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解讀
1. 兩大支柱
o 實踐性:確保教育導向行動與生命改變。
o 靈活性:確保教育能夠適應聖靈帶領與多元文化情境。
2. 交會點
o 在兩者交會處,就是五旬節教育最獨特的地方:靈恩教育核心。
o 這是一種可即時調整的實踐——課程可以馬上進入禱告、服事或外展,並根據不同文化、群體需求作出調整。
3. 聖經與文化的雙向支撐
o 聖經基礎確保不偏離真理(知行合一)。
o 文化與群體導向確保教育能落地生根(在地化應用)。
這是牧者實踐筆記
1. 兩大支柱
o 實踐性:確保教育導向行動與生命改變。
o 靈活性:確保教育能夠適應聖靈帶領與多元文化情境。
2. 交會點
o 在兩者交會處,就是五旬節教育最獨特的地方:靈恩教育核心。
o 這是一種可即時調整的實踐——課程可以馬上進入禱告、服事或外展,並根據不同文化、群體需求作出調整。
3. 聖經與文化的雙向支撐
o 聖經基礎確保不偏離真理(知行合一)。
o 文化與群體導向確保教育能落地生根(在地化應用)。
一、實踐性(Practicality)
五旬節教派的教育觀不僅停留在神學知識,而是強調信仰的即時實踐與事奉能力的培養。
二、靈活性(Flexibility)
五旬節教育因著靈恩運動的特質,對課程安排、教學方式和內容調整具有高度彈性。
三、實踐性與靈活性在教育設計中的結合
面向 |
實踐性 |
靈活性 |
教材內容 |
導向生活應用與服事行動 |
根據聖靈帶領與文化調整 |
教學方式 |
強調「邊學邊做」 |
多元形式(現場、線上、密集營) |
課程結構 |
包含操練、見證與行動挑戰 |
可依學員需要重新排序或改變進度 |
成果衡量 |
生命改變與事奉參與度 |
允許不同學員有不同成長路徑 |
四、聖經基礎
階段一:渴慕與奠基(初信–1年)
│
├─ 模組 1:靈命基礎
│ - 與上帝同行:禱告生活與敬拜操練
│ - 聖經導讀:救恩與聖靈的工作
│ - 聖靈洗的意義與經歷
│
└─ 模組 2:聖潔生活
- 聖靈果子與品格更新
- 認罪、饒恕與關係恢復
- 屬靈爭戰基礎
階段二:成長與操練(1–3年)
│
├─ 模組 3:屬靈恩賜與操練
│ - 恩賜辨識與測驗
│ - 方言禱告與代禱操練
│ - 醫治與釋放事奉
│
└─ 模組 4:復興意識培育
- 聖經中的復興(舊約與新約案例)
- 歷史復興運動(威爾斯、阿蘇撒街)
- 復興與末世使命
階段三:深化與影響(3–5年)
│
├─ 模組 5:群體靈性塑造
│ - 小組敬拜與禱告鏈
│ - 守望禱告與屬靈突破
│ - 合一與跨文化團契
│
└─ 模組 6:復興行動
- 社區福音行動
- 短宣與跨文化服事
- 建立復興禱告祭壇
階段四:差派與倍增(5年以上)
│
└─ 模組 7:復興領袖培育
- 門徒訓練與屬靈帶領
- 建立禱告與復興事奉團隊
- 培育下一代復興領袖
設計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