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5日 星期三

安息日會

 

    安息日會(Seventh-Day Adventist),全名是「基督復臨安息日會」,是最受爭論、最為人誤解的一個基督教異端。研究異端的學者對這異端的判定極為分歧,一派堅持說他們是個「非基督教的旁門」;另一派則主張說他們只不過是在教義上有偏差的「宗派」。中國官方三自教會也是如此了解安息日會,把它當著是在基督教教義上有點偏差的基督教會,因此接納安息日會進入三自會。一位專研究「安息日會」的學者柏斯登(Geoffrey J. Paxton)說:「人們不瞭解「安息日會」的原因是因為大部份人對『復臨主義』(Adventism)的批評未能深入問題的核心」,這導致現今人們只把它當著是基督教的另一個派別。

    由於「安息日會」多年來自視為「餘民教會」(啟示錄14:3所指的十四萬四千人),因此他們與其他教會互不來往;而正統的教會又不能接受他們有關主再來的日期、守安息日和遵守律法等主張,因此很少能夠平靜而論的去瞭解他們。

 

安息日會的起源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創立,不是一人一力所促成的,當然美國的懷愛倫夫人(Mrs. Ellen G. White)是把各種安息日會教導組合起來的主要人物。以下是「安息日會」成長的幾個階段:

 

一.初創時期(1816-1844年)

    威廉米勒耳(William Mille 1782-1849年)是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鼻祖,但不是始創者。他原是美國浸信會的傳道人。他早年受到當時流行的復臨運動的影響,花了兩年研究聖經,採用了千禧年前派(認為世界接受大審判前,基督會和一班信徒在地上統治一千年)及歷史的預言解釋法,然後根據但以理書八章十四節(二千三百日聖所將被潔淨)及九章廿四至廿七節(七十個七),加上以斯拉記七章十一至廿六節(亞達薛西王頒佈建聖殿)等經文來計算,以主前四五七年為亞達薛西王頒佈,重建耶路撒冷諭令的正確日期,並以七十個七相等於四百九十年,二千三百日即二千三百年,因此算出聖所要在二千三百年減四百五十七年,即公元1843年被潔淨,也就是主再來之日,因為上帝的受膏者正是在四百九十年減四百五十七年,即公元33年被剪除(基督被釘十字架)。按照猶太人的曆法推算,米勒耳宣佈說:「基督要在1843年3月21日 至1844年3月21日 之間復臨」。當然他的計算失準了,基督並沒有在1844年到來。因此,在1844年的春季,他和一群附從者就碰到所謂「第一次的大失望」(The First Great Disappointment)。於是,米勒耳更正他的宣佈,把「那日子」推遲至十月。到時,他再次失望。失望之餘,承認自己的錯誤說:「我承認我的錯誤,也承認我的失望;但我仍相信主的日子,已在門口了….。」從這點上,米勒耳犯了一個錯誤,就是僭越了上帝的權柄,因為主親自吩咐說:「父憑著自己的權柄,所定的時候日期,不是你們可以知道的」(徒1:7)。

 

  在1842年,米勒耳推出安息日會信仰的十六款信條,目的是要鞏固安息日會的信仰。其實,如果我們詳細研究米勒耳在1842年提出的十六款信條,除第十六條說明主再來的日期之外,與當時一般千禧年前派教會所接受的信仰大同小異。按照「安息日會」今日的定義來說,米勒耳不單不是個安息日會的教友,而且可能是個反對者。今天有一些安息日會並不接納米勒耳,也不承認他的教導。

 

二.成形時期(1844-1865年)

    在「大失望」之後,米勒耳的復臨運動瓦解了,只剩下一小撮死心不息的附從者。其中一人名叫愛德生(Hiram Edson)的,他聲稱在「大失望」的次日獲得上帝直接的啟示,宣佈基督確實臨在了,不是到地上,而是進入了「天上的至聖所」。這是一種自圓其說的見解,後來這見解發展成為安息日會「查案審判」的教義。「查案審判」是指基督要根據案卷,按行為施行審判,何時認罪,何時就塗抹他的罪。蒙赦免後,凡有罪未承認的人,他的名字就從生命冊上被除去。「查案審判」和「天上至聖所」,這兩條教義的聖經基礎非常薄弱,是根據《但以理書》8章14節及7章9至10節,《啟示錄》14章7節及11章18節有關「審判」和「案卷」的零碎經文,加上《希伯來書》的一些經文(來4:14,8:1-2,9:23-24),牽強附會解釋出來,缺乏足夠的釋經學的支持。這「查案審判」的教義保留至今,雖然安息日會的牧師沒有公開宣講這教義,但是在教導時,卻是要求安息日會信徒要時常審察自己的行為,戰戰兢兢的過活,絕對不可犯罪,因為一犯罪就會立刻受到主耶穌在「天上至聖所」的審判。根據聖經一貫的主張,信主的人,都已得救,不至定罪了(約5:24;來1:3)。基督已在十字架上除去我們的罪孽,我們憑著基督給我們的力量,順從聖靈,不必戰戰兢兢,必能過得勝的生活。

    「查案審判」很容易惹人誤會了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救贖的完備性。按照安息日會的立場來說,他們是過份強調遵守律法的「外表行為」,常以這外表的行為來證明內在信仰的真實性。這是他們信仰上的一個危險。

   另外,一位改變了「安息日會」早期歷史的人物是貝約瑟(Joseph Bates)。貝氏受到安息日派的普勒布(T.M.Preble)和「安息日浸禮會」(Seventh-Day Baptist)的影響,根據創世記二章三節,主張遵守安息日。並且說《啟示錄》14章9至12節中所說的獸是教皇,教皇把安息日改為主日,故此凡守主日的就是拜那獸的人。貝約瑟進一步說,他們就是那些遵守上帝誡命的「餘民教會」—天上的14萬4千人。

    此外,曾與米勒耳同工的費治(Charles Fitch)、斯喬治(George Storrs)把人死後靈魂「毫無知覺」的教義滲入「安息日會」的信仰中,使「安息日會」與主流教會的信仰差別更大。

    後來,懷愛倫夫人(1827-1915)把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各種教義結合起來,使安息日會成為一個宣教性的組織。她聲稱具有先知的「預言之靈」。憑著她早期所見的「異象」(23年內曾見過不下二百個異象,夢見在天上出現創世記二章三節要遵守安息日的經文)及後期的「異夢」和「啟示」,證實「天上至聖所」、「安息日」和「安息日會」是「餘民教會」等看法,加上她對健康生活的推動,遂正式成立基督復臨安息日會(1860年)。

    「安息日會」認為有「預言之靈」的恩賜,有「餘民教會」的特徵。他們認為這恩賜已在懷愛倫夫人的生活與傳道工作上表明出來。懷愛倫的著作,在「安息日會」的神學討論中,被引用得最多。除了聖經之外,最高的權威就是她了。雖然「安息日會」一再重申:「聖經是上帝所默示的話,是信心和行為唯一完善的基本準則」(安息日會信仰第五條)。並且強調懷愛倫夫人的教訓只適用於本身教會,而非適用於其他教會。但是仍不免引起其他教會的疑慮—「安息日會」會不會把懷愛倫的言論放在聖經之上呢?根據一般的觀察和研究,確有不少「安息日會」的人士把懷愛倫夫人奉為神明。另一方面,就他們正式的教條及他們對自己的瞭解而論,聖經仍然是最高的權威。這一種微妙的情況,使研究「安息日會」的福音派學者,也分開兩個陣營。

 

三.發展時期(1866年至今)

    此外,「安息日會」鞏固內部組織,展開宣教工作,藉醫療、教育、文字、廣播,將其信仰傳至世界各地。1887年經香港傳入中國。根據1981年統計,全球共有350萬「安息日會」會友。至八十年代末,安息日會在世界各地有超過2萬傳教士及3萬多間教會。有自己的電台、神學院、出版社及許多中小學校。

安息日會的教義

      讓我們先把「安息日會」的信仰與基督主流的信仰作一比較。

                基 督 教        安 息 日 會

相信三位一體   

      相同

相信基督的神性及無罪的生活

相信基督在十字架代贖的工作

      相同

      相同

相信聖靈的神性和位格

      相同

因信稱義

信徒不必再受「定罪的審判」

      相信守律法

     「查案審判」

信仰與生活最高權威是聖經

      相同,但是懷愛倫具有

       「預言之靈」

  按上述的比較,我們發現「安息日會」不可以與其他異端相提並論,由於他們在信仰上有許多偏差和解經上的錯誤。我們肯定的指出安息日會的錯誤如下:

. 「安息日會」領袖自認有「預言之靈」的恩賜,私自預言主再來的日子,也說基督已降臨在天上。這僭越了上帝的權柄(徒1:7)。

. 「查案審判」的教義並不是聖經所教導的。雖然安息日會的牧師沒有公開宣講這教義,但是在教導時,卻是要求安息日會信徒要時常審察自己的行為,戰戰兢兢的過活,一犯罪就會立刻受到主耶穌在「天上至聖所」的審判。根據聖經一貫的主張,信主的人,都已得救,不至定罪了(約5:24;來1:3)。基督已在十字架上除去我們的罪孽,我們憑著基督給我們的力量,順從聖靈,不必戰戰兢兢,必能過得勝的生活。「查案審判」也貶低了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救贖的完備性。

. 守安息日的行為是回歸遵守舊約的律法。新約和使徒清楚告訴我們,基督在主日復活,勝過了撒旦和一切的律法,使徒們及新約的信徒皆遵主日來確認基督所帶來的救恩。

 

    其他的錯誤,如靈魂可死可滅論、自視為「餘民教會」、強調遵守舊約部份的律法,和懷愛倫的先知身份等問題,使「安息日會」脫離了正統教會的主流而被判定是一個基督教的異端。但是,就福音的原則來說,我們又沒有理由說他們絕無得救的機會。今日的基督徒必須瞭解他們的信仰,並且把正確的聖經的教導給他們認識,使他們走上正軌得救的道路。

 


2022年6月5日 星期日

鶼鰈情深

 

         鶼鰈乃古時傳說中的比翼鳥,鰈乃兩眼都生在右邊的比目魚,「鶼鰈」乃用比翼鳥與比目魚來形容恩愛的夫妻。夫妻之愛奠基於神的愛,當夫妻雙方愈愛神,愈進深於神的愛中,夫妻之間的感情也愈發深厚。「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約翰壹書四章十九節)神是愛的源頭,是愛的創始成終者,神賦予人愛的動機,也促成愛的成長。 

  「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以弗所書五章廿五節)成功的丈夫不是隨心所欲、暢所欲為,乃是效法基督的捨己,捨下自己的欲望、不對的情緒與思想,為他所愛的人全然付出,甚至不惜以生命來愛。用愛來作一家之主,用愛代替領導,使人願意跟隨;也藉捨己、付出,使人忠心相隨。以溝通代替強權,以體恤代替要求,以欣賞代替挑剔,以尊重代替藐視,以信任代替懷疑。對沮喪的配偶說出合宜的稱讚,對孩子好的表現給予肯定和讚美,有必要時發出堅定而有愛心的警誡,任何時候都能說出「我愛你」這句話,任何一個處境都能說:「主!我感謝」。花時間傾聽配偶、孩子的心聲,以體恤、溫柔、關愛的方式來回應,這樣的家庭必然像天堂,反之則像地獄。 

  曾經有個要求很多、求升遷、態度強硬、不敏感的男人,太太請他下班途中買罐咖啡回來,他怒吼道:「你怎麼老是把咖啡用完!」他知道自己不夠體貼,但至少他安份守己,供應她生活所需,算一算可能他所給她的過於她所付出的。直到有一天她把一紙離婚協議書遞給他時,他瞠目結舌,不知為何有此結局?作丈夫的不肯捨己就不會有真實的關愛,太太在沒有體恤,只有要求的壓力底下只好要求離婚。所以「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捨己。」「捨己」可以表現在言語、行動、抉擇等大小事上,放棄自己的意願和想法,尋求神的心意,體貼家人的需要,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聖靈會模塑男人,使他更像基督。

  「你們作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順服主。」(以弗所書五章廿二節)為主的緣故,作妻子的要學習因愛而順服丈夫,因為真正的愛必然產生順服。愛是不張狂,張狂即驕傲不服,這類的表現會藉著言語、態度、行動傷害對方,當然違背了愛。若偶而出現這種情形,說聲:「對不起!」謙卑下來是挽回之道。作妻子的順服丈夫,孩子們順服父母,這種順服的學習,會使全家人更順服神且更多得著神榮耀同在。若作妻子的對丈夫不服,很容易在言談之間表露出來,以致影響孩子對父親的順服,也影響別人對丈夫的觀感。不要在人面前說丈夫的不是,也不要在人面前說一些使丈夫下不了台的話,若有事心中過不去,應私下與丈夫溝通,取得諧調。「教會怎樣順服基督,妻子也要怎樣凡事順服丈夫。」(以弗所書五章廿四節)藉著凡事順服,夫妻同心同行,如比翼鳥雙飛,如比目魚同游,日久情深,順服也愈自然,愛對方的心也愈加增,此謂「鶼鰈情深」也。

為父之道

 

    以弗所書六章四節說:「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保羅會這樣勸戒作父親的,顯然作父親的肉體若未與主同釘,天然血氣的反應很容易若兒女的氣。

湯姆是典型的美國家庭的父親,他有二個小孩,老大八歲。有一天他教大兒子如何操作剪草機剪草,當他教到怎麼在草皮邊緣將剪草機調回頭時,他太太探頭問他晚飯想吃什麼?就在他轉頭回答的當兒,大兒子已經讓剪草機跑離了草皮,滾上了院子前的花圃上,花全被剷除了,花圃出現一條寬約五十公分的小路。湯姆一看見這情形,情緒就失控了,苦心經營的美麗花圃就這樣被毀了。他暴跳如雷責罵兒子,大聲咆哮,他太太出來勸阻他說:「湯姆!我知道你生氣的原因,但我要提醒你,我們是在養小孩,不是在養花。」湯姆一聽,兩手一攤,莫可奈何地抱起兒子,兩人相視而笑。

           在人與物之間,我們很容易迷失,請切記,你所愛的人優先,永遠不要重看物質、利益的損失,過於你所愛的人。作父親的對孩子大吼大叫、讓孩子難堪、懲罰得太嚴厲或不公平、嘮嘮叨叨、挑剔批評、粗魯沒耐心、忽略孩子、不關心孩子的需要、不守諾言、反應過度、假裝自己十全十美、前後矛盾、打擾孩子不信任孩子、不尊重孩子、在別人面前談論孩子的缺點、有條件的接納孩子、要求孩子十全十美、把過重的工作交給孩子、父母爭吵要孩子選舉站在那一方、不原諒孩子或嘲弄孩子等等,都很容易惹兒女的氣。

         當作父親的有這些屬肉體的表現時,最好離開現場,不要面對孩子,單獨去房間面對神,承認自己動了血氣,認罪悔改,求主寶血遮蓋,然後安靜下來,求神幫助你看清自己問題出在那裡,懇求聖靈治死肉體、撫平心緒,思想主的教訓和警戒,若已犯錯,不要怕向孩子認錯,這是讓孩子看見你謙卑順服神的榜樣。要在主的智慧和溫柔的靈裡勸戒孩子、糾正孩子,把孩子引到主面前,讓他也懂得向神認罪悔改,與神建立正確的關係。

           父親是一家之主,在兒女心目中地位崇高。有個二歲的孩子,經常看到父母謝飯禱告。有一次父親因公出差,作母親的問孩子可否作謝飯禱告,這個邀請讓他受寵若驚,他立刻把小手一合說:「我愛你,爸爸,阿們!」先生回家後太太把這件事告訴他,這事令他很不安,因他萬萬沒想到,兒子竟把他視同天父,他不想擔任這個角色,但別無選擇。神在塑造孩子成型的頭幾年,已經把代表神的任務託付給父親了。作父親的必須在家中活出敬虔的榜樣,讓孩子認識神那無測度的愛和公義。作父親的必須在家中與神建立親密的關係,從神支取智慧與愛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與神同在、與神同行,讓孩子從你身上看見天父的形象。願神祝福普天下的父親們!

2022年6月3日 星期五

巴刻:你應該每天告訴自己的六件事

 

在巴刻的實踐神學中,屬靈上被收納爲兒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義。

 

在《認識神》(Knowing God)一書中,巴刻這樣寫到:

 

    你如果想判斷某人對基督教的認識有多深,只要探知他對作爲上帝的兒女,以及上帝是他的父親這觀念明白有多少就行了。

 

    這觀念若沒有激發和主導他的敬拜、禱告,並他的整個人生觀,那便表示他對基督教的認識不深。

 

他說,如果讓他把新約聖經的教導集中在三個詞上,他會選擇:

 

    藉著挽回祭得上帝兒子的名分(adoption through propitiation)。

 

他緊接著寫到,「我無法想像還能有另一句話,能把福音更豐富的含義或更廣的影響範疇概括出來。」

 

巴刻會如何總結整本新約聖經的教導呢?

 

    啓示了聖潔的造物之主是我們的父。(a revelation of the Fatherhood of the holy Creator.

 

他把整本新約聖經的信仰總結爲

 

    認識上帝是我們的聖父。(the knowledge of God as ones holy Father.

 

他寫到:

 

    基督所教導的一切,

 

    一切使新約成爲新的,勝過舊約,

 

    一切有別於單純猶太教的基督教,

 

    都歸結爲:

 

    對上帝之父身份的認識。

 

巴刻說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問問我們自己以下這些問題:

 

    身爲基督徒的我,究竟認識自己嗎?

 

    我是否認識自己的真正身份?

 

    我自己真正的結局是什麼?

 

他說我們應當遵行以下的真理,就是他稱之爲「基督徒生活和過榮耀上帝生活的祕訣,」並且「每天早上起來,並每晚臨睡前,或是當我們候車的時候,或任何餘閒,我們都可以把這些話重複說幾遍,並祈求上帝幫助我們能以行事爲人證明我們知道這是完全真確的事實。」

 

    我是上帝的兒女;

 

    上帝是我的父;

 

    天堂是我家;

 

    它一天比一天接近我;

 

    我的救主是我的兄長;

 

    所有的基督徒都是我的弟兄。

 

 

2022年6月1日 星期三

家庭之基督化教育

 

基督化家庭乃是一個信仰與生活融合的「場所」之一。在這個場所內的基督徒,不只要篤信基督,遵行聖經和上帝的旨意,同時也要於其中實踐每個討上帝喜悅的行動。若將基督徒家庭比做是一棟建築物的鋼架,那麼鋼架上的所有建築物顯然就是基督化家庭的一切實質意義了。事實上,基督化家庭就是一個「被聖靈所充滿的家庭」。


    由聖經中至少可發現五個建立基督化家庭的目的︰


1.繁衍後代。(創世記九7)


2.完成上帝交托管理的產業——養育兒女的責任。(申命記六6-7;詩篇一二七3)


3.經驗上帝的慈愛,並彰顯他的榮耀。(以弗所書三16-21;約翰壹書四19)


4.闡述基督與教會的奧秘關係。(創世記二18;以弗所書五22-23)


5.發揮「光鹽作用」,並完成大使命。(馬太福音五13-16;二十八18-20)


    基督化家庭需要由教會與家庭共同合力推動和建造。教會有責任遵照聖經的教誨,將建立基督化家庭的概念、原則、意義和可行方法等,教導每位信徒及各人的家庭,這亦是基督托付教會的最基本使命之一。教會若不能用系統化的真理教導信徒,並延伸至每個家庭中,僅憑教會單方面的工作,終必歸於徒然。家庭必須伸出積極之手,主動地與教會結合,不時地提出實際的需要或困難,使教會發揮對其應有之協助。教會與家庭必須保持最密切的合作,好教每位信徒無論在教會或家庭,均能把握基督化生活的意義。


    基督化的教育不在於某個特定的時間或空間內的「正式」說教,基督化的教育是隨時可以實施的。教育的施與者必須懂得敏感地把握每一個「教育時機」,好教受教者經驗基督生命在其中(每個人和每個生活)所作的改變,並認知基督化教育的意義。


     雖然基督化教育之實踐精髓可於「隨機」、「隨處」和「殷勤」之中進行(申命記六4-9),而基督化教育仍然需要落實在有形的推動計劃中。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