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與牧養神學的連結格外深刻且富有溫度。相較於馬太呈現耶穌為天國的君王,馬可突顯耶穌是受苦的僕人,路加則以細膩筆觸描繪一位充滿憐憫、接納、並與邊緣人同行的好牧人。從牧養神學的角度來看,路加福音提供了許多寶貴的典範與原則,特別是在關懷弱勢、重建關係、釋放與醫治、聖靈的引導等面向。
一、耶穌是尋找與拯救的牧人
1. 路加福音的主旨(路19:10)
「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
這句話是耶穌自我使命的總結,也是牧養神學的核心:主動尋找與拯救的愛。真正的牧者不只是等待羊回來,而是積極走出去,尋找迷失的、受傷的、被遺忘的人。
2. 迷羊的比喻(路15:1–7)
耶穌描述那位「撇下九十九隻,去尋找一隻迷羊」的牧人,這強烈顯出祂的愛是個別、主動、堅定不放棄的愛。這挑戰今日教會的牧養:我們是否願意為了一個迷失的人付上代價?
二、牧養的憐憫與包容
路加特別強調耶穌對社會邊緣人(窮人、病人、稅吏、婦女、罪人)的關懷。
1. 憐憫的心腸(路7:11–17)
耶穌在拿因城使寡婦的兒子復活,「看見那寡婦就憐憫她」,這裡的「憐憫」是出自內心深處的情感(希臘文 σπλαγχνίζομαι)。牧養不是功能性的服務,而是出於情感連結與心靈共鳴的陪伴。
2. 路加獨有的比喻:「好撒瑪利亞人」(路10:25–37)
這個比喻挑戰宗教領袖的冷漠,並指出真正的鄰舍是「憐憫他的人」。牧者的角色不是在體制中保持潔淨,而是在破碎中伸出援手。
3. 「浪子回頭」與父的心腸(路15:11–32)
父親跑去擁抱浪子的行動,呈現一種主動的、無條件接納的愛,這是牧養中恢復與和解的核心。我們是照著天父的愛來牧養人,而不是按人的行為分類對待。
三、醫治與釋放的牧養
1. 醫治為牧養的一部分(路4:18–19)
「主的靈在我身上...祂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
這是耶穌的職事宣言,引用以賽亞書61章。真正的牧養不只是教導,也包括醫治創傷、釋放壓制、恢復人與上帝、與人、與自己的關係。
2. 釋放被捆綁的人(路13:10–17)
耶穌在安息日醫治被靈綑綁的婦人,勇敢面對宗教制度的控告。這提醒我們:牧者要有勇氣打破傳統框架,真正地解放那些在宗教或社會體制下受壓制的人。
四、同行與教導:以生命影響生命
1. 馬利亞與馬大(路10:38–42)
在耶穌與兩姐妹的互動中,我們看見耶穌願意進入人的家庭生活中,並溫柔地糾正價值觀。牧養不只是講道,更是進入人們的日常,陪伴他們活出正確的優先次序。
2. 以馬忤斯路上的同行(路24:13–35)
這是路加福音牧養神學的高峰:耶穌沒有直接宣告自己復活,而是陪伴兩位失望的門徒走路、傾聽、解釋經文,最後在擘餅中讓他們眼睛明亮。這是一種隱藏卻深刻的牧養——同行、聆聽、釋經、啟示。
五、聖靈與禱告的牧養生命
路加特別強調耶穌在事奉前後不斷禱告,以及聖靈的充滿和引導(參路3:21–22;4:1;5:16;6:12;9:28–29)。
這提醒牧者:屬靈的牧養需要以禱告為生命動力,並倚靠聖靈的引導而不是人為策略。
總結:路加福音中的牧養神學視角
主題 |
牧養意涵 |
尋找與拯救迷失的人 |
主動、堅持、不放棄的愛 |
憐憫與包容 |
關懷邊緣人,接納破碎者,以父的心腸牧養 |
醫治與釋放 |
全人關懷:釋放靈魂、身體與關係的綑綁 |
生命同行與聆聽 |
不急於教導,而是陪伴與解釋,讓人「心中火熱」 |
聖靈與禱告的力量 |
真實的牧養來自與上帝親密的關係與聖靈的引導 |
路加福音提供了一個極具人性與溫度的牧養藍圖:耶穌不是站在講台上的高人,而是走入群眾、進入家庭、陪伴痛苦者、觸摸罪人、醫治病者、與門徒同行的好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