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翁婿相處之道
在人類進化的生存過程中,相對於男性,女性的身體結構較為弱小,因而女性往往需要透過愛她的男性提供的保護,才能與環境爭生存,一個女性自出生到婚前最大的保護者是她的父親,結婚之後,則需要仰賴她的丈夫,所以如果在婚後,她的丈夫不能提供她衣食的滿足,那她的生存將受到莫大的威脅,這個議題一直是新娘的父親與女婿之間最敏感的焦點。
雖然在現今的時代,女性也能依賴自己的能力生存,但是全球百分之八十的資源仍舊是掌握在男性的手中,女性不論在心理或生理層面上,都仍渴望得到男性伴侶的愛護與照顧。
所以岳父和女婿之間的緊張關係,仍是或多或少存在的,為了要消除此緊張的關係,最基本的要件是女婿能夠表現出,他是能盡心盡力的接棒照顧他岳父的女兒,讓岳父百分之百的放心,將女兒交在他的手上,當然雙方彼此對照顧得當與否的標準不一,而出現了裂痕的例子,也委實不少,因而岳父與女婿在結為親家之前,即應努力的做溝通與了解,在結為親家之後,岳父如果能夠以長者的身分提攜女婿,促使女兒和女婿之間的感情更圓滿,那他將能夠真的"很放心"。
二、與兒媳相處之道
婆媳之間的人際關係,實繫乎第三代基因是否能成功的延續。人類在宇宙間是爭生存的,然而在爭生存之道,除了爭個人生命的生存之外,另外最重要的是爭基因的再延續,而作一個婆婆的第三代基因是否能成功延續,是必須要依賴兒子與結合的女性,是否能和諧的合作而決定。
如果她的兒子無法和她的媳婦經營和諧的婚姻,那就表示她的孫子無法在一個溫暖的窩長大,也因而有可能失掉生存的依據,如此這位婆婆第三代基因的延續,就會徹底的失敗,所以依人類生存的法則而言,作一個婆婆的,除了極力的協助兒子與媳婦維繫最佳的婚姻狀態之外,她實在沒有其它的選擇。
人類的小孩在所有的生物體當中是最難撫育的下一代,必須要十七、八年的時間,才能再繁衍下一個世代,因而必須要靠這對結合的男女,能長時間的盡最大的努力維繫愛的能量,以撫育後代。
為此,人類創造了婚姻的制度,希望能藉著社會整體的力量,來共同支持與幫助這對男女維繫一個和諧的關係,以完成人類基因繁殖的使命,所以當一男一女在婚姻的律法之下結為夫妻時,所有社會的其他份子都必須共同來協助這對男女組織一個強壯的家庭,而不可隨意破壞他們的婚姻關係。
但是在中國社會與其他若干的文化下,卻常出現最理所當然幫助這對男女建構一個幸福婚姻的婆婆和媳婦產生了世代戰爭,在現今的台灣社會下,婆媳之間的問題仍舊高居造成離婚因素的第四大原因,這的確是爭基因生存之道的迷思,以下幾點是值得現今的婆媳來一起思考的:
迷思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幾乎絕大多數的婚姻結合,都是以經濟為主體的,也就是兩個家族為了經濟的利益結為親家,而不是以愛為基礎的男女結合,因而當這一男一女結為夫妻時,妻子並不一定會為丈夫所愛,卻又必須三從四德的服侍丈夫與公婆,等到兒子長大時,那種長期缺乏愛情滋潤的婦女,在潛意識之下,有時會把兒子當成小情人般的對待,她會將所有的感情注入在兒子身上,因而當兒子論婚嫁時,她已開始隱約的充滿了不安與忌妒,在婚後就理所當然的將媳婦當成最不堪的情敵,百般的為難媳婦,而導致了永無止境的婆媳戰爭,讓家庭失和、孫子人格受損,也形成了在中國文化上不堪的一段人文歷史。
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人類的婚姻是建構在以愛為基礎的核心家庭,所以婆媳的戰爭已逐漸在消弭當中,然而仍舊有為數不少的婚姻,使得婦女無法得到正常的甜蜜婚姻感情,因而也很容易跌入上面所敘述的迷思當中,當兒子長大時,很想在感情上大量的依賴兒子,而延伸出和媳婦對立的情緒,這是很值得即將或者是已經當婆婆的婦女作思考,是否妳有這些迷思的情緒。
迷思2
女性的互相歧視。在工業革命時代之前,中國的女性是必須要絕對的依賴男性去外面覓食才能生存,因而造成男尊女卑的社會,女人是生兒育女的工具,除此之外,女人別無其他價值,因而在如此長時間的歷史過程上,會導致女性自憐與自我歧視的心理情結。
所以當一個外來的女性要進入到婆婆的家庭當中時,婆婆也很容易產生歧視這位年輕的女性的心理,認為她跟我一樣是不值錢的(和男性比較起來),她只配來服侍我的兒子,如果服侍不好的話,這位婆婆會出現憤怒與不滿的情緒,而不是把媳婦當成一個和她兒子平等的個體。
當一個人輕視另一個人時,就很容易失掉了尊敬與包容的心,之間的關係也就會被扭曲了,工業革命之後,女性有受教育的權利,也因而創造了女性有機會掌握生存資源的空間,男女平等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所以男尊女卑的文化再也不存在,然而尚有一些女性在潛意識層面上,仍掙脫不了時代的改變,而存有女性是不如男性的迷思,而進而將這個迷思破壞了婆媳之間的關係。
迷思3
利益的爭奪。在人類生存的進化過程中,擁有越多利益的人,表示他的生存空間更大更廣,因而人類必須要透過利益的爭奪來確保生命的生存,婚姻雖是一男一女的結合,但是背後常常隱藏著利益的爭奪,在中國的婚姻體制之下是女性嫁入男方的家庭當中,而這個即將結婚的兒子,對婆婆而言,其實是代表著一個利益。
年輕時她依賴著她的丈夫維繫生存,但年老時,兒子代表的是利益的來源,因而這位即將進門的媳婦,在婆婆的潛意識下,她會是一個和她分享利益的競爭者,所以婆婆會隱藏著敵視與監控的情緒,這個情緒常會流露在相處的關係上面,而破壞了婆媳之間應有的信任與接納的關係。
雖然現在的家庭是一夫一妻的核心家庭,外圍者都不能介入這個家庭的任何運作,然而我們仍舊常會有所聞婆婆會介入與干涉這個家庭的經濟與利益,而破壞了兒子與媳婦的和諧關係,事實上唯有這對夫妻關係越諧和,他們才能創造出更多的利益,利益的剩餘自然能回饋給婆婆。
結論
為了自己第三代基因能成功的的延續下去,作婆婆的除了盡心盡力的協助兒子與媳婦的感情和諧之外,實無其它的選擇,然而婆媳之間的關係在此核心的生存邏輯架構之下,實有很多的方法與技巧,創造出最圓滿的婆媳關係,但這些方法與技巧都必須要建立在一個很重要的認知之下,那就是這個圓滿的關係,是必須要靠婆婆與媳婦雙方用最大的努力去賺來的,因為婆媳其實是由兩個陌生的個體靠著婚姻的聯合而產生的關係,也就表示這兩個個體其實是沒有任何的血緣關係。
以人類的人際關係而言,除基因血緣關係之外,其它的關係都必須要透過雙方的個體,用最誠懇的方式才能營造出來,也就是這兩個個體的關係是必須要用”賺”來的,而不是理所當然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