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成功的教師,不單要掌握教學法,也要懂得溝通的則原與技巧,才能明白學生的需要,跟他們建立良好的關係,這樣的教導才會有成果的。下文會提供一些溝通的原則、障礙、技巧及內容等,讓教師參考,盼望對教師的教導有幫助。
1. 溝通的原則
如果想有良好的溝通,教師要遵守以下的溝通原則:
(1) 付上時間
良好的溝通需要付出時間,跟孩子相處,關心他們的需要,因此無論是父母或教師,都要付上時間跟孩子一起,跟他們交談,聽聽他們的心事,明白他們的想法和需要。
(2) 單獨的溝通
單獨的溝通能夠幫助我們了解孩子個別的需要,深入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這樣才能適切的教導他們。因而教師不要只是責備批評,要更多的個別關注孩子的需要,好讓孩子知道老師愛他、關心他,那麼孩子自然會敬重老師,聽 從 老師的教導。
(3) 尊重對方
每個人都需要尊重,包括孩子在內,成人不要因為孩子年紀小就輕視孩子,這樣會令到孩子自卑。因而,教師要尊重孩子的意見,了解、接納孩子的感受,好好跟他們溝通。
(4) 瞭解對方
當我們跟孩子交談時,要瞭解孩子的世界,從他們的角度聽他們分享,瞭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嗜好、困難、長短處、家庭背景、跟父母的關係、信仰的情況及在學校的情況等,如果教師能夠對他們有深切的瞭解,就能跟他們有良好的溝通,同時也能有更好的教導果效。
(5) 保持關係
良好的溝通必須基於良好的關係,教師若能把孩子當朋友和自己的孩子看待,愛孩子,孩子就會無所不談,很坦誠跟老師的分享他們的內心世界,讓老師深入了解他們的需要。因而師生間要常常保持良好的關係。
2. 溝通的障礙
如果想跟孩子有良好的溝通,教師要避免以下的溝通障礙:
(1) 命令的語氣
大人很容易用命令的語氣跟孩子交談,除非在管教的情況下,否則不宜用命令的語氣,例如是「不許這樣,只許那麼」等,因為會破壞孩子跟大人的關係。教師應視孩子為朋友,以和諧的語氣和親切的態度跟孩子交談,這才是良好的溝通。
(2) 威脅的口吻
時候,大人會在不知不覺中用威脅的口對孩子說話,例如說:「你若是這樣,就把你關在黑房裡!」如果孩子有什麼問題,不要動不動就威脅他們,應該跟他們解釋原因,而不是無緣無故的禁止他們的想法或行為,如果教師光是威脅,漸漸孩子就不會再願意跟老師分享的了。
(3) 長篇大論
有時大人在跟孩子溝通時,如果孩子的意願稍為不合他的心意,就會長篇大論的教訓孩子,這會使孩子覺得成人活在跟他們不同的世界裡,不明白他們的需要,這樣也會破壞師生之間的溝通。
(4) 批評責怪
大人經常會用審判的語氣批評孩子,對孩子的要求過高,責備他們的不是。這樣會使孩子覺得自卑,漸漸會缺乏勇氣跟大人分享,免得捱罵。教師如果是這樣,就會破壞了師生的關係。
1. 溝通的技巧
教師除了要知道溝通的原則,避免溝通的障礙之外,還要掌握溝通的技巧。
(1) 聆聽的技巧
聆聽包含了愛、尊重和接納。好的聆聽是良好溝通的開始,所以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傾訴,有興趣和主動地聆聽,如有不明白的地方,要問個明白。以一顆敞開的心去聆聽,讓孩子覺得老師重視他們。無論孩子分享興奮的事或傷心的事,教師也要身同感受的傾聽。聆聽的要訣是:
~在合宜的時間內積極的聆聽:
教師當撥出時間跟孩子溝通,特別在心情好的時候,可特意安排機會跟孩子溝通。
~懂得在什麼時候暫時不聽孩子傾訴:
當我們沒有時間或情緒不好時,最好暫停不跟孩子溝通,因為我們不好的態度可能會破壞了日後的溝通。當然這是一般的情況,如有什麼急需,也要隨時跟孩子溝通。
~給孩子構會解決問題:
聆聽最好的方法是讓他們自己去尋找解決的方法。因而教師不要急於發表自己的意見;為他們提供答案。直至他們沒有辦法,才提供答案。
~在聆聽過程中不斷給予反應:
我們的反應能讓孩子覺得被尊重,知道老師在聽他分享。我們的反應可以是點頭或是口頭的回應「唔!」等。
(2) 非言語的溝通
溝通可通過三個表達的媒介進行,就是內容、聲調和身體語言。非言語的表達包括了講話時的聲調和說話時的表情、姿勢及動作等。有一個研究說明了在談話中三者的百分比,內容佔了7%,講者的聲調佔了38%,而身體的語言則佔了55%,換言之,身體的語言是很重要的。例如教師說:「外面下雨,不要往外跑!」如果教師說話的時候語氣粗暴,態度嚴肅,那麼他只是警告孩童,而不是出於愛心的提醒。教師要留意和善用非言語的溝通,讓師生建立更好的關係。
(3) 避免感情用事
如果教師的情緒失控,就很難跟孩子心平氣和的溝通,而談話的內容、聲調、姿勢也可能會破壞溝通。這樣師生間就會出現緊張的關係。所以教師要避免感情用事,要以事論事,公正合理,對事不對人。
(4) 避免嘮叨
嘮叨的意思是不斷批評和挑剔。明知孩子已知道當做的事,但仍不斷提醒他。嘮叨很易引起反效果。大人之所以嘮叨,是因為大人的話未得孩子的注意。另一原因是大人只有含糊的回答。如果教師要求孩子收拾玩具,孩子回應說:「等一會!」教師可要求清楚的答案:「等一會是什麼時候?」當我們說明了對孩子的要求時,就不必再嘮叨了。
2. 溝通的內容
師生間要有哪些溝通內容才使溝通更好呢?以下是一些參考:
(1) 自然常識
年幼的孩子好像一張白紙,需要我們把一些正確和良好的知識灌輸給他們。我們可以讓孩子認識週邊的事物,大自然的常識,例如花草樹木的生長、為什麼會閃電、下雨等。另外一些世界的新聞也可以是溝通的內容,比如是世界哪個角落發生了什麼事?等。還有,我們可以教導孩子認識做人的道理,如何尊敬長輩、要有禮貌等。這一切都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教導他們。
(2) 基督教的價值觀
無論是父母或教師,都要把基督教的價值觀灌輸給孩子,因為如果我們不教導孩子,孩子就會受這個世界的價值觀所薰陶。所以我們要及早把基督教的價值觀如永生、事奉主的賞賜、為基督而活的滿足和喜樂、捨己的精神等等教導孩子。叫孩子追求永恆的生命,不會看重世界的一切物質享受。
(3) 聖經的道德觀
基督教的價值觀和道德觀有著密切的關係,聖經的真理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和道德標準。物理學家愛迪生對聖經非常熟悉,他認為聖經的教訓,乃是人類最偉大崇高的行為規範,亦為指示人生道路不可缺的指南。因而我們要教導孩子遵行聖經的道德觀,以下是一些建議:
a. 改良孩子的粗言穢語
家長說甚麼話,孩子便學習。也有些例外,家長沒有說粗言穢語,孩子也會從電視、刊物、雜誌、報章…..不良讀物學會,或是左鄰右里常有講粗言,孩子很易學了,且琅琅上口。要改變其習慣非三朝兩天的功夫,教師須不斷的提示和警惕才收效的。
b. 糾正孩子撒謊的習慣
很多孩子的撒謊是無意的,因智力與辨別能力未發育完全,未能分辨是現實還是幻想。記憶力薄弱,把一件事實與另一件事實混淆在一起,教師誤會而責備,日後;孩子會不說真話而自言自語。
有些孩子說謊是父母或教師的影響,他們漫不經心承諾卻忘記或其身不正,他們為求達到目,誇張也無妨、言行不一致、自欺欺人……等,其不良榜樣怎能不叫孩子成為「說謊者」,要改善孩子先改善自己,其實人人都是說謊,要糾正孩子時,就是教學相長的時候。
c. 性知識的討論
性慾是每個成人的正常心理現象和需要,女孩子會發覺自己的性器官和男孩子有別,當然覺得奇怪,家長或教師因難為情故作神秘不正面答覆,孩子的好奇心就更加強烈會盡力四處去找答案,易陷入色情圈套,因現時社會色情氾濫。是故生理的教育也頂重要,教師可用自然輕鬆語調告訴他們,例如要用毛巾洗淨肛門和陽具,這些地方也是身體一部分等。
(4) 喜怒哀樂
孩子的情緒很脆弱,他們很容易受打擊而傷心。他們很需要有人幫助、開導和分憂。因此,教師如能有時間關心每個學生,傾聽他們的心事,對孩子會有很大的安慰和支持。我們要設身處地的體恤孩子的困難,給予他們適切的援手,這樣他們必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5) 學校生活
良好的溝通包括了瞭解孩子的日常生活。教師應當瞭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比如是他們要好的朋友是怎樣的?他們最喜歡的老師是怎樣的?因為他們會影響孩子的信仰、價值觀和生活的習慣。此外,也要瞭解一下學校所灌輸的價值觀;和瞭解他們學業的情況,他們喜歡什麼學科?他們感到最困難的學科是什麼等等,都要瞭解,給予幫助。教師瞭解孩子愈多,就能愈瞭解孩子的問題和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6) 家庭生活
教師除了要瞭解孩子的學校生活外,也應瞭解他們的家庭生活。孩子跟父母的關係怎樣?父母的教養態度怎樣?生活怎樣?有什麼困難嗎?教師要在談話中瞭解孩子的家庭情況,若有困難盡量幫忙或為他們禱告。此外也要保持秘密,不要把孩子的家事傳開去,要做一個可靠守信的教師。
(7) 主日學的情況
教師要經常關心孩子在主日學學習的情況,了解一下他們學習的感受,有沒有什麼學習的困難,例如是沒有興趣上課,不喜歡做功課等,教師要找出原因以解決孩子學習的問題。另外也要跟孩子的父母保持聯絡,把孩子在主日學的情況告訴他們,請他們關心和跟進,例如是做家課等。
以上是一些溝通內容的建議,當然不限於此,如果教師發現有其他的溝通內容,而又有助跟孩子的溝通的,也可以加進去。總的而言,這些溝通的建議,需要教師靈活的運用,按著不同的需要跟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好讓師生間有良好的關係,使教學得以結果纍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