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養神學與教義」是一個極具深度與實踐意義的主題,它連結了信仰的理論根基(教義)與教會實際的牧養行動(牧養神學),不僅關乎我們如何「理解」信仰,更關乎我們如何「活出」信仰。
一、什麼是「牧養神學」?
牧養神學(Pastoral Theology)是一門反思教會牧養實踐與神學原則之間關係的學科。它不是單純的「做法」,而是探討「為什麼這樣牧養」的神學基礎。
牧養神學的核心特色:
- 根植於聖經,回應人心靈與群體的需要。
- 重視牧者的生命與教會的處境。
- 關注關係(牧者與信徒、信徒與神、教會與社會)的神學意義。
- 以「道成肉身」的神學精神來回應具體的生活處境。
二、什麼是「教義」?
教義(Doctrine)是教會在歷史中對上帝、救恩、人、教會、末世等基本信仰的系統整理。
教義不是抽象的知識,而是信仰生命的根基,是「教會所信」與「信徒如何活出信仰」之間的橋樑。
常見的核心教義如:
- 三一上帝論(上帝是三而一)
- 基督論(耶穌的神人二性)
- 救恩論(因信稱義)
- 教會論(教會的本質與使命)
- 聖靈論(聖靈的工作與恩賜)
三、「牧養神學與教義」之間的關係
1. 教義是牧養的基礎
- 沒有穩固教義的牧養,容易成為人本或情緒導向。
- 例如:若沒有正確的基督論,安慰悲傷者時可能忽略耶穌的完全人性與祂的復活盼望。
2. 牧養是教義的實踐與驗證
- 教義不能只停留在課堂或信仰宣言中,必須在生命關係中被實踐。
- 例如:三一論不只是抽象神學,乃是在關係中顯明愛的本質——這引導教會建立合一而非控制的關係。
3. 牧養神學挑戰教義的應用與詮釋
- 在痛苦、懷疑、家庭破碎等情境中,傳統教義如何說話?如何避免只是理論性的回答?
- 牧養神學要求我們以「受苦的基督」重新理解救恩與同理。
四、實際應用:在教會中如何結合牧養與教義?
✅ 講道:
不只傳講真理,更要進入會眾的處境與心靈。
**例子:**講「救恩論」時,除了說明因信稱義,也談到信徒對自我價值的掙扎,以及上帝如何在基督裡接納我們。
✅ 關懷:
探病或陪伴哀傷者時,不只是陪伴,還能帶出「受苦神學」、「復活盼望」、「榮耀中等待的盼望」等信仰信息。
✅ 教導門訓:
裝備信徒不只是學會查經技巧,更是建立以福音為核心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從教義中活出門徒的生命。
五、在神學教育中的重要性(以玉山神學院為例)
玉山神學院致力於培養不僅「知道神學」的學生,更是「活出神學」的牧者與信徒領袖。
- 學生需要學會如何將神學用於現實生活與牧會挑戰中。
- 教義課不是單單記憶條文,而是學會怎樣在輔導、講道、牧養危機中「帶出」這些教義的力量。
🎯 小結
教義 |
牧養神學 |
建立信仰的根基 |
活出信仰的樣式 |
回應「我們信什麼」 |
回應「我們怎麼活」 |
守護正統 |
傳遞憐憫與盼望 |
以聖經為源頭 |
以人的處境為導向 |
📖 提摩太後書 4:2:「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