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6日 星期五

崇拜認同世界


崇拜認同世界,是指著自然的創造而言,有幾點可證明這是真確的。

首先,崇拜在特定的空間和時間進行。崇拜的最中心處蘊藏著一個反論(paradox)。這個既是短暫,又屬永恆的反論怎樣解釋呢?崇 拜碰到永恆、超越、屬天的境界;在崇拜的過程中我們如同使徒約翰,同是暫時被提升到天上與永活的天使天軍一同敬拜,與他們一起誣歌讚美。但這些事都在肉身 發生,我們都在世上,在 上帝施行拯救的舞台裡,正如上帝進入歷史的空間去完成拯救,而仍然在天上,信徒也得以進入屬天境界敬拜上帝,而仍然留在世間。

第二,崇拜是以有形有體的方式進行,是人在敬拜。我們依照一定程序或禮儀敬拜,我們的感官、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都在活動,對我們所作的都有反應。

第三,崇拜是一頓筵席(「主餐」是恰當的形容詞)。這筵席是以說話和行動構成的意象,是人與上帝之間關係的符號。再者,這筵席也表示受造之物對上帝的依賴,為著肉身的供應,人類感謝上帝,也表明參與敬拜的信徒對物質世界的正面關係和態度。對於世俗如吃喝、高超如吃喝的屬靈意義兩者,崇拜都沒有分割開來。

第四,崇拜 提高信徒對世間各種問題的警覺。在禱告方面,尤為顯著。教會不只為教會肢體禱告,也為世界各項需要禱告,為飢餓者、貧病者、孤寡人士、無所依無所從的遊 子、有欠缺者、少數民族、受逼害者,在沒有社會公義的地方,教會常為這些事啟口代求。然後,這些禱告都要化作真實的行動,才有實效。

崇拜與世界的關係


    崇拜必須與基督徒個人和基督徒群體責任息息相關。崇拜本身不是一個目的(即是說:我們不應為了崇拜而崇拜)。希伯來書的作者在崇拜的背景下有以下的訓導:「又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知道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10:24-25)

以同樣出發點,希坡律陀談及感恩禮儀後,其結語精簡而有力地提醒信徒要過一個聖潔、滿有善行的生活:『感恩禮完畢後,讓每位信徒竭力於善工,討上帝喜悅,生活正直,熱愛教會,實行所聽的道,為事奉上帝而努力。』

希伯來書的作者和希坡律陀都提到教會由她的崇拜所塑造。崇拜本身就是一個給上帝的奉獻,因此,崇拜要求信徒務須要過一種與崇拜中的內容及視野相稱的生活。

要明白崇拜與世界上生活的關係,我們必須明白「世界」一詞有何所指。新約聖經採用「世界」一詞的時候有兩種解釋方法:

(l)自然的物質世界;

(2)邪惡權勢下的世界。

前者指上帝的創造,承認世界本身的美善;後者指影響世界的邪惡權勢,保羅指著這邪惡的世界說:「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弗六12)

我們必須注 意:崇拜有縱貫的角度,也有橫向的層面,在崇拜裡,我們重視基督的事工,把讚美和感謝獻給上帝。這樣做固然重要,但我們同樣應該實踐我們所重演的。倘若我 們誠心地因著耶穌基督對整個世界的救贖而讚美天父,我們必須實行保羅的教訓:「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上帝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原文作 「崇拜」〕乃是理所當然(原文作「屬靈」)的。不要傚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12: 1-2)

世界的道路彎曲悖謬、不公義、不公平、滿有歧視、戰爭、道德敗壞、妄作非為,新約聖經以至初期教會教父們稱之為滅亡之道(參閱羅1:21-32;加5:19-21;西3:5-9;《十二使徒遺訓》五至六章)。真正的敬拜必然能夠引領上帝的子民對社會情況採取積極行動。我們所領受的呼召,乃是對上帝獻上真正的敬拜,不只在言語上,也在生活行為上。

重演方式之二:戲劇化的演出


  敘述是透過語言,簡要說出歷史的事實;戲劇化演出是透過動作表現,以可見的、可觸摸的和實質的表徵,表現歷史事實。因此,這展現方式是以動作重新創新創造該歷史事實,以及向參與崇拜者表達這歷史事實的意義。

舊約時代戲劇化的重演方式

   聖殿儀式是一連串透過戲劇的重新表達。因此,象徵性地代表上帝與崇拜者的關係,正如以色列人在西乃山敬拜上帝的時候,以血作的憑據。他們也仰望基督獻上 一次完全、永遠有效的祭,那就是基督死與復活而成就的終極和永恆的救恩(雖然舊約時代的人還未完全明白祭禮代表的意義)。

  贖罪日是聖殿儀式的最佳例子。在那天,大祭司在聖所和至聖所進行隆重的儀式,為以色列民贖罪後,大祭司又在眾人面前把雙手按在羊的頭上,然後把羊送到曠野去(參利一六20-22),大祭司行這個動作,是活畫地把上帝的赦罪,以行動做出來給以色列人看。

  踰越節是舊約時代戲劇化的重演方式中,叫人印象最深刻的例子。猶太人在踰越節吃的筵席(the Passover Seder)是要告訴以色列人那個拯救的歷史,讓這些事引發以色列人靈命的長進(參申六20-23)。

  重演出埃及的史實是一項極為複雜的事,以色列人世世代代以口傳誦這史實。其後,有關的資料和禮儀收納於猶太人的[哈加達]Heggadah)經典裡,這文獻對守踰越節的每個細節都有詳細的記載及指令。每個猶太人家庭都為這節期作許多的準備,其中細節費時甚多,整個家庭的成員都須要參與。

  直至今天,踰越節筵席以三大訓導原則為根據。首先,每個猶太人須按照聖經的命令,把先祖如何從埃及為奴之地得拯救的事告訴子女(出一二26-27)。為人父母者已受訓誨,不可草率其事,必須仔細複述出埃及的史實,使子女明白和瞭解其中意義。至於第二及第三原則都是與教導的方法有關。

  第二項原則就是,在踰越節筵席中,每個孩子都成為上角,每個孩子都須要發問,問及行這禮儀的意義,為何吃無酵餅,為何歐芹須沾鹽水,為何吃苦菜。在這些問題的答案裡,便可知道耶和華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詳細經過。子女發問時,好像身歷其境,瞭解他們守這節期的原因。

  第三項原則就是,每個守踰越節的人,不論男或女,都須要感同身受,認定自己從埃及被救贖,守踰越節的人,透過一連串禮儀舉止、所吃的守節食品,感受出埃及的意義。

  不單禮儀的秩序安排使這史實重演,筵席的食物也同樣有此作用,是名副其實的實物教材。筵席的每種食物和份量部有意義:「無酵餅」(the matzo)的吃法是在無酵餅之間夾苦菜,代表「雙倍」的份量(出一六22),並且有「困苦餅」(breadof affliction)之意(申一六3);烤羊腿骨(shank-bone of lamb)代表踰越節的羔羊;烘熟的蛋比喻踰越節期的開始;澀苦的菜根(horseradish)使人回想埃及的困苦;甜醬(haroseth)是一種用水果、果仁、香料和葡萄灑製成的醬,代表埃及做磚的泥土。

  專門研究舊約時代禮儀的學者伊杜辛(Abradlam Idelsohn)在他的著作《猶太人的禮儀》 (JewishA Litury)對這節期的重演禮節及其意義有如下的解釋:

  這個紀念儀式保存著其應有的價值,數千年如一日,對孩童們發揮了珍貴的教育作用,使他們受熏陶。這紀念儀式就是為這緣故而訂立,使為人父母者把禮儀表 達的宗教倫理原則和崇高的理想教導孩子,使這些思想意唸成為孩子的保護和規範,讓他們藉此支取力量,為正義公理和精神的自由努力奮鬥,心裡常存堅固的信 念,知道勝利必然在望。

  這故事敘述苦難和傷心的往事,如何在為奴的苦境中爭扎,困苦如何壓迫他們,使他們幾乎無法生存。這故事也訴說著得救的盼望、為人類尊嚴奮鬥的崇高志願,就像一生多采多姿的領袖摩西,帶領那為奴的以色列人,成為自由的民族,把最高倫理道德標準的律例,頒佈給他們。

  在這節日的紀念儀式中,每個猶太人的家庭都有聖所的氣氛,每個家庭成員都成為祭司,而家裡的主人就成為大祭司,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中.他們一起為著人類最崇高的理想而生活,事奉永活的上帝。

新約時代戲劇化的重演方式

  舊約時代如何,新約時代也相同,然而,舊約時代的重演方式未及明顯,因為新約時代的崇拜禮儀不像舊約時代那般複雜。儘管如此,仟何人都能清楚地看見感恩禮或主餐令人印象深刻的舉止動作,這儀式是一種重演方式。

  首先,主耶穌是在踰越節的時候設立主餐,表明基督的死與復活,就是基督徒的踰越節(林前五7),使慶賀感恩禮具更深廣意義,而不單是與猶太人踰越節有關聯的禮儀。初期教會在聚會時重複主耶穌在最後的晚餐所作的一切,這是最後晚餐的儀式也一直留存至今。

  主耶穌銳:「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紀念我。」(路二二19) 「紀念」(anarnnesls)正好表明「重演」的戲劇性。「紀念」一詞原文的意義不單指「腦中的記憶」,那是強調理性主義的文化傳統引導我們如此解釋的;反之,在昔日的社會裡,此詞更具有動態的一面。「紀念」是在言語和行為上的,是從言語和行為中表彰基督。

  從早期禮儀小心、刻意以各種方式表明基督(meaning ofChrist),可以見到何以與早期信徒能有意識地在守感恩禮時,戲劇化地表達主餐的意義。他們著重以一套手勢符號語言作為表達方式,以期表達基督的 形象,或以這種語言想像基督的同在。在這些動作中耶穌以肉眼可見的方式被重演。初期的動作符號還算簡樸,可是到了第四和第五世紀,這種表達方式愈來愈複 雜,中世紀時代竟然弄出「親臨顯聖」的說法,使這種以戲劇化行動表達福音信息的意義盡失。可惜,其後的基督教(更正教)信徒對此等事情反應過於激烈,失掉 戲劇化的意識,感恩禮不再帶有重演的特質。

戲劇化的重演與崇拜的本質

  崇拜並非一場戲劇,絕對不是。然而,崇拜過程卻會出現許多戲劇化的特徵,與戲劇的表達方式相同之處甚多。所羅門王獻殿時把約櫃槓進聖殿的敬拜情景,構成生動的畫面。請詳閱以下的記載:

  當時,在那裡所有的祭司都已自潔,並不分班供職。他們出聖所的時候,歌唱的利未人亞薩、希幔、耶杜頓,和他們眾子眾弟兄都穿細麻布衣服,站在壇的東 邊,敲鈸、鼓瑟、彈琴,同著他們有一百二十個祭司吹號。吹號的、歌唱的都一齊發聲,聲合為一,讚美感謝耶和華。吹號、敲鈸,用各種樂器,揚聲讚美耶和華 說: 耶和華本為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

  那時,耶和華的殿有云充滿,甚至祭司不能站立供職,因為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上帝的殿。(代下五11-14

  崇拜的進行過程包含了所有的戲劇裡可以找到的外在因素,例如:劇本,導演和演員,台詞、音響、動作,空間迎用,演出時間。

  由於崇拜只重演基督事蹟,因此劇本只有一個。有人認為每個星期的崇拜都要創新,這意念是錯誤的。基本上,崇拜的基礎是獨一的,只有一個,一定不能脫離 主耶穌救贖的事實。然而,每主日的經文選讀、聖詩和禱文都有不同(尤其是依照教會年曆編排主日崇拜程序者),以應不同的需要。

  崇拜過程涉及戲劇因素,就像戲劇的演出涉及導演(牧者)與演員(參與崇拜者)。因此,崇拜應視為整體會眾共同參與的事,並無分割為「演員」與「觀 眾」。在崇拜裡,每個人都是崇拜的參與者,並無觀眾!關鍵人物是主禮員,倘若主體員沒有這種表達方式的概念,又或者他不明白要表達的究竟是什麼事(不懂得 重演基督事蹟),也難望會眾在崇拜裡盡其職分。

  主持崇拜者務必瞭解崇拜過程中各方面的事情,包括準備說的話、音響、動作,這是構成整個崇拜的元素。在帶領崇拜的時候,行動與聲響,要配合言辭。為 此,主禮員必須對崇拜的內容和含義認識透徹,在崇拜過程中必須忘記自己,與其它參與者配合,整體完全投入,成就整個重演過程。

  因此,崇拜的時間觀和空間觀甚為重要。時間是指主復活之日,以及將臨期、顯現期、大齋期、復活節或五旬節等節日;空間是指負責各種職事的人所站的位置、講壇或聖餐桌的位置,與這戲劇的表徵及道具的關係。因為這些都跟劇情與扮演的主題有關。

  此外,我們還須看看崇拜與戲劇化表達方式的另外一面,就是指在崇拜裡包含著在戲劇裡可以找到的所有內在因素。這是指劇情的節奏、感情和感覺。

  任何一齣戲劇,節奏甚為重要。倘若節奏呆滯,整齣戲劇就受拖累。崇拜的過程亦然。在福音派的教會裡,對崇拜的節奏和步伐破壞最大的就是報告事項不斷出現,嚴重干擾崇拜的步伐。每唱一首詩都宣佈一次,崇拜過程中隨意發表意見,妨礙崇拜的進行,破壞基督事蹟的表達。

  崇拜過程亦極須注意感情,適當的感情流露是正確和美善的。崇拜既充滿喜樂,有內心激動之處,也有安靜、嚴肅和傷感的時間。因此,在崇拜裡,言必須達意,行必須順情。(倘若牧師、讀經員或領唱者怒氣衝衝,又怎能叫人聽到上帝的愛呢!)

  此外,崇拜裡也要動用官感。在戲劇裡,我們注意視覺、聽覺、嗅覺,甚至味覺的感受。上帝既然把五官感受賜給我們,在崇拜裡,他也不會禁止我們使用這些感覺。倘若我們所見、所聽、所感、所嘗,令人不安,崇拜的進行將會受損,崇拜亦難以圓滿。

  崇拜的各項外在和內在因素必須適當配合,使崇拜順利進行和具有動力。由於是會眾在崇拜中都具有角色,因此最重要的是,每個成員都應該熟知其本分,明白本身在做什麼,行而知其所以然。為此,我們須牢記,崇拜是整體的行動,而這行動的意義每一個參與者都須要學習和明白。

重演方式之一:敘述


  查考舊約及新約聖經,至少有三種敘述方法重演聖經的史實,它們就是:信經、聖詩、講道。

信經

  信經是要把歷史的教訓壓縮、簡潔地說明。且讓我們看一個例子,便可瞭解歷史的事實和神學的觀念如何在一處舊約的誦詞中展現:

  你要在耶和華——你上帝面前說:「我祖原是一個將亡的亞蘭人,下到埃及寄居。他人口稀少,在那裡卻成了又大又強、人數很多的國民。埃及人惡待我們,苦害我們,將苦工加在我們身上。於是我們哀求耶和華——我們列祖的上帝,耶和華聽見我們的聲音,看見我們所受的困苦、勞碌、欺壓,祂就用大能的手和伸出來的膀臂,並大可畏的事與神蹟奇事,領我們出了埃及,將我們領進這地方,把這流奶與蜜之地賜給我們……(申二六5-9)

   這段經文的中心是歷史性的,精簡地說出以色列人早期的情形:離開故鄉,寄居異地,勞役受苦,上帝憐憫,得蒙拯救,進人應許之地。同樣重要的,就是這段誦 詞背後有明顯的深層意義,這不單是複述一連串事件,而是確立這些事件與上帝的立約之關係。透過這些事件,看見上帝與以色列人特別的關係。因此,存著信心 敘述這些事實,就是重新延續其中的約。

  新約聖經也記載同類的信經(信仰的宣告),參閱下述經文,看看那精簡的敘述和其中含義:

  就是基督照聖經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聖經所說,第三天復活了。(林前一五3-4)就是上帝在肉身顯現,被聖靈稱義,被天使看見,被傳於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榮耀裡。(提前三16)

  其後的信徒崇拜,也可以發現這些例子。在第四世紀,確定信仰並以信經的形式背誦,已成為崇拜的重要部分。透過信經的背誦,信主的人以簡短的方式見證基督徒信仰的重要事蹟,請看看使徒信經包含的教義:

  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我信我主耶穌基督,上帝獨生的子;因聖靈感孕,由童貞女馬利亞所生,在本丟彼拉多手下受難,被釘於十字架,受死, 埋葬;降在陰間;第三天從死人中復活:升天,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邊;將來必從那裡降臨,審判活人死人。我信聖靈;我信聖而公之教會;我信聖徒相通;

  我信罪得赦免;我信身體復活:我信永生。阿們。(約主後七○○)

  寥寥數語,使徒信經已說明了基督教真理的整個架構。信徒見證三位一體真神,宣告他個人的信仰,相信天父是創造主;相信耶穌基督道成肉身,受死、埋葬、 復活,升天,還要再來施行審判;相信聖靈,相信聖靈建立教會,堅立信徒的相交,施行救贖、赦免的工作,聖靈使身體復活,並且保證永遠的命運。背誦這些事 實,最重要的特質就是:生活行為與相信這些事實所產生的效果相稱。在承認這些信仰之時,信徒重溫一種世界觀,信徒相聚成為會眾,訴說一個使他們同心結盟的 故事,並且在三一真神裡見證他們的信仰,這三一真神在歷史裡曾經行事,以致我們得蒙救贖。

聖詩

  以色列崇拜的詩篇及教會的詩章同樣具重演作用。雖然詩篇內容關乎以色列國的經歷或關乎詩人的個人經歷,然而,在崇拜裡唱這些詩篇,是要重造詩人的經 歷,以啟發參與崇拜者。舉例而言,頌揚上帝作王(詩九三、九六、九七、九九篇)就是讓信徒體驗上帝在崇拜裡為主為王的地位,並且在日常生活中以此經驗的意 義過活。至於懺悔的詩篇或感恩的詩篇(詩一三六篇),所要引發共鳴同感的目的也相同。

  新約聖經也有聖詩的例子。5這些詩體的文字敘述及模造成基督教的信仰,腓立比書二章六至十一節的詩是最好的例子:

  祂本有上帝的形象,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已,取了奴僕的形象,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 字架上。所以,上帝將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 榮耀歸與父上帝。

  今天在教會中,那些不是直接唱頌聖經經文的聖詩,也同樣要講述一個故事,要重演一件事實,並且使這事實成為我們現代的經歷。我們常聽到聖詩「每逢思念奇妙十架」、「主聖首曾受創傷」,以及無數的聖詩,都是以此為日的。

講道

  敘述的概念提供講道發展的基礎。其實,講道就是一種敘述方式,重新創造過去,把這些事應用於我們現今的境況中。6整卷申命記就是舊約講道的最佳模板,試看看申命記的開始,就是為整篇講章訂定語調,告訴聽者,上帝如何在歷史裡為以色列民成就大事(見申一5-8)

  初期教會的講章是講道者的最佳模板,在每一次講道里,傳講信息的人(使徒)都述說上帝在歷史裡的作為直到主耶穌的降生,並且解釋這歷史過程的真正意義。且看看彼得在五旬節講道的內容:

  以色列人哪!請聽我的話:上帝藉著拿撒勒人耶穌在你們中間施行異能、奇事、神蹟,將祂證明出來,這是你們自己知道的。祂既按著上帝的定旨先見被交予 人,你們就藉著無法之人的手,把祂釘在十字架上,殺了。上帝卻將死的痛苦解釋了,叫祂復活,因為祂原不能被死拘禁……故此,以色列全家當確實的知道,你們 釘在十字架上的這位耶穌,上帝已經立祂為主,為基督了。(徒二22-2436)

  這些例子足以表明一個聖經化的崇拜裡,敘述是佔有重要地位的。在現今的崇拜裡,其意義亦至為明確:在崇拜裡,我們必須透過各種敘述方法重新給予「重演」正確的地位及意義。

禮拜之重演的定義


  崇拜以行動作為演出的方式,這原則其實與我們日常生活的方式大致相同。例如,我們行見面之禮;舉行生日會、婚禮;特別節日的儀式如感恩節、國慶日,我 們都訂立禮儀和具特別意義的行動和標記,表達該節日的意義。如此,見面時彼此握手為禮或點頭為禮,生日會有生日蛋糕和點燃的蠟燭,(北美的)感恩節有火雞 和各種裝飾,國慶日放煙花等等,都表明著個別事件的特別意義。

   在崇拜裡,我們重新講述和演出一個故事,這故事是關乎上帝為人類所作的事,以及我們如何響應上帝的作為。這些演出為我們的生命帶來目的和意義,崇拜的演 出把信徒與基督事蹟結合,也結合歷代信徒團體的經驗。因此,憑著信心而演出的崇拜,可使信徒經歷個人與上帝之間關係的重整,並且同時個別地經歷蒙受救恩 之樂。

  關於重演的原則也記載於聖經裡。查考舊約和新約聖經有關崇拜事宜,便可知道崇拜並非隨意散漫而行的事。反之,崇拜是經過細意編排,讓帶領敬拜者經過有 系統、有條理的經歷。從這角度看來,有企畫的崇拜純粹是一種途徑,讓上帝與人的相會得以在一種既有動力,又隆重、活潑的方式中進行。

  由於崇拜是一瑣事實的重演,因此,崇拜事項的安排不能隨著人們的創意或者是大眾的意向而定,反之,崇拜的安排必須以上帝與人之間曾經出現的相會為根據。屬上帝的子民曾經與上帝如何的相會,就正是安排崇拜事項的原則。因此,重演聖經的最終決斷在乎重鋪史寶。

   只要簡略察看聖經裡有關崇拜的記載,便不難清楚發現重演的歷史傾向。以色列入的崇拜程序,在組織和安排上,都環繞歷古以來的歷史行動。例如,以色列人的 崇拜的開始,主要源於出埃及事件;集體崇拜禮儀源於以色列人在西乃山前聚集,慶賀上帝與以色列立約而舉行的集體敬拜;會幕和聖殿的莊嚴隆重敬拜儀式,正好 闡釋上帝與祂子民之間的關係;會堂的崇拜禮儀以律例的宣講為重點;各項節期(尤其是以色列人最具中央性的踰越節)紀念以色列人從受束縛捆綁的境況中得救了。

   新約時代的崇拜也有不少歷史元素。基督徒聚集敬拜始創在基督的死和復活。在講壇,我們傳講那「故事」;在感恩禮,我們戲劇性地經歷主耶穌設立聖餐時發生 的事;主日舉行崇拜,亦具意義,因為主日正是紀念救主復活的日子。再者,在眾多節期中我們特別重視聖誕節和復活節,目的在於使這些劃時代的日子,再次活畫 在我們心中,讓我們共同經歷。

  根據聖經原則而進行的崇拜具備歷史傾向,重點在於崇拜是再造(re-create),因而是重新描畫(re-present)歷史事實。崇拜讓歷史故事的意義被刻畫,使參與崇拜者醒覺上帝的主權或手段在他們生命裡。

  因此,崇拜裡最要關注的事項,並不是在於再造歷史的事件,而是參與者個人與上帝相巡。一方面是強調上帝已親自動工,另一方面是強調入的響應;在崇拜進 行的時候,有事情實在發生:上帝與祂的子民相會。崇拜不只是進行一些儀式而已,崇拜是藉著符號與表徵,使上帝與人的相會成為可見、可感覺觸摸的真實事情。

  崇拜的程序編排,可使參與崇拜者代入確曾發生的事實中。這樣重演過去的事實,循兩途徑進行:「敘述方式」和「戲劇化的行動」。

崇拜程序的反思


    有 人反對在崇拜中使用程序,認為這會限制聖靈的工作,讓崇拜變得一成不變,了無生氣。這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但實際情況絕非如此。我們上面已經說 過,任何崇拜都不是從始至終只有一個環節,比如只是講道、只是唱詩或只是禱告。既然有不同的環節,肯定會有一個組織和編排的問題,如此程序是不可避免的, 只不過這程序的編排是有意或無意的罷了。從本質上來說,其實無程序也是一種程序,怎麼可能有無程序的敬拜呢?一個成功的敬拜不會受程序的限制,在程序中我 們反而可以更加投入地敬拜,不會有束縛之感。而且我們說程序也不是關注程序本身,重要的是使用程序來幫助我們更好地敬拜。所以程序不是用來攀比和炫耀我們 的設計,而是導向上帝的榮耀,引導我們的身心靈全然向上帝。程序沒有絕對和通用的,在設計崇拜程序時,我們要考慮自己教會的背景和諸多情況,如此才能不邯 鄲學步,原樣照抄,而是靈活運用,找尋適合自己教會的崇拜程序。這當然不是說崇拜程序可以隨心所欲,而是強調崇拜程序的設計是比較靈活的。

    事 實上,我們不可能扔掉自己教會的所有傳統,馬上投入一個全新的崇拜程序,擁抱自己根本不適應的一切。在考慮崇拜的程序時,傳統不能不放進去。有些教會比較 活躍,有些教會比較安靜,有些教會注重禮儀,有些教會喜歡創新,這些我們不能一概否定,而是要有所承繼。全盤推翻固然可以來一個徹底的更新,但伴隨著這樣 的徹底,更多的是信眾的抗拒甚至引起教會的不穩定和分裂。比如你看到一個教會的愛宴很好,以為這就是這個教會興旺的全部,馬上就回到自己服事的教會,結果 愛宴不成,可能反而會變成了鴻門宴,搞得教會劍拔弩張,緊張之至。

    還 要注意的是,崇拜程序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有些比較成熟的教會,有財力有人力,可以用非常好的樂器,有很好的彈奏水平,你參加了一次馬上就想回去也這 樣,但沒想到自己的教會一沒財力,二沒人手,硬要執行的結果可能只會白白地讓自己氣餒和痛苦。如果你真的願意這樣,也不應一蹴而就,凡事都有個過程,教會 崇拜水平的提升不可能一日而成。所以更加合適的做法是定出個一二三,慢慢來。

    教 會的崇拜是整體的,所以在崇拜中我們應當讓信徒積極地參與,而不應當只是個別人的表演,信徒成了觀眾。據說有些大型的教會,有非常好、非常專業的詩班,所 有樂器一應俱全,演唱也是美輪美奐,無可挑剔。但在這樣的教會中,信徒完全把聚會和崇拜當成了娛樂,他們安安心心地做起了觀眾,坐在台下面如看演出,一點 也沒有自己的事。而確實有些崇拜帶領者在主持時一味追求高、精、尖,這樣的崇拜離信徒越來越遠,他們不是不想參與,而是主持人走的太快太遠,他們 根本跟不上。所以我們真的要記住,崇拜不是少數人的,而是全體的。

    我們也應清楚,崇拜不是只在聚會中,崇拜應當貫穿在我們的生活中,成為我們生活的終極意義。讓我們的生活也成為榮耀上帝的生活。既然我們的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上帝,既然我們是蒙上帝救贖的群體,既然我們不是為自己而活,那麼我們的生活沒有理由不成為敬拜。

    最要緊的是,我們知道崇拜指向的不是 人,而是上帝。崇拜是以上帝為本。我們的崇拜不是讓自己覺得舒服,不是讓會眾覺得有趣或精彩,而是要討上帝的喜悅。在整個的崇拜中,我們要始終記得把上帝 放在第一位。我們所選的詩歌、我們的程序編排,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要把上帝凸顯出來,讓上帝單單地得榮耀,讓上帝成為整個崇拜中唯一的焦點。如果沒有了 這一點,縱使崇拜再怎麼行雲流水、再怎麼典雅華美,也不過是空有其表,失去了其存在的真義。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