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6日 星期一

人文基督教 vs. 聖經正統信仰對照表

 

教義面向

人文基督教(Humanistic Christianity

聖經正統信仰(Biblical Christianity

聖經依據

📘 聖經權威

聖經是古代智慧文獻,有啟發性但需重新詮釋

聖經是上帝無誤的啟示,是信仰與生活的最高權威

提後 3:16–17;彼後 1:20–21

😇 人的本質

人本是善的,只是社會或制度有缺陷

人因罪墮落,無法自救,需要恩典

3:10–12、詩 51:5、創 8:21

💔 罪的定義

罪是壓迫或不公平的社會制度;個人罪被淡化或心理化

罪是違背上帝的律法,所有人都犯了罪

3:23;約壹 3:4

救恩方式

靠愛心、善行、社會改革;強調人類自我實現與正義

唯獨恩典、唯獨信心、唯獨基督,藉十字架與復活得救

2:8–9;約 14:6;徒 4:12

💬 對其他宗教

多元包容,認為各宗教都有救恩的成分

唯有基督是道路、真理、生命,除祂外別無拯救

14:6;徒 4:12

🕊上帝的屬性

上帝主要是愛與接納,通常避談聖潔與審判

上帝既是慈愛,也是公義與聖潔的審判者

約壹 4:8;來 12:29;羅 1:18

🧍 性別與家庭

性別流動、性傾向自由,婚姻形式多元皆應接納

上帝創造男女性別,婚姻是一男一女的神聖結合

1:27;創 2:24;羅 1:26–27

🧠 教義角色

教義太僵化、會造成分裂,應該以感受與包容為主

教義是信仰的根基,幫助分辨真理與異端

提前 4:16;猶大書 1:3

🌍 信仰焦點

改變世界、追求平等正義、人類福祉是重點

拯救靈魂、榮耀上帝、順服基督是首要

8:36;林前 10:31;太 28:18–20

🎤 教會功能

提供情緒支持、社群歸屬、社會行動平台

傳福音、造就門徒、敬拜與教導真理

2:42;弗 4:11–14


🔎 總結圖示:

問題

人文基督教的回答

聖經的回答

我是誰?

我是有價值、有潛能的人

我是按上帝形像被造,但因罪墮落的人

我最大需要是什麼?

自我實現與被接納

罪得赦免與重生

福音是什麼?

上帝愛你,希望你活出最好版本的自己

基督為你死,叫你悔改、得生命並服事祂

教會是什麼?

一群一起改變世界、彼此接納的人群

上帝的子民,分別為聖、傳揚真理與福音的群體


📚延伸閱讀建議(推薦資源)

類型

書名/作者

主題

書籍

《另一本福音?》Alisa Childers

辨別當代進步主義神學(Progressive Christianity

書籍

《聖經與社會公義》Tim Keller

如何在真理中實踐社會關懷

文章

John MacArthur,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Jesus

基督的救恩與現代假福音對照

課程

《現代異端辨識》自製教材可提供

教會小組教導用,歡迎索取

 

《人文基督教辨識指南》─ 為現今教會守住純正福音的警戒手冊 ─

  

🧱一、什麼是「人文基督教」?

人文基督教(Humanistic Christianity)是以現代人本主義價值觀為核心、以聖經語言包裝、但實質上否定聖經權威與核心福音真理的一種信仰形式。

它的特點是:

  • 保留「耶穌」、「愛」、「盼望」等字眼,
  • 但重新詮釋「罪」、「審判」、「救恩」、「悔改」等核心教義,
  • 用人權、包容、多元等語言取代上帝的主權、聖潔與真理的絕對性

🧠二、常見語言與思想徵兆(辨識指標)

人文基督教語言

表面意思

背後神學觀

聖經真理對照

「上帝是愛,祂不會審判人。」

上帝的慈愛包容一切

否認上帝的公義與審判

羅馬書 1:18;約翰福音 3:36

「我們都在尋找自己的真理。」

尊重多元選擇

否定客觀真理

約翰福音 14:6;約翰福音 17:17

「最重要的是活出愛與善行。」

道德生活就是信仰

將救恩變成道德表現

以弗所書 2:8–9;提多書 3:5

「所有宗教其實都通往同一位上帝。」

文化融合、和平共存

否定基督的唯一性

使徒行傳 4:12;馬太福音 7:13–14

「我們應該重新詮釋那些落後的經文。」

現代視角解讀聖經

質疑聖經權威與啟示性

提摩太後書 3:16–17


🧨三、背後的核心問題

  1. 用人的價值觀來評斷上帝的話
    將上帝的話語「馴化」,使之符合世俗觀點。
  2. 把信仰變成心理安慰與道德建議
    福音不再是救恩與悔改的呼召,而是「人生指引」。
  3. 用「愛」作為掩護,拒絕講真理
    忽略真理的界限,其實是對人的靈魂不負責任。

📖四、聖經的回應與對照

人文基督教教導

聖經真理

「罪不是重點,愛才是。」

「若不認自己的罪,就是自欺」(約一 1:8

「只要行善,就能得救。」

「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弗 2:9

「耶穌只是和平教師。」

「祂是上帝的兒子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徒 4:12

「上帝不會審判,只會愛。」

「將來審判活人死人」(徒 10:42;來 9:27


🛡五、如何保守自己不被迷惑?

1. 回歸聖經的根基

  • 每日讀經,建立聖經的世界觀。
  • 強調整全福音:創造墮落救贖再來。

2. 建立教義根基

  • 學習系統神學,明白「罪、恩典、救恩、末世、審判」等關鍵概念。

3. 屬靈分辨與守望

  • 查驗講台信息是否「斷章取義」、「只談感動不談真理」。
  • 若教會或講員常出現人文主義傾向,需警醒查證。

4. 與有同樣信仰渴望的屬靈夥伴同行

  • 加入重視聖經真理的小組或團契,彼此提醒與建造。

📂附錄:可自我評估的辨識問卷(簡版)

請誠實面對下列句子,你是否同意?( / 否)

說法

/

我相信所有宗教都有通往真理的部分。


我覺得談罪與審判會讓人不舒服,所以我不常提。


我相信上帝會按每個人自己的方式接納他們。


我覺得只要活出愛的行為,就不需要太多教義與神學。


我更關心社會正義,而非靈魂得救。


👉 如果你在3項以上打勾,你可能已受人文基督教思想影響,值得回到聖經深度查驗。


🎯結語:愛上帝就當守祂的道

「人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愛他不愛我的人就不遵守我的道。」(約翰福音 14:23–24

真正的愛不是放棄真理,而是在真理中活出愛。讓我們警醒,謹慎保守上帝所託付的純正福音。

 

人文基督教與白左思潮的關係

  

「人文基督教」(Humanistic Christianity)與「白左思潮」之間確實存在高度交集與互相影響的關係。以下我會從定義、歷史背景、神學取向、與聖經信仰的張力四方面,分析這兩者的關聯。


📌一、什麼是「人文基督教」?

人文基督教是指一種強調人性、理性、道德、自由與包容的基督教形式,通常具有以下特徵:

  • 以「人」為中心:重視人的尊嚴與價值,淡化原罪與審判。
  • 倫理高於神學:認為「愛人」比「敬畏上帝的命令」更重要。
  • 社會福音導向:強調解決貧窮、不平等、壓迫等社會問題。
  • 相對主義傾向:拒絕絕對真理與唯一救恩,傾向多元宗教共存。
  • 去超自然化:有些甚至質疑耶穌神性、復活、聖經無誤性等核心教義。

👉人文基督教雖保留「耶穌」的名稱和語言,但實質上已大幅淡化或重構了聖經信仰。


📌二、「人文基督教」與「白左思潮」的交集

面向

人文基督教

白左思潮

相通之處

核心價值

以人為本、普世愛、道德自主

多元包容、人權至上、自我認同

重視個人自由與價值,反對絕對權威

對宗教

接納所有宗教可通向上帝

把宗教視為私領域事務

抗拒「排他性」信仰,如耶穌是唯一救主

對性別與婚姻

支持同性婚姻與性別多元

推動LGBTQ+合法權利與文化主流化

解構聖經中關於性別與家庭的設計

對社會議題

重視社會正義,支持進步政策

推動環保、女權、墮胎權、移民自由等

將信仰實踐視為社會改革行動

對真理與救恩

否定「唯獨基督」,強調愛與接納就是救恩

否定絕對真理,追求多元並存

拒絕罪與審判的神學語言


三、神學上的偏差與危機

人文基督教與白左思潮的結合,導致下列幾個對聖經信仰的嚴重衝擊

1. 削弱基督的救恩獨特性

📖「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着得救。」(使徒行傳 4:12

人文基督教不再強調「唯獨基督」,而是視耶穌為一位道德教師、和平模範,這是對福音本質的扭曲。


2. 否認罪與審判

📖「我們若說自己無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們心裡了。」(約翰一書 1:8

「罪」這個詞在白左與人文基督教語境中幾乎被視為冒犯,取而代之的是心理健康、自我實現與道德努力。


3. 將信仰工具化為社會運動

📖「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馬可福音 8:36

當福音被簡化為政治議程或人權活動,上帝對人靈魂的關切與永恆命運就被邊緣化。


🎯四、我們該如何回應?

  1. 辨明假冒福音與真正福音的分別(加拉太書1:6–9
  2. 回到聖經的啟示權威,而非人本思潮(提摩太後書3:16
  3. 以真理為根,以愛心為路(以弗所書4:15
  4. 裝備下一代能分辨時代的聲音,不被「披著耶穌名義的人文主義」迷惑。

總結一句話:

人文基督教是白左思潮進入教會的橋樑,而聖經真理則是我們抵擋這股潮流的防線。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