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5日 星期三

婚後的家庭倫理

 

一、翁婿之道

孩子長大要結婚,這是父母共同的期望;可是,當孩子結婚了,卻發生很多不愉快的事;除了常聽見的婆媳之外,也有翁婿的問題。本文就是針對岳父與女婿的相處之道,互相勉勵,因我們要建立祥和幸福的家庭,就是要敬畏上帝,遵行上帝的道。

其實,要建立美好翁婿關係,要從女兒婚前開始。父母因為很關心女兒,甚至願付出生命,所以,若不謹慎,對女兒的對象就會介入干涉太深,也因介入干涉,就是用人意血氣;關心本是好,但如果人意重,可能會造成反效果。既是敬畏上帝,遵行上帝道,血氣人意就要抽離。

畢竟,人沒有十全十美,何況,未來的女婿、女兒都還年輕;但不可因年輕,就過度干涉,因他們長大了,所以才能結婚,若他們不能為自己的婚姻負責,怎能結婚呢?如果女兒的感情已付出很深,無法改變,只要合乎真理的原則,父母該樂觀其成;若認為未來的女婿不合我意,也許是客觀明顯的條件,也許只是主觀感覺,就大大干涉;女兒的感情真如我願,沒有了;女兒卻受了很大的傷害,未來可能很不好。女兒若堅持到底,父母讓步了,但因曾衝突很大,會留下陰影,影響未來的翁婿關係。

無論如何,女兒結婚了,父母都希望她的婚姻能幸福,進而也能有良好的翁婿關係,在此提出幾點意見,作為父母、女兒、女婿的勉勵:

1.父母待女兒

女兒雖然嫁出去了,還是女兒;古人有嫁出去的女兒如潑出去的水。其實,女兒雖然嫁出去,只是彼此關係的型態改變,內在親情的本質仍是不變的。父母一定希望女兒的婚姻幸福,雖不能在一起,但聽到女兒在另一方過著幸福的日子,有丈夫的疼惜,父母一定很安慰。

但是,現今的世代婚姻的問題很嚴重,藉著父母對女兒婚姻的關心,題醒女兒要敬畏遵行上帝的道,作妻子的要順服自己的丈夫。萬一不小心,難免有磨擦的時候,要學習靠主行道,有主的愛即時化解磨擦。

當女兒女婿不愉快時,常聽到父母因為疼愛女兒,就站在女兒這邊,然後數落女婿,結果,於事無補,可能造成更大裂痕。可以責備女兒,畢竟女兒的成長已習慣了父母的指責,彼此的關係很容易修補;不可責備女婿,畢竟你對他的了解有限,萬一出現了翁婿的裂痕,要修補可能就不容易。

2.女兒對待父母

女兒雖嫁為人妻,離開父母;畢竟父母還是父母,以前是依賴父母,現在要反哺奉養父母。

以斯帖雖貴為王后,聖經說:「以斯帖照著末底改所囑咐的,……因為以斯帖尊末底改的命,如撫養她的時候一樣。」(帖二20)末底改是以斯帖的養父,她出嫁為王后,仍能遵養父的命;何況親生的父親,豈不更當遵命。雖然科技日新月異,父母趕不上科技的變化,與女兒在科技新知有明顯的落差;但是人生寶貴的經驗,並不是科技新知可以急速獲,須要時間與環境,尤其在婚姻的經營上,須要長輩寶貴經驗的傳承,所以,為人女兒的,雖然出嫁了,仍要遵從父母寶貴的叮寧。

這也顯示孩提時代的親子關係,是可以延續到孩子長大婚後的親情關係,也透過這種親情關係,才能建立美好的翁婿關係。試想:沒有良好的父女親情關係,怎會有美好的翁婿關係;女兒與女婿的夫妻關係不好,翁婿的關係又怎麼會好呢?所以,父母透過對女兒婚姻的關心,繼續維繫彼此的親情。

3.岳父母對待女婿

雖然父女的親情及女兒的婚姻會影響翁婿的關係,身為岳父母的,也有直接面對女婿的課題。

(1)要有感恩的心

女兒長大了,須要找到歸宿,這是父母無法取代的;而今,就是有這位賢女婿來照顧女兒,使父母可以放心,所以,身為岳父母的,應該因為有這位賢女婿而感恩。

 

 

 

 

(2)要有憐恤的心

女兒雖然長大結婚了,畢竟還是有很多不足之處,父母憐恤之心不變,使她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女婿自不例外,他雖願意照顧女兒,畢竟還是經驗不足,必會有缺失,同樣須要岳父母的憐恤;因為女婿是「半子」,就是半個兒子,甚至要進一步看成兒子。岳父母就是要以憐恤心服事自己兒子的心來對待女婿(瑪三17),若能如此,翁婿關係必能美好。

4.女婿對待岳父母

也許婚前岳父母曾有意見,為了幸福的婚姻,既已結婚,為人女婿,當盡本分,建立翁婿的關係。

(1)要有感恩的心

想到妻子今日能成為賢內助,幫助丈夫;在她成長的過程中,就是因為有岳父母辛苦養育,才會有今天的妻子,所以,對岳父母的感恩本是理所當然的。

(2)要有孝敬的心

夫妻成為一體,就是不分彼此;女兒要孝敬父母,女婿要孝敬岳父母也是應該的。

只因是岳父母就該孝敬,沒有其他的理由;絕不可因他的年紀大了,身體行動總總不便就藐視他,箴言說:「你母親老了,也不可藐視他。」(箴二十三22

有時一起生活,因行動不便或生活習慣不同,影響了工作或生活作息,有寶貴的意見可由妻子轉述,因父女長期培養的默契,不是短期可以建立,所以,女婿不要對岳父直接表達意見。

雖然岳父母年紀大,行動不便,卻有人生寶貴的經驗,那是智慧的結晶,女婿若會孝敬,相信岳父一定會傳授;更現實的問題,他手頭若有資金,也會無保留的傳送(當然,對岳父母或父母的孝敬不是為了遺產,那只是附屬品)。

 

 

 

結語

以前,兒女眾多,交通不便,女兒嫁出去要再連絡有困難,所以,女兒嫁出去就是別人的,反正身邊還留有兒子;現今,少子化的世代,要有兒子不容易,資訊交通方便,如果辛苦養大的女兒嫁出去就是別人的,很不合理。

環境變,觀念變,道理卻是不變;女兒長大結婚,不只仍然可以維持親情,還多個「半子」。而這過程,大家要敬畏上帝,遵行上帝道,相信上帝必給我們聰明,讓我們知道在變動的環境各人如何盡自己的本分。而各人也只是盡本分而已,會有何結果也很難預料,所以,還須要將這一切帶到主耶穌的面前,禱告求主憐憫看顧,加添智慧力量,相信主恩夠用,就會看到女兒的婚姻幸福,品嚐甜美的翁婿關係。如果沒有預期的理想,只要盡了本分,無愧於心,至少可以坦然到主耶穌面前,尋求主耶穌要我們學習的特別功課。

二、與兒媳相處之道

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恐怕他們失了志氣。(西三21

吃的鹽比你吃的飯多,走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長,這句話在當今社會,做長輩的,是不能隨便講的。

早年農業社會隨著年紀增長,生活歷練越多,累積的常識及財富越豐富,在家裡發言的分量也隨之增加,所以能跟晚輩講那些話。如今因為資訊的發達,正是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的時代。

所謂經一事長一智,現今社會若發生了一件輿論大加探討的事,經過學者專家不同角度的分析評論後,可以因那件事讓我們增了好幾智。

現代人常埋怨道德倫理的淪喪,長輩在晚輩心目中的地位降低,甚至在家庭裡,講話最有份量的,竟然是賺錢最多的人,尤其是家計的關鍵人物。這不是現在晚輩比以前更不孝,乃是時空變遷後,長輩們觀念沒隨著改變,仍然存著孩子是我的,我愛怎樣就怎樣的觀念,讓晚輩感受不到被尊重,而能讓晚輩尊重愛戴的,大多是能尊重晚輩的人。

舊約裏說到管教孩子:不忍用杖打兒子的,是恨惡他;疼愛兒子的,隨時管教。(箴十三24);不可不管教孩童;你用杖打他,他必不至於死(箴二十三13)。

市面上親子教育的書汗牛充棟,大多僅止於孩子小時候如何教育,但長大之後,卻不知如何與之相處,尤其孩子結婚之後更是,因此公婆兒媳之間的戲碼永遠上演著。

為何兩個青年在教會或社會都是人人稱讚的人,結婚住在一起後,就會有問題。我們僅就從聖經的觀點來探討,問題出在哪裡?

經云: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聯合(創二24)。

當結婚那天開始,人就要脫離父母的照顧,另組成新的家庭。兒子不再是單屬於你的,媳婦更不是單屬於你的,女兒不是單屬於你的,女婿雖是半子,也不是單屬於你的(林前七4)。除非他犯了錯,我們可以長輩的立場勸他,或平常生活上的關懷外,對於他們的生活都不宜干涉,除非他們主動來跟我們請益。

離開父母就是要他們能夠獨立自主,新人互相能照顧對方,如果我們認為兒媳還不懂事,所以要去關心甚至干涉他們的生活,那更是不應該,因為我們沒有在婚前就將他們教好,等到結婚後再來教導已經有點慢,這就是衝突的來源。如果認為自己還沒教好兒女,讓他們還無法獨立自主的話,就不應該讓他們結婚,這是父母的失職,會害了他們,但這也是父母介入他們生活的藉口和理由。

舊約裏面教導我們要用杖打孩童(箴十三24;二十三13),保羅在新約裡有很現代、很新的觀念跟做法(弗六4;西四21)。父母為何會惹兒女的氣,因為我們把他們當作是自己的,可以隨心所欲,一直到長大成人;結婚後,仍然是這種根深柢固的思維。

我們常將文化當作真理來教導,從聖經角度來看,跟自己最親近的人應該是配偶,甚至丈夫可以為妻子捨命(弗五25)。父母親如果跟自己的太太有衝突,傳統上做丈夫的都會要太太忍讓,但身為父母的,也不要得意,因為事情的原委不一定是父母親做對,而是做兒子的無奈,做太太的一定內心不服,累積久了就爆發。

所以,不管傳統怎麼做,聖經的教導才是我們的依據。

尤其對媳婦的尊重,也勿要兒子選邊站,對於媳婦我們要有正確觀念,她不是我們從小扶養長大的,我們沒有在她身上付出任何的時間與金錢,豈能在媳婦進門後,就要求她必須洗全家人的衣服,煮給全家人吃,服侍全家人的生活等等。當然她自己樂意做,上帝自然會祝福她,她並沒有欠我們家甚麼。如果我們口口聲聲說要將她當女兒看待,但做法卻是不同,例如:女兒在家,假日睡得很晚起床,我們會體諒她上班很累讓她多睡一點,如果是媳婦睡很晚起床,我們可能會有微詞,這些都會看在媳婦眼裡,最該早起做早餐的應該是女兒或兒子才對,而不是媳婦,因為女兒或兒子從小享受過家庭的照顧,理當回饋原生家庭才是。

以上所說的並非要晚輩放棄傳統的做法,乃是要做晚輩的努力扮演好該有的角色。重要的是,為人父母要拋棄傳統文化中不正確的觀念,孩子長大尤其成家後,更不該干涉晚輩的家庭生活,而是要用尊重的態度與之相處。

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創二24-25;弗五31)。

離開父母之意,乃在父母面前,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如此;夫妻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因此;青年人婚後生活,若遇困難瓶頸時,可以主動尋求父母意見,但不可只聽父母意見,同時應該顧慮配偶的想法,這樣夫妻才是真正的成為一體。

沒有留言: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