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日 星期六

實踐神學的方法---理論與實踐交互循環與整全的對話

谷寒松認為「對話」不應該只限於基督徒的社群與當代社會議題,甚至必須包含其他宗教。莫特曼也認為在最嚴肅的對話中,人們認識自己的程度完全取決於自己認識別人的程度。其他宗教的學者,通常比基督教神學家更準確地認出基督教的特點。用異者的眼光去看事物,對自我的認識是重要的。基督宗教過去已習慣藉由教會傳統或是「啟示」來描述自己,但是在今天知識爆炸的年代,我們也需要透過他人的眼光來認識自己。或許有人會質疑這是否是一種「相對主義」而失去基督宗教自身的獨特性,然而,基督宗教也是一個不斷與自我辯證的宗教。若我們失去對話與辯證的進路,或許才會真正的失去在這世代作見證的機會。

 

理論與實踐需要互相並重,也就是不斷的「循環」。在實踐上,還分成社會與個人兩個方向。因此,除了對話之外,谷寒松也認為,科際整合、靈修生活,也都是不可忽略的面相。

 

如果「對話」是神學的研究方法,那麼,神學如何與這社會來對話,已成為當今要從事實踐神學的工作者,需要思考及建構的議題。雖然當今的社會科學已建構許多研究方法,但如何讓這些素材、方法,進一步與神學進行整合,已經成為這一世代實踐神學教育需要跨出的一步。整合的工作,其他專業領域者不會替這世代的神學或教會執行,但若教會有著這樣的關切(concern),那麼,我們更應該責無旁貸,勇敢的跨出這一步,運用對話、整合、詮釋,開展出處境化神學的新契機。

 

 

 

沒有留言: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