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8日 星期三

教牧協談與教義教導

 

 

「教牧協談」與「教義教導」是教會牧養中非常重要但各自有不同功能的兩種事工。它們像是牧者的雙翼,一邊關懷人的心靈與處境,一邊建立人在信仰真理中的根基。以下我們將對這兩者進行清晰的定義、對比、應用與整合建議。


🧠 教義教導(Doctrinal Teaching

定義:

教義教導是以聖經為根基,系統性地傳遞信仰真理,使信徒認識上帝、建立正確的信仰觀、世界觀與生命觀。

重點內容:

  • 上帝論:上帝的屬性與三位一體
  • 基督論:基督的位格與工作
  • 救恩論:恩典、稱義、重生、成聖
  • 聖經論:聖經的權威與無誤性
  • 教會論:教會的本質與使命
  • 末世論:盼望與再來的應許

目的:

  • 建立穩固的信仰基礎
  • 防止異端與錯誤神學
  • 幫助信徒在面對人生議題時有聖經立場

教導方式:

  • 系統神學課程
  • 門徒訓練教材
  • 小組查經與主日學

💬 教牧協談(Pastoral Counseling / Pastoral Care

定義:

教牧協談是一種帶有牧養性質的對談,目的是陪伴信徒處理生活中的困難、信仰掙扎或情緒問題,在聖經真理中找到方向與安慰。

關懷內容:

  • 情緒:焦慮、憂傷、憤怒、失望
  • 人際:家庭衝突、婚姻問題、人際張力
  • 信仰危機:懷疑、失去盼望、屬靈枯乾
  • 生命轉折:生病、失業、喪親等處境

特點:

  • 強調「陪伴、傾聽、禱告、真理指引」
  • 通常非教條式,而是針對個人處境與需求
  • 有時候搭配轉介(如心理諮商、靈性導引)

技巧與工具:

  • 主動聆聽、反映情感
  • 啟發性提問(屬靈辨識)
  • 經文默想與禱告陪伴
  • 提供實際建議(如屬靈操練、信仰資源)

🔍 兩者比較

面向

教義教導

教牧協談

目標

建立正確信仰知識

陪伴信徒處理信仰與生活難題

對象

全體信徒、小組、主日學

個人或特定群體(如輔導對象)

方法

系統教學、查經、教材

對談、禱告、情境對應

關注焦點

上帝是誰、信什麼、為何信

我如何經歷上帝、面對當下處境

角色定位

教師、導師

牧者、陪伴者、屬靈同路人


🤝 二者整合:以真理安慰與建造生命

其實,教牧協談與教義教導不應分割,而是互補

  • 教義給予人堅固的根基,使人在情緒風暴中不被動搖。
  • 教牧協談把教義「生活化」,讓人經歷信仰是活的、有能力的。

🧩 實例整合:

  • 當信徒為失業而焦慮時
    • 協談部分:傾聽他的恐懼、陪伴他禱告。
    • 教義引導:教導他關於上帝的供應(馬太福音6章)、上帝的信實與護理(腓立比書4:19)。
  • 當一位年輕人陷入自我否定時
    • 協談部分:陪伴他辨識傷痛與謊言。
    • 教義引導:教導關於上帝的形象與身分(詩139、創1:27、加拉太書2:20)。

📌 教牧建議

  1. 將教義應用於實際情境中
    • 例如「救恩的確據」教義可成為處在自我否定中的信徒的穩固根基。
  2. 培養信徒「信仰經歷真理再思」的循環
    • 幫助他們從情緒經驗中回到上帝的話語中得更新與亮光。
  3. 教牧團隊建造雙向能力
    • 教導者學習聆聽與關懷。
    • 關懷者學習以真理說話與教導。

 

教牧如何進行情緒輔導

 

教牧在進行情緒輔導時,面對的不只是心理層面的問題,更是將人的情感、信仰與上帝的真理整合起來。因此,教牧輔導不是單靠技術性的介入,而是一種在恩典與真理中陪伴信徒走過困境的牧養工作。

以下是一個教牧進行情緒輔導的實用步驟與原則指南


🛠一、情緒輔導的步驟與流程

1. 營造安全與信任的空間

  • 用溫柔與接納的態度接待當事人,營造「可以被傾聽、不被論斷」的氛圍。
  • 確保保密原則,讓對方安心敞開心。

2. 傾聽與共情

  • 主動聆聽Active Listening):包括眼上帝接觸、肢體語言、點頭與回應。
  • 反映情感:用自己的話回應,例如:「我聽見你在這段時間裡感到很疲累,很孤單,是嗎?」

《羅馬書 12:15》:「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

3. 辨識與命名情緒

  • 幫助對方具體描述自己的情緒狀態,例如:
    • 「你說很煩躁,那是一種焦慮嗎?還是無助感?」
  • 情緒背後常有未說出口的傷痛、恐懼或信念,需要慢慢探索。

4. 引導內在反思與屬靈對話

  • 問一些開放式問題,幫助他們與上帝對話:
    • 「你覺得上帝現在在哪裡?」
    • 「這些情緒讓你對上帝的形象有什麼看見或掙扎?」
  • 這裡可以帶入一些聖經人物的掙扎(如大衛的詩篇、耶利米的哀歌等)。

5. 從上帝的話語帶出盼望與真理

  • 溫柔而不急躁地分享經文或屬靈原則,幫助他們重新看見上帝的同在與真理。
  • 例如:
    • 詩篇 34:18:「耶和華靠近傷心的人,拯救靈性痛悔的人。」
    • 馬太福音 11:28:「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6. 鼓勵實踐與跟進

  • 鼓勵他們建立情緒處理的屬靈操練,例如寫禱告日記、誦讀詩篇、安靜禱告。
  • 若問題複雜或超出教牧能力,應轉介給合適的基督徒心理師。

🌱 二、教牧輔導者的內在預備

1. 屬靈生命的穩定

  • 本身需活在與上帝連結的生命中,成為「被安慰過、能安慰人」的人(參林後1:3–4)。

2. 情緒自我覺察

  • 在輔導中容易被對方的情緒牽動,需有自我界線與情緒調整能力。

3. 持續學習與裝備

  • 建議接受基督教輔導相關訓練,如「情緒智商EQ課程」、「創傷關懷」、「靈性輔導課程」等。

📚 常用經文資源(供輔導中引用)

情緒

經文建議

憂傷

詩篇 34:18、馬太福音 5:4

憤怒

雅各書 1:19–20、以弗所書 4:26

焦慮

腓立比書 4:6–7、馬太福音 6:25–34

自我價值低落

詩篇 139:13–14、以賽亞書 43:4

孤單

希伯來書 13:5、詩篇 23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