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
教會年曆介紹
教會年乃以年度方式代表基督生平的一種做法。它有兩個主要中心:聖誕事件和復活事件,也因此有兩大環節。前者以基督的降生為焦點,後者包括基督的死亡、復活、升天和再來。
自新約教會以來,基督徒最早開始慶祝的節日,就是今天的星期日。對於他們來說,那是第八日,或說「七日的第一日(太廿八1,可十六2,9,路廿四1,約廿1,19,26,林前十六2)」,故然是上帝創造的第一日,更是基督復活的日子,所以是一切新創造的第一日,值得基督徒群體(教會)慶祝記念。華人信徒乃有稱之為主日的。而教會年就是以星期日為主,以演繹出基督生平。
教會年由 將臨期(Advent)開始,這個季節是預備人心既望向伯利恆城基督的降生,也期盼著萬物結束的日子。傳統的顏色是紫色,象徵著那將要來的王的君尊顏色。隨著將臨期的四個主日過去,就是聖誕節(Christmas)的 來臨。古教會分別在午夜、黎明和稍後的上午舉行崇拜以示慶祝。 跟隨著這個慶祝的氣氛和精神,在聖誕節之後的第八日,即一月一日,教會慶祝基督的被命名(耶穌)和他受割禮的事蹟。聖誕節期的顏色為白色,象徵喜樂、光明 和歡愉。這節期共有十二天,由十二月廿五日至一月五日,此期間基督徒暢快地唱詩、佈置和歡聚。
顯現期(Epiphany Season)是介乎耶穌基督降生和他受苦受死之間的一個節期,它由基督向博士們顯現開始,接著慶祝基督的受洗和開始傳道事工,直至聖灰星期三(Ash Wednesday或說「聖灰日」)結束。此日前的顯現期最後一個主日為變像主日,記念耶穌登山變像(Transfiguration)。
預苦期(Lenten Season或說「大齋期」)由聖灰日開始,(當中的主日除外,因為主日是慶祝主耶穌基督復活的日子,)共有四十日。期間注重反省,藉思想聖洗禮重生和更新的意義,預備人心迎接復活節的來臨。預苦期的最後一個主日被稱為棕枝主日(Palm Sunday),由它揭開聖週的序幕,其焦點完全集中在耶穌基督的受苦受死之上。預苦期的顏色是紫色,象徵嚴肅和憂傷。聖週裡的星期四是為「立聖餐日(Maundy Thursday )」,西方教會慣以白色代表,喻聖餐誕生的喜樂。但華語教會大可用紅色,因它既是血的顏色,象徵基督寶血得勝死亡,另一方面它在中華文化也有喜慶歡樂的意思。受難節( Good Friday或說「受苦節」)的顏色是黑色,代表為基督的受苦受死而哀傷。
復活節期 ( Easter Season )乃全教會年之冠,是所有主日之首和一切節慶的基礎。因此,基督徒不但在復活節當天歡慶,不但連續七天歡慶,且一連歡慶七個星期。白色是這節期的顏色,但也有在復活節當日用金色的,以象徵基督得勝的君尊。
這節期的第四十日為「升天節 (Ascension Day)」,第五十日為「五旬節(Pentecost)」, 記念昔日主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後第五十日,聖靈降臨在衪門徒身上,所以華語教會直稱之為「聖靈降臨節」。藉著主耶穌所應許的聖靈,教會得著能力和恩賜,從 耶路撒冷開始,然後在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傳揚福音,作基督的見證。這節期的顏色是紅色,代表聖靈的火。緊接「聖靈降臨節」的主日是「聖三一主日 ( The Holy Trinity Sunday )」,意思是慶祝頌讚上帝三位一體的奧秘。這主日的顏色是白色。
隨 著「聖靈降臨節」而來的是一個長達約半年的節期,曾經有稱它為「聖三一後第X主日」的做法,但現在大都傾向改正用「聖靈降臨後第X主日」,意思在強調這節 根源基督復活、重視聖靈和在衪裡面成長、直邁向復活主基督成形在我們裡面,和衪再來。所以綠色是它的顏色,除了這節期的最後一個主日,就是「基督君王主日(Christ the King Sunday)改用白色,既回顧主耶穌基督的登山變像和升天,更展望衪從威榮中再來,施行審判和管治。
除 了上述教會年主日和大節日外,東西方教會也有較小的節日和慶典,但由於到十六世紀的時候,這些小節日和慶典己經多到氾濫,實在到了喧賓奪主的地步。再加上 人的迷信無知和教會腐敗無能,使得彌撒被視為賺取救恩的善功,所以當上帝興起馬丁路德帶出教會改革運動的時候,就曾經見到大刀闊斧的做法,除了使徒和福音 書作者之外,教會歷史上的其他聖徒一概不在被記念之列。但這應當被視為處境性的、反作用的做法才對。以免後世誤以為從改革運動出來的教會數典忘祖,都不重 視、甚至否定歷史。
教會年曆
甚麼是教會年曆?
1.國家社會用的,是普通日曆,教會用的教會日曆,稱為教會年。簡單來說,教會年曆就是教會的日曆。
2.教會年曆是教會用的整年之年曆,它有系統的排列教會的節日和節期,幫助信徒明瞭和經驗上帝的救恩。
3.教會年曆的節日和節期是由耶穌一生的事件排成的,使耶穌基督的福音有系統的表達在教會生活中。
4.教會年曆也是一個神學的架構,使信徒明白福音的連貫性和整體性。
教會年曆的淵源可以從猶太人的節期談起。而猶太人的節期可分為安息節期,和年節二種。所有的節期以安息日最重要(出埃及記20:8),其次是每年應守的三大年節:踰越節、七七收穫節(又稱五旬節)、住棚節等(申命記16:1~17)。接著才是吹角節(利未記23:23~24; 民數記29:1)、贖罪日(民數記29:7~11)、普珥節(以斯拉記6:15; 以斯拉記9:28)、獻殿節(尼希米記12:27)等,此外還有安息年、五十禧年等。
猶 太人通過遵守節期來記憶和重新思考上帝拯救選民的歷史,也重新和上帝「立約」決志。教會年曆節期的安排也具有此意義,因此教會節期的安排是以耶穌基督一生 的事蹟為中心,從等待耶穌的降生開始做為教會年曆的開始,接著耶穌的出生、受難、釘十字架,死而復活、升天與聖靈降臨等內容為教會年曆的節期。通過教會節 期的安排,教會可以設計不同的方 式來體驗和認識耶穌基督所作的救贖工作,通過節期的佈置使信徒得到生活化的信仰教育,並使得教會傳統得以延續。
教會年曆可以分成三個週期(cycle):
第一期:聖誕週期(Christmas cycle),包括待降節到主顯節。
第二期:復活週期(Easter cycle),包括大齋節期和復活節期。
第三期:聖靈降臨週期(Pentecost cycle)。
其中第三期長達28個主日,通常又分為二部分:聖靈降臨節期和聖國節期(又稱三一節期)。
2013年11月26日 星期二
電腦文書處理及講章的收集
對於講道者,電腦這電子工具最大的好處是幫助我們更有效的去編寫、收集、查閱講章。
文書處理
使用電腦文書處理這技術幾乎是今日講道者不可忽略和避免的裝備。它大大的幫助講道者編寫講章的效益。我要求各位同學,如果你過去不曾使用電腦來編寫和收集講章,請現在就開始使用電腦。可以購買一台電腦(最好是手提/筆記簿型電腦。電腦的價格在今天已經變成了一個必需品的價格,講道者更加要好好學習和利用這電子工具。)學習一個中文輸入法,練習熟練,時常使用電腦編寫講章。這工作和工具將會使你事半功倍。
校對工作
雖然講章是屬於個人的,但是最好還是校對 一兩 次:免得有時在台上直接讀出 一兩 句時也把錯字讀出來,另外,一些教會也會把上一週的講章摘錄在下一週的週刊裏,免得有錯誤出現。
校對工作可以用「眼睛」或「中文校稿軟件」進行。校對包括句子的文法、是否通順、意思是否清晰,修辭是否適當,各種名詞、成語等是否正確,有否錯字、別字、粗語,標點符號是否正確。或者,也藉著校對,檢查內容是否充實,資料是否可靠,論據是否有理等等工作。
講章的收集
盼望你可以把編寫好的講章各在電腦中收集齊全,以備隨時使用。
講台上的準備--登臺前後的準備與反省
講道者在所有材料已準備好之後,並不表示任務完成了,我們都有經驗,同一篇講章同一個講道者,所講的信息成功與否,與登台前是否好好準備有密切的關係;因此我們不但應注意到講道內容的結構,詞藻的安排,也要注意到登台前的準備,沒有好的準備終必下不了台。
1. 登臺前的準備
a. 心靈的準備。講道者在登台前十五分鐘至三十分鐘之內,應以禱告安靜自己的心靈,不宜有會前的應酬或頻頻與人寒暄,應安然跪在主前祈禱與上帝交往,若時許可則可重新流覽講道詞一次,如此可以更熟悉、深刻、專心地去宣講所要宣講的,也能以平靜的心靈從容的傳遞所要傳遞的。
b. 用品的檢查。除了心靈上的準備以外,講道者也應將所需的材料檢查一次,如圖片、掛圖、實物等...都要加以檢查,不可上了台才發現沒有帶好,又匆匆下台找人幫忙。這些都會影響到您講道及聽眾的心情。
c. 衣飾的檢查。講員若鬍子不刮、頭髮不理、衣服不熨、皮鞋不擦,口袋裏塞滿了各樣東西,會減少聽眾的敬意;穿著任何衣服務求整齊乾淨,領帶正否,鈕扣是不扣好,鞋帶是否都綁好,頭髮是梳好? 應該照照鏡子。據說曾有一個講道者在講得滿頭大汗之際,由口袋中拿起手帕擦臉,竟使人們哄堂大笑,原來他所拿的並非手帕而是髒襪子,衣飾的整齊非常之重要。
講詞需要準備,那個「講」講詞的人更應有所準備,多一分準備就少一分失敗的機會。
2. 臺上的禮節
a. 要從容、謹慎、鎮靜、和藹、有禮貌的徐緩步上講台。
b. 上台後不可東張西望左顧右盼,或與台上人交談,最好低頭默禱,會眾也會因而被感染亦默默預備自己的心,講員本身的行動就已能教導會眾。
c. 參與敬拜的行列,如唱詩、講經、祈禱,可惜有些人上台後內心思考講道內容。會眾唱詩他正查閱當日經文,而未真正參與崇拜,為聽眾樹立壞榜樣,這豈是講道的目的嗎?
d. 不可玩弄物品如衣服、手錶、筆、以免分散會眾的注意力。
e. 當站起來講道時,要立刻開始,壓好講稿,擺好聖經,吸一口氣,舉目向下看一看,最好以禱告開始。
f. 當你讀聖經時:
(1) 宣告經文要極清楚,先報告書名、章名、然後是節名,須觀察待大家都翻好才開始誦讀。
(2) 速度快慢、音量大小需合宜,小心不可讀錯字,若有語音不懂的字,需事先查閱字典,決不可讀白字。
(3) 換句、換行時,小心不可將連貫句分段閱讀,以免破壞原意,也要注意不可破壞標點符號的標句讀法。
(4) 要穩重不可緊張或急促。
3. 下臺後之禮節與反省
1. 下台後應站在門口與會眾握手道別。這是一般在西方教會的禮貌,各地的華人教會也學有這一禮貌。如果一些地方的教會沒有這樣的作法,也不要勉強進行。
2. 對於人的稱讚應如何回答,這是較難之問題,說「謝謝」未免強奪上帝之榮耀,說「那裏! 那裏!」,又有負聽眾感動的真心忠言,因此最好的方法是「感謝主! 請繼續為我禱告!」明顯地,榮耀乃屬於上帝。
一個懂得在上台前作充分準備的人,也決不致於有「下不了台」的憾事發生。
講台上的準備--聲音和擴音系統的使用
如 果我們能體會出「講道」在「教會工作」上的重要性,那麼您可以揣摩得出「聲音」在講道過程中的重要性了,聲音是用來傳達信息的有效工作,聽眾憑著您的聲音 可瞭解您的意思,因此聽眾必須「聽到」、「聽懂」才能「接納」您的聲音,然後從聲音中去瞭解您所傳達的信息,本章所討論的就是關乎講道聲音的訓練與保養。
1. 有效的運用聲音
a. 以聲調的輕重來表達語氣的輕重
這 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在我們日常生活的談話中,當您說到重要字句或強調表達某些字句時,您的聲音自然就會提高某些不重要的字句聲音就會放低些。例如「張三這 次考試考了八十五分,而他的朋友李四卻考了六十五分」,您在這個例子上試讀一遍,將八十五分讀書,而特別加強六十五分的讀音,結果會如何呢? 會有誤以為六十五分高於八十五分的錯覺嗎? 原因就是在高低音擺錯了地方,講道或誦讀聖經也應注意此一現象。
b. 以聲調的快慢來表達語氣的輕重
這是我們平常生活中常運用,而在講道中卻被遺忘 方法, 史蒂凡 先生在其名著「記者眼中的林肯」一書中如此說:「林肯總統,常是一口氣很快的說出許多字,遇到重要字句,就把聲音提高或拉長,然後再像閃電一般,一口氣說 完那句話,他常使 一兩 個重要字句所佔的時間,比六、七個不重要字句所佔用時間要長。」這是抓住聽眾極重要的方法。
通常一般廣播人員,以每分鐘一百五十至六十為原則,講道不盡全然相仿,但可以引為參考,您試以下列方式讀保羅致羅馬人書八章31-39節:(可使用拍子機計算,由160拍至80拍之間練習)
(1) 第一段,以一般速度--「既是這樣,還有甚麼說的呢?上帝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 上帝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捨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賜給我嗎? 誰能控告上帝所揀選的人呢? 有上帝稱他們為義了,誰能定他們的罪呢? 有基督耶穌已經死了,而且從死裏復活,現今在上帝的右邊,也替我們祈求。」(31-34)
(2) 第二段,以稍快速度-- 「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 難度是患難嗎? 是困苦嗎? 是逼迫嗎? 是飢餓嗎? 是赤身露體嗎? 是危險嗎? 是刀劍嗎? 如經上所記『我們為你的緣故,終日被殺,人看我們如將宰的羊。』」(35-36)
(3) 第三段,以一般速度--「然而靠著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主基督耶穌裏的。」(37-39)
c. 以聲調之適當停頓表達語氣之輕重
在一些重要字句之前後突然停頓,短短的靜默對於加強語氣有極有之助益,例如「失望、流淚... 幸虧,當我祈禱,默想時,突然發現(停頓),發現了重獲快樂之途徑。」在「發現」之後的停頓,充滿了戲劇性,能使聽眾聚精會神的聆聽,到底您發現了甚麼? 這是講道中可運用之方法。
2. 運用聲音的幾個原則
a. 務要將咀巴張開面對會眾,使每一個人都聽到你的聲音。(自己練習。可使用口含東西/糖果,由小至大粒讀聖經或是講道。)
b. 聲音之大小以空間、人數為依據,但以能聽見為原則。
c. 用平時講話之語氣不要裝腔作勢,更不宜嘶喊咆哮或尖叫。
d. 不要發出枯燥、單調之聲音。(要根據內容表達感情,使語音成為有感情的「話」而不是字。)
3. 聲音的保養
a. 要學習良好的呼吸習慣,如果要能不慌不忙發出良好的聲音,必須先知道如何呼吸。
人的聲音由於聲帶震動,以及胸腔之共鳴合作而產生,言語是否清楚乃由嘴唇舌牙所形成,聲音的產生是由呼吸操縱,如果你用橫膈膜呼吸說話,較易達到會場每一落。如果呼吸方法不當,聲音無法傳達,那是因為肺部空氣不足缺乏共鳴之故。
如果想要發聲自然,令人聽起來舒服,就要注意呼吸。
b. 少吃有刺激性之東西,以保護聲帶,講道前後不吃冰、冷、酸、辣的食物,講道前也應有充份的休息。
c. 平常應避免狂叫嘶喊。
d. 學習聲樂,以歌唱法發聲講道。
4. 「麥克風」的運用
由於一個大會場之需要,目前各種講道場地大都有麥克風的裝置。因此如何運用它,對講道者而言也是一件頗為重要的事。
a. 種類
(1) 在台上固定好的麥克風。
(2) 拿在手上的麥克風。
(3) 放在胸前如香煙盒一般大小的麥克風。
(4) 掛於胸前如領帶夾的麥克風。
b. 用法
(1) 固定式的麥克風自然將雙手放在桌上,身體向前微傾,說話時姿勢不要移動。
(2) 手拿式的麥克風可以自由行動,但要注意勿使電線纏住腳。
(3) 掛於胸前的麥克風比較用起來較為舒適,但要面對面說話時會覺困難,低頭講道時聲音會改變,這是要加以注意的地方。
麥克風性能越好,則越能忠實地擴大說話的聲音,所以千萬不可尖叫或咆哮,要自然的面對會眾說話,侃侃而談,才是使用麥克風的最好的方法。
聽眾憑藉講道者的聲音去瞭解整個信息的內容,但聽眾必須先「聽到」、「聽懂」才能收到瞭解的果效,因此講道者除了有內容的準備外,要常反省自己:我所講得他們能「聽到」能「聽懂」嗎? 這種反省對於講道必有極有的助益。
講台上的準備--動作和手勢
古代羅馬的大雄辯家所流傳的一話:「沒有手,就不能雄辯。」其實何止是辯論,就是人與人之間,在日常生活的交談中,不知不覺的會比手畫腳,藉著各種不同的動作,將自己的意思,有效的彼此傳達,這就是本章所要討論的內容。
所謂「動作」,不單是指如何揮一揮手而已,其中也包含了表情、聲音、手勢...總之講道者不只是用口來講道,而幾乎是全身都用得上。今天聾啞學專家和心理學家已證明,身體或是手勢的動作是可以構成語言的。講道者更加要懂得這技巧。
1. 動作的價值
動作,在講道過程極為重要,因為聽眾固然可以說耳朵「聽見」所講的道,但藉著眼睛之視覺更能增進聽道所發出的果效。
1. 合宜的動作可以加強講道者的力量與自信。
2. 合宜的動作可以掌握聽道者的注意力。
3. 合宜的動作對於意見的表達有所助益,就好比我們說:「一隻很大的貓」,如果有一個人只說「很大」,而另一人在說「很大」的同時還張開雙手示意,其中那一種給人印象較深呢?
4. 合宜的動作可以直接表達意思;啞劇就是最好的例子,由臉部的表情、眼光的反應、身體的動向、搖頭、點頭、仰頭,都可以代表不同的意思。
5. 動作是人品格的表現,講道者上台時,若態度驕傲必然引起反感,步伐膽怯也易令人輕視,聽道者不只是對講詞有所反應,就連動作也會有所迴響!
2. 動作的種類
a. 關於手與臂之動作
(1) 指示:要指出一個方向或目標引起人注意時,所有的人都用食指去指示方向,例如您指著十字架說:「各位請看這十字架...」在引用禮拜堂牆壁上之任何掛圖時,以食指指示目標能增加效果。
(2) 接受:當您接受他人送給您的一本書時,您的掌心定是慣於向上來接受,當您希望別人接受您的意見時,也必是用這個手心向上的動作說:「我希望您接納這一個寶貴的信仰...」
(3) 拒絕:當他人送您一本書,而您要拒絕時,該如何作手勢呢?手心向下以推開,這一個動作可用在您講道中對於某一種見解的拒絕時,這個手心向下推移的動作表明了「我們拒絕魔麼之誘惑...」。
(4) 握手:表示憤慨、決心、堅定的情緒,當我們在強調「我們應該為信仰付代價」,「我們應該勝過誘」時,這種內容就可緊握拳以表決心!
(5) 分開:一集手的手掌心垂直伸出,然後將手由一邊移到另一邊,表明不同的意見、方向,當我們說:「我們不可能在屬上帝的同時,又屬於魔鬼」時,就可以用分開的手勢來表達。
這些表達法並非是絕對的,但至少是一般的原則。
b. 描述的動作
這是指用動作去描述某一事物,例如用比手劃腳的方法告訴人多高、多長、多寬、形狀大小...這些在講道中都時常運用得到。
c. 肩頭的動作
講道中的搖頭聳肩與平常之意義毫無區別,但通常頭肩與手臂同時運用。
d. 眼睛的動作
要 適當的注視聽眾、孩子從觀察母親的眼光之中,就可以知道可否吃香蕉,我們也常說:「含情脈脈」,以眼睛表達感情是很平常的事。一個人在有信心時就會目光炯 炯,在發怒時的光似火焰,作虧心事的眼睛不敢面對人。講道者應善用眼睛「講」道,眼睛不可只是看天花板、窗外、門外,而常看會眾,來表達您的真誠。每望一 次不必太久,幾秒鐘就轉到別人身上,與會場的每一個人怕應有所交流,必有助於道理的傳遞。
e. 臉部的動作
當人們高興時必然有笑容,悲慼時就黯然神傷,例如「臉紅」表達了不好意思,「春風得意」代表如意喜樂。講道者要隨著講道內容來變人臉上表情,但要自然莊重。
f. 模仿的動作
為了講道內容的需要,有些動作可以將所述之事、物、描摹的淋漓盡致,使人明白,例如以「手朝空敲打」代表敲門,開門時臉上驚異狀...,「慢慢走路」表達內心沉重,以動作之扮演與模擬來表達言語的內容。
3. 動作的原則
a. 要輕鬆:不可將身體緊靠講桌,也不可以手緊抓講桌,雙手要輕鬆自然的放在桌上,或身體兩旁,方便於手勢隨時應用。要挺胸站好,但也不是軍訓中的立正姿勢。
b. 自然:動作要自然,決不可裝腔作勢,也不可模倣他人,因為我們是講道,不是演戲。
c. 明確:所表達的方式要合乎常理,所指之物務必明晰正確。
d. 適切:聽眾的多寡決定所動作幅度的大小,也根據聽眾、場合的性質,決定動作的多少與強弱。
講道的動作,就是一個值得運用的信號,講道者豈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