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7日 星期六

馬太福音與牧養神學

 

馬太福音與牧養神學(Pastoral Theology)之間有著深刻且豐富的連結。馬太福音不僅記錄了耶穌的教導和事工,更呈現了祂對門徒的牧養方式、對百姓的憐憫,以及對上帝國度的異象。這些都可以為今日的教會牧養提供豐富的神學基礎與實踐方向。以下是幾個關鍵面向來探討馬太福音與牧養神學的連結:


一、耶穌的牧者形象

1. 憐憫的牧人(太9:36

「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

這節經文揭示了耶穌牧養的動力:憐憫。祂不只是教導真理,更以深切的愛心去關懷人們的靈魂狀況。這提醒牧者,真正的牧養始於對人屬靈困境的理解與同理。

2. 差遣與委任(太10章)

耶穌呼召並差遣十二門徒出去,賦予他們權柄,這是門徒訓練與實踐牧養的開始。耶穌不只是自己作工,也裝備並差遣其他人參與牧養的事奉。


二、上帝國的牧養視角

1. 登山寶訓(太5–7章)

耶穌在山上教導門徒,是牧養的核心典範:祂以上帝的律法為根基,帶領門徒進入一種超越律法的義。這不只是道德教訓,更是塑造天國子民生命的藍圖。

2. 比喻中的牧養智慧

馬太福音中許多比喻(如撒種的比喻、失羊的比喻、麥子與稗子的比喻)反映了耶穌對人心的洞察與牧養的智慧。牧者應學習如何以故事和日常生活的語言與人互動,引導他們進入上帝的國度。


三、門徒訓練與屬靈成長

1. 跟從的呼召(太4:19

「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

這是牧養的開始——召喚人進入與主的關係中,再透過生命同行,教導他們如何成為領人歸主的工人。

2. 教導遵守(太28:19–20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 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

大使命是牧養神學的核心:不只是傳福音,更是教導、建立、同行,使人成為成熟的門徒。


四、教會生活與權柄的牧養

1. 教會的設立與關係(太16:18

「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

耶穌提及「教會」(κκλησία)時,不只指組織,也指一個由信徒組成的屬靈群體。牧者的責任是餵養、守護這群體。

2. 權柄與赦罪(太18:15–20

這段關於教會紀律與饒恕的教導,突顯了牧養中愛與真理的平衡。牧者要學習如何處理衝突與帶來修復。


五、苦難與十架的牧養

1. 背起十字架(太16:24

牧養不是一條容易的路。耶穌教導門徒要捨己、背十字架,這是一種與受苦的主同行的牧養。

2. 客西馬尼的陪伴(太26:36–46

耶穌在極度痛苦中渴望門徒的陪伴,也顯示出牧養中「陪伴」與「守望」的重要性。


總結

馬太福音不僅是宣講上帝國的福音,更是一卷蘊含深刻牧養神學的福音書。它顯明耶穌如何作為「好牧人」來呼召、教導、陪伴並差遣祂的門徒。今日的牧者和屬靈領袖若以馬太福音為根基,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什麼是有生命、有愛、有使命的牧養。

 

殘障者之靈性關懷

  

對「殘障者(身心障礙者)」進行靈性關懷,是教會在活出基督身體之愛時不可或缺的一環。殘障者不只是「需要被關懷的人」,他們是上帝國的見證者、上帝形象的彰顯者、教會肢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真正的靈性關懷,不只是同情,而是承認其尊嚴、促進其屬靈成長、並在教會中建立彼此互為肢體的合一關係

以下是一份專為「殘障者靈性關懷」設計的完整牧養指南,包含聖經基礎、牧養實務與教會應用方式,適合教會探訪事工、小組牧養、特教服事者或關懷同工使用。


🌿 一、為什麼殘障者需要靈性關懷?

殘障者與一般人一樣擁有完整的屬靈生命,但由於外在障礙或社會歧視,他們可能面臨更深層的靈性挑戰,例如:

  • 「上帝為什麼讓我這樣出生?」
  • 「我有價值嗎?我能服事上帝嗎?」
  • 「上帝真的愛我嗎?還是我是不完整的?」
  • 「在教會,我只是被照顧的對象嗎?」
  • 「別人能做見證,我能嗎?」

靈性關懷的目的:不是「補足」他們缺少的,而是與他們一起發現上帝如何在他們生命中動工,並接納他們為上帝國完全的見證者。


二、聖經如何看待殘障者?

1. 上帝看人不是看外貌

撒母耳記上16:7:「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

2. 上帝使用軟弱彰顯祂的榮耀

哥林多後書12:9:「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

  • 上帝不以人「是否健全」來衡量價值,而是以「是否願意倚靠祂」來動工。

3. 所有肢體都是基督身體不可缺的部分

哥林多前書12:22:「身上肢體,人以為軟弱的,更是不可少的。」

  • 教會不是健全者的俱樂部,而是包含所有肢體的合一共同體

4. 耶穌親近並醫治殘障者(馬可2:1–12;約翰9章)

  • 耶穌不只是醫治疾病,也肯定他們的信心、尊嚴與身份
  • 有些人得醫治;有些人得同在。兩者都是真實的愛。

🤝 三、靈性關懷的核心態度

關懷者的心

實際做法

🤲 接納與尊重

不看對方為「問題個體」,而是上帝的形象

👂 認真傾聽

給對方說話的空間,不急著安慰或指導

🕯引導與同行

引導他與上帝建立關係,而非單向灌輸真理

🙏 一起敬拜

鼓勵參與禱告、敬拜、服事,強調共同體身份

🧩 適應式牧養

根據個別狀況調整語言、材料、表達方式


📖 四、適合使用的經文與屬靈素材

主題

經文

核心信息

上帝愛你

約翰福音3:16

上帝為你犧牲祂的兒子

你是上帝創造的傑作

詩篇139:14

你是奇妙可畏地被造

軟弱不等於失敗

林後12:9

上帝的能力在你裡面彰顯

你屬於上帝的家

林前12:22

教會需要你

即使受限,上帝仍使用

出埃及記4:10–12

摩西的口吃不是限制


🛠五、實務關懷方式(依障別與情境)

身體障礙者

  • 提供無障礙敬拜空間(輪椅、無障礙廁所、聚會位子)
  • 與其禱告、而非為他「強烈醫治禱告」(避免加壓力)
  • 鼓勵參與服事:代禱、詩歌敬拜、接待、小組分享

視覺障礙者

  • 使用語音聖經、點字聖經、口述內容
  • 接觸時先口語說明行動,避免突如其來的幫助

聽覺障礙者

  • 聘請手語翻譯或簡易字幕
  • 面對面清楚說話,用肢體語言輔助
  • 允許使用筆談或手機輔助工具

心智障礙者 / 發展遲緩者

  • 用簡單、具體、圖像式的教導與經文
  • 鼓勵重複背誦短句(如「耶穌愛我」、「主是我的牧者」)
  • 重視他們的參與與回應,不以成人標準評價靈性

🧡 六、對話與禱告引導語

問題引導:

  • 「你知道上帝愛你嗎?你怎麼感覺祂在你生命中?」
  • 「有什麼是你最近很高興的事?或是讓你難過的?」
  • 「你想不想跟耶穌說一句話?我可以陪你一起說。」

禱告引導(適合簡化版):

「親愛的耶穌,謝謝祢愛我,我是祢的寶貝,祢每天都在我身邊,請幫助我今天喜樂、平安。阿們。」


🏠 七、教會可以做的整體支持

🔸 建立「共融敬拜」文化

  • 接納障礙者參與各種聚會與服事,不分階級
  • 培養會眾對「差異」的尊重與同理

🔸 訓練關懷志工團隊

  • 對障別認識、溝通方式、陪伴技巧進行基礎裝備
  • 鼓勵青少年與年輕人投入成為陪伴者

🔸 設計適應性教材

  • 兒童式圖文版聖經、簡明版靈修手冊、圖卡式詩篇默想
  • 特教崗位訓練材料,幫助他們找到可以服事的方式

結語:上帝不看人殘缺,只看人是否願意被祂使用

每一位殘障者都是上帝獨特的創造,有尊嚴、有呼召、有能力見證上帝的恩典。他們不是被動的「關懷對象」,而是上帝國度中活躍的一員,是「不能缺少的肢體」。

靈性關懷,就是陪伴他們與上帝建立親密關係,活出屬靈生命的尊榮。

 

生病者之靈性關懷

 為生病者進行靈性關懷,是教會牧養中極其溫柔且神聖的事奉。無論是短期病痛、慢性疾病、重大疾病(如癌症)或臨終前的陪伴,信仰在這樣的時刻扮演極關鍵的角色。靈性關懷的目標,不是提供醫療解方,而是幫助病患在病痛中經歷上帝的同在、重新建構信仰意義,並得著安慰與盼望

以下是一份關於《生病者之靈性關懷》的完整牧養指南,適用於探訪事工、醫院陪伴、家庭病人關懷、小組支援、或為長輩與重大病患設計的靈命支持資源。


🕊一、為什麼病人需要靈性關懷?

身體生病,靈魂常常也會受傷。疾病可能帶來:

  • 對死亡的恐懼
  • 對上帝的懷疑(「為什麼是我?」)
  • 自我價值的崩解(「我還有用嗎?」)
  • 孤單、被遺忘的感覺
  • 內在罪疚感或被上帝懲罰的錯覺
  • 生命意義與存在價值的混亂

靈性關懷的任務:不是解釋病因,而是同行、聆聽、代禱、引導對方在病痛中看見上帝仍在、上帝仍愛。


📖 二、聖經中的病痛與上帝的作為

1. 上帝與病人同在(詩篇41:3

「耶和華必扶持他在病榻上;他在患病中,祢必給他鋪床。」

  • 上帝不是使病離開才顯得信實,而是在病中陪伴人走過幽谷
  • 「鋪床」是一種非常溫柔的行動,代表上帝的親自照顧。

2. 基督的同理與醫治(希伯來書4:15

「祂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祂沒有犯罪。」

  • 耶穌不只是全能的醫治者,也是受苦的僕人,祂懂人痛苦的身體與靈魂。

3. 苦難中的盼望(羅馬書8:18

「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

  • 苦難不是永遠的結局,上帝的榮耀與更新正在等候我們

🤝 三、如何對生病者進行靈性關懷?

1. 傾聽,不急於安慰

  • 傾聽比勸導更重要。
  • 別急著說:「上帝會醫治你」、「你要有信心」。
  • 可說:
    • 「我知道這真的很難熬。」
    • 「願意分享你的心情嗎?我在這裡聽。」

2. 與他一起禱告,而非替他解釋神學

  • 有些人會問:「上帝為什麼讓我生病?」
    • 這時不要提供「標準答案」。
    • 而是說:「我們不知道答案,但我們可以一起來尋求祂的同在。」

3. 使用詩篇與熟悉的經文作為靈命支撐

  • 詩篇23篇、詩篇121篇、約翰14章、馬太11:28、哥林多後書12都是常用的靈性安慰經文。

4. 建立上帝仍愛他的信心

  • 以溫柔方式提醒:疾病不是上帝的懲罰,你仍是被祂愛的孩子。
  • 透過故事、禱告、經文重建病患的上帝形象與自我形象。

5. 幫助病患與上帝對話

  • 即使對方不想禱告,也可以說:
    • 「我可以為你禱告幾句嗎?」
    • 「你可以對上帝說你真正的感覺,祂會聽的。」

🛠四、關懷技巧與注意事項(特別是探訪時)

原則

實務建議

💬 傾聽大過教導

少說「上帝的旨意」,多說「上帝與你同在」

🙏 禱告可溫柔簡短

根據對方狀態,不強迫他開口

📖 詩篇代禱

可朗讀詩篇作為禱告,如詩篇23121

🕯給予希望

可分享曾經生病但在病中經歷上帝的人見證

💞 提醒他:他仍有價值

即使無法服事、無法工作,也仍是上帝寶貴的兒女


📎 五、靈性關懷引導語句(適合探訪或陪談時使用)

  • 「你最近怎麼樣?我真的想知道,不需要報喜不報憂喔。」
  • 「我來,不是要給你答案,只是想陪你一下。」
  • 「你願意我用詩篇為你禱告嗎?只要幾句就好。」
  • 「你想不想對上帝說些話?即使是『上帝啊,我很痛』也可以。」
  • 「你不是孤單的,我和你一起禱告,上帝也在你身邊。」

六、附錄:靈性關懷經文精選(可列印卡片使用)

主題

經文

簡短提醒

上帝的同在

詩篇23:4

即使行過死蔭幽谷,祂與我同在

疾病中的安慰

詩篇41:3

主親自在病中照顧你

疲憊與負擔

馬太11:28

到主這裡來,祂使你得安息

軟弱中剛強

林後12:9

我的恩典夠你用

永恆的盼望

羅馬8:18

苦楚不能比擬將來的榮耀


🙏 七、結語:在病中,經歷上帝的溫柔

生病的人需要的不只是醫療和關心,更需要一種來自信仰的盼望與陪伴。他們可能會懷疑上帝、覺得失去價值、感到孤單,但靈性關懷正是上帝透過我們,去提醒他們:「你仍被看見、被愛、被記念。」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