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8日 星期日

崇拜中之信息傳講

    講道往往是公眾崇拜中最佔份量的節目。講道的目的不僅是要將上帝的話解明給參與崇拜的每一份子,證道還負有邀請信徒對上帝的話,作實際行道回應的責任。

     基督徒的崇拜是非常注重崇拜者對上帝的旨意有回應的「結果」。倘若基督徒聽了道卻不能行,這種情況並沒有達到崇拜的真實意義和目的,那與「打空氣」是沒有兩樣的。

     講道必須具備「傳達上帝心意」的具體和有意義的內容。使用例證固然有助於傳達,然而卻要避免講道詞之中有過多的新聞、故事或笑話等。信息的內容應該來自上帝,傳講上帝的真理、宣告福音的好消息,讓人領受之後,即能得著屬靈的進步。講道詞除要傳達信息和真理之外,更要將「如何實踐」真理的方法和步驟明確地告之會眾,同時還得熱誠、懇切地邀請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力行真理、活出真理,成為行道的基督徒。將道講完是不夠的,能將「如何行道」和「邀請行道」的部份完成,才是真正負責任的講道。

     綜觀聖經中的先知、祭司、聖者、使徒,以及耶穌基督的講道信息,至少可以歸納為七項特質︰

  1. 單單傳講上帝的話。(參︰撒母耳記下二十三1-2;以賽亞書三十四16 ;耶利米書一7-9;馬太福音四4,7,10;二十二31;馬可福音十一17;路加福音四16-21;約翰福音三34;七14-16;十二48-50)

  2. 正確放膽地傳講。(參︰使徒行傳五19-21,28,29;二十六26;二十八30-31;羅馬書一16;提摩太後書一11-12)

   3. 無論得時與否都要傳講。(參︰使徒行傳二十一13;加拉太書一9-10;帖撒羅尼迦前書二2 ;提摩太後書四2)

   4. 傳講耶穌基督。(參︰使徒行傳二14-38;四10-12;九19,22;哥林多前書十五1-28;哥林多後書四5-6)

   5. 不按私意解說上帝的話。(參︰羅馬書十17;哥林多前書二11-13;十二7-8;提摩太後書三16;彼得後書一20)

  6. 傳講的話語帶著聖靈的恩膏。(參︰路加福音四16-22;約翰福音七37-38;使徒行傳二1-4,18)

   7. 力行傳講的真理。(參︰約翰福音十18,37;十三34;十八37;腓立比書三7-15;提摩太後書四7)

    崇拜所需要的是上帝的道。因此,傳道者所傳講的道應該是上帝所賜下的信息。

「傳道人應當謙卑,時刻問自己,是否由上帝帶領。最大的褻瀆,莫過於又講故事,又講笑話,而稱之為講上帝的道。」

全人教育

    強化全人教育的環節  ,

    全人教育與聖經  , 

    基督化全人教育使命  ,

    建立健康的自我意像  , 

     巴刻:你應該每天告訴自己的六件事    ,

強化全人教育的環節

     不少教會領袖早已注意到末世的警兆及全人教育的重要性,並己踏實地造就信徒,幫助他們穿上全副軍裝,隨時備戰,在此只就教會現有的架構提出一些強化全人教育的建議。使熱心愛主的信徒不至忙於外面的服事與活動,而犧牲了靈命、個性的建造與成長,反能扎根於上帝的話中,認識上帝,也在上帝的光中認識自己、調整自己,在現實生活中踏實地作主門徒。

(a) 釋經式講道︰

主日崇拜是信徒聚集的最整齊的聚會,除了用心於敬拜的安排,使信徒經歷心靈與誠實的敬拜外,更要注重聖經的宣講。主日講台的首要目標是把人帶到上帝的話語前,把上帝的話解開,使人真切地認識這位說話的上帝,深刻地明白並順服所說的話。釋經式的講道能幫助信徒聽到上帝的聲音,認清基督才是世界宇宙的主宰,配居人心中的首位,也能因經歷上帝話語的大能而真正尊基督為主。

(b) 看重研經訓練︰

喜愛聖經,能夠自己研經並認真遵行經訓的信徒,才是武裝好的基督精兵,也才能抵擋得住遍地遊行的仇敵。因此主日學首要的目標就是提供信徒研經的裝備與操練,而不是代替信徒查經,讓他坐享其成。回想一下你所參與的主日學,是否激勵你看重上帝的話,將之視為你的生命? 是否加強你獨自研經的能力與紀律?是否督導你操練默想並應用上帝的話在生活中的每一抉擇上?是否幫助你心意更新,建立合乎聖經的思想架構、價值係統?

© 正視門徒塑造︰

近年來門徒訓練的教材大量問世,門訓「班」、門訓「小組」等集體訓練的架構方法也備受歡迎。但筆者擔心這是撒旦的一大詭計,叫我們欲速則不達,所以我不用「門徒訓練」,而用「門徒塑造」為名來分享這個全人教育的關鍵環節。我們必須跟隨耶穌的腳縱,效法的榜樣,肯花時間將生命投注在少數「個人」身上。門徒的塑造比藝術家雕塑一個作品更艱巨、復雜,更需要生命心血的投入,我們要學習主的樣式以生命塑造生命。

(d) 重建家庭祭壇︰

教會中有太多的家庭問題,也有不少的問題家庭。全人教育不應把人從家庭中抽離出來,而要幫助家庭基督化,幫助信徒認清自己在家中的角色,學習以愛相待及溝通,讓基督在家中居首,建立美好的婚姻關係及親子關係。目前過分看重教會聚會與活動的趨勢,已大大地威脅到家庭的凝聚力,消滅了家庭在社區中的見證力。因此教會要重新思想,如何強化家庭的力量,使家庭不但成為個人的愛之窩,也是社區中福音的中途站。

(e) 恢復團契功能︰

團契生活在全人更新的過程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因為團契的目的正是在小組中操練「相愛」與「合一」這兩大門徒標幟。而以基督為中心的團契,強調的是「愛人用物,分享分擔」的價值觀,與世界「愛物用人,唯我獨尊」的價值觀正相抗衡。也只有在真愛的接納與扶持中,才可能有坦誠真實的互動,也才有勇氣面對生命中的扭曲與醜惡,而到主前得醫治和潔淨。這是新造的人不可或缺的生命經歷。但今日的團契往往注重教導、訓練、敬拜或忙於活動,而忽略了團契最基要的功能,因此簡化團契活動、恢復團契功能,也是強化全人教育必須踏出的一步。

     解經式講道、研經操練、門徒塑造、家庭祭壇、坦誠團契這五個環節不但需要加強、調整,更需要聖靈的更新與聯係,把這五個環節平衡緊密地配合在一起,以基督為中心,以聖經為根基,以全人的關懷、成長為優先,齊頭並進,同步建造。

至高權能的上帝

現在我們要考慮可以使我們在憂傷中得到意義和目的的另一實際可行的步驟。讓我們看使徒行傳第三章和第四章。

彼得和約翰在耶路撒冷聖殿的入口奉主的名醫治了一個生來是瘸腿的人,隨即向看見這件事而感到驚奇的群衆講道,宣揚復活的基督的大能;有很多人因此相信主了。祭司們和官府的人員對這件事感到很煩惱,他們把這兩個門徒監禁了一夜。第二天早上,門徒被帶到公會面前受審,祭司和官府吩咐他們不要再奉耶稣的名講道或教訓人,並且恐嚇要懲罰他們。彼得和約翰怎樣做呢?他們回到會友那裏去,把所發生的事情告訴他們,並且和他們同心禱告。路加在使徒行傳四章二十四至三十節把他們的禱告記錄下來。這禱告對受苦的基督徒在今天仍然有深刻的意義。

門徒們爲什麽事情禱告呢?他們是否問上帝應否繼續奉耶稣的名傳道呢?不是;他們知道無論要付出任何代價,無論反對的勢力如何強大,他們都必須傳揚基督。他們不讓自己受所面對的難處困擾,但仰望那掌握這一切的主權的上主。他們高聲表明自己對上帝的信心大過所面對的風暴,他們堅決表明對自己所認識、喜愛的上帝的主權,有堅定不移的信心。

他們開口禱告的第一句話是,掌權的主啊!”跟著他們讚美上帝藉造天、地、海和其他萬物彰顯大能,並且藉人類歷史顯明自己的主權。他們向上帝說明自己的處境,並求上帝使他們能夠在這處境下仍然放膽講道。雖然他們知道奉耶稣的名行神蹟奇事會惹官非,但仍然祈求上帝繼續用神蹟奇事榮耀祂的兒子。聖經說,他們禱告後,聚會的地方震動,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放膽講論上帝的道。

我們面對自己的處境也必須這樣做。我們必須運用意志,下決心把自己的苦難放在上帝的主權下。我們必須告訴上帝,我們愛祂、信靠祂,並且相信無論困擾我們的問題如何難受,祂掌握控制這些問題的主權——無論我們的感受怎樣,我們都必須這樣做。我們必須從聖經並從自己以往的經歷尋求信心的根由,並且把這些理由帶到上帝面前。我們必須重申自己相信上帝的個性和品格,並且相信祂有能力並且願意爲使我們得到最大的益處管治我們的事情。我們必須把應許帶到上帝面前,但總要按照聖經的正確意義引用上帝的應許,決不可斷章取義要求上帝答允祂不可以應允的事情。我們向上帝祈求的時候,必須像耶稣一樣,不堅持自己的意思,而以上帝的意旨爲己意。

我們這樣下決心並非一次立志便可大功告成,但在立志方面必須有一個開始。然後不斷重申自己的決心,這是我們每日都必須做的事,我們必須不斷提醒自己,上帝對關乎我們的所有事情,握有確定不變的主權。並且我們必須經常告訴上帝,我們相信祂會用自己的智慧和權能,爲我們成全祂的旨意。

重申自己的決心並非呆滯的事情;決心會隨著歲月生根、增長,並且會隨著我們的靈命增長而越來越有意義。我們的決心跟我們的靈命一樣,必須經常是活的和有動力的。

當我們來到上帝面前,心口一致地呼喚:掌權的主啊!”同時說明願意接受祂可能要我們經歷的任何苦難,並且願意在痛苦中榮耀祂,上帝的靈就可以在我們內心深處形成耶稣基督的形像。我們的處境不一定會因我們這樣禱告而有改變,但有一件事情是肯定的:這樣的禱告肯定會漸漸改變如此禱告的人。上帝在哥林多前書十章十三篇應許的“出路”對我們來說,可能只是忍受試探的能力,但難道這是微不足道的事嗎?當我們容許上帝藉著苦難在我們的內心運行,祂會逐漸改變我們——用上帝的兒子光輝的形像榮耀我們,我們本來是爲祂的榮耀而被造,我們只能在祂的榮耀裏領略這真正的意義。


釋經式講章及解經步驟

  釋經式講道(Expository Preaching)就是一個以聖經詮釋學為基礎的講道。歷代以來,釋經式講道是講道者的最愛:只要掌握得好,它可以把聖經的真理藉著講章傳開;若處理得不好,它將帶給聽眾一個沉悶的查經。在各個時代,偉大的聖經學者和神學家,再次呼喚傳道人注重釋經式講道。教會歷史中多個復興記錄都是以釋經式講道來帶動。

定義:釋經式講道(Expository Preaching)是:

    「把一個聖經的觀念/信息傳遞開去。它的內容(context)是藉著及經過一個歷史的(historical)、文法字義的(grammatical),以及文學修辭的(literary)分析,以致聖靈先將這信息應用於講道者的生命和經驗上,然後才透過他傳給聽眾」。

<釋經式講章的四大原則>

一.証道者從聖經中取得講章資料

    這是釋經式講章的起點。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是神藉著聖經使衪的話語傳遞給人。在這過程中,不可忘記就是從聖經取得的講章必然會經過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受著歷史、地理、文字、文化、思想、作者、讀者、編修各等限制。這說明我們必須藉著適當的解經步驟來獲取這從聖經而出的信息。

二.講章必須先滲透並應用於証道者

  証道者如一個三菱鏡。神的話語/講章必須先要在証道者身上消化”,然後才被釋放出來。証道者作為三菱鏡器皿說明一件事情:它必須是一個打磨完整的鏡子以便析透的功能可以準確地操作。神的話語必須先在証道者身上“分析”,然後才注射出去給與聽道者。証道者的權威性也就是從這器皿的能力中反映出來。

三.証道者傳達講章信息

    傳達的工作必須由証道者來執行。「沒有傳道的,怎能聽見呢?」(羅14)証道者的傳達能力是決定性的因素:他的語言表達力、從解經步驟中領受的信息、理解力、對聽眾的認識、對處境需要的認識等等都是傳達過程的重要因素。要使到神的話語順利的去到聽眾的身上。

四.聽眾領受講章並應用出來

   「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羅10:17)。釋經式講道的目標是聽眾,目的是讓聽眾能領受到神的話語。使神「口所出的的話,決不徒然返回」(賽55:11) 。聽眾的領受能力、心理狀況、處境張力等等都是決定性的因素。

  以上也不過是按著三菱鏡的道理提出來的講道法。

<編寫釋經式講章的解經步驟>

一.註釋經文

    按照「解經步驟  」來註釋該段經文。

二.取名刻題

  為你的講章取一個適當的題目。取題是藉著解經步驟對該段經文的認識而來。許多時候,經文中或是註釋中會有適當的題目。題目也應該一針見血或一語道破地表明該段經文的內容。當然,題目應該給與人一種新鮮感,具吸引力,且一看就明白的標題。

三.設計講章架構
 
(1) 閱讀經文:講道前所要閱讀的經文,也就是該段經文或整個講章的中心經文。閱讀的經文不可太長,也不可多過三處。所閱讀的經文也必須在講道中運用及講解明白。

(2) 引言:引言必須捉住聽眾的注意力和興趣。可以用一個獨特的觀念,或例証,或故事等等。引言不宜太長(大約是講章的5-10%),引言的目的也不是去講解經文的歷史背景或是解釋經文,這些資料可留待作為內容好題材。

(3) 中心內容:可分成幾個大點,最好不要多過四點。一般上,所說的三綱九條”是最好的模式。然後,藉著例証(約每個大點一個例証)、資料(資料是從解經步驟中得到)、引用、應用等等,使到整個內容充實起來。

(4) 結論:講章的結論不只是重申重點,而是要把一些清清楚楚的教導交給聽眾帶走。講道者應該利用這機會挑戰”聽眾向神回應或把教導訴諸行動。

    郭大奴斯指出說,設計講章架構最重要的目的是要把信息具體(being concrete)的表達出來。

四.呈交信息

  上講台必須使用許多演講的技巧;裝扮、清澈明瞭的語句、身體動作、手勢、視線的接觸、臉部的表情、聲調的高低、起復、沉靜、道具的運用等等都一起說明要把神透過你的信息呈交得好。

五.檢討

  可以藉著「講道評估表」來自我作檢討。或是有要求人在講台下幫助你或給你意見。

結論:神所揀選的講道者必定要有能力把神的話語/聖經的信息分享”出去。說明一位真正受過釋經學或神學教育訓練的人必須掌握這能力。也可見一編講章的基礎是建在嚴謹的釋經過程上。每一個解經步驟都那麼重要。


2020年3月6日 星期五

基督教信仰與科學對立嗎

一、從唯物主義的認識論來看

在人類知識文明很低的時候,人類對一些自然界的現象,如山洪、地震、火災等產生無比的恐懼,因而由於畏懼而去拜神,如山神、水神等等,這些都是原始的宗教現象。隨著人類知識的增進,人類了解了這一切的自然現象之後,就認為拜山神、水神是無知的行為,而產生了無神論的觀點。

在中國,人們幾千年來也一直有敬神的行為,最早時的敬天就表明人們知道宇宙中有一個創造者在掌管著一切。只可惜過去中國人相信多神,受泛神論影響甚深。

二、中世紀教廷阻止科學的發展

在當時的歐洲流傳著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說法,即所有的星球是繞地球而運行的。但當哥白尼發現太陽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員,繞著太陽而行。哥白尼粉碎了羅馬教廷的信仰,但教廷不能接受上帝創造地球的觀念被否定,因此不斷地迫害哥白尼、伽利略等科學家。
 
三、地心說與日感說之爭的個案分析

1.亞里士多德的宇宙觀:

1)形而上學:每一樣東西或生物都具有形式和物質兩部分,例如:桌子的形式是桌子,物質是木頭。沒有形式的純物質是無法想像的。若只有形式,沒有物質,那即為抽象的、不存在的。

2)地上的東西是由土、氣、火,水四元素組成的,而天體是以地球為中心,永遠不變的。

3)人無法感到地球在動。若地球會動,那是什麼力量使它動呢?由於相信地球不動,所以認為沒有風,沒有視差,而人類是宇宙的中心,即地球為宇宙的中心。

2.托勒密的宇宙觀:

埃及的托勒密將亞里士多德的宇宙觀,用周轉圓圈的觀念加以延伸,他認為宇宙是由幾個同心圓所組成的,最中心的即為地球,依次再為水,氣,火,土等星球。每個圓球都有靈性,上帝在最外圓之外,以靈性吸引帶動後圓球的轉動,所以上帝是宇宙轉動的第一因素。

3.神學家阿奎那的宇宙觀:

中古時代的神學家阿奎那,將亞里士多德的思想與聖經的教訓揉合在一起
,阿奎那綜合亞里士多德的形上學和聖經的宇宙論,認為存在”分為三種:

1)有形,即有物質的,如人和生物等;

2)有形無物質的存在,如天使;

3)無形無物質的存在,即上帝。他的論調造成天主教數百年來教義的混淆不清,因為亞里士多德的上帝與聖經中的上帝不同。亞里士多德認為上帝在宇宙的最外部,以靈性推動宇宙,不是一個全知、全能的上帝。

四、日心說取代地心說:

1.哥白尼:

他發現如果以太陽為中心,同樣的,行星運行的計算將更簡便、準確。但因與羅馬教廷的基本教義相違背,所以他直到去世前才發表他的論著,果然引起很大的爭論。

2.泰革:

以丹麥國王所資助的經費蓋了一個天文台,準確地觀測行星運行廿年,提出哥白尼式的日心說,即行星繞太陽轉,太陽帶動行星繞地球轉。

3.克卜勒:他歸納泰革的理論提出三大定律

1)行星以橢圓形軌道繞太陽運轉;

2)行星與太陽連線時在相同時間掃過的面積相同;

3)行星繞太陽時的時間平方與橢圓形的長半徑立方成正比。

4.伽利略:

他把科學實驗和數學分析的方法結合並用來研究慣性運動和落體運動定律;他並用自製的望遠鏡發現了月球上的山、山谷;木星有四個衛星,而木星本身又是另一個中心,金星的形狀不斷地變化,地球繞著太陽走,也因此得知伽利略公開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說。

5.牛頓:

他以行星運行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提供了日心說的理論依據。

五、地心說與日心說爭論的本質:

實際上這是一種正確的科學觀點與錯誤的神學觀點的爭論,並非科學與信仰的爭論;因為聖經並未指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提出日心說的科學家受逼迫,主要是因為他們的理論與教廷的教義不合,但也因著他們堅強的信心,使得日心說經過驗證後得以被世人接受。

六、造成信仰與科學衝突的原因:

過去是因為羅馬教廷錯誤的神學觀造成了信仰與科學觀之爭;現則是因科學主義,凡事講實證,而否定上帝的存在。但是我們發現百分之九十的科學家都是虔誠的基督徒,因為他們在發現科學的奧秘時,也發現了自己的微小,並謙卑在創造主上帝的面前,榮耀上帝。

聯絡表單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