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的最首要目標是尋找問題帶來的情緒。當受助者分享他的感覺,反射,我們要嘗試肯定這些感覺是否是憂慮、苦毒、罪咎、失望或空虛感。如果受助者開始時只討論問題,輔助者要嘗試問他對這些環境和事件有什麼感受。
克萊布(Crabb)在《有效的聖經諮商》(Effective Biblical Counseling)中指出,輔導者首要的焦點是明白受助者的情感,以幫助他看到問題的根源。
羅傑斯(Rogers)
認為輔導最基本是針對處理他的情感問題。他相信如果一個人能表達,明白及接納他心靈深處的情感經歷,他的問題很自然地得以解決。因此,他強調一個成功輔導
員應具備以下條件:同理心(empathy)、無條件的積極尊重(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和真誠(congruence)。
輔導的第一階段是自我探索,鼓勵受輔導者表達自己的情緒、感覺、思考與行為,協助他探討、定義及澄清自身的問題,就更能知道可以如何有效的去處理它、解決它。為幫助受輔導者自我探索,輔導員要有效地使用以下技巧:同理心、尊重、真誠、及具体等。
1. 同理心
羅傑斯(Rogers)
認為同理心是輔導員「能夠正確地了解受輔導者內在的主觀世界,並且能將有意義的訊息仔達給當時人」。羅傑斯認為同理心包括兩方面:一是了解,輔導員能站在
對方的立場去了解受輔導者的感覺及其世界;二是溝通,輔導員以受輔導者所能了解的語言,把自己對他的了解表達出來,讓他知道輔導員已經正確的了解他的感覺
及行為。受輔導者可因此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也因著輔導員的同理心,而感到被人了解和接納。
卡考夫(Carkhaff)
把同理心分為兩個層次:初層次同理心(primary level of empathy)與高層次同理心(advanced level of
empathy)。初層次同理心是針對受輔導者所明顯表達的意思及感覺做了一個基本了解的溝通,協助受輔導者去探索及澄清自己的問題。而高層次同理心是深
入受輔導者的問題,尤其是說了一半的事,或隱藏在話中的意思,更真確的了解受輔導者的真正問題或感受,才能有效的解決問題。同理心是在整個輔導過程所必須
的,要達到正確的同感,輔導員要首先放下自己主觀的標準,設身處地的去從受輔導者的標準來看事物和感受事物。
2. 尊重
羅傑斯(Rogers)
用無條件的積極尊重或關懷來描述「尊重」。自尊是人基本需求之一。在輔導過程中,肯定及尊重受助者的人格和尊嚴,因此對他流露出無條件的接納與關心。羅傑
斯認為輔導者愈能尊重對方且依他的意思去改變,則受導者就越有信心和能力做建設性的改變。尊重是一種態度,其內涵包括:
1. 無條件接納;
2. 願意花時間與受輔導者一起;
3. 視受輔導者為一獨特性及有價值的個體;
4. 協助受輔導者認清並開啟自身的潛能和資源;
5. 尊重受輔導者的自我決定。
輔導員向受輔導者表達尊重,要有正確的同理心和真誠,專注聆聽地與受輔導者交談,但不會分析判斷及責備,在態度和語氣上要表現溫暖,避免指責和否定。我
們所接納和尊重的是受輔導者這個人,而非他的行為,也並非表示贊同他一切的行為。無條件的尊重是由於輔導員相信和尊重受輔導者是一個有潛質的人,相信他有
能力去促進自己成長,而最後會認識到自己是有能力去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3. 真誠
羅傑斯認為在輔導關係中,輔導者需要具有三種特質裡,真誠是最重要的。真誠是指輔導員在輔導中表現坦誠、整合與真實。是發自內心的真心誠意、誠懇、內外
一致,自發的,而非表裡不一、虛假的外表、防衛、口是心非。他們不會戴上假面具,而以真正的自己和受輔導者相處,能坦誠開放地分享當時的感覺與態度,促進
與受輔導者誠實的溝通。真誠的態度有助於受輔導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的發展,而願意開放自己,進入更深層的探索。
羅傑斯指出一個輔導員要能做到真誠,首先必須對自己的人格、特質、行為、動機...等有正確清楚的認識,以及這些個人的特質如何表現在重大的事件上及與人的關係上。能自我了解,才能接納自己,肯定自己,才能自我實現,也才能是個真誠的人。
表達「真誠」具有下列的特質:
1. 不局限於角色:幫助人是出自真心,而不是由於角色。
2. 自發性:能把內心感受,直接坦誠的表達出來。
3. 非防衛性:能面對接納自己的缺點,而不加以掩飾。
4. 一致性:表裡合一,思想和行為一致。
5. 自我分享:願意自我表露,向受輔導者分享自己經驗。
4. 具體
輔導的目的是要協助受輔導者更清楚、更了解自己及環境。「具体」是明確地引導受輔導者探索他的感覺、經驗與行為,並針對特定的問題,而非漫無目的。使從含糊不清的內容,變得較具体、明確化,而導致雙方均對問題有進一步的了解。
在此階段,輔導關係已經建立,輔導員可以把受輔導者話中所隱含的意思表達出來和受輔導者溝通,探討。另外,也向受輔導者反映他自己的問題,所做的行為上及情緒上的表現,使受輔導者對自己未覺知的問題有進一步的察覺。
5. 牧養輔導的應用
在華人教會中,信徒們比較含蓄,平常不敢主動找人傾訴自己的問題也會怕別人會洩露他的秘密。因此,會友尋求牧者的輔導,他是鼓起很大的勇氣,牧者需要以
鼓勵和支持,讓求助者感受溫暖和關愛,得著他的信任和接納,消除他的恐懼、疑慮,以奠定良好的輔導關係。這階段要避免直接提供解決問題的建議,而應以受輔
者的觀點先了解問題的所在,明白他是如何面對問題和困擾。愛維萊特指出「輔導的第一階段是了解對他和他的問題。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先了解情緒。」牧者要從
會友的情緒表達中,學習了解其所代表的意義,明白受助者問題的所在,這需要以禱告的心來尋求明白,依靠聖靈和上帝的智慧去辨別,追尋出問題的根源。
人是值得尊重的,上帝在創造時便賦予人價值,耶穌也因著人的價值而死。上帝既看重所有的人,也給予人自由意志,我們也當尊重每一位求助者,即使不贊同他們的罪,也能接納他們,避免論斷。這樣,就可建立一個良好的輔導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