:
埃及的托勒密將亞里士多德的宇宙觀,用周轉圓圈的觀念加以延伸,他認為宇宙是由幾個同心圓所組成的,最中心的即為地球,依次再為水,氣,火,土等星球。每個圓球都有靈性,上帝在最外圓之外,以靈性吸引帶動後圓球的轉動,所以上帝是宇宙轉動的第一因素。
3.神學家阿奎那的宇宙觀:
中古時代的神學家阿奎那,將亞里士多德的思想與聖經的教訓揉合在一起
,阿奎那綜合亞里士多德的形上學和聖經的宇宙論,認為“存在”分為三種:
1)有形,即有物質的,如人和生物等;
2)有形無物質的存在,如天使;
3)無形無物質的存在,即上帝。他的論調造成天主教數百年來教義的混淆不清,因為亞里士多德的上帝與聖經中的上帝不同。亞里士多德認為上帝在宇宙的最外部,以靈性推動宇宙,不是一個全知、全能的上帝。
四、日心說取代地心說:
1.哥白尼:
他發現如果以太陽為中心,同樣的,行星運行的計算將更簡便、準確。但因與羅馬教廷的基本教義相違背,所以他直到去世前才發表他的論著,果然引起很大的爭論。
2.泰革:
以丹麥國王所資助的經費蓋了一個天文台,準確地觀測行星運行廿年,提出哥白尼式的日心說,即行星繞太陽轉,太陽帶動行星繞地球轉。
3.克卜勒:他歸納泰革的理論提出三大定律
1)行星以橢圓形軌道繞太陽運轉;
2)行星與太陽連線時在相同時間掃過的面積相同;
3)行星繞太陽時的時間平方與橢圓形的長半徑立方成正比。
4.伽利略:
他把科學實驗和數學分析的方法結合並用來研究慣性運動和落體運動定律;他並用自製的望遠鏡發現了月球上的山、山谷;木星有四個衛星,而木星本身又是另一個中心,金星的形狀不斷地變化,地球繞著太陽走,也因此得知伽利略公開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說。
5.牛頓:
他以行星運行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提供了日心說的理論依據。
五、地心說與日心說爭論的本質:
實際上這是一種正確的科學觀點與錯誤的神學觀點的爭論,並非科學與信仰的爭論;因為聖經並未指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提出日心說的科學家受逼迫,主要是因為他們的理論與教廷的教義不合,但也因著他們堅強的信心,使得日心說經過驗證後得以被世人接受。
六、造成信仰與科學衝突的原因:
過去是因為羅馬教廷錯誤的神學觀造成了信仰與科學觀之爭;現則是因科學主義,凡事講實證,而否定上帝的存在。但是我們發現百分之九十的科學家都是虔誠的基督徒,因為他們在發現科學的奧秘時,也發現了自己的微小,並謙卑在創造主上帝的面前,榮耀上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