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7日 星期日

落實發展差傳教育

      除了舉辦佈道訓練,在教導事工中積極主動宣教之外,基督教教育事工亦應負起教會「差傳教育」的使命。


     差傳事工是主耶穌憑藉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所頒佈的使命;初代教會亦曾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腳蹤。當耶路撒次序冷教會不知道如何順服基督的差傳命令時,主甚至 許可逼迫臨到教會(使徒行傳八1)。差傳需要亦是一種迫切、不斷的呼聲。鄭果牧師在「差傳事奉」一書中提到,教會必須面對三種迫切對呼聲要有回應。

 

1. 天上的呼聲︰正如先知以賽亞所聽的,「我可以差遣誰呢?」(以賽亞書六8);

 

2.人間的呼聲︰即馬其頓的呼聲,「請你過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使徒 行傳十六9);

 

3.地獄的呼聲︰即陰間財主的呼聲,「因為我還有五人兄弟,他可以對他們見證,免得他們也來到這痛苦的地方。」(路加福音十六 27-28)。


     因此,教會不能只滿足於在「耶路撒冷」的宣道,必須擴大教育部門來和宣道部門配搭、協調,一同發展差傳教育。


  差傳教育可以分經常性和密集性兩方面來推展。

2022年7月8日 星期五

工作、易、難…

創世記第二章15節:“耶和華神將那人安置在伊甸園,使他修理看守。”

帖後三章10節:“我們在你們那裡的時候,曾吩咐你們說:若有人不肯做工,就不可吃飯。”

    感謝上帝,藉由主日學的小朋友所唱的詩歌「收割」,我們知道上帝祝福我們的工作,使我們努力有所成果。正如傳道書2章24-25節所說:『一個人能夠吃喝,享受他辛勞的成果,便算是幸福的了。可是,我看這也是出於上帝的旨意。要不是出於上帝,誰能吃喝?誰能享受?』

    所以保羅會用嚴厲的話說:「若有人不肯做工,就不可吃飯。」因為在帖撒邏尼加教會有許多人以為耶穌快再來,所以不工作。這是違反上帝的旨意。

    當然,我們在工作中免不了會遇到困難、不如意的事,努力之成果被別人搶奪去,就像聖經士師記6章3-6節所描述:『每當以色列人播種,米甸人就夥同亞瑪力人和曠野的遊牧部族來攻擊他們。這些敵人對著他們紮營,損壞土產一直到南部的迦薩一帶。他們搶走所有的羊群、牛群,和驢,不留下一點東西給以色列人作食物。他們多得像蝗蟲,帶著牛群、帳棚蜂擁而來;他們的駱駝也多得數不清。他們侵入國內,毀壞全境,以色列人無法抵抗,就求告上主。』

    但是不管如何,工作是每個人一出生就要面對,不論有沒有酬勞,都有許多是等著我們去處理。工作是由上帝而來的,今天我們讀的經文創世記第二章15節:“耶和華上帝將那人安置在伊甸園,使他修理看守。”

    伊甸園是上帝為人設立的樂園,祂仍然要人在其中「修理看守」。在人未犯罪以前,工作是上帝的祝福,讓人在工作中參與上帝的護理大工,是非常有價值,非常榮耀的。

    可是好景不常,人竟然聽從「蛇」的誘惑,違反上帝的命令而犯罪,得罪了上帝,於是上帝的咒詛臨到。上帝對亞當說:『你既然聽從妻子的話,吃了我禁止你吃的果子,土地要因你違背命令而受詛咒。你要終生辛勞才能生產足夠的糧食。土地要長出荊棘雜草,而你要吃田間的野菜。你要汗流滿面才吃得飽。你要工作,直到你死,歸於塵土;因為你是用塵土造的,你要還原歸土。』(創3:17-19)

    從亞當以後,人要努力工作,才可以維生。即使是現代,科技發達,有許多機器來代替人力,許多人還是要辛苦工作,才能維持家庭之溫飽。這是我們以及我們身邊的人們常有的情況。正如我們邀請親友來參加聚會時,他們告訴我們:『要工作、要加班,沒辦法參加!』

    許多人的生活重心就是「工作」,家庭與信仰都因「工作」趨向瓦解,甚至於自己都工作到死。正如我們前幾年常在媒體中看到或聽到,有許多人超時工作,造成「過勞死」。為何本來是祝福的「工作」,卻變成人的綑綁與咒詛。這一切都是因為人犯罪,離開上帝所造成的。

    然而耶穌基督來到這世界,正如加拉太書3章13節所說:『基督既為我們受了咒詛,就贖出我們脫離…咒詛。』

    祂也要贖我們脫離工作之咒詛,使我們工作不光是為了溫飽,更是要為榮耀上帝。正如哥林多前書10章31節:『所以,你們或吃或喝,無論做甚麼,都要為榮耀上帝而行。』

    話說至此,我們如何使「工作」成為祝福,而不是咒詛:

1.      以上帝為中心的生活

 詩篇16篇4節:『以別神代替耶和華的,他們的愁苦必加增…』

    「愁苦」是犯罪的結果,而我們的人生若以上帝為中心,就必以上帝為我們永遠的福樂。這等人是多麼有福,因為他們相信上帝為我們預備的救恩是何等的豐盛,不會因為「順境」或「逆境」而沮喪或失態。他們憑著信心等候上帝應許的成就。所以,他們不會以「工作」的成敗,來衡量上帝是不是祝福我們。反倒因為對主的信心,使他們有勇氣與力量來面對「工作」的問題,進而能突破。

2.      以工作為上帝的聖召

    歌羅西書三章17、23節:“無論做什麼,或說話,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穌的名,藉著他感謝父。……無論做什麼都要從心裡做,像是給主做的,不是給人做的。”

    基督徒有兩種呼召──普遍呼召與特殊呼召。每一個基督徒都領受了同樣的普遍呼召,即蒙召悔改、過聖潔生活。普遍呼召就是歸順基督信仰的呼召,是上帝教會每一個成員都領受的… 即從這世界被召出來,分別為聖成為上帝的兒女。
  
  特殊呼召乃關乎上帝個別在每人的生活中所安排的特定的職責與工作。特殊呼召的重點在於每個人所從事的職業。因此,人所從事的工作是出於上帝的呼召,各行各業的基督徒,都是上帝的僕人,所有的工作都是事奉上帝,世上所有正當職業都是崇高的。這種將工作視為呼召的觀點,不單開放了在每日的工作中事奉上帝的可能性,更是藉由每日的工作來事奉上帝。這意思是,工作本身就是事奉。

    所以工作也是屬靈生活之一部分,要熱忱將自己全心投入蒙召從事的行業。基督徒的工作倫理是:「在你的呼召上勤奮努力…;若你以屬天、順服的意識,喜樂地用你手所作的工來服事上帝,那麼你的工作,就等於把所有時間都放在屬靈操練上,這必蒙上帝悅納。」

3.      工作是屬乎上帝

    基督徒認清:「若上帝是主宰我們的上帝,那麼祂就必須在一切事上作我們的主宰。」

    所以,上帝也在「工作」這件事上成為我們的主宰。這意思是說:「我們也必定由我們的工作中經歷上帝。」

    耶穌基督有一個名號「以馬內利」,意思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上帝是藉由聖靈內住成就這句話。而我們的工作中,上帝也是真真實實與我們同在,上帝都觸摸我們的靈魂,使我們生命聖化。這是我們很難用言語和感覺表達,卻事件真實又奧妙之事。在這樣一個架構底下,沒有什麼事件是微不足道的,我們可以從生命中的每一刻學習操練,每時每刻都是在敬拜上帝。

4.      結論

我們回到題目「工作,易,難…」,其實最重要是有否讓工作成為祝福?

    自路德開始至當代,大部份的基督徒皆認為工作是沒有聖俗之分,分別在於人有沒有上帝之聖召,而這召命觀會直接影響工作者的工作態度,信徒認為上帝呼召人放在不同的崗位上事奉祂,因此要忠心地完成工作,以榮耀及見證上帝;而沒有上帝之聖召的人則視工作只是經濟的活動,是為生活而做,沒有神聖意義可言。因此工作本身是沒有聖俗之分的,聖俗之分在於信與不信的群體身上。

    所以,堅守信仰的人,工作是他的祝福。沒有信仰的人,他的工作反到成為咒詛。你是屬於哪一群呢?

 

 

2022年6月27日 星期一

聖經神學與講道神學

 

    所有學者都承認,聖經神學不能只是描述聖經作者過去的想法,也必須說明,這些概念與現今處境有何關聯。鄧恩強調聖經神學的「教會層次」,也就是要界定聖經對今日教會的意義。

    鄧恩主張,惟有這樣作,才能對今日教會產生影響,因為事實上教會的各個派別多半依據其傳統來建造,而少參照聖經本身。這個看法在實際的層次固然沒有錯,但我不願意把差異性「模範化」到這個程度。本文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提供方法與邏輯的掌控,以避免這個錯誤,使詮釋者可以讓經文來向各種不同的神學說話。藉此,不同的傳統可以彼此互動,一起前進。沒有一個人只是聖經神學學者,或只是傳道人。每個研讀經文、要發現其中含義的人(包括過去的意義,和現在的意義),都必須將這些學科整合來看。

    同時,講道學離聖經神學又遠了一步。聖經資料經過解經學的翻譯和解釋、聖經神學的整理、系統神學的轉型成教義、歷史神學依據教會不同的狀況與傳統發展 出的思想模式,如今則要藉講道神學應用到當前的狀況中。這不是單一的「釋經迴圈」,而是一種螺旋,各種對話互相鎖定。目的是讓經文「過去的意義」能重新向教會發言。

 

解經講道概念要應用於聽衆

     根據我們的定義,聖靈不僅要把真理應用於講員的人格和經驗中,他接著要『透過講員』把該真理應用在『他的聽衆』身上。解經請道者要從三方面去思考:

第一,身爲釋經者,他要爲聖經作者的意思掙扎。

然後,身爲上帝的子民,他要爲上帝自己要怎樣改變他而奮鬥。

最後,身爲講員,他要思考上帝要向他的會衆說什麽。

    『應用』使解經講道有目的。身爲牧者,解經講道者要關注他羊群的創傷、呼求和恐懼。於是在他研讀聖經時,他要想辦法瞭解聖經對那些在痛苦、罪疚、懷疑和死亡中的百姓說些什麽。保羅提醒提摩太,聖經被賜下是爲了應用。他這麽寫著:『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三16-17)

    呆板的解經講道,通常是缺乏有創意性的應用。枯燥的講章會引發兩種主要的控訴。

第一,聽衆發牢騷說:『每次都是一成不變的老調。』

    這是因爲講員給每段經文的應用都是一樣的,或是根本沒有應用。講員的口頭禪:『願聖靈把這個真理應用在我們的生命中』,證明他根本不知道他的內容如何可以改變人。

    第二個負面作用,反映了講章與世界沒有足夠直接的關聯來使它有實用的價值:「我想,這資訊是真的,但又怎樣呢?它要帶給我們什麽呢?』

    畢竟,如果人們決定要在聖經的吩咐下生活,那麽這種行動通常是在教堂建築物以外發生的。在教堂外頭,人們失業、爲孩子擔憂、發現雜草侵入了他們的草皮。正常人很少爲『耶布斯人』『迦南人』『比利洗人』或亞伯拉罕、摩西、保羅所說和所作的失眠。他們清醒地躺著,頭腦想著食品雜貨的價格、農作物欠收、和女友吵架、得到某種惡性疾病、不滿意的性生活,以及種種惡性的商業競爭(卑鄙的人好像總是得到利益)等等。倘若講章不能在這樣的世界中造成重要影響,他們便會懷疑這篇講章根本算不得什麽。

    因此,講員應當知道他不是對以前世代的人講道,而是對他的世代講道。解經講道者是從聖經中面對人們有關他們的事,而非從聖經教導人們面對有關聖經的歷史或考古學。會衆聚集成陪審團,並不是要判決猶大、彼得或所羅門,而是要審判他們自己。所以,解經講道者必須認識他的聽衆和他自己的資訊,並且,爲要獲得那些知識,他必須對聖經和會衆加以注釋。畢竟,當上帝說話時,他是照他們的本相和處境與他們交談。

    讓我們想像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在信箱中遺失,而被送到腓立比的基督徒那裏時,腓立比教全一定對保羅所寫的特殊問越感到困惑,因爲他們居處的情況與在哥林多的弟兄不同。

    新約的書信像舊約的預言一樣,是寫給特定的團體,且是爲著某些特殊的問題而寫的。今日的解經講章將失去果效,除非講員認清他的聽衆一樣在特定的情況下生活,並有他們獨特的思想。

    有效的應用,迫使解經講道者進入神學和倫理的範疇。從釋義到應用,他走過了關於生活和複雜問題的旅程。除了文法上的關係,他也要探討人際和心理的關係。經文中的人物彼此有的關係?他們與上帝的關係又如何?他們所作的選擇背後有什麽價值觀?什麽樣的思想進入那些參與者的頭腦之中?這些問題並非指向過去發生的事,好像上帝只在過去與人有交往;同樣的問題在今日以及現在的處境,仍然可以問。

    今日我們與別人彼此的關係如何?在這些同樣的問題上,上帝如何看待我們?現今世界與聖經世界相較之下有什麽異同?在聖經中所處理的問題是否就是今日人們所問的問題?它們是以相同或不同的方式呈現?這些探討成爲倫理學和神學的材料。但爲了使依附在解經講章上的應用能夠切合時宜,卻往往會遮蓋了以上的問題,且忽略了我們更正教前輩的格言:『教義必須實際宣講,而責任也必須符合教義。』

    不合適的應用,與不當的釋義同樣具破壞力。當撒但在曠野試探耶穌時,它嘗試透過經文的誤用來達到勝利。這試探者以令人欽佩的準確性,小聲引用詩篇九十一篇:『因祂要爲你吩咐他的使者,在你行的一切道路上保護你……免得你的腳碰在石頭上。』

    然後撒但說出理由:『既然你擁有這度大的應許,爲何不應用它從聖殿頂上跳下去,徹底的證實你是上帝的兒子呢?』

    在反駁那惡者中,耶穌並沒有與它辯論希伯來經文的文法,反而攻擊它把詩篇九十一篇應用於從殿頂上跳下來是錯誤的。另一處的經文更適合那個場合:『不可試探主你的上帝。』

    我們必須向一個常聽文學家、專欄作家和劇作家說話的世界講道,不然我們的聽衆就會在頭腦上正統而在行爲上卻屬異端。當然,對一個世俗的世界講道,我們必須不傳世俗的話。既然聖經觀念必須被塑造於人類的經驗中,那麽人們也必須被呼召來符合聖經的真理。但是『切題的講章』可能變成牧師的瑣事,除非它們能使現今的情況關聯於上帝永生的道上。

    F. B. Meyer瞭解這種敬畏以及講道者將其用來講論他那時代的問題:『他正在偉大的承繼者行列上。改教者、清教徒,以及拓荒時期的牧師們,基本上都是解經講道者。他們不發表個人的特別意見,因爲那可能出自私人的解釋或不可靠的性情。他們是站在聖經上,以不可抗拒的「耶和華如此說」的果效傳達他們的資訊』。

    因此解經講道是:

    在經文文脈中從歷史、文法、文學研究所衍生和傳達之聖經概念的一種溝通,聖靈借此先應用於講員的人格和經驗上,然後透過他傳遞給他的聽衆。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