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6日 星期五

禮拜之重演的定義


  崇拜以行動作為演出的方式,這原則其實與我們日常生活的方式大致相同。例如,我們行見面之禮;舉行生日會、婚禮;特別節日的儀式如感恩節、國慶日,我 們都訂立禮儀和具特別意義的行動和標記,表達該節日的意義。如此,見面時彼此握手為禮或點頭為禮,生日會有生日蛋糕和點燃的蠟燭,(北美的)感恩節有火雞 和各種裝飾,國慶日放煙花等等,都表明著個別事件的特別意義。

   在崇拜裡,我們重新講述和演出一個故事,這故事是關乎上帝為人類所作的事,以及我們如何響應上帝的作為。這些演出為我們的生命帶來目的和意義,崇拜的演 出把信徒與基督事蹟結合,也結合歷代信徒團體的經驗。因此,憑著信心而演出的崇拜,可使信徒經歷個人與上帝之間關係的重整,並且同時個別地經歷蒙受救恩 之樂。

  關於重演的原則也記載於聖經裡。查考舊約和新約聖經有關崇拜事宜,便可知道崇拜並非隨意散漫而行的事。反之,崇拜是經過細意編排,讓帶領敬拜者經過有 系統、有條理的經歷。從這角度看來,有企畫的崇拜純粹是一種途徑,讓上帝與人的相會得以在一種既有動力,又隆重、活潑的方式中進行。

  由於崇拜是一瑣事實的重演,因此,崇拜事項的安排不能隨著人們的創意或者是大眾的意向而定,反之,崇拜的安排必須以上帝與人之間曾經出現的相會為根據。屬上帝的子民曾經與上帝如何的相會,就正是安排崇拜事項的原則。因此,重演聖經的最終決斷在乎重鋪史寶。

   只要簡略察看聖經裡有關崇拜的記載,便不難清楚發現重演的歷史傾向。以色列入的崇拜程序,在組織和安排上,都環繞歷古以來的歷史行動。例如,以色列人的 崇拜的開始,主要源於出埃及事件;集體崇拜禮儀源於以色列人在西乃山前聚集,慶賀上帝與以色列立約而舉行的集體敬拜;會幕和聖殿的莊嚴隆重敬拜儀式,正好 闡釋上帝與祂子民之間的關係;會堂的崇拜禮儀以律例的宣講為重點;各項節期(尤其是以色列人最具中央性的踰越節)紀念以色列人從受束縛捆綁的境況中得救了。

   新約時代的崇拜也有不少歷史元素。基督徒聚集敬拜始創在基督的死和復活。在講壇,我們傳講那「故事」;在感恩禮,我們戲劇性地經歷主耶穌設立聖餐時發生 的事;主日舉行崇拜,亦具意義,因為主日正是紀念救主復活的日子。再者,在眾多節期中我們特別重視聖誕節和復活節,目的在於使這些劃時代的日子,再次活畫 在我們心中,讓我們共同經歷。

  根據聖經原則而進行的崇拜具備歷史傾向,重點在於崇拜是再造(re-create),因而是重新描畫(re-present)歷史事實。崇拜讓歷史故事的意義被刻畫,使參與崇拜者醒覺上帝的主權或手段在他們生命裡。

  因此,崇拜裡最要關注的事項,並不是在於再造歷史的事件,而是參與者個人與上帝相巡。一方面是強調上帝已親自動工,另一方面是強調入的響應;在崇拜進 行的時候,有事情實在發生:上帝與祂的子民相會。崇拜不只是進行一些儀式而已,崇拜是藉著符號與表徵,使上帝與人的相會成為可見、可感覺觸摸的真實事情。

  崇拜的程序編排,可使參與崇拜者代入確曾發生的事實中。這樣重演過去的事實,循兩途徑進行:「敘述方式」和「戲劇化的行動」。

崇拜程序的反思


    有 人反對在崇拜中使用程序,認為這會限制聖靈的工作,讓崇拜變得一成不變,了無生氣。這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但實際情況絕非如此。我們上面已經說 過,任何崇拜都不是從始至終只有一個環節,比如只是講道、只是唱詩或只是禱告。既然有不同的環節,肯定會有一個組織和編排的問題,如此程序是不可避免的, 只不過這程序的編排是有意或無意的罷了。從本質上來說,其實無程序也是一種程序,怎麼可能有無程序的敬拜呢?一個成功的敬拜不會受程序的限制,在程序中我 們反而可以更加投入地敬拜,不會有束縛之感。而且我們說程序也不是關注程序本身,重要的是使用程序來幫助我們更好地敬拜。所以程序不是用來攀比和炫耀我們 的設計,而是導向上帝的榮耀,引導我們的身心靈全然向上帝。程序沒有絕對和通用的,在設計崇拜程序時,我們要考慮自己教會的背景和諸多情況,如此才能不邯 鄲學步,原樣照抄,而是靈活運用,找尋適合自己教會的崇拜程序。這當然不是說崇拜程序可以隨心所欲,而是強調崇拜程序的設計是比較靈活的。

    事 實上,我們不可能扔掉自己教會的所有傳統,馬上投入一個全新的崇拜程序,擁抱自己根本不適應的一切。在考慮崇拜的程序時,傳統不能不放進去。有些教會比較 活躍,有些教會比較安靜,有些教會注重禮儀,有些教會喜歡創新,這些我們不能一概否定,而是要有所承繼。全盤推翻固然可以來一個徹底的更新,但伴隨著這樣 的徹底,更多的是信眾的抗拒甚至引起教會的不穩定和分裂。比如你看到一個教會的愛宴很好,以為這就是這個教會興旺的全部,馬上就回到自己服事的教會,結果 愛宴不成,可能反而會變成了鴻門宴,搞得教會劍拔弩張,緊張之至。

    還 要注意的是,崇拜程序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有些比較成熟的教會,有財力有人力,可以用非常好的樂器,有很好的彈奏水平,你參加了一次馬上就想回去也這 樣,但沒想到自己的教會一沒財力,二沒人手,硬要執行的結果可能只會白白地讓自己氣餒和痛苦。如果你真的願意這樣,也不應一蹴而就,凡事都有個過程,教會 崇拜水平的提升不可能一日而成。所以更加合適的做法是定出個一二三,慢慢來。

    教 會的崇拜是整體的,所以在崇拜中我們應當讓信徒積極地參與,而不應當只是個別人的表演,信徒成了觀眾。據說有些大型的教會,有非常好、非常專業的詩班,所 有樂器一應俱全,演唱也是美輪美奐,無可挑剔。但在這樣的教會中,信徒完全把聚會和崇拜當成了娛樂,他們安安心心地做起了觀眾,坐在台下面如看演出,一點 也沒有自己的事。而確實有些崇拜帶領者在主持時一味追求高、精、尖,這樣的崇拜離信徒越來越遠,他們不是不想參與,而是主持人走的太快太遠,他們 根本跟不上。所以我們真的要記住,崇拜不是少數人的,而是全體的。

    我們也應清楚,崇拜不是只在聚會中,崇拜應當貫穿在我們的生活中,成為我們生活的終極意義。讓我們的生活也成為榮耀上帝的生活。既然我們的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上帝,既然我們是蒙上帝救贖的群體,既然我們不是為自己而活,那麼我們的生活沒有理由不成為敬拜。

    最要緊的是,我們知道崇拜指向的不是 人,而是上帝。崇拜是以上帝為本。我們的崇拜不是讓自己覺得舒服,不是讓會眾覺得有趣或精彩,而是要討上帝的喜悅。在整個的崇拜中,我們要始終記得把上帝 放在第一位。我們所選的詩歌、我們的程序編排,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要把上帝凸顯出來,讓上帝單單地得榮耀,讓上帝成為整個崇拜中唯一的焦點。如果沒有了 這一點,縱使崇拜再怎麼行雲流水、再怎麼典雅華美,也不過是空有其表,失去了其存在的真義。

崇拜程序的編排

    一般來說,不管崇拜程序是多麼不同,但我們總可以列出一些相同的構成部分。比如宣召、唱詩、講道、祝福等。我們可以將不同的崇拜環節約略地分成如下幾類:

1、準備性的環節

    這 個類別下的環節包括預備崇拜的安靜環境(關掉手機等)和預備崇拜的安靜心靈。有人或許以為這環節是不必要說的,天長日久,大家都知道了。這還用 說?還用準備嗎?這是常識,是不說大家都應該知道和遵守照做的。果能如此,那當然是最好的了,不過這似乎只是理想中的狀態。實際情況是,教會裡面總是有一 些不固定的人,比如新來的慕道友,比如轉來的其它地方的信徒,比如本會信徒介紹的親朋好友或同事等等,所以每次的崇拜中我們都要做這樣的準備,這不單是事 前工作,也理所應當地成為我們崇拜的一部分,顯出我們對崇拜的慎重,願意全心和投入地進入崇拜之中,排除一切的干擾。還有,我們這樣做也是考慮會眾的情 形,每個人信心和屬靈生命的程度都是不一樣的,我們也實在需要彼此提醒,幫助彼此更好地敬拜。事實是,有時我們確實會忘記關掉手機(假如主持人不提醒的 話)!

2、下行性的環節

    這 個類別下的環節包括宣召、讀經、講道及祝福等。所謂下行,是指這些環節的方向是從上而下,是上帝向會眾的,不管是讀經還是講道或祝福,都是上帝對會眾有所 說,有所做。這些環節中尤為重要的是講道,上帝藉著聖經向會眾顯明他的心意,告訴會眾屬天的真理。有些地方的教會甚至把證道視為唯一的環節,而諸如詩歌等 等不過是無足輕重的花頭,這當然失之偏頗,但也足以讓我們看出教會對證道的普遍重視。此外,有些教會把證道排除在崇拜之外,這也是不對的。證道當然應該成 為我們崇拜的一部分,在聆聽中我們向上帝表明降服和敬畏,願意遵他而行。至於祝福,有些教會有,有些教會沒有,不過這確實是構成一個完整的崇拜不可少的環 節。這顯明我們承認上帝是唯一的賜福源頭,而在信心的領受中,我們享受了上帝所給予的恩典。

3、上行性的環節

    這 個類別下的環節包括禱告、認信、回應、奉獻等等。上行性的意思是這類別下所有環節的方向是由下而上,是人對上帝的。我們要知道,崇拜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 的,有上帝向人的環節,也有人向上帝的環節,這樣才有互動,才有相交。現在的教會崇拜中,很多地方都沒有認信,沒有奉獻的就更多了。這其實也是不太理想 的,失去了崇拜中一些很寶貴的東西。認信是我們在上帝面前表白我們的信仰,也是在天使、魔鬼和其他人面前宣告這信仰,這可讓我們知道自己所確信的,堅定信 心。而奉獻,我們將從上帝而來的一切,再拿出一部分來歸給上帝,顯出我們對神的感恩,承認他才是萬物所源和所本,我們不過是管家。所以奉獻實在是不可少的 崇拜環節,是我們每次每時崇拜中都要思想並身體力行的,如舊約所記:「誰也不可空手朝見我」(參:出23:1534:20;申16:16)。上帝並不缺少財物,但若我們一無所獻就顯出我們崇拜的蒼白。

4、平行性的環節

    這 類別下的環節包括歡迎新人、彼此問安等。有人以為這是形式,是我們不能否認。但這形式意義卻極為重要,一個新人來到我們中間,我們應當讓他有家 的感覺,我們應當讓他感受到我們的熱情和愛意。假如我們是彼此相愛的群體,這彼此相愛的心必定會藉著種種形式流露出來。歡迎新人是很好的一種形式,難以想 像一個在公眾崇拜中對新人什麼表示也沒有的群體,在聚會結束後反而會有肢體對新人表現出應有的熱情和關愛。還有彼此問安,我們要做的也很多,握手、擁抱, 都讓我們感受到身處愛的群體中,感受到我們是一個身體,是在基督裡同為肢體,這是何等的美,為什麼不充分地表達呢?從某種意義上講,有些教會的愛宴也可以 看為崇拜群體相交的一個延伸,但這延伸不但應當在聚會結束後,同樣應當在聚會中,讓我們格外地重視,知道上帝的命令是愛上帝、是愛人,這些都應體現在我們 的崇拜裡面。

    以上所談的是崇拜程序的不同環節,好 的崇拜程序編排應當綜合這些不同類別的環節,有交叉和規律地呈現。比如我們在設計崇拜中考慮「上下式」,一個向下的環節(上帝向人),再有一個向上的環節 (人向上帝),如此往復,最後是平行的環節(人與人),就是非常不錯,非常理想的崇拜程序設計。

崇拜程序中的形式

    首先要說的是,形式並非是我們所想像的那樣負面。崇拜既然內容不只一項,必然會牽涉到若干組織與結構。而形式並非單純外表事物,更是屬靈的真實的符 號及表徵。

    上帝是個靈,可他卻道成肉身,有形有 體地來到世人中間,讓人可以與他交往。會眾以有形可見的方式來敬拜,這些形式及符號不管是單純或是繁複,都是 我們敬拜中不可少的因素。沒有任何形式和符號的崇拜是難以想像的。但我們亦須知道,表徵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媒介和途徑,引領我們去敬拜。

    十字架所代表的,是耶穌所成就的救贖,跪下所代表的是我們在上帝面前的降服,舉手所代表的是我們的宣告,昂首所代表的是我們的仰望,白色的衣飾(牧師袍、詩班袍、洗禮袍……)代表的是義、聖潔,紅色代表的是基督的寶血、救贖,等等。

    任何一個表徵或符號,都包括外在與內 在兩部分特質,外在的是我們可見的,而內在的特質是 不同的群體對此可見特質的解釋和定義。同樣是舉手,有些人會以為那是宣告,也有些人會以為那是信心的表示,或是立志,或是對上帝的降服,或是加強敬拜的力 度 和氣氛,如此等等,並沒有標準和一致的含意。甚至同樣是舉手,不同的手勢意味亦不同。比如手心向上意味邀請,手心向外、向前是宣告,手心向下則是祝福。通 常是牧師向會眾祝福,手心向前、向下,與此相對應的是會眾接受祝福,手心伸出並向上。

    然而在一個群體中,相同的符號所表示的意義總是在一個大家都認可和接受的範圍內,不會相去太遠。

崇拜程序中的重演


    在崇拜裡,我們敘述和演出一個故事,這故事關乎上帝為人類所作的事,以及我們如何回應上帝的作為。崇拜是重新描繪歷史,讓曾經的日子再現,這讓敬拜者醒覺上帝的真實和作為,上帝在他們的生命中掌權,人的生命都在上帝的手中。

    重演式的崇拜注重行動和話語,有著相當程度的戲劇色彩,以可見、可觸摸和實質的表徵再現歷史事實。這一展現方式是以動作重新描繪該歷史事實。舊約踰越節是叫人印象深刻的重演例子。

    踰越節的整個流程在在都是向守節的人講述上帝的大能和拯救,而這講述是形象和具體的,彷彿就發生在現時。與之相對應的實例是新約的主餐。此種崇拜的設計也會動用官感,上帝既然把五官賜給我們,在崇拜中他也樂意看到我們使用這些感覺。

    在強調重演的崇拜程序中,我們可以發現戲劇的外在和內在因素,外在的如音響、動作,內在的如節奏、感情和感覺。藉著這一切,主禮崇拜者將會眾帶到曾經的救贖事件,引領他們更真實地進入深度的敬拜。

崇拜程序中的教義

在崇拜程序中,我們其實有意無意中會有不同的強調點。常見的是在整個的程序設計中突出上帝、基督或聖靈。

以父上帝為中心的崇拜,因為上帝是上帝,崇拜是信徒與上帝相會,因著上帝的本性和上帝的 恩典,信徒們歡呼讚美,歸榮耀給祂。耶穌基督是上帝賜給世人的救贖之門,靠著這位父懷裡的獨生子,因著祂在十字架上所流的寶血,信徒恢復與上帝的關係,這 一切都是父上帝的作為與恩典。強調基督,以基督為中心,崇拜在耶穌基督裡完成,藉著基督耶穌的受死代贖,天父永受讚美。

在以基督為中心的崇拜中,信徒默念耶穌為他們所做的,並且等候基督的再來,為他們成就最終的救恩,就是身體的得贖,進入榮耀的國度。在這樣的崇拜設計中,基督是無與倫比的,是被關注的重中之重,信眾敬拜和感恩的焦點都在這位人子的身上。

以聖靈為強調點的敬拜,注重活潑有靈力,聖靈的能力被高舉,這位保惠師是使我們有信心 的,使我們有能力服事的,是安慰我們的,又是我們的引導者。聖靈的能力和同在是敬拜者生活和信仰中不可或缺的,這在敬拜中更加被凸顯,不單是敬拜和感恩, 同時也多有對聖靈能力的呼求,祈盼祂更多的充滿和更大程度的掌管。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