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道(Evangelism)」與「宣教(Mission)」在基督教中常被交替使用,但其實兩者有密切關聯又有所區別。下面我們從聖經基礎、神學定義、歷史發展與實踐層面來釐清這兩個詞的異同。
一、定義區別
1. 佈道(Evangelism)
- 核心意義:將耶穌基督的福音向未信者清楚傳講,使人悔改信主,得救進入上帝的國度。
- 重點對象:未信者
- 目標結果:悔改與信心(conversion)
2. 宣教(Mission)
- 核心意義:「受差遣」去完成上帝交付的使命。範圍廣泛,包括佈道、建立教會、門徒訓練、文化轉化、社會關懷等。
- 重點對象:跨文化、跨民族、跨疆界的「萬民」
- 目標結果:建立基督的國度與教會的普世性,使萬民作主門徒(太28:19)
二、聖經基礎
佈道的聖經基礎:
- 可16:15:「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
- 羅10:14:「若沒有傳道的,怎能聽見呢?」
宣教的聖經基礎:
- 太28:19-20(大使命):「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
- 徒1:8:「你們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
三、歷史與神學脈絡
馬丁路德:
- 重視「信心來自於聽道」,佈道為教會中心職責。
- 對宣教較少直接討論,因為其背景仍以歐洲教會為主。
加爾文:
- 強調上帝「差遣」的觀念,認為教會本身就是被差派的群體。
- 認為福音應傳遍萬民,但實際重點仍在歐洲教會改革與教義純正。
現代神學(20世紀以來):
- 宣教神學逐漸認識到:「教會的本質即是宣教的」(Missio Dei)——教會是被差入世界的器皿。
- 佈道成為宣教行動中的一環。
四、實踐層面的差異
分類 |
佈道(Evangelism) |
宣教(Mission) |
對象 |
個人、當地未信者 |
跨文化、外邦、全地 |
地理範圍 |
本地、鄰近區域 |
海外、外族群 |
重點 |
傳講耶穌基督救恩的福音 |
建立教會、門徒訓練、社會更新 |
方式 |
語言見證、講道 |
跨文化適應、植堂、教育、醫療等 |
任務性質 |
一時性或階段性 |
長期、持續的差派與承諾 |
五、結合:佈道是宣教的核心
宣教包含佈道,但不限於佈道。佈道是宣教的心臟,若缺乏傳講福音、帶人信主的行動,宣教就失去了方向。反過來說,佈道若缺乏長期跟進、門徒訓練與教會建立,也容易流於表面。
六、今日教會的挑戰與實踐
- 在後現代與世俗化的社會中,佈道越來越需要生活見證與文化對話。
- 宣教則面對更多政治、文化、語言、身份的挑戰,仍須以「道成肉身」的方式進入人群之中。
結語
👉 簡單來說:
- 佈道是宣教的一部分。
- 宣教是教會的整體性差派生活。
- 所有的基督徒都蒙召佈道,也應為宣教參與、禱告、奉獻、差派與前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