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 星期五

向後現代朋友傳福音的對話演練

 

🎭【情境設定】

👤 對方(阿哲)30歲,上過大學,重視多元價值、環保與心理健康。他不排斥宗教,但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路」。
👤 你(基督徒):與他是朋友,在咖啡廳聊天,他剛分享他最近感到焦慮、人生有點空虛。


🗣【對話模擬】

🧍阿哲:

最近真的有點累,工作也沒什麼成就感。有時候我會想,我到底在忙什麼?但好像也沒什麼答案。

🙋你:

嗯,我懂你說的感覺。我也有過那種很空的時候,好像外面什麼都有,但裡面還是很空。

👉 你不是馬上給答案,而是共鳴與真誠的認同


🧍阿哲:

對啊你以前也這樣過喔?那你怎麼走出來的?

🙋你:

老實說,是那段時間我重新認識了耶穌——不是那種「去教會打卡」的信仰,而是我開始相信,有一位創造我的上帝,祂真的在乎我。那種「被明白、被接納」的感覺,讓我從心裡開始慢慢改變。

👉 你不講道理,而是說故事:自己怎麼經歷上帝的恩典


🧍阿哲:

這樣聽起來蠻特別的。不過說真的,這世界這麼多宗教,為什麼你覺得耶穌是唯一的?會不會只是適合你的?

🙋你:

這是個很誠實的問題。老實說,我以前也想過這些。直到我看見耶穌不是在教我怎麼做好人,而是祂自己走進人的痛苦裡、為我們死、又復活。
不是我去找真理,而是祂來找我。這和其他宗教很不一樣。

我不是因為「我對」所以信耶穌,而是因為「我破碎、我需要」,祂接住了我。

👉 從「對錯」轉為「恩典與需要」,避免絕對主義語氣,但仍堅持福音的獨特性


🧍阿哲:

這樣說我就比較能懂了。聽起來你是經歷了一種「被找回來」的感覺。

🙋你:

對,就是這種感覺。那時候我真的很像迷路的人。但耶穌沒有定我罪,只是溫柔地說:「你回來吧。」
我覺得祂不是宗教,而是關係。

👉 強調「關係」,而不是「制度或教條」


🧍阿哲:

我可能沒你那麼有信心,但這樣的上帝我有點想多認識。

🙋你:

如果你想的話,下次我可以跟你一起看一些關於耶穌的故事,也許你可以自己感受祂是怎樣的一位上帝。不用急,也沒壓力。

👉 給對方自由空間,讓他自己去接觸真理,而不是強壓進入信仰


重點提醒

做什麼

為什麼

傾聽、共鳴

建立信任與真誠關係

分享故事

後現代人喜歡生命經歷勝過論證

使用「我經歷到」而不是「你應該要」

避免權威式說教

以問題啟發對話

像耶穌用問題引導人思考

留下空間

尊重人的自由,是出於愛的邀請


🎁 額外資源(可參考)

  • 🧑🏫 耶穌的問句:你可以研讀福音書中耶穌如何與人對話,例如對撒馬利亞婦人、尼哥底母的方式。
  • 📖 適合初接觸者閱讀的福音經文:約翰福音1章、3章、4章、10章。
  • 📘 推薦小書:
    -
    《你為何不信?》(Tim Keller
    -
    《耶穌比宗教更好》(Jefferson Bethke

 

沒有留言: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