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0日 星期五

處境化的危機


   處境化的危機是因為看重文化的價值,勝過了聖經的權威。以至於像宗教融合主意,把福音犧牲,過度調整使基督教信仰變成不同的宗教因為沒有讓整本聖經發聲,只取部分的觀點代表全部!

台灣處境化問答——為何不需要祭祖


  面對父母說, 你信耶穌, 沒有人拜我, 會餓死! 如何回答?

第一種直接回答: 你死後已經做神, 做仙, 不用吃東西了, 拜只是活人為了心安才做, 所以沒有人拜是不會餓死.(不是很好, 是用來面對死都不肯信的父母)

第二種回答: 你也和我一起來信耶穌, 我們都是上帝的兒女, 上帝為我們預備的天堂什麼都有, 不用靠子孫拜拜來為我們, 這樣我們將來會比較有尊嚴喔!趕快來信耶穌, 一起上天堂, 就不需要人拜了!

台灣處境化問答——為何要信耶穌


    對於台灣的本土信仰出身的基督徒, 說到信主之後, 想到祖先沒有信主在地獄火湖中, 非常難過! 但是反過來想, 祖先知道自己在地獄火湖很痛苦, 當然不願意子孫進來 , 心裡的盼望是子孫要信耶穌, 才不會在地獄火湖受苦! 所以, 身為子孫的要信耶穌,祖先的心才會得安慰, 才會快樂!

處境化的簡略歷史背景


    處境化contexualizattion)最早是由黃彰輝牧師於1972年提出,質疑魏恩(Henry Venn)和安德遜(Rufus Anderson)所提倡的「教會本色化運動」(indigenous church movement)不夠完備。就是宣教士仍然會將過去的事工的形式,如何傳達與表述福音以及如何建構教會的一些公式,加諸於本地的信徒,沒有鼓勵本地信徒用本地的文化來傳達福音。

宣教與處境化

    健全的處境化  , 處境化的簡略歷史背景 , 處境化的危機 , 處境化無可避免  ,

     台灣處境化問答——為何要信耶穌  , 台灣處境化問答——為何不需要祭祖  ,

     本地宣教  ,

健全的處境化


    處境化不是向一般人所說的,「說他們想聽的話」,相反的事要針對一些人生的問題,給人聖經的答案,雖然祂們根本不想聽。這些問題是祂們所處的時代、所處的環境會碰到的,我們要用它們可以理解的語言和形式,把聖經的答案提供給他們;而且我們訴求、論政的方式,必須強而有力,足以讓祂們有所觸動,即使祂們加以拒絕!

    健全的處境化,意味著針對特定的文化,轉化並調整傳達福音的方式及事工模式,毫不減損福音本身的要素與特質。宣教這份偉大的任務,就是要像一個新的文化族群傳達福音信息。經過文化會通、適切轉換的福音,既清晰又有心引力,同時又挑戰罪人自滿自足的天性,呼籲他們認罪悔改。福音因應文化、與文化相通相連,同時卻也挑戰文化、提出質問。如果我們不能隨文化做出調整、或者不能對文化提出挑戰,我們的是工事必無法結豐盛果子,因為我們未能因時因地制宜。

    文化影響人生活的每一部分,決定了人如何決策、如何表情達意、如何劃分私人與公眾領域、個人如何與團體互動、社會力量如何運作、人與人之間如何相處——特別是兩性之間、不同世代、不同階級、不同族群之間。對於時間、衝突的化解、問題處理,甚至推理的方式,我們的文化有其獨特的認知。所有這些因素,當我們尋求推展福音事工,全部要納入考量。韋爾斯(David Wells)寫道:「處境化不僅僅是把聖經的教義做出一種實際性的應用,而且是要把那一項教義做一種貼切轉譯,讓它與『壟罩我們眼前生活的現實社會結構與生活模式』能夠充分的吻合。」

    處境化的技巧,對現今的事奉,是要收到成效的一個關鍵。尤其是位居都是與文化中心的教會,對處境化的議題必須格外敏銳,因為一個社會的文化,大多數是在這裡被鑄造出來、往新方向邁進的。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