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8日 星期五

讓經文來支配講章


        
第一且最重要的是,聖經作者的思想決定了一篇解經講章的內容。在很多講道中,讀一段經文給會衆就好比在足球賽前唱國歌樣--它讓比賽可以開始,卻也從此消聲匿迹了。

    在解經講道中,正如RHMontgomery所描述的:『講員在從事聖經中的某卷書的表現時,應該像某些人處理最新暢銷書一般。講道者的目的,是爲了尋求把上帝話語某一特定單元的資訊帶給他的聽衆。』

       
解經講道的核心是一種哲學,而不只是方法。一個人是否可以被稱作解經講道者,必須先看他的目的和他如何回答以下的這個問題:『你身爲講員,是嘗試用經文支配你的思想,或是用經文去支援你的思想?』

    這 不是與『你所傳的是否正統或屬於福音派?』一樣的問題,也與『你是否對聖經有崇高的評價,或是否相信它是上帝無誤的話』不同。在某些場合中,這些問題都很 重要,但一個懂得系統神學的人,並不能使他自然成爲解經講道者。神學可能可以保衛我們,免於陷入各自獨立且目光狹短的解經中,但同時它也可能使我們的眼睛 蒙蔽,看不見經文。在他處理經文時,他必須願意重新檢討自己的教義信念,並拒絕他所欽佩的老師的判斷。倘若這些與聖經作者的概念有所衝突,他必須使自己先 前對聖經的瞭解作180度的回轉。

       
採 用這種態度來對待經文,同時需要單純和複雜。一方面,解說者要以孩童聆聽故事般的態度再次來研討他的聖經。他不是爲了辯論、證明某一論點,或爲找一篇講 章。他閱讀聖經是爲要明白,並且經歷他所明白的觀念。同時,他也知道自己不是像小孩了那樣活著,而是關鎖在一些前題和某種世界觀當中的成年人,這使他不太 容易明白聖經。聖經不是一本孩童的故事書,而是需要在思想上作回應的偉大文學著作。它所有的珍寶,不是暴露在外面如同花朵一般隨手可摘;它的豐富只能藉著 理智及靈性的艱苦挖掘才能開採出來的。

講道的能力

講道有能力才有果效,只是講得好是不夠的;這也是講道與演講的分別之處。曾霖芳說:「講道是屬靈的工作,與聽眾的靈命有關,需要有感動力,聽眾才能受影響。有能力才能使人離開自己的道路歸向上帝,才能改變人的生命,才能使人靈命有長進。」
 
即使有人有口才、論點又有說服力,能使聽眾激動,如醉如痴;例證能使聽眾笑,也能使聽眾哭,實在叫人佩服。這種能力在當時可能有顯著的反應,也許很熱烈,許多時候如果不是出自「上帝的話語」或「真理」的能力,就不會持久,過一時期甚至無影無蹤,這是聚會後常見的情形。
 
「上帝的話語」或「真理的道」的能力影響所及,非常深入,效果經過多年,仍歷歷可見。何謂「上帝的話語」或「真理的道」呢?這是一個概要性的名詞。一般是指出自聖經又符合聖經的話語、教導,或是屬於上帝的救恩的信息。
 
講道者有能力,要怎樣才知道呢?這是一個主觀的經驗,或說是一個屬靈的經驗。聽眾會覺得有能力從他身上發出來,正如那有病的婦人摸了耶穌,覺得有力量到她身上一樣。講道者有能力發出,自己也能覺得的,有點像主耶穌覺得有力量從自己身上發出的情形(路8:43-48)。這種經驗很奇妙,凡經歷過的人都能證實。我們要確信屬靈的能力是非常真實的,並非玄妙深不可測的。
 
【上帝的道有力量(信息的衝擊)】
 
上帝的道本身有能力,若是你所講的是上帝的道,他本身會發出能力。上帝自己說:「我的話豈不像火,又像能打碎磐石的大鎚麼。」(耶23:29)
 
希伯來書也說:「上帝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來4:12)能刺透人心。
 
當上帝的道被傳講的時候,他本身就會發出力量,就會產生功效。講道者若注重講「道」,教會就興旺,是因為「上帝的道興旺起來」(徒6:7),所以教會也興旺起來了。如果講道者不講「道」,講別的東西,教會必冷落。自古以來都是如此。(徒6:7;12:24;19:20)
 
如果翻開講道的歷史,就能證實這點。英國施布真牧師從青年時代開始,直到年邁,一生注重講聖經,他的教會總是擠滿聽眾,顯出一片復興氣象,因為上帝的道有能力!
 
美國的慕迪所講的不是高言大智,只講聖經,到各地佈道講道,使許多人信主,是因為上帝的道大有能力。
 
加拿大多倫多民眾教會的興旺,也與史密斯牧師講道有關,他講聖經的時候,甚至你會發覺有力量從那裡發出來。
 
當代佈道家葛培理一生人到那裡都手拿著聖經,講道也只是講聖經,並且都是講淺白的聖經,使許多不信主的人都聽得懂,藉著他的講道,五十年來超過億人聽道,也超過一千萬人信道。
在中國教會近代史中,那些影響中國教會的人,都是講「道」的人;有宋尚節博士、賈玉銘牧師、楊紹唐牧師、倪柝聲先生等,他們都是講「道」的人。藉著他們,上帝的道大大得勝。
保羅勸提摩太說:「你當竭力,在上帝面前得蒙喜悅,作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後2:15)
 
如果我們作傳道的,不傳講真道,不「按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我們便捫心有愧,我們雖身為主的工人,不得主的喜悅與讚賞。我們應該「竭力」、踏實地傳「道」,才會對教會有貢獻。
 
【禱告的能力】
 
怎樣使講道有能力?最簡單的辦法就是事前懇切禱告。
 
禱告使講道更有能力是很真實的,凡經驗過的人都能證明這是千真萬確的。
 
不要只在準備講章材料上用功,也要注意多用時間誠懇禱告,半小時的講道要用多少時間禱告呢?
 
沒 有一定的公程式。我們建議,半小時的講道最少要用上三至五倍的禱告時間。因為禱告使人有鎮定的靈,態度安詳,思想清醒,條理清楚,言詞有力。這是很奇妙 的,甚至連那些膽怯的,素來怕羞的,或拙於言詞的,經過懇切禱告,在講台上竟能判若兩人。一個能影響聽眾的好的講道者,是盡心準備,並加上恆切禱告的人。
 
主耶穌在世上傳道,也遇到許多困難,這時祂只有安靜禱告,就有天使來加添力量(路22:41-43)。當我們的力量不足以應付重壓,緊張萬分的時候,最好的辦法是跪下來懇求主加力量,你一定會獲得天上的能力,不是自己所有的;你一定能夠講得好而且有效果。只管相信「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4:13)
 
講一個例子,加拿大多倫多民眾教會史密斯老牧師講他的經驗,他在講道之前也會有一種特別的感覺;他總是在書房裡走來走去,一面走一面禱告,不知不覺用了很多時間,他獲得了莫大的能力。凡聽過他講道的人都會發覺,他是大有能力的傳道者。
 
我國最有能力的傳道者,當推宋尚節博士,主用他使許多人悔改重生,使很多信徒復興。他影響全國教會及南洋一帶的教會最深遠。凡住在他隔壁房間的人,都不會忘記整夜聽見那斷斷續續的禱告聲,那就是能力的根源。
 
【火熱的心】
 
冷淡的人都缺少能力。那些大有能力的工人,都有一顆火熱的心。
 
怎樣有火熱的心呢?就是那些愛主愛人,為主時時擺上,完全委身,熱誠事奉主的人。既使工作辛苦,壓力過重,似乎在人眼中是要被打倒的,但是上帝恩典夠用,事奉大有能力。
 
初早期教會的傳道人,特別在使徒行傳中有些記錄,他們都是大有能力的人,那是因為他們有火熱的心。因著他們,教會發展得很快,福音迅速廣傳,有意想不到的果效。其中最顯著的如彼得和保羅。彼得可代表普通人(他是加利利的漁夫), 保羅是個大有學問的人,這兩個人都是主所呼召的,雖是兩種不同的人,但他們都被主重用。他們有一點極其相似:都有火熱的心,為主工作幾十年,都如燒著的火 把,一生轟轟烈烈地為主、為福音、為教會竭盡心力,直到為主燒盡,直到後來他們都為主殉道。他們講道都大有能力,大大影響那時代。
 
一個被主呼召,真正把生命獻上的人,起初總是熱烘烘的。這種熱誠,在工作上十分重要。不過要保持起初的熱頗不容易。常見有的傳道者初期很有能力,後來能力漸漸失去,就是這種原因。必須時時更新心志,仰望依靠上帝,使熱心繼續,就如奉獻的祭壇的火,常常燒著(利6:12-13),日夜不間斷。
 
火熱的心與心靈的負擔也有關係,我們看見靈魂沈溺在罪中,心裡焦急;看見教會荒涼的光景,心情沈重。我們為這些情景熱切禱告,為這些需要盡心盡力。這種負擔使我們「心裡火熱,常常服事主。」(羅12:11)一旦失去負擔,靈便冷卻了,也很難為主有作為了。
 
【信心的能力】
 
信心大有能力乃是聖經中一重要真理。人的能力有限,很多事情力不能及,但我們所信的「上帝凡事都能」(可10:27)。我們的信心有不可思議的能力,有移山倒海之能(可11:22-24)。主耶穌說:「在信的人,凡事都能。」(可9:23)對於講道,信心也是能力之一。
 
當 你講道的時候,要相信所講的一定有結果。這種堅定的信念影響所講的信息,且影響會中的氣氛,而且有好結果。有一次,一位講道者講完道,很頹喪地說:「我早 知道不會有果效的,果然沒有人受感動。」旁邊有位主的老僕人答道:「正因為你早以為不會有結果,所以沒有結果。」如果你相信你所講的一定沒有結果,往往正 如你所相信的,沒有人受感動。
 
你 所講的道不是單單由參考書看來的;很多珍貴的材料固然有用,但更重要的,你所講的正是你所深深相信的。講來神態堅定,有聲有色,聽者極易受感。舉一個例 子:彼得站在數千人面前,傳講那復活的基督,講得那樣清楚,因為都是親身體驗,深信不疑的,不僅是講講道理而已。雖然他不是個演說家,用辭也不是好的,但 是信心使他大有能力,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徒2:41;4:4)。
 
對 所講的道充滿信心,講話的語氣也會不同,總是用絕對性的話,那些模稜兩可的話是軟弱無力的。不要說可能、也許、或者,這些不肯定的話怎能叫人相信,怎能感 動人?你若對自己所講的有信心,就會說「一定」、「必能」、「總是」;你自己深信,纔能叫人也相信。信心在講道上有萬鈞之力。
 
【真誠有力】
 
有時候為了固定的工作,到了時間應當上講台了,像盡本分一樣,以預備好的一篇講章,上去講論一番。這並非不好,總覺得缺少真誠,並不是真的有件重要的事想讓會眾知道,真的關懷他們的需要而仔細地解說,誠心誠意地勸勉他們。所以那篇講道不夠感動。
 
在講道時加插點笑話,逗會眾發笑,或講些取悅聽眾的話,使台下的人舒服;有時語意雙關,或帶點幽默,這些都不壞,不過我們可能在賣弄講道技術,很少真誠的話,會眾可能輕鬆一下,但造就不大,不算達到講道的最高目標。
 
我們解釋上帝話語的時候,只是忠於上帝的託付,傳達上帝的信息,不是藉機會炫耀自己的本事;乃是忠實地傳講上帝的道,一片真誠,溢於言表,才會產生影響人的力量。
 
另外,講道不是寫文章,不如說話真誠,更有力量。但誠由心生,不是只靠口頭說說的。
 
有一位講道者,講道之時,總是苦口婆心地勸勉會眾,聽者感覺到他真心真意,動容受感。古語云:「誠之至,金石開。」實在是至理名言。
 
【聖靈的能力】
 
任何一種力量都不能與聖靈的能力比較,因為那不是地上的能力,是從天上來的力量,是上帝的能力。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上帝所賜聖靈的能力是沒有限量的(約3:34)。講道者不可忽視這種能力。
 
使徒行傳記載初期教會的發展,是很突然的;一天之內悔改信主受洗的人約有三千,教會就建立起來了(徒2:37-47)。講道者是彼得,他從前是加利利的漁夫,所講不過是簡單的福音,並不顯出有甚麼高深的學問,可是他大有能力,聽眾覺得「扎心」,歸主的人數驚人。後來信主的人,男丁又約有五千(徒4:4),共約八千人,這種記錄,在教會史上真是罕見。我們研究其主要的原因,乃因為他被聖靈充滿,滿有聖靈的能力(徒1:8;2:4;4:31)。
 
曾霖芳把講道者分成五種:
 
一. 有人講道事先沒有準備,隨便講講,當然也沒有能力,這種講道者最差。
 
二. 有人雖然用很多時間準備,也講不好,這種是因為不明白聖經,缺少恩賜,又缺少能力,這樣做講道工作簡直是苦差。
 
三. 有的講道者講得好,可是沒有能力,十分可惜。
 
四. 有一種講道者,旁觀的人說,奇怪他講得並不特別,但很有效果。
 
五. 最好的一種是講得一篇好信息,又滿有屬靈的能力,有屬靈的果實。
 
最後,我們要肯定,講道的恩賜是可以追求的(林前14:1),屬靈的能力也可由禱告中獲得的(徒4:31)。
 
最重要的,是被聖靈充滿。主耶穌要使徒們先得著聖靈的能力,才出去傳道(徒1:8)。所以我們當先求上帝賜給我們滿有聖靈的能力,切切禱告,上帝的靈一定會充滿那追求的、禱告的人。直接向上帝懇求,不要倚靠甚麼方法。要做個有能力的傳道人,必須被聖靈充滿,才會影響所講的道、影響聽道的人;對你一生的工作且有極深遠的影響。
 
 

講道的例子之蒐集和轉化

    我們在「講道法」這課程中說明例證的重要性(像一個窗口讓光透進屋子/講章,或讓空氣呼出講章/屋子),也指明例證的三大功能,就是它必須引起興趣解明深奧真理使內容更充實

    在「講道法」課程中也提出如何尋找例證的方法,有:由聖經中取材料、由自然界中取材料、由歷史故事中取材料、由科學知識中取材料、由文學中取材料、由個人信仰經驗中取材料、由講道者編寫或想像中取材、由一般故事或格言專集中取材。

    雖然以上提出許多尋找的方法,但是,講道者還是時常感嘆例證難找。即使找到,許多也不適用。要解決這個困難,最好的方法是平時多蒐集和轉化。

這裡就是要說明如何找到合適又興趣的例證、如何把收集回來的舊例證變通轉化成為合用的例證。曾霖芳牧師曾這樣形容:「講道有點像入廚做菜,如果懂得用各種材料,用心烹調,就會達到色香味俱全的境界。」

當然,一個大廚可以煮出更多出色的好菜,是因為藉用一般的材料,使出更多的變化(或轉化),做出更佳的菜。作為一位講道者也是同樣的道理,把收集回來的村料,稍作思考,然後變化出更好的信息。

. 從聖經找材料和轉化:

    從聖經找材料當然除了從整本聖經尋找,還是針對講道使用的經文尋找。今天有許多參考和註釋書,針對每一段經文深入的分析其中的歷史背景、人物、風俗等等。講道者必須熟悉這些資料,並把它轉化當著例證使用。

    從聖經中尋找材料分兩個方面:經文本身的含意、經文的歷史背景。

    收集和轉化經文本身的含意成為例證,例如:「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忍耐。」(5:22-23)

    可以想像,在一顆樹上,結著不同的果子,有仁愛、忍耐、節制、和平……九種那麼多。

    「設筵滿屋,大家相爭;不如有塊乾餅,大家相安。」(17:1)

    可見在教會中或在家中各人和氣相處不在乎豐富。

    而且聖經中本身也有許多例子:「你們應當彼此相愛」(約一3:11)提出一個正面和一個反面的例子去說明這行為。

(1) 反面:

    「不可像該隱;他是屬那惡者,殺了他的兄弟。」(3:12)

    信徒不可學像那憎恨殺人者該隱,該隱的行為是屬於那惡者-撒旦魔鬼-的行為,因為魔鬼起初是殺人的(8:44)。憎恨的確為人類帶來了許多罪惡。今日社會中許多罵架、打鬥、謀殺皆由恨而起。要彼此確實相愛就必須除去憎恨。

(2) 正面:

彼此相愛必須有所行動。「小子們哪,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約壹3:18)

掛在口邊空講的相愛不只不能有任何作為,反而推毀了基督所指的愛。真正相愛是要以具體的行動來表達。如何以具體的行動來表達相愛呢?

「凡有世上財物的,看見弟兄窮乏,卻塞住憐恤的心,愛上帝的心怎能存在他裡面呢?」(3:17)

作 者提出了一個簡而易明的相愛例子。在當時物質缺乏的社會這行動是有需要的,有餘的幫助缺乏的人。今天我們或者活在一個物質充俗的社會,但是在其他方面,例 如傷殘老弱者、病痛沮喪者、自然災害引致的窮困者、被壓迫失散者等等,皆需要我們以具體的相愛行動來表達。不管社會如何富裕,弟兄姐妹之間仍大有人在是缺 乏的,極需我們以行動去幫助他們。這樣的行動就是一個標誌,讓別人看出我們是基督徒。這具體行動的愛也反映了他是愛上帝的人。

    收集和轉化經文的歷史背景材料成為例證,例如:老底加的水不冷不熱是因為從城市後面火山區使用水道引進城的水不冷不熱,並且含有一些火山灰,喝進口裡,真想吐出來,就如主基督面對一些不冷不熱的信徒一樣(3:14-22)。例如:為什麼尼哥底母會在晚上到來找耶穌呢?相信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他怕別的猶太人看見他如此尊貴的身份卻要去向別人請教,另外的原因是因為猶太拉比談論一個題目,如果沒有答案或結論,即使晚上還要繼續深入討論方休。

    講道者平時多留意經文,也看一些關於聖經歷史背景和考古的書籍。然後,在挑選講道的經文後,必須針對該段經文的許多歷史背景、文化習俗、風情人物、作者的目的等等材料收集好,從中尋找有趣和適用的材料,給與轉化成為適用的例證。

    我們相信,轉化聖經的經文和歷史背景的材料成為例證,這些例證是最好的,也直接的幫助聽道的人。

. 從自然界中找材料和轉化成比喻:

    大 自然界是由上帝所創造,它述說上帝的榮耀和偉大,給人許多啟示。我們就活在這大自然界中,每一天與它係係相關。這提醒講道者要養成一種習慣,時常細心留意 去感覺大自然現像,把其中的材料變通轉化成講道的例子,作為真理的出口。查看聖經中許多先知,還有主耶穌基督也轉化許多大自然界的現像作為講道的例證。

    例如:耶穌借用大自然界中的風來講述聖靈的工作(3:3-8)。當尼哥底母問重生/水和靈生的事如何發生。耶穌借用另一個含有雙重意義的字(稱為「雙關語」)來解釋;「風隨意吹……靈生的也是如此。」

    因為希伯來文RUAH()這一個字含有兩個意思:靈及風。耶穌目的是要借用風這現像說明靈生或重生的發生好像風一樣,令人捉摸不定,也意料不到。

. 從生活中找材料和轉化:

    同樣,一般生活中有許多事情和遭遇皆可以轉化成為有用的講道例證。當然,這些例證可能大主觀或是個人化了。因此必須轉化,成為大眾可接受的例證。即使是自己的遭遇,只要稍為避重就輕,可以說「我認識一個人」、「有一位先生」、「好幾年前,有一件這樣的事情」、「我知道這樣一件事」等等,開始講述例證。

    例如:先知拿單向大衛的講道(撒下12:1-13)。大衛作王,安逸敗壞,騙取別人妻子,設計謀害其夫。當時許多人懷疑,但大衛是王帝,不敢指責。當時的先知拿單只好以一篇轉化了的生活事件,指責大衛,使大衛悔改。先知的信息好簡單:

a. 有一個富戶強奪窮人的羊羔。

b. 要求大衛王按公義審判這事。

c. 指出大衛王所作所為如同那強奪窮人羊羔者。

接著,先知趁此指責大衛必會遭上帝的審罰。後來大衛悔改。

. 從你所專長的知識找材料和轉化成為你獨有的例證:

    每 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背景,不管你是電腦專家或是家庭主婦,只要你細心思考,當中必有許多有趣的例子,只要你肯轉化。例如:裝在電腦硬碟中的執行系統安裝上 電腦以後,只要把其他的軟體放入去,就自然會操作。上帝的愛也一樣,只要一個信徒有上帝的愛,當遇到不同樣的人,都會自然而然的去愛他。

核心概念的傳達

    解經講道的基本特質不止於客觀的解釋聖經(這只是釋經Exegesis,不是講道)。解經講道者必須進一步思索如何將解釋某一段經文所得到的真理傳遞給聽眾。

    因 此,解經講道的另一個基本特質即強調經文概念的傳達。羅賓森在這一方面作了許多的研究。因此,他認為解經講道是「聖經概念的一種溝通。一篇講章應該是一顆 子彈,而非四散的鉛筆。理想上每篇講章都是一個單獨而顯著之概念的說明、解釋和應用,並由一處或數處經文所帶出來的其他概念所支持。」

    意思就是說,解經講道者所傳達的是某段經文的核心概念,即某段經文的主題/核心思想。許多作者都極力地強調這一個論點,比如斯托得在《講道的藝術》一書中強調講道者必須從經文中找出一個核心概念,因為每一段經文都有一個「最重要的主題」;而且,講道也只能傳達一個主要的信息(因此,講道與授課不同)。

    另外,有些作者則研究聖經中的先知或使徒所宣講的信息,並發現他們都是針對獨特的聽眾而宣告單一的概念/主題信息。

    因此,解經講道者若要有效的傳遞聖經的真理,就必須把經文的信息藉一個核心的概念涵括的統一起來。其實,不只是解經講道,任何一種的演說,都必須如此。

    就如邱吉爾(Churchill)曾提到成功演說的五個秘訣,其一就是一個主題(one theme)。

    因此,解經講道的信息是由經文來主導,並且,更是按經文的核心概念將之表達出來。這也解釋為何逐節逐句的解釋聖經不一定是解經講道,因為其解釋是按解釋者的意思來理解,不一定是經文的原意。

    因此,解經講道者除了要問:「經文是支配我的思想,還是支持我的思想?」,必須還要追問:「我是否在傳達經文的核心概念?」

經文支配講章

    到底怎樣的一篇信息才是真正的解經講道?解經講道的基本特質何在?

    十六世紀有一位清教徒柏金斯(William Perkins)提到,講道「有四個偉大的原則:清楚的讀一段正典的經文;按經文本身給予解釋和理解;從它自然的意義中得到幾點有益的教導;並使用淺白的話語,若你有這恩賜,將這教導應用在人們的生活和行為上。」

    同 樣地,曾立華在《講道職事的重尋》一書中,如此的定義解經講道:「這種方式乃著意以聖經經文本身來構思講章的結構和信息要點,那就是說,要清楚呈現經文的 原意,闡明出來,使上帝話語隱藏的信息教訓得以清楚、明白和正確地被宣講,這樣,上帝話語的能力就得以正常發揮出來了。」

    從以上兩個的定義,我們看到解經講道的一個基本特質──即經文得到理解、解釋,及應用後被宣講。若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經文本身的信息支配了一篇講章的內容。

    解經講道者不只從經文開始,整篇信息的內容更完全由經文來主導。如此的話,傳道者是在傳講上帝話語中的信息,而不是個人的領悟或經驗。

    羅賓森就清楚地指出這一點:「最重要的,講道背後的權柄不在於講員身上,而是聖經經文本身。為這緣故,解經講道者大部份時間要花在處理經文的解釋上。」

    因此,講道的基本目的不是娛樂聽眾,也不是建立大教會,乃是解釋經文的意義,並將之與其他的經文連在一起,以致使聽眾對聖經有更宏觀的認識,最後將之應用在聽眾身上。

    因此,解經講道是在「解釋」聖經, 但這並不是說,講道成為「宣讀」聖經。李斐德(W. L. Liefeld)如此的分別二者:「『解經』的本質就是『解釋』,如果我要解釋某件事情,我當然可以自由地選擇我要用的方法來解釋,只是我必須忠於我所要解釋的主題。」

    換 句話說,解經講道者可以使用個人的言語和經驗、及會眾的需要等來解釋一段經文,但它的信息必須源自那段聖經。這也是解經講道與其他講道方式(如主題式) 最大的差異所在。解經講道者最基本的特質是講解上帝的話,即上帝的啟示、上帝的故事,不是人的故事。因此,解經講道者必須問的一個問題是:「經文是支配我 的思想,還是支持我的思想?」

    如果是前者,他就是在解經講道;若是後者,他就不是在解經講道。

如何編寫講章--講章中之例證


    成 功感人的講道,有一個共同現象,就是常在講章中引用故事、例子、比喻作輔助材料,因此引起聽道者的興趣,和注意力的集中,使深奧難於解惑的「道」容易瞭 解、接受。因為人講道大都較重視理智的思考,但在理解過程中,有力的例證不但引人入勝的去聆聽,而且達到「傳達」的最美效果。
    周聯華牧師在其所著講道法一書中,曾將例證喻為「窗戶」,假若沒有窗戶,講道就會暗淡無光;反之,我們也發現若窗戶太多,例證就「喧賓奪主」而成為「故事專家」不再是講道了。

1. 例證之功能
a. 可 解釋某一真理 - 所謂引用例證就是用最簡扼的故事,來解釋一個難懂的真理,使人易懂、易接受。耶穌的門徒問為什麼講道的時候總是用比喻?耶穌說:「因為 我所講的東西他們看不見、聽不見,我不用比喻他們根本不會懂。」表達比喻的功能為要使人懂。有一個極實際的例子,就是有些牧師,想翻譯聖經給非洲近熱帶的 居民誦讀,可是譯到「你的罪雖硃紅,必變成雪白。」的時候,難題發生了,因為熱帶土人根本不知道雪是什麼東西,雪的顏色與煤的顏色有何不同?但有一天他們 正吃椰子時,牧師突然得了靈感,就改譯為「你們的罪雖如硃紅,必白如椰子肉。」土人們終於懂了。可見比喻之功能在於解釋真理。
b. 可提起聽道者之興趣 - 教導真理難免會枯燥乏味,容易使人厭煩疲倦,以致失去了追求的心志;但由於例證中生動活潑感人的例子,尤其是反映生活的例證更易使人有親切感,有助於人聆聽真理的興趣,動人之例證有時更驅散「瞌睡蟲」,適切生動的例證可引人聽道的興趣。
c. 可使內容更充實完全 - 有些講道的人,在將要結束講道時,為了使講章更清楚,使人有美的回憶,往往利用一見證、例證為結束,使人加以深思揣摩。不管在其始,其間、其終,好的例證確能使講道更完美、更充實。

2. 如何獲得例證
    若例證果真有這麼大的價值,就不能不知道如何收集例證?尤其是每週需要講道兩三次之時,豈不是有「江郎才盡」的危機嗎?其實不然,只要肯努力收集,多方觀察,您對會用之不竭。

a. 由 聖經中取材料 - 在舊約中含有極富的引證材料,因此在傳講新約時,可引證約伯之例,相得益彰,更見完美。有一位牧師如此說:「舊約中有最好的引證材料, 可以借給我們取用,不致竭盡,因為舊約一書其年代既久,所包含的事物極多,且不受任何時代的限制,這正是我們講道者最好的引證府庫。」唯引用此類例證,對 於聖經要很熟悉,並需仔細查考,才不致於張冠李戴弄出笑話來!講道者必須對整本聖經之歷史和背景儘量熟悉,使許多聖經事蹟成為講章的好例證。
b. 由自然界中取材料 - 耶穌的比喻來源就是野花、飛鳥。早期教父俄利根也曾以「星星、月亮、太陽」為題,來比喻「聖徒、教會、基督」,這種由自然界中取例子的方法。
c. 由 歷史故事中取材料 - 歷史故事往往能成為人生之鑑戒,是活生生的教導,尤其人生經驗更是如此。例如「塞翁失馬」與「父子騎驢」的故事,在信仰中也有無比 的價值。從教會歷史中,也可看出早期教會之興衰與發展之原委,成為今日的借鏡,是極可「活」用的「死」材料。不只是歷史,就是傳記也可使人得益處,早期的 戴德生、宋尚節其生平都是極感人的信息,引發人「有為者亦若是」之情操,如此,講道的目的不就達到了嗎?當然,當我們引用古人為例證時,必須小心不過於煲 揚或批判,主要是引用其生平中一件事加以說明一個信息。
d. 由科學知識中取材料 - 生物學、動物學、化學...都是我們的好材料。由一部汽車形容人的一生,人如同汽車需要有方向、動力,但也要有剎車器,不然必有危險,單有動力而無力向也是如此;人不但要有幹勁,而且要有拒絕罪惡與誘惑的能力,此種例子稍用腦筋既可獲得。
e. 由文學中取材料 - 感人且震撼力強的就是文學,比如小說、戲劇、和詩歌,都能陶冶人性,使人有高尚的人格,尤其宗教與詩歌更有密切的關係,一篇短歌會給人無比的感召力,一段小戲劇能啟發人生的真諦,講道者除了勤讀聖經外,更要多多研究文學作品,既可精鍊文詞,又可獲得例證資料,真是一舉數得。
f. 由個人信仰經驗中取材料 - 一般稱它為「個人的見證」,是最感人的方法,證明「我不是亂蓋」的,而是親身經驗,但要小心常要將榮耀歸於上帝,免得「個人見證」成為「見證個人」之危機。
g. 由講道者編寫或想像中取材 - 這是您可用「例如」、「假使」作為引語,耶穌所講「浪子的比喻」可能就是由想像而編成的故事,但要謹慎需合乎常情與常理。
h. 由一般故事或格言專集中取材 - 常逛書局看報紙,都可找到許多現成而且已分類的例證以供參考。

3、運用例證之原則
a. 不可用與講道無關的材料 - 不要為講故事而講故事,應該只為了表達、解釋某一點真理才講故事引例證。
b. 要夠水準份量 - 凡事太卑劣的例子,不但會使會眾感到不愉快,甚至也會使講道者的身份受到懷疑。此外,自吹自擂或攻擊他人的例子,只會表現出講道者品格太低,反易遭致反感。講道者要小心不可用無價值又粗俗的材料。
c. 避免用陳腐的例子 - 有些例子雖然十分優雅意境也佳,但若重覆使用,聽眾會覺得「怎麼又來這一套」,而不想往下聽,講道要小心不可常用某一常例。
d. 資料要正確,內容要清楚。
e. 運用故事解釋重點時要注意:
 (1)內容與重點密切相關。
 (2)避免不必要的細節。
 (3)要能造成一個高潮。
 (4)不必事先聲明說:「諸位!我現在要開始講一個極有趣的故事。」此種畫蛇添足實屬多餘,您就直接講故事內容既可。
f. 運用統計數字支持論點時要注意:
 (1)運用完整的數字(例如三千五百四十四,不要說三千多)。
 (2)把數字來源交待清楚,引起人們的信賴。
g. 引述格言支持論點時要注意:
 (1)說明原著作者之姓名。
 (2)把引用的話自然帶入您的話裡,例如您說:「孔夫子說得好,己所不欲勿施與人」,不要說:「現在我引用孔夫子話....。」

    講道中,要適切的運用例證,對於信息的傳遞有極大之助益,講道者該多方收集妥善運用,才能用最簡單的話表達那完美的真理。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