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9日 星期四

耶穌受難日的經文


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16

唯有基督在我們還做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馬書58

因基督也曾一次為罪受苦,就是義的代替不義的,為要引我們到上帝面前。按著肉體說,他被治死;按著靈性說,他復活了。--彼得前書318

因我們還軟弱的時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為罪人死。為義人死是少有的,為仁人死或者有敢做的; 唯有基督在我們還做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 現在我們既靠著他的血稱義,就更要藉著他免去上帝的憤怒。 因為我們做仇敵的時候,且藉著上帝兒子的死得與上帝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因他的生得救了。 --羅馬書56-10

他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因他受的鞭傷,你們便得了醫治。--彼得前書224

他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他被藐視,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樣,我們也不尊重他。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我們卻以為他受責罰,被上帝擊打苦待了。哪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以賽亞書533-5


為什麼耶穌受難日「美好」?


發生在耶穌受難日(Good Friday,直譯為「美好的週五」)的十字架事件可怕得難以想像。那麼,為什麼我們稱這一天為「美好的週五」?對基督徒來說,耶穌受難日之所以美好,那是因為透過基督的死,上帝親自拯救了這個世界,脫離罪惡和死亡,正如聖經中所因應許的(哥林多前書153節)。

基督卑微的死亡極為重要,因為沒有耶穌的死,就沒有饒恕和永生的盼望。罪自從墮落以來控制著整個人類,把上帝和所有人分開,無論是現在還是永恆都是如此。

但是,當基督死在十字架上,他為我們的罪獻上了最後的完全的祭物,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正如聖經說:「上帝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哥林多後書521節)。耶穌以死扼制了撒旦的命運。正是透過耶穌的死,他「特要藉著死敗壞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希伯來書214節)。

今天,那些相信基督的人不用懼怕死亡,因為耶穌打敗了轄制我們的勢力。耶穌對那些跟隨他的人應許了永生,這可以在約翰福音1125節中找到,「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

受難——耶穌的死與被釘十字架


    根據福音書記載,耶穌被羅馬總督彼拉多定罪。雖然當局稱他是無辜的,但耶穌基督仍被殘酷地鞭打,然後戴上荊棘冠冕,最後死去。

    耶穌被鞭打後,被迫背著十字架走到各各他山上的刑場。

    耶穌走到各各他後,被釘在十字架上,旁邊還有兩個強盜,這種死刑通常是留給最危險的重犯。

    耶穌雖然被釘在十字架上,但他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路加福音2334節)

    他在仇敵手中忍受痛苦時說了這些話,是要應驗先知的話,他「為罪犯代求」(以賽亞書5312節)。

    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最後幾個小時,黑暗降臨全地。耶穌死前說了這樣的話,「以利,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意思是說,「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你為什麼離棄我?」(馬太福音2746節)

 基督死後,他的身體從十字架上取下來,安放在捐贈的墳墓裡,按照當地的風俗埋葬。

復活節 Easter Sunday(星期日)


    「基督照聖經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聖經所說,第三天復活了。並且顯給磯怯看,然後顯給十二使徒看;後來一時顯給五百多弟兄看……以後顯給雅各看;再顯給眾使徒看,未了也顯給我看。」

    主耶穌的復活使得這些懷疑的信徒,不再質疑;膽小的信徒,充滿勇氣。如果只有死亡,耶穌只不過如同孔子、釋迦牟尼、莫罕默德一般的偉人罷了。耶穌的復活,使我們知道祂就是「生命」的主,「死亡」不能拘禁他。

  John Irving 說「任何人都可以對耶穌的降生很有感受,聖誕節的時候,連傻子也覺得自己好像是基督徒。但是復活節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不相信復活,你就不是一個基督徒。」

  有些國家的習俗,復活節當天教堂從早到晚要以短暫間隔來持續的敲鐘,提醒信友這是一年最偉大的日子。

第十二世紀時,節慶中加入雞蛋,此蛋多塗以紅色,也有繪成彩色。蛋的原始象徵意義是為「春天新生命的開始」。基督徒則用來像徵「耶穌復活、走出石墓」。

    除了雞蛋外,還有麵包,象徵耶穌是「永生的活糧」。麵包上繪有耶穌基督的字樣、或十字架、或羔羊的圖樣。

    至於復活節兔子,相傳是來自德國。因為兔子很會繁殖,用來像徵豐富的生命力。不過復活節用兔子慶祝,離我們基督教節慶意義太遠。這有點像聖誕節有些教會佈置聖誕老公公一樣,純粹是為了小孩子好玩罷了。

  希望你今年這一週過得與往年不同,在聖週的禮儀慶祝中,同遊耶穌之旅。重新再次深刻體驗主耶穌的一生。


受難日 Good Friday(星期五晚崇拜)


  最後晚餐, 「他們喫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福,就擘開,遞給門徒,說:你們拿著喫,這是我的身體;又拿起杯來,祝謝了,遞給他們,說:你們都喝這個;因為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使罪得赦。但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國裡同你們喝新的那日子。」(聖經馬太福音 26 26-29 節)

  耶穌以一個王的身份被眾人迎接入城,站在榮耀的最頂點。就在歡樂的晚宴時,猶太悄悄離去,出賣耶穌。接著就是審判、被釘十字架。門徒四散,躲得躲、逃的逃。聖經說「門徒所在的地方,因怕猶大人,門都關了。」

  「受難日」的崇拜就是紀念耶穌的「死」。通常這天,信徒身著深色服裝、言容肅穆。教會崇拜時,會朗讀「受苦僕人」經文,來說明他本該不死,他實是為我們眾人而死。每個信徒聽到下面這段經文,莫不掉淚!

  「他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他被藐視,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樣;我們也不尊重他。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我們卻以為他受責罰,被神擊打苦待了。哪知他為我們的過犯辛偣,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他被欺壓,在受苦的時候卻不開口(或譯:他受欺壓,卻自卑不開口);他像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他也是這樣不開口。因受欺壓和審判,他被奪去,至於他同世的人,誰想他受鞭打、從活之地被翦除,是因我百姓的罪過呢﹖他雖然未行強暴,口中也沒有詭詐,人還使他與惡人同埋;誰知死的時候與財主同葬。耶和華卻定意(或譯:喜悅)將他壓傷,使他受痛苦。耶和華以他為贖罪祭(譯:他獻本身為贖罪祭)。」(以賽亞書)

2018年3月7日 星期三

靈恩運動的特徵

    靈恩運動是一個相當複雜及頗具爭論性的運動,原因這運動在思想上隨著時間的過去而有變化,不同的領導人也有不同的看法。歸納著名第三波領袖,韋拿(Peter Wagner)及著名福音派神學家巴刻(J.I. Packer)的定義,有以下的主要特徵:

一.認為新約中的事奉恩賜和屬靈經歷都未停止,今日信徒同樣可以期望並追求得著的。


二.認為可追求的新約經歷包括有靈洗(2:1-4;8:14-17;10:44-46;11:15-17;19:1-6)、說方言(指一些地方言語的聲音(glossolalia,例如某些民族的土話,不是未學過的語言。)(又有靈恩派的人士說這些「方言」/「舌音」是天使的話)、翻方言、說預言、行神蹟、趕鬼,知識言語。


三.注重個人在禱告中多運用方言/舌音。


四.強調教會生活的中心是敬拜,並且在敬拜中鼓勵會眾唱靈歌(指使用簡單而重複字句的短詩)。在敬拜中也用身體言語表達讚美和禱告,例如:舉手、搖擺身體、跳舞,甚至仆倒地上等身體活動,加深個人的情感/情緒來敬拜。在唱短詩時,常以新型樂器,例如電子吉他、鑼鼓作伴奏。



. 在講道中時常強調預言、講說異象和異夢。也要求會眾開放自己,等待神透過預言、異象和異夢的引導。


六.追求神蹟奇事,特別是神醫,聚會後按手為心靈軟弱者禱告醫治。


七.著重內在的心靈醫治,幫助他們「想像」基督,透過輔導和祈禱解決心靈問題及尋求釋放。


八.認為許多疾病和精神困擾是邪靈的工作,應該為他們趕鬼。


九.強調教會生活和事奉應常保持彈性,使聖靈能自由運行,改變教會或事奉方向。


十.委身於積極的傳福音工作。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